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几次后,她惊奇的发现,平大太太出席的次数少了不说,便人来了,也变得低调多了,不再跟以前似的,她在哪儿,就得让人人都跟着她转一般,喧宾夺主,让主人和客人心里都不得劲儿。

等正旦进宫朝拜时,简浔更是连平大太太的人影都没瞧见了,据说是病了,毕竟她也是交五十的人了,冬日天又冷风又大,一个不慎便有可能从小病拖成大病,倒也没怎么引得旁人疑惑。

但简浔却知道,一定是平隽做了什么,因为这阵子整个平西侯府都低调了下来,除了育儿堂还在以外,前阵子他们家的高调与热闹,就好像是人们的错觉,根本就没真正发生过一般。

她不由暗自松了一口长气,得亏平表哥当机立断,把一切都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不然届时最难做的,就是他了。

如此不知不觉的出了正月,进了二月,前方传回了讨逆大军开拨以来,最大的好消息,李慎带着三路讨逆大军,先是互为犄角,再呈包抄之势,大败庆亲王叛军于漠北腹地,这一代庆亲王宇文炤自尽于城楼之上,随后被手下枭首并缚其妻儿敬献于朝廷。

为时一年零一个月的“庆王之乱”至此终于彻底结束。

消息传回盛京,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欢欣雀跃,张灯结彩,比过年时还要热闹几分。

但最高兴的,还是简浔,接到消息后,她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备车,带了昀哥儿回娘家去。

过去一年以来,虽然简君安与平氏嘴上什么都没说过,更没有流露出过半点怪责宇文修和简浔的意思来,但简浔知道,他们心里一刻也没有安宁过,且不接到讨逆大军大胜,简泽平安无事的确切消息,甚至是不亲眼见到他人平安无事的再站到他们面前,他们都一刻不能心安。

简浔如今自己做了母亲,就更能明白自己父母的心情了。

所以她一度觉得没脸回娘家去,也不知道该以什么面目来面对父亲和母亲,好在这一切如今都结束了,她终于不必再愧对自己的父母了!

一时回了崇安侯府,简浔才在垂花门外下了车,简君安与平氏便齐齐接了出来,老两口儿都是满脸的激动,一见简浔简君安便先激动的问道:“浔儿,你是不是也听说了好消息?可真是太好了!”

平氏随即含泪而笑的接道:“我这悬了这么长时间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浔儿你也是,总算不必再觉得没脸面对我和你们父亲,连家都难得回一次了罢?害我们两个老的,少见了多少次我们心爱的小昀哥儿啊,是不是?”

说着,伸手抱过昀哥儿,在手里掂了掂:“这小家伙儿,又长沉了些…昀哥儿,大舅舅就快回来了,你高不高兴啊?”

简浔被说得讪讪的:“我这不是,这不是日日都琐事缠身,没空回来吗,好在该忙的都已忙得差不多了,以后一定多带了昀哥儿回来探望爹爹和母亲,爹爹和母亲届时可别嫌我们母子呱噪才好。”

还以为父母不知道她的心结呢,原来他们都知道,那就更是她不孝了…不过万幸都过去了,以后一切都只会越来越好的!

朝廷收到捷报后,很快便颁下了专门针对漠北的十余条政令,以稳定民心,休养生息,毕竟漠北也是大邺的疆土,漠北的子民也是大邺的子民,总不能因为叛贼宇文炤不少,就迁怒当地无辜的百姓。

很快进入三月,漠北初定,宇文修下旨设漠北都护府,命周四平镇守,厉兵秣马,与九边总兵府一起,拱卫大邺的江山和百姓。

四月,大军班师回朝,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主帅李慎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王师越发民心所向。

而宇文倩也在此期间,经过一日一夜的阵痛,平安生下了一个六斤半的女儿,母女平安。

简浔看着宇文倩喜极而泣的眼泪,还有胡严抱着女儿,就跟抱着全世界一般珍视与满足的神情,自己也忍不住红了眼圈,果然苦难以后的幸福,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么?

