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闭上的那一刻,楚九歌才清醒过来,可是…

晚了!

在楚九歌闭上眼的那一刻,北王的吻就落在了楚九歌的脸上。

不,不应该说,那应该叫…舔!

因为,楚九歌感觉到脸上一片滑腻腻的,如果她没有猜错,那应该是北王的口水。

这个男人也不嫌脏,明明用手就可以抹掉,非得用舔的,真是…

楚九歌正要睁开眼,好好“教训”北王一顿,就落入北王的怀抱,听到北王含笑的在她耳边低吟:“九歌,你的脸上,写满了对本王的爱!”

“北天骄,你这个自恋狂。”楚九歌气笑了,可偏偏人被北王抱在怀里,双臂也被北王禁锢住了,根本推不开。

北王哈哈大笑,朗声道:“九歌,本王是想告诉你,江山万里不如你。”

“没诚意。”反抗不了只能享受的楚九歌,放软身体,靠在北王的怀里,毫无气质的翻了一个白眼。

“本王说了,轮到你了。”北王抱起楚九歌,一个旋身,北王坐在楚九歌的位置上,而楚九歌则坐在北王的怀里。

窝在北王怀里的楚九歌没有挣扎,而是十分配合的道:“春风十里不如你。”

然而,北王却是满头黑线,“太不认真了。”九歌压根就没有动脑子,完全是顺着他的话说。

“我这句,跟你的江山万里很配。”她哪里不认真了,她明明很认真,至少没有像北王那坏的逗弄人。

“换一句。”反正,他就不喜欢这句。

楚九歌靠在北王怀里,张嘴就道:“唯愿郎君千岁…”

“九歌,认真点。本王不满意会生气的,而本王生气的后果很严重…”北王压低声音,严肃异常,甚至隐含一丝寒意。

楚九歌却半点不怕,她低下头,张嘴就在北王的手臂上咬了一口,“你让我说完行不行。”

“好好好,本王的错,你说你说…”什么寒意、严肃全都消失无踪,北王半点脾气也没有,好脾气的哄道。

楚九歌的头靠在北王怀里,眼睛轻轻合拢,嘴角含着笑,轻声道:“唯愿郎君千岁无忧,不坠青云志,鹓鸾气自雄;唯愿郎君千岁安好,余生繁华似锦,事事顺心如意;唯愿郎君千岁安康,妾身长健,岁岁年年相年伴。”

楚九歌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丝笑意,如同低吟,如同且唱,如同春风,如同醇酒。北王不知,楚九歌有没有醉,反正他是醉了,醉在…

楚九歌许下的美好的未来中!

第1151章 非议,这顶绿帽子有点大

凌乱在城墙上弄出一出“神迹”后,荣兰百姓对北王的认可,达到了空前的状态,城中的百姓更是把北王奉为神邸。

北王的住处外,从早到晚都有人在外面跪拜,要不是忌惮北王的威名,指不定还会在外面设香坛,早晚三柱清香。

为此,凌乱没少嘲笑北王。

当然,他的嘲笑充满了羡慕与妒忌,还有那么一丝忿忿不平。

明明出力的是他,为什么最后得利的却是北王?

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真叫人绝望!

可惜,凌乱的不满与抱怨,得不到任何回应。

借着“神迹”带来的影响,北王出面坐镇城中,而后让应颐带兵,把附近几座城全收了下来,至于那些意图为陆城报仇的武林人士?

凌乱那天在城墙上露的一手,并没有将他们震住,他们虽不知凌乱怎么做到的,但也知那绝不是什么神迹,必是北王弄出来的噱头,可是…

北王的手段,远不止这么一点。

城墙上,天空显字是给荣兰的百姓看的,真正那些武林人看的,是凌乱用纸人送到他们手中的信。

就在天空上显出字迹的那一天,几乎所有江湖人,都收到北王派纸人送的信件。

“纸,纸也会动?还能找到我们?”天知道,半夜一睁眼,看到床头边立着一个活的,会动的,还朝他咧嘴的纸片人,有多么恐怖。

有胆小的,都吓晕了过去,可第二天一醒来,发现床头边的纸人还在,要不是外面太阳大的很,知道这绝不是鬼,指不定会活活吓死。

可人没有被吓死,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在看到纸人送给他们的信后,一个个面色苍白如血。

“北王,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敢在荣兰犯事,便血洗武林,屠尽武林豪杰方收兵?

北王这是不是太嚣张了一点?

