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他们这是在做什么?”东林的士兵,不知城内的情况,只知事情怪异,颇为不解。

“且看着…”北王漫不经心的说道,半点没有把西凤三国的小手段放在眼里。

这座城,他今天一定会拿下,西凤、北林、南凉三国要是聪明,拱手相送,还能少损失一些,要是负隅顽抗,那就准备断一臂膀再走。

城外,北王不下令,大军就不敢往前一步;城内,北林与南凉的将领一脸得意的,借着鼓声为掩盖,带着手下的人弃城而去。

离去前,北林与南凉的将领不忘再三交待,给北王的大礼一定不能出错,要把粮草、金银全部带走,不给北王的兵马留一粒粮、一个铜板。

弃城而去、不战而败本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有“空城计”做掩饰,有不给北王留下一分一毫做安慰,有他们给了北王一个下马威的假胜在,反倒让三国的兵马兴奋起来,好像他们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西凤的将领轻叹了口气,终是什么也没有说…

虽说,北林与南凉那两个蠢货此举,一定会惹怒北王,但…

这段时间,他们手下的兵马士气一落千丈,今天这一出虽不算什么战胜,但他们好歹也算是占了上风,好好宣扬一番,指不定能让将士们恢复一二士气,有勇气与北王继续打下去。

打仗打的就是那股劲,那股气,要是士气全无,大将气势将不存,便是人数再多,在战场上也是一盘散沙。

又过了半个时辰,西凤三国的兵马已全部彻离了,留给北王的只有一座空城,但城内战鼓仍旧不停。

不过,敲打战鼓的不是三国的兵马,而是被他们抓来的壮汉。

“王爷,这鼓声不对。”击鼓的人一换,东林的将士就听出来了。

“再给他们一点时间。”早在西凤三国,换掉第一个击鼓人的时候,北王就听出来了,也猜到了对方的计划。

既然对方愿拱手把城池交上来,他自然不会客气。

“啊?”离北王最近的副将,一脸不解的看向北王。

北王看了他一眼,一脸嫌弃…

真蠢!

果然,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不好用,这么浅显的计谋也看不出来,真不知他是怎么在战场上活到现在的…

副将不解北王的用意,但北王嫌弃的眼神他看明白了,顿时不敢再言语,生怕再犯蠢。

又过了一刻钟,城墙上的人没有变,鼓声没有停,但是…

北王却下令,进城!

“吱呀”一声,城门未关,先锋兵马轻轻一撞,城门就开了,城门内一个人都没有,只有震天的鼓声。

“王爷,这…莫非有诈?”副将怕北王嫌他蠢,可更怕出事,担心的问了一句。

城内情况明显不对,他怀疑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故意摆出一副我们弃城而去的假象,好诱他们进城,把他们一网打尽。

“进城!”北王瞥了副将一眼,打马前行,根本不搭理副将。

蠢成这样,已经没救了。

东林的兵马虽觉得城内气氛不对,但听到北王下令,顿时抛下顾虑,蜂拥冲进城…

北王英明睿智,用兵如神,听北王的一准没有错。

“冲呀!”三万先锋大军冲入城内,迎接他们的不是三国的兵马,而是一座除了鼓声,再无其他声响的…

第589章 讨债,北王是恶魔

鬼城。

是的,鬼城!

城中站满了人,却一片死寂。

一座城,数万的百姓,但这一座城中,除去城墙上的百来个活人,除去击鼓的十几个活人,城中再无一个活口,站立在城中的全是——死人!

那些死去的人,他们的尸首悬挂在门口,或靠着墙面而立,一个个都是站立的,男女老少皆有,明显是被人特意摆成这副模样。

他们皆是被刀剑等利器砍杀而死的,有的是刚死的,鲜血刚刚凝固。有的早已冻僵,甚至有些腐烂了,可见他们死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尸体上有泥土,看着像是刚被挖出来的…

东林的将士举着火把冲入城,顿时傻住了。

他们已连接拿下三城,虽每座城中都有不少百姓横死,但没有一座城,像这座城一般,除了少数几个活人,全是死人了,而且全都以站立的姿势,“迎接”他们进城。

不得不说,这种诡异的“迎接”的方式让他们害怕,更让他们不安…

这个特殊的“迎接”方式,是南凉、北林和西凤三国给他们的下马威吗?

