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老夫人也不跟她啰嗦,待各自就座了,便不咸不淡地拉扯起闲话。文怡问候完舅舅、表哥与表姐的身体安康后,见两人一直没说到正题上,有些心急,却又不敢插嘴。

秦氏结束了关于自家儿子的学业与女儿的刺绣功夫的介绍后,喝了口茶,犹豫了一下,才道:“今儿过来,除了给亲爱老太太请安,看望外甥女儿之外,还有一件为难的事…想请老太太和外甥女儿见谅。”

文怡心中一凉:“舅母指的是…”卢老夫人也身体微微向前倾,两眼直盯着秦氏。

秦氏面露愧色:“就是…外甥女儿上回看中的那块地…”

第二十七章 得失之间

更新时间2010-12-16 19:06:40 字数:4404

 文怡一听果然是那块地出了问题,不由得站起身来:“可是…买不得?是有主的么?!”

秦氏脸红了红,硬着头皮道:“山坡地是没主的,山下原有主,但因那原主犯了事,家产都入了官,因此直接跟官上谈买卖的事就好…只是…”

文怡听说能买,暗暗松了口气,想了想,笑道:“若是价钱不便宜,舅母尽可坦白相告,大不了少买些就是。”

秦氏摇摇头,犹豫再三,还是把实情说出来了:“这事儿说来都是舅母的不是,外甥女儿别见怪。原是那山上有两个温泉眼儿,相隔只有二三十尺,四季常热。山下的村民有知道的,偶尔也会过去洗洗涮涮。听村里老人讲,这温泉最是养人,村里孩子有谁身子不好,冬天里就送到温泉眼边上的草房里住上两三个月,开春就壮得跟小牛似的。你舅舅知道了这件事,回来说起,还夸外甥女儿眼光如炬,一眼就看中了块福地呢。只是…舅母有点小小的私心,想着你大表哥生来就弱,每年秋冬季节,都要大病一场,若是能得这么个好地方休养上几个月,把身子养好了,就是我们一家的造化了。可你舅舅觉得这样不厚道,不肯跟外甥女儿提,舅母一时心急,又听说因在衙门打听这块地的事,引得有心人议论,已经有人去相看那块地了,舅母生怕会被人抢了先手,因此就…”她为难地笑笑。

文怡已经听明白了,因为山上有这么一处温泉在,对大表哥休养有好处,所以舅母便先下手自家买了,等于是夺走了她看中的地皮,因此舅母才会觉得难为情。

她心中有些发凉,但又觉得不算意外。有过前世经历的她,早有知觉,舅舅舅母对她再疼爱,也是比不上大表哥大表姐的,只要是为了大表哥大表姐,他们连她母亲的奁田都能要回去。

卢老夫人听到后来,脸已经黑了,只觉得自己没看错人,这聂家果然不可靠!孙女儿看中了地,托舅家去打听,结果知道是好地,舅家就自己把地谋了,这还叫什么骨肉之亲?!既无信,又不仁不义,端得是好亲!

屋中沉默下来,秦氏只觉得如坐针毡,咬了咬唇,想起自己的儿子,她还是硬起心肠坚持下来了。这次是她私心作祟,对不起外甥女儿,只要能得到外甥女儿的谅解,叫她做什么都行!

文怡想了想,便问:“舅舅舅母既然买下了泉眼,可是连周围的地也一起买了?”

秦氏先是一愣,继而面露喜色:“没有、没有!只买了温泉周边的一块山林地,约有二三百亩大小,是想着建些房舍,再种几十亩果子林的。”

文怡暗暗松了口气,又问:“那四周的地,是否能耕种?”

“能!怎么不能?!”秦氏听出了文怡言下之意,顿时喜出望外,“你舅舅前后请了三四位积年的老农来看过,都说山下的是良田,只是抛荒了,好生拾掇拾掇,养个四五年,不输给村子里的地呢。山坡上那一块,早年是树林子,如今被砍光了,再种些果树上去,不过五六年,就能有出产。边上还有一片缓坡,瞧着虽长了许多杂草,地也薄,但地方极大,开垦以后,种些耐旱的庄稼,还是可以的。”

文怡听得心里安定了些,悄悄打量祖母一眼,见她脸色发沉,便小心地道:“祖母,不如咱们就买了山下或山坡上的地吧?温泉虽好,若是咱们家得了,祖母冬天时也有个地方休养,但带了温泉的地必定价格不菲,咱们家图的是能耕种的田地,温泉反倒在其次了。若是日后舅舅舅母家里方便,咱们借住几天也使得。”

