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上一章:第 30 章
  • 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下一章:第 32 章

老崔头见他沉默着不说话,还当他是对自己有何不满,可想来想去并不记得自己今日有何不妥,于是揣测着说道:“殿下请放心,我既已答应不再行医,就说到做到。”

男子却压根儿没把他的话听进去,只淡淡地问道:“那姓俞的女子是何来历?”

老崔头权当他是对俞婉的医术感到诧异,于是解释道:“俞姑娘就是莲花村的人,爹是村里的,娘是外地远嫁过来的,她有个表姑婆在南天城,她的兽医之术便是在表姑婆家学来的,似乎…就是两年前的事。”

“两年前?”男子喃喃,但很快,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南天城离三华亭太远了。”

“殿下您说什么?”老崔头没听清。

“没什么。”男子恢复了冷漠的神色,“守好你的本分,你这条命我可以给你,也随时能够拿回去!”

“是。”老崔头毕恭毕敬地低下头。

男子放下车帘。

车夫扬了扬手头的鞭子,马车绝尘而去。

男子晃悠的身形笼罩在巨大的暗影中,他淡淡地闭上眼,思绪飘回两年前。

大雨磅礴的夜晚,他身中数刀,奄奄一息地躺在被血水染红的泥泞中。

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撑着油纸伞走了过来:“这里有一个人。”

“姑娘,别去!”一个五十上下的仆妇追了上来。

“阿嬷,你看,他还活着!”女人挺着即将临盆的肚子,艰难地蹲下身,将伞打在他头顶。

她有一双稚气未脱的眼睛。

这样青涩的年纪,却已经怀了身孕。

妇人唤她姑娘…

那之后的事,男人便不大记得了。

他晕过去了,醒来时躺在一家寺庙的禅房中,而将他送来的仆妇与女子早已不知所踪。

第104章 三个大魔王(二更)

俞峰与栓子回来得够快,二人买了两百斤黄豆,本想买更多,可惜他们去的晚,只剩二百斤了。

自古伴随灾情而生的,一是瘟疫,二是物价上抬。

此次地动的人员伤亡并不算严重,疫情很大程度上能够得以幸免,但房屋良田损毁颇多,粮食的价钱按理说会上涨。

却没料,涨是涨了,又很快控制下去了。

“哦?怎么会这样?”俞婉不解地问,顺手帮着栓子抬下一筐黄豆,“是朝廷开仓赈粮了吗?”

俞峰把一大筐黄豆搬下牛车:“不是朝廷的人,是许妃娘娘的人,她母族的商行连夜从各地调度物资,把镇上的粮价稳住了。”

俞峰口中的许妃是当今天子颇为器重的后妃——位列四妃之一的贤妃。

论恩宠,许贤妃不如婉昭仪冠绝后宫,可她代皇后执掌风印,乃真真正正的六宫之主。

她膝下有一位成年的皇子与一位年幼的公主。

皇后所出的大皇子不学无术,民间都在谣传,许贤妃的二皇子极有可能继承大统。

“许公子…许妃。”俞婉若有所思。

“怎么了?”俞峰问,不待俞婉回答,他又接着开了口,“忘记问你老崔头带来的人瞧病瞧得怎么样。”

“已经看完了。”俞婉顿了顿,又说,“那位公子也姓许,他会不会是许家人?”

“姓许的人多了。”俞峰说,“许家在南天城,离京城数百里,老崔头怎么可能认识那么远的人?何况,那是许家,老崔头高攀不上的。”

俞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许是大姓,天底下姓许之人不胜枚举,只是她觉得那位许公子气度太出众了些,不像寻常富户家的公子,这才有此一问。

但这也不干她的事,他便是许贤妃的儿子又如何?她还能沾他什么光不成了?

俞婉不再执着对方的身份,去后院备水泡黄豆了。

黑漆漆的地牢,暗无天日。

伴随着一阵锁链抖动的声音,狱卒的话音沉沉地响起:“高远,有人来看你了!”

靠着墙壁睡过去的高远,缓缓睁开了眼。

一道火光迎面照了过来,久不见光的高远受不住如此强烈的光线,忍不住抬手挡了挡。

就这么一挡的功夫,那人一个箭步迈了过来。

是祁麟。

高远放下挡在额前的手,诧异地看向他:“你怎么来了?”