是他们连接不断的大胜,刺激到了南凉、北林和西凤三国吗?

“王爷…”副将眼睛一红,扭头看着北王,眼中的泪一颗一颗落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连失十八城,保护不了身后的百姓,已叫他自责无比。好在北王来了,带着他们把失去的城池一座座要回来,他们本以为失去的荣光,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一一挣回来,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他们失去的荣光,就像这些失去性命的百姓一样,再也回不来了。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

他们还有十四座城在北林三国手上,那十四座城中的百姓,会不会也遭受到同样的对待?

他们要怎么办?

是投鼠忌器不再进攻,还是不顾城中百姓的死活,执意攻城?

这可不是城墙上,那百十几个人的生死,这是一座城的百姓呀!数万条人命呀!他们背不起呀!

不仅仅是副将,其他人亦想到这一点…

此刻,他们早已失去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一城的喜悦,此刻他们自责又无助。

他们要怎么办?

冲进城的士兵,一个个站在原地,看着北王,泪落下,却哭不出声…

他们,没有资格哭。

“哭什么…失去了什么,就亲手夺回来了。他们杀了我们多少人,我们就十倍百倍的杀回去。去…清点死亡人数,把他们都安葬了。”和其他人的感性不同,北王冷静的吓人。

他把副将支走后,便对其他人道:“你们…上马,随本王追出去。”

北林三国的兵马,带着粮草辎重根本走不快。不过是走了半个时辰,他们辛苦一些,多费一个时辰就能追上。

“王爷?”其他人一听,顿时瞪大眼睛,惊喜的看着本王。

“怎么?怕了?”不过是数千骑马,要追十几万大军,怕也是正常。

但,这要是他的兵,他先削死他们。

“誓死追随王爷!”东林的骑兵双眼放光,唰的一下就上了马,用实际行动告诉北王,他们不怕!

“很好,随本王走。”北王扬起马鞭,策马离去,身后的骑兵一一跟上。

很快,一群人就消失在主道上…

副将看着北王远去的身影,刚刚止住的泪,又一次落了下来,他看着靠墙而立,早已死去的东林百姓,低声道:“你们,可以安息了,北王…会为你们报仇。”

“咚…”那俱早已僵硬的尸体,突然一软,倒了下去。

“咚咚咚…”不止这一俱,越来越多的尸首软了下去,瞪得大大的眼睛也合上了。

他们安静的躺在地上,周身一片安宁…

东林的将士再次愣住,僵直的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啊!”

这时,一道凄厉的喊叫声,从城墙上传来。

“啊!”

同样的声音,从击鼓的地方传来。

不等东林的士兵反应过来,就听到一阵凄厉的大喊:“为什么?北王为什么不早一点来?他要来了…我的家人就不用死了。”

“北王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为什么呀?”

“你们既然丢下我们走了,为什么还要回来?你们回来是救我们,还是来害我们的?”

“北王…为什么镇守边境的不是北王,为什么?”

一句句为什么,问得东林的将士们羞愧掩面,问得东林的将士们自责的跪下。

是他们,对不起这满城的百姓,没有守住这座城。

是朝廷,对不起这满城的百姓,现在才派北王来。

诚如活下的人说的那样,如若北王早些来,也许这些人就不用死了。

可是,人已经死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城中的百姓凄厉的喊声久久不熄,城外北林、南凉、西凤三国的兵马,也发出阵阵惨叫…

北王带着骑兵,不到两刻钟,就追上了北林三国落在尾端的兵马,北王率先射出一箭,将对方的旗帜射断后,便下令:“杀!”

