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顾氏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喘了半天的气,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文怡心中本还对刀子有几分埋怨,见状倒消了大半的气。大伯母说得对,三姑母只是不懂规矩罢了,自己何必跟她一般见识?再说,她现在被人嘲笑了,却又没法反驳,只能一个人生闷气,岂不比自己一方骂回去要强?

那位郎中太太不敢当着蒋氏与李太太的面公然帮柳顾氏说话,只能干笑着又把方才说过的好话再说了一遍,然后才拿出一根早就预备下的镶玛瑙梅花金钗,一边念着吉利话,一边替文怡插在了头上,仪式便算是完成了。

文怡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隐隐有几分心喜。她从此就是柳东宁真正的未婚妻了,任凭是谁,也不能让他们分离。

依照京中习俗,过小定时女家要摆席招待媒人。蒋氏不是个小气的,又与文怡关系融洽,因此早就吩咐下去,备下了极丰盛的席面,还有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二十道菜色与上好的金华酒,十分体面。同时,她也备下了回送男家的礼物,文房四宝、衣料、鞋帽等物一应俱全,件件都是上品。那郎中太太拿到手里,说完了吉祥话,便忍不住往柳顾氏那边瞄了好几回,瞄得柳顾氏的脸色越发不好看了,甚至还开始数落丫头:“大小姐到后头去了那么久,怎么还没回来?你们都是怎么侍候的?不知道提醒一声么?”

丫头们嘴上认罪,心里却叫冤枉:大小姐柳素自然是带了人在身边的,可她身边的人没催她回来,又与她们这些在前头侍候的人有什么相干?

柳素今天是随嫡母一道来的,只说是来看望表姐妹们——当然,没提文慧的名儿——柳顾氏也有心要让她传话给文娴,便让她往后院去了。

柳素到了后院,却只跟文娴、文娟、文雅以及蒋瑶向个见了面,说了些闲话。文娴原本对这门亲事感到十分忐忑不安,又担心表弟对文慧一往情深,会临时变卦,那自己的名声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她还不如一根绳子上吊了事!柳素安抚了她许久,再三保证兄长对这门亲事是知情的,也确实是亲口答应了父母,会娶文娴为妻,绝不会发生临时毁婚的事,文娴方才安心了些,又开始带着几分羞涩,问起柳东宁的身体来——上回在路王府,他也是受了伤的。

文娟一直闷头不说话,闻言却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姐姐一眼。文雅脸上的讥讽之色更浓了,蒋瑶忽然对多宝格上的青花瓷瓶子产生了兴趣,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

柳素却只是笑容不变,一一回答了文娴的话:柳东宁目前很好,他上回本来就只是稍稍磕头了,其实没受什么伤,这几天在家没少吃补品,气色也好得多了,还开始重拾功课了呢!说不定明后年还能下场试一试科举,也搏个进士功名回来。听说文娴心花暗放,神色放缓了许多。

但柳素接下来的话又让她的脸色重新阴沉起来:柳素想要去看看文慧。

一直沉默不语的文娟忍不住开口道:“你要见她做什么?难不成柳表哥还有信要捎给她?”老实说,她至今还是不大敢相信,向来被她认定是六姐夫的人,居然会成为她嫡亲的五姐夫!柳东宁对文慧的心意如何,姐妹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她可不愿意自己的亲姐姐被他们伤害到!

柳素笑着说:“哪里有什么信?我不过是落了一样东西在六表姐处,想要讨回来罢了。本来也没什么要紧的,等六表姐病情好转了再跟她讨也是一样的,只是最近我正好要用到这东西,因此只好冒昧请五表姐答应了”说罢凑到文娴耳边小声说:“就是那串手串,大哥说,一定要拿回来!”