卢老夫人皱了皱眉,深深地看了孙女一眼。文怡眼露哀求。无论如何,祖母和舅舅一家千万别起冲突才好。虽然温泉可惜,但只要能买到好田地,其他事情就不重要了。

卢老夫人似乎看懂了孙女的眼神,面色和缓了些,但还是闭紧嘴巴不开口。

秦氏看出了几分端倪,心中暗道外甥女儿乖巧厚道,面上又添了几分羞愧之色,但爱子之心终究还是占了上风,见卢老夫人有松动的倾向,便加紧道:“山下山上的地一并买了也使得!本来我们家听说那是抛荒的地,按照国法,只要外甥女儿家里派人去复垦,满了三年,便是一分银子不花,也能得手。只是夜长梦多,若是不到三年就叫人占了去,岂不是白费了心机?再说,国法里定的是复垦的人得地,外甥女儿总不能亲自去耕种,那地的归属就说不清了,因此我们老爷跟衙门的人扯了几天皮,将地的价钱压了又压。若是亲家老太太和外甥女儿有心买那块地,我就回去跟老爷说,将地价压到八百两以下。那里足有上千亩地呢!着实划算!若不是家里银钱不凑手,我们家早就…”顿了顿,立时觉得不妥,干笑着改了口,“我们家也有些心动呢。”

文怡听得心动不已:“当真能把价钱压得这么低么?舅母可别哄我,这么好的事,怎的这么久了,也没人去买?”仔细算算,待库房的东西卖了出去,至少也该有五六百两入账,加上家里的积蓄,买下那块地并不是难事。

秦氏笑道:“真不哄你。那块地原本不是没人过问,只是因附近有山匪出没,因此无人敢买。前些日子,官兵得了消息,进山剿灭了山匪,连寨子都烧了,为此平阴的驻将立了大功,听说不日就要高升呢!那一带也从此太平了。那里的山口本是大道,等来往的人一多,必会有人问地的事。便是如今,也有几个人上官府打听去了。外甥女儿若是有心,还当尽快决断才好。你舅舅回头就去交钱,省得叫人抢了先。”

文怡当机立断,走到祖母身边劝道:“祖母,咱们就买了吧?八百两不到,上千亩地,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卢老夫人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既然有别人上官府打听了,咱们也不好全买了下来,不然到时候顾聂两家将好事占全了,顾家还得了大头,必要遭人嫉恨!”

这就是答应了!文怡心中大喜,忙道:“那就只买一部分,挑好的那块!”

秦氏忙道:“山下的地最好,离村子也近,想要佃出去,或是雇帮工,都极方便。还有山坡地也不错,跟我们家的地也挨着,两家可以相互扶持,你大表哥住在那里的时候,还能帮你照看照看呢。那块杂草丛生的缓坡就算了,地方大,土也薄,出产又少。”细细一算,“那就足足少了将近三百亩地,前后有六七百亩,也尽够了。我回去叫你舅舅帮着多压些价钱!”

卢老夫人淡淡地道:“话虽如此,到底只是听说,我们祖孙俩都没见过地是怎样的,就这样花上几百两银子,心里总觉得不定。亲家太太若是方便,还请派人送了鱼鳞图册过来,我们细瞧了,再说其他。”

秦氏脸一红,不自然地动了动身体,收起了方才的兴奋之色,拘谨地道:“亲家老太太说得是,我这就回去讨了鱼鳞图来。那山下的地既是入官的,衙门里必有详细图册。”

文怡不安地看了祖母一眼,卢老夫人不动声色,仍旧淡淡地点了点头:“麻烦亲家太太了,毕竟离得远,我老婆子不好出门,文怡又还小,哪怕是将地买了下来,将来如何收拾,还要请亲家老爷多帮衬呢。尤其是山坡上那一块,都是林子地,要想变成耕地,又或是补种果树,都不是我们祖孙俩能料理得来的。”

秦氏立时打了包票:“亲家老太太尽管放心!我们家那块地,也是要请人料理的,到时候让他们一并收拾了就行!将来我们种果树时,树苗、肥料也一并置办了,亲家老太太派几个可靠的人来监看,再不用费一点心!”

文怡心中一阵惊喜:“真的?!这会不会太过麻烦舅舅舅母和大表哥了?”

