一看到刘弘基来,那两人忙撑起身子,急切地道:“刘先生,我们到底得了什么病,会不会好?”

刘弘基走到他们身前,安抚道:“御医说了,你们只是被传染了风寒而已,他们已经在开方子了,等喝了药之后,就会好起来,别太担心。”

听得这话,二人稍稍安了心,但还是有些怀疑,其中一人道:“我以前也得过风寒,但从来没有脸上起疱疹,刘先生,当真是风寒吗?”

第七百一十三章 无法控制的疫情

“御医亲口所言,又岂会有错,放心吧,很快会好的。”在他们二人平静下来后,刘弘基看了一眼他们身上所缠的纱布,道:“你们是在攻城战中受的伤对吗?”

“是,我们二人都是被投石机扔过来的石头砸伤的,所幸没缺胳膊断腿,养个几天就好了,李建成这个卑鄙小人,在河水里下毒加害我们,我们一定要助陛下攻下洛阳,让他无处可躲。”

刘弘基点点头,不动声色地道:“攻城前后,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军营,或者接触过什么陌生的人与物?”

二人对望了一眼,疑惑地道:“自从来到洛阳城外后,我们一直按着陛下的吩咐,待在军营中,并未离开过,至于陌生的人与物,那更是没有了,先生为何这么问?“

刘弘基随口道:“没什么,我就是想着李建成会不会派奸细来咱们这里,你且再好好想一想?”

在一番仔细的回想后,二人仍是摇头,表示没有任何异常的事情发生,仅有的线索也断了,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而查不到源头,就意味着疫情无法控制,除非江、齐二人研究出医治疫情的药,可这个希望微乎其微。

二人从营帐中出来,谁都没有说话,营地中,一队队没有得病的士兵正手持长矛在巡逻,这一幕令杜如晦稍稍安心,但很快又被无望填满,如今这一切尚可勉强维持,但明日呢,后日呢?随着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恐怕很快就连巡逻的人也没有了,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如晦,你有没有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刘弘基的声音将杜如晦自沉思之中拉了回来,“先生这是何意?”

“不论是陛下还是这些士兵,数日来的行踪都局限于军营之中,且每一个人都说没有接触过陌生的人与物,换而言之,致病的源头极可能是在军营中。”

“军营…”杜如晦低头想了一会儿道:“此处所用的东西全部都是从长安带来的,按理来说,不该有什么问题,唯一就在取用的,就只有水,难道问题还是出在水源里?”

刘弘基心有同样的怀疑,当即将负责取水的士兵唤来,命他领着前往取水的地方,这是一条小河,虽没有淇河水势那么大,却异常干净清澈,他们一路沿着上游行去,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倒是遇到了几名在洗衣取水的百姓,一问之下,他们村落里并没有人出现类似于军中士兵一样的疫病,也就是说,水源没有问题。

在将带路的士兵打发回去后,杜如晦摇头道:“既非水源,又没有其它古怪,这件事可真是邪了门了。”

刘弘基没有说话,他一向心思细腻慎密,善于洞察别人没有发现的细微之处,可这一次,能查的能想的,都已经查过想过,始终没有线索,实在是束手无策。

接下来的几日,随着得病士兵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情况开始逐渐失控,尤其是等待多日,却始终不见有人送来所谓的汤药,令那些得病之人,生出一种被人抛弃的惶恐,不断有人想要冲出营帐,又不断被挡回来,周而复始。

至于李世民得病的事,刘弘基他们一直严密封锁,未曾泄露分毫,否则情况还要乱,不过李世民长时间不出现在众人眼前,令士兵起了疑心,猜测李世民是否也得了病。

至于江、齐二人自从疫病出现后,就没日没夜的研究治病的方子,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一旦李世民病亡,莫说是军营,整个大唐都会陷入一片纷乱之中!

唯一值得幸庆的是,之前留在淇水河畔的士兵已经痊愈,在尉迟敬德的带领来,来到此处会合。

洛阳城中,李建成闭目坐在殿中,听着探子的回报,这几日,每到夜间,他都会悄悄派探子出城,打探唐军的情况,虽说无法靠得太近,但多少也能得到一些消息,譬如这会儿正在说的事情。

“属下打听到,从三日前开始,李世民就一直躲在营帐中,不曾露过面,唐兵都在猜测,会否李世民也得了那古怪的病。”

李元吉也在,一听这话,高兴地拍掌道:“老天爷这次可总算开眼了,好!好!”

