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回过头,想起路上蒋瑶的神色,倒有些好奇:她会找自己说什么?

到了蒋瑶房中,她已经洗过脸,换上了家常衣裳。见文怡进来,便起身笑着迎上来:“含笑丫头怎的这般糊徐?妹妹才到家,正累着呢,她竟然直接把妹妹请过来了?”

文怡笑笑,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我方才开解了踏雪几句,便耽搁了功夫。正好在院门口遇上含笑送寻梅出去,我便随她过来了。”

蒋瑶怔了怔,随即笑道:“这倒是巧得很!我也听说表姐向寻梅发了脾气,特地让含笑去安慰她呢!”

文怡笑笑,便将此事揭过:“含笑说你有事寻我,是什么事?”

蒋瑶犹豫了一下,才问:“方才在罗家席上,我听说.....罗四太太能弄到鲜鲈鱼?罗家....就是那个皇商罗家么?”

文怡点头,不由得有些奇怪:“你问这个做什么?”

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箱操作

蒋瑶眼珠子转了转,又犹豫了一下,才笑道:“新鲜鲈鱼在这个季节里是极难得的。我先前听林家姐姐说 …明儿路王府宴客,因为从南边运来的鱼死了大半,有些材料不足呢,因此王府的总管正为宴席上的菜色烦心。既然罗家有新鲜的鲈鱼,你何不与罗四太太说一声,让罗家送鱼过去,岂不是又得了体面,又得了实惠?”

文怡惊讶她道:“你怎会想到这个?罗家生意做得广,我是知道的,只是路王府明儿就宴客了,便是食材先前有些不足,只怕如今也都置办齐全了,平白无故,怎好让罗家人送鱼去?”

蒋瑶微微一笑:“这也简单,我送个信给暖郡君,问一声就完了。”

文怡犹豫着,想了想,这路王府的宴席极有名气,若罗家能做成这笔买卖,也是件好事。她平日多得罗家照应,若有机会回报一二,自然是愿意的。只是…她想起罗家的声名,在皇商之中只是平平,但实际财力人力却远超于此,显然才韬光养晦的意思,路玉府乃是藩王

之一,若是自己替他们牵线,不知罗家有没有忌讳?

但她转念一想,路王不过是宗室中的闲人,在朝中也没什么根基,对外的名声,也是个爱好风雅的。这样的人物,便是拉上了关系,应该也不打紧。罗家生意遍布天下,明买明卖,谁还能说什么?若处处都讲究避讳,他们也不必做生意了。

想到这里,她便露出了微笑:“我先叫个人去罗家问一声吧,这是极容易的。王府若要鱼,自然不是一两条的事儿,若是罗家没那么多鱼,也就不必自讨没趣了。”

蒋瑶笑着点头:“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吧。”顿了顿,她看向文怡,笑得更深了:“九妹妹…不觉得商议这种商贾之事,有失你我身份么?”

文怡笑了:“这如何算得商贾之事?不过是替人捎个信、牵牵线罢了,咱们既不曾花银子买卖货物,也不曾与人计价还价,哪里失了身份?”

蒋瑶笑眯了眼:“可不是么?那些高门大户,平日住来的不过几家熟人,家中琐事也都交给了底下的仆役、能得的消息有限。我既知道有用的消息,替他们分点忧,也算是报答了他们赏我的体面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文怡怔了怔,正色打量她几眼,心下却生出了几分凄然:“你这样…太委屈自己了…便是一时得了体面,又有什么好处?”

蒋瑶一愣,甜甜笑道:“九妹妹,你在说什么呢?”

文怡却道:“你与那些高门大户的千金来往,原是凭着性情大方,又与她们投契,因此她们也愿意与你结交,彼此做个朋友,虽身份有别,却也才一份情谊在。但这种牵线传信的事做得多了,她们嘴上虽不说什么,心里难免就把你视作了办事的人,遇事便寻到你头上,办得好还罢了,办不好,岂不是你的罪过?你就先矮了她们一等。久而久之,连朋友都算不上了,这又于你何益?”