“杀呀!”身后的骑兵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狼,一个个红着眼,举着大刀就冲了过来,见人就砍,毫不手软,血飙了一脸也不顾,只顾着杀人…

落在尾端的兵马顿时乱了,而更加他们慌乱的还在后头。

北王突然对空长啸,片刻后,半空中响起一声鹰啸,落到尾端的兵马抬头一看,还没看清是怎么一回事,就被直冲而下的雄鹰啄了眼…

“啊…”北林三国的兵马,捂着眼睛痛叫。

让他们害怕的是,从半空直击而下的雄鹰,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它们专挑北林、南凉、西凤三国士兵的眼睛啄…

黑夜给了它们最好的掩护,北林三国的将士防不胜防,它们却一啄一个准,没有一次落空。

“这些是什么东西?”雄鹰的出现,将北林三国坠在尾端的兵马,击得溃不成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一群人如鼠乱蹿:“北王,是北王带来的。”

“北王太可怕了,他不是人,他是恶魔,他是恶魔…”

尾端的混乱引起了前方将领的注意,他们很快就知道,北王带兵追来了…

第590章 大胜,一座城的代价

“北天骄他疯了?大半夜的还追,他找死吗?”北林的将领破口大骂,一点也不顾在人前的形象。

“看样子,北王生气了。”在众人都看不到的当口,西凤的将领叹了口气。

他就知道,那份“大礼”会出事。

别说北王那么骄傲的人,任何一国的将领都不能忍受,自己羽翼下的百姓被人杀害后,还要遭受如此羞辱。

北王立刻追出来报仇,这才符合北王的性格,要是北王不立刻追上来,西凤的将领就更怕了…

他似乎可以预想到,北林、南凉两国靠近东林边境的百姓的下场。

至于为什么没有西凤?

他已悄悄写了信,让人立刻送回国,让国君与太子跟北王解释…

南凉的将领则是阴恻恻的道:“来得好…本将军倒要看看,这大晚上的,他能带多少人追出来。今天不给他北天骄一个教训,我就跟他北天骄姓。”

“来人!”南凉的将领阴狠的脸上,扬起一抹冷酷的笑,“让左翼和右翼立刻回头,围了北天骄。今天…本将军要将活捉他北天骄。”

“活捉北天骄!”

“活捉北天骄”

刚刚那一出“空城计”,让南凉上下信心大增,自以为摆了北王一道的他们,一个个跟着将领兴奋的大喊大叫,好似下一秒就能活捉北王一样。

不仅是南凉的兵马,就是北林的兵马亦是信心满满,北林的将领更是嚣张的放话:“今天,我要叫东林的骑兵有去无回!叫北王跪下来我祖宗!”

不过到半个时辰,北王就带兵追上了他们,可见随北王来的只有骑兵,而东林的骑兵?

别说南凉与北林,就是荣兰那种小小的地方,都不会把东林的骑兵放在眼里。

东林的马一匹匹看着高大健美,但耐力差,负重弱,唯一的优点就是跑得还算快,但他们又不是赛马,战马光跑得快可不行,而且负了重后,东林的战马连这个优点也没有了…

“杀!”

“杀!”

“活捉北天骄!”

在一片喊杀声中,西凤的将领不合适宜的道了一句:“你们去围杀北王,我们就负责护送辎重粮草,请各位放心在前线厮杀,我西凤的兵马一定会安全的,将粮草辎重护送到下一座城池。”

“你什么意思?”

“粮食辎重总要有人看着,我来看呀。你们不用觉得愧疚,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任务,但我西凤的男儿,绝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这个艰难的任务就放心交给我们西凤吧。”西凤将领坦荡无比,一脸挚诚。

“你…”北林和南凉的将领,从未见过这般不要脸的人,顿时被气到了。

“请两位将军放心,我们西凤一定完成任务。”西风的将领拍着胸脯保证,一副我不牺牲谁牺牲的无私样。

说完,也不等北林与南凉的人反应,就叫身边的副将去下令,调西凤的兵马护送粮食辎重,继续前行,并将路让出来,好让北林与南凉的兵马,折回去跟北王打。

有什么将领带什么兵,西凤的兵马收到命令,一点也不觉得这个时候退缩有什么不对,火速抢过粮草辎重,把路让出来,让北林与南凉的兵马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王就带了几千人来,我们先行一步,立功的机会就让给你们了。”西凤的兵马,一脸正气的拍了拍北林与南凉士兵的肩膀,“苟富贵,勿相忘。”

“你,你们…太不要脸了!”南凉与北林的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还是军人。

说好一起打仗的,西凤一次又一次的躲在后面,这么胆小怕死,丢不丢人?