文娴神情微微一动,眼中闪过一丝不明的光,看了她一眼,便叫过侍琴:‘你带表小姐过去。若是有人拦着,就跟她们说,是我答应的。若祖母、伯父与父母怪罪下来,自有我扛着。”又给侍琴使了个眼色。

侍琴会意地眨眨眼,笑着请柳素随她走,柳素似乎什么都没发现,笑眯眯地去了。文娟立即开口问文娴:“姐姐,你糊涂了?你就不怕她…又做出什么事来?”文娴抿抿嘴,站起身:“文雅却扑哧一声笑了。她就坐在文娴旁边,方才倒是隐约听到几个字,语气越发带了讽刺:“五姐姐真真是长进了,叫人刮目相看呢…”

文娟怒而回头瞪她,她去施施然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蒋瑶已经开始研究旁边的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瓶了。

柳素到了文慧的小院,颇费了一番功夫,又有侍琴帮着打包票,守门的婆子方才放她进去了。

不过侍琴随即便跟了进去,轻手轻脚走到窗下,偷听里头的对话。

文慧对柳素的到来十分惊喜,几乎是立刻便扑上来将她压到椅子里去,接着便开始辩解自己是清白无辜的,柳家不能为了她没有做过的事而毁婚,更不应该改聘文娴!

柳素听了一会儿,便打断她道:“六表姐,这会子再说这个又有什么用呢?你可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我们家东行哥哥已经跟九表姐定亲了呢!”

“我知道!”文慧急得团团转,“可是…可是东宁还没宁定呀?”她不由得悲从中来,“他知道这件事么?他真的知道这件事么?他怎么能答应呢?他明明说…这辈子非我不娶的…”

柳素收起了笑容:“大哥很生气呢,又觉得灰心,他对你原是一心一意的,没想到你却…他还说,那天你回到抱厦里时,没戴他送你的手串,可见是没把他放在心上,就算你后来推他与五表姐是无意之举,那这件事又怎么说呢?”

文慧连忙伸出手腕:“我有戴的,我有戴的!你瞧,这不就是么?那时是在别人家里,我怕不小心会丢了,因此便收起来了,可我绝对没有不把他放在心上的意思!”

柳素叹道:“即便我这么跟他说了,他没亲眼看见也是不会信的,或许还当我为了帮你,故意哄他呢,越发连我也恼了!”

文慧咬咬牙,把手串捋了下来,犹豫了一下,方才塞到柳素手里:“你…你拿回去给他看,跟他说,我…我是真心想要嫁给他的!”

柳素认认真真地把手串收好了,方才起身道:“我会告诉他的,六表姐放心。我这就回去了,明儿有空再来看你。”

文慧愣了愣,有些失望:“这么快就走了?”

柳素笑了笑:“母亲在前头等着呢,若是回去晚了,她定要生气的。”转过身走了两步,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事,便回头笑问:“有一件事,大哥跟我说了,想让我向你问个明白,我差点就忘了。”

文慧忙道:“是什么事?你快说!”

“那日在路王府,你在席上中途离开了一阵,等到散了席好一会儿,方才回来,是与不是?”

“我不是说过了么?”文慧松了口气,“是郑丽君弄到了五姐姐的佩饰,把我诓出去了。”

“是么?”柳素眨眨眼,“你是从梅林那边回来的吧?” 见文慧点头,便微微一笑,“说来倒巧了,我大哥去抱厦那边找你时,正好遇见一个熟人,也是从梅林那边出来,正往小楼去呢,你猜他是谁?”

文慧脸色一变,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

柳素抬袖掩口:“正是东平王府的世子,咱们家的景诚表哥呢!六表姐跟他同样是去了梅林,不知可在林中见过面?哎呀,六表姐你跟郑家小姐争吵,景诚表哥跑过去做什么呢?还是说…”她顿了顿,“约你的人其实是景诚表哥,郑小姐只是听说后…才会跑去跟你争吵的?”

文慧脸色白得象一张纸:“不是这样的…我…我…我真的是被郑丽君诓去…景诚表哥…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来…”

柳素收了笑容,淡淡地道:“六表姐,我虽是庶出,却也知道礼仪廉耻呢!你当大哥还会相信你的话么/你只管登你的青云路,咱们家不会拦着你的!”又晃了晃方才拿回来的手串,“只是我大哥说了,这个东西,是他的一片真心,不能留在你手里,今儿我便代他收回了!从今往后,你好自为之吧!”说罢转身就走,出了门,便看到侍琴有些慌张地站在廊下。她睨了一眼,便抬头往前走了,侍琴偷偷笑了笑,不屑地朝屋里啐了一口。

屋里,文慧只觉得眼前发黑,慢慢软倒在地:“不是这样的…他怎么能这么想…他不能…”

直到这一刻,她才确信自己与柳东宁是真的不可能了,那么…未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命运?

