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却不为所动,这一回,她定要让长房的人看到她的决心,若是就这样被她们三言两语哄住了,以后还有谁会把她放在眼里?!

于老夫人见状,脸色又重新阴沉下来:“看来你是要执迷不悟了?

我倒要看看,你离了这里,还能上哪儿去!你道罗四太太会收留你么?

认了个干娘,就以为有了靠山?你信不信你一进罗家的门,我便让你大伯父上衙门告她拐带别人家的女儿?!”

文怡仍旧神色不变这是我和小星星的爱情结晶。

蒋氏不知婆母与小姑做了什么事,见状觉得有些不妥,便试探地劝了句:“有话好好说嘛,到底怎么了?婆婆?九丫头?”却无人答她。

这时,前院的婆子来报:“李副统领的太太派人来接九小姐,说是请九小姐过府住几日。车已经到门口了。”

于老夫人顿时脸色一变。

(咳,小小声向大家说句抱歉,今年五一,某L想向大家讨几日......婚假,因为某L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虽然有一点存稿,但不能保证每日都有更新,而且每章字数或许会减少一些,大概一周以后会恢复正常,请各位多多包涵,某L顿首百拜~~~)

第一百六十二章 骆安异状

当文怡坐上马车,带齐行李与家人,离开侍郎府时,她终于松了口气。她今日这险总算冒对了,方才她离开时,于老夫人的脸色难看得不行,但显然不希望在李家人面前露出异状来,还“亲切”地嘱咐她上别人家做客要注意礼数,别堕了顾家脸面。这算是一种警告吧?

可见于老夫人还是知道事情轻重的,如果继续任由文怡与柳东行的亲事生变,文怡真要闹起来,柳家背信的名声固然不好听,但顾家长房的态度也要受人非议,尤其柳家是顾家长房亲婿,文怡却是顾家六房女儿,长房帮着女婿欺压同族,在宗族间可是一大罪过,再加上婚约的另一方柳东行,实际上是柳家长房嫡子,事情闹大了,必有人察觉到他身世的猫腻,参他一个欺凌嫡长兄遗孤的罪过,怕是连三姑母与柳东宁都要受牵连。

不过,文怡心里清楚,若真的做到这一步,自己也得不了好,便是与柳东行的婚事顺利定了下来,日后回了老家平阳,或是嫁到柳家,也会受人白眼。世人都讲究家丑不外传,外传的人即便占了理,也会被视作家族叛逆。

因次,文怡知道 ,仅仅离开是不够的,她还要拿出足够的筹码,才能在不公开这桩“家丑”的前提下,为自己争一个机会,一个顾家长房为自己出面与柳家交涉的机会,或者说,是一个柳家姑父甘心向她与柳东行退让的机会。

文怡沉默地思索着,一旁冬葵见她面色不好 ,只当她是为了长房的态度生气,便故意扯开了话题,对秀竹说:“往日咱们见了侍郎府的做派,只当是见了世面,没少夸他家的规矩,没想到今儿见了李家的做派,我才知道什么叫令行禁止!到底是武将人家,行动就是利索干脆,赵嬷嬷出门才多久?他家的人居然已经赶到了!”

秀竹也惊叹不已:“我还当他 家至少要到午饭时才会派人来呢!”

文怡闻言心下一动,也觉得李家人来得未免太快了些,一直安静地坐在车厢门口的何家的便回头禀道:“小姐,是小的自作主张了,其实这些人不是李家派来的,是骆安打外头雇的人。”

文怡主仆三人齐齐吃了一惊,车帘外头便传来了骆安的声音:“大小姐,这是小人的主意。因何嫂子听说府里太夫人和夫人都往小姐那边去了,担心小姐会吃亏,小的便说,索性寻几个人来 ,冒充李家人把小姐接走算了 ,省得李家来得晚了,小姐受了气。这几个兄弟,还有他们家里的女眷,都是老车把式了,京城里大小官儿最多,不是人人家里都养得起马车与车夫的,他们做这一行,从车马到跟车的婆子与骑马的伴当都齐备了,生意好的很,只是侍郎府家大业大,从没光顾过罢了。

小姐放心 ,他们穿的都是特地制的衣裳,京中官宦人家的仆役,差不多都是这个打扮,不是眼光老到又熟知各家情形的,决计瞧不出来!”

