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昭仪笑着摇了摇头:“嫔妾可没有她们这么多好物件,听闻娘娘爱念书,带了几本古籍来,娘娘可莫要嫌我寒酸。”

要放到平时,礼尚往来的道理唐宛宛都明白,也知道该怎么答才合适。可这会儿人太多了,又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她实在应接不暇,只好说:“谢谢。”

德妃身旁的丫鬟捧着那盒南洋金珠行上前来,她明明走得极稳当,却不知怎的,临到唐宛宛跟前了忽然一个趔趄,将匣子里的金珠洒了一多半。

“娘娘恕罪!”丫鬟满脸惊惶,忙跪在地上去捡那四处乱蹦的珠子,一边急声请罪:“奴婢一时失手,求娘娘恕罪。”

唐宛宛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德妃美目一厉,斥道:“糟蹋了本宫要送妹妹的见面礼,还不自己掌嘴!”

丫鬟白了脸,膝行到唐宛宛面前,伸手就掌自己嘴巴,手下一点没留情。

光是听这动静,唐宛宛就被骇了一跳,忙要起身把人扶起来:“不用不用,你别…”

“让妹妹受惊了。”德妃起了身,面色为难道:“扰了妹妹的兴致,本宫实在过意不去,明日再给妹妹补上一份见面礼。”

一群人风一样地来了,又呼啦啦地走了,只留下个一脸懵逼的唐宛宛。呆了好半晌,喃喃自语:“这是做什么来了?”

身后的小芷跟她一样浑浑噩噩:“奴婢也不知道啊。”

红素几人对视了一眼,各个神情复杂。

太后娘娘身边的丫鬟太多了,她老人家看重的又是跟了她多年的那几位姑姑。一月前,听闻太后要给贤妃娘娘挑四个大丫鬟,红素几人是自己表了意愿意过来的,为的就是在这宫里出人头地。眼看着在太后身边是出不了头了,可若是娘娘有幸得了圣眷,将来她们几人兴许也能像荷赜姑姑那般当上一等女官,在这宫里也算是有了倚仗。

红素心中暗道:下人与主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家娘娘年纪轻,又是刚进宫,不识人心险恶,自己这个大丫鬟就得多担些事。

这么想了一通,她便开了口:“娘娘不能大意,若是奴婢猜得没错,德妃娘娘这是给您下马威呢。”

“下马威?”唐宛宛迟疑着问:“那她…不是应该冲过来打我吗?打自己的丫鬟是怎么回事?”

红素苦笑道:“娘娘不能想得这么浅,就比如那丫鬟不小心把珠子给洒了,可谁知她是不是故意如此的?兴许只是受了她家主子指使,刻意做一出戏给您看。”

“她为什么要这样啊?”唐宛宛眼神更茫然了:“德妃不是在西六宫住着吗?大老远的跑过来,就为了专门跑我面前打自家丫鬟?这是什么道理啊?”

一向能说会道的红素当下哑口无言,她入宫已有十个年头,再多的腌臜事也见识过,早把人心的弯弯绕绕看得明明白白的。可此时被唐宛宛这么几句一通绕,自己也被她带进了沟里,一时竟觉得自家娘娘说得挺对。

——这大老远的跑过来,又掌了自己丫鬟的嘴,还在人前丢了自己的脸面,这不是闲的吗?

一向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后宫之人的红素这回难得往好里想了想:兴许…那一匣子珠子就是丫鬟不小心给洒了?

第28章 鹦鹉

德妃前脚出了长乐宫, 后脚就到了慈宁宫。

太后娘娘正在园子里逗鸟儿,一排鹦鹉挨挨挤挤站在竹栖木上嘎嘣嘎嘣嗑瓜子。这只说“太后吉祥”就赏它一颗瓜子;那只说“太后金安”, 也给赏一颗瓜子;再有一只说“皇上早生贵子”——被赏了一碟瓜子。

一排鹦鹉都鬼精鬼精的, 一时间“皇上早生贵子”“太后早抱孙子”“儿孙满堂福临门”“大皇子二公主三皇子四公主”一类的吉利话不停往外蹦,虽然怪腔怪调的, 可咬字还挺清楚, 可见太后调教有方。

“瞧这一群鬼灵精!”太后瞧得合不拢嘴:“赏赏赏!都赏!”