收到北王纸人传信的不是一个两个,那些潜伏在城外,等着伺机进城给陆城报仇的年轻武林少侠,都收了由纸人送上的信。

他们几个住在一块,拿到信一碰头,顿时脸色更难看了。

他们自以为行动隐蔽,却不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

而不仅是他们,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武林门派,也各自收到了纸人传信。

信上的内容,跟那群意图混进城中,刺杀北王为陆城的少侠们,收到的内容是一样的,可他们的反应,却与那群少侠不一样。

在纸人带来的惊恐过后,他们只余不解与愤慨:“北王这是什么意思?他在威胁我们吗?他凭什么威胁我们?我们没有以武犯禁,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就算真有人在荣兰犯了事,那也与我们无关,又不是我们做的,北王凭什么拿血洗来威胁我们?”

“我们,我们这些年一直战战兢兢,守着北王划的界线,不敢越雷池半步,北王还不满吗?”

“北王这是…这是要逼死我们呀!这十年来,我们安分成这样,他居然对我们还不满!”

十年前的那场武林浩劫,虽然过去了,但因它带来的阴影,仍旧留在一众武林人士心中。

北王带着铁骑,血洗武林留给武林人士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在他们眼中北王与阎罗王无异,不敢惹呀。

甚至就是刚出生的孩子,都被大人灌输过当年武林发生过的浩劫,也被大人警告过,绝不可恃武行凶,欺辱普通百姓,尤其是东林的百姓。

是以,看到北王传信,说有人在荣兰犯事,就要再次血洗武林,他们的反应才会如此大,因为…

他们很清楚,北王并不是说说而已,这封信也不是威胁,而是告知。

如若真有人在荣兰作死,他们整个武林都要跟着陪葬。

“完了,完了,北王要再次血洗武林,我们逃不掉,我们每一个人都逃不掉。”

“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十年过去了,武林还是当年那个武林,可北王已不是当年的北王,我们根本不是北王的对手。”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欺辱,活的像狗一样,北王他太欺人太甚,这种日子我受够了,我们跟北王拼了吧?”

“别胡闹!北王现在不仅有北域的铁骑,还有皇上的支持,我收到消息,北王疑似皇上流落在外的私生子。真要与北王动手,就是与整个东林为敌,我们…我们纵是本事再高,武功再强,也不是国家的对手。”更不用提,和北王相比,他们即没有本事,武功也不高。

“啥?北王是皇上的私生子?这…这消息也太劲爆了。”

“我记得,皇上当年立的皇后,是北王府的大小姐,也就是北王的姐姐吧?北王是皇上的私生子,皇上这是把自己的岳母给睡了?老北王这顶绿帽子带的有点大,妻女都上了龙榻,皇家可真乱。”

“瞎扯什么,北王跟东林那位死去的皇后,并不是同母所出。”

“那又怎样,老北王的妻、女,还不是都被皇上给睡了。”

“行了,行了,别说那些没用的,咱们说正事。”有那德高望重的武林老前辈,见这些人越说越过火,连忙打断他们的话。

北王的坏话,是那么好说的吗?

他们今天这话,要传到北王的耳朵里,他们这群人全都要死。

非议北王的众人,听到前辈的提醒,一个个警醒过来,不自然左看看,右看看,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大厅内,一时间安静异,谁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半晌后,才有人主动问道:“北王这封信,大家有什么想法?”

“打也打不过,我们还有什么好想的?”有人苦笑,余下的人皆是一叹。

“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我们要怎么阻止,那些意图去荣兰找事的人。”开口的那人,恨铁不成钢的开口。

这群蠢货,一个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只顾自己的生死,难怪即使当年武林鼎盛,高手辈出,也不最北王的对手…

第1152章 谈判,抑制不住的兴奋

北王让凌乱给陆城那些兄弟送口信,是为了警告他们,让他们掂量清楚动手的代价。

让凌乱给各大武林门派,则是为了逼各大门派出手,给北王当打手,看住那些意图捣乱的人。

“合着,我们被北王威胁后,还要给北王守门?”几个火气大,没有亲眼见识过北王血洗武林凶残样的年轻一辈,听到前辈们的话,一个个气得不行。

北王这是打了他们的左脸,还要顺便打他们的右脸,这也太嚣张了!

