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逸打了个冷战,忙冲王永泰哭叫道:“王总管,快答应他啊!不然他会杀人的!”

王永泰板着脸:“小王爷,您虽然是幼主,但年纪还小,无法担当重任,如此大事,您不能做这个主。秦寡妇不服气了:”王总管,你既然知道小王爷是幼主,怎么能违抗主令呢?我看你就没把小王爷放在眼里,存主要取而代之呢!“

王永泰轻蔑地哼了一声:“秦家的,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小王爷才多大?能办事么?王府里上上下下,还不是靠我们在操持?世子都没发话要将我们所有人的私财献出来呢,小王爷说这话,不过是胡说八道而已。“

秦寡妇气得浑身颤抖。柳东行在暗中留意那申屠刚的神情,暗道不好,果然接下来便看见对方身着银光一闪,不过瞬息之间,那王永泰便身首分离,当场卧毙。

所有人都惊吓得脸色骤变。朱嘉逸大声哭了起来,秦寡妇几乎软倒,但申屠刚却仍旧是那副轻描淡写的表情:“不听主人话的狗,就该杀了,省得误事。“接着扫了朱嘉逸一眼,后者连忙停下哭叫,颤抖着朝众人嚷嚷:”你们照他的话做啊!“秦寡妇也醒过神来,颤声对众人道:”快。。。。。。快遵令行事!“又朝申屠刚赔笑巴结:“您不如先坐下吧,我们人多,一个一个来也要费不少功夫呢。”

申屠刚满意地坐下了,双手抱臂,懒洋洋地盯着众人。

康王府众人再也不敢多话了,不一会儿,便有人走了上来,一个接一个地在郑王府的人早已准备好的文书上签字画押。看着申屠刚等人的脸上渐渐露出了喜色,他们在松一口气之余,都在暗中用怨恨的目光看向朱嘉逸与秦寡妇。

柳东行看到这里,回头朝同伴做了个手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康王府。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死于非命

天已经蒙蒙亮了。柳东行一行退出王府众人聚集的大院子,来到后门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中,路上一个人影都不见,显然都被那座大院子里发生的事吸引过去了。一名通政司的好手四处巡视一番,确认周围没有旁人,众人方才稍稍松了口气,在那小院里略作歇息,顺便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王府的人先行一步,不但拿住了朱嘉逸,威胁康王府诸人屈从,还将为首的王永泰杀死。如此以来,想要通过康王府中人阻挡荣安驻军的办法就行不通了,但如果要赶在郑王府与康王府的人面前拦下荣安驻军,倒不是无法可想。眼下郑王府的申屠刚将注意力都放在康王府旧人的财产上,从康王府曾经控制了康城半数以上商铺这一点来看,恐怕没有两个时辰,那些人是没法签完献资文书的。而郑王府的人要拿着这些文书去每个人家中收剿财物,至少也要花上好几日功夫。通政司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手脚,就怕郑王府的人会先一步联系荣安驻军。

但柳东行仔细一想,又觉得郑王特地派了亲信前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捉拿朱嘉逸以胁迫康王府而已。由于青州通政司的失误,郑王察觉到了朝廷的动向,为了先下手为强,一定会提前起事,但这样一来,他原本所做好的准备就未必充足了。

与北方不同,东江中部沿岸青州、锦南、荣安、湖城等地区,惯常是有一茬冬麦的,春夏交接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一茬冬麦便是当地人主要的粮食来源。

前年与去年因为旱情关系,冬麦收成不佳,但今年的天气却还算不错,只要不再发生天灾,等到明年夏初,冬麦就有可能获得丰收了。

眼下京城里头,皇帝虽然病重,但拖着拖着,暂时还未到危急的时候,再拖几个月也是有可能的。郑王恐怕是打算等到明年皇帝死了以后,再起兵谋反。毕竟,他是皇帝亲子,若反的是皇帝,便失了大义名分,但如果反的是弟弟,只要有“合适”的理由,便有文章可作。因此若不是形势有变,皇帝一日未死,他就一日不会起事。如此一来,他未必会积攒下足够的军粮,加上去年有旱情,各地粮食本就不足,他也无力采买到太多粮食。

