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知道。“柳氏端着茶杯笑道:“广撒网,慢慢挑,横竖鱼儿还太小,先养着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注一:悲催的安宁公主原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永宁公主。

《明英宗实录》记载::“…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员与议婚阴阳人通同作庇,有钱求嘱或虽人物鄙猥,亦称年命相宜堪与成婚,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各处王府选择仪宾赴京授职,多有人物鄙偎,礼貌粗陋者。…”

万历十年,永宁公主招驸马,梁姓皇商买通了买通了冯保等大太监人,将家里病入膏肓的儿子选成了驸马。婚礼当场吐血,洞房之夜因未兑现贿赂,宫廷女官将驸马殴打并扔到大街上,一个月后驸马病死。

永宁公主守寡二十多年后郁郁而终。

注二:颜宁霄穿的圆领宽袖绢布襕衫(即秀才专用制服)是朱元璋即位后定下的士子专用服装,因颜色为蓝色,也称作蓝衫。

10

10、芙蓉塔颜解元填词,暑雪轩诸芳送如玉 ...

夏末秋至,便是三年一次的秋闱,蜀地万名秀才们齐聚成都,一度使得成都的房价粮价纸笔等物价上涨三成。

秋闱发榜,颜氏家族照例有数人榜上有名,敲着铜锣四处报喜。而今年所有的荣耀似乎都归至给一人——本次四川布政使司解元颜宁宵。

大燕朝颜氏家族上一个解元叫颜志晖,二十三岁成为探花郎——即颜睡莲的父亲、如今的翰林院从四品侍读学士、天子近臣、大燕百科全书《承平大典》的主撰官之一。

睡莲老爹中解元时二十岁,这颜宁宵才十七,堪堪的俊秀文雅少年郎,前途无量。

消息传出后,颜氏族人纷纷奔走相告,腰杆挺得笔直,似乎觉得颜宁宵三年后进士科必定的中,说不定能青出蓝而胜于蓝,穿着状元袍衣锦还乡呢!

金榜题名已经来了,洞房花烛还会远吗?

各种民媒官媒踏破了颜宁宵家的门槛,寡母荣氏口干舌燥,反反复复将“算命的说我家宵哥儿不能早娶”、“哥儿要准备进士科考试也无心婚姻”等等推辞之词轮轴说了无数遍。

当听到四川布政使的夫人看中颜宁宵做幺女婿的传闻时,张嬷嬷坐不住了,停下手中绣了一半的小兔儿,埋怨道:“夫人啊,您说广撒网,先养鱼。这鱼倒是养肥了,可是被那么多人惦记,咱们抢不过啊!”

柳氏洗净了手,正在剥一个裂开嘴笑的甜石榴,晶莹剔透的石榴子一个个落在粉彩瓷碗里,煞是好看。

张嬷嬷急了,“夫人,您倒是说句话呀,只要您发话,我这就去十七嫂子家探口风。”

“一个解元而已,在成都算是人物,但在京城,顶多是个凤尾。”柳氏头也没抬,拨弄着手心的石榴子。因在孝期,她向来不施脂粉,衣服也素淡,今天她只松松挽了个圆髻,用竹钗固定,一身佛头青的素绢裙衫,愈发显得清淡了。

这意思,就是还瞧不上颜宁宵了?张嬷嬷瞅着柳氏波澜不惊的脸色,琢磨不透。

柳氏补上一句道:“如果十七嫂要给宵哥儿定亲,这说明这家人短视眼皮子浅,从此当普通族人来往即可;如果她婉拒了所有人的提亲——。”柳氏话题一转,“暂且看看宵哥儿在尊荣面前是不是像穷困时那般云淡风轻,横竖睡莲还小,有的是时间看清一个人。”

张嬷嬷想了想,上赶着不是买卖,点头称是,从此再也不提探口风的事。

柳氏一气剥了六个大石榴,红水晶般的石榴子盛了三个粉彩盘,一一装进红漆雕花的食盒里,命张嬷嬷坐着马车送到武担山石镜台暑雪轩——即颜睡莲的芙蓉花宴会所在地。

成都城地势平坦,城中唯有这武担山这座不高的山丘,可以俯瞰成都全貌,尤其在九月芙蓉花之时,但见整个城市都是一片花海,遍地锦绣,名副其实的“花重锦官城”!