“你以为,北王为什么给我们送信?你以为,北王是怕我们闹事吗?别天真了,北王压根就没有把我们看在眼里,北王让人给我们送信,就是要我们主动为北王守门户。”见识过北王手段的老一辈武林中人,虽有不忿,可也只敢在嘴上抱怨一二。

北王那么凶残,他们真的是惹不起,惹不起呀!

“你们把北王想得太简单的,北王此举,不仅仅是要我们为他守门户。北王此举,是为了挑起武林内乱,让我们武林人自己监督自己,让我们武林人做北王的内应,让我们这群武林中人互不信任,让我们这群人互想猜忌,北王这是要分化我们。北王这一招,狠毒!”

有那目光深远之辈,察觉出北王的用意,一脸无力的叹道。

他的话一出,议事厅再度陷入沉默,有人想要张嘴说什么,可最终却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纵是明白北王的用意又如何,他们还是要按北王的想法去做,而且…

几个坐在首位的,不着痕迹地看向身边的人,视线相交的刹那,又心虚的避开。

此时,此刻,此地,他们都不知道,身边的人可不可信,更不知道他们今天所说的话,会不会传到北王的耳朵里,更不知道…

之后,他们会不会为了生存,为了利益,倒向北王。

北王这一招,真的很毒!

十年前,北王虽然血洗了武林,将武林几大势力和高手全灭了,可北王此举也让余下的武林中人越发得团结。

劫后余生的武林众人团结在一起,互相扶持,彼此信任,十年过去已渐渐有了气候,可就在此时,北王又出招了。

北王这一招,比十年前雷厉风行的血洗还要狠,北王他将好好的武林弄成了官场,让他们彼此猜忌,彼此争斗。

不愧为是皇子皇孙,天生就擅长玩弄人心。

武林各大门派的人,在想明白北王的用意后,已无心再商谈下去,寥寥数语后便散了。

至于散了后,各大门派会做什么旁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大门派都会派人前往荣兰边境,阻止陆城那些兄弟去荣兰闹事。

同时,各大门派之间,彼此也会互盯着,就怕哪一派狗急跳墙,将整个武林拖下水。

不得不说,北王这一手分化、离间武林各大门派的手段,端得是高明,纵使武林各大门派看得明白,明知是陷阱,也得往下跳。

而如此一来,这几年内,武林都会很安分,再也不会有人给北王添乱,拖北王的后腿。

解决了武林中人带来的潜在危险后,北王就命应颐继续攻城,同时派人给应池送信,催促他尽快与北林皇帝谈判。

现在,北王要拿下荣兰,唯一的阻碍就是北林。只要北林皇帝接受了他们的条件,从荣兰退兵,荣兰的战事就可以结束,而尽得荣兰百姓心的北王,也能顺理成章占领荣兰,将荣兰划入麾下。

北王在荣兰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尽得人心,荣兰的百姓听闻北王的风评,恨不得北王早早来攻城,将他们纳入麾下,保护他们。

得知应颐带兵攻城,城中的百姓自发的把守城的将领给绑了,联同投向北王的士兵,一起打开城门欢迎应颐进城。

应颐带兵赶到,看到城门大门,一度以为是荣兰人的计谋,直到入城后才知,这真是荣兰百姓自发的行为,一瞬间不知说什么才好。

他才不会说,他和凌乱一样,羡慕北王!

带兵上战场,手下的兵一个个听话不说,还骁勇擅战。

攻城夺荣兰,不用打,自有百姓开城门迎接。

娶个王妃,女方主动送上门不说,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简直,什么好事都让北王占尽了。

应颐怀疑,北王是老天爷的亲儿子,这气运…太凶残了!

不过,应颐也不是没有占便宜。

在荣兰百姓的襄助下,应颐一路攻城掠地,哪怕荣兰有不周山的人相助,应颐也只用了半个月,就打下了半个荣兰。

余下的半个荣兰,应颐正想带兵去打呢,可北王给他传信了,叫他停下来,不用打了,应池跟北林谈判结果出来了。

“应池,他,他真的谈下来了?”应颐看了看手中的信,又看了看送信的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他那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弟弟,真的代替北王,跟北林皇帝谈出了结果?还是让北王满意的结果?

应池居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突然变得这么能干,这弟弟…

要揍一顿!

“回应将军的话,池少不仅谈下了,结果远比王爷预计的要好,王爷还夸了池少,说池少是天生的商人。”王爷当时说池少锱铢必较,实乃范蠡风范。

这,应该也算是夸吧?

要知道,范蠡可是世人皆赞的国商,世人评价其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王爷把池少跟范蠡相提并论,这该是对池少的最高评价了。

什么?