蒋瑶听得怔住,过了一会儿才挤出一个勉强的笑:“九妹妹,你这是…”

文怡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不容易,我也才过 …孤立无援的经历,虽有一位祖母可依靠,与你相比,却又少了一个当官的父亲,因此行事多有不便。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母亲庇护,族人亲戚各有心思,我们少不得要靠自已了,若是随意任人摆布,岂不是只有让人欺负的份?!论识见,论聪慧,你都远胜于我,我也知道你如此行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蒋瑶沉默着,也不看文怡,半晌,才幽幽地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我这样出身的女孩儿,若不是时不时给那些高高在上的小姐们帮点小忙,她们早就把我抛到一边了。比如今日遇见的那位阮二小姐,你当她是真心与我们结交么?不过是面上情儿罢了,看的是你干娘罗四太太的脸面。她今日与我们相谈甚欢,明儿在路王府遇见,也不过是寒喧几句,仍旧与她相熟的小姐们攀谈,是不会理睬我们的。”

文怡不解:“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与她们来往?”她确实不明白,不同出身的人,有不同的交际因子,就比如罗四太太结交的朋友,与大伯母蒋氏平日往来的人家绝对不是一路人,那些公侯之家的千金彼此往来得多些,象六姐文慧这般能打入其中的,固然有大怕父官位高的原因,郑家小姐的引见也必不可少。象蒋瑶这样的出身,在京中他不少见,为何她不与那些门户相当的人家的小姐往来,却偏偏要结交那些高门大户的千金呢?

蒋瑶菩笑:“我自有我的用意。你可知道,在两位嫡出的伯父去世之前,我父亲不过是在偏远之他的县衙里,做一个八品小官?家里连多余的银钱都没有,连做一件新衣裳,都要节衣缩食。我本有一个哥哥,因为生了急病,我不到好大夫,不到三岁就夭折了,我母亲也是因伤心太过才去世的。虽然我父亲如今升了官,暂时掌着家业,但两位伯父都有儿女,等他们年纪渐长,这家业就要回到他们手上去了。难道到时候要我们一家重新过那清苦日子?父亲在外为官,有些事做起来不方便,但我却不同。我与那些高门千金结交,也是为了借她们的势。若好时,我父亲能沾点光,若不好了,不过是女孩儿之间争闲气罢了,无伤大雅。”

文怡有些迟疑:“若只是为了家计…也无需如此…”自己置办些私产,也是可保生活富足的。

蒋瑶深深她看了她一眼:“我当然知道,这种事我们父女心里有数。只是…我父亲虽然官职低微,但蒋家却是书香名门,凭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我就不能做了呢?”

文怡愣住:“你…”蒋瑶宛然一笑:“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表姐何尝不是这么想?只是她心头太高罢了…我也不求自己能攀龙附凤,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文怡欺了一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提醒她:“你行事谨慎些吧,这种事…传出去了,对你名声可不好。”可别落得文慧那样的下场,连亲人也要提防。

蒋瑶一愣,扑味一声笑了:“九妹妹,你当我要做什么呢?!你放心,我没那么糊涂!”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抬袖掩面,“便是高门大族,也有出身略差的庶子,或是不那么显赫的远

亲,我也不是冲着哪个人去的…因此,只在那些太太小姐们跟前奉承罢了。”

文怡略放了心,想想有这样念头的姑娘家本就不少,就算是顾家,也有长辈带了女儿侄女外甥女到别家女眷银前晃的,文娴文娟来京,大伯母她们不也是打算这么做的么?蒋瑶没有母亲,只好自己为自己打算了,这也无可厚非。以蒋瑶的家世,高门大族、王公勋贵之家的庶子或远亲,也称得上门当户对了。

想到这里,文怡便笑着拉起蒋瑶的手:“你心里既然想得明白,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只能预祝你心想事成吧。”

蒋瑶讶然:“你居然不骂我一声荒唐?咱们是没出阁的女儿家,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要不得的!”她本以为文怡即便不对她心生鄙夷,也会从此敬而远之的。牵好她观文怡的性子是个不爱生事的,便想着把自己说得可怜些,好让对方不向顾家长辈告状。因此她这时看到文怡拉着自己的手,便有些糊涂了。

文怡自打重生后,就从不议为给自己谋求理想的婚姻,是一件会人不齿的事,只是行事方法需要斟酌。两厢情愿,又是发乎情,止乎礼的,自然是好事。

强求不相配的姻缘,无视亲人与家族名声,任意行事,那才会人不齿。

文怡再次忆起那个夜晚的小树林中,与文慧相携而来的男子,抿了

抿嘴。

蒋瑶似乎松了口气,再次看向文怡时,眼中已经添了几分亲近。想了想,她道:“表姐…送信给郑家小姐,用的是我的人。”

文怡一愣。

她又继续道:“你也知道,我父亲不过是暂掌家族在京城的产业罢了,因此家里的一些仆人,就比如管家,都是祖母在世时用惯了的,因此与姑妈那边亲近些。我留他在家里,也是想省些事。我的奶娘,与表姐的奶娘是两姨姐妹,她平日出门十分方便,因此表姐就拉了她,也有避过姑妈耳目的意思。”