李建成睨了他一眼,淡然道:“事情尚未确定,你高兴什么,说不定这是李世民的疑兵之计。”如此说着,他对尚站在一旁的探子道:“唐军情况如何?”

“不太好,属下偷听他们的对话,得知唐军之中,得此怪病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有御医在,但似乎对此病束手无策,连药也没开过一副,现在整个军营都人心惶惶。”说到此处,他瞅了李建成一眼,小声道:“殿下可知他们患的是什么病?”

李建成盯了他,似笑非笑地道:“什么时候轮到你来问我话了?”

那探子也是个人精,一听这话,连忙单膝跪地,惶恐地道:“属下该死,请殿下恕罪!”

“好生记着自己的身份,不要问一些不该问的话。”在探子迭声答应中,李建成道:“可还打听到什么?”

“尉迟敬德带了一些士兵从淇水赶来会合,至于他们先前为何会留在淇水那边,就不得而知了。”这般说着,探子讨好地道:“属下以为,唐军现在已无斗志,正是咱们反攻的大好时机。”

李建成对他的话不置一词,只道:“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得探子离去后,李元吉一拍扶手,起身道:“大哥,我现在就去点齐人手,杀李世民一个片甲不留,然后将他抓回来!”

“现在还不是他们最衰弱的时候,且再等一等。”在唤住李元吉后,李建成抚着指上的翡翠扳指道:“那三个怎么样了?”

“按着大哥的话,杀了之后就地掩埋,为了挖那一丈深的坑,可费了不少力气。”在击退唐军后的第二日,李元吉就设法将那三人引到一个偏僻之处,他早已安排好了弓箭手,人一到,就立刻远程射杀,随后挖坑掩埋,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第七百一十四章 怀疑

“容儿在世之时,与我说过,疫毒极为凶险,只有一丈深以上的坑,方才可以彻底隔绝疫毒。”

李元吉点头道:“这一次,嫂子可真是帮了咱们大忙,否则咱们非得被李世民活活困死在洛阳城不可。”

李建成眸色阴冷地道:“容儿自嫁予我之后,就处处为我着想,替我筹谋,结果却惨死于李世民与郑氏手中,这个仇,我定要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大哥放心,我一定帮你报仇雪恨!”停顿片刻,李元吉好奇地道:“大哥,你说他们会不会猜到,这疫毒是咱们放出去的?”

李建成冷冷一笑,“就算猜到了又能怎么样,还能化解疫毒不成,充其量只是垂死挣扎罢了。”

“话虽如此,可毕竟李世民有长安做后援,说不定他这会儿已经派人回长安调兵了,万一援军赶到,那可就棘手了,所以依我说,反攻一事宜早不宜迟,只要控制了李世民,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大唐。”

李建成低头想了一会儿,道:“你说的不错,夜长梦多,不过…在此之前,得先做一件事。”

李元吉眨着眼睛道:“什么事?”

李建成凑到他耳边一阵低语,听完之后,李元吉顿时笑了起来,“还是大哥高明,得,我现在就去安排!”

“让他们仔细一些,别被人瞧出破绽来,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后日就是咱们反攻之时!”

一切,在悄无声息之中进去着,当夜,唐军营中出现第一个因疫病而死之人,死相极为恐怖,满身都是疱疹,令人不敢直视。

杜如晦找来几个喝过汤药的亲信,用白布裹着尸体抬到山林深处掩埋,在填上最后一铲土后,那几名士兵来到杜如晦身前,“将军,已经埋好了。”

杜如晦吐掉嘴里的野草,忍着口舌间的苦涩道:“辛苦了,都回去歇着吧,记着,什么都不要说。”

“是。”士兵们应了一声,在往军营行去之时,其中一名亲兵故意放缓了脚步,与杜如晦并肩走在一起。

杜如晦望着这个跟随了他六年的亲兵,道:“怎么,有话与我说?”

亲兵神色复杂地道:“将军,如今军中已经有人猜测到这是一场疫病,就算卑职们不说,恐怕也瞒不了多久了。”他们这些,是少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

杜如晦抹了把脸,沉声道:“我知道,但眼下这件事绝对不会公开。”

“二位御医还没有研究出医治疫病的法子吗?”面对亲兵的话,杜如晦叹气道:“疫病难医,更何况军中缺少药材。”

亲兵沉默了一会儿,忧声道:“可照此下去,早晚会因为瞒不住而出乱子,且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将军,您得赶紧想个办法阻止事情恶化啊。”

杜如晦苦笑道:“我与刘先生日日夜夜都在想法子,无奈实在想不出法子,甚至连疫病的源头在哪里都找不到!”