除了军粮以外,还有军马、军服、兵器、草料、弓矢…一句话,想要谋反,没有钱财是不行的。

柳东行曾经质疑过,郑王与东平王要谋反,为何要将康王府拉上?郑王有反意,而东平王又接近京城,对京中情况熟悉,这两家合作,是各取所需。可是康王府早就没有了真正的主人,参与谋逆的人当中,为首的居然是王府的一个管事,所谓的小王爷,不过是个不受宗室承认的私生子而已。若说康王府涉足谋逆,是为了夺回昔日的权势,那郑王府与东平王府会接受他们的参与,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钱了吧?

康城乃是仅次于归海的大港,乃是天下有名的商埠。康王府在此经营数十年,早已积下丰厚的财产,哪怕是王爵被撤,明面上的财务充了公,又有世子带走了一部分钱财进京,余下的家底仍然十分诱人。相比之下,康王府负责的所谓西线的战事,不过是鸡肋罢了。青州与康城之间仅仅相隔不到两天的水路,郑王完全不必非要依靠康王府的人去完善他的封锁线。

由此可见,申屠刚带这么多人前来,最大的目的应该是夺财,而非提前起事。他们是私密潜入康城的,大概还没打算立刻通知荣安驻军前来。柳东行决定要利用这一点。

与几个通政司的人低声商量了一会儿,柳东行便让其中一人先行离去,回报胡金全,自己和其他人则留下来看情况。这时候,他才有了闲心去留意云妮的情形。

云妮自从进了这个院子后,便一直抱膝坐在台阶下,闷头哭泣,哭了这么久,大概是累了,只是时不时抽抽鼻子,眼睛又红又肿,目光中还带着几分惊恐。

柳东行走过去对她道:“秦姑娘,里面的情形,你方才也看到了。小王爷想必暂时不会有危险,令堂也被放出来了,只是这时候你不方便去找他们,不如暂时回家去等消息吧?等里头散了,令堂回到家,自然就能跟你会合了。那位王总管已死,日后想必也不会有人再阻止你待在小王爷身边了。”

云妮泪眼汪汪地抬头问:“那些人…是什么人啊?那么凶…他们把王总管杀了,那可是王总管!”

柳东行清了清嗓子:“说实话,那位王总管也太傲了些,对方拿着刀呢,又是那般恶狠狠的,他居然还跟人家对着干,人家要杀鸡儆猴,自然不会饶了他。”

云妮重新伏下头去,眼泪直掉:“好可怕…那么坏的人,真的不会杀了我娘和小王爷吗?王总管虽然不是好人,可当年我们才到京城的时候,处处碰壁,是他给我们安排了住处,又将弟弟的身世报上去的,不然我们就要在街头讨饭了…”

柳东行此时实在没有心思去安慰她,只得说:“这是别人造的孽,你也别想太多了,快回去吧,令堂很快就会回去了。”

云妮摇摇头:“娘糊涂了,她怎么能巴结那样可怕的人…还有小王爷,他不该听那些人的命令的…”

柳东行有些无语,开始不耐烦了:“快回去吧,天马上就要亮了,要是里头的人散了,看见你在这里,就不好说话了。”

“我不走。”云妮巴巴地抬头看他,“我在这里等。你们还要进去的吧?我要跟你们一起去,一样能见到我娘。如果他们发现了你们,我就说你们是我请来救娘的。”

柳东行猛地回头看她。云妮的表情非常平静:“你们不像是普通人。大小姐说过,大姑爷是做官的,可她没提过是什么官。既然她住在这里,那自然就是康城的官了,但我跟着小王爷见过所有康城的官,没一个是长您这样的。我知道王总管之前想要干什么事,我娘曾私下跟我说过,这是在造反。您是来抓他的吗?”

柳东行眯了眯眼:“你不生气?”