“要不…你也跟我们一起去护送粮草?”被骂的西凤兵马,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一脸真诚的邀请。

“哼…”北林与南凉的士兵同时冷哼一声,“我们才不做缩头乌龟,不就是一个北王吗?你们且看我们活捉他。”

他们两国的兵马足有十几万人,围杀几千骑兵,活捉北王有何难?

北林与南凉的士兵士气高涨,气势冲天,这个时候哪里会退缩,在两国将领一声令下,齐齐领命随大军杀了回去…

西凤的将领和士兵,押着粮草辎重就往前跑,速度飞快,就好像身后有鬼在追一样。

南凉与北林的兵马杀回来时,北王已带人,将坠在尾端的一个千人小队干掉,并全身而退。

没办法,东林的战马没有别的优点,就是速度快…

两国的兵马杀回来,就看到满地血迹,还有一俱俱千百怪的、站立在地上的尸首。

这些尸首都是他们两国死去的士兵,长枪从他们的腰腹穿过,深深地插在地上,支撑着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无法倒下…

他们的双眼只余一个黑乎乎的血洞,暗黑色的血在惨白的脸上凝固,诡异又恐怖,只看一眼,就叫人打从心里发寒…

啪嗒,啪嗒…鲜红的血落在混着泥土的白雪里,一脚踩下去便溅了人一裤脚。

“北王!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北林与南凉的将领怒吼,两国的士兵看着死去的战友,亦是愤怒又悲伤。

“给我追…活捉北天骄,重重有赏。”受了刺激的两国将领,顾不得其他,带着人就往回冲…

西凤的将领收到消息,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眼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不妨碍他鄙夷北林与南凉人的智商。

蠢成这样,也是没有救了。

北王的人已接手了那座城,他们现在回去,就不怕有诈吗?

要知道,北王可不是什么仁义君子,对待他们这群敌人,会讲君子那一套。

这些人,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传令下去,加速前进。”西凤的将领再次下令,让西凤的兵马加速。

西凤的兵马没命的往前冲,而在他们走出不到百里,身后就传来一道冲天的火光。

那火光大得映红了半边天,千里之久好似都能看见。

隔得远,他们听不到惨叫声,但可以想象身后那座城,发生了什么事…

第591章 中计,北王的空城计

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以“空城计”吓北王,以为北王不敢入城,结果…

北王没有上当,东林的士兵没有流一滴血,就了进城,占了城。

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拿城中百姓的尸首,摆出各种姿态,作为“迎接”北王入城的大礼,借此羞辱、刺激北王。

结果,北王确实愤怒了,带着兵马追出百里…

然而,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布了局,却没有万全的应对之策,落在尾端的将士死伤无数。

北王以牙还牙,将死去的北林、南凉士兵的尸首,摆出各种姿态羞辱两国,激的北林与南凉的将士失去理智,不管不顾就杀了回去,结果…

落入了北王的圈套。

北王同样以“空城计”诱之,北林与南凉的兵马杀回去,见城门大开,城内一片死寂,一个人影也看不到,轻蔑大笑,笑北王拾人牙慧,故作高深莫测之姿。

“给我冲进去!”北林与南凉的将领被先前的“小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北王在学他们,不管不顾就下令身后的士兵冲进城。

数万大军涌入城中,却见另一头的城门紧闭,而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无数火箭射入城内,随着狂风大起,整座城瞬间就被火海包围。

“起火了!快,快跑呀。”

“不好…四面城墙皆是火,我们跑不出去。”

“怎么这么大的火?”

