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见外甥女儿答应了,忙不迭派人去送信,又吩咐管家们,照着女儿凤书的例,再补办一份过节用品来。凤书听闻表妹要和自己一起过节,高兴得不行,忙拉了文怡到自己房间去,商量着那天要做什么糕点吃。文怡抿嘴笑着听她说,小心提议着做些手帕、荷包应节,凤书应了,又缠着表妹请教针线活,表姐妹俩有说有笑,越发亲近。

第二日,派往顾庄送信的人回来了,捎回小半车东西,是卢老夫人为孙女儿备下的过节要穿戴的衣裳首饰,另有送给聂凤书的节礼。聂家昌心中讷闷,这老太太终于明白事理了?但看到那家人呈上的十两银子,说是卢老夫人为了孙女过节的事送来的,又沉下了脸,挥挥手打发家人退下,便对妻子抱怨:“这老太太怎的这般啰嗦?!竟是一点便宜都不肯沾,我想为外甥女儿尽点心,她都不许!”

秦氏叹道:“她也是怕委屈了孩子罢了。既这么着,昨儿咱们商量的事,就办了吧。老爷是舅舅,要给外甥女儿添些嫁妆,她做祖母的也不好推辞。”

聂家昌想了想,郑重点了头。

文怡不知舅舅舅母的心事,只是看到祖母送来的东西,心中有些愧疚,她不回去过节,是为了节省一份花费,没想到家里最终还是花了这笔钱,还让祖母担心了。她心情有些沉重,只是当着舅舅、舅母和表哥表姐的面,不好现出来,只好将忧愁埋在心底,脸上挤出欢快的笑容,仿佛没事人似的,跟在凤书身边,为过节的事忙活。

七夕匆匆过去,到了初八日,文怡再次辞行。

聂家昌叹了口气,道:“你要回家,舅舅也不留你了。只是好歹记着舅舅舅母时时挂念着你,常常捎信过来,舅舅这里会派人去接你来小住,你也不要推却才好。”

文怡早有心要跟舅舅一家多亲近,忙应了下来,又道:“舅舅舅母平日多保重,大表哥也要好生保养身体才好。常听老人说,多思伤身,请大表哥念着舅舅舅母,保重自己。”

聂珩在旁听了,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微笑道:“表妹还说我呢,你不也是个多思的性子?小小年纪,若真有难处,只管跟我们说。既是骨肉至亲,表妹难道还外道不成?”

文怡红着脸应下。

聂家昌又再叹了口气,看了看妻子,秦氏会意,叫过女儿:“咱们给你表妹预备些干粮糕点,还有回家要坐的车。你不是说有东西要送她?可挑拣出来了?”聂凤书正为表妹要走而难过,闻言忙道:“我这就去预备!”母女俩便离开了房间。

文怡知道舅舅和表哥定是有话要跟自己说,忙肃然相候。聂家昌看了儿子一眼,聂珩便从袖中掏出两张纸来,放到桌面上:“表妹,这是舅舅与大表哥送你的礼物,是给你日后添妆用的。你没了母亲,祖母也不在跟前,且自己收着吧。”

文怡愣了愣,看向桌上的纸,原来是两份地契,一份是个十顷的田庄,一份是座小宅,顿时涨红了脸:“舅舅,大表哥,我不能收!”

聂家昌脸色一沉:“为何不能?!我是你亲舅舅,给亲外甥女儿置办点产业,也是人之常情。你不肯收,可是有人拦着你?!”

聂珩也道:“表妹,这是父亲与我的一番好意。你在顾庄,离我们太远,我们一时顾不上,就怕你会受委屈。这宅子就在平阳城里,平日放租,多少能添些嚼用,田庄的出产也不少。你家里的境况,我们是尽知的,有了这两处产业,别的不说,光是你祖母一年四季看病吃药,就不必再求人了!母亲还准备送你一个丫头,工钱由我们出,平日照顾你衣食起居,还有家中上下差事,你祖孙俩也能轻省些。”

文怡眼圈都红了,她本是打算推辞的,但一听到表哥说起祖母,心里便难受不已。舅舅一家为自己着想到这个地步,叫她如何回报?她低头哭了一会儿,哽咽道:“舅舅,大表哥…你们待我这样好,叫我…”她咬了咬唇,擦去眼泪,面上已换了坚毅之色:“这份礼物,我不能收,但文怡有事要求舅舅、大表哥,其实…在来这里之前,文怡就有心要给家里置办点产业了!只是文怡年纪小,见识有限,还要请舅舅和大表哥教我!”

