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一边哭,一边小心翼翼地抬眼看楚遥,见她一脸心疼似乎真的没再生气,他倒是有些糊涂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怎么说跪就跪了?”见他停止了哭泣,楚遥这才想起来,当即便察看了一下他的膝盖。

南谨轩不着痕迹地勾唇笑了笑,他是知道的楚遥有多护短,虽然责罚了小十四,不过心里定然是心疼得不行的,这会儿不是一试就现行了么?

不过,他刚才故意说这样的话,却不止是试一试她。

“还有,谁说要送你回宫的?只要父皇母后不发话,你在这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楚遥说到这里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仿佛才想起方才小十四脱口而出的话,他虽然聪明却不是工于心计的人,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有人在他背后嚼舌根了。

楚叶尘低下头,没有说这些话是前几日有几个侍女围在一起说的,正好被他听说了,说他是个不受宠的皇子,不为皇帝喜欢,二少夫人还将他带回府,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云云的,正巧被他听到。

要是照着他从前的脾气吗,早就冲出去发一通脾气了,可是现在他却不会这样莽撞了,他只是死死地握紧拳头躲在隐蔽处,直到她们走远了他才敢现身,他喜欢皇姐和南二哥,也相信他们是真心对他好的,但是心里却是止不住的难过和害怕。

“清欢。”楚遥厉声说道,“看样子我这个轩遥阁里的人还真是太悠闲了,嚼舌根居然嚼到小十四跟前去了,你去通知容妈妈,给我好好问一问,到底是谁胆子那么大,敢以下犯上大胆王妄测主子的心思。”

“是。”清欢应了一句,便领命离开。

然后,楚遥才看向幼弟,认真地说道:“你是我的十四弟,也是父皇的儿子,不管你在哪里,这都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你要明白,父皇也好皇姐也好,我们都对你有所期待,若不然父皇不会让你南二哥做你的先生,也不会允许皇姐将你带出宫,这都是对你的宠爱。”

楚叶尘大抵并不能全然明白父皇的苦心,但是他相信皇姐的话,所以他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要记住一句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当你的眼睛都不能告诉你事情真相的时候你就用心去辨别,记住了吗?”楚遥同样郑重地说道。

“记住了。”楚叶尘重重地点了点头。

看到楚遥的样子,南谨轩忽然想起了易谦,那个虽然坐在轮椅上,却永远都是宁静致远的少年,从小他就不曾尝过奔跑的滋味,甚至连像正常人那样走路都做不到,但是他的眼睛里却没有半分怨恨,反而不论心情多糟糕,只要看着他的眼睛,就会觉得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

那时候南谨轩就在想,像楚遥这样骄傲冲动性子的人,怎么会教育出那样一个儿子,不过现在他忽然明白了,纵然她再如何荒诞无稽,她的骨子里终究流的还是皇家的血。

“好了,刚练剑出了一身汗,这大冬天的容易感冒,快让流苏带你去换一身衣裳再过来,我让小厨房备了你爱吃的点心。”楚遥唤了一声流苏,她就立刻进来将楚叶尘带走了。

这会儿,楚遥才埋怨地瞪南谨轩:“你方才那样吓他做什么,小十四性子单纯,小小年纪就发生了那么多事,你得给他一点时间平复。”

“他不小了。而且…”南谨轩的声音顿了顿,继续说,“纪阳那边传来密信,老将军怕是过不了这个年了。”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了?楚遥听得一头雾水,这话题的转变,哪里有半分联系了?