北王都夸应池?

他弟弟果然厉害。

应颐顿时心花怒放,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我弟弟也就是一般般的厉害,当不起王爷的赞誉。”

“呃…”传信的小兵一脸无语,已不知如何接话。

抬头,看应颐一脸荡漾,神采飞扬,一脸期待的样子,传信的小兵更是不知如何时是好了。

应将军嘴上说的谦虚,可脸上就差写上“快夸我弟弟”几个字。

传信的小兵哆嗦了一下,正想着找什么理由离开,就听到应颐抑制不住兴奋的道:“对了,王爷还说了什么?我弟弟…就是池少,他在北林具体做了什么?你来跟我说说?”

“呃…”传信的小兵默默望天…

他突然觉得,楚姑娘说得好对呀,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纵容熊孩子的家长。

比如,北王,比如这位…应将军!

第1153章 退兵,圣明之君

应池与北林的谈判一结束,东林就按照约定停兵不战,同一时刻,大量的粮食从荣兰运往北林,而荣兰的百姓,也第一次收到了他们用种的粮食换到的银钱。

要知道,在此之前,朝廷征收粮食,从来都不会给他们银钱,他们要勒紧裤腰带,才能凑够朝廷要的数目。

而现在,北王依旧给他们定了数目,但那数目皆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而且便是定下的非交不可的粮食,北王依旧会给他们银钱。

当然,价格不会太高。

但,超出北王定的数目,他们还要卖粮,那银钱就能涨。

第一次,荣兰百姓发现生活有了盼头,觉得以后会越过越好。

在这一批粮食运出荣兰的时候,苏慕白不知从哪里,运来了一批肉和布料到荣兰。

荣兰的百姓拿到了银钱,纷纷去买肉、买布料,给家里人添新衣、添好菜。

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这一天对荣兰百姓来说,比过年还要有滋味。

北王也很高兴,花银买粮,花出去的银粮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手上,而他运到北林的粮,明面上是援助,可私底下北林却要让出一个铁矿给他。

怎么算,他都不亏。

当然,北林也没有亏,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一场险些亡国的祸事,北林在此次交易中也是大赚。

是以,在第一批粮食抵达北林,北林皇帝就下发了退兵的诏书。

袁帅被诏回后,北林在荣兰的兵马,就由督察卫的林见林大人统领。林大人领着近二十万兵马,在荣兰与北域军打了三个月,没让北域军占到一丝便宜,可同样他也没有占到便宜。

两军交战三个月,他们没有击退北域军,也没有拿下荣兰一座城,反倒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粮食。

虽然,北域军也是一样,没有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可是…

北王手中,除了剑客领着的这支北域军,应颐手中还有一万人,再加上北王前段日子连破数城,收编了荣兰的兵马,应颐手中的兵马越来越多了。

这三个月,林见与剑客胶着不下,大军都被拖死在平原附近,动弹不得,可应颐却带着日渐扩大的队伍,一连拿下数十城,大半个荣兰都落到了北王的手里。

林见在荣兰的三个月,没有打过败战,但也没有什么功绩,每一天都煎熬无比,收到皇上下令退兵的诏书,林见长长地松了口气。

退兵也好。

再不退兵,再打下去,他真不知何时是个头。

他们人数多,北域军打不过他们,可同样他们也奈何不了北域军,继续耗着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现在能收兵回去,实在是太好了。

林见没有一点不满,当即就把皇上的命令传达下去,让底下的将士快收拾,他们明天就拔营回北林。

“大人,我们现在退兵了…粮食怎么办?”底下的将士听到要退兵,不用再打仗了,心里也高兴,可高兴之余,也忍不住担心。

他们此次耗费国力、兵力,出兵攻打荣兰,并不是与东林起了意气之争,想要从东林手中拿下荣兰,他们此举是为了粮食。

当然,要是能拿下荣兰,那是再好不过了。

荣兰这个粮仓,就没有哪个人不眼红,只是他们心里也明白,凭他们北林便是拿下荣兰,也不可能守得住,至少西凤与南凉不会甘心。

他们不是东林,他们的国力还不足已震慑住南凉与西凤。

“粮食的事已经解释了,北王打下荣兰后,东林将荣兰给了北王做封地,只需要我们北林开通边贸,允许荣兰商人与北林百姓、商人交易,北王就会援助了我们北林一批粮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商谈,我们皇帝陛下与北王,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日后我们北林不会缺粮食。”林见高举手中的圣旨,一脸激动,“我们皇帝陛下,知晓我们这些远征的将士们辛苦了,不仅下旨褒奖了我们,还在边疆备下酒水,要犒赏我们。”