最绝的是蜀地的“三醉芙蓉”,清晨是白色,中午变成粉红,晚上深红。所以在武担山赏花,一般都是带着吃食从早待到晚,看着全城的芙蓉花随着天时变换颜色,别有一番风趣。

武担山上最佳的赏景地点是山顶之上的六角芙蓉塔,夏日赏荷宴上颜睡莲许下芙蓉花宴的诺言,早早就开始筹划布置,刘管家和武担山寺的主持打过照顾,定下这日芙蓉塔不要接待外客,自家小姐发了帖子设赏花宴,主持也应下。

岂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宴会前一天主持遣小沙弥上门致歉,说成都布政司布政使大人突然要在芙蓉塔上设赏花宴,请即将赴京城国子监读书的举子。他无法推脱,深感抱歉,颜睡莲的宴会要么改时间,要么改换地点。

改时间是不成的,睡莲打听石镜台暑雪轩还有空,细想那石镜和满城芙蓉花互相映衬也是难得美景,便将宴会改在暑雪轩。

半旧没有上漆的楠木方桌,颜睡莲是东道坐在主位;颜如玉因要离开成都去京城,这宴会也是送行宴,她便是主客,坐在睡莲的左手边;姚知芳在睡莲右手边;表姐王素儿奉陪末座。

当张嬷嬷送来三盘石榴子时,宴会正酣,武担山寺主持为表歉意,送了一桌精致的素斋。没了长辈的约束,又都是长身体的年纪,四个女孩胃口奇好,斋菜吃完了大半。互相敬着酒,已喝下一小坛梅子酿就的果酒。

睡莲命小丫鬟搬了小杌子请张嬷嬷坐着吃茶,摆了一盘石榴子在席面上,另外两盘让小丫鬟用小石臼捣出汁水,滤出残渣,做成石榴果汁待用。

两个女先儿在扬琴和三弦的伴奏下,用蜀地方言唱着三国中刘备在武担山登基成帝的故事。

昔日称帝封侯之地,今日赏花游玩之所,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颜睡莲有些薄醉,听着女先儿的弹词,不禁有些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和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哇!

穿着大红簇锦团花芍药纹半臂、织金彩绣马面裙、月牙髻上斜插一支玳瑁镶红宝石步摇簪、已有八分淑女之姿的颜如玉嘟起了小嘴,“肥莲,今日你是东道,怎么偷偷打盹不理我了?”

姚知芳正在和王素儿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些什么体己话,听到颜如玉的抱怨,两人都没有暂停,继续说着话——颜如玉就是个有事没事找茬的主,尤其是针对睡莲,她们已经习惯了,横竖睡莲自己会处理。

换成往常,颜睡莲懒得搭理如玉这些不痛不痒的话,可今日如玉是主客,而且过不了几天就要走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想到这里,睡莲耐心强了十倍,她撒娇般抱着颜如玉的胳膊摇晃着,嗲声道:“酒过半酣,大家都乏了,正是听曲赏景暂歇的时候。如玉姐姐,你很快就要远离这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乘着今日芙蓉宴,你就看个够吧。”

“你这个小妮子,拽这个酸话做甚么?酸得我骨头疼!”颜如玉笑骂道,“我去京城又不是不回来了。再说了,天子脚下,怎么没有姹紫嫣红的美景?你欺我出身蜀地,孤陋寡闻吧?”

今年秋闱发榜,照例会有一批优秀的举子被四川学政挑选到京城国子监进修读书,准备进士科的考试。颜老族长钱脉人脉苦心打点,终于给颜如玉的父亲挣到一个名额。

国子监是全封闭式学府,监生每半月才能休息一天,称为旬假,出去和家人团聚。纵使如此,老族长夫人还是写信给在京城做小京官的长子,要他替弟弟租下院子,安排颜如玉全家陪着父亲在京城读书。一来是成全如玉一家五口的骨肉亲情,二来是怕儿子怜香惜玉的毛病复发,在京城惹下风流债。

“我哄你做甚么?不信你问知芳姐姐,京城那里有成都这样的美景?”颜睡莲笑道。

姚知芳出身京城名门世家。因父亲任成都知府,所以在此地暂住而已。每三年父亲回京述职,她们全家都会跟着回家过年,对京城的景观当然是知晓的。

知芳听到睡莲提她,便应声道:“京城不仅没有成都芙蓉花开时的美景,而且破规矩忒多——在成都可以蒙着面纱骑马逛街,在浣花溪蹴鞠嬉笑。可在京城,我们出门必须坐轿子马车,挑开窗帘看热闹都会被教养嬷嬷训斥没规矩。反正我和母亲都喜欢成都!”