高远被陛下亲自打入大理寺的天牢,没有陛下的口谕,大理寺不敢放任何人入内探视。

十几日来,祁麟不知想了多少法子,能找的关系都找遍了,只差上少主府去堵那什么燕九朝了,祁麟自己都没料到的是,去堵燕九朝的路上,会被许贤妃的宫人碰上。

祁麟单膝跪下,把食盒放在地上道:“是贤妃娘娘替我求情的,她问陛下要了口谕,我日后,天天都能来探望叔公了。”

“贤妃娘娘啊…”高远恍惚,太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都想不起来是哪张脸了。

祁麟看了看脏乱的牢房,再看看叔公狼狈的模样,心疼得眼眶发红:“叔公,陛下为什么把您关起来呀?您犯什么错了?”

高远没回答,只无奈地叹了口气。

祁麟见叔公不想说,识趣地没再追问,他把食盒里的菜肴与点心端了出来:“我听人说,牢里的饭菜不好吃,我让府里的厨子做了几样您爱吃的小菜,您赶紧趁热尝尝。”

高远看着面前的栗子糕与三菜一汤,刚举起箸来,想到什么,问祁麟道:“贤妃…姓曾的贤妃,还是姓许的贤妃?”

祁麟瞪大眸子道:“贤妃娘娘当然姓许呀!您可是教过她儿子的,您连她姓什么都忘了?”

高远按了按眉心:“是我糊涂了,曾贤妃是十年之后的事。”

祁麟幽怨脸:“叔公您又说胡话了。”

高远干笑。

祁麟给舀了一碗汤道:“叔公,贤妃娘娘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想拉拢您,扶持二皇子呀?”

“扶持不了。”高远说。

“为什么呀?叔公不喜欢二皇子吗?”祁麟疑惑地问。

高远摇头。

不是不喜欢,恰恰相反,二皇子天纵奇才,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又胸怀天下,若能登基为帝,必会成为一代明君。

只可惜,这位皇子没等到登基那日便让人杀害了。

不是死在夺嫡的兄弟手里,也不是死在燕九朝的手中,而是丧命于三个大魔王的刀下。

高远也是临死才知道,那三个血洗了皇朝的大魔王,是燕九朝失散多年的骨肉。

黄豆得泡到夜里去,俞婉闲来无事,决定上山碰碰运气。

她回屋,拿上鱼竿,带上小铲,背着背篓就要上山,哪知一出后门,便看见三个前来找她的小奶包。

自打俞婉对他们的大字表现出兴致缺缺后,三人便不再练字了,改为送小花花。

花是万叔吩咐影六自少主府搬来装点后院的。

万叔在花房中悉心培育了一个冬季,每一朵都价值百金。

小奶包毫不犹豫地把开得最大、最明艳的三朵牡丹花王祸祸了。

三人把摘来的小花花递到俞婉面前。

俞婉又不知道这花究竟多金贵,见是三个小家伙的心意,很是开心地收下了。

没想到第一次收到花,竟然是三个小奶包送的。

“这么小就知道送女孩子花,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俞婉眯眼说完,在三人的小脸儿上挨个香了一下。

三人害羞地脸红了。

高远:还我大魔王!

第105章 天香楼

立春后,山上的好东西陆陆续续地出来了,仅仅野菜俞婉就发现了好几种,只是而今才出嫩芽,得过段日子才能采挖,俞婉暗暗记下了野菜的地点。

论口感,这几种野菜未必比得过地里的青菜,可如今他们的地不是没了么?再说野菜营养价值丰富,对身体是只好不坏的。

春笋如今的个头也还小,俞婉于是来到小溪边,地动对山林的地貌也略有影响,不过并不大就是了。

俞婉在小溪里钓了三条鱼,其中两条太过瘦小,让她给放生了,只拎着那条肥硕的大鲫鱼回了院子。

原本在路上还想着待会儿这条鱼要怎么做,刚到后院的门口,就脚步一转,叩响了隔壁的后门。

开门的是万叔。

万叔脸色不大好,他养了一个冬天的牡丹花王被人给祸祸了,不用猜也知道是三个小混蛋干的。

“万叔。”俞婉客气地打了招呼。

“俞姑娘。”万叔敛起心中不悦,对俞婉他是发自内心喜欢的,不仅厨艺好、性情好、医术好,还体贴又勤劳,尤其是能忍受自家蛇精病少主与三个小混蛋,这样的姑娘实在是人间少见了!

