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医娘亲之腹黑小萌宝上一章:第 2 章
  • 神医娘亲之腹黑小萌宝下一章:第 4 章

第六章 丰盛的收获

昏黄的屋内,小铁蛋喝完最后一口鸡汤,捧着肚子,无比餍足地砸了咂嘴。

这只野鸡够肥硕,分了大伯家一半后,还剩下一小锅,俞婉又去后院的毛竹林里挖了两棵竹笋,切成笋片下进去,如此,方吃到了晚上。

俞婉给姜氏也喂了些鸡汤,以及一点用鸡胸肉捯成的肉糜。

姜氏依旧只醒了一小会儿,又很快昏睡过去了。

久病之人,不宜进补过多,比起鸡汤,姜氏更需要的可能是一碗清淡养胃的糙米粥。

“阿姐,我们明天吃什么?”小铁蛋坐在火盆旁的小板凳上泡脚丫子,一边泡,一边睁大了眸子问。

俞婉拿了块粗糙的干棉布走过去:“鸡杂还没动,明天给你炒个蒜苗鸡杂。”

“鸡杂是什么?”

“就是鸡的内脏。”

“内脏又是什么?”

这孩子话痨起来真是没完没了。

俞婉说道:“别说话了,说兴奋了待会儿睡不着。”

“哦。”小铁蛋乖乖地应下,没一秒又张开小嘴巴。

可不等他开口,俞婉便淡淡地睨了他一眼:“兴奋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小铁蛋悻悻地闭了嘴。

俞婉蹲下身,给小铁蛋擦了湿漉漉的脚,擦过才知道,这孩子的脚后根竟然已经冻上了。

俞婉拿起小铁蛋的鞋子,就见鞋底果真破了个小洞。

俞婉把小铁蛋塞进被窝:“睡觉,不许说话了。”

言罢,她转身去找小铁蛋的鞋,却发现每双都又破又旧。

“阿姐!”小铁蛋忽然兴冲冲地开口。

“不是说了不许说话吗?”俞婉转头看向他,就见他不知何时躺在了她昨夜睡过的位置,见自己朝他看来,他忙往姜氏的身侧挪了挪,眨巴水亮的眸子说,“阿姐,被窝给你暖好了!你快来睡吧!”

俞婉神色未动,心头却掠过一丝难以言说的酸涩,弯了弯唇角,轻声说:“好,我这就来睡。”

这边,俞婉歇下了,另一边,赵氏却辗转难眠。

她想起白日里的事,觉得自己简直是见了鬼!

那丫头是她看着长大的,有多小媳妇儿她再清楚不过了,平日里在她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下,一口一个“赵婶”,叫得比娘还亲热!

她让那丫头往东,她从不往西,她让下地,她就不敢不听!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丫头对她的好有增无减,便是曾经去她那什么表姑婆家住了一整年,回来照样没有与她疏远,反而更拿她当佛祖供着,还把从表姑婆家带来的几百两雪花银全都用在了她与儿子身上!

这蠢丫头对她言听计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怎么几日不见的功夫,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想到鸡汤没喝到,还反被阿婉把自己摔进了猪食槽,赵氏面子里子丢尽,气得在被窝里直磨牙!

但她最气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方才女儿告诉她,阿婉那死丫头竟把从她这儿抢走的鸡送去给老俞家的人吃了!

“死丫头诚心要气死我…你给我等着!阿恒回来了,我让他休了你!”

翌日,俞婉再次起了个大早,夜里飘了会儿雪,下得不大,只薄薄地落了一层。

俞婉今日打算再去菜地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再逮住一只野鸡,若是逮住了,她便不自家做着吃了,想法子去集市上换点钱银。

但她的运气仿佛在昨日便用光了,她在菜地里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也没看见任何野鸡出没。

天光大亮,小铁蛋也该醒了,俞婉只得作罢,砍了一兜被啃得乱七八糟的白菜回家。

烂菜叶摘掉,菜心勉强还能食用。

俞婉去厨房,取出最后一小碗鸡汤,下了些白菜心,就着昨日炼出来的一小勺油鸡油炒了个蒜苗鸡杂,顺便没吃的水萝卜洗净凉拌,这是他们最后一顿饭了。

碗柜再一次空了。

蒜苗鸡杂的味道果然很好,蒜苗炒得有点焦,但油味儿十足,吃起来咸滑脆爽,鸡杂里,小铁蛋最爱的是两个“小黄鸡蛋”,以及两块肥嫩的鸡肝。

小铁蛋吃得停不下来,小嘴儿油乎乎的,也只有在这时候,俞婉的耳根子才是清净的。

吃过早饭,俞婉带着铲子与背篓去了后院的小毛竹地。

她方才想过了,没有鸡没关系,冬笋也是好东西,虽不知在古代值钱不值钱,但只要是菜,就一定会有人买。

这儿的毛竹不多,俞婉仔仔细细地挖了一遍,只挖出六个中等大小的冬笋。

还是太少了些。

俞婉的目光,放在了毛竹后方的小山坡上,如果她没有看错,山坡后还有一座山峰,峰腰处似乎就是一片绿油油的毛竹林。

“铁蛋,我出去一下,你在家里照顾阿娘。”