第二百二十章 鸿雁传书

小定礼既过,文怡也放下了心头大石。算一算日子,她离家也有小半年了,既然大事得定,也该回家去了。她自重生以来,还是头一回离开祖母这么长的时间,虽然也有过通信,到底比不得亲眼看到的安心,于是便开始考虑,要不要跟于老夫人与蒋氏提自己先行回乡一事。

不过,她内心对长房的长辈们,多少还是有些戒备之心的,尤其是于老夫人,素来是以长房为重,恐怕未必肯费心替她安排回乡之事,更有可能会坚持要她等到众人回去时,再一起走。

但文怡实在等不到那时候了。

如今文娴将要出嫁,长房的二叔二婶又准备上京了,婚礼的日子初定在五月内,但文娴嫁人后,她的父母未必立时就会离开。二叔多年来都没放弃过求官的念头,既然上京了,近水楼台,他岂会轻易错过?少不得要盘桓些时候。这一耽搁,谁知道会不会拖到秋后?

文怡可没打算为着长房的琐事,离开祖母长达一年之久!

她又想起了先前有过的念头,或许可以请大表哥护送?

不过。。。。。。若是聂珩今科不中,一同回乡倒还罢了,若是他高中了,接下来还有殿试、馆选等等,同样不知道要拖到几时,万一馆选不中,直接派了官职,怕就得上路赴任了。二房的二堂兄文良也同样如此。

文怡觉得以大表哥的聪慧,绝不可能考不中的,便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够周到。

结果,她只好改向罗四太太求助了。

如今她手下已经有了一房年青力壮的家人,加上原本从家里带来的赵嬷嬷、冬葵等人,若是自己雇一艘中等大小的船,也就足够了。只要是跟着罗家的商船同行,一路上又有了人照应打点,无须担心人身安全。等到了归海城,再请罗家人安排,转而随前往康城或平阳的商船走,只要到了康城或平阳,后头的事她自行就能解决了。

她手上有人,也有足够的银子,走陆路或许还要担心路上不便,走水路却连路上住宿都不必操心了。眼下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河流解冻,罗家听说已经有几拨商船下水了,以他家的能耐,多让一艘民船跟着走,也没什么要紧的。文怡确定罗四太太一定会帮自己这个忙,干娘对顾家长房的行事,也不是没有怨言的。

只是文怡虽然拿定了主意,却还是不敢自作主张,便借口要给李太太送东西,打发赵嬷嬷出门,捎了一回信给柳东行,问问他的意思。

柳东行当即便回了信,他不同意文怡的计划。

京城与平阳之间相隔千里,若是走水路,确实比陆路简便些,但也不代表能掉以轻心。文怡手下虽有得用的男女仆妇,但船工水手等人却是要另聘的,这些人可不可靠另说,从来就没有大户人家小姐独自带着仆从走远路的道理。即使跟着罗家的船队,路上有人可以帮着打点照应,不需担心安全问题,但罗家的船队毕竟是商船,并不是直接回归海或平阳去的,一路上不知要停靠多少个城镇,也许还要在当地逗留些时候,盘一盘账,运一运货。文怡一行人跟着他们,实在太不方便了。更何况,没有罗家女眷陪着,路上只靠船队的管事,焉知能否把文怡照应好?他可不想她吃苦头。

柳东行的意思是,文举麻烦些,会试之后还有殿试,还有馆选,因此耽搁的时候长一点,但武举却没有这么罗嗦,只要等成绩出来了,直接就能点三甲,紧接着赐宴、授官,三月里应该就能办完了,再晚也不会超过四月。到时候他再请罗明敏帮忙,专门借一条船送文怡回乡,从船工到管事的,以及船上侍候的婆子媳妇等人,都一应俱全,因为不是商船,也没有了那些麻烦,而且罗家在京城的铺子,有一位管事四月就要回归海了,他多半是要带家眷同行的,有他的妻子陪着,文怡路上也有个伴。

文怡收到回信后,眉头便一直皱着。若是能从罗家连船带人一起借过来,为何一定要等到四月呢?她并不在乎是否有年长女眷陪伴,横竖有赵嬷嬷就足够了。至于路上会遇到的种种不便之处,她也没放在心上。前世她随着师父师姐一行三人,一路风餐露宿,手里又不缺银子,哪里就会吃苦了?

