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妃苦苦哀求,“半年后,四房就要搬了,缓半年不行吗?”

四太太也道,“房子什么的,都没有找好,这一时半会儿,让我们搬哪里去?”

虽然心里恨四老爷恨的要死,可是搬家,损失的是她的利益,四老爷的事,她一会儿再算,先想办法留下来再说。

王爷看了她一眼,道,“你们住哪里,我管不着,给你们找府邸住的钱已经交给你们了,你们手里头也不是没有庄子落脚…。”

王爷说着,老王妃起身道,“四老爷是犯了家规,王爷就如此不顾念手足之情吗?”

“手足之情?”王爷看着四老爷,他笑了,“几十年的兄弟了,他不知道养外室,犯了家规,我会罚他吗,他是第一天认识我吗,既然敢做,就有胆子接受惩罚,我绝不姑息!”

老王妃嗓子仿佛被人扼住了一般,她泪眼婆娑,祈求道,“最少,也让四房住到我寿宴过后吧。”

还有三个月,她就过寿了。

办寿宴,就是一番孝心,没人家在寿宴之前分家的。

王爷知道老王妃不愿意分家,她会想尽办法要他答应留四房多在王府待几个月,他站起身上道,“是现在让四房搬出去,还是寿宴过后,三房和四房一起搬,你们自己拿主意,这已经是我能给的底线了。”

说完,王爷就吩咐道,“把四老爷拖出去杖责八十大板,拖进祠堂,不跪足三天,不许任何人进去探望!”

不仅四老爷要受罚,三老爷知情不报,偏袒纵容,王爷也罚了他三十大板,让他进祠堂跪一夜。

声音干脆利落,根本就不给任何人求情的机会。

吩咐完,那外室就跪下来,要替四老爷求情,说错在她,与四老爷无关。

王爷瞥了她一眼,就迈步走了。

王爷不会罚一个外室,就算她一身本事,抵抗不住,那也是四老爷没把家规放在心上。

路过楚昂和楚慕元身侧的时候,道,“你们两跟我去书房。”

楚昂挑眉道,“现在就去吗,我还想看打板子呢。”

沈玥扶额,真是够了,这时候了,还不忘再添一把火。

没看见老王妃眸底都露了杀气吗?

她手里可是有暗卫的人啊。

不行,一定要楚慕元多给几个暗卫给他,不然她心不安。

ps:求月票~~~

第四百五十八章 开战

王爷和楚慕元他们走了,沈玥自然不会留下了,就带着丫鬟回临墨轩了。

她出正堂的时候,院子里正在杖刑,打扮子的不是松鹤院的婆子,是暗卫。

这些丫鬟婆子都跟人精似的,懂怎么打板子打的响,皮肉却没那么疼,暗卫动手,那是每一板子都打的结结实实的。

当然了,力道还是有把握的,不然真往狠里打,八十棍足够要了四老爷的命了。

沈玥没有留下来多看,迈步走了。

四老爷的外室要留下来,被楚总管让丫鬟送走了,王爷不会允许她进北院的,让她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至于两个孩子,倒是可以留下,全看四老爷做主。

四老爷让外室带着两孩子回小院,有什么事回头再说。

四太太就在正堂哭,她要老王妃给她做主。

老王妃能给她做什么主,那板子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啊,心底对楚昂更是恨的牙根痒痒,还有王爷和楚慕元。

触犯家规的事,楚慕元没少做,以前王爷只让她别管他,他想做什么任由他去,要是真拿家规算起来,这些年,怎么也要打他几百大板了!

他闯祸惹事最多,挨的板子却最少,可怜四老爷不过就是被逼着养了外室,之前罚跪三天,现在不但要跪,还有受八十棍刑。

老王妃气的咬紧牙关,只举得牙齿都松动了不少。

四太太在一旁骂那外室是狐媚子,勾引了四老爷,老王妃对那外室也没好感,要是她早知道,岂容她进王府来。

现在事情都闹大了,她还能怎么办,难道能杀了外室吗?

当初她就把丫鬟卖了,还特地叮嘱了人牙子卖的远远的,就这样,还被四老爷找回来,养了起来,可见有多喜欢外室了,她要是动外室,只怕四老爷要跟她离心了。

老王妃很失望,她望着四太太道,“这些年,老四身边也就这一个外室,比起旁人家已经好太多了,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你宽厚些,她也翻不了天,老四对你愧疚,只会对你更好。”

四太太心寒,她对老王妃恭恭敬敬这么多年,现在四老爷犯错,她竟一心向着自己儿子,连句向着她的话都没有,四太太哭道,“他要多养几个外室,我心里还好受些!”