文怡有些明白了,却不懂她为何要跟自己提起这件事。

蒋瑶微笑道:“表姐悄悄送信给郑小姐,为的是什么,我已经听说了。虽然与我无关,但是…她用了我的人,若将来坏了事,姑妈说不定就要过怒于我。因此我嘱咐寻梅,替我留意表姐的动向,好事先防范。”

文怡慢慢明白过来。她这是…在向自己解释寻梅的事吧?也算是一种示好。她微微一笑:”这也是人之常情。六姐姐行事常常出人意表,踏雪寻梅两个跟在她身边,没少受连累呢。有一回路雪受了池鱼之灾,我见她实在可怜,便帮她求了个情。其实只是小事罢了,她倒是个有情义的,时不时来向我请安。,、

蒋瑶笑了,又试探她问:“先前离京时,她身边跟了十几个人呢,没想到这次回来,只带了踏雪寻梅两个,我问起她们其他人的消息,她们只是摇头。你可知道是什么缘故?,、

这件事却不能说。文怡只能含糊地道:”这是长房内务,我不大清楚。

“蒋瑶闻言便不再问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倒发现彼此有几个相同的爱好,闲时也可在一处消遣了。这时秀竹来寻,对文怡道:”十小姐过来了,问小姐怎么还不回屋呢!”

文怡这才想起先前的约定,怔向蒋瑶告辞。

回了房间,陪着文娟挑了一会儿衣裳,等人走了,已快到晚饭时候了,文怡忙换了衣裳去吃饭,想起罗家的事,忙写了封信,叫过秀竹,让她去外院找赵嬷嬷,再让赵嬷嬷我一个人去罗家送信。

待她吃过饭回房,赵嬷嬷已经在屋里等了,向她禀报说:”有一个叫骆安的,是新来的长随,原是在东平赶车的,认得罗家人。我就让他送信去了。”

文怡还记得这个骆安,便放心了,又细问起李太太娘家的事。

赵嬷嬷红着眼圈道:”确实有这件事。老大人当年是一时好心,若不是今儿提起,我都快忘了!我见那位表姑太太衣着光鲜,想来在京城也是有头有脸的,说不定能做小姐的靠山,因此特地把细节之处说给她听,让她记住我们老大人的恩情呢!”

文怡失笑:“何需如此?”

赵嬷嬷摇头:”小姐你经的事少,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如今除了大老太太、老爷和大太太,您在京里就只议得一位干娘了。可罗四老爷不在京里,罗四太太能顶什么事?若您跟表姑太太亲近些,大老太太与大太太就不敢怠慢你了。远的不说,今儿姑太太上门来说亲事,只提了六小姐跟表少爷,却不提你跟行哥儿,实在是不该!”

文怡听了她的话,心头的不安又涌了出来,却只能道:“也许是因为六姐姐的事儿紧急些?再怎么说,柳表哥也是弟弟,他娶亲前,三姑母庄该会先办东行的婚事的。”她记得于老夫人是明确支持自己这桩婚事的,倒安心了几分,“大伯祖母发了话,三姑母不会逆她意。”

“只盼是如此。”赵嬷嬷想了想“明儿小姐去王府赴宴,我却是不能随行的。不如我跟府里管家说一声,去表姑太太家走一遭?毕竟几十年没来往了,先混熟了再说。”

文怡考虑片刻,便点了头,还给了赵嬷嬷几两银子和一吊钱,用作明日的花费。

不多时,罗家的回信到了。罗四太太亲自执笔给了回音,罗家确实有足够的新鲜鲈鱼,也跟路王府派来的人接触过了。他们很愿意与路王府做这笔买卖,还说,如果赶不上明日的宴席,结个善缘也好,听说路王府的世子夫妻俩都是爱吃鱼的。

文怡连忙去找蒋瑶,原来蒋瑶已经给路王府送过信了,文怡不由得疑惑:“你就不怕罗家没有足够的鱼,王府的人会白跑一起?”蒋瑶笑道:“我今儿与罗家的小姐说话,她们还抱怨说连吃了几日的鱼,都吃腻了,不到半天功夫,怎会没有鱼呢?”文怡恍然,不由失笑,心下却暗暗佩服蒋瑶心细如发。

一夜平安过去,第二天早上,顾家姐妹与蒋瑶又开始忙活开了。待梳洗打扮完毕,她们便去向于老大人与蒋氏告别,预备坐上马车往路王府赴茶会。

文慧不在其中。

众人都心中有数。也许是担心文慧会再闹事,蒋氏心神不定地催着众女出发,却在这时候,前院的婆子来报:“郑家小姐到了门口,说是要赴路王府茶会,请六小姐同行!”