文怡听得目瞪口呆,想到平阳平阴也不是没有这样受雇为人赶车的车夫,但装扮成官家仆妇的却从 没有过,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不过她细心一想,又觉得这法子高明。京中官儿最多,不少都是低品级的,若没有丰厚的家财撑着,仅凭那点俸禄,有几家能过得富裕?又不像地方上的官员那样可以收刮民脂民膏。但凡做了官的,谁又愿意承认自己穷?出门做客,寻亲访友,少不得打肿脸充胖子,摆一摆虚排场。与其费钱去养一年用不上几回的马车与车夫,倒不如临时雇,像骆安找的这些人那样,又体面又省钱,不知内情的人,还当他们家真能养得起这么多的随从呢。

想到这里,文怡微微一笑,便对车外道:“辛苦了 ,若不是你向的这个法子,我还要苦恼如何应付大伯祖母呢。”

骆安在外头笑了两声,却缓缓停下了马车,连前后跟车的婆子与骑马的随从也都停了下来。文怡心中警惕,悄无声息地抬手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握在手里,将袖子扒下盖住。冬葵看得心惊,悄悄掀起窗子瞧了瞧外面,见是一处陌生的巷子,无人经过,脸色一下白了,何家的见状不妙,忙问:“小骆,怎么停下来了?”

“没事.”骆安轻描淡写地道,”小人只是想请小姐的示下,眼下究竟去哪里?真要到李副统领家去么?若是小姐后悔了,再转回侍郎府也还来得及。”

车厢外头,骆安似是叹了口气:“小人就只好陪您走一遭了。不过说起来府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小姐毕竟还是未出阁的姑娘家,竟然要离开族人亲长投靠远亲,定然有个缘故。小人只担心小姐年轻,一时冲动之下犯了糊涂,日后懊悔也来不及了。因此请小姐给小人一句准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离了侍郎府的?”

文怡心中微动,听骆安的口气,倒不像是有什么歹意,反而像是在探口风。只是这种事,有必要坦白告诉他吗?

文怡还在犹豫,何家的已经凑过来小声道:“小姐,告诉他也无妨,他嘴还算紧,况且府里连他户籍家人都一清二楚,罗家又用过他,应该 还算可靠。”文怡想了想,便略点了点头。

何家的于是便对骆安道:“这事儿说来话长,打半年前三姑太太回老家省亲时,请了大老太太为媒,别房的两位太太作证,向我们六房的老夫人提了亲事,定的是我们小姐跟柳姑爷的一个侄儿。小姐随大老太太进京就是为了这事儿,没想到三姑太太忽然说柳姑老爷给他侄儿另寻了一门好亲,竟是反口不认曾与我们小姐有约。大老太太不为小姐说话,反倒帮着三姑太太逼我们小姐退让,还说要为小姐另寻人家。我们小姐上有祖母在堂,怎能随她们摆布?只是担心她们的手段,因此才想这去寻李家表姑太太设法。”

何家的这番话,简简单单地把事情 经过说了出来 ,却隐隐暗示了文怡这桩婚约是明定下来的,又将责任全部 归到柳家头上 ,甚至隐晦地指责柳家贪图富贵背信弃义,侍郎府则为了自己的利益欺压别房的孤女。文怡听了暗暗叫好,对何家的顿时刮目相看,她以前只觉得这个媳妇子老实能干有眼色,没想到口才心计也这样 好。

车厢外头静了一静,过了好大一会,骆安才用一种有些古怪的语气道:“原来如此,那还真是件大事!小人这就送小姐到李副统领府上去!”说罢,马车又再次起行了,而先前停下来后便一直沉默不语仿佛什么话也没听到的随从们也重新翻身上马跟随而去。

文怡却察觉到几分异样,这群车夫,伴当,婆子,真的只是寻常的市井小民吗?虽然是假装的管家仆从,可观他们的言行,甚至比一般官宦人家的男女仆役都 还要强,该有的礼数一点不缺,该装 木头人的时候也懂得装木头人,即便是侍郎府中训练有素的家生仆役,也未必及得上他们。怪不得、方才他们李家仆役,侍郎府上下竟无人起疑心!