吩咐完弟弟后,俞婉背着篓子进山了。

那座山峰看着仿佛近在咫尺,当真走过去,才发现有一段十分夸张的距离,万幸的是这具身体做多了农活儿,体质还不错。

地面的枯草结了冰,俞婉穿着普通的布鞋,鞋底不怎么防滑,只能走得小心翼翼,如此一耽搁,待她抵达毛竹林时,已是大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不过这儿的毛竹真是多啊,又大又绿,还散发着一股比她家后院清雅十倍不止的竹香,只这么闻着便令人心旷神怡。

俞婉拿出铲子,开始细细地找起冬笋来。

冬笋可比春笋难挖多了,春笋会长出地面,一眼就能看到,而冬笋藏在地下,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挖到它。

她前世的乡下老家也种了不少毛竹,竹笋繁盛的季节,她最爱做的事就是跟在姨婆身后,姨婆挖一个,她捡一个,直到把她的小背篓塞得满满的。

不过,前世她吃过的冬笋并没有这边的大。

很快,俞婉挖出了山上的第一个冬笋,好家伙,竟比她后院的笋还要肥硕两分!

俞婉接着挖,挖出来的一个赛一个大,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俞婉的背篓就变得沉甸甸的了。

俞婉又挖了一会儿,挖得满头大汗,一直到把背篓装满,才心满意足地下了山。

临近小山坡时俞婉发现一条河,她停了下来。

望着静止不动的水面,她轻轻地舔了舔唇角。

大冷天的,不知道水里还有没有鱼。

第七章 赶集

俞婉在地上挖了几条地龙丢进水里,不一会儿,果真有鱼儿摆着尾巴游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俞婉抓起地上的枯枝,猛地刺进水里!

没有刺到,鱼儿逃脱了。

俞婉并不灰心,换了地方继续。

几番折腾后,俞婉成功刺到了一条野生大鲫鱼,这条鱼足有两斤重,在野生鲫鱼里算是十分肥硕了。

之后俞婉刺上来的都没再有这么重的,但足有四条,也算是收获颇丰了。

此时临近晌午,小铁蛋的肚子该饿了,俞婉见好就收,带上野鱼回家了。

小铁蛋似是听到了她的脚步声,从灶屋里飞一般地跑了出来:“阿姐!你回来啦!”

“嗯。”俞婉点点头,穿过自家后院儿的小毛竹地,随小铁蛋一块儿进了灶屋。

“阿姐!”小铁蛋没着急去看她背篓里的东西,而是拉着她的手,指了指堂屋说,“大哥来了!给我们带了好多吃的!”

大哥?

俞婉心神一动,大伯家的长子?

“大哥!阿姐回来了!”

俞峰是奉爹娘之命前来给阿婉家送玉米面的,可这不代表他愿意同这个堂妹说话,在听见小铁蛋唤阿姐的一霎,他便转身离开了,却不料小铁蛋眼睛这么尖,又硬生生把他给叫住了。

俞峰这会子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倒是俞婉神色恬淡地走了过来。

俞婉没继承有关老宅的任何记忆,因此并不知原主与大伯家的事,还以为两家的关系很好,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照顾小铁蛋?

俞婉将背篓放在灶屋,去堂屋见了俞峰。

这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年纪二十上下,常年日晒,肤色不算白,但五官刚毅,看上去也颇有几分俊朗。

“大哥。”俞婉与他打了招呼。

俞峰一惊,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小铁蛋跑过来,抓起桌上的两个布袋,对俞婉道:“阿姐!这是大哥送过来的小米!这是大哥送来的玉米面!”

俞婉将布袋接在了手里。

俞峰还当她要拒绝,却突然听得她温声道:“怎么这么多?大哥自己家里留了吗?”

不是嫌弃送的少,而是担心太多了他们家里没得吃了?

她几时担心过他们死活?!

若不是亲耳听见,俞峰怕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俞婉看向一脸怔愣的大哥,微微地弯了弯唇角:“多谢大哥。”

少女的笑容,清丽而灵动,没有一丝鄙夷,更没有敷衍,她是真心实意地在表达自己的感谢。

俞峰定了定神,板着脸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我爹娘让我拿过来的,说…谢谢你昨天的鸡肉。”

“好吃吗?”俞婉问。

俞峰一愣,含糊地嗯了一声,又道:“家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大哥先等等。”俞婉叫住他,快步去了灶屋,须臾,用篮子装了一条最大的野生鲫鱼与几个鲜嫩的冬笋出来,递给俞峰道,“鱼是刚抓的,笋也是刚挖的,都很新鲜。”

俞峰张了张嘴,想拒绝,俞婉却不由分说地把篮子挎在他手上了。

他方才撒谎了,玉米面和小米是他爹娘让他拿来的不错,却不是感激她送的鸡肉…他们其实很想问她,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她怎么说?”