“是火油…城墙上全是火油,北王把火油全部留了下来。”

“啊…救命呀。”

“快跑,快跑…”

城内,北林与南凉的士兵乱成一团,转身,疯似的往外跑,可前面全是人…

在大火燃起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吓慌了,乱作一团,你挤我,我挤你,前面的人不动,他们在城内的这些人,根本没有办法跑出去。

“快跑呀!快跑呀!”城内的士兵高声大喊,转身就往回冲,却发现这时还有人往城内挤,不惊大喊:“你们疯了呀?还往城里跑,会死的,会死人的…”

“外面,外面…好多鸟,出不去,我们出不去。”

“北王带来的骑兵就在城外,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该死的…我们上当了。”

北林与南凉的大将军,带来的兵马有十万之多,一部分进了城,还有一部分在城外来不及进去。

城内的兵马,被火海包围,无路可退,在城外的兵马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们发现不对,正要撤退,就见一群雄鹰,从半空直击而下,啄的他们无反手之力…

待到他们手忙脚乱的把雄鹰挥退,就见雪地里杀出一只骑兵,不管不顾的横冲直撞,把他们的队伍冲散了。

他们倒是想要反击,但…

那群雄鹰一击就飞上天了,他们人再多也无法上天。

东林的骑兵一冲出来就跑了,他们北林和南凉的战马耐力足,负重能力强,但在速度上稍逊东林的骑兵,且北王这次带出来的是轻骑兵,战马没有任何负重,速度更快,他们根本追不上。

“快,快,快撤退!”北林与南凉的将领发现自己上当了,当即立断的下令撤退,以减少损失。

两国的士兵反应也算快,但是…

东林的轻骑兵时不时就来骚扰两下,那群雄鹰似通人性,每当他们整理好队伍,那群雄鹰又会再次冲下来,干拢大军前行。

如此反复,让人烦不胜烦,却又莫可奈何,只能走走停停…

这么一来,他们撤退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身后被困在城内的士兵,拼了命的往外挤,奈何外面无路可走,你挤我推之下,难免会出意外…

“啊!啊!”

“救命!”

“扑火!快扑火!”

“不要踩我,救我,救我…”

身后,传来一道道无助的呐喊声,城外的士兵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可越急越乱,一乱,东林的轻骑兵与那群在半空中飞翔的雄鹰,就有了可趁之际。

等到北林与南凉的兵马,好不容易摆脱了东林的轻骑兵与雄鹰的干扰,身后那座城已被大火包围,四面城墙全是火,城外的人进不去,城内的人也出不来…

北林与南凉的士兵狼狈而逃,一路狂奔,直到天亮才停下来,而一停下来,他们就发现…

他们昨晚还没有跟北王正面交锋,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马,足有三万人之多死在那座死城里。

“怎么会这样?”逃出来的北林与南凉的士兵,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两眼呆滞、无神…

他们就想不明白了,明明是他们用“空城计”吓退北王,吓得北王不敢动。怎么到最后,就成了他们中了北王的“空城计”?

而且,他们当时为什么想不到,用火油把那座城给烧了呢?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北王从哪里找来那么多火油?”北林与南凉的将领,在亲兵的保护下,狼狈的跑了出来,他们一个个满脸乌黑,胡子拉茬,一脸萎靡。

南凉的将领脸色一沉,问道:“你们在收集物资的时候,那群百姓用的豆油、菜油、荤油,你们带走了吗?”

“什么?”北林的将领脸色一变,“这,这能…那能有多少?大的粮油铺子,我们都抄干净了。”

“积少成多,是我们疏忽了。”那座城有近十万人口,上万户,一户一壶油也不少。

且,这几些城靠近边境,时有战乱,城中的百姓大多会建地窖,指不定他们就把东西,藏在地窖里。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破城而入时,城中的孩子很少?”南凉的将领一脸阴狠的说道。

他们先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现在反应过来,才发现这座城有许多不对劲。

东林执政的方针是藏富于民,百姓一向富饶,就是边陲小城也不差,他们进城后,虽然收集到不少粮草,但…

谁敢保证,城中就只有这么一些粮草?

也许,有更多被藏了起来呢?

不然,怎么解释这场烧死他们三万大军的大火?

第592章 功过,千古罪人北天骄

死十人,伤百人,灭敌军三万人马,收回一座城!