“五万纪阳军,算不得精锐铁骑,却也是军纪严明的。老将军身体一直都很好,半年前忽然染了疾病,连你父皇都惊动了,派了御医前去,勉强稳住了病情。纪老将军也算是你舅舅的半个师傅了,当年征战沙场,杀伐果断,几次伤重,也是仗着年轻才活了下来,如今年纪大了,大病一场以后各种旧疾发作,这一次怕是真的过不去了。”南谨轩叹息道,“再如何英武之人,最后也逃不过一掬黄土的命运。”

听他说到这里,楚遥终于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老将军要是过世,纪阳军由谁接管?”楚遥不由得皱紧了眉头,这纪阳军可不是寻常的军队,听闻这里头有不少当年跟着老将军征战沙场的将士,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管教的。

“你父皇的意思是,让文将军先过去暂且接管,但是…”南谨轩说到这里也忍不住头疼,“你二舅手里本就有几万兵马,这要是再接管了纪阳军,就是你父皇心里没有想法,其他人也是不同意的。”

这话,楚遥当然是明白的,她二舅虽然回京,但是兵符却未曾收回,也不知道父皇是故意忘记了,还是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将兵符收回来。

“那么你们是什么意思?”楚遥的注意力虽然被吸引到这里来,但是仍没有忘记他们原先的话题,“而且这些事,同小十四有什么关系呢?难不成,你们还觉得父皇会将纪阳军给小十四不成?”

小十四才多大,能掌握五万纪阳军?开什么玩笑。

更何况,父皇对小十四的态度,楚遥是看在眼里的,如今虽然比从前好了一些,但是到底是生疏的父子关系,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可能。

“你先别急,这件事不是这样简单的。如今朝廷里对这纪阳军虎视眈眈的可不止我们,你二哥五哥那边也都是暗中做了不少动作的。”南谨轩如是说道。

“这是肯定的,五万兵马,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将自己人推上位,如今二哥和五哥差了三哥的,不就是军权方面的事么?”可是她能明白是一回事,他们的假设又是另一回事。

“如今朝堂里暗潮涌动,党派之争已然兴起,那些精明的大臣仍选择明哲保身,当然也有人已经选定了立场。这个时候,纪阳军这块肥肉露了出来,只怕是要引起一场纷争的,事实上这场纷争早就已经开始了,前阵子两位将军贪污军饷的事你也知道,那时你还说怎么突然就爆出了这样的事,还莫名了一阵你记得么?”南谨轩问她。

楚遥点点头,她虽然没有身在朝廷,但是她一直都认为但凡朝廷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不会是莫名发生的,总会有前因后果牵连着,而且那两位将军说大不大说小也是不小的,贪污军饷的事也是一年多前,那时候没有人翻出来说,如今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忽然就被翻了出来,这显然就是不寻常的。

那时候楚遥还派了人去暗中查探一番,她直觉这桩军饷贪污的案子定然还有下文,只是没想到那时候刑部很快便结案,甚至没有多少曲折,而后也没了下文,倒是让楚遥莫名其买了好一阵的。

如今再连起来看,她倒是有些明白了,恐怕打从纪老将军患病之初,他们就暗中做起了准备,想要到时插手了,拉下两位将军,自然就能有他们的人顶上,到时候再一跃而上接管纪阳军倒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所以呢?”楚遥疑惑。

“这纪阳军,你三哥不要,却也不能便宜了你二皇子和五皇子。”南谨轩回答。

楚遥的眸子忽然亮了起来,含笑说道:“我倒不这么认为。”

第677章刻意误导

原本,南谨轩和楚御烽他们的的想法是,文将军暂且接管纪阳军,他前往纪阳城,身边自然需要带上副将,而穆泽夜则是首选,将纪阳军稳定下来之后再彻底移交给穆泽夜。

另一方面,将十四皇子带去纪阳,待文将军离开以后,有皇子之尊坐在纪阳,也不用担心穆泽夜的身份不够贵重压不住纪阳军,再有便是让小十四在外历练,就如当年的文习凛。

十四皇子极有天赋,南谨轩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他从前在军营中呆过几年,太清楚军营能将一个人改变成什么样子,楚叶尘若是留在京城,以他尴尬的地位恐怕也是难成大器,他们谁都不愿意这样一个好苗子就这样错过。