第十九章 顾庄往事

更新时间2010-12-8 19:20:28 字数:4505

 聂家昌听完外甥女儿的话,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你小小年纪,就能想到这种事,也算难得了。只是你怎的会看中了那块地?莫不是那日来时在路上见了一回,便上了心?不是舅舅不肯帮你,这仅凭一眼就决定花这么大一笔银子,实在是太冒失了。”

文怡小声道:“外甥女儿只是有这个念头罢了。离顾庄近的地,是不能买的,不然日后在族里说不清,平阳城周边的地,外甥女儿又不清楚详情。那日经过庄子,见到那块山坡,还有山下的农田,外甥女儿就起了这个念头。那里有水源,又有人丁,看起来土地还算肥沃。山坡地不比良田,价钱不会太贵,那里的树林子又快被砍光了,要开垦,想必会省事许多…”咬咬唇,她的头再低了几分:“外甥女儿家里都是女眷,只有一位张叔可以出面办事,但他是个老实人,哪里懂得这些农耕上的事?祖母和母亲的陪嫁庄子离得远,虽有管事的人,到底不便宜。外甥女儿想着,若是能得到舅舅、大表哥的援手,也有法子察看一下土地的情形,问问积年的老农,看那块地是不是值得买,若是真要买,又要怎么议价,还有去衙门办理过户的事…”

聂家昌恍然大悟,望向外甥女儿的目光便带了几分怜爱:“难为你想得周到,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你既然开口,舅舅又怎会拒绝?明儿舅舅就去找相熟的经济,叫他去打听那块地的事。不过你也不用光盯着那里,平阳平阴两地周边,都有不少良田,再远一点,靠近康城一带,田地更是肥沃,舅舅包管替你找到出产高价钱低的好庄子!”

文怡心下松了口气,眼中溢满感激,起身上前一步,一个大礼拜了下去:“多谢舅舅!”

聂家昌忙将外甥女儿扶起,叹道:“你这孩子,若是少些顾虑,直接收下舅舅送的庄子和宅院,岂不是更好?偏要费这些心思。其实你只是个孩子,又没了父母,除了你祖母,舅舅便是你最亲的人了,你为何不能多倚靠舅舅一些呢?”

文怡羞愧地低下头,不是她信不过舅舅,而是前世的经历,还有这些天在舅舅家的所见所闻,都让她清楚地明白到,舅舅待她再好,也越不过表哥表姐去。若是舅舅家真的遭了劫,为了表哥表姐,他就算不忍心,也不会再顾虑她。她在聂家小住了几天,也留意到,舅舅家境不如先前富裕,先前要送给她的田庄和宅第,对聂家来说绝不是小事。舅舅一家待她何其厚,她又怎么忍心叫他们受委屈?更何况,祖母的病一年要花不少银钱去养着,大表哥想必同样如此,念及这些天大表哥对她的关怀,她就更不能收这份产业了。

聂家昌见外甥女儿沉默不语,心下暗叹,更后悔之前几年没有多关心孩子,让她对自己一家疏远了,但以后他会好好照拂她的。他抬起头,想嘱咐儿子几句话,见儿子皱着眉不知在想些什么,便疑惑地问道:“珩儿,你怎么了?”

聂珩沉默了一会儿,转头问文怡:“顾表妹,你方才说…顾庄周边的地买不得,怕在族里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文怡一愣,旋即面带为难之色。

聂珩隐隐猜到了几分,脸色沉了些,又问:“你想要买地,家中无人出面与外人交涉,因此求到我们家,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种事,通常不是先找上族人的么?!难道顾氏全族,竟无一人肯出面为表妹家奔走不成?!”

文怡万万想不到,不过是寻常一句话,就叫表哥看出端倪,急得额头冒汗。但这种事关系到顾氏一族的脸面,她实在不知该不该坦白相告。

聂家昌听了儿子的话,又看到外甥女儿的神情,也有些明白了,顿时大怒:“难不成你的族人拿走了你家家产还不够,竟打起了你跟老太太私产的主意不成?!”