荷赜和乐霁姑姑笑得无奈,心说太后娘娘真是越老越闲, 成日就这点乐趣了。说来也是,她老人家有夫有子有倚仗, 若是陛下再添几个皇子公主, 儿孙绕膝就再美不过了。

德妃刚走进园子就听到这么几句, 不由心里一堵,笑着行上前来:“母后好兴致。”

太后眼中的笑淡了两分,面上却不显, 也笑着问:“今日不是请安的日子,子羡怎么来我这儿啦?”荷赜上前想扶她坐下, 太后却摆了摆手,照旧拿着瓜子逗鸟。

她不坐,德妃也不好坐下, 行到了廊下站在太后身侧,迟疑了好一会儿,这才徐徐开口:“今晨嫔妾同几个姐妹一同去长乐宫给妹妹送见面礼…本是出于好意,却闹了些不愉快的事。”

太后手上一顿, 没作声。

德妃继续往下说:“嫔妾想了又想,觉得这事妹妹做得不妥当,有心给她提个醒,却又怕妹妹不待见我;我与陛下说,又怕陛下多心。”

德妃轻叹半声,笑得发苦:“嫔妾实在为难,只能来这儿与母后说说,您见了妹妹的时候给她提点一二。”

太后听得意兴阑珊,心中不耐却没上脸,只问她:“到底什么事?你直说就是。”

德妃回头使了个眼色,先前那挨了打的丫鬟顶着脸上红通通的巴掌印跪在廊下,怕太后老眼昏花看不清,还特地扬起小脸,含着一泡眼泪唯唯诺诺道:“今晨,奴婢将我家主子送给贤妃娘娘的南洋金珠洒了,惹贤妃娘娘不高兴了。”

德妃又是一声叹:“原本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一个犯了错的婢子而已,妹妹瞧她不顺眼,怎么罚都不为过的。可嫔妾想着妹妹初来乍到就这般责罚下人,怕是于她名声不利,会被那些个多嘴的宫人嚼舌头。”

“真打啦?”太后娘娘逗鸟的手一停,扭回头诧异问:“宛宛让人打的?”

德妃作出一副“我不是故意告状,但您要问我不得不说”的复杂表情来,徐徐说:“几个姐妹都在旁边看着呢,嫔妾怎敢夸大其词?”

她小心觑了觑太后的神色,又垂着眼睑为难说:“今早不欢而散,我便带着几位妹妹各回各宫了。听闻贤妃妹妹给另几个都送了回礼,连冯侯赵美人都没忘,却独独没给嫔妾回礼…唉,怕是因清晨之事对我生了怨。”

太后“唔”了一声:“继续说。”

“嫔妾本是好心,却落了埋怨,可姐妹们都是一家人,口舌之争反倒伤了情分。嫔妾也无甚委屈的,只是回了宫左思右想,总觉得妹妹此举不妥。妹妹是陛下的身边人,行事无度怕是会落人口舌,嫔妾这才想让母后您帮着提点几句。”

说话间,德妃学着太后的样子从一旁的小碟中捻起几枚龙井瓜子去喂鸟,她面前站着的鹦鹉正是太后娘娘的那两只心头好。

绿凤头歪着脑袋瞧了她半晌,忽然啪啪拍着翅膀把德妃的手打到了一边去,张嘴直叫:“坏东西!坏东西!”