当然,他们将主意打到小十四的身上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因为小十四是宸妃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宸妃的爹虽然当初被斩首了,家族里也有不少人被牵连,但是林府本家却没有被牵连,但是那件大案之后林家人便退出了京城,回到了家乡纪阳城。

说起来,掌管纪阳军的老将军和林老将军当年也有同袍之义,所以后来林家回到了纪阳城,睿武帝因为感念宸妃大义灭亲之举,还是赏了林府侯爵之位,只不过林家人明白,林家已是气数尽了,没有被赶尽杀绝也算是宫里宸妃娘娘的功劳了,只可惜宸妃英年早逝,林家便远离朝政,就连林家子孙也多是从商。

不过林家到底是将门之后,林老将军同纪老将军当年又有生死交情,而且相较于训练将士和兵法演练上,林老将军可是比纪老将军出色许多,因此在纪阳军的训练上,林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当然这些朝廷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所以,南谨轩他们才会想到将小十四送去纪阳城,一方面算是对他的历练,另一方面也能用他来压一压纪阳军,毕竟他怎么也算是林老将军的嫡亲外孙了。

南谨轩将这些来龙去脉告诉了楚遥之后,她陷入沉思想了好久,才摇摇头:“小十四年纪小,我不赞同你们将他拖下水。若是他如今十四五岁了倒也罢了,他现在只有十岁,他甚至从出生至今都没有见过外祖家,如今要将他送去纪阳城,离开所有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太大的冲击。”

楚遥摇头,态度十分坚决。

“那你方才说你不这样认为,是什么意思?”南谨轩不以为意,方正先前关于小十四的事也仍在商量的阶段,并不是非要为之不可的,他反而对楚遥的想法很感兴趣。

虽说楚遥并不懂朝廷里的事,但是她看问题的角度总会有些不同,让他能生出别的想法来。

“我觉得,这纪阳军倒不如给二哥。”楚遥回答。

“给二皇子?”南谨轩皱眉,说实话他对二皇子还真是摸不准脉络,但是他知道楚遥对他并不如对五皇子那样防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际上楚遥和南谨轩不止一次提到过楚天励的事,她也明确表示过自己的直觉,她总觉得二哥对太子之位并不执着,虽然这人总是容易做出一些会让人误以为他也有意争夺太子之位的事。

“也有可能是养虎为患。”南谨轩不给面子地反驳。

楚遥抿了抿唇,她无法反驳他的话,因为确实没有切实的证据,她凭借的不过是她的直觉,而直觉是最难以让人信服的。

“我知道你二哥帮过你几次,但是我们反过来想,那几次其实对他来说并没有坏处,甚至他还能从中得益,所以他欣然帮忙,也是很自然的事。”南谨轩看向楚遥,他们两人在谈论事情的时候,偶尔也会有这样意见相驳的时候,好在两人都是听得进对方话的人,即使真的想法南辕北辙也不会争吵起来。

“那么,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呢?”楚遥忽然挑眉,看向南谨轩的目光里也多了一抹自信,“让二舅过去,带上泽夜,再带上二哥的一位副将,这样五哥就没办法再送一个人进去了,这是其一。其二,在外人眼里看来这样无疑是一个信号,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结盟的信号,当然你们也可以适当地将这些误导为二皇子支持三皇子的信号,若是这样的话…”

南谨轩眸色亦是一亮:“这样的话,那些动摇的朝臣很容易就会变成三皇子党。”

楚遥点头:“你也说了,如今朝局不稳,党争渐起,大家都在观望,而在这个时候,二皇子和三皇子突然结盟,很显然他们是不打算带着五皇子一起玩儿了。既然是这样,那些观望的人还不赶紧地表明立场?”

当然,楚遥说的并不是朝廷里那些元老,或是手握重权的大臣,但实际上朝廷里那些品级不高的朝臣却是占了大部分的,许多时候谁的炮灰多也算是一个优势了。

“可是,如果到时候让二皇子趁机壮大了,又该怎么办?”南谨轩眯起眼问道。

而这话,却是叫楚遥掩嘴笑了起来:“五哥装模作样难弄,二哥可是个一点就着的大炮,难不成三哥还收拾不了二哥么?”