“我为什么要生气?”云妮面露疑惑,“如果你是来抓王总管他们的,大小姐当然不能给我通风报信啦。可她跟我说了好几回,让我去别的地方做工,那是想让我离开吧?大小姐是为了我好,只是我放不下娘和弟弟,辜负了她的好意。”她神色黯淡下来,“娘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如果她能答应就好了,我们悄悄带着小王爷,离了这里,不管去哪儿都行。将来王总管造反的时候,官府来抓他,我们就不会有事了。”

柳东行移开了视线,觉得自己对秦云妮似乎有些误判,但无论如何,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不错了。云妮明白了形势,又不会埋怨文怡,希望接下来她能够帮上通政司的忙吧。柳东行开始考虑,云妮回到母亲与朱嘉逸身边后,继续为他提供消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内院的方向传来一阵一阵的喧哗声,当中还夹杂着哭叫。柳东行立刻警惕起来,一名通政司人员跃出院外,不一会儿便回来报说:“应该是里头散了,我看到郑王府的人朝侧门方向走。他们带着朱嘉逸。”

云妮忙问:“那我娘呢?”那人摇摇头:“没看见。”云妮有些慌了,看向柳东行,柳东行道:“秦姑娘,你留在这里别动,我们去探一探。”说罢领了其余三人向外掠去,转眼就不见了人。

云妮追不上,急得直跺脚,忽然想起一件事,转身便跑了,不一会儿,便到了一处僻静的夹道,那里的墙头有个小缺口。她提了裙子,利落地翻墙过去,弯着腰,沿着外头的小路向侧门方向移动,不一会儿便看到两辆马车与数十匹马停在门外,有七八个人持刀在那里警戒。

侧门之内一片吵杂。申屠刚带着两人押送朱嘉逸出来,回头皮笑肉不笑地对后者道:“小王爷,叫你受惊了,真是不好意思。不过大路上有了挡路的石头,就该把它踢走,您说是不是?”

朱嘉逸怔怔地看着他,满面惊恐,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申屠刚也没理会,只是拍了拍手,便有人掀开一辆马车的车帘,露出里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来,俨然便是祝绣云,同样是一脸的惊惶。朱嘉逸顿时瞪大了眼。申屠刚冲他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瞧,我们还是很懂得体恤贵人的,特地给小王爷寻了个伴儿,往后您身边就有人侍候了,多好啊,红袖添香,真是难得的艳福。”边说边用轻蔑的目光扫视他。

朱嘉逸没听懂,只是惊喜地冲上去:“绣云!原来你没事!太好了!”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他刚才受了大惊吓,总算遇上了一个熟人,这让他安心许多。

祝绣云早已吓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申屠刚也没理会,直接揪着朱嘉逸的衣裳后领丢上了车,便命众人将刚刚从王府里搜刮到的几箱可用的财物搬上另一辆马车,然后带着几个康王府的人,骑马离开了。

不一会儿,暗处又有两骑追了上去。

云妮这时候方才走了出来,忽然间有些心慌,忙朝侧门里头跑,迎面便遇上了邻居家的大婶,忙扑上去追问:“婶娘,我娘呢?您可看见我娘了?!”

那妇人吓了一跳,见是云妮,眼圈一红,但马上又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她,半晌才道:“你娘还在里头呢,那个恶人要带小王爷走,你娘硬是要跟上去,被那人踢了一脚,晕过去了,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云妮吓了一跳,忙朝内院跑去,却没留意到那位婶娘的神情有些异样。她到了那个大院子里,人已经全散了,前方有个人倒在地上,远远看着像是秦寡妇,她连忙跑过去,将那人的身体翻过来一看,眼前顿时一黑。

秦寡妇被打得面目全非,全身多处骨折,衣服上全是脚印与尘土,已经断了气。而在她尸体的周围,掉落着好几只鞋子。云妮分明认得,那都是康王府中人之物…

第三百八十章 大事前夕

秦寡妇的尸身,最后是文怡帮着收殓的。云妮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回到王府后街的家去住了,甚至不愿意再与邻居们相见,对于早先便被撵走、又被柳东行安置到那个宅院的几名王府旧仆倒是没什么成见,于是文怡便将她一并领回了那里,又出钱给秦寡妇买了棺木纸钱,请了和尚念经超度,便简单地安葬了。

送葬回来,云妮哭成个泪人。文怡只得劝她:“别哭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你要想想以后有是,若是哭坏了身体,苦的不还是你自己么?”