养许多,那说明四老爷就是个花心的,养一个,说明外室在他心底分量很重。

自己的相公,凭白被人分去了一半,四太太心痛的厉害。

老王妃看着四太太道,“你大度些,那外室面相看着就不是个有福的,活不了几年。”

老王妃哪里懂什么看人面相,不过是给四太太一个承诺罢了,有她说这话,还是当着三太太面说的,回头外室死了,四老爷也怪罪不到四太太头上来。

老王妃都这么说了,四太太还闹什么,虽然进了煊亲王府,内宅里没有小妾姨娘,但是她娘家有啊,从小就见惯了的,虽然没用过,不代表她就不会了。

现在重要的事还是分家,四房说什么也不能这时候搬出王府啊。

四老爷是违逆家规才被分家的,可以说,就是被轰出去的,分家的时候,王爷心底带怒,扣三两个桩子铺子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王爷给的底线,要么四房现在就搬,要么老王妃寿宴后,和三房一起搬。

王爷这算是让三房帮四房承担部分了。

四太太要求和三房一起搬,三太太不同意。

凭什么四老爷犯错,要把三房拉下水?

四太太就看着三太太了,“我们家老爷养外室,三老爷知道,还帮他隐瞒!”

三太太就道,“你还是四老爷的枕边人呢,这么多年,你就一点都没发现?”

得蠢成什么样,自家夫君养了外室都不知道,心也真是够大的。

四太太已经够生气的了,三太太还落井下石,她道,“三嫂也别笑话我,四老爷犯了家规,三老爷还说家规不近人情,我可是听下人说他挺喜欢去青楼的,说是有人请吃酒,不能不去,可真进了青楼,谁知道干了什么?”

有时候真恨不得王爷派了暗卫一天十二个时辰把两个老爷看起来才好。

可惜,王爷没那么清闲。

四太太气头上,什么话都说,三太太原就怀疑三老爷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了,这不,两人就在老王妃跟前撕了起来。

再说沈玥,出了松鹤院,就往临墨轩走。

半道上,半夏好奇道,“世子妃,你说四房是单独搬出去呢,还是和三房一起搬?”

沈玥抬眸,看着远处的云彩,道,“一起搬。”

因为养外室被轰出王府,老王妃和四房丢不起这人。

况且老王妃根本就不想分家,一旦搬出去,就回不来了。

先拖三个月,没准儿还会有转机呢。

回了临墨轩,沈玥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喝起来。

刚刚喝了半盏,楚慕元就回来了,看着他,沈玥就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楚慕元坐下来,道,“东齐和西秦开战了。”

沈玥愕然,“东齐和西秦怎么会打起来?”

东齐不是要和他们打吗,东齐应该和西秦联手才是,这打起来,她还真琢磨不透东齐想干嘛了。

楚慕元俊美无匹的脸上,凤眸带笑,“是楚昂干的好事。”

没想到他出去一趟,不仅杀了人,还把东齐、宁朝、西秦搅成了一淌浑水。

如果不是王爷问起来,楚昂还打算死不承认了。

他偷了昭郡王令牌就出了京,他没有直接去东齐,而是绕道从西秦走的,顺带偷了块玉佩,也就是那天把王爷吓的色变的玉佩。

楚昂先丢了玉佩,然后再杀东齐戚王世子的,栽赃嫁祸给了西秦。

再加上,他让暗卫东齐传给戚王的消息全部劫了下来,东齐戚王和东齐朝廷就断了联系,就算有消息,也是暗卫看过了,再送来的。

东齐戚王送回东齐的消息,自然也经过暗卫的手。

传回东齐的消息是,东齐和宁朝结盟了,东阳郡主出嫁宁朝。

ps:o(n_n)o哈哈~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安好心

没说对西秦怎么样,但是一般结盟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联手吞并别人,一种是联手抵抗别人。

