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上一章:第 2 章
  • 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下一章:第 4 章

俞峰是奉爹娘之命前来给阿婉家送玉米面的,可这不代表他愿意同这个堂妹说话,在听见小铁蛋唤阿姐的一霎,他便转身离开了,却不料小铁蛋眼睛这么尖,又硬生生把他给叫住了。

俞峰这会子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倒是俞婉神色恬淡地走了过来。

俞婉没继承有关老宅的任何记忆,因此并不知原主与大伯家的事,还以为两家的关系很好,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照顾小铁蛋?

俞婉将背篓放在灶屋,去堂屋见了俞峰。

这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年纪二十上下,常年日晒,肤色不算白,但五官刚毅,看上去也颇有几分俊朗。

“大哥。”俞婉与他打了招呼。

俞峰一惊,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小铁蛋跑过来,抓起桌上的两个布袋,对俞婉道:“阿姐!这是大哥送过来的小米!这是大哥送来的玉米面!”

俞婉将布袋接在了手里。

俞峰还当她要拒绝,却突然听得她温声道:“怎么这么多?大哥自己家里留了吗?”

不是嫌弃送的少,而是担心太多了他们家里没得吃了?

她几时担心过他们死活?!

若不是亲耳听见,俞峰怕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俞婉看向一脸怔愣的大哥,微微地弯了弯唇角:“多谢大哥。”

少女的笑容,清丽而灵动,没有一丝鄙夷,更没有敷衍,她是真心实意地在表达自己的感谢。

俞峰定了定神,板着脸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我爹娘让我拿过来的,说…谢谢你昨天的鸡肉。”

俞峰一愣,含糊地嗯了一声,又道:“家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大哥先等等。”俞婉叫住他,快步去了灶屋,须臾,用篮子装了一条最大的野生鲫鱼与几个鲜嫩的冬笋出来,递给俞峰道,“鱼是刚抓的,笋也是刚挖的,都很新鲜。”

俞峰张了张嘴,想拒绝,俞婉却不由分说地把篮子挎在他手上了。

他方才撒谎了,玉米面和小米是他爹娘让他拿来的不错,却不是感激她送的鸡肉…他们其实很想问她,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她怎么说?”

回家后,俞峰被一家人团团围住了,问话的是弟弟俞松。

不待大哥回答,俞松接着道:“她是不是想找咱们借钱?”

“咱们家哪儿来的钱?”大伯母瞪了二儿子一眼。

“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要。”俞峰将篮子放在桌上,“还给了我这些东西。”

还叫了我大哥。

看着篮子里的冬笋与大鲫鱼,俞家人倒抽一口凉气。

俞婉苏醒的事渐渐在村子里传开了,之后陆续有人上门,说不清是真心探望还是看热闹,每个上门的人都闻到了她家的鱼香。

正所谓冬鲫夏鲤,冬天是鲫鱼最肥美的季节,而野生鲫鱼的味道还要更鲜美一些。

由于没有盐巴,鱼汤的味道是原汁原味的,可饶是如此,依旧鲜得不像话。

小铁蛋捧着一碗奶白色的鱼汤,喝得呼呼的,额头都冒出汗珠了。

看着小铁蛋大快朵颐的样子,俞婉觉得自己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铁蛋,咱们家有绣花针吗?”午饭后,俞婉问弟弟。

“有啊!阿姐等等,我去找来!”小铁蛋一溜烟儿跑进姜氏屋,拉开柜门,从一个小包袱里翻出了一个针线包。

俞婉挑了两根细长的绣花针,用火烤软,折弯做了一对鱼钩。

之后,她又去后院砍了一株毛竹,做成两个长长的鱼竿。

“阿姐,你要去干嘛?”小铁蛋好奇地问。

“晚上你就知道了。”

俞婉用扁担挑着两个木桶,拿上一双鱼竿,从后院去了先前捕获鲫鱼的小河。

两个时辰后,俞婉回来了,木桶被装得满满的,除了水,还有鱼。

小铁蛋蹲在地上,小手扒拉着,一条一条地数:“…二、三、四、五、六…”

数到十,后面的他就不会了。

中午有乡亲上门时,俞婉用鱼汤与她们交换了一些信息,譬如她知道了这个村子叫莲花村,还知道了最近的集市在哪里,每月一旬一大集,三日一小集,明天就是大赶集的日子,这意味着摊贩会很多,但随之而来的,买东西的客人也会变多。