云妮哇的一声:“大小姐…我娘死得好惨…”

文怡叹了口气:“郑王府的人着实杀人不眨眼。不过你放心,官府的人已经盯上他们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束手就擒的。到时候,他们一定会为自己做的孽赎罪。..

云妮却哭得更伤心了:“我娘不是他们杀的......他们在撒谎...,.”

文怡一怔。她听柳东行说.当时在康王府侧门听得清清楚楚.申屠刚对朱嘉逸说要将挡路的石头搬走.难道不是指秦寡妇吗?就连康王府的人,也都说秦寡妇是在要求跟朱嘉逸同行不果后.被申屠刚生生踢死的,难道这个说法有问题?”

她有些扰豫她问:“当时的情形我相公也没看见......若不是郑王府的人杀的.难道...是康王府的人下的手?..不然他们为何要撒谎?”

云妮一阵悲从中来.伏下身痛哭不已。

侍立在侧的一个媳妇子.原是康王府旧人.早前被王永泰与秦寡妇合力赶出来的.因与云妮相熟,今日陪着她一道送葬回来.听到文怡的话.便插嘴道:“大奶奶不知,小的曾经回过王府后街.亲耳听到那些人说,那日王府里来的管事多.还有许多早早就被放出去做生意的.还有从前王爷指派的商铺的掌柜等等,除了祝家的人.几子都到全了,就是因为王永泰找不到小王爷,心里着急,有会把人都召集起来育量。结果小王爷颈着那群歹人从倒门里进了府,哄守门的人说.那些人是来找王总管商量大事的,结果守门的人一时不察.叫他们制住了。接着小王爷就一路领着他们找到了正院.这才跟王总管他们撞上了。不然王府这样大.外头来的人如何能将所有人都制住.一个人也没能逃脱呢?”

文怡恍然:“因此他们心里埋怨小王爷?可他不过是个孩子.又能知道什么?我听说.他是在祝家被捉住的,祝家老爷连腿都被打断了呢,家里也死了好几个人.想必是吓坏了吧?再者.这与秦娘子又有何干?”朱嘉逸虽不懂事.但放着真凶不管,却将责任椎到一个小孩子头上,这些康王府的人也是过分了些.而且他们要发泄怒气.又何必打死秦寡妇?无论是朱嘉透出走,还是申屠刚入府.都与秦寡妇不相干呀?

那媳妇子却叹道:“大奶奶有所不知。秦嫂子实在是犯了糊涂.她被王永泰打压久了.一见有人能制住王永泰.又愿意替小王爷涨戚风,也不问问前因后果.便急着表起忠心来。那个恶人叫那些掌柜、管事们签下文书画押.表明愿将所有家财献出.还命他们详细她在文书上列明清单。为了确保无人敢瞒下财物.他就问秦嫂子.哪个人家里都有什么人.妻子叫什么.儿女几岁.家住哪里.铺子又在哪里......问得十分详细。秦嫂子都一一说了。掌柜和管事们生怕那恶人会杀害自己的亲人,原本想要瞒下些许财产的.也不敢这么做了。半天下来.几十年辛苦轻营下的财物都被人拔了个精光。那些人心里哪有不恨的呢?”

文怡哑然。若是如此,秦寡妇也算是自作孽了。她大概以为自己一定能跟着朱嘉逸随郑王府的人一道离开吧?因此便趁机报复从前亏待过自己的人。可她没想到,郑王府的人会视她为绊脚石,刮用完了,便一脚踢开了事。没有了护身符朱嘉逸,恶人又走了.康王府的人又怎会忍下这口气.饶了她的性命?