“可是,那是京城诶!”颜如玉满脸都是期待。

王素儿也不想败了颜如玉的兴致,但是又担心朋友一去京城后心理落差太大,还是期期艾艾说了实话:“我虽没有去过,但我母亲出阁前都是在京城的,她也说相比京城,蜀地的规矩要少些,住的也舒服。”

个个都泼冷水,颜如玉不高兴了,“按照你们说来,京城不如成都好,可为什么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呢?那不是找罪受么?”

王素儿早年丧父,又和寡母相依为命,看尽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她想了想,说道:“都是为了名利二字而已。”

此乃是大实话。可颜如玉觉得此话是暗讽她父亲追名逐利,再联想到父亲监生的名额是托了关系送了钱财才得来的,颜如玉涨红了脸,愤愤道:“你们都出身京城名门,名利唾手可得,自然不用巴巴的去争。我家世薄,高攀不起你们这些好朋友!”

说罢,居然起身要走!

王素儿脸色煞白,“如玉——我不是这个意思。”

姚知芳和颜睡莲默契的一左一右将颜如玉按在圈椅上。

知芳感叹道:“你这个性子,一句话不中听就甩脸子走人,我们这些从小玩到大的手帕交就罢了,京城里的闺秀们谁会有性子与你周旋。”

睡莲也说:“素儿表姐说的是大实话,你是个聪明人,如何能不明白她一片苦心?”

王素儿忙自饮一杯,赔罪道:“方才是我造次了,对不住。”

这时,不远处的芙蓉塔上突然传来一阵男子的笑声,有丝竹之声响起,笑声停下来,女子抚琴唱着新曲,清冽婉转,细听来,是首《点绛唇》。

曲住,掌声四起,隐约有人高声赞道:“颜解元果然高才,文章做得好,诗词也是一绝,这词填的好,再配上雪魄姑娘的歌喉,真是…。”

“这个颜解元,也是你们本家的族人吧?”姚知芳岔开话题,明知故问道。

颜睡莲有些恍惚:是颜宁宵做的词呢,不过是二个月的光景,全然不见初见时的腼腆之色,言谈举止间堪堪一个翩翩少年郎,从容得体,如今还大大方方和歌姬词曲相合。名利如利刃,雕琢着人的心性。

颜如玉心中莫名一酸,咬牙看着颜睡莲道:“谁能有睡莲的福气好?我们颜家本朝两个解元,前一个,就是睡莲的父亲;这一个新颜解元,夏天时给睡莲送过樱桃!”

颜如玉大爆猛料,姚知芳和王素儿都瞪着眼瞅着睡莲:“真的?!”

“我就住在她家隔壁,骗你们干嘛?”颜如玉引火成功,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怎么又扯上我!睡莲心中长叹——每当自己容忍到极点想要爆发时,颜如玉总会做点什么让自己释怀原谅;同样的,每当自己觉得可以和她相处融洽时,颜如玉又会做点什么让自己退避三尺。

这不,才好几天,颜如玉就在席面上拿颜宁霄说事添堵。这种事情越解释越麻烦,颜睡莲干脆装无知女童:“他们家樱桃很甜。”

啊!姚知芳抓着睡莲肩膀使劲晃着,颇有一番琼瑶剧男主角歇斯底里的味道,问出了席间三位女子的心声:“谁问樱桃甜不甜这些废话?我只问你,他为什么送你樱桃?何时开始送?送了多久?你难道没回送过谢礼?还有,你为什么瞒住我们不说?”

睡莲耍痴装懵:“一件小事而已,我干嘛要隐瞒?其他的,我哪里记得那么多?只记住樱桃很甜。张嬷嬷,你记得不?”

张嬷嬷早就想插句话把此事撩开了,听到睡莲问起,真是觉得瞌睡遇到枕头,便起身笑道:

“老身年纪大了,那里记得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不过送樱桃的缘由还是知晓的,我们夫人和颜解元母亲时常来往,见他们家房子年久失修,那时恰好我们宅子也在修整,顺道派工匠帮忙过去修瓦固墙,他母亲感激,就命他送了些樱桃——都是本家族人,互相照应,送些吃食再平常不过了。”

原来是长辈间的人情往来,难怪睡莲不清楚。姚知芳和王素儿虽还有些不解,但涉及颜氏族人的家事,她们都懂得分寸,就不再提及此事。

颜如玉正欲再说几句,见睡莲朝她使劲眨眼,想了想还是忍住没开口。

宴会结束后,颜如玉赖着和颜睡莲坐一个马车,途中颜如玉掐醒了昏昏欲睡的睡莲,一双漂亮的丹凤眼瞪得老大,“肥莲!那会子你朝我使眼色是什么意思?”