东齐现在国力昌盛,又雄心壮阔,要灭西秦,有七八成把握,和宁朝结盟,必定是要联手吞并西秦的啊。

这也算是先下手为快,要是宁朝和西秦结盟,东齐就危险了。

再加上现在世子被西秦所杀,东齐戚王手底下那些将军就蠢蠢欲动了。

也不怪那些将军太心急了,有东齐戚王压在脑门上,他们立军功很难,这不,趁着东齐戚王还没有回京,先打几战,夺他几座城池再说。

消息传到王爷耳中时,东齐已经夺了西秦两座城池了,据说还坑杀了不少的百姓。

沈玥听了唏嘘,“楚昂这一招用的太险了。”

万一栽赃嫁祸没有成功,或者被人识破了,这是逼西秦和东齐联手啊,那时候宁朝可就真为危险了。

现在东齐和西秦开战了,东齐戚王人还在京都,就算反应过来是被宁朝算计了,也为时已晚了。

和沈玥一眼,楚慕元和王爷也觉得楚昂这么做太胆大了点儿,岂止是用兵行险招能形容的,简直就是不顾一切了。

可这一场战争在楚昂眼里,是发生过的事,就算他不那么做,西秦和东齐还是会联手。

他就是看不过眼,让他们先狗咬狗,就算不成功,也不过是保持原状而已。

他就是费了几天时间多去了一趟西秦,绕了点道,仅此而已。

而且东齐戚王就不是一般的狡猾,拉着西秦一起攻打宁朝,宁朝损失惨重,楚家记事里写了搭进去了大半个煊亲王府。

楚昂不知道煊亲王府有多少钱,但这一场战事,东齐戚王捞足了好处。

王爷和楚慕元离间东齐和西秦,让他们反目,这才平息了边关之乱。

两年战乱,宁朝损兵折将,养了好几年才缓过劲来。

东齐和西秦联手,也没能把宁朝给灭了,也算是不容易了。

现在东齐和西秦开战了,这一场战争走向如何,还真不知道了。

沈玥和楚慕元说了会儿话,楚慕元就起身去书房了。

沈玥坐着没动,拿了账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

外面,茯苓进来道,“世子妃,三房四房偷偷抬了不少大箱子进府,不知道装的是什么。”

沈玥听了一笑,那些大箱子里装的除了花,还能是什么?

明天就是休沐了,王爷先前说过,等休沐了,会去南院和北院好好看看那些稀罕花卉。

有则罢了,没有还有的账算呢,在明天之前,可不得多弄些稀罕花来糊弄王爷?

不过王府暗卫那么多,王爷想知道南院和北院的情况,让暗卫查一下就知道了,给她们时间,也是给她们准备的。

一点钱,王爷还不放在眼里,只是容不得她们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蹭那几百两银子而已。

既然是买花的,花园里有花就成了。

告状抓包这样的事,她就懒的去做了。

再说三太太和四太太在老王妃跟前撕了一通之后,一路上都没说话。

半道上,看着那些抬进来的大箱子,三太太笑道,“四老爷的事,四弟妹就别气了,气坏了身子,可就真是给人腾位置了,你我也不年轻了,想开些吧,现在就气成这样了,回头搬府另居,没有王爷压着,还不知道府里会有多少姨娘通房呢。”

男人都色中饿鬼,要不是王府家规严格,指不定有多少庶子庶女给她们添堵呢。

四太太从回府,脸色就没好看过,眼眸里泪珠就没断过,她抹了眼角,看着那些小厮抬的箱子道,“三嫂这是?”

三太太叹息一声,“你不会把王爷要来南院和北院的事给忘了吧?”

四太太就明白那大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了,她道,“你就这样大白天抬进来?”

三太太嘲讽一笑,“你以为夜里抬,王爷就不知道了?”

早知道府里会出事,她就不费这心神买什么花了,她就不信,三老爷和四老爷在祠堂跪着,王爷会去南院和北院。

这根本就是白忙活一场。

不过也不排除王爷存心和南院北院过不去,所以还是以防万一的好。

当天夜里,四太太也叫人搬了几十盆稀罕花卉来。

不过,第二天,王爷压根就没有去南院和北院。

不是忘记了,而是没时间去。

皇上也收到边关传回来的消息了,当时就震惊了。

震惊之后,皇上龙心大悦,然后就让人传东齐戚王进宫。

东齐戚王也刚收到边关的消息,正雷霆大怒呢,他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双眼,如何不恼?

和西秦开战,完全是他计划之外的事!