“犒?犒赏我们?”底下的将士,听到林见的话,一个个都懵了,不敢置信地看着林见,“大人,我,我们…我们没有打下荣兰呀!”他们半点功没有立,皇上这犒赏,他们收得心虚。

“怎么没有立功!”林见脸上的笑容一收,严肃的道:“众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为了拖住北域军牺牲不知凡几,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奏折上。陛下看到了前方的奏报,知晓众将士的辛苦,知晓众将士的功劳,这才下旨犒赏我们!

此次,皇上能与北王达成合作,众将士都是功臣,没有众位将士在前线拼命,北王怎么可能会妥协?众位的功劳大着呢,陛下都看在眼里,众位切不可妄自菲薄。”

“大人,是,是您…您给皇上写奏报,为我们表功了?”一众将士颤抖地问道,眼中满是不敢相信,“我们,我们也有机会,得到皇上的表彰?”

“这是你们该得到的。”林见儒雅地点了点头,矜持的道。

他就知道,此举可以收买人心,可以让这些人彻底对他服气,对陛下忠心。

要知道,为了今天,他们和陛下一起准备了数十年。

而今天,就是收获的时候!

“皇上的表彰!太好了,太好了!有生之年,我们也能得到皇上的表彰,这真的是太好了!”

“我以为这一生,我们都不可能得到皇上的表彰,也不可能让皇上知晓我们是怎么打仗的,没想到…没想到呀!”

一众将士听到林见肯定的话,都高兴的疯了。

要知道,袁帅统领他们的时候,可从来没有为他们表过功,他们便是立下了大功,那也只有例行的赏赐,而皇上的嘉赏只会落到袁帅头上,与他们这些人无关。

他们也不是没有不满,可那些识字的幕僚说了,他们能打胜仗,都是袁帅指挥有方,而且皇上不可能接见那么多人,皇上表彰袁帅,不就是夸他们打得好吗?

再说了,事后袁帅也有将皇上的奖赏,折合成银子,或换成酒水、肉菜分赏给他们。

这么多年,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袁帅一个人得到皇上的表彰,待到袁帅回来,再来给他们好吃好喝,可没有想到…

第1154章 封地,为了婚礼而努力

这一次,他们没有立大功,没有打胜仗,林大人却将他们的付出看在眼里,并且写折子为他们每一个人请功,更没有想到皇上也认可了他们付出,看到了他们的牺牲。

这实在是,实在是太叫人感动了。

以后,他们要是打胜仗了,是不是有机会,能得到皇上亲自表彰了?

有胆大的将士,大着胆子寻问林见,本以为不会得到回答,没想到林见当即就答复道:“在军中凭的是本事,有本事的人都不该埋没。我林见在这里发誓,只要我林见在军中的一天,众位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流的汗水与血水,都会呈到皇上的案头,立下大功劳者,肯定有机会得到皇上的表彰,就如同以往每一次一样。”

如同以往,袁帅得到皇年的亲自表彰一样。

这话林见没有说出来,但是…

在场的每一个将士,都知道林见话中的意思。

看着一张张激动的脸,林见心中暗自欢喜,趁热打铁地举起手中的圣旨,高声道:“有功者必赏,有过者必罚。这是皇上在圣旨上的说的,吾皇圣明,绝不会辜负众位将士付出的血与汗!”

“吾皇圣明!”林见的话一落下,一众将士就跪了下来,高大声喊,声音之大,直冲云霄。

一句吾皇圣明,还不足已表在北林将士的激动之情,如同排练好的一般,众将士喊完,又齐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见看着一张张激动的脸,知道皇上收服军心的第一步成功了!

他强自压下心中的喜悦,张开圣旨,宣读北林皇帝的旨意。

北林一退兵,荣兰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可以阻挡北域军攻城掠地的步伐,便是不周山派来的高手也不行。

不周山派来的高手,总共也就那么十几个人,他们纵是本事滔天,也无法与数十万大军抗衡,更不用说不周山有高手,北王手下就没有强兵悍将吗?