“我是为你好,帮你遮掩呢。”颜睡莲揉开眼睛,“其一、如今颜宁宵高中解元,前途无量;他又即将和你父亲同在国子监读书,是同窗。你却在众人面前提起他家境窘迫时的光景来,失了脸面。即使他不计较这些,可你父亲定会数落你失礼的。”

“其二、他家孤儿寡母无余钱修缮房屋,论理应该由咱们族里帮忙。你祖父是族长,族里事情多,他们母子又不曾开口求助,一时就没照顾到。你以为族里没有人乱嚼舌根,说族长失职——。”

颜如玉捏紧睡莲的胳膊,连连质问:“他们敢!”

“哎哟!疼疼疼!”颜睡莲一个个把颜如玉的手指头掰开,“即使现在不敢说,难保以后不会说。你倒好,非得嚷嚷出来让外人都知道了,幸亏知芳和素儿都晓得厉害,没继续追问。”

颜如玉可怜兮兮道:“好妹妹,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成不?”

“放心,我们三个是肯定不会提这事的。”颜睡莲无不担忧的瞅着颜如玉,“只是到了京城,如玉姐姐一定要谨言慎行才是。”

“嗯。”颜如玉胡乱点点头,心绪已经飘到千里之外的南京。

很多年以后,颜如玉蓦然回首,记忆中遍地芙蓉的成都已成绝唱——那是她最后一次看到故乡的景色,再也没有回去过。

颜如玉甚至痴痴的想:那天若是在暑雪轩多待一刻,那么她的美好回忆就能增加一刻。

因为,从脚步迈入京城的那一刻起,如玉就被卷入一个偌大的名利场,她先是在京城闺秀交际圈里无数次跌倒爬起,而后嫁人,生子,和侍妾、婆婆、妯娌、京城贵妇们斗法。

脱胎换骨,百炼成钢。最后她似乎什么都得到了,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漫天遍地的芙蓉花渲染了整个梦境,醒来时怅然若失:原来她最想要的,早在少女时离开成都那一刻就失去了。

永远。

作者有话要说:文人好面子。记得红楼梦里贾雨村过河拆桥,把提供“护官符”的还俗门子找了个错处发落,原因之一就是门子做和尚时见过自己寄宿寺庙卖字画为生的窘迫生活。

11

11、留恋处兰舟催发急,中毒计滞留锦官城 ...

无奈时,人们会感叹:唉,都是命啊!

清醒时,人们会愤慨:呸,都是奸计!

十月份的时候,颜睡莲就处于第一种心态:颜府突然派九爷颜志成来成都接七婶娘柳氏回京,比上次信中说的日期足足提前了半年!

本来提前半年也没什么,收拾行李一天足够,可是偏偏此前睡莲突发水痘,不能和柳氏同行。而九爷在东城兵马司的假期有限,不能等睡莲康复,万般无奈之下,柳氏只得抛下睡莲和九爷回京城。

临行前柳氏百般叮嘱刘管家和刘妈妈好生照顾睡莲,说自己一到京城,无论如何也会想办法接睡莲回家。

刚开始时,睡莲觉得不过是耽误二、三个月,也就没放在心上,刘妈妈也开始慢慢收拾自家箱笼,预备开春京城的人来接。

可是,到了十一月,颜睡莲水痘尽消,身体大好之时,昔日被送到穷山恶水般的田庄“养病“的周妈妈一家子出现在了颜宅门口!

这一家子人没有颜睡莲的吩咐,奇迹般的瞒过所有人,还“恰好”在她病好之时出现,而自己上个月“恰好”在九叔来成都接人时病倒…!

颜睡莲脑子转的飞快:是谁肯定知道九叔会提前来接?

是谁最不想她回京城、甚至想制她于死地?

是谁有能力在千里之外操控周妈妈一家卷土重来?

又是谁在暗中控制周妈妈?

答案只有一个:继母杨氏。

这次突发水痘太过蹊跷,睡莲依稀记起在十月初她接到周妈妈的信和一件亲手缝的鹅黄色中衣来,信和中衣一定有古怪!

周妈妈是她出生起就陪伴在身边的乳娘,最清楚不过自己从未得过水痘,所以不能免疫,而信和中衣很可能就是水痘的来源。

想到这里,颜睡莲就处于第二种心态:什么命不命的,都是继母和周妈妈设的毒计!