文怡想了想.便安慰云妮:“事已至此,你心里固然是有怨.可也做不了什么。不过你放心.那些人虽吃了这么大的亏.但这谋反的罪名却是逃不掉的。等到郑王事败,朝廷旨意下来,他们都休想逃脱罪名。你就等着那一日.看他们的下场吧。”

云妮抽泣着抬起头.哽咽道:“大小姐,我知道娘做了不好的事.管事们都恨她.我也恨他们......可我最不明白的是.小王爷为什么不带娘走?!他在门外看见绣云时.一脸的欢喜,却不肯带走娘。那些恶人愿意让绣云陪他.如果他开口.说不定娘也可以跟他一起走呢?绣云算什么?小王爷队识她还不到三个月.可我娘养了他十一年啊!他好歹还叫了我娘几年的娘....就算不是亲生的,也比绣云强一千倍、一万倍啊!”她泣不成声:“如果他把娘带走了,娘就不会死得这么惨了......”

文怡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朱嘉逸虽然是个孩子,但虚岁也有十二了,身边的人再怎么宠溺纵容.也该明白基本的道理有是。不过看他行事,却似乎跟五六岁的稚儿没什么两样.觉得新鲜的.就不顾后果去追求.觉得厌烦的.便弃之如敝展。如果不是这样.就凭秦寡妇与云妮母女俩与他多年的情份.他也不至于为了个祝绣云便任由王永泰排挤她们呀。他还只是个孩子,还没到为美色所迷的年纪.而祝绣云也同样是个半大孩子罢了.风情半点都欠奉。朱嘉逸到底喜欢她什么?

文怡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好言劝慰几句,便让人将云妮扶回房间去了。她给云妮在这所宅子里安排了一个针线上的差事.不算辛苦.却也不算请闲.只盼着后者不会因为闹得慌便胡思乱想。她还特地嘱咐了那个媳妇子几句.让对方好生开导云妮。

那媳妇子应了,但还是忍不住道:“秦嫂子是自己找死.云妮心里也是明白的.相比之下,恐怕是怨小王爷多些。这叫什么事呀?都十二岁的大孩子了.还这般没心没肺的。若不是他自个跑了出去.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聚集在府里商量要如何找他。秦嫂子若不是为了给他出气,也不会跟人说那些话。结果他却扔下,秦嫂子跟别人走了.也不想想府里的人会怎么报复秦嫂子。当初小世子有十周岁.就能带着随从扶灵上京.临行前还将王府里的人事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该放的管事和下人都放了、该处置的产业也都处置了,除了王府之外.别的地皮和宅子全都脱了手,不然京里圣旨下来,王府可要吃好大的亏.我们更是要极赶出去讨饭了。相比之下,如不这位小王爷,真是......”她没说出那个宇.只是撇了撇嘴,“到底是小娘养的.无人管教.不懂事.不知轻重!”

文怡默然。听起来,那位前康王世子朱景深似子真是个精明人.有这点年纪就能瞒着嘲廷与宫里给自己留下了厚厚的家底.可惜.他这份精明也助长了康王府一众旧仆的野心。若不是他当年留下了这么一份家底.还有这么一帮野心勃勃却愚泰的仆人,也就不会有不天这一番乱局了。更可笑的事.这份家底他根本就无法享用,曾径花费的心机,不过是便宜了别人。

等柳东行回到家后.文抬便把这些事告诉了他。他皱皱眉头,又叹道:“朝廷当初派人接手康王府的产业时.就曾疑心过东西太少,但瞧账簿,又不曾是漏了什么,问了几个王府属官.都说是巳故的康王穷奢极欲,康王府外头瞧着风光,其实已径是寅吃师粮了.再看世子在宫中住着.手头也颠紧.便信以为真。直到后来康王府参与了郑王的谋反.太子殿下有发现.康王府的根基还在.当年是有人做了手脚!原想着是王永泰那帮人欺上瞒下.却没料到居然是朱景深做的手脚!”