五月,李慎与简泽等人顺利抵达盛京,朝廷论功行赏,李慎封了忠勤伯,接替其父李如海,任大同总兵,继续戍守山西,简泽功劳小些,不过捞了个四品的只会佥事,但以他的年纪,这已经算得上厚赏了,何况经此一役,他还注定前途一片光明。

以致崇安侯府的门槛,一时间差点儿没让媒婆给踏平了。

这一年,大邺果然从头至尾都风调雨顺,并且接下来两年都如是,老天爷终于在看够了老百姓们的苦难后,大发慈悲,开始恩泽他的子民了。

更兼摄政王宇文修与首辅平隽爱民如子,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整个大邺的风气都为之一新,老百姓终于在流离失所了多年后,重新尝到了何为安居乐业,大邺也终于又有中兴强盛,海清河晏之象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进入嘉兴六年,小皇帝宇文翀开始出阁念书。

却不知是天赋不够,还是小孩子顽皮、没有定性,怎么也坐不住,怎么也念不进去书,一个月下来,竟连《三字经》都背不下来,还气跑了三位太傅。

与此同时,一个流言开始悄悄的在皇宫流传开来,渐渐更是传得宗室、勋贵和文官三大圈子都知道了,那就是小皇帝的生母淑太妃,据说竟是先帝的嫂子,二人当年苟合后,明贞帝便偷梁换柱的将淑太妃给救了下来,然后方有了小皇帝。

如此一来,小皇帝的出身就实在有那么些不光彩了,若是寻常人家也就罢了,他可是生在天家,还是君临天下的一国之君,这样的出身哪里配得上?

百官因此陆续上本,请求摄政王和首辅彻查此事。

小皇帝却越发顽皮,还在早朝时,大骂老臣,口口声声:“当皇帝无聊死了,朕不要当了,朕只想玩儿,天天玩儿的,什么都不做,只是玩儿…王叔,不然你替我当这个皇帝罢?”

小皇帝一开始可能只是无意喊了这句话出来,但喊出来以后,便觉得这个主意简直再好不过,自此时不时的就要念上一回,并终于于嘉兴七年的正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禅位。

宇文修自是坚决推辞,小皇帝却是心意已决,又于二月二龙抬头和端午节两次大朝会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第二次第三次提出禅位,并且说若摄政王再坚决不受,他便出家为僧了。

百官见小皇帝的心意已无可回圜,也因此苦劝摄政王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要。

宇文修坚辞不过,终于同意即位,是为新元帝。

尊生父睿郡王为亲王,世袭罔替,册正妃简浔为后,逊帝宇文翀为平亲王,世袭罔替,其母淑太妃为平亲王太妃,许其出宫随子别府而居。

同时大赦天下,与民休养,广开恩科,招贤纳才,以期能真正海清河晏,八方来朝。

“皇上回宫——”

登基大典后,宇文修没有在前面多做停留,径自回了后宫。

就见简浔正抱了盂盆吐得面无血色,他忙抢上前几步,给她拍起背来,脸上没有半点嫌弃之色,反而只有心疼与嗔怒:“我早说了,咱们已经有昀哥儿曜哥儿了,很不必再生了,你偏不听,如今知道难受了罢?这一次,绝对是最后一次了,不管你以为怎么说,我都绝不会再松口,你也休想再换我的药了!”

简浔有气无力的笑道:“行行行,我不换了,也不生了,师兄别生气…”心里却想着,若这次是女儿便罢,若还是儿子,她铁定还得换他的药。

宇文修也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知道自己从来都是被吃得死死的那一个,只得暗暗在心里祈祷,她这一胎可千万要是女儿啊,他真的、真的不想怀孕的是老婆,更辛苦的却是他这个男人的经历再来一次了…果然他这个皇帝当得前无古人的憋屈,可是,谁让他甘之如饴呢?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