文怡大惊,忙摆手否定,犹豫再三,还是将实情说了出来:“大约二三十年前,曾有族人家势败落,为了救急,将名下田产转卖给外姓人。买主与其他顾氏族人因为田间的纷争,闹过几回,差点出了人命,因此族中公议,由长房出面将田地买了回来。自此之后,族里就添了一条族规,声明顾氏族人名下所有在顾庄地界上的田产,只能传给子孙,或转卖给族人,但不得卖给外姓人。祖父在世时,因家资丰足,曾在顾庄边上置办了四十顷的土地,而后陆陆续续的,又添了些,连着土地周边的房屋、庄舍在内,足有将近五十顷。族人见那块地肥沃,便挨着我们家的地,在周边置产。时间一长,在外人眼中,就如同将顾庄扩大了几倍。父亲过世后,族长与宗老们因为我们家绝了户,就把这块地连着我们家的祖产一起,收归族中,怕的是将来…”

她虽没说完,但聂珩已经明白了:“因为那块地现在被算在了顾庄范围内,因此,哪怕是后置的产业,你们的族长也将它当成祖产收了回去,免得将来你出嫁了,那块地会随你归了外姓人?!你不想在顾庄周边置产,也是怕将来这块地被算在顾庄范围内,出嫁时再被收回去?!”

文怡咬着唇,轻轻点了点头。

聂珩脸色有些发黑:“你不想让族人出面为你置产,是不是…也是担心他们会打你们私产的主意?!”

文怡摇摇头:“这倒不会,我们家如今除了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就只剩下祖母和母亲的陪嫁了,这些当年收回祖产时,族里是有过明言的,不会沾染分毫。我便是现在要置产,只要不是花的公中的钱,便是我的私产。我不找他们…是因为不知该找谁…”

聂家昌气得直哼哼:“那是因为他们平时少跟你们来往,你不认得人,所以才不知该找谁吧?!”他越想越不忿:“照外甥女儿的说法,当初被收回去的所谓族产,其实有不少根本就是你们家自己的私产!我说呢,即便是你父亲没了,族中收回祖产,凭你家的家私,万没有叫你们祖孙俩过得这样拮倨的道理!原来是那帮混蛋贪心不足,做了手脚!”

文怡只觉得脸上辣辣的,舅舅骂的虽然是顾氏一族,但她身为顾氏一族的女儿,又岂是有脸的?更何况,族规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年来,她和祖母就没想过这规矩有什么不对。

聂珩扫了文怡一眼,心中暗叹,在他看来,这条族规其实只是针对顾氏一族祖上传下来的真正“祖传田产”,顾庄的范围,实际上从未变过,官府文书里应该有明文界定。只不过后人为了指说方便,就将顾庄以外的土地,算在顾庄地界内。当年六房家产如此丰厚,族人恐怕多少生了贪心,见六房只剩下孤老弱女,不谙俗务,便钻了族规空子,占下这份田产。如果当年顾氏各房都得了好处,只怕六房想打官司,也无人声援。想了想,他开口劝道:“父亲,这既是表妹家的族规,想必家家如此,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您且消消气,若是气坏了身子,叫表妹如何安心?”

文怡连连点头,偷偷看着舅舅,小声道:“记得祖母曾提过,当年那家败落的族人,最后是将所有田产和房屋都卖给了族中亲眷,换取现钱救了急,后来搬到外地去了。在我们六房之前,也有一房的分支绝了嗣,将名下田产交**中,那房的嫡支想要拦着,都没拦成…”

聂家昌闻言哼了几声,稍稍冷静了些,转头问外甥女儿:“你们家既然交出了祖产,那你跟你祖母的日常支出,除了自己私产外,族里也要给的吧?!”

文怡点点头:“祖母是每月十两银子,我是每月二两,这都是公中明文定下的,米粮另支,逢年过节有节礼,冬天还有取暖用的炭。另外…”她顿了顿,“祖母的身后大事,还有外甥女儿的…嫁妆,也是族里出…”

聂珩挑挑眉:“那你们族中可有一一兑现?!”

文怡想了想,有些黯然:“都是有的,只不过偶尔有些延迟…”东西也会打折扣,而且族人私下的议论更叫人难受。

聂珩心中亮堂,只是看了看父亲,没说出口。

聂家昌倒觉得气消了许多:“这倒还罢了,只是他们不该占了你家的私产,弄得你们祖孙俩倒象是依靠族人养着!”想了想,他道:“既这么着,置产的事就交给舅舅。舅舅包管找个远些的庄子,叫顾庄再过一百年都休想挨到边!”