听着这话,亲兵也是无可奈何,“卑职之前照着将军的话,明着暗着几番打探,确实没什么可疑的,非要说什么共同点,就是攻打洛阳城。”

他本是随口一说,却令杜如晦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一件一直被他们忽略的事情,难道真是这样?

杜如晦越想越有可能,在回到军营后,去了一趟隔离患病士兵的营帐,随后用最快的速度去到刘弘基所在的营帐,一见到后者,立刻道:“先生,我知道了!”

刘弘基搁下手里的医书,道:“将军知道什么了?”

“源头!这场疫病的源头!”听得这话,刘弘基顿时精神一振,急忙催促道:“快说!”

杜如晦平息了一下急行的气息,道:“最先发病的一批,都是曾奉陛下之命攻打洛阳,在战场侥幸未死的伤兵。”

刘弘基点头道:“不错,那又如何?”

“这是他们的共同点,而随后发病的那批士兵,同样也有共同点,就是曾负责救援伤兵,巧合吗?”

刘弘基拧眉片刻,道:“将军觉得,疫病的源头是那场攻城战?”

“不错!”这般答了一句,杜如晦又道:“还有陛下,先生可还记得,攻城战收兵之后,陛下做了什么?”

刘弘基一怔,旋即脸色难看地道:“陛下曾圣驾亲躬,救助伤兵。”

“不错,这就是为何陛下染上疫病,而你我却没有事情的原因,我敢肯定,疫病爆发,与之前那场攻城战脱不了干系!”

“我刚才看医书,对于疫病出现乃至爆发略有了解,一场攻城战,绝不可能触发疫情,除非…”

“除非是人为!”杜如晦一字一句地吐出这五个字。

刘弘基神色严肃地道:“你认为是李建成?”

“除他之外,我想不出第二个人。”杜如晦的回答,也是刘弘基心中所想,可不论李建成如何阴险狡诈,如何不择手段,终归只是一个凡人,又如何能够控制天灾,除非…与淇水之毒一样,都是**!

刘弘基一边想一边道:“我记得那日与你一道去问染病的士兵时,他们都说曾被投石机射来的石头砸中受伤,其他人也是一样,或是石头或是弩箭;也就是说,问题很可能出在那两样东西上!”话音未落,他已是掀帘奔了出去,杜如晦紧随其后,他们两个皆是想到了一会儿。

江御医没日没夜的熬了几天,好不容易打算睡上一觉,结果刚准备躺下,就被刘弘基给拉了出来,连灯也来不及提,在漆黑的夜里走着,直至杜如晦拿来一个火把,才总算有了几分亮光。

江御医疑惑地道:“刘先生,杜将军,您二位这是要带下官去哪里啊?”

刘弘基看了一眼四下,压低声音道:“我们可能查到源头了,但为慎重起见,还是要请江御医您过去看看。”

一听这话,江御医顿时没了睡意,快步跟在他们身后,直至来到距离洛阳城门只有数十丈的地方方才停住。

杜如晦借着火把的光亮找到几块弃置在战场上的石头还有弩箭,道:“这些应该就是了。”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三日时限

刘弘基微一点头,对江御医道:“银针可能试得出疫病之毒?”

“当然。”在得了肯定的答应后,刘弘基指着那堆石头与废弃的弩箭道:“那就请江御医立刻检查吧。”

面对如晦递来的药箱,江御医难以理解地道:“先生是说查这些石头?”

刘弘基颔首道:“不错,我与杜将军,几经思量,觉得这些石头与弩箭很可能是疫病之源。”

虽然江御医觉得他的话太过荒唐,但既然刘弘基开了口,就算再荒唐,他也只得依言再照,不过当银针贴近石头之时,他心中再无半分“荒唐”的感觉,因为原本雪亮的银针,竟然变成了青黑色,与那些染上疫病的士兵一般无二。

他顾不得言语,又急忙取出几根银针,分明去试另外几块石头与弩箭,无一例外,尽皆变成了青黑色,语无伦次地道:“怎么会这样…这不可能,不会的,不应该这样…”

虽然江御医没有直接回答他们,但这些话还有变色的银针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他们的猜测没有错,困扰许久的疫病源头就在这里!

过了片刻,江御医缓过神来,但依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但凡疫病者,皆是因为天灾引起,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源头是人也可能是动物,绝不可能是石头与弩箭,这…这不应该啊!”