他自认一切都在他算计之中,却没想到有人在东齐作祟,把他算计的死死的。

正好这时候皇上又宣他进宫,东齐使臣就道,“宁朝皇帝不安好心,王爷,咱们还是即刻启程回东齐吧。”

以前宁朝怕打战,所以不敢拿他们怎么样,他们有恃无恐,现在东齐和西秦起了战事,宁朝坐山观虎斗,王爷和宁朝皇上有旧怨,万一派人刺杀,就是断东齐一根顶梁柱啊。

现在局面完全反了!

朝廷那些酒囊饭袋,办事都不知道用脑子吗,打战这么大的事,王爷能不回去坐镇?!

都要被他们给活活气死了。

东齐戚王拳头攒的紧紧的,双目赤红,睚呲欲裂。

宁朝满朝文武都巴不得他早日回东齐,他迟迟不动身,如今东齐出事,不用人请,他自己就回去了,颜面何存?!

他是前来道贺的,宁朝皇帝请他进宫,还敢扣下他不成?

东齐戚王带着一脸的怒气进了宫。

皇上心情很好的设宴款待他,酒过三巡,皇上笑道,“难怪东齐戚王带东阳郡主来宁朝,原来是存了联姻之意,东齐戚王在京都逗留这么多天,不知道有没有中意的女婿人选了?”

这话完全是消遣东齐戚王的。

东齐戚王很清楚,皇上不会和东齐联姻。

他端着酒杯笑道,“说到人选,我倒是有一个。”

然后就有大臣问了,“是谁?”

第四百六十章 烤乳猪

东齐戚王晃晃杯中御酒,不是他上回在街上闻到的烈酒,他一饮而尽。

即便东齐现在和西秦打起来了,东齐戚王心里恼火,也难从他脸上看出一点焦急来,有种泰山崩于前而临危不乱的镇定。

这一点,实在不容人小觑了。

大家都在猜东齐戚王会说谁,会不会是皇上?

虽然大家都知道,联姻没有可能,但不代表东齐戚王不会言语上占些便宜啊。

把东阳郡主嫁给皇上,那他就是皇上的老丈人了,凭白长了一辈。

不过这便宜也没那么好占的,皇上有皇后,就是娶东阳郡主,那也就是个妃子,嫔妃是妾。

东齐戚王把酒放下,道,“是昭郡王。”

这人选,倒是出乎大部分人所料了。

不过便宜还是占了,昭郡王是皇上的堂弟啊,在辈分上,他不但占了皇上,连王爷的便宜都一块儿占了。

皇上还以为他会说楚昂,毕竟楚昂现在还未有婚约,只是他当着满朝文武说了一句,他心里已有赐婚人选,但并未说出来。

听说楚昂脾气不好,谁惹上他,都讨不了好处,这些天,差点把煊亲王府老王妃气死。

皇上就是想看看楚昂对上东齐戚王,会是怎么样的妙语连珠。

结果东齐戚王看中的是昭郡王,还真有些出乎皇上意料。

他嘴角上扬,勾起一抹笑来,“戚王不觉得他们辈分不对吗?”

东齐戚王也笑了,“东齐和宁朝没有联姻过,辈分两个字轮不到他们身上,无所谓合适不合适,还是皇上看我长了一辈份,心里不痛快?”

皇上心情好,这点便宜他还不看在眼里,何况都不算便宜,皇上笑道,“昭郡王是朕的堂弟,更是亲弟弟,他的亲事,朕和煊亲王妃最关心,如今的昭王府已经有了女主人了,东阳郡主要是不介意做侧妃,朕倒可以给他们赐婚。”

结盟什么的,暂且抛在一边,能把东阳郡主留在京都做人质,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昭郡王妃,东齐别想了,他还不会委屈了昭郡王娶个不喜欢的女人做郡王妃。

只是皇上这话说的,昭郡王差点没忍住站起来。

皇上,你说话要负责啊,昭王府几时有女主人了?

昭王府除了丫鬟就一个楚昂塞进来的林诗语啊,皇上这是…

不少大臣蓦然看过来,那眼神惊讶中带着失望。

昭王府就是个香饽饽啊,没听见皇上刚才说昭郡王是他的堂弟,也是亲弟弟,谁不想把女儿嫁给昭郡王?

只是不敢提好么,他们女儿嫁给昭郡王了,他们不是莫名其妙的长了皇上和煊亲王一辈分。

再者,昭王府没有女主人,昭郡王的亲事明摆着是煊亲王妃和皇上做主,肯定是要给他赐婚的。

煊亲王府,偌大一个京都,还没多少人能随意进出呢,这高枝攀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