回家后,俞峰被一家人团团围住了,问话的是弟弟俞松。

不待大哥回答,俞松接着道:“她是不是想找咱们借钱?”

“咱们家哪儿来的钱?”大伯母瞪了二儿子一眼。

“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要。”俞峰将篮子放在桌上,“还给了我这些东西。”

还叫了我大哥。

看着篮子里的冬笋与大鲫鱼,俞家人倒抽一口凉气。

俞婉苏醒的事渐渐在村子里传开了,之后陆续有人上门,说不清是真心探望还是看热闹,每个上门的人都闻到了她家的鱼香。

正所谓冬鲫夏鲤,冬天是鲫鱼最肥美的季节,而野生鲫鱼的味道还要更鲜美一些。

由于没有盐巴,鱼汤的味道是原汁原味的,可饶是如此,依旧鲜得不像话。

小铁蛋捧着一碗奶白色的鱼汤,喝得呼呼的,额头都冒出汗珠了。

看着小铁蛋大快朵颐的样子,俞婉觉得自己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铁蛋,咱们家有绣花针吗?”午饭后,俞婉问弟弟。

“有啊!阿姐等等,我去找来!”小铁蛋一溜烟儿跑进姜氏屋,拉开柜门,从一个小包袱里翻出了一个针线包。

俞婉挑了两根细长的绣花针,用火烤软,折弯做了一对鱼钩。

之后,她又去后院砍了一株毛竹,做成两个长长的鱼竿。

“阿姐,你要去干嘛?”小铁蛋好奇地问。

“晚上你就知道了。”

俞婉用扁担挑着两个木桶,拿上一双鱼竿,从后院去了先前捕获鲫鱼的小河。

两个时辰后,俞婉回来了,木桶被装得满满的,除了水,还有鱼。

小铁蛋蹲在地上,小手扒拉着,一条一条地数:“…二、三、四、五、六…”

数到十,后面的他就不会了。

中午有乡亲上门时,俞婉用鱼汤与她们交换了一些信息,譬如她知道了这个村子叫莲花村,还知道了最近的集市在哪里,每月一旬一大集,三日一小集,明天就是大赶集的日子,这意味着摊贩会很多,但随之而来的,买东西的客人也会变多。

而她,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卖。

集市远在十里之外,为赶在天亮前抵达集市抢个好位置,俞婉不到五更(约凌晨三点)便起了,她以为自己起得够早,可看了村子里渐次亮起的灯火,方知乡亲们为了这次赶集全都卯足了劲。

想想并不奇怪,年关将至,该卖的得赶紧卖掉,该买的也得赶紧买入,一旦除夕来临,集市将彻底关闭,一直到二月龙抬头的那天,才会重新招揽生意。

大伯家的宅子也亮起了灯火。

她昨日目送俞大哥回家,已经知道他家在哪儿了。

“阿姐阿姐!你是不是要赶集?我也要去!”

这个总是能睡到日上三竿的小家伙,竟然嗅到赶集的味道,破天荒地早醒了。

“阿姐阿姐,你带我去嘛!我保证很听话的!我好久没去赶集了!”

说的好像你赶过集似的,俞婉哭笑不得,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好,我带你去。”

第八章 生意火爆

老宅这边,大伯母与二儿子俞松也打算出门了,俞峰留在家中照顾瘸腿的爹爹与三岁小妹。

他们带了一筐自己地里种的红薯与大白菜,并几条野生的鲫鱼。

昨日吃了阿婉给的鲫鱼后,一家人欲罢不能,兄弟俩带上鱼竿,去村儿口的水库钓了五条新鲜鲫鱼,给小妹做鱼汤用掉一条,剩下的打算卖掉。

可就在俞松拉开门时,意外地发现了站在门口的俞婉。

俞婉从小铁蛋嘴里套了点话,知道大伯家有五口人——腿脚不便的大伯、心宽体胖的大伯母、手脚勤快的俞家兄弟以及不满三岁的小闺女。

俞峰她已见过,这个与俞峰有三五分相似的少年想来就是他弟弟俞松了。

算起来,俞松只比她大三天呢。

“二哥。”

俞婉含笑打了招呼。

俞松狠狠一惊。

“谁啊,这么早…”大伯母拎着一个箩筐走了过来。

“大伯母。”俞婉笑着叫了人。

这下,换大伯母惊呆了。

这声大伯母,她怕是有七八年没有听到了…

“二哥是要出门吗?今天家里都有谁在?我要带小铁蛋去赶集,能不能拜托大伯母照顾我娘一下?”