文怡不由得又记起了第一次见到骆安时的情形,当时她还觉得他谈吐不凡,不像是个车夫,现下越发起疑了。

那些跟车的男女仆役,全都与他配合默契,若说是新相识的,她决计不会相信,但若说是熟人,她又记得骆安是东平府人士。不管怎么说,他这样一个人物,有这样的才干,又能与这么多训练有素的人配合得这么好,实在不像是会屈就一个仆从的角色,他为什么会上侍郎府来?她会不会......无意中招惹了什么不该招惹的人?

就在文怡为了骆安的来历而烦心之际,马车已经来到了李家大门口。一个骑马的随从前去拍门,嗯、、门房随即报了进去,不一会儿,李太太已经大踏步迎出门来,赵嬷嬷就颤悠悠地跟在她身边。文怡从车帘后看见她们的脸,顿时松了口气,把袖下那根银簪又重新插回了头上。看来她没信错人。

赵嬷嬷急急扑上来问:“小姐怎的自己过来 了 ?嬷嬷才跟表姑太太说过了,表姑太太正要派人去 接小姐,没想到却听到门房来报说小姐到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将门之女

李家宅子不大,前后只有三进,墙是新刷不久的,屋顶的她片也有最近修补过的痕迹,院角种的树,虽是在冬天里,但也委实太矮小了些,显然是才栽下不足半年。

因为宅子小,进了大门后,路过一溜儿排房,便直接进了二门。

这里已是内宅了。李太太挽着文怡进了正屋坐下,便让人上茶添火盆。

做活的丫环只有四个,身材壮实,动作却十分利落,虽说长相平平,但那红扑扑的脸蛋却添了几分矫俏。文怡觉得她们不象是京城或常见的南方女子,便多看了几眼。

李太太见状笑道:“ 这几个都是我从北边带回来的,做事利索着呢!这京城的使女,一个个矫滴滴的,哪有边城的女孩儿能干?!”见丫环们已上完茶添完火盆,便吩咐:“表小姐带子几个人来,你们请下去招待些茶水点心,大冷天的出门,可别着了凉。让厨房烧一锅浓浓的姜汤送上来!”

丫环们大声应了,便热情地扯了赵嬷嬷与冬蔡等人下去。文怡先是呆了一呆,反应过来后忙向李太太道谢。李太太摆摆手,示意她先喝一碗浓浓的铲茶下去, 卜脸也红润起来了,方才放下心,说起了正事:”我都听赵嬷嬷提过了,你再给我细细说一遍,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怡心里暖哄哄的,自然而然地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李太太听得冷笑一声:“ 你们长房的那几位,倒是好盘算。这么说,是为了保住你那个姐姐的婚事,所以对你这边就不上心了?,文怡点了点头,又有些迟疑地说:“ 不瞒表姑母,柳大哥 我是见过的,也知道他家里的事,他虽是嫡系,但因为父母双亡,从小就养在柳姑父跟前,只是关系并不亲近。我猜想柳家对他的婚事安排,是打着不让他得妻族助力的主意。我这边是这样,如今说的那门亲事 也是这样。只是他家庚帖都送过来了,八字也合过,这会子才说要变卦,我是不能忍的!”小 松 瓜 瓜

李太太挑了挑眉,道:“ 这柳家也太可恶了!当初给你们说亲时就可恶,如今更可恶!”说罢略一沉吟:“ 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柳家眼下寻的亲事,是个武官的女儿吧?是前头元配留下来的,但现在父亲又要了继室,在家不大受待见?虽不知道是哪一家的,但丧妻再娶前头元配又生了一个女儿的武官并不多,而能被那位柳尖人看中的,想必官职也不会太高。待我叫人打听去,若是认得的,自然要劝他们别应,若是不认得,就托相熟的人家捎话过去,怎么也得拦下了文怡听得一愣,待慢慢理解了李太太话里的意思后,她开始庆幸,选择向李家求助,似乎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接着又说了一会儿话,门外的媳妇子便来报:”小姐过来了。”