“不会不会,怎会麻烦呢?不过是顺便罢了。”秦氏笑着拉过文怡的手,小心地打量着卢老夫人的神色,“原是我们家亏欠了亲家,多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卢老夫人微微一笑:“那老身就等亲家太太的好消息了。”

秦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临走前还再三保证,等冬天来临前,温泉庄子就起好了,到时要请文怡祖孙俩去小住几天,将来庄子里就给她们固定留一个院子,她们想几时去就几时去。

文怡站在祖母跟前,小心地观察着她的神色,缓缓劝道:“其实也没什么…方才孙女儿送舅母出去时,打听到他们家买的那块地,因带了温泉的缘故,不到三百亩,就要七百多两银子呢!都是山林地,种不了粮食,就算有果子林,少说也要几年才能有产出。咱们要买的这块地,前后六百多亩,还不知道要不要七百两,但多是耕地,算来比他们要划算得多!”

卢老夫人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就算再乖巧,也不该连点气性都没有!这事儿是你舅舅一家不厚道,失了诚信,你不但不怪他们,还在我跟前为他们说好话,你真真气死我了!”

文怡缩了缩脖子,忽然笑着抱住祖母的手臂,撒娇道:“您别生气,不是孙女儿没有气性,只是觉得,这件事说来是咱们家得利更多。舅舅舅母心里生了愧疚,日后必有补偿的。这么细细一算,咱们家算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了吧?还有什么可生气的?大表哥是好人,他养好了身体,将来就更会用心照拂孙女儿了。孙女儿也盼着他好呢!难道祖母不是这么想的?”她眨了眨眼。

卢老夫人一指点在她脑门上,嘴唇动了动,半天说不出话来,也忍不住笑了,再瞪她一眼:“休要在外头乱说!”言罢叹了口气,“活了几十年了,眼看就要埋进土里的年纪,居然也跟小辈们耍起了心机。你这丫头害人不浅!”

文怡坐在脚踏上,头伏着祖母的腿,喃喃道:“孙女儿知道是自己连累得祖母不能享清闲,心里只盼着家里能渐渐好起来,将来让祖母享受真正的悠闲日子。”

没过两天,平阴聂家就派人送了鱼鳞图册过来。文怡陪着祖母,细细看了,又舍去了山坡上那块地的一角,再从山下的地里,挑出靠近河沟的二百亩记了,剩下的一百来亩好地,就留给别人,再另外在山下村子边上多划了一块地,预备盖房子。就这样,前后算了有五百亩上下,问了来人聂家昌议价议得如何,得知在一亩一两二分上下浮动,正朝一亩一两的目标前进,文怡便道:“请转告舅舅,一亩一两的价钱固然实惠,若是官府实在不肯松口,再添一二分也使得,最好尽快签了文书,存了档,也好大家安心。眼下中秋将近,若能及早买下田地,收拾收拾,说不定还能赶得及补种一茬秋麦。否则误了农时,就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播种了。”

来人领命而去,文怡松了口气,回头望向祖母,只觉得心里激动不已。等这块土地成功过户,六房的私产便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五百亩地,哪怕只有两百亩是耕田,也足以让她们一家六口人过上富足的日子,不用事事看长房的眼色。

卢老夫人轻轻拍了拍文怡的手,叹道:“我早该想到这一点才是。若是早早置办了,长房待我们也不敢太过怠慢。”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面色一肃,“在外人面前,你千万记得,要说是你舅舅帮着置办的,为了给你添妆,知道么?!”

文怡笑道:“孙女儿省得,祖母不必担心。这本就是咱们家的私产,别人想打主意,也是打不来的。”

卢老夫人摇头叹息:“你不知道,若是我们祖孙俩日子过得清苦些,别人也不会打我们主意,但我们名下一旦有了大幅田产,别人就要动心了。”

文怡怔了怔,笑道:“再动心,也没法称心如意,他们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就随他们去。我只知道这是舅舅给我置办的田产,就算我死了,也轮不到顾氏族人头上!”

卢老夫人眉头一皱:“说什么瞎话!”文怡低头轻笑。

赵嬷嬷走到门外报说:“老夫人,小姐,十五老爷来了。”

卢老夫人与文怡知道,这多半是顾宜同前日拉走的那一箱古董有了消息,忙让人请他进来。

只见顾宜同一脸愧色,唉声叹气的模样,给卢老夫人见礼时,也满面羞愧难当的神情。

文怡经过秦氏那一遭,心里已经先生出几分防备心,脑中迅速转过几个猜测,但卖东西的钱关系到即将到手的田产,事关重大,她也没耐性跟顾宜同啰嗦,直接问个清楚:“十五叔,难道那箱东西…出了什么问题?!”