文怡感激地道:“多谢舅舅。其实地方不用太大,只要够家里嚼用就好。文怡只是怕祖母看病吃药,家里银钱不足,会耽误了老人家的病情。”

聂家昌一摆手:“这是当然的,连这点都做不到,舅舅还夸什么口?!”又换了和缓的语气:“但你也别光想着你祖母,还有你自己个儿呢,手里有了银钱,要记得给自己多弄点好吃的,补一补身体,还有小姑娘家的穿戴,也要多添些。明明是标致的女孩儿,偏打扮得跟尼姑似的,头上连朵鲜艳些的花都不戴!”

文怡脸一红,低下了头。

聂家昌沉思着,又提了个建议:“既然你不收舅舅送的庄子和宅子,光凭你家里每月攒的那点月钱,只怕买不到什么好地吧?我们家再贴补些,就当是给你添妆好了。”

文怡连忙推拒,聂珩笑道:“父亲,表妹的祖母是什么性子,你是知道的,还是别叫表妹难做了。”又转向文怡,“虽然你要独力置产,但为了不叫你族人多心,只把实情告诉你祖母,对外还是声称是你舅舅给你置办的好了。地契上写着你的名字,就不怕族中有人心生贪念,谋夺了去。就算有万一,父亲与我也好为你说话。”

文怡想了想,点头应了。当下便约好,文怡先回家,聂家父子去打听山坡地的事,等到有了消息,便由舅母秦氏前往宣和堂递话,买不买,等文怡跟祖母商量过再决定。

聂家昌又将阿樱送给文怡,文怡本来要推辞,聂珩便改口说,不是送人,而是“借”人:“有阿樱在,你在家能轻省些,你祖母也有人照顾了。再说,我们两家有什么消息要往来,多了阿樱,也方便些,她总比外人可靠。”

文怡迟疑了一会儿,想到张婶,咬牙应了。聂珩立时叫了阿樱来,见她今日穿着淡紫色的衣裙,便道:“你从今日起,就在表小姐身边侍候,名字就改叫紫樱吧。”

阿樱早就听主母说过,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应了一声,便向文怡下拜,改口叫“小姐”。文怡连忙扶起。

秦氏与凤书各拿了一个大包袱过来,里头是为文怡备下的礼物。文怡正为夺了凤书的婢女而心下不安,见状更是惶恐。

秦氏笑道:“只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三年来舅母都不曾过问你的事,心里正愧疚呢,你若不收,就是埋怨舅母了。”

凤书也道:“我费尽心思替你备的,连平日爱吃的樱桃脯都舍了,你若不收,我就恼了!”

文怡只得再三谢过收下,凤书扬起笑脸,挽着她的手臂亲亲热热地道:“好妹妹,你什么时候再来?咱们再一起做针线好不好?你教我的绣法,我都学会了,等我绣好了,下回给你看。”文怡笑着点了头:“那下一回,我再教你别的。”凤书大喜。

文怡放下心头大石,在舅舅一家的送别下,坐上修好的马车,带着张叔张婶与紫樱,踏上了返回顾庄的道路。聂家派出两名家丁骑马跟在车后护送。

她在路上想了又想,觉得这趟出行,成果比预想的更好。原本她还打算跟舅舅家多来往几回,再提置产的事,没想到舅舅与大表哥如此热心。既然是这样,她就当投桃报李。摸了摸袖中揣着的从小书表姐那里打听到的大表哥的药方,她暗暗下了决心。

因为被先前劫匪的事吓怕了,因此他们回程走的是官道。文怡掀起车帘一角,看着窗外的景色,有些惋惜,但想到舅舅会帮忙打听土地的事,她又安心几分。

紫樱避开张婶望过来的诡异视线,淡笑着问文怡:“小姐,你渴不渴?前头不远处就是茶摊,奴婢去给您打壶热茶来吧?”

文怡笑着摇摇头:“你们喝吧。既然有茶摊,就让张叔停下来歇一会儿。这一路有百多里地呢。”

张婶脸上带了喜色:“多谢小姐想着。咱们就在前头歇一歇,吃个午饭也好!”摸了摸怀中揣的钱袋,她眉开眼笑。这几天,舅老爷和舅太太可没打少打赏他们夫妻,多少年了,才发了这一回财!虽然舅老爷家比不得长房,但也是一门好亲戚。看在赏钱的份上,她就饶过身边的小丫头好了。

马车靠向路边,朝前方的茶摊驶去,忽然从后方来了一队人马,飞驰而过,扬起无数尘土。

文怡咳了几声,脑中记起前世在京城大街上的际遇,心中一紧,掀起车帘一角向外望去,只看到那队人马最后处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正纵马急驰。其中一人,穿着黑色布衣…

第二十章 亲长质问

更新时间2010-12-9 19:14:11 字数:4857

 文怡有些吃惊,那柳观海与罗明敏二人怎会出现在这里?!前头那队骑士,看穿着打扮都是正经官兵,这一路急行,也不知道是做什么去,他们怎么跟在了后头?