刘弘基一字一句话道:“因为这不是天灾,而是**!”

江御医一惊,旋即脱口道:“刘先生之意,是说这场疫病是人为造成,这…这不可能,没有人能够控制疫病之毒。”

“那江御医如何解释石头与弩箭上的疫毒?”杜如晦这句话,问得江御医哑口无言,好一会儿方才道:“若真掌握了疫病之毒,那就真是太可怕的,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将好好的一座城池变成人间炼狱!”

刘弘基微一咬牙,道:“我看过医书,一些疫毒传染需要通过接触,而另一些,即便不接触也可传染对吗?”

江御医点头道:“是,那是最为可怕的疫病,哪怕不说话,只是在患病者的旁边站一会儿,也会传染。”

刘弘基思忖片刻,道:“军中传染不算太过利害,应该不是这一种。”

“是血液!”杜如晦忽地道:“后面一批被传染的人,都曾接触过患病者的血液,我想,这就是传染的途径。”

刘弘基颔首,朝江御医道:“药方可有眉目了?”

江御医正要说话,一名士兵往这边快步奔来,一瞧见他们,匆匆行了一礼,喘着气道:“江御医您在就好了,尉迟将军正在四处找您呢。”

江御医疑惑地道:“寻我何事?”

“小人也不知道,不过看尉迟将军的样子,似乎很急,您还是赶紧过去看看吧。”听得这话,江御医不敢怠慢,赶紧随他去见了尉迟敬德,刘弘基二人也紧随其后。

尉迟敬德正急得团团转,看到他出现,如遇救星,整个人如一阵风一样冲了过来,“江御医您来了就好,快去看看陛…病人!”

虽然尉迟敬德及时改了口,但江御医岂有听不出之理,看样子是李世民的病情起了变化,在遣走士兵之后,赶紧随其去了李世民的营帐,刘弘基二人也是心急如焚。

进到营帐,齐御医已经在了,一脸凝重地替李世民诊脉,后者的情况实在不太好,从昨日开始,就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疱疹。

在江御医与齐御医去商量病情后,刘弘基来到尉迟敬德身边,低声道:“陛下病情恶化了吗?”

“嗯,我想着陛下今儿个一天都没吃过什么东西,就拿了一碗洒了些细盐的薄粥来,想着好歹吃一点,哪知还没来得及喂,陛下就突然抽搐不止,好不吓人,我看情况不对,赶紧去请御医,哪知只有齐御医一人,就让人四处去找江御医,原来是和你们在一起吗?”

杜如晦点头道:“我们找到了疫病的源头。”

尉迟敬德一怔,连忙道:“这么说来,你们知道疫病从何而来了?”

“应该不会错了。”在杜如晦说话之时,刚刚还平静躺在床上的李世民突然又抽搐起来,江御医一边按着他一边掰开他的嘴,唯恐抽搐之下,咬断了舌头;至于齐御医,则拿着银针,飞快在李世民身上落着,差不多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李世民方才再次安静下来。

尉迟敬德最是心急,上前道:“陛下情况怎么样?”

齐御医抹了把头上的汗水道:“暂时没事,不过…”

见他迟迟不说下去,尉迟敬德急切地催促道:“不过什么,你倒是一次把话说完啊!”

“不过陛下的情况很不好,照此下去…”齐御医咬牙道:“陛下恐怕熬不过三日!”

这句话犹如一把巨锤,狠狠砸在众人头上,令他们半晌都说不出话来,熬不过三日…也就是说,三日后,李世民会死!

尉迟敬德最先过神来,冲上去一把揪住齐御医的衣襟,生生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厉声道:“我告诉你,要是陛下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把你的头拧下来,听到没有?!”

齐御医被衣襟卡住了脖子,连气都喘不过来,又哪里能够说话,杜如晦见状,上前拉住尉迟敬德的胳膊,“尉迟兄若真想陛下无事,就赶紧松手!”

尉迟敬德冷哼一声,松开手,盯着不住喘气的齐御医与一旁惊魂未定的江御医道:“总之陛下有什么事,我就唯你们二人是问!”

刘弘基虽也担心李世民情况,但他勉强还能沉得住气,道:“二位御医,当真没法子医治陛下吗?”

江御医咬一咬牙道:“其实我与齐御医曾想了一个药方,或许能够医治陛下。”

一听这话,尉迟敬德急急道:“既是有药方为何不用,是否药材不够,你告诉我需要哪些药材,我现在就骑马去药材铺里买,再不然就去山上采,一定带回来!”