(天气真冷…手都僵了…)

第二十八章 意外之财

更新时间2010-12-17 18:46:04 字数:4880

 顾宜同红了脸,小声道:“我对不住六伯母,有一家古董铺愿意接手,可他家掌柜…最多只肯出到六百八十两银子,就不肯再往上提了。这离我先前说的价钱…还差得远呢!”

文怡听得一愣,马上反应了过来,笑道:“侄女儿还当是什么事呢,原来如此,这价钱却也不低了,比侄女儿原本预想的还要多些。”本来所有东西加起来,才估价六七百两,但她只让顾宜同搬走了一箱,能卖上四五百就不错了,能卖到六百八十两,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她看了看祖母,只见对方脸上也有些意外之色,只是不算明显。

顾宜同的脸更红了,不敢直视卢老夫人:“六伯母先前说那些东西至少能值上六七百两呢,侄儿也觉得那样的好物件,卖上八九百也是寻常事,请朋友估价时,也说能值千多两银子,没成想一说要卖,那朋友无论如何都不肯松口。侄儿前些天说了大话,如今实在没脸见六伯母。”

卢老夫人淡淡笑道:“这不怪你,若是从店里买,自然能上千两高价,但如今咱们是要卖出去,你朋友日后转手,总得有利可图才好。这跟我原先估算的价格差不离儿,就这么定了吧。”孙女儿出人意料地只给了侄儿一半东西,能上这个价钱,已经不容易了。看来这个族侄还是能用的,剩下那些古董暂时收着,等将来需要用钱时,再叫他来料理吧。

她正要开口答应了这个价钱,顾宜同却吱吱唔唔地,犹豫了好一会儿才道:“不仅如此…昨日侄儿跟朋友说好了价钱,预定今日在六伯母这里问准了信,便要送东西过去的,没想到昨儿夜里九哥忽然召了侄儿去,问起这桩买卖…直说六伯母和侄儿不厚道,明明是一族的,有好东西出手,不先紧着自家人,却将便宜送给外人去占…”他为难地看了卢老夫人一眼,“侄儿跟九哥说,六伯母本是要请九嫂帮忙的,九嫂一直不应,六伯母以为他家没兴趣,才让侄儿找了外头的店。九哥便说先前是误会了,如今知道了实情,还当光顾自家人的铺子才是。侄儿…听了九哥的出价,觉得略低了些,只是他到底是长兄,又占了大义名头,侄儿委实不知该如何应对,还请六伯母示下,是…托给九哥呢,还是…照样卖给侄儿的朋友?”

文怡抿了抿嘴,淡淡笑道:“原来九婶是误会了,才不肯来的?这却不好办了,若是早两天倒也罢了,如今十五叔都跟人家说好价钱了,只差祖母点头,就能拉东西,可九叔这里…连价钱还没谈呢,怎么好应他?所谓人无信不立,若是把东西卖给他,岂不是有违先前跟人立下的约?”

顾宜同忙道:“可不是么?我心里正为难呢,偏你九叔不肯让步,还说我不该为了自己的信用,就不顾六伯母和九侄女的利益。东西卖给自家人,至少不会受骗,外人就难说了,万一那家店得了东西却不付钱,岂不是害了六伯母和九侄女?”咬咬牙,降低了声量,“我那朋友是我旧日同窗,从前上书塾时就认识了,他家里开的古董铺子,也是二十多年的老字号了,我是知道他家店铺的行事,才放心将东西卖给他们的,没想到九哥横插一脚…”

卢老夫人听得分明,冷冷一笑,问:“他出的价是多少?”

“五…五百两…”

卢老夫人挑挑眉:“那也不算低了。”

文怡心中暗叹,跟前世那六十两比起来,真真算是高价!

顾宜同却听得心灰,讪讪地道:“若六伯母觉得…九哥更可靠些,那侄儿就去跟朋友打招呼…”

卢老夫人微笑道:“自家人本来就更可靠些,只是我们已经跟店家说好了价钱,无端变卦,却不大好,老九既有意,怎么不早说?!这样吧,你去跟他说,一百多两银子不算什么,但信义无价,咱们家祖上有严训,是要后世子孙做守信之人的,哪怕是跟商家打交道,也不能忘了老祖宗的教导,若他真有心接手,好歹要给人一个合适的理由。本来人家开了六百八十两的价钱,我们是嫌低的,还要再议一议,如今只要他出的价比这个数高一两银子,我就把东西都卖给他,给他占个大便宜!另外,我们家还有些破烂碗碟,不值什么价钱,也照这个低价给他,别说我老婆子有了好处总是便宜外人!”