远的不说,就剑客与凌乱二人,就够不周山那些人吃一壶。

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北王没给剑客与凌乱喘息的机会,两人刚忙完,又收到了新的任务,“杀光不周山在荣兰的人。”

“北天骄,我刚刚帮你跑了一趟北林,把那什么武王拎回去了,你能不能有一点人性?”凌乱一脸疲惫的坐在椅子上,小身板依旧挺得直直的,可整个人却少了那么一点精气神,看上去虚弱极了。

不是看上去,凌乱这会是真虚弱。

因他之故,武王深陷北林,东林与北林交战时,武王就失踪了,生死不明,后来…

谢家老太爷与不周山合作,不周山帮谢家寻找武王、保护武王,而谢家为不周山在东林,提供任何方面的帮助。

双方合作的十分愉快,可是…

东林与北林的战事都结束了,不周山也没有找到武王的下落。

谢老爷子不是蠢人,哪里不知不周山是在利用他,根本没有用心帮他找人。

谢老爷子大怒,可双方合作越来越密切,谢家也多有依仗不周山的地方,谢老爷子就是想要与不周山翻脸也不行,而不周山在谢家得到了足够的好处,也不想与谢家翻脸。

眼见战事已结束,谢老爷子大为不满,不周山连忙给谢老爷子许诺,半个月内一定找到武王。

北王收到这个消息,本着给对手添乱就是帮自己的原则,让凌乱去北林把武王找出来,而后悄悄地把人送到东林皇宫,让皇上看好武王。

人,就在东林,还在宫里,不周山的人在北林找到死,也不可能找到武王。

而武王在皇上手里,谢家必然投鼠忌器,不周山的人想要破局,就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为皇上续命。

皇上已没有几天可活,楚九歌医术虽高,可大夫医病不医命,楚九歌也做不出,为了给皇上续命而牺牲他人性命的事,但是…

这种事皇上做得出,北王也做得出,凌乱也做得出。

现在,皇上还不能死,北王还需要皇上坐镇,稳定东林。

是以,北王命凌乱把武王丢给皇上,让皇上拿武王跟不周山、跟谢家谈判。

至于皇上能不能谈下来,那就不是北王与凌乱需要关系的事了。

要是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皇上还是去死的好。

武王是凌乱藏起来的,这事只能凌乱去办。

短短半个月,凌乱奔波近万里,身心俱疲,刚赶回荣兰,正想好好休息两天,结果刚到府邸又收到北王派下的新任务,顿时气得不行。

可是…

北王根本不给凌乱说不的机会,直接把人丢出门外,“半个月内,解决不了不周山的人,本王就送你去东林皇城,为皇上续命。”

他答应过楚九歌,以荣兰为聘,娶她为妃,在荣兰为她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现在荣兰的粮食都收了一季,他居然还没有打下荣兰,真是想想都生气!

“半个月!北天骄,你要我跟剑客的命,你早说呀!我拿给你,你动手,拿走,拿走!全拿走!”凌乱冲回屋内,把头往北王面前一伸,一副任由你宰割的样子。

半个月的时间,连找人都不够,北天骄居然要他找到人,还顺便把人杀人,真的不如杀了他算了。

“滚!”北王抬脚就是一踹,直接把凌乱踹了出去,“往回走一步,就少一天!”

凌乱才不信,转身,抬腿就往屋内走去,可脚还没有放下去,就被剑客拎起后颈,拖了出去,“北王从不说威胁的话,他的话,是宣告!明白吗?蠢货!”

凌乱这个蠢货,敢往后走一步,北天骄真有可能,要他们在十四天内,完成击杀不周山高手的任务。

他可不想被凌乱这个蠢货牵连了。

“我…行!我去杀人还不行!”凌乱原本还在挣扎,听到剑客的话便老实了。

不老实也不行,那些所谓的武林高手,被北王修理的有多惨,他又不是没有看到。

不想成为对方第二,他只能听北王的话,老实地去杀人…

第1155章 救命,期待万分的婚礼

剑客与凌乱去击杀不周山的高手,应颐便带着他手下的兵马,与那十余万北域军汇合。

大军一汇合,连片刻也没有停,应颐就带着他们,朝荣兰王都奔去,一路上…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见城攻城,见寨拔寨!

没有不周山的高手相助,荣兰的守将根本不是北王大军的对手。应颐带着数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在二十天后攻入荣兰王教,活捉了曾经在东林为质的荣兰太子,现在的荣王亡国之君。

“我要见北王!我要见北王!”