苦逼的二皇子这时候还不知道,他这么英明神武的样子在自家小七的心里压根就是个大炮,想想也是真的苦。

“这样说来,倒也是。”南谨轩垂首沉思起楚遥说的话来。

其实楚遥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她自始至终都认为二哥意不在夺嫡之上,不过她既然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用这样的话来说服南谨轩了,在对待三哥的事上,南谨轩并不会因为她是他的妻子而有所退让。

两人都陷入各自的思绪,谁都没有说话。

“皇姐,我来啦,快让小厨房送吃的来吧,我饿了。”这时候,楚叶尘恰好过来了,换了一身银色厚衣,脖子上还挂着一圈毛茸茸的兔毛,将他的小脸衬得红扑扑的,异常可爱。

“你这个小馋鬼。”楚遥忍不住伸手捏上了他的脸颊,唔,手感真是不错。

可怜的小皇子,只能敢怒不敢言地瞅着自家皇姐,小鹿般的眸子里透着可怜兮兮的气息,只可惜他不知道他的皇姐就喜欢看他这般小可怜的样子,哪里舍得松手来着。

看到这一幕,南谨轩忍不住扶额,想到自家夫人的恶趣味,真是汗颜不已。

第678章朝堂之辩

最近京城里发生了不少事,每一桩都朝臣们惊愕不已,觉得睿武帝的心思是越发地难以捉摸。

纪阳军主将到底没有活过年节,小年夜的时候过世了,整个纪阳军都陷入了悲伤之中,要知道这一位纪阳军主帅南征北战多年,这将军之位亦是赫赫军功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纪老将军出身贫寒,为人严谨,治军严明,可以说他未必是最有天赋的,却绝对是最努力的,睿武帝继位以后,感念纪老将军的为人,便继续由他带着纪阳军留守在南边,纪阳城并不算边境城市,但是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说是四通八达也不为过,一旦边境打仗,纪老阳军便能在第一时间赶去支援,而且在后方补给方面也能迅速到位,这也是为何纪阳军虽然不大,发展却一直不弱的原因,朝廷对这些交通要道城市的扶持还是十分明显的。

如今纪将军过世,整个纪阳城都陷入了哀思中,老一辈的人对纪老将军都十分推崇,只因几十年前曾有外敌入侵,企图占下纪阳城切断朝廷军队的补给,那时候纪阳军还没有如今的规模,不过区区两万兵马,便是年轻的纪老将军运筹帷幄,硬是守住了死守了三日,等到了援军,便是那时起纪将军一战成名。

只可惜,纪老将军膝下单薄,只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身体不好不适合习武,只是个文弱书生,而两个女儿虽然都嫁给了军官,夫家却并没有多大的出息,因此这纪家门楣也是没法继续发扬光大了的。

好在,纪老将军过世,朝廷感念他从前的功劳,追封了侯爵之位给他,他唯一的儿子便承袭了纪老将军,如今该是叫做纪景侯的侯爵之位,也算是朝廷对他这么多年的补偿。

五万纪阳军,说多不多,说少却也是不少了,这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若是落到有心人手里,恐怕也是很容易引起乱子的,因此这一支纪阳军该如何归属成为朝廷里争论得十分厉害的问题。

这一日朝廷争辩,算是五皇子第一次展示出了他的实力。

“老臣以为,文将军手握十万文家军,若是将纪阳军收编,只怕两军难以融合,容易出乱子。”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魏清躬身说道。

“魏大人此言差矣,若是皇上有意让微臣收编纪阳军,微臣自当尽力而为。更何况纪老将军也算是微臣的半个师傅,当年微臣在纪阳军亦是呆过几年,对纪阳军也算是熟悉,更何况微臣的文家军守在北境,同纪阳城距离并不算远,快马加鞭不过半日功夫,相较之下纪阳城同京城可就是远得厉害了。”文家老二文政晔双手抱拳,一派军人作风。