而她,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卖。

集市远在十里之外,为赶在天亮前抵达集市抢个好位置,俞婉不到五更(约凌晨三点)便起了,她以为自己起得够早,可看了村子里渐次亮起的灯火,方知乡亲们为了这次赶集全都卯足了劲。

想想并不奇怪,年关将至,该卖的得赶紧卖掉,该买的也得赶紧买入,一旦除夕来临,集市将彻底关闭,一直到二月龙抬头的那天,才会重新招揽生意。

大伯家的宅子也亮起了灯火。

她昨日目送俞大哥回家,已经知道他家在哪儿了。

“阿姐阿姐!你是不是要赶集?我也要去!”

这个总是能睡到日上三竿的小家伙,竟然嗅到赶集的味道,破天荒地早醒了。

“阿姐阿姐,你带我去嘛!我保证很听话的!我好久没去赶集了!”

说的好像你赶过集似的,俞婉哭笑不得,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好,我带你去。”

第八章 生意火爆

老宅这边,大伯母与二儿子俞松也打算出门了,俞峰留在家中照顾瘸腿的爹爹与三岁小妹。

他们带了一筐自己地里种的红薯与大白菜,并几条野生的鲫鱼。

昨日吃了阿婉给的鲫鱼后,一家人欲罢不能,兄弟俩带上鱼竿,去村儿口的水库钓了五条新鲜鲫鱼,给小妹做鱼汤用掉一条,剩下的打算卖掉。

可就在俞松拉开门时,意外地发现了站在门口的俞婉。

俞婉从小铁蛋嘴里套了点话,知道大伯家有五口人——腿脚不便的大伯、心宽体胖的大伯母、手脚勤快的俞家兄弟以及不满三岁的小闺女。

俞峰她已见过,这个与俞峰有三五分相似的少年想来就是他弟弟俞松了。

算起来,俞松只比她大三天呢。

“二哥。”

俞婉含笑打了招呼。

俞松狠狠一惊。

“谁啊,这么早…”大伯母拎着一个箩筐走了过来。

“大伯母。”俞婉笑着叫了人。

这下,换大伯母惊呆了。

这声大伯母,她怕是有七八年没有听到了…

“二哥是要出门吗?今天家里都有谁在?我要带小铁蛋去赶集,能不能拜托大伯母照顾我娘一下?”

她嗓音轻轻的,眼神干净而澄澈,恬淡的笑容里透着一丝少女的娇软。

大伯母恍惚了一下,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她怀里撒娇的小团子,几乎下意识地要答应,可理智将她拽了回来,她冷下一张脸,就要开口拒绝。

这时,屋子里传来了一声低沉的嗓音:“你放心去吧,你大伯母会替你看着你阿娘的。”

俞婉望了望里屋的方向,道了声“多谢大伯,多谢大伯母”,转身离开老宅了。

俞家兄弟也离开后,大伯母铁青着脸进了屋,看了一眼床边的拐杖,气呼呼地说道:“你做什么要答应她?你忘记是谁把你害成这样了?”

大伯沉默。

半晌,才低低地说道:“我说过了,我的腿伤…与阿婉无关。”

大伯母嘭的摔上了门!

去赶集的人不少,俞家兄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俞婉走在牛车的旁边,她没钱,便用一条鲜活的野生鲫鱼给小铁蛋和自家的一桶鱼匀了点位置,冬笋她自己背着。

小铁蛋第一次赶集,兴奋得都要坐不住了。

天还没亮,他指着头顶的夜空道:“阿姐你看!天上有十颗星星!”

又指着前后的村民道:“阿姐,我们一共有十个人!”

还指了指被抛在身后的村庄:“我们走了十里路了!”

俞婉有些后悔带他出门了。

在小铁蛋叽叽喳喳的话音里,天边泛起了一小淡淡的灰蓝,他们也抵达了集市的一端。

他们并不是最早到达的一拨人,集市中心的位置,已有几个卖干货的小贩在张罗摊位了。

众人忙分道两旁,占据了各自满意的摊位。

这儿的集市摊位费很低,若是没铜板,用东西换也可以,俞婉用两个冬笋从小吏那儿换了个不好不差的位置。

她左边是个卖白萝卜的,右边是个卖鸡蛋的,俞家兄弟抢了个最靠近莲花镇入口的位置,客人打镇上出来,一眼就能看见他们的摊位。

俞松发现俞婉在朝这边张望,小声对哥哥道:“她是不是想到咱们这边来?”