李太太忙道:“ 这是我大闺女春熙,比你大一岁,还有个小儿子叫冬瑞,快满十三周岁了,眼下在外头胡闹呢,怕要晚上才回来。你这几日就先跟春熙在一起玩儿吧,别想太多。”

文怡应着,便瞧见门帘子一挑,走进来一个身量高挑的少女。咋一看上去有些清清冷冷的,肤色白誓如雪,眉眼细长,连唇色也仿佛比别人淡了几分。她上得前来,先向母亲请了安,接着便转向文怡:“ 我方才听说有客来,就是这位顾家表妹?表妹有礼了。”连声音都透着清冷。

文怡忙回了礼,口称“ 李家姐姐”,心里却在想,表姑母瞧着是个和气人,怎会生了个女儿,却是冰雪一般的性子呢?偏又取了个名字叫春熙,字里行间便透着暖。她开始担心这位表姐不好相处了。

众人坐下说了一会儿话,文怡听李春熙说了几句,倒慢慢放下心来。李春熙性子清冷,声音也清冷,但话里话外,眉头眼间,却并无孤傲之色,大概只是性情如此,倒不是个难相处的。文怡试问了几句,发现她平时爱看些山川地理、兵法游记之类的杂学,琴棋书画之中,只好棋艺,其他的一概不喜。作为将门虎女,她还会骑射武艺,在北方时,就没少拉着弟弟出门游猎,因为李副统领公务繁忙,李冬瑞的骑术与箭法,甚至还是她这个姐姐亲自传授的。文怡不由得肃然起敬。

李春熙倒是不以为意:“ 准城倒还罢了,小时候,爹爹在北望城驻守了几年,把娘和我都带去了。那城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三岁小儿,无人不习武,若有敌军来犯,人人都能杀敌。我那时都有六岁了,也拎得动菜刀,甩得起鞭子,自然要学点本事。弟弟的武艺本是爹爹教的,只是爹爹有时忙得连饭都没空吃,又不能放着弟弟不管,我就只好代劳了。这事在北望城原是极寻常的。”

李太太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可不是么?你别瞧表姑母如今这个模样,那几年里也学过些拳脚功夫,骑马射箭也是会的,只是不如你姐姐强。”

文怡有些好奇地问:“ 在边城 女子都是这样的么?将士家里的女眷全都要习武?”

李太太笑道:“能学会最好”实在没有天赋的”好歹也把身子骨练结实了,有力气,才能干活,就算不能上阵杀敌,也能在后方做饭砍柴洗衣,照顾伤兵,打打下手。不过这都是老皇历了,如今边疆承平多年”那里的百姓日子也过得轻松许多,北望城因为是边疆重镇,还有这个习俗,象淮城一带,早就不讲究这个了。”

文怡眨了眨眼,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实不相瞒,我虽然不会骑射,却是早就有心要学一学的,只是没有机会。昨儿我往东阳侯府做客,遇上沪国公府和几位将军府的小姐,她们约好了要在一处比射艺呢,把我也拉上了。

我便求她们先教我一教”她们虽应了,但我又不能天天上门求教去。如今听了李姐姐的话,倒象是久旱逢甘霜,不知姐姐可愿意收我这个学生?”

李春熙挑了挑眉:”你是真要学呢 还是只求懂些皮毛,好应付那些小姐们?若只是学点皮毛,这容易得很,我们家寻常一个丫头都能教你,若是真要学本事,就怕你吃不了那个苦头!”

文怡笑道:“.既要学,就没有只学虚架子的道理,自然是要学真本事了。姐姐莫当我是那娇滴滴吃不了苦的千金卜姐”我虽比不得你县子倒也还壮实。”

李太太笑着捏了捏她的手臂”乐呵呵地道:”咦?外头还真瞧不出来,果然不是软绵绵的,你难不成还学过武?”