“这…”那魏清被文老二瞪了一眼,顿觉一阵杀气袭来,吓得立刻闭了嘴不敢说话了。

“文将军乃我大凌栋梁之才,为我大凌守住边境数年之久,如今得皇上体恤才得以回京,若是将纪阳军收入文家军,那么文将军势必年后便要启程去纪阳城,这便又是千里之远,岂非辜负了皇上之前的一番心思?”这会儿说话的是吏部的官员,文官说话到底比武官说话要含蓄婉转得多,这一番奉承下来,似乎还真是有些道理。

“祁大人这话就说得不对,我们大家都是食君之俸禄,自然该是为君分忧,倘若连这点自觉都没有,那也妄为人臣了。”穆将军严肃地开口,厉声说道,“文将军实乃带兵将才,当年纪老将军亦是将他视为半子,若非后来北境出了变故,文将军去了北境,如今这纪阳军主帅之位恐怕早就能定下了。”

这倒是大实话,文家三个儿子,个个皆是不俗,相较之下老二文政晔个性里头多了几分倔强和耿直,仿佛天生军人般的习性很得纪老将军的喜爱,再加上他的资质实在太好,举一反三的能力极强,就连当年先帝都赞文家老二以后定然是将相之才。

大凌人才不少,将帅之才同样不少,只可惜到了如今的年头却是有些青红不接,老将军们年事渐大,而年轻一辈却是尚未崛起,而这中间的一辈里却是有不少人经历过几场大战,有战死沙场的,也有不少重伤回京再难回军营的,因此留下的那些将军便成了极为珍贵的存在。

就如穆将军,同样是久经沙场,只可惜当年的恶战中重伤难愈,回京以后便只能领着将军的头衔,却是再难回到军营里去了,如今也只能在兵部领了个虚职,不过穆将军余威仍在,他一开口,方才的文官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便是两方开口争论起来,开启了朝堂辩论的开端。

睿武帝倒是沉默不语,很是淡定地看着殿中吵成一团,楚御烽和楚思渊各立一边,同样沉默不语。

大约吵了半个时辰,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完没了,睿武帝才终于开口问道:“既然你们不同意文卿接管,那你们倒是说一说,谁来接管这纪阳军呢?”

这一句话,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再一次引起了一阵波澜涟漪。

“微臣以为,纪阳城乃大凌之要道,纪阳军更是我大凌的一道屏障,兹事体大,切不可随意任命。”中立派的老臣立刻开口表明立场。

“微臣举荐,纪阳军副将沈池暂时接管,一来沈池出身纪阳军,在军中呆了将近十个年头,是纪老将军手下爱将。再有,沈池年轻有为,眼光独到,为人严谨正直,微臣以为由他来接管是最好不过的了。”吏部郎中立刻跳了出来,开口举荐。

“严谨正直?常大人这是在说笑吧?在下可是听说这位沈副将因为贪杯,坏了好几次大事,若非纪杨军看在他在纪阳军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得分上,早就将他踢出去了。”吏部的另一位郎中哈哈大笑,很是讥讽。

吏部对各地官员有着任命权,自然对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了解,若是要说到对地方官员的认识,自然旁人是不如他们吏部中人知晓的饿,只不过吏部两位郎中迫不及待地吵了起来,让吏部尚书的脸色极为难看。

对内,如何争权夺利,如何争吵内斗,那都是他们内部的事,但是在朝堂上这样争吵,实在是成何体统,在旁人看过来,只会觉得吏部尚书御下无方,竟然让人在皇上面前如此争吵。

双方人马又一次吵了起来,楚御烽老神在在地看着他们,依然是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倒是有些好奇,这一次楚思渊怎么会忽然卯足了劲要夺下这一支纪阳军了,这可与他平日里低调沉稳的作风极为不符。