第七百一十六章 决意一试

江齐二人对视了一眼,后者叹了口气道:“江兄与我说过那个方子,药材倒是能够凑齐,但是…”

尉迟敬德是个急性子,一听他止了话语,急不可奈地道:“但是什么,赶紧说啊,别总是卖关子!”

江御医言道:“那是一个以毒攻毒的法子,治好的机会只有两成,剩下八成则是…死!”

两成机会…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众人也终于明白,为何他们明明有药方有药材,却不敢替李世民医治,换做是他们也同样不敢。

这下子,尉迟敬德也没了主意,望着刘弘基道:“刘先生,您说这怎么办?”

刘弘基来回走了几趟,道:“我看过你给的那本医书,里面记载了医治疫病的方子,看书中所写,应该比你们刚才所说的以毒攻毒之法更安全,为何不用?”

江御医涩然道:“医书中确有留传下来的医治法子,但是每一次的疫病都不同,之前有用的,不代表这一次也有用,事实上,下官二人已经照着医书记载的方子,千方百计寻来药材煎给士兵服用,杜将军今夜拖去掩埋的尸体就是其中一个,剩下那几个,也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那些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起了反效果。”

“也就是说,只有这么一个法子?”

“是,三日之内必须要决定,否则就连一成都没有了。”在得了江御医肯定的答覆后,帐中气氛异常沉重,虽然刘弘基等人都很希望李世民好转,但两成机率实在太低了一些,简直就等于拿一国之君的性命在赌!

正在这个时候,床榻上传来细微的声音,循声望去,竟发现李世民不知何时醒了过来。

杜如晦紧张地道:“陛下,您醒了,感觉如何?”

李世民微一点头,虚弱地道:“你们刚才的话,朕…都听到了。”

刘弘基闻言,忙安慰道:“陛下您别担心,江御医他们医术高明,一定会想出办法治好您的疫病,您不会有事的。”

李世民忍着身上一阵阵的痒意,道:“朕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三日…已经是极限!”

“不会,陛下洪福齐天,岂会英年早逝,您相信臣,很快就会好起来。”说到最后,杜如晦已是忍不住红了眼圈。

“陛下…”刘弘基刚说了两个字,便被李世民抬手制止,“朕想过了,与其这样等死,倒不如搏上一搏,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刘弘基明白,他这是打算用江御医的药,其实他心中也是一样的想法,可一想到那高达八成的失败率,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很清楚,一旦李世民出事,此战必败,而大唐帝国也会随之崩溃,而李建成就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掌控这个他垂涎已久的帝国!

李世民喘了口气,打量了众人一圈道:“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朕…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朕相信,一定可以熬过来,然后再带你们攻下洛阳!”

尉迟敬德紧紧攥着手不说话,虽然李世民说得肯定,但毕竟只有两成机率啊,实在让人心惊胆战。

“江御医,麻烦你去替朕煎药!”听着李世民有气无力的声音,江御医神色复杂地道:“陛下,您…真的想好了?”

李世民吃力地点头,对刘弘基等人道:“你们听着,不论结果如何,都不得怪责二位御医,此事乃是天灾,怪不得他们。”

见李世民心意已定,江御医只得咬牙道:“好,臣现在就与齐御医去煎药,陛下放心,臣二人必当拼尽一身医术,全力保您。”

在他们二人离去后,杜如晦道:“陛下,臣已经查到了疫病的源头,这件事,不是天灾,而是**。”随着这话,他当即将事情细细讲述了一遍。

听完他的话,李世民痛苦地道:“是朕…是朕造下的孽!”

“是李建成丧心病狂,与陛下没有半分关系!”杜如晦的言语并没有让李世民好过一些,痛声道:“若非朕一时心软,不忍杀他,就不会先后闹出那么多事,死那么多人,是朕害死了他们,是朕!”说到后面,他剧烈的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一抹不正常的潮红,好不容易止了咳嗽,气息却是越发微弱,犹如风中残烛,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熄灭,令众人担心不已。

刘弘基安慰道:“逝者已矣,就算陛下再难过自责,他们也无法复生;若陛下真想为他们做什么,就请撑下去,熬过这一关,阻止李建成继续祸害百姓!”

李世民盯着他片刻,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撑下去,朕一定要撑下去!”

他的话令刘弘基微微松了一口气,虽说意志不见得能够战胜一切,但有坚强的意志总归是一件好事。

三更时分,江齐二人终于端着煎好的药走了进来,在递给李世民之时,他们犹豫地道:“陛下,您当真决定了吗?”