她嗓音轻轻的,眼神干净而澄澈,恬淡的笑容里透着一丝少女的娇软。

大伯母恍惚了一下,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她怀里撒娇的小团子,几乎下意识地要答应,可理智将她拽了回来,她冷下一张脸,就要开口拒绝。

这时,屋子里传来了一声低沉的嗓音:“你放心去吧,你大伯母会替你看着你阿娘的。”

俞婉望了望里屋的方向,道了声“多谢大伯,多谢大伯母”,转身离开老宅了。

俞家兄弟也离开后,大伯母铁青着脸进了屋,看了一眼床边的拐杖,气呼呼地说道:“你做什么要答应她?你忘记是谁把你害成这样了?”

大伯沉默。

半晌,才低低地说道:“我说过了,我的腿伤…与阿婉无关。”

大伯母嘭的摔上了门!

去赶集的人不少,俞家兄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俞婉走在牛车的旁边,她没钱,便用一条鲜活的野生鲫鱼给小铁蛋和自家的一桶鱼匀了点位置,冬笋她自己背着。

小铁蛋第一次赶集,兴奋得都要坐不住了。

天还没亮,他指着头顶的夜空道:“阿姐你看!天上有十颗星星!”

又指着前后的村民道:“阿姐,我们一共有十个人!”

还指了指被抛在身后的村庄:“我们走了十里路了!”

俞婉有些后悔带他出门了。

在小铁蛋叽叽喳喳的话音里,天边泛起了一小淡淡的灰蓝,他们也抵达了集市的一端。

他们并不是最早到达的一拨人,集市中心的位置,已有几个卖干货的小贩在张罗摊位了。

众人忙分道两旁,占据了各自满意的摊位。

这儿的集市摊位费很低,若是没铜板,用东西换也可以,俞婉用两个冬笋从小吏那儿换了个不好不差的位置。

她左边是个卖白萝卜的,右边是个卖鸡蛋的,俞家兄弟抢了个最靠近莲花镇入口的位置,客人打镇上出来,一眼就能看见他们的摊位。

俞松发现俞婉在朝这边张望,小声对哥哥道:“她是不是想到咱们这边来?”

俞峰淡道:“别管她,卖完了就回去。”

“嗯!”俞松深以为然,把装着四条鲫鱼的木桶摆在了摊位前。

俞婉倒是没在意摊位的事,她想的是,大哥二哥好像也抓了鱼,她要不要帮着他们一起卖啊…

很快,镇上第一波客人来临,俞婉顾不上想其它,开始着手做自己的事了。

她没着急吆喝,而是先从用一个冬笋去对面的豆腐摊换了一块白花花的嫩豆腐,再用两条鱼从葱油饼的摊贩那儿换了一勺油以及一块指甲盖儿大小的盐巴。

随后,俞婉拿出事先备好的炊具,点了个火盆,架上小釜【注①】。

趁着小釜烧热的空档,俞婉自水桶里麻利地捞出了一条活鱼,刀工利落地清理干净。

看她那杀鱼的架势,真不像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两旁的摊贩都惊愕了。

釜底烧热后,俞婉往里倒了油,将鲫鱼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再拌入切好的葱与姜片,葱油与鱼肉酥炸的香气在空气中激烈地碰撞了起来。

有路过的行人朝俞婉看过来了。

这时,鱼已经煎得差不多了,俞婉又往里倒了一大碗清水。

“铁蛋,加点柴火。”

“诶!”

小铁蛋兴冲冲地往火盆里添了两根干柴。

俞婉洗了个冬笋,切成片,与豆腐一块儿下进了鱼汤里。

鱼汤越煮越浓稠,到最后,竟成了诱人的奶白色。

俞婉这才碾碎了盐巴,稍稍地洒了几粒:“好了,可以吃了。”

小铁蛋乖乖地坐了过来。

俞婉将木碗与勺子递给他,他自己舀着吃了起来。

鲜嫩的豆腐入口即化,混着奶白色的鱼汤下肚,咸香中透着一丝笋片的清甜,每一口下去都无比满足…众人仅仅是这么看着,便已经能想象出那股至上的美味。

“这、这鱼汤…”有人忍不住开了口。

俞婉故作没听懂他的意思,笑着说道:“是我用活鱼与冬笋现做的,弟弟没吃早饭。”

一听是孩子的早饭,对方哪里还好意思要试喝一碗?

俞婉卖的鱼个头大,活度高,又全都是野生的,家养鲫鱼六个铜板一斤,她喊价十五铜板,一分不还。

不少人被这价位吓退了,可又都被小铁蛋的吃相给馋回来了。

这孩子吃的…他们就没见过吃得这么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