不过同是,他对他这个五弟又有些佩服,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拉拢到这么多官员,虽然品级都不算高,但是却又几个手中确实握着实权的,若是再多给他些时日,或是他未曾察觉出什么的话,假以时日他在朝堂上定然能与自己一争高下。

想到这里,楚御烽忽然想起了一年以前小七第一次同自己提起老五的心思,他那时根本就不相信老五会有这样的心思,虽然后来几次事情都被小七料准,但是他的心里其实仍旧半信半疑。

当然,在老五和小七之间,他相信的肯定是小七,毕竟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但是老五毕竟跟在他身边多年,没有切实的证据他还真是不相信他竟然会有了异心。

人就是这样,起了疑心以后,便容易发现蛛丝马迹,大抵也是以为他的态度,才让老五真正地起了独当一面的心思吧,这样一想其实也不能全都怪他,他也算是一个幕后推手了,若不是他狠心相逼,他也未必会变成这样。

想到这里,楚御烽不由得苦笑,抬眼看向对面同样面色沉静的五弟,心底暗暗叹息,只觉得自己竟然到这个时候仍看不清他这个弟弟的心思,这样隐忍沉静的老五,真的会甘愿成为一个影子么?即使心里不愿承认,他也不得不说如今的老五,负手而立在朝臣之中,实在是如璞玉一般的存在,这样的他怎么可能会甘心对旁人俯首称臣?

“老五,你怎么想?”睿武帝忽然开口,询问立在下首的楚思渊。

楚思渊大概没想到父皇会先向他提问,微微愣了愣,眸中惊讶一闪而过,不过却被他掩饰得极好,旋即他走到殿中,抱拳躬身一辑,缓缓说道:“儿儿臣也想举荐一人。”

“哦?你也想举荐一个人,是谁?”睿武帝忽然来了兴许,眯起眼睛看向楚御烽,还意有所指地扫了一眼老三。

而立在他对面的楚御烽,同样也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第679章说给就给

朝堂上争论不休,并非从未有过的事,像这样政见不合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有,但是如今天这样显然是皇子党派的争论辩驳,却是第一次发生,即使是从前二皇子经常同时三皇子不和,也极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起来,朝臣们如今心里还是松了口气的,幸好二皇子还没回京,要不然今天这热闹的程度可不会只如今这样。原本睿武帝给楚天励派了差事,让他走在年前走一趟南面的几个城市。

据说是因为今年是小年,收成不好,南面有几个城镇上半年时还闹了灾荒,如今虽然事情已过,但是现下到了年节,睿武帝琢磨着还是朝廷还是要适当地对百姓们做出一些安抚和关怀,便派二皇子亲自押送一批物资去那几个城镇。

原本的计划是小年夜抵达京城,却没想到途中出了些意外,所以直到现在尚未回京,瞧着脚程,大概要到初二初三才能回得了京了,睿武帝特批了秘信让人送去,吩咐他不用着急往回赶,南边回京路途并不算太远,但是有几段路却不太好走,所以睿武帝想着还是安全更重要。

不过,二皇子不在,却是五皇子和三皇子闹了起来,这都小年夜的,原本今日开始应该是要闭朝的,但是睿武帝思忖着还有些事尚未安排妥当,便多开了一天朝,明日开始便要休朝了。

“儿臣举荐湘郡王。”楚思渊躬身说道。

大家都没想到他竟然会举荐湘郡王,湘郡王并非文弱书生,从前亦是上过战场的,只是后来骤然离京,回了西宁,多年来极少回京,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暗自猜测,只怕是睿武帝和湘郡王之间有了什么间隙,否则又怎么会让他去那么远的地方。

但是反过来说,举荐湘郡王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举荐,湘郡王的身份足够贵重,从前又是带过兵的,西宁和纪阳城并不太原,虽说湘郡王全家都在西宁,但是若他去了纪阳城,他们便跟过去也是十分可以的事,如果不然,他从纪阳城回西宁也倒也还好。