“武艺倒是没学过。”文怡答道,”只是家里只有我与祖母,几个月前才添了一个小弟弟家里的几个庄子”祖母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查看,每到农忙时节,都是我前去巡视的。我从小儿就满山遍野乱走,腿脚力气可不弱。况且我认得一位老大夫,教了我祖母一套养生的拳法,因我祖母初时半信半疑 又嫌不好看,便不肯练,是我先学会了”再拉着祖母一道练习。因此我比家里其他姐妹们都要有力气。

李太太叹道:”这倒真是难得了。你们这样名门望族的女孩儿,哪个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多一步路都不肯走的?不过你也是不得已才如此,实在难为你了。”又为卢老夫人的遭遇叹息一番。

李春熙却没想这么多,只是上上下下打量文怡一番仰起了头:“既如此,就试一试好了,只是你心里可得想好了,我教人是极严的!”

文怡正色道:“.这是自然,严师才能出高徒。”,李春熙一挑眉,什么话也没说。待这边茶喝完了,李太太要遣人去办事她便带着文怡去了后院。原来这第二进的院子是李太太夫妻的起居之所,李冬瑞也住在东厢房 后院却是李春熙的住处。一排五间房舍,俱是青瓦白墙”十分齐整院中摆放着两个箭靶,靠墙还有兵器架 正是李家姐弟平日练武之所。

李春熙还觉得不足:”京城的宅子狭小,不能象在淮城那样,在家里设一个练武场。我如今连骑马都要到城外去,委实麻烦!”,文怡眨了眨眼,心中赞叹,但很快就把这个念头抛开了。李春熙果然是个严师,因为知道文怡并无基础,便让她先学习拉弓三百下,要在午饭前拉完。

文怡虽然比一般闺阁女子有力气,但毕竟从未学过武,咋然练得这样猛,也十分吃不消,看得李春熙眉头紧皱,最后还是李太太来劝,她方才松了口,允许文怡在今天之内完成这个数目,但从明天开始”每日都要做这么多练习,等到十日后”再上靶子。

文怡练得手都痛得快举不起来了”赵嬷姓冬英等人心疼不已,忙劝她不要再学,横竖那些千金小姐们都答安教她了,何必非要向李小姐求教呢?赵嬷嬷还暗地里抱怨说:“.这李家的表小姐,瞧着斯斯文文的一个女孩儿,做事怎的如此没有分寸?!”

“嬷嬷可不能这么说。”文怡忙道,“.她早警告过我的,是我执意要学。既然已经许下诺言”就得坚持到底”李姐姐是为了我好,才会从严教导的!,”

“可是......”

“.嬷嬷别再说了。”文怡打断了她的话”李姐姐也是好意,你可不能怪她。若实在心疼我”就想法子向李家的仆妇们打听打听,可有管用的跌打药物?他们家全是会武的,想必有这个。”,赵嬷嬷勉强应了声,便听到外头传来李春熙清冷的声音:”你倒是个识好歹的!”,帘子一掀,后者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蓝色的瓷瓶:“这是我家自配的药酒”你今晚睡前擦了”明日就知道好处了!”说罢将瓶子往桌上一放,扫了赵嬷嬷一眼,便转身出去了。

赵嬷嬷气得直翻白眼,文怡好笑地安抚下她,拿起瓶子打开一闻,一股药香扑鼻而来”她立时便闻出了好几种消肿去乏滋养骨骼的药材,想到方才李春熙的言语,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估计会连着几天上不了网,先打声招呼,若是过了八点不见更新”那就是没有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府邀约

吃午饭的时候,文怡捧着饭碗,手都在发颤,只是勉强忍着。李太太责怪地瞪了女儿一眼,才心疼地对文怡道:“你从前哪里吃过这个苦头?还是慢慢来吧,今儿暂且练这么多就够了。”

文怡本要坚持的,却看到李太太斥责女儿:“你这是倔性子犯了,非要把人折腾一番,叫她自个认输了,心里才痛快难道你自个儿初学时,也是一上来就拉弓三百下?你妹妹才多大年纪?若是练得伤了,便是一辈子的事,你倒也忍心?”说罢回头对文怡斩钉截铁地道:“就照我说的,今儿就算了,从明日起,每日只拉弓一百下,一下也不许多练七姑姑对我娘家恩重如山,若是你有个好歹,叫我怎么有脸去见她老人家?”