俞婉不好意思明说是给三个小奶包的,就道:“我钓了一条鱼,你们拿去炖汤吧。”

她把背篓里的春笋也拿了出来,“笋不大,但很新鲜,炖鱼汤很滋补的。”

“这怎么好意思?”万叔推辞。

俞婉说道:“不值几个钱,山上还有很多。”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万叔笑着收下了,“俞姑娘进屋坐会儿吧?”

俞婉摇摇头:“不了,我要去做事了。”

这倒不是客套话,是黄豆泡得差不多,确实要开工了。

万叔也知俞家生意忙,不再出言挽留,仔细道了谢,在俞婉离开后,拎着那条肥嘟嘟的大鲫鱼去往厨房。

刚一转身,被不知何时来到身后的燕九朝吓了一大跳!

“少主!你怎么不在屋里躺着?跑出来做什么?”

燕九朝就算杵着拐杖,也能杵出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场,他不咸不淡地睨了万叔一眼:“她又来偷偷打听本少主了?”

“呃…”

人家一个字也没提到你呀…

燕九朝讥讽一哼道:“都占了本少主一晚上便宜了,她还想怎样?”

万叔满面黑线。

不就是看您是个瘸子,拉拉您小手,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好心搀扶您这小瘸瘸回了屋么?说的像是俞姑娘把你吃干抹净了似的…

这么不要脸真的好么?

俞婉还不知自己给小奶包送一趟野味,送出了一段旷世脑补,她这会儿正在老宅,帮着烧火煮豆汁。

村里一共三个石磨,此刻全都用上了,源源不断的豆汁自磨盘下流出来。

栓子、俞峰与猎户等几个壮丁轮番推着磨,张婶与白大婶儿等人则帮着放豆子、接豆汁。

翠花与几个小媳妇儿也没闲着,在俞婉的分配下,将出锅的豆汁一勺勺舀出来,倒入事先预备好的缸内。

做豆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怎么说,世上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一袋新鲜的黄豆要做成豆腐,先得泡上几个时辰,泡至两到三倍大。

浸泡过后便是上磨,磨出来的豆汁入锅,以大火煮开,一直到这里,都还只是简单的体力活儿,而一旦出锅便要开始点浆,这里头的学问就大了。

点得好,豆腐脑;点不好,黄浆水。

点浆的手艺决定了豆腐的质量,点浆的材料则决定了豆腐的产量。

一般来说,内酯豆腐的产量是最高的,一斤黄豆能产出四斤豆腐,其次是石膏与卤水,约在两斤半到三四斤。

只可惜古代没有内酯,石膏在民间又并不普及,卤水是大多数豆腐匠的选择,俞婉原也打算用盐卤,在尝过大伯新做出的酸浆豆腐后,她果断改为用酸浆了。

酸浆就是前一天做豆腐沥出来的汁水,酸化后成了酸浆,酸浆点出来的豆腐产量比卤水还要少半斤,但它的口感比卤水豆腐更醇、更硬,散发的豆香也更原始质朴,相应的,对点浆工艺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你要这样…”后院的棚子下,俞峰正在耐心地教栓子点浆。

众人拾柴火焰高,俞家人三日才完工的豆腐,乡亲们一夜就做出来了,之后就是等它们发酵,再做成臭豆腐与腐乳。

“阿婉。”收工后,俞峰叫住了俞婉。

俞婉把最后一块切好的豆腐放入坛子:“怎么了,大哥?”

“有件事我想和你说一下。”

“是关于订单量的事吗?”

“你也发现了?”

“嗯。”俞婉点点头,“我们接的的订单,自家做不过来,全村一起又做不够。”

说白了,养不活这么多劳动力,否则他们就是亏本经营。

亏一天两天可以,亏久了,他们迟早要垮掉的。

俞婉想了想,说道:“我们得把市场再扩大一些才好,明日我和大哥去镇上看看。”

“好。”俞峰原有些担心俞婉会减少劳动力,听她说要扩大市场,暗暗松了口气,“我送你回去吧。”

二人出了老宅。

想到什么,俞婉突然道:“二哥怎么样了?我一整天都没看到他。”

俞峰蹙蹙眉:“他呀,不知在闹什么脾气,吃饭也窝在房里。”

“对了。”这回轮到俞峰问她了,“听说你隔壁新搬来一户人家,是个读书人。”