德妃:“…”

“哎哟我的小祖宗哎,您怎么又乱叫!”一旁的侍鸟太监苦了脸,忙说:“这不是坏东西,这是德妃娘娘,该说‘娘娘吉祥’。”

平时总是为西湖龙井炒瓜子折腰的鹦鹉今天却一点都不买账,嘴皮子溜得飞起,一连叫了十几声“坏东西坏东西坏东西”。旁边的红凤头是他媳妇,自然也跟着叫。听得小太监都要给这俩小祖宗跪下了。

这两只鸟儿原本十天半个月也不喊一句“坏东西”,偶然蹦那么一声半声的。可先前被晏回送出宫在唐宛宛的小院里住了十来天。唐宛宛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坐在院子里逗它们玩。

怎么玩呢?鸟儿叫一声“坏东西”,唐宛宛跟着还一句嘴,也骂“坏东西”。一人两鸟能这样对骂半个时辰,俱是乐此不疲,直到一方口干舌燥才停。

所以这两只鹦鹉将这词儿越喊越顺溜。有了它俩带头,满满一园子鹦鹉——除了那几只至今没学会说话的傻鸟——全跟着喊“坏东西”,一时间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好看。

唯独德妃脸色难看得要命。

小太监不停说:“这是德妃娘娘德妃娘娘!贤良淑德!娘娘吉祥!”

太后跟看戏似的笑得前仰后合,拿帕子揩了揩眼角笑出来的眼泪,“小李子,你跟一群鸟讲什么道理?”

小太监没办法了,只能叫身后几个太监将鸟儿一一送入笼中。这些个小祖宗不能打不能骂不能饿,只能关进小黑屋去面壁思过了。

太后娘娘收回视线,被荷赜姑姑扶着坐在石凳上,指了指一旁的位子让德妃也坐下,这才慢悠悠说:“本宫年纪大了,你们年轻姑娘的事儿我也不好掺合。”

“宛宛呀孩子脾气,年轻人性子容易急,她刚进宫呀心性还不稳,你就别去招她。子羡你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那、那、那同在陛下身边伺候,总不能不打交道啊!”德妃说话都磕巴了。

老太后慈眉善目道:“宛宛平时要念书,只有休沐日才能来我这儿请安,你们几人却是逢一五请安。再说你俩人一个住东头,一个住西头,平时也碰不着。就算偶尔御花园里见着了,你怕生了龃龉,另换条道儿走不就是了?”

德妃听得都傻了——这哪里是劝架?这心都偏到咯吱窝去了!

难道不是应该给那挨了打的丫鬟赏两样首饰安抚安抚,再跟她说“你放心,母后会为你做主的”,最后把那贱蹄子拎过来训两句话吗?就算不训她,也该旁敲侧击地批评两句,好歹给那小贱人添点堵。刚入宫就在太后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日后还怕收拾不了她吗?

太后年轻时不是最厌恶妃嫔设私刑惩治下人吗?难不成这逗鸟儿逗久了,连性儿都改了吗?

德妃气得差点揉碎了帕子,心里头梗着一口气,不上不下的快要把自己给噎死了。方才面上的委屈模样还是作出来的,可此时这委屈成了真的。

默了半晌,她艰难挤出一个笑:“听母后的意思,妹妹是还要念书的?母后您也知道,先前陛下从翰林院招了个侍讲学士入宫,教我们姐妹几个读史书识大义。”

“那学士果然是难得的人才,嫔妾们受益匪浅。”德妃瞧了瞧她的神色,征询道:“不如叫妹妹也来与我们一起上课?”

德妃话音刚落,还没等到太后开口,身后就传来一声冷沉沉的回答:“不必。”

“陛下?”德妃骇了一跳,忙起身回头行礼,见陛下神情冷冰冰的,当下心里就是一咯噔。

再瞧见唐宛宛也站在陛下身侧,德妃心中更慌了:也不知两人来了多久…此时对峙她是不怕的,毕竟几个姐妹都是聪明人,该怎么说她们都清楚。可无论她能不能将这茬安在唐宛宛身上,都会惹来陛下的厌嫌,怎么算都是她输了。

心中这么一盘算,德妃只好硬生生接上先前的话头,定了定心神,浅笑着问:“那学士教我们六人尚有余力,正好妹妹也入了宫,不如我们姐妹几个一齐去听那学士授课,也好同妹妹亲近亲近。陛下您觉得如何?”