文怡道:“你别看他年纪小.就以为他是个好对付的.其实心思狡诈得很。只可惜.他没遇上几个忠仆,这么大一份家底.居然俱宜了郑王。不知道你们连日在城里搜索.可找到申屠刚那些人了?”

柳东行微微一笑:“放心吧.虽然人还未落网.但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现在就说康王府的家底都便宜了郑王.未免太早。他们出不了城.东西就到不了郑王手中。眼下吃亏的.只有康王府那群人。”

文怡这两日虽然一直持在家中.不曾外出.却也听得仆人说起外头的传言。城里有数十家商铺忽然倒闭.还有几家死了人.码头那边有个仓库着了大火.听说烧了半仓库的上等稠缎.还波及到旁边的屋子.幸好无人受伤。同时.官府又贴出公告.说城里出了飞贼.好几家大户都遭了劫.连知府家也丢了宝物。为了拿住飞贼.康城破天荒拖紧闭城门.禁止任何人出入.衙门的捕快四处搜寻.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外头虽煞流言四起.但文怡却心里请楚。那些倒闭的商铺.十有八九都是康王府的产业.因为被抢走财物,无法经营下去.只得倒闭.死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但那所谓的飞贼却是虚构的.若不是拿这个占借口.也无法关闭城门.阻挡申屠刚一行离开。只是这个借口当真能取信于人么?

文怡拿这个问题问柳东行,柳东行笑笑:“这个是知府想出来的法子。那日我叫通政司的人半夜给老胡递了信.他便立刻找上了知府。这知府心里也有数.康王府在城里做的事,离不了他的纵容.而申屠刚带着那么多人持刀入城.也是他手下受贿,才放进来的。谋反可不是小罪名.若他不肯与通政司合作.事后别说丢官了.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他既非康王府的死忠.也跟郑王府没什么交待.该怎么做.他心里有谱。虽说这个借口确实蠢了些.但他向来是爱小事化大的.城里人都知道他的脾气.倒也不会多想。眼下只等申屠刚将名单上的所有商铺都抄了个干净.我们就要拿人了,也免得有漏网之鱼。”

文怡问:“会不会连累了不相干的人?这康城的商铺都是成行成事的,若申屠刚抢一家铺子抢顺了手.顺便把旁边的也抢了......财物损失事小,最怕是有人命死伤。”

柳东行沉吟片刻:“也对。虽说这几天申屠刚的人还是挺克制的.没牵连他人.但保不齐他杀红了眼。宫中曾有旨意.要我们尽量别把事情闹大.眼下康城已经乱成这样.再不做些什么.我等事后即便立了大功,也要受训斥的。”他抬头对文怡微笑:“其实也差不多是时候了。那申屠刚正得意呢.我们这时候围上去.多半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文怡笑了.又亲手给他舀了一碗鸡汤:“多喝些吧.你这些日都没好生歇过了.在外头连顿清静饭都吃不成.难得回家一趟.一定要吃饱些。吃饱了才有力气。我已经叫人烧洗澡水了.你一会儿梳洗一下.便到床上歇一会儿。”

柳东行一口气喝光了碗里的汤.长长她吁了口气.方才笑道:“我就不歇了.只是两日不见你.担心你在家里害怕.特地挤了些时间回来看你的。吃完这一顿,我就得走了。既有热水,就打一盆上来让我洗洗脸,洗澡就算了吧。若有好存放的干粮.给我包一包。”

文怡看着他面上的倦容.有些心疼.却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去栏他,便亲自打了热水来给他擦脸,又叫厨房包了一大包干点心.专找好吃又对身体有益处的.再包了一件厚厚的棉袄、一件大斗篷.亲自替他换了暖和的厚袜予与羊皮靴.再往他腰间系了个装满人参盖气丸的荷包.以防他精神不济时不至于太过伤身.这才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他。

就在当天晚上.康城城东发生了一场官兵围剿飞贼的大战,官兵死二十余人.伤七人.通政司死一人.伤二人,飞贼及其同伙全部毙命.无一活口.但首恶却失踪了。知府亲自领兵搜查全城,终