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回朝廷,同时北王毁了一座城,害死城中数万百姓的消息,也传回了朝廷,引得朝野上下震动…

北王的功劳无可否认,但同样北王的罪过,也无法抹去。

“北王确实在短时间内,收回了嘉云关,收回了四座城,但是…有多少无辜百姓,因他而横死?不说这一战,就前面几场战役,北王不顾我东林百姓死活,执意攻城,为成全他的无尚功绩,眼睁睁的看着无辜百姓横死而无动于衷,这真是大丈夫所为?”一个蓄着小胡子的中年文臣,站在大殿下,趾高气扬的道。

为了证明他的话,他还将前线战士,还有收回的那三座城中百姓的口供呈上。

“陛下请看…这是前线百姓与战士对北王的评价。北王确实是赢了,确实是收回了四座城池,但他的胜利是踩着我东林百姓的尸骨获得的…他的眼里只有胜利,根本没有百姓的死活,他这样的人不配带兵。”那人一脸悲愤,好像北王杀了他们全家一样。

“陛下…话不能这么说。我东林十八城落入敌军手中,城中百姓尽皆落在西凤、南凉和北林三国手中,成为三国的俘虏。北王带兵收回失地,如若西凤、南凉和北林三国一拿人质威胁北王,北王就不动,那一座城也别想收回来,且城中的百姓会死得更多。以极少数的代价,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北王没有错。”

“是呀,陛下…北王要是投鼠忌器,因北林三国手中有人质,就不敢进攻,这仗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要是顾忌对方有人质就不能出兵,要保证每一个落到敌军手中的俘虏都活下来,那就不用派北王去打了,直接接受三国的意见,割地谈和。”

在京城经营了一年,跟老丞相交好,北王也收获了不少文臣的支持,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皇上一开口训斥北王,文武百官都跟着骂,没有人为他辩驳一句。

现在,一有人指责北王,就有文臣武将站出来,为北王说话。

但,比起为北王说话的官员,指责北王的官员更多。他们当中有的是了为了指责而指责,但更多的还是因这件事,而对北王的行为不满…

“北王这是不顾忌人质的死活吗?打仗必然会死人,这一点我们都清楚。死几百、几千人也就算了,可这一次呢?一座城的百姓呀!近十万人呀!如若不是北王狂妄自大,妄自尊大,不将百姓的生死看在眼里,北林、西凤和南凉三国,又怎么会对我国无辜百姓下手?”

“那满城的人都是因北王而死!如若不是北王用兵不当,错失先机,城中的百姓又怎么会无辜枉死?”

“要不是北王从来不在乎城中百姓的生死,从来不在乎人质的生死。北林三国又怎么会随意杀城中的百姓?正因为北王的不作为,让北林三国的人认为城中百姓无用,才会毫无顾忌的杀了他们。要知道,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陛下,城中的百姓虽不是死余北王之手,却是因北王而,请陛下下旨降罪北王。”

“请陛下下旨,严惩北王!”

大殿上,有大半的文臣武将,都认为错在北王,纷纷跪下请旨,求皇上重惩北王,以儆效尤。

不可否认,城中近十万百姓的死,北王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但是…

听到这些人把责任,全部往北王身上推,老丞相的门生不干了:“我说你们这群人真是好笑…你们不怪杀人的北林、西凤、南凉人,你们不怪守不住的城窝囊将军,反倒怪起收回城池,保护了余下百姓的北王,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不会痛吗?”

“那些人的死…真的全是北王的责任吗?北王真的要负主要责任吗?这么说…民间发生杀人案,都是官府的错,都是刑部的错了?官府没有救下被杀的人,刑部没有先一步判决杀人犯,难道不是错?”

“杀人案是随机和未知的事,北王这事却是能看到的。官府明知有人要杀人却不阻止,自然有错;刑部明知那人凶残嗜杀却不判决,自然有错。同样,北王明知北林三国,要杀城中无辜的百姓,却冷眼旁观…他就没有错吗?”

“北王有错什么?阻止?怎么阻止?退兵?将我东林的国土拱手相让,就像先前那几位将军一样?守一座城让一座城,让北林三国的兵马,将我东林的百姓当成俘虏,任意残杀?”