“不如何。”晏回一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样,淡声答:“你们几人入宫之后学业早已荒废多年,如今学的都是些粗浅知识;而宛宛读书八年没停过,比你们学的好一些。进度不同,那学士怎可一同授课?再者说宛宛在何家学馆的课业还没念完,贸然换夫子反倒不美。”

德妃深深吸了一口气,寸长的甲套深深嵌入了掌心,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有点不敢置信地问:“陛下的意思是妹妹还要在宫外念书?”

“有何不可?”晏回眉梢微挑。

德妃勉强撑起一个笑:“嫔妾觉得此举不妥,便是咱们大盛朝史上也从没有一个入了宫还要在外头学馆念书的皇妃啊。”

闻言唐宛宛也忙说:“对啊对啊,怎么入了宫还要上学的?”

半月前她已休了学,唐家人都觉得宛宛入宫之后就不可能再在学馆念书了,唐宛宛还依依不舍地跟同窗告了别,顺便发了好几袋喜糖。

这半个月没有繁重的课业和夫子的唠叨,每天都开心得不得了,怎么还会想再入魔窟?再说喜糖都发了一轮,跟何家姑娘抱头痛哭了一轮,如今再回学馆上课不得被她们笑话死?

晏回笑笑:“既没有先例,那你就做这头一个。将来史书上载——‘晏氏宛夫人读书二十载,一生不忘治学,堪为后妃表率’,将来后代子孙把你读书的事迹画在宫训图上,留待后人瞻仰,这多好啊!”

唐宛宛满脸悲愤地看着他。

德妃连笑都挤不出来了,小两口在她眼前打情骂俏,伤害成倍暴涨,红着眼睛说:“嫔妾先行告退。”

那个丫鬟也赶紧起身跟上,走的时候还不忘以双手护着脸,生怕陛下瞧见了会再多问两句,到时就解释不清了。

这是唐宛宛入宫之后的头一回家宴,前几回留膳时太上皇都没出现,这回人来了。太上皇约莫知天命的年纪,精神矍铄,鬓角却有点点斑白,瞧着比陛下严肃多了。唐宛宛不敢细看,行过礼便低了头。

太上皇却把她和晏回仔细瞧过,提唇笑了笑,只蹦出两个高深莫测的字:“甚好。”大抵是平时不苟言笑,这笑也是硬邦邦的。

用完午膳他还送了唐宛宛一盆文昌竹当见面礼,竹叶青翠欲滴,小小一盆精致得很。这文昌竹乃是民间学子常用的,风水学上讲文昌竹可聚才气催文昌,算是一样小小的风水法宝。

吃过饭后,晏回又勤勤恳恳地去御书房批奏章了,唐宛宛留下陪太后遛弯消食,跟荷赜姑姑一边一个扶着太后。她心里有事,便有点不专心,一不留神被脚下的石子路绊了个趔趄。

好在太后心宽体胖,不光没被她带倒,还把她扶稳了,嗔了一句:“宛宛想什么呢?走路都不留神。”

唐宛宛迟疑一下,声音有点闷:“太后娘娘,我没打人。”

太后拍拍她的手,笑得直眯眼:“宛宛是好孩子,别理这些个糟心事。你吃好睡好心情好,跟皇儿感情好好的,这就皆大欢喜了。”

第29章 回门

荷赜姑姑在太后身边跟了二十年, 能将太后的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揣摩得透透的:这吃好睡好心情好感情好,还怕孙子来不了么?

如今已经九月初, 满园的菊花争奇斗艳。太后慢悠悠地在园子里踱步, 一边给唐宛宛介绍名贵的菊花品种。只是她不爱淘弄花花草草,记性也不怎么好, 总是张冠李戴, 要么把瑶台玉凤说成是玉翎管,要么把黄香梨说成是点绛唇。

荷赜和身后跟着的几个识花的丫鬟抿着嘴笑, 也不敢拆太后的台。唐宛宛又是两眼一抹黑,什么品种都不认得, 不管太后怎么说, 她一概夸“好”。婆媳俩相处得十分融洽。

太后忽的想起了什么, 问她:“你昨日入宫,后日是不是回门的日子?”