然而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楚思渊的举荐并没有叫三皇子变脸,反而立在后头的南谨轩微微皱了皱眉头,旁人看不懂他的这番举动,南谨轩却是清楚得很,他这是要将湘郡王绑到他的那条船上去。

如今湘郡王虽然看着像是同五皇子的关系更好,但是朝堂上的这些事本就是同利益密切相关,哪里有真正的朋友,更何况是湘郡王这样始终不曾表态的,楚思渊自然无法放心。

找机会将湘郡王拉到自己这边,而且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一来,就算湘郡王确实还有旁的想法,只怕也不容易实现了,所以楚思渊才会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地举荐湘郡王。

南谨轩微微眯了眯眼,没想还真被楚遥料准了,今日一早楚遥醒来便同他提起纪阳军的事,以她的猜测她五哥并非那么容易放弃的人,如今看来,方才的那些辩论不过是为了将他的这一番话炒热罢了,五皇子力排众议,举荐五皇子,这份识人之心便是让人羡慕的,但是同样的,若以后有朝一日湘郡王背叛,或是另谋高枝,他就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他没有良心。

“谨轩,你怎么看?”睿武帝话锋一转,看向谨轩。

瞧着睿武帝亲昵的称呼,众人心里便是一阵羡慕,到底是皇上宠女的驸马,只一句话,亲疏立见。

“微臣以为,此举不妥。”南谨轩抬眼看了看楚思渊微微凝住的笑意,继续说道,“湘郡王为人严谨,处事公正,亦有带兵经验,照理说该是极好的人选。”

睿武帝面带笑意地看着自家女婿,他倒是期待这小子能说出些什么让人意外的话来。

“多年前,湘郡王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回京休养了将近半年才康复,自那以后但凡刮风下雨天膝盖总是酸疼难忍,天气骤变时也容易着凉生病。而纪阳城虽然距离西宁不远,但是气候环境却与西宁相差甚远,纪阳城两面环湖,气候潮湿,春秋两季的气候更是骤变厉害,以湘郡王如今的身体,根本无法在纪阳城久居,除非他将纪阳军带去西宁,不过若是这样,纪阳军难道要改为西宁军么?”南谨轩淡定自若地说道。

谁都没有想到,南谨轩会用这样理直气壮的言辞直面五皇子的举荐,若是他所提的是湘郡王的品性能力,或许还有讨论的余地,谁想他竟然会用这样釜底抽薪的方式,直接将湘郡王和纪阳城最根源的不和摆上台面。

之前,楚思渊以湘郡王的膝盖为缘由拉拢他,而今南谨轩以同样的理由一击即中,都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湘郡王显然就不是接管纪阳军的最好人选。

楚御烽依然没有开口,不过从他的眼中便能看出,他对南谨轩的反击异常满意,只暗暗朝他颔首。

“那么,谨轩有没有举荐之人?”睿武帝这根本就是不想给人喘气,复又问道。

而这一次,南谨轩并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沉思了一会儿,才躬身一辑,缓缓说道:“纪老将军为人耿直,御下更是军纪严明,如今老将军骤然离世,不止我们悲伤,想必纪阳军上下更是哀痛。因此,微臣认为此时就派去新主帅,显然颇有几分冷情,倒不如暂且让文将军接手纪阳军的事,待年后皇上再细细想一想是该派人前往接管,还是将其收编。”

这话,不止睿武帝微微点头,不少朝臣也纷纷点头赞同,毕竟纪老将军的事发生得太过突然,马上又要过年,这般心急也难能办成什么事,倒不如先将此事压一压,让睿武帝好好想一想,也盘算盘算手里还有谁能去接下这一摊子的事,再者也是让纪阳军先过个年,缓一缓对老将军离世的痛楚。

这招缓兵之计,是南谨轩早就想好的,方才一直不说话,只是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罢了,如今先否决了五皇子的举荐,再重提文将军暂且接管,冲击力自然不如方才那样大。