俞峰淡道:“别管她,卖完了就回去。”

“嗯!”俞松深以为然,把装着四条鲫鱼的木桶摆在了摊位前。

俞婉倒是没在意摊位的事,她想的是,大哥二哥好像也抓了鱼,她要不要帮着他们一起卖啊…

很快,镇上第一波客人来临,俞婉顾不上想其它,开始着手做自己的事了。

她没着急吆喝,而是先从用一个冬笋去对面的豆腐摊换了一块白花花的嫩豆腐,再用两条鱼从葱油饼的摊贩那儿换了一勺油以及一块指甲盖儿大小的盐巴。

随后,俞婉拿出事先备好的炊具,点了个火盆,架上小釜【注①】。

趁着小釜烧热的空档,俞婉自水桶里麻利地捞出了一条活鱼,刀工利落地清理干净。

看她那杀鱼的架势,真不像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两旁的摊贩都惊愕了。

釜底烧热后,俞婉往里倒了油,将鲫鱼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再拌入切好的葱与姜片,葱油与鱼肉酥炸的香气在空气中激烈地碰撞了起来。

有路过的行人朝俞婉看过来了。

这时,鱼已经煎得差不多了,俞婉又往里倒了一大碗清水。

“铁蛋,加点柴火。”

“诶!”

小铁蛋兴冲冲地往火盆里添了两根干柴。

俞婉洗了个冬笋,切成片,与豆腐一块儿下进了鱼汤里。

鱼汤越煮越浓稠,到最后,竟成了诱人的奶白色。

俞婉这才碾碎了盐巴,稍稍地洒了几粒:“好了,可以吃了。”

小铁蛋乖乖地坐了过来。

俞婉将木碗与勺子递给他,他自己舀着吃了起来。

鲜嫩的豆腐入口即化,混着奶白色的鱼汤下肚,咸香中透着一丝笋片的清甜,每一口下去都无比满足…众人仅仅是这么看着,便已经能想象出那股至上的美味。

“这、这鱼汤…”有人忍不住开了口。

俞婉故作没听懂他的意思,笑着说道:“是我用活鱼与冬笋现做的,弟弟没吃早饭。”

一听是孩子的早饭,对方哪里还好意思要试喝一碗?

俞婉卖的鱼个头大,活度高,又全都是野生的,家养鲫鱼六个铜板一斤,她喊价十五铜板,一分不还。

不少人被这价位吓退了,可又都被小铁蛋的吃相给馋回来了。

这孩子吃的…他们就没见过吃得这么香的!

一口接一口,一勺接一勺,呼啦啦的,连豆腐带冬笋,一嘬就进去了!

孩子!这汤烫着呢!

“呼~呼~呼~”小铁蛋用勺子弄了一片鱼腹上的嫩肉,随意吹了几下,混着半勺奶白的汤汁,一口塞进嘴里!

周围响起了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

孩子是最不会做假的,东西好不好吃,看他吃相就明白了。

却有内行摇头说:“方才这丫头的鱼汤做错了,煎鱼后不能用冷水烹煮,会将味道锁在鱼肉里,鱼汤就不鲜美了。”

“那他还吃得这么香?”一旁的小伙子指着小铁蛋问。

男子就道:“是食材好,怎么做都不至于太糟糕。”

有人认出这男子是白玉楼的厨子。

白玉楼可是莲花镇最大的酒楼,那儿的厨子都是在京城里给达官贵人做过饭的!若连他都说食材好,那就是当真好得不得了!

“我要两条!”一个大娘拍板道!

俞婉选了两条,用草绳串好,递给对方说:“大娘,活鱼和冬笋一起做比较好吃哦,单买冬笋是六个铜板一斤,您买了鱼,我算您五个铜板。”

这里没有卖冬笋的,她不知是个什么行情,比着家养鲫鱼定了个价。

大娘犹豫了一下,似乎并没觉得很贵,于是连同冬笋一道买了。

有了第一个打头阵的,后面的生意就容易多了。

活鱼搭配冬笋,很快就一售而空了。

白玉楼的厨子并未购买俞婉的东西,在他看来,这些食材新鲜是新鲜,却还入不得他的眼。

第九章 三日之约

俞婉忙着做生意,对白玉楼厨子来过的事一无所知,食材售罄时,发现俞家兄弟的鲫鱼还没开张,她走过去,问兄弟二人道:“大哥,二哥,要不要拿到我那边去卖?”