家里有两个胞姐,唐宛宛对这回门礼再清楚不过了。可先前她娘也明明白白告诉她, 宫妃是不能带着陛下回家的,若是陛下仁慈, 兴许会赏下个让她独自归宁的恩典,唐宛宛还期待了好几天。

此时听太后这么问,唐宛宛眼睛一亮:“后天我能回家?”

太后笑笑:“不能设卤簿仪仗, 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去,省得御史参折子。微服出宫却没什么。”贤妃虽离后位只有一步之遥,该有的规矩却不能废。

这么说着,陈年旧事慢慢浮上了心头, 太后心口发暖:当年太上皇怜惜她初为人妇,也在回门那日微服出宫带着她去了外祖家,打那以后她就认定了这人,原先的假意也慢慢转成了真心。

德妃刚入宫那时候也走了这一趟,只是德妃与皇儿回宫的时候都是冷着脸的。太后瞧了瞧身边笑得跟花儿一样的唐宛宛,这些糟心的琐事都略过不提。

*

次日,晏回批完奏章已是戌时,来了长乐宫却见唐宛宛已经沐浴完了,脑袋上蒙着一块干布巾,发梢还湿淋淋地滴着水,唯独衣裳穿得严严实实。

晏回瞧得好笑,心知这猫儿是防着他呢,专门卡着点在他回来之前沐浴。不由心下腹诽:莫怪学习那么差,机灵劲儿都用在这上头了,也不想想他若真想行周公之礼,她就是把自己裹成粽子都没用。

“陛下回来啦?”唐宛宛起身笑眯眯迎上前来。晏回正为这个上前迎接的举动心里发暖呢,只觉一天的疲惫都散了个干净,也跟着翘了翘嘴角。

却见唐宛宛绕过她,跟外边的小丫鬟催促道:“传膳吧,我都饿死了。”

晏回脸上笑一僵,敢情“陛下回来了”还比不上“能开饭了”的份量重。

他长叹一口气,心知驯妻之路任重而道远。

用过晚膳,晏回沐浴完后进了内室,唐宛宛正躺在床上看一本厚厚的册子,一脸笑模样,不知看什么看得那么开心。殿内烛光明亮,晏回也不担心她伤了眼睛,坐到床边上冲她招招手:“过来。”

唐宛宛还挺上道,丢开手里的书,上前接过他手里的干布巾给陛下擦头发,觉得姿势不得劲,还换成了跪姿。

她手劲轻,又是极细致的,纤细的指尖隔着布巾在晏回头皮上轻揉,晏回舒服得想叹气,只觉被折子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躁郁之气都被抚平了,从身到心处处熨帖。

唐宛宛把明日归宁的事一说,晏回点点头:“明日早朝之后,朕带你出宫。”

“陛下也要去?”唐宛宛还挺诧异。

晏回眼皮一跳,比她更诧异:“你当如何?”

“我还以为是我一人回去呢。”昨日晌午太后也没明说陛下会跟着去,唐宛宛还当是自己一人归宁,高兴了大半天。此时听晏回这么一说,她心里还有点失落。

原本自己一人高高兴兴回家多好啊,什么都不用避讳。而陛下同去的话爹娘哥嫂还得给他磕头,都得跟在宫宴上一样拘束,怕是吃不好饭了。

晏回气得牙痒痒,把人从自己背后捞到身前来,蹙着眉尖问:“你回门,都不打算带上朕?”