所有人都愣住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求得强援

郑丽君懒懒地靠在绣墩上,有些无精打采地。她头上只梳了个简单的双鬟发式,几朵半寸大小的宝石珠花点缀其中,若隐若现,身上穿着海棠红刻丝缎面一斗珠的袄儿,宝蓝百褶织金襕裙,腰系金累丝嵌宝香囊,娇艳中带着端庄,华贵之余又不失清爽,妆容淡淡,将她的美貌衬托得恰到好处。

然而,她却似乎始终打不起精神来。

她从马车一侧的小柜中取出一封信,再次打开来扫视一遍,便随手丢开了。

那是好友顾文慧派人连夜送给她的信,是向她求救来的。信中并未说明顾家人不许其往赴路王府茶会的原因,但文慧毕竟是她多年的好友,她总不能不管不顾,只好过来一起了。去个茶会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顾家的做法真奇怪。也许......是文慧做了什么事惹恼了家中长辈,他们才会下令禁足的?

罢了,以顾家太太宠女儿的劲儿,事后让文慧陪几日小心,事情自然就过去了。今日的茶会,她一个人待着也是无聊,若有人听到风声,说她的闲话,岂不叫人气死?!有文慧陪着,至少有个伴。

想到导致她心情不佳的缘故,郑丽君的脸色又再沉下来,眼晴瞥向一旁正在燃烧的香炉,却是三皇子前年所赠的。这么多年了,她一直相信自己与三皇子是注定的夫妻,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可昨日宫里贵妃娘娘命人带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顾家的人怎的这么怪?!

就在郑丽君开始不耐烦时,她总算听到了脚步声。

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还有婆子在惊呼:“六小姐!您不能出去啊!”“六小姐!六小姐!”“快禀报老太太和太太!”一片吵杂。郑丽君不由得大奇,命人掀开了车帘:“是不是文慧来了?”

红影闪过,文慧一脸惊喜地扑到车前,含泪道:“丽君!丽君!你可算来了!你救了我了!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你的情份的!”

郑丽君听得好笑:“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瞥见文慧身上穿的是大红绣梅花的银鼠袄儿,水红马面裙,头上戴的也是用红玛瑙与珍珠串成的梅花簪子,神色便微微一沉。

自己穿的是海棠红,若叫文慧穿大红去,谁是主,谁是副?!这岂不是乱了套了?若哪个有心人知道了宫里的意思,越发要笑话她了!

文慧没留意到丽君的神情,只是喜极而泣,有好友的担保,她今儿总算能顺利出门了!只如...光出门是不够的,她还要请好友再帮自己一个忙呢!只要今日事成,她往后便再不用担心家中长辈会逼迫自己嫁给柳东宁了!想到这里,她看向丽君的眼神便透露出迫切来。

丽君察觉到她的迫切,不由得心中疑惑,便问:“你到底闯了什么祸?你家里居然不许你出门了?可是又说错了什么话?赔个不是,不就完了吗?”

文慧眼眶一红:“哪有这么简单?!你不知道,我祖母,还有我爹我娘,都逼我嫁人呢!连我身边的丫头都不肯帮我,我好容易才找到人替我送信给你。如今我在家中,是孤立无援,谁都无法依靠,我只能求你帮忙了!”

丽君不敢相信:“怎么会有这种事?!他们要逼你嫁给谁?”她记得文慧的婚事虽未定下,双方却早已心照不宣了。

“还有谁?”文慧撇撇嘴,“就是柳东宁!”

丽君更奇:“他怎么了?你们的婚事不是早就说好了么?先前你们好得蜜里调油,他对你是千依百顺,只差没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给你了。你有什么不愿意的?!”柳东宁无论家世、相貌、才学、人品、性情,都无一不佳,又与文慧青梅竹马,会拖到今日还未娶文慧过门,已是件奇事,但柳东宁对文慧钟情不变,文慧为何不肯嫁他?

忽然,她心中生出一丝警惕。眼下正是太后给皇子王孙选妻的时候,文慧......该不会也是生出了攀龙附凤的心思吧?!

文慧一想到这个,便觉得委屈:“别提了,我以前真真是瞎了眼!

只当他是个好的,没想到他遇到正事时,全不管用!除了哭,就只知道说瞎话!什么都干不了,不过是个绣花枕头罢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他还陷害过小七呢!我才不要嫁给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