“可是,湘郡王…”五皇子张口还要再说,睿武帝便开口了,只摆摆手:“苏卿身体不好,就别再折腾他了。”

楚思渊动了动唇,终是压下了话头,抿紧了唇。

却没想到此时,楚御烽忽然站了出来,躬身一辑,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也想举荐一人。”

“哦?”这一下,睿武帝更是来了兴趣,眉眼上挑,兴致勃勃地看着嫡子。

他可是知道的,谨轩很得御烽的器重,和习凛就如他的左右手一般,方才南谨轩的话显然是向着御烽的,毕竟文家可是三皇子的外祖家,这兵权落到文家手里,可不就是相当于落在三皇子的手里么?

可是偏偏,南谨轩这出戏唱罢,楚御烽居然还有话要说。

纵是楚思渊,都眯了眯眼,不动声色地朝着自家三哥看了过去。

“方才谨轩所言,亦是儿臣所想,如今正是年下,纪老将军过世已然悲痛,不宜在此时大动干戈,也算是告慰老将军在天之灵。不过也正如方才几位大人所说,二舅身兼数职,恐怕分身乏术,暂且接管些日子倒是尚可,总也不能长久地攥在手里,不论是对纪阳军还是对文家军,恐怕都不是利事。”楚御烽缓缓地往下说,“儿臣方才细细想了想,倒是真让儿臣想到一个人。”

“哦?说说是谁。”睿武帝大感兴趣,努了努嘴让他继续往下说。

“京城许府,许副将。”楚御烽含笑说道。

睿武帝微微一怔,面上略有几分迷茫,像是想不起此人是谁,又像是不知道为什么儿子会忽然想到了这个人。

不过很快,睿武帝的脸色便是微微一定,显然他想起了整个人是谁了,而且似乎眉眼中还有几分兴味。

“许副将从前和文将军也是同在战场杀敌的,直至如今在军队里也待了十多年,可谓是我大凌军队里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当年,许副将和文将军一样都曾在纪阳军中呆过,虽然时间不如文将军那样长,对纪阳军总也是比旁人要更熟悉些的。”楚御烽有条不紊地说道。

而实际上,他还有一些事没有说,这许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二皇子侧妃许氏的父亲,这位许副将能力倒是有的,只是因为出身并不算好,所以在军中待了那么多年仍只是个副将。

“许邵?”楚思渊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似的,他狐疑的目光在三哥的脸上扫来扫去,他实在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三哥不知道这许副将是谁的人?父皇明明都已经答应了派文家人去了,说是暂且接管,但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以父皇的心思只怕是早就想好将纪阳军交给文家人了,可是偏偏三哥还跳出来说要将纪阳军交给二哥的岳父,这一桩他实在是看不懂。

当然,不止这位五皇子看不懂,大多数的朝臣同样也是看不懂的,只觉得自己仿佛身在迷雾中,实在看不清几位主子的心思,二皇子当初和三皇子闹得多厉害,现在怎么又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五万纪阳军呐,说给就给了?

而最惊讶的人,当属南谨轩了,因为三皇子所出的决定,竟然和楚遥说的一样,实在是叫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一对兄妹了。

第680章京城许府

远在南面的二皇子楚天励还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的什么都没做,就白白得了五万纪阳军,当然明面上还是由文将军所主管,但是谁都知道,睿武帝既然应下了楚御烽的话,那么等纪阳城的事尘埃落定之后,这兵权自然还是落在许邵手里的。

而此时,南谨轩夫妇正坐在楚御烽的三皇子府中,向晚吩咐了厨房给他们准备晚膳,一边先告退去将儿子哄睡,她是知道的,楚遥他们一起过来,必定是有事情要谈,而对于朝堂上的事,她其实并不太关心。

穆向晚离开书房之后,余下的三人谁都没有率先打破瓶颈,楚遥倒是悠闲地盘腿坐在美人椅上,捧着暖炉,身边又是个炭炉,还穿着厚厚的兔毛短袍,看得楚御烽一阵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