“陛下这不是忙嘛。”唐宛宛悻悻笑道。

晏回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又问她:“你可有准备回门礼?”他寻思着长乐宫以前没人住,私库里头只有唐宛宛带进宫的嫁妆,刚进宫连个赏赐的由头都没有。她总不能拿着嫁妆再回娘家。

嘴上这么问着,晏回已经往自己的奇珍阁琢磨上了。

“我都想好啦,挑了一整天呢。”唐宛宛把手中册子展给他看。

晏回凝眸一瞧,原来她先前看的不是书,而是御膳房做出来的菜谱册子,上头附了张纸,写着金鱼戏莲、黄焖鱼翅、蟾儿肉、金乳酥、冰花松肉等等。

“这些都是御膳房的拿手菜。”唐宛宛笑眯眯说:“明天我让红素去御膳房把这几样菜打包好,带回去给爹娘尝尝。”

晏回又想磨牙了:“别的姑娘回门,姑爷要准备一马车的礼物才有底气进岳丈家门,你却要打包几道菜当回门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朕苛待你呢。”

“不行吗?”唐宛宛眨眨眼,还有点舍不得:“御膳房的吃食比我家厨子做的好吃多了,我爹娘还没尝过呢。”

晏回以养生吐纳之法深深喘了几口气,将她手中的册子丢到一边去,径自躺上床阖目养神,一边说:“你别自个儿瞎琢磨了,回门礼朕叫道己去准备,明天再借你个厨子带回家。”

身旁静了一小会儿,腰上忽然揽上一只小细胳膊。唐宛宛还知道哄他,主动搂上他的腰贴上来,脑袋靠在他肩窝,甜甜笑道:“陛下真好。”

晏回掀起眼皮瞟她一眼,心说陛下一点也不好。心气不顺只能肉偿,遂又压着人欺负了一回。

即便先前已经有过一回了,晏回也有经验打底了,唐宛宛却还是嘤嘤切切哭哭啼啼,比钟鼓司最有名的花旦嗓儿还娇,直听得晏回头皮发麻。

晏回怕弄疼她了,愈发放缓了动作,还分出一半心神来观察她的神色。看了一会儿看明白了,宛宛这不是难受,就是爱娇。

她好像天生就有种本事,永远能瞅准谁疼她、谁宠她,逮着人可劲儿娇,算是她独有的狡猾。

——啧,这小模样真招人疼。

就比如现在,明明晏回速度慢得几乎是在磨了,怎么着也是不会弄疼她的,唐宛宛却还是嘤嘤切切哭哭啼啼,怒视他的眼神也显得有气无力,含着一泡眼泪小声哼哼说:“陛下再欺负我,我明天回了娘家就再也不回宫了!”

——也恁得气人!

晏回微眯眼,加快了动作。唐宛宛一时不防,一连串娇吟从嘴边冒出来,那处绞得晏回头皮发麻。他俯低头凑上她唇边,低声笑着说:“噤声。司寝局的嬷嬷还在外头听着呢。”

唐宛宛大惊:“为什么要听?这是什么毛病?”

“你不知道?”晏回倒是有些奇了,以为这些事荣莲女官该给她讲过的,便解释说:“每个月哪一天行了房,从几时到几时,有过几回,几时叫的水。这些事司寝局都得记录,若是没有嬷嬷在外头听着,谁能清楚?”

唐宛宛瞠大眼睛,声音轻得几乎成了气音:“她们也能听到我这样…这样叫?”

晏回闷声笑了,探入舌索了一个湿吻,声音也是含糊不清:“你叫得小声些,她们就听不着了。”

其实这规矩自古有之,可晏回心防甚重,尤其厌恶自己的私事被他人窥伺。司寝局确实是有侍寝记录,可谁敢真的听帝王墙角?嬷嬷也不过是候在外殿,以内殿熄烛为始,以叫水为终,这么着估摸个大概时辰。

晏回就是想逗逗她,瞧见身下的姑娘咬着下唇含羞带怯地看着她,被撞得声音破碎还不敢叫出声,自己捂着嘴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清凌凌的眸子里只有他的倒影…晏回就觉得自己一向硬得跟石头一样的心软得不可思议。

这滋味实在难言,比鱼水之欢更进一步,离掏心掏肺还差一步。一下子明白了何为英雄气短。

*

次日两人是从东面保奉门出的宫,统共三辆马车,最前头的一辆坐人,后头两辆都装得满满的,全是挑出来的回门礼。另有随行侍卫若干。

唐宛宛掀开车帘瞧了瞧,当下大吃一惊:“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