只是。。。。。。柳东行已经明白地表达了他的意思,她若坚持已见。。。。。。是不是不太好?

文怡收起信,拿不定主意。

赵嬷嬷柔声劝道:“好小姐,其实也不急于一时。姑爷既然这么说了,你就耐下心来,多等一两个月吧?嬷嬷何曾不想老夫人?但你一个女孩儿家独自出门,实在不合适!

文怡苦笑道:“嬷嬷,你把我当成是长房的姐妹们一般的娇小姐么?我从前在家时,每次往平阴去,哪次不是带着几随从便上路的?再说,有你,有冬葵秀竹,有何家的,还有赵大一家子,我怎么会是独自出门呢?这一次,我离家实在是太久了,长房如今这个情形,我实在不耐烦跟他们再罗嗦下去。

赵嬷嬷听了忙道:“也难怪小姐会这么想,嬷嬷长了这么大年纪,也没见过哪家的小姐如此行事,家里大人却不吭声的!

赵嬷嬷指的是文娴最近的行事。在于老夫人的要求下,柳家已经跟顾家交换过庚帖了,接下来只等文娴的父母到京后,再进行正式的小定礼,但这门亲事基本上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了。毕竟婚事的消息已经宣扬出去了,一旦有所变动,两家的名声都会受影响。不知是不是因为婚事已定的关系,文娴最近管家越发严厉起来,而且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求极为严格,一举一动,都务求符合世人所定的礼仪标准,对身边的姐妹丫环,也同样如此,甚至一看到任何不合礼的地方,便严加斥责。

文娟被骂得最多,已经哭了好几回了,私下里没少向文怡抱怨,说姐姐怎么好像忽然变了个人似的,越来越陌生了,她希望姐姐能回复到从前那温柔娴静的样子。

她是亲妹妹,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但文雅与蒋瑶也没强到哪里去,蒋瑶倒还罢了,因是亲戚,文娴顶多不过是说教几句,最终还是会被蒋瑶笑眯眯地混过去了,但文雅却没这个运气。文娴不知道是不是明白自己在柳顾两家联姻一事上的重要地位,对这位侍郎储的正经小姐,比文娟还要严厉些。

文慧也没逃过文娴的说教。不过她目前正被禁足,文娴虽然帮着管家,却也不能动不动就去找她,加上她最近无精打采的,整日不是对着窗口发呆,便是躲在角落里哭泣,文娴便是有心教训她,也拿不到多少把柄。

渐渐地,文娴甚至开始对文怡的事指手划脚了。连文怡要派人送东西给李太太或罗四太太,也能惹来一番教训,一是让她安份做闺秀,别老是跟外头的人来往,就是劝她节俭度日。

文怡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厌烦,自问一向对这位堂姐不错,不明白她为什么就盯上自己了。但长房的长辈们都没吭声,连蒋氏也只是说了文娴几句,却没强制要求些什么,她一个做晚辈的,又是妹妹,何必多嘴?因此面上应了,背转身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她的日常用度与使唤人手都不用通过侍郎府,文娴也只能嘴上说说罢了。

但有一点要承认的是,她想要尽早离开,也是因为厌烦了侍郎府中种种的关系,文娴的婚礼,她也不打算参加了。

她看了看手中的信,叹了口气,对赵嬷嬷道:“长房的人既然要这么做,咱们管她们做什么?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要再跟柳大哥说一说,我实在不想耽搁这么长时间。只要能知道他与大表哥都顺利考中,我就能安心离开了。若是半个月内就能出发,等到他说的那个日子,我指不定都已经到家了!

赵嬷嬷见状,只好再劝:“小姐,如今比不得从前。从前在家时,你是拿惯了主意的,想要怎么做,只要不出格,老夫人都能依你。但如今你是有婆婆家的人了,姑爷已经发了话,你还是要听从一二才是。俗话说得好,出嫁从夫,如今你虽还未出嫁,也不该明着违逆姑爷的意思。

文怡默然,想了好一会儿,才有些泄气地道:“我还是想跟他再说一说,若是。。。。。。若是他执意如此,那我再打消这个念不迟。。。。”说罢便提笔写了一封信,叫过冬葵:“去跟大伯母说,大表哥生日快到了,我要送他一份礼,想向大伯母借一两个人帮忙打点。到时候,你与赵大家的带了礼物过去,等到了地方,只说要去采买针头线脑,寻机把这信送去羊肝儿胡同,能办到么?