那队兵马经过茶摊时,停了下来。为首的军官喝令士兵们,只许歇息一炷香的功夫,时间一到,立时出发,有所延迟者,一律军法处置。士兵们齐声应了,纷纷下马去讨茶喝,也有人掏出带的干粮,原本坐着十来名路人的茶摊一下涌进五六十个牛高马大的壮汉,吓得众人连忙拿起行李四窜,有几桌连茶钱都没来得及付,急得茶摊的老板连声叫喊,偏偏又要忙着招呼官兵,脱身不得,满头冒汗。

柳东行与罗明敏二人跟在官兵后头,来到茶摊边上,却没跟他们挤在一处。后者皱眉看着人群,小声回头道:“小柳,咱到附近人家讨点食水吧?等到这些士兵分完,茶摊上也不剩什么东西了,咱们路程又急。”柳东行却没说话,只是扭头看向身后,顾家的马车正缓缓抵达。

罗明敏一眼便认出了张叔,低叫:“怎的又遇上了他家?!”柳东行压低声音:“大概是回顾庄去的。顾家是大户,既出远门,就没有不带干粮食水的道理。你去问他们一声,讨些食水,岂不便宜?时间有限,我们又人生地不熟,哪里有时间去附近找人家?”

罗明敏白了他一眼:“你就知道使唤哥哥,你怎么不自己去?!我瞧那顾家小姑娘对你挺上心的。”柳东行皱了眉:“罗大哥慎言,她一个小孩子,哪知道什么上心不上心的?不过是报恩心切,想打听我的来历罢了。真要叫她知道了,万一她年纪小不懂事,偶尔跟人闲谈时传了出去,咱们家里立时就要来人了!”

罗明敏嗤笑:“要防她泄露消息的只有你罢了,我怕什么?!她一个孩子,能把消息传给谁?不就是你家那两位长辈么?!”话虽如此,但他还是照着友人的提议,笑着迎向顾家马车。

张叔早就认出他来了,忙停下车,对车里说一声:“小姐,是罗公子!”便跳下地跑过来行了个礼:“罗公子,您怎么也在这儿?!这几日可好?!”

“好,好着呢。”罗明敏笑着拍拍他的肩,“老张啊,既遇着你,我就安心了,跟你打个商量。”小声耳语几句,张叔立即拍胸口道:“这有什么难的?!您稍候,小的立时就把东西送过来!”然后返回车边,向文怡禀报,罗明敏想要讨些干粮食水的事。

张婶瞧着茶摊里的拥挤人群,小声嘟囔:“如今连午饭都吃不得,若是再没了干粮,这一路怎么办?!”文怡淡淡瞥了她一眼:“那照你的说法,合该叫恩人挨饿了?!”张婶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出声。

文怡忙将车厢里的干粮匣子拿了出来,寻了块包袱布,包了一大半去,又取出两个装了茶水的竹筒,一起递给了张叔,道:“马车后头还有舅母给的果子,用粗布缝的口袋装着,你连袋子一并给他们,吃起来比喝水吃干粮要方便些。”顿了顿,“那边的是柳公子吧?别忘了他那一份。”

张叔应声抱着东西送给了罗明敏,又指了指马车后,说了些什么。罗明敏有些心动,回头叫了柳东行过来,跟他说了几句话。柳东行迟疑地望过来,正对上文怡的目光,他立时避开了视线,说了两句话,便拎起包袱和一个竹筒往回走了。罗明敏一脸无奈,拍了拍张叔的手臂,走近马车,对文怡笑着拱了拱手:“多谢顾小姐相助!”

文怡弯腰一礼,道:“罗公子曾救过小女子性命,这谢字还请勿再提起,原是小女子该做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瞥了柳东行一眼,挤出一个微笑:“不知罗公子与柳公子这是要往哪里去?前头的是官兵吧?可有什么地方是我们能帮忙的?”

罗明敏笑道:“顾小姐不必多心,我们没惹上麻烦。这是要去剿灭山匪呢。那日劫道的三个人,有两人不过是寻常山民,却有一个是山匪的同党。官府要出兵剿匪,我们跟着凑凑热闹罢了。”说完拱拱手,便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