他们的鲫鱼虽个头小了些,但也是野生的,趁着她那边还有尚未散去的客人,应当能很快卖出去。

“不用了。”俞松想也不想地拒绝,语气不怎么好。

俞婉却并不见恼,笑了笑,说道:“我要收工了,接下来都没什么事,这边需要我帮忙吗?”

卖光了?

兄弟二人皆是一愣,朝俞婉的摊子望了过去,就见她的篓子与木桶果真丁点都不剩了,再对比自己这边的,兄弟俩的脸都臊了。

怎么两个大男人,还不如一个小姑娘啊?

“你忙你的吧,收工了就早些回去。”俞峰不想和她待在一起。

“家里还有阿娘,确实该早些回去。”俞婉点点头,对二人说道:“我买点东西,买完了就回。”

“嗯。”俞峰淡淡地应了一声,有人来买红薯,他去招呼生意,不再搭理俞婉。

俞婉似乎十分习惯他的冷淡,没去打搅他,神色如常地离开了。

俞峰收了钱,把红薯递给来人,余光瞟了俞婉的背影一眼,眸子里掠过一丝复杂。

今日收获不错,十五条野生鲫鱼与二十多斤冬笋,一共卖了五百一十一文,这都有半两银子了,虽说与前世的工资相比不值一提,但作为异世的第一桶金,俞婉还是相当满意的。

俞婉将炊具收拾整齐,放进背后的大篓子,带着小铁蛋逛起了集市。

她需要添置的东西有很多,大多都能在集市买到,譬如酱油、醋、糖。

这儿的红糖竟比白糖贵一倍,想起姜氏的身子,俞婉咬咬牙,还是给买了。

玉米面家中还有一些,俞婉于是买了五斤大米。

俞婉还想给家里买点肉,寻思着瘦肉太贵,能吃点肥肉也是好的,哪知一问之下,才知肥肉竟半点不比瘦肉便宜。

“你买两斤肥肉,我搭你一点瘦的。”屠夫无比爽快地说。

俞婉:“…”

不该是买瘦的,你搭我一点肥肉吗?

俞婉最终还是买了三斤大肥肉,主要不是为了解馋,而是为了炼油。

这个时代的素油只有胡麻油,也就是前世的芝麻油,俗称香油,胡麻油价钱太高,她这样的老百姓总归吃不起。

这么一想,肥肉之所以会贵,也不是全无道理。

比油更贵的是盐巴。

盐巴集市上没得卖,得去专程的盐铺买。

俞婉向人打听了盐铺的位置,就在莲花镇的一条街道上,走过去不过半盏茶的功夫。

进入莲花镇后,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两旁不再是油布搭建的棚子或茅草盖的土房子,青砖红瓦的商铺、平整齐滑的路面、车水马龙的大街…就连行人的衣着打扮都变得光鲜上档次了起来。

“哇!哇!哇…”小铁蛋惊得目瞪口呆的,连小话痨都不能好好做了。

“桂花糕——又香又甜的桂花糕——”

对面传来了小贩嘹亮的吆喝。

小铁蛋刚吃饱了肚子,这会儿并不感觉饥饿,可问道那甜滋滋的香气,他还是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

俞婉笑着说:“待会儿给你买。”

“我我…我…我才没有想吃桂花糕!”小铁蛋跺脚。

俞婉戏谑道:“我又没说是给你买桂花糕。”

不打自招的小脸蛋,小脸一下子羞红了。

“到了。”俞婉望着前方的盐铺说。

“那我们快进去吧!”知道马上就能吃到桂花糕的小铁蛋,激动地拉着阿姐的手,一蹦一跳地进了铺子!

这家盐铺是官铺,大堂十分阔气,除了盐巴外,看不见任何别的货品。

“你们怎么搞的?运过来的盐一次不如一次,这么劣质的盐巴,你让我们白玉楼的客人怎么吃啊?”

“白小姐可是冤枉我们了,我们一直卖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盐巴,给你们送去的,都是精挑细选的上等精盐,差盐我都没拿出来过呢!”