两方人马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有理,一时半刻难分高下,但就在这时…

一白发苍苍的老臣,突然站出来道:“我们先不谈北王的功与过,只说…北王不将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北林、南凉和西凤的人,得知城中的百姓毫无利用价值。在吃了败仗、保不住城池的时候,会不会将余下十四城的百姓全部屠尽,以泄心中的不满?”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为北王争辩的文臣们,嘴巴微张,却说不出话来…

吃了败仗,北林三国会不会再次屠城?

这个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还有十四座城中的百姓,在北林三国手中,如若那些人为了报复北王,尽数屠城怎么办?

那位老臣见状,继续说道:“陛下,北王不将人命放在眼里,无视人质生死,如若别的将军也有样学样呢?”

“陛下,北王有功,有大功,但北王也有罪,有大罪…数十万百姓因他而死,这消息要传出去,日后我东林的百姓落到敌军手中,自知死路一条,他们会怎么做?”

“陛下,我们还有十四座城在北林三国手里,还有十四座城的百姓在他们手中,我们在为北王着想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为那十四座城中的百姓想一想?”

“那十四座城的百姓,要知道有一城的百姓因北王而死,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不会为了活命而叛国?”

“陛下,北王此举动摇我东林国本,说他是千古第一罪人,也不为过。为了那十四座无辜百姓的命,还请皇上下旨,处死北王!”

那老臣一句接一句,到最后…

竟是说北王不死,那十四座城中的百姓便活不了…

第593章 毒计,北王进退不得

老大人的话诛心了,但他提的问题,确实值得众人思考…

他们还有十四座城在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手中,这十四座城内的人口再少,也有几十万人,牺牲一人,就能换回数十万人的生,值不值得?

不牺牲北王,不平天下怨,百姓会不会对朝廷不满?天下会不会大乱?

老大人这话一出,为北王说话的几个文臣也沉默了。

他们在心里可以说,和几十万普通人相比,自然是北王的命更重要。北王能守住家国天下,那几十万普通人能做什么?

这世间之事就是这么残酷,被牺牲的永远都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普通人。没有那几十万人,他们可以从别的地方迁居百姓过去,但没有北王,他们东林还有人,能挡住北林三国的联手进攻?

但,这话他们只能放在心里,不能在大殿上说出来,说出来…

他们就失了道义,不是君子所为。

文臣们有这个顾虑,武将却没有,他们先前还觉得北王为了取胜,不择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听到老大人竟是要逼的北王去死,顿时就不满了。

有一老将站了出来,指着那位老文臣,一脸嘲讽的道:“处死北王容易,可处死了北王,谁能收回余下的十四座城?谁能将北林三国的兵马驱逐出境?谁能保护我东林的百姓?你,你能吗?”

“我是文臣,你让我一个文臣去打仗,我东林的武将都死绝了吗?我就不信,北王就不能在保住城中百姓性命的情况下,把北林三国的兵驱逐?说来说去,不过是北王不在乎百姓生死,为了取胜,不择手段罢了。为了一场胜利,牺牲数万无辜百姓,值得吗?”那位老大人一脸正气的看着右侧的武将们,严厉的质问道。

“死几万人算什么?哪一次大战过后,我东林的儿郎们不要死几万。合着…我们这些当兵的人命贱,死了也白死?”那老将也是一个爆脾气,当即跳起脚就骂了起来:“不就是死几万人吗?打仗不死了,有本事你去打呀?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少瞎逼逼。”

“你,你你…合着,那十四座城的百姓,为了北王的胜利,都该死了?照你这话说,北王不但无错还有功了?青成近十万百姓也是该死了?”那老臣顾不得皇上还在,气得从地上爬了起来,跟老将对骂了起来。

“还真…”那老将张嘴就要承认,但关键时刻被人拉住了,忍了一下,憋屈的道:“我不跟你瞎扯,反正…北王不能杀,也不能召回,谁把北王召回来了,谁去前线打?反正老子没那个本事,能凭十万不到的兵马,能打赢北林三国几十万人。”

“我们可以和谈,陛下…北林、西凤和南凉三国已经被北王打怕了,这个时候和谈,我们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将十四座城收回了,且不伤城中百姓性命。”袁大人抬头看了看皇上,见皇上没有不喜,大着胆子道。

他知道,皇上并不想让北王立功,如若不是没有选择,皇上也不会派北王去前线,现在…

北王确实立了大功,可也背了大过。如若现在战争中止,北王永远洗涮不掉,害死青城近十万百姓的罪名。

诚如那位老大人说的,北王将会是千古罪人,永远无法翻身。

“和谈?”一群武将都懵逼了,他们士气正高,打得对方落花流水的时候,朝廷要和谈?