顾宜同听得瞠目结舌,文怡忍笑叫了一声“十五叔”,他才反应过来,想了想,也笑了。他虽老实,却不是笨蛋,那位九堂兄,是万万不肯多掏将近二百两银子来买这几样古董的。他在朋友家的铺子花了好大功夫,才把价钱说到这个数上,这还是因为朋友刚好认得一位出手阔绰的熟客,近日想要入手那种紫铜古炉,又对那几只瓶子很有兴趣,愿意高价购入,朋友觉得有利可图,方才答应了这个价钱。不是他自夸,虽然这个数字离他预计的还有很远距离,但换了一家店,未必能出到这个价。九堂兄家的铺子,规模远远不及朋友家的,小打小闹还罢了,上哪儿找那样大方的主顾去?

至于那些破烂碗碟,他早就听侄女儿说过了,只当是卢老夫人在说笑,并没放在心上。

想明白了,他便笑道:“那侄儿回头就去跟九哥说,若是他实在为难,侄儿也不好勉强。毕竟那一边已经说定了时间,最迟三日后就要运东西过去了,不然耽误了主顾送礼,侄儿可得罪不起。听说是知府老爷的亲戚呢。”

卢老夫人扯了扯嘴角,再打量了一下顾宜同,觉得这个族侄顺眼许多,也没先前那么傻愣了,便微笑着点头:“那就辛苦你了。”回头嘱咐文怡:“先前你四伯母送了些药材过来,我瞧着有几样都是产妇能用的,让赵嬷嬷包一包,给你十五叔带回去。”文怡明白了她的意思,忙应了转身离开。

顾宜同忙推辞道:“这这这…这如何使得?侄儿把事情办成这样,已经愧对六伯母了,您还送东西给侄儿媳妇,这实在是…”

卢老夫人抬手止住他,微笑道:“不过是几味药材,你不帮我办事,我也是要送去的,如今不过是让你顺便带走。等那几样古董交割完毕,我再重重谢你。”眼见顾宜同又要推辞,她脸一沉:“长者赐,不敢辞。你不肯收我的东西,是不是嫌弃东西少了?!”

顾宜同立时闭了嘴,不敢再多说什么。

卢老夫人这才缓和了脸色,道:“这就是了。你帮我做事,是你的孝心,我要谢你,是我们祖孙俩的心意,好歹叫你丢下媳妇孩子跑了几天腿,难道还能白使唤你?!我老婆子可不是那种人!”

顾宜同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出门,脸上就一直带着笑。族里的传言实在不可信,这六伯母哪里是个阴沉刻薄的人?不过是嘴上严厉些,其实人情世故都通透,待他们这些小辈也十分慈爱,应该赏的东西,她从不小气。族人不过是嫌她家绝了户,小看了六房,方才在背后说些不三不四的闲话罢了。

他细细算了算这些天从六房得的东西,有药材,有补品,有寓意吉祥的小东西,给小儿子玩的,也有开了光的佛器,能保家人平安。虽然不算贵重,却样样都是得用的,难得的是这份心意!比别人花大价钱买来的礼品更珍贵。看了看手中的补品,想到家中脸色越来越红润的妻子和小儿子,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九堂兄打发掉,不叫六伯母祖孙俩受委屈!

且不提顾宜同是如何跟七房斗智斗勇的,卢老夫人和文怡祖孙俩到了第三天,就得到九房的确切传信,已经定了是跟那家老字号古董铺做交易,七房听说是知府的亲戚要买,又见六房咬定了价钱不肯松口,便不情不愿地放弃了,对卢老夫人口中的破烂碗碟自然更没兴趣。顾宜同亲自押送东西到了平阳城内,晚上回来时,怀里已经揣了六百八十两的银票,一分不少地交到卢老夫人手上,又拿出契约请她验看。

卢老夫人只是随意扫了一眼,便叫文怡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匣子递给顾宜同,笑道:“拿着吧,不值什么钱,只是点小小心意。”

顾宜同心知这就是“谢礼”了,打开一看,却是一小块玉石印章,淡淡的青色,又微微泛着黄,质地温润,表面浅浅刻着几杆翠竹,做工精细,显然是印石中的上品,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印章底部不慎磕坏了一小角。他立时激动起来:“这这这…这不是…封门青么?!”那可是上好的印石!看这质地,虽然小了些,若不是磕坏了,少说也值上百八十两!

文怡见状有些惊异,那是从祖父书房里找出来的东西,她好不容易才擦干净了,找个好匣子来装着,虽然质地不错,到底有了瑕疵,她还担心拿这个当谢礼,十五叔会觉得不满呢,怎会如此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