昔日的质子,而今的亡国之君,已没有当初与北王相交时的隐忍与光彩,他整个人如同困兽,阴鸷又疯狂。

被应颐活捉后,他不断哀求,说他与北王曾是好友,要北王看在昔日的情份上,饶过他。

得知应颐没有杀他的意思,他又张狂了起来,嚷着要见北王,说他与北王当初有约定,要北王遵守当初的约定。

应颐没有搭理他,将他关了起来,他便在牢中大骂北王不守信用,背信弃义,要北王遵守他们当初的约定,将荣兰还他,他雇佣北域军守卫荣兰边域军。

北王仍旧留在边境那座小城中,并没有随大军去王都,这些北王自是不知。

应颐却不敢隐瞒北王,攻下荣兰王都后,亲自回到小城,将这些一一禀报给北王听,请示北王如何处置荣兰的亡国之君、荣兰王室和那些大臣们?

同时,也请北王去荣兰王都主持大局

北王听罢,只道了一句,“到底做过荣兰的王,把人关起来,让他好好活着,别亏待了他。”他不能杀荣兰的亡国之君,这是他对荣兰的交待。

至于去王都主持大局?

北王压根就没有这个兴趣,“王都的事,就交给你处理了。”

好不容易打下了荣兰,他还忙着娶楚九歌,哪有功夫处理这些事务。

应颐领兵打仗不行,处理政务却是一把好事,这事交给应颐办,他很放心。

应颐深知北王的性子,并不敢多劝。回到王都,便寻了一处院子将荣兰的亡国之君圈禁,以北王的名义,对荣兰的遗臣、百姓承诺,会荣养荣兰亡国之君一辈子,也会厚待荣兰原来的王室。

北王此举,得到了荣兰上下一致肯定,王都的那些大臣和王室中人,虽然仍旧恨北王的侵占,但明面上却没有人再反抗了,纷纷向北王臣服。

要知道,荣兰本就是东林的附属国,北王先前是私自出兵,是可恶的侵略者,他攻打荣兰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可没有多久,东林国就下旨,为北王正名了。

荣兰作为东林的附属国,与北林串通,私立国王,私扣税粮,无视东林皇命、不敬东林皇帝。东林多次下旨斥责,荣兰均无回应,东林对荣兰极度不满。

北王此次出征荣兰,乃是是奉东林皇命平息荣兰的叛乱,荣兰王室与那些大臣,根本就没有不服的理由。

至此,北王算是彻底拿下了荣兰,皇上也正式下旨,将荣兰作为北王的封地,划入北域。

皇上不仅下圣旨,将荣兰化入北域作为北王的封地,还在圣旨上言明,荣兰全权由北王管辖,东林不得干预。

荣兰的税赋也不需要上缴至国库,北王可以在荣兰养兵马、设文武官职,荣兰的文武官员皆由北王任命,不需要上报朝廷。

荣兰完全由北王自治,可以说,在北王手中,荣兰就是国中小国。

皇上这封圣旨一下,朝中自是有无数人反对,认为皇上给北王的封赏太厚了。

荣兰是他们东林的荣兰,北王是他们东林的王,荣兰叛乱,北王出兵收回荣兰,本就是他应该做的事,就算北王立了功要封赏,也不该把荣兰给北王。

他们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北王十有八九是皇上的私生子,但是…

就算是给皇子的封地,也不可能这么丰厚,皇上对北王实在是太过厚爱了,荣兰这么富足的地方,就这么给了北王,以后他们东林怎么办?

而且,北王手中不仅有兵马、有土地,现在还有粮草,完全不受朝廷管辖,以后新君继位如何自处?如何在北王面前立起帝王之尊?

然而,皇上根本不在意朝臣的不满,也不在意朝臣的反对,直接就将圣旨发了出去。

圣旨发出后,仍有无数文官、武将站出来反对。而这时,皇上充分的展现了,他作为帝王强势的一面。

凡反对者,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皇上下手半点不含糊,而且皇上也不在乎文官、士大夫的评价,任由那些人大骂,仍旧我行我素。

面对软硬不吃的皇帝,朝臣在抗争一段时间无果后,一个个都死心了。

不死心又如何?