“你当我信啊!”鹅黄色裙衫、戴着面纱的少女气得将一袋盐巴砸在了柜台上。

敢在官铺如此嚣张,少女的来头不小。

俞婉没上前触霉头,拉着弟弟的手,安安静静地看起了身旁的盐巴。

少女又与掌柜争执了几句,临了并未将那袋盐巴带走:“我不管!这盐我不要!你自己看着办!”

说罢,少女气呼呼地离开了,与俞婉擦肩而过时,她顿住脚步,没好气地提醒道:“这儿的盐巴差得要命,我若是你,就上京城买去!”

这话,也不知到底是说给谁听。

俞婉摇摇头,她一个连白米饭都吃不起、不得已抛头露面讨生活的村姑,会在乎盐巴的口感究竟是好还是坏吗?

做筏子也不该找她这般磕碜的,这姑娘,沉不住气,还没眼力劲。

老掌柜一改少女面前的谄媚之色,漫不经心地敲起了柜面上的算盘:“二等盐三十铜板,一等盐六十铜板。”

“量多少?”俞婉问。

老掌柜眼皮子都没抬一下,点了点柜台上的小碗。

俞婉略略一看,这根本就不到一斤啊,一个月就能吃完了,还必须是省着吃的。

而这盐巴的质量,确实如少女所说,劣质得有些不像话。

不过她也没有办法,谁让盐运全都牢牢地掌握在官府手里,最精细的盐自是送去了达官贵人处,留给寻常老百姓的都是劣质却并不平价的“平价盐”。

俞婉买完两斤二等盐后,身上就只剩差不多四百个铜板了。

紧接着,俞婉又给小铁蛋与姜氏各买了两双棉鞋,花去一百铜板。

剩下的铜板俞婉打算拿去购置一些可以捕猎的工具,就在她带着小铁蛋路过一间药铺时,不经意地听见了俞峰的声音。

“我手里暂时只有这么多,能先让我把药拿回去,改天再给你送来吗?你看我也是你家的常客了,你不用担心我赖账…”

药童毫不客气地说道:“那可不行!你们上回的欠款都没还清呢,又想赊!哪有这等好事?年关了,你们赶紧把账结了才是!”

俞峰捏紧了拳头:“可是我爹等着…”

“什么都不用说!我不会再赊药给你们了!”

“我爹真的…”

药童不耐烦地打断俞峰的话:“我也是真的!”

话音一落,一只少女的纤手探了过来,不紧不慢地倒出一袋铜板。

“这些,够吗?”

她一个不漏地倒了出来。

俞峰与一旁的俞松齐刷刷地看向了她。

俞峰的脸色有些涨红。

药童数了桌上铜板,咂咂嘴道:“今天的药钱是够了,但之前的赊账…”

“那就先抓今天的药,赊账我三日后给你。”

“哎呀不行啊…”

“连本带利。”

药童这才拿正眼看向了俞婉。

俞婉被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半点不显慌乱,神色平静地说:“本钱会给,利钱也会给,若是三日后我没给,我与你去官府。”

“你疯了!”俞峰一把抓住她胳膊,“你知道那是多少钱吗?”

俞婉没回答他的话,而是淡淡地笑了笑,反问道:“那大伯的药能断吗?”

俞峰的手指捏紧了。

第十章 兄妹进山

那之后的事俞婉没再插手,付完药钱她便带着小铁蛋出来了,她牵着弟弟的小手走到路边,将干瘪的荷包揣进怀里。

方才她将荷包都翻过来了,小铁蛋看得清清楚楚,她一个铜板都没有留。

这意味着什么,小铁蛋再明白不过了。

不过他更明白的是,那些铜板都是拿去给大伯买药了。

虽然他很想吃桂花糕没错,但他更希望大伯能够好起来。

“铁蛋…”俞婉弯下身。

小铁蛋忍住心里的小小难过,懂事地说:“我没事的阿姐,我本来就不爱吃桂花糕!”

“是吗?”俞婉轻轻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素手自他耳旁虚虚一滑,食指与中指间多出了一个外圆里方的铜板。

她轻轻一笑。

小铁蛋的眸子就是一瞪,赶忙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我、我、我耳朵里长铜板了?”

俞婉微笑:“还要不要桂花糕?”

“要要要!要!”小铁蛋兴奋得大叫!失落一扫而空,失而复得的喜悦,比第一次得知能吃上桂花糕的感觉还要更惊喜一些!

“桂花糕怎么卖?”俞婉来到小摊前。

摊贩道:“一个铜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