不能怪他们拖泥带水,实在是这碗药太过沉重,说一句重如泰山也不为过,万一李世民熬不过药中的毒性,那就是死路一条,一想到当朝君主可能会死在自己的药下,他们腿肚子都在发颤。

面对他们的话语,李世民只有两个字,“拿来!”

在不断的哆嗦中,江御医将药放在勉强撑起身子的李世民手中,后者只看了一眼,便大口饮了下去,既然决定了要搏这一次,就没什么好再犹豫的。

看到他喝了药,所有人的神情都变得极为紧张,最夸张的是尉迟敬德,李世民刚咽下药,他就立刻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对江御医道:“快替陛下把脉,看是不是已经解了疫毒。”

杜如晦摇头道:“你以为这是仙丹吗,哪有这么快起效的,等着吧。”

在拭了唇边的药渍后,李世民道:“你们待了这么久,也累了,都回去吧,朕这里有二位御医照顾着就行了。”

一听这话,尉迟敬德立刻道:“臣不累,就算在这里守上三天三夜也行。”

第七百一十七章 动乱

李世民扯一扯唇,道:“可是你们在这里陪着也帮不上忙,倒不如去盯着洛阳那边。”他喘了口气道:“既然这场疫病是李建成所为,他一定会在我们最虚弱的时候,派兵攻击,以解洛阳之围,甚至反攻长安!”

刘弘基也想到了这一点,见他这么说,当即点头道:“陛下放心,在援军到来之前,臣一定会守住大军,不让李建成得逞。”

尉迟敬德在旁边瞪了眼睛道:“他敢来,臣就把他的头剁下来喂狗!”

杜如晦笑道:“要真能杀了李建成,尉迟将军可就是此战最大的功臣。”

在向李世民施了一礼后,三人先后退出了营帐,杜如晦走在最后,在一只脚已经踏出营帐之时,身后传来李世民虚弱的声音,“如晦,朕有话与你说。”

听得这话,杜如晦收回脚步,转身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望着江齐二人未语, 二人当了好几年的御医,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当即借故退了出去,守在帐外。

在示意杜如晦近前后,李世民吸了口气,涩声道:“万一…朕当真熬不过这一关,你立刻回长安,带韫仪与皇后他们离开,切不要让李建成找到!”

“不会的,陛下…”不等杜如晦说下去,李世民已是摇头道:“朕会努力撑下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建成已经疯了,一旦他控制了大唐,是断然不会放过他们母子,如晦,答应朕,万一局势失控,一定要保他们无恙!”

在李世民担忧的目光中,杜如晦用力点头,“陛下放心,万一真到那一步,除非臣死,否则必护皇后娘娘与贵妃周全!”

“好!”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话音刚落,脸突然扭曲异常,喉咙里发生“咳咳”的异响,甚是吓人;杜如晦知道这是之前服下去的药开始发作了,急忙将江齐二人唤了进来。

二人早有准备,倒是没有慌乱,有条不紊地替李世民施针,并刺破十指指端,挤出紫黑色的鲜血,在一番急救之后,李世民的情况稳定了下来,陷入沉沉昏睡之中。

“二位御医,陛下可是已经没事了?”面对杜如晦的询问,江御医苦笑道:“哪里有这么快,刚才那个,只能算是勉强闯过了第一关,是否无事,至少要等两日后方才能够知晓。”

杜如晦看了一眼昏睡不醒的李世民,沉声道:“这两日,陛下就交给二位了,请一定要保住陛下性命!”

江御医叹了口气道:“下官们习的只是凡间医术,只能保证全力而为,是否无事,最终还要看陛下的命数!”

杜如晦也明白他们的难处,点头离去,出了营帐方才发现天色已是大亮,虽然他是习武之人,体力好过寻常之人,但接连熬夜,仍是令他疲惫不已,正要回自己的营帐歇一会儿,一名亲兵匆匆奔过来,还未近前,便已经急切地嚷道:“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杜如晦皱眉道:“何事如此慌忙?”

亲兵顾不得匀气,急切地道:“士兵们已经知道自己染上的疫病,且无药可医,不断想要冲出来,没得病的那些,也是心思浮动,有离开的打算,总之情况很不好,将军您快去看看!”

一听这话,杜如晦亦是慌了神,“他们怎会知道,可是你们说漏了嘴?”

亲兵连连摇头,“不关卑职们的事,是经过此处的百姓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