文怡偷偷看了李春熙一眼,见她满脸不在乎的神色,倒不象是反对,便顺着李太太的口风应了下来。待吃过饭,李太太特地把文怡叫进了自己的房间,拉上炕去,又在炕下多拢了几个火盆,然后拿出一个蓝色的小瓷瓶。文怡瞧着与李春熙给自己那瓶是一样的,便道:“李姐姐也给了我一瓶这个。”

李太太笑了笑:“她倒还知道轻重。”说罢便亲自动手,替文怡去了外裳,只留贴身小衣,再往手心里倒了些药水,啪的一声拍上文怡的肩背,大力揉搓起来,还叫她:“忍住,这药需得大力揉开,才能见效快。”

文怡只觉得肩背处仿佛被千百根针刺过似的,火辣辣地痛,一阵痛完再接一阵,又带着酥麻,既是叫人难以忍受的痛楚。她咬紧牙关死死忍住不叫出声来,却禁不住眼泪溢出了眼眶,不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泪水汗水交织在一处,都分不清是哪一样了。

李太太揉了足有两刻钟,方才放开手,替文怡重新穿好衣裳,命人捧了巾盆过来,让她梳洗了,然后端上一碗热热的姜汤命文怡喝下,瞧着她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方才道:“很难受么?以后你每日练完后都要这样上一回药,不然有得你受的你年纪小不懂事,只道练得苦便能学好本事,却不知道你这年纪,骨头还没长结实呢,若真练得过了,日后一辈子都得受罪你姐姐是因为进京后遇上的官家小姐多了,有不少都扬言要学骑射功夫,其实都各有盘算,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便是打着亲近哪家公子哥儿的主意,只练了不到半日,便全都嫌辛苦放弃了。你姐姐本来还真心想教,到后来就灰了心,私下气得不行,与她们都疏远了。今儿见你要学,只当你也是那样的,便有心要教训你。其实她见你学得这样认真,又愿意坚持下来,心里早就后悔了,只是脸上下不来,你别怪她。”

文怡自然是不怪的,但心里却在暗暗思量:这李家表姐看外表还真瞧不出是这样的性子,自己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

她轻轻动了动肩膀,倒觉得没原先那么难受了,骨头里透着暖意,大大舒缓了身上的疲倦。看来这瓶还真是好药呢。她忽然想起了柳东行,他是常练武的,不知是不是也有这般疲累的时候?这药对他想必也有好处吧?只是话到嘴边,她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若李太太知道她是为了柳东行求药,心里不知会怎么想呢

犹豫过后,她决定过些天再说。

下午的练习取消了,李春熙独自站在院里练习箭术,文怡站在边上看着,越看越佩服。这样好的箭法,绝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李春熙必是下了苦功,也难怪她看不惯那些轻易放弃的千金。

李春熙射完第三百支箭,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薄汗,回过头来,见文怡站在那里,满脸赞叹之色,她便撇开头,过了一会儿才转回来,冷淡地问:“你是不是要学?”

文怡忙道:“是,要拉弓么?我会自己斟酌的,不会勉强,也不会跟表姑母说。”她伸了伸自己的手臂,觉得应该可以练个几十下。只要缓一些,也不会太累。

“用不着。你过来”李春熙命丫头拿了一把红色的弓来,上头雕着花,颇为精致,“这是别人送我的,不顶用的玩意儿,你用着倒合适。”

文怡接过弓,试着拉了拉,果然十分轻巧,不用费什么劲,正打量间,李春熙却已伸手过来,手把手教她瞄准的动作:“你手放这里,不是,手指要这样才对稳住了——”抽起一支箭搭上,站在她身后,一边纠正着她的动作,一边示意她瞄准其中一个箭靶,“让你的心和箭与靶心对齐,挺直腰,摒气——放”

箭咻地射了出去,正中红心边际。文怡只觉得一个隐隐的念头在脑海中浮起,李春熙已是递过了另一支箭:“再来”文怡便照着方才她教的动作,回想着那种感觉,再放了一箭。这支比先前那支略偏了一些,但文怡仍旧喜出望外。她好象抓住那种感觉了。

她接着射了二三十箭,最后的几支虽然落到了七八环外,却幸运地没脱靶,连李春熙也冷冰冰地说了句:“看来你还不至于一点天份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