北王已经占领了荣兰,接了圣旨,并且以北王府的名义,向东林、西凤和南凉发出书信,希望与三国商谈,开启边境贸易,准允荣兰与三国交易的事。

收到北王的信,满朝上下皆是憋屈不已。

原本,荣兰每年都要上缴大批粮食给东林作税贡,现在他们东林想要荣兰的粮食,不仅要花银子买,还要跟北林、西凤、南凉三国争,真是想想都憋屈。

可憋屈也没有用,皇上支持北王,且北林早已跟北王达成了协议,同意与荣兰贸易往来。

而西凤和南凉,不用想也知,这两国只有拍手叫好的份,根本不可能反对。

东林的大臣们商讨一番后,便定了以王梓钰为首的谈判团队。

为表慎重,东林特意发了国书给北王,与北王商定商谈的地点与日期。

除了东林外,西凤与南凉也给北王送来了国书。

东林与南凉的国书都没有问题,可西凤给北王送来的国书中,却夹了一张字条,上面用鲜血写了“救命”二个,并在左下角落了一个私印。

那私印…

底下的人看到这张字条,不敢有半刻的耽搁,第一时间将字条,呈到了正在与楚九歌商议婚礼事宜的北王面前。

楚九歌与北王看到这张字条,两人相神一眼,面色陡变,只是…

楚九歌是担心,北王却是不满…

第1156章 死心,还可以抢救一下

不需要看字条下方的印章,只看那两个血淋淋的字,楚九歌与北王就知道,这张字条是谁写的。

一看到这张字条,北王就知道,完了,他和楚九歌的婚礼,没法举办了。

事有轻重缓急,他和九歌的婚礼很重要,可事关人命,依九歌的性格,她肯定会急着去救人,而不是先举办婚礼。

这世间之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因他们为了举办婚礼而晚到一天,致使沈卿出事,楚九歌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不过,北王还是不死心地挣扎了一下,“他能把字条夹在国书里寄给我们,可见事情还不算太糟糕,至少他还活着,或者说他已经有了防备。”

楚九歌却不这么认为,“沈卿的性子你知道的…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向我们求救,他应该是遇到麻烦,或者遇到危险了,更有可能已经遇险了。”

跟沈卿合作过几次,楚九歌很清楚沈卿的为人。

沈卿那人骄傲得很,他们见到过沈卿最难堪,最不愿意让人知晓的一面,沈卿他…

如果可以,沈卿连见都不会愿意见他们,又怎么可能向他们求救?

沈卿会给他们写求救的字条,只能说情况已经糟糕到,让沈卿毫无办法的地步,只能向他们求救。

“那便…去一趟西凤。正好,本王也想去看看,不周山的人,在西凤皇室做了什么?与西凤皇室的来往是否密切。”北王叹息了一声。

他就知道,婚礼没有办法办了。

幸亏,他写好的请柬还没有发出去,不然还要解释一遍,为何定好的婚礼,突然又不举行了?

要知道,这可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婚礼没有办成,世人还能理解。

第二次大张旗鼓的诏告天下,婚礼又没有办成,世人怎么想?

当然,北王并不在意世人怎么看,他在意的是…

第二次诏告天下后,婚礼又没有办成,他第三次诏告天下,他和楚九歌要举办婚礼,还有人信吗?

还会有人来观礼吗?

“不周山的人,一直通过巫族控制四国皇室。在东林是控制皇上,在北林是借摄政长公主驸马的性命,控制摄政长公主;在南凉就更不得了,直接送了一个巫族的女子进宫为后,生下了南凉唯一的太子。

西凤在四国中一向不显,那位太子也是深居简出,成年后几乎不在人前露面。后来沈卿回去了,直接成了西凤的太子,我一直以为巫族的人,没有办法把手伸到西凤。便是把手伸进去了,有沈卿在,他们也没有办法掌控西凤,不想我们还是小看他们了。沈卿回西凤的事,想来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楚九歌苦笑一声,她隐约猜到了一些,只是…

有些事,她想不明白。

楚九歌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怀疑说了出来:“他们是怎么就知道沈卿的存在?怎么知道,西凤那位深居简出的太子爷,有一个同胞兄弟还没有死呢?我记得,你当时说过,知晓这件事的人只有西凤的皇后,沈卿的母后。

西凤的皇后早就死了,按理说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沈卿的存在。就算是有人知晓,也不可能保证能找到人吧?不周山的人,或者说巫族的人,是怎么说服西凤那位太子配合他们的?”这就是楚九歌不解的地方。

要不是沈卿太优秀,从小小的村庄奔了出来,要不是北王见过西凤那位深出简出的太子爷,旁人纵是见到沈卿,也不会把他跟西凤皇室联系在一起。

一个东林小山村出来的状元,与西凤的皇子,这中间差得可不止十万八里,便是写书人也不敢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