冬葵已经不是第一回做这个事了,连忙打了包票:”能!我跟赵嫂子一块儿去,赵哥驾车,他两口子都是嘴紧的,路又熟!

赵嬷嬷忙问:”咱们自己备礼就是了,何必求大太太?就怕到时候五小姐又有话说。

文怡冷笑道:”礼物的银子咱们自己出!不过是要借大伯母的名头罢了。五姐姐既要挑我的理,万一叫她知道了这封信,我的名声可不好听,当然得想个法子堵她的嘴!

蒋氏对文怡一向和蔼,听到她这个要求,自然没有二话,当即便派了刘嬷嬷帮忙,备下了一份厚礼,好说歹说,勉强收了文怡的银子,却又另外添上两匣子东西,说是自己的心意。文怡没再推拒,再三谢过,便让刘嬷嬷带着冬葵与赵大家的,把礼物送出二门装车。

文娴的人果然把东西截下了,立即回报了文娴,文娴便过来寻文怡说话:”男女有别,便是表兄妹家,也不该私相来往才是。妹妹行事怎能如此不慎,若叫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我们顾家的家教么?

文怡冷笑一声:”我哪里就私相来往了?五姐姐怎么不命人打听清楚了,再来说教?!

蒋氏也有些气恼,她心里早就想教训这个侄女了,只是婆婆有命在先,她不敢违抗,此时却正好占了理:“九丫头是先回了我,我才让人去备礼的,你没瞧见刘嬷嬷在?!五丫头,你是快要出嫁的人了,有功夫不如做自个儿的嫁衣去,这些不是你该管的!

文娴憋红了脸,好一会儿才道:“侄女儿只是担心姐妹们有行事不当之处,坏了顾家的名声罢了!

文怡淡淡地道:“若五姐姐真的是为了顾家名声着想,便不该大张旗鼓地来闹,姐妹之间有什么事不能私下说?非要当了众人的面,生怕人不知道似的。难不成五姐姐觉得,证明了我行事有违礼之处,你的名声就能好一分?!倘若外人知道了,只会觉得顾家的女儿都是不知礼的,又怎会独独觉得五姐姐是个正经人?

文娴面色一白,咬住下唇不说话。

文怡站起身,冷冷地瞥了她一眼:“五姐姐,大伯母方才说得好,你是快要出阁的人了,何必做这等多余的事?再说,你又是以什么身份来教训我?你如今是我的姐姐,但总归是隔房的,我六房要如何与亲戚往来,还不劳你长房的女儿来指手划脚,而等你过了门。。。。。。就更没资格来教训我了!

文娴一震,仿佛这才想起来,文怡与柳东行定婚,而自己要嫁的柳东宁,却是柳东行的弟弟,别看自己现在是文怡的姐姐,日后两人都出了嫁,文怡便是长嫂!哪怕自己是宗妇,于礼法上也。。。。。。

文娴最终灰溜溜地走了,蒋氏仿佛也出了一口恶气,对文怡笑得越发亲切了,还嫌她衣裳旧了,要给她做新的。文怡笑着半推半就,接受了她的好意思,也下却在暗暗庆幸自己早有防范。

于老夫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把文娴叫去教训了一顿,还道:“你九妹妹先前在路王府也是帮过你的,又与你一向和睦,你何苦去寻她的不是?!

文娴哭道:“如今不但外头的人说话难听,连家里的下人,也议论纷纷的。孙女儿一向恪守礼仪,却被六妹妹连累得闺誉尽丧,若是不做些事,别人只怕会当孙女儿真是个不正经的,即使嫁去了柳家,也抬不起头来,那孙女儿还不如死了干净!

于老夫人骂道:“便是想要恢复名声,也没必要拿自家姐妹来说嘴!她们坏了名头,你也一样讨不了好!”头疼地揉了揉额角,“罢了,你这时候本不该再管家的,还是专心备嫁去吧。你伯母的身体也好了,家务再交回给她就是!”她开始感叹自己命苦,又想起文怡,无论是从前在平阳顾庄的时候,还是随自己上京,竟然就没让长房挑出一点错来,连讽刺文娴的话,也都是有理有节的。若她是自己的嫡亲孙女,自己又何必如此苦恼?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