于在天明之后.不甘不愿拖宣布那飞贼贼首劫走了康王府的小王爷及其侍女。

就在同一天晚上.二百里外的荣安驻军所发生了一起兵变.新上任只有几个月的驻将失踪了.原本的副将临时接手军务.并急今召回八百名擅离营地的士兵。

三天后.青州传来消息.郑王起兵谋反。

第三百八十一章 最新传闻

郑王仓促间起事,拥兵十万,迅速占领了青州、锦南两地,又再向锦南以北的锦安、锦江出发,意图逼近淮江流域。但他手下的叛军刚到锦安府边境,就被当地的驻军给挡了下来,连攻数日,都无法突破,只得绕道东北方向,想朝恒安方向进发,可惜再度被挡了下来。

郑王此番起兵,本就准备不足,接连抢攻不下,战线拉得太长,军粮箭矢都有些跟不上了。眼下又是隆冬时节,时近新年,就算是他手下的兵,也都没什么士气。带兵的将领倒不是个蠢材,见状不妙,急报回青州,郑王虽然心有不甘,还是调整了计划,命大军原地休整,暂时不急着扩充地盘。但另一方面,被派往东边与南边的军队,就再度接到命令,须得多占几个城池。没几天,叛军便前进到离归海城只有三百里的地方。归诲的官兵俱严阵以待.东江水面上的船只全数停航.连岸边的小路也都禁止人员通行。与东江中下游地区的紧张局面相比,康城的气氛反倒轻令松了许多。自从那群“飞贼”授首以来,虽然逃走了一个首恶,又丢令了一位贵人,但知府衙门却仿佛松了一口气般,不但下令重开城门,让城中商铺再次展开已被停了数日的商贸交易.甚至还宣布今年的花灯会继续举行,只不过时间有更改,从除夕天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消息传开,康城没几天又再热闹了起来。

柳东行忙着派兵遣将,抵御郑王府的兵马进入康城地界,还要分心去联络荣安驻军所的人,胡金全等人则忙着审问受害的康王府旧人,搜寻逃走的申屠刚,都没空理会知府的自作主张。而且他们得知申屠刚已经带着人逃出城去了,这时候再紧闭城门已经没有了意义,反倒会让民心不安,更容易出乱子。不过他们还是知会了知府一声.让他加派人手在城内巡查,并且仔细查问进出城门的人,以防被人钻了空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康城,文怡与文慧也迎来了久别多时的蒋氏。她一见女儿,便忍不住掉眼泪,紧紧抱着文慧心肝儿肉地叫,还道:“我一听说康城出了乱子.连城门都关了,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几子没急死!那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我天天往平阳知府家里跑,逼他们告诉我这里到底出了什么事,差点儿就要把老爷的帖子送去平西驻军所,求那里的官军派兵救人了!后来听说康城只是出了个杀人盗宝的飞贼,才略安心了些,但又怕九侄令女婿是官家,家底丰厚,也会遭殃,偏偏派了几拨人过江,都没能进城打探消息。我天天在佛祖面前念经祈祷,吃起了全素,还往各大寺令庙捐了一圈香油钱。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让我看到我的慧儿平安无事!”

文慧看着母亲瘦了一圈的身影,不由得鼻子一酸,嘴里的语气却不大好听:“娘这是做什么?何必为了点小事操心成这样?九妹夫是领兵的将军,我在他们家住着,怎会有事?便是那飞贼胆大包天,也不敢上这里的门!”接着压低了声音:“您才攒了多少私房钱?这一圈香油钱下来,您必定穷了。如今都要过年了,您这样…”

蒋氏擦擦泪痕,笑了笑:“横竖巳经打定了主意,要陪你在康城过年的,顾庄里头的事要费再多银子,也不与我相干。放心吧,该送的年礼,该给的压岁钱,都已经送出去了。娘手里还有银子,足够咱们母女俩在康城过得舒舒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