他们听错了吧?

“对,和谈。北林三国早有和谈之意,我们此时与对方和谈,便能和平解决此事。且,众位想必明白,国库已拿不出银子,民间也筹不出粮,战事拖久了,对我们极不利。”袁大人忧心忡忡,一副为国为民的忠心样。

他的话,得到了大部分文臣的认可,他们虽没有出言附和,但却是认同的。

武将们不知朝廷艰难,他们管着六部的人却很清楚,再打下去,怕是三五年,他们都恢复不了元气。

而且江南近年年年水灾,朝廷还要备粮备草去救灾,要继续打下去,把国库耗空,江南的百姓怎么办?

为了一场战事的胜利,牺牲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百姓的性命,值得吗??

为了说服皇上和谈,袁大人把这些一条条的摆了出来,他说的都是实情,没有半分夸大,武将们听着听着都沉默…

只有少数几个,不甘心的道:“这怎么能和谈呢?我们失了十四座城,和谈了,不就是认输了吗?现在和谈了,我们以后在北林三国面前,还能抬得起头吗?”

但不谈和,拿什么打?

不谈和,真要让那十四座城中的百姓,成为北王大胜的牺牲品吗?

死去的那几万人他们可以不在乎,但余下十四座城的百姓的生命,他们也能不在乎吗?

真要用灭城的代价,收回十四座城,真的有意义吗?

朝堂上,文武大臣从北王功过之争,转到是否和谈,皇上也不说话,每天只听众大臣争论,一副谁有理朕就听谁的开明样…

文武大臣这一少,就是三天…

之所以到第三天不吵了,不是皇上插手了,而是北林、南凉和西凤送来国书,说北王一日不回京城,他们每日就杀一万东林百姓。

甚至为了逼迫北王早日做出决定,北林三国将诏书昭告天下…

十四座城,加起来少说也有六十余万人,北林三国一日杀一万,也能杀两个月。

换言之,北王执意要打,那么北王便是害死那六十余万百姓的罪魁祸首。

消息传到东林,传到京城,朝野上下都沉默了。

他们自然想要赢,想要看北王狠狠的将北林三国的兵马,杀个落花流水,但是…

那十四座城的百姓呢?

那是近六十万条鲜活的人命,他们何其无辜?

楚九歌在半路上,收到前线的消息,不由得叹气:“这计…太毒了!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

北王这次,要吃大亏了…

第594章 寒心,本王陪你们玩

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在诏书上说的明白,他们这份诏书是写给北王的,是要北王自己决定去留,而不是要东林皇帝召北王回去。

这个决定,要北王做,有有的后果也都要由北王一力承担…

北王决定退,南凉、北林和西凤三国,必不会就此停兵,他们一定会再攻城,届时东林城池再失,就是北王的过错。

北王不肯退,那六十万人的死,就要算在北王身上。

北林、南凉和西凤这份诏书,就是把北王架在火在烤,不管北王怎么选择都是错,都将成为东林的罪人,除非…

除非皇上肯下旨,以朝廷的名义把北王召回,或者支持北王继续打,但是…

是个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说皇上与北王的关系这样恶劣,就算两人关系不错,皇上也不会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给自己找麻烦。

要知道,这个决定不管谁来做,都不可能两全其美,皇上下旨,所有的后果都将由皇上来背。

皇上不想背负骂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反正北林、南凉和西凤三国发的国书,又没有要东林做主,他们把事情推到了北王身上。

“北王这次,栽了。”

“让他嚣张…别人都打不胜的仗,就他能耐,看他这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