杏花村闹上门的那日,俞家人陪大伯母回娘家了,还是今日干活儿听乡亲们偶然提起了,不然俞峰都不知道他们村儿来了个厉害的先生。

俞婉暗道,什么先生啊?一个闲的蛋疼的二世祖罢了。

翌日,一大早,俞婉便与俞峰便抱着两坛自家酿制的臭豆腐与豆腐乳去了镇上。

镇外的集市没开,镇内的市场却已经开始营业了,确如俞峰所言,由于许家商行的介入,物价被稳定得极好。

兄妹二人在市场转悠了一圈,观察了一下客流量,觉得并不能满足他们目前的需要。

“能卖盐就好了。”俞峰鬼使神差地说道。

盐是暴利,他们懂制盐之法,能把涩口的平价盐变成上等的雪花盐,如此,就算不走量,也够他们赚个满钵了。

俞婉笑了笑:“不是谁都像白小姐这么守口如瓶的。”

这是大实话,在大周,贩卖私盐犯法,一旦传出去,他们全家都要下牢狱。

俞峰叹气:“我也就随口说说。”

“俞姑娘!”

二人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不约而同地转过身去,就见崔掌柜自一辆急停的马车上跳了下来。

崔掌柜惊喜地说道:“真是你呀!我还当自己认错了呢!俞峰小兄弟也在呢!”

“崔掌柜。”二人与他打了招呼。

“你们这是要上哪儿?我送你们一程。”崔掌柜说道。

俞婉含笑摇头:“不了,我们就是来镇上转转,看有什么地方能把臭豆腐卖出去的。”

崔掌柜就道:“你家的臭豆腐还愁卖不出去呀?萧五爷说,你家都供不应求了!”

俞婉说道:“现在比以前做的多了。”

“做的多…是多少?”崔掌柜问。

俞婉比了个手势。

崔掌柜咋舌。

他原想说,你们给白玉楼供货吧,白玉楼最近的生意很不错的,可一看俞家的产量,他哑巴了,一个小镇上的酒楼,要不了这么多。

“有了!”他一拍大腿,“你们可以去天香楼!”

天香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一共有七家分店,除去酒楼的产业,他们在大周各地也有自己的商行。

若是能给天香楼供货,那就不愁没得赚了。

“只不过…”

“只不过怎么?”俞婉问。

崔掌柜把心一横道:“他家对食材很挑剔,虽然我对你的手艺有信心,但是…你听说过杜娘子吧?她的厨艺天下一绝,那你又知不知道,她其实是师承天香楼?”

杜娘子且声名远扬,让杜娘子出师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厨神殿堂?

俞婉点点头,余光瞥见俞峰一脸沉思:“大哥,你怎么了?”

俞峰神色复杂道:“我爹从前做事的地方,就是天香楼。”

肥更奉上,么么哒

第106章 故人团聚(二更)

听崔掌柜所言,天香楼似乎是一家商业巨头的样子,虽一直知道大伯在京城的酒楼做过事,却没料到是这么厉害的酒楼。

而崔掌柜此刻的心情,比俞婉的震惊更多:“什么?俞师傅在天香楼做过事?”

俞峰唔了一声:“做了两年。”

天天天天…天啦!他们居然把天香楼的大厨请到白府做席面了?

崔掌柜这会子已经眼晕了好么?

小姐说她花了五两银子请俞家人过来做卤菜,他还怪小姐开价太高,一个乡下厨子,厨艺再好,一两银子也够了,毕竟食材都是现成的,他们不过是出点力罢了。

可此时听说了俞家大厨的身份,崔掌柜恨不得给跪了。

天香楼的厨子,没一百两都请不出山的!

俞婉当然不知道天香楼师傅的行情,但她知道前世有个厉害的厨师,给人切火腿一小时三十万,折合成银子约莫三十两,不知真假,但至少说明,厉害的大厨在任何时代都是受欢迎的。

若大伯曾经待过的天香楼,就是崔掌柜所说的商业巨头,那么他们的豆腐便多了一个能吹爆的噱头。

天香楼神厨亲手酿制的豆腐…

想想都觉得好厉害!

俞婉的眸子亮晶晶的:“大哥,不如我们去天香楼看看吧。”

“现在?”俞峰一愣。

俞婉点头,掂了掂手中的坛子:“择日不如撞日,何况,我们食材也带上了。”

这也太雷厉风行了,俞峰一时间有点儿懵,倒是一旁的崔掌柜说:“正巧我要去京城找小姐!捎你们一程吧!”

找小姐…

天香楼是百年老字号了,真正做大是近几年的事,据说换了东家,摒弃了墨守成规的那一套,开始大规模地经营起来,七家是酒楼年前的消息了,几人入京后,竟在南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家正在装潢中的天香楼。

“第八家了。”崔掌柜不无羡慕地说,他家的白玉楼,还连进驻京城的资格都没有呢。

马车上,崔掌柜与兄妹二人推心置腹地说了许多:“…你们与我家小姐是朋友,我就不拿你们当外人了…”

绝不承认自己是得了俞婉的好茶叶、好墨宝,被深深地收买了!

通过崔掌柜的讲解,俞婉第一次对大周的餐饮业有了新的认知。

原来杜娘子只是在民间声望高,在真正的行家眼里,却并不是那般受推崇的。

杜娘子之所以盛名,首先因为她是一个女厨子,便是现代女厨子都是不多的,何况在古代,杜娘子的厨艺只要不是烂到无法下口,就凭她敢在男人堆里掌勺,就活该她有名气。

其次,杜娘子是个容貌不错的女厨子,见惯了肥头大耳、油光满面的厨子,再见犹如幽兰一般的杜娘子,想让人不眼前一亮都不行。

最后,也是崔掌柜尤为强调的一点,杜娘子的厨艺确实十分过硬。

“多过硬?在天香楼排名如何?”俞婉问。

崔掌柜皱着眉头想了想:“马马虎虎,能凑个十一、十二吧?”

竟是连前十都挤不进去?!

俞婉对天香楼越发有兴趣了,越是把食材卖进这种地方,才越有成就感,不是吗?

不同于俞婉的野心勃勃,俞峰有些打了退堂鼓,但俞婉一旦下定决心的事,天王老子都叫不回来。

天香楼的总舵在长安街,他们去的是玄武街的分店,与白府顺路,比较方便。

崔掌柜索性好人做到底,与他们一道进了天香楼。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轻的伙计。

俞婉、俞峰衣着寒酸,崔掌柜却是一身绸面,戴着玉扳指,挂着金坠子,满脸都写着三个字:我有钱!

俞婉没急着推销食材,而是先在大堂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小二,你们这儿有什么菜?”

小二一口气报了七八道菜名,随后又把桌上的小竹筒往三人面前一放:“菜牌都在这儿呢。”

俞婉头一回见到做得像签文一样的菜牌,正面是菜名,反面是价钱,还挺别出心裁的。

“想吃什么随便点,这顿我做东!”崔掌柜大方地说。

俞婉本以为按俞峰的性子,一定会说“怎么好让崔掌柜破费”,哪知半日没等来俞峰的反应,转头一看,就见他正望着手中的几个菜牌发呆:“怎么了,大哥?”

俞峰满脸都是不可置信:“这几道菜…”

话未说完,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小二扭头一看,惊喜地说道:“我们的大厨来了!”

俞婉三人顺声望去,就见原本还在各司其职的伙计们,此刻全都聚在了门口,毕恭毕敬地迎着一个潇洒倜傥的中年男子。

男子的身材略有些发福,可气质卓然,气色极好。

在天香楼,担得起一声大厨的,都是一方主厨,也难怪这些伙计如此崇拜他了。

他迈步进了屋,前呼后拥地朝着自己的屋子走去。

俞峰怔怔地站了起来:“…杨伯伯?”

俞婉与崔掌柜一愣,小二也一愣。

这小子叫谁呢?

杨伯伯?他们家杨大厨吗?

没可能吧!

男子俨然听到了这声称呼,步子一顿,朝俞峰看了过来。

俞峰看到那张熟悉中透着一丝陌生的脸:“杨伯伯,真的是你…”

“你小子!不要乱认亲戚啊!这可是我们天香楼的杨大厨!”一个人堆里的伙计没好气地嚷嚷起来了。

杨大厨定定地看了俞峰一会儿,睫羽颤了颤,而后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在众人无比诧异的注意下,一脸激动地握住了俞峰的手:“是子侄吧?几年不见,我都快认不出你了!”

崔掌柜一脸懵逼,什么情况?吃个饭还吃出亲戚了?

俞婉眨眨眼,看向俞峰。

俞峰紧绷的身子在与杨大厨相认的一霎放松了下来,他介绍道:“杨伯伯,这是我妹妹阿婉,这是崔叔。”

一声崔叔,把崔掌柜都叫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