奶娘周妈妈擦了脂粉,显得气色极好,圆髻斜插一支赤金镶青石簪子,穿着雨过天青如意纹亮缎长袄,琥珀色马面裙。

她身边紧跟着光鲜亮丽的女儿艳儿,梳着双鬟髻,插一对镀金点翠石珠花,白绫小袄,湘妃色挑线裙子。

周妈妈半瘸微醉的丈夫在院外站着。

这一家人看来过得很好。

周妈妈得意的上前行礼,“我们在田庄养好了身子,因日夜记挂九小姐,不敢贪图享受,日夜兼程的赶回来伺候小姐。”

从周妈妈一家进门开始,刘妈妈眼里就如一团烈火在燃烧:周妈妈一家子人“病”好了,那么自己一家人就不能跟着九小姐去京城,脱籍的事情怎么办?

“哦,妈妈一路辛苦了。”颜睡莲强压抑住厌恶,热情的请周妈妈坐,寒暄了几句,漫不经心的说一句:“既然来了,我七婶娘那里——。”

周妈妈纳闷了,“七夫人不是已经——。”

“咳咳。”周妈妈的女儿艳儿打断了母亲的话,笑道:“我母亲糊涂了,一心记挂着小姐,忘了先去归田居问候七夫人、径直就来东篱院见小姐,失了礼数,还望九小姐原谅。”

一试探就露馅了,既然刚来府中,如何得知七婶娘已经走?艳儿的话更是欲盖弥彰彰!颜睡莲心里明镜似的,面上热情依旧,故作不知:

“我是说,既然你们都痊愈回来了,七婶娘那里我会写信告诉她的——前些日子,我九叔来接,我偏病了,就单接了七婶娘一个,她走的时候还惦记着周妈妈你呢。”

周妈妈故作惊讶,“小姐病了?如今可大好?”

颜睡莲看到周妈妈眼神和面部表情完全脱离,心想您老演技可以直接入围年度最差女主角奖了,蠢则蠢矣,胆子还忒大!

“已经好了。“颜睡莲感叹道:“有你这样的奶娘,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周妈妈连说不敢,“能伺候小姐,才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

颜睡莲笑着听周妈妈啰嗦了一堆乡下的“田园生活”,到了晚饭时,睡莲吩咐刘妈妈通知厨房整治一座好酒好菜,给周妈妈一家洗尘接风。

临睡前,刘妈妈到东篱院回禀情况。

“我当家的和大儿子,还有几个管事的陪周妈妈当家的喝酒;我和女儿采菱以及几个管事妈妈陪着周妈妈和她女儿一桌,都灌醉了。”

颜睡莲问:“可套出什么话了?”

刘妈妈悄声道:“那瘸子是个嘴上没门的,知道的全说了,说他们一家上头有五夫人罩着,任何人动他们不得!周妈妈喝醉酒就哭着埋怨,说小姐是个喂不熟的——嗯。”

下面的话,刘妈妈不敢说。

“白眼狼?”颜睡莲讥讽笑道。

刘妈妈慌忙道:“她才是白眼狼!他们全家都是白眼狼!小姐不计较他们贪墨财物,他们不知感恩,反过来害小姐——。”

“那艳儿说了些什么?”

刘妈妈摇头,“艳儿这小蹄子嘴严,愣是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这样啊——。”颜睡莲沉吟片刻,附耳和刘妈妈定下策略。

次日一早,周妈妈就带着女儿艳儿候在卧房外预备伺候睡莲梳洗。谁知睡莲比往日起得要早,已经梳洗完毕,穿着大红水绵弹花袄,蜜粉色流苏垂绦八幅裙,正在用早点呢。

“周妈妈来了,这会子还没用早饭吧。”颜睡莲示意给她布菜的刘妈妈,“快,添一副碗筷给周妈妈,我们一起吃。”

昨晚喝醉了,今天一大早起来,腹中空空,头疼欲裂,十一月的成都天气阴冷,一个火盆难挡寒流。饥寒交迫之下,周妈妈一见到热腾腾的早饭,嘴里立刻湿润起来,又听颜睡莲发话了,便要坐过去吃。

艳儿忙不迭的扯了扯母亲的袖子,半是撒娇半是埋怨说道:“娘,咱们是来听候九小姐分派活儿的,这活还没干上了呢,怎敢和小姐同桌吃饭?”

“对,对。”周妈妈记起了正事,满脸堆笑道:“昨儿刚回来,小姐就吩咐酒菜接风洗尘,还收拾了比以前更敞亮的院子给我们一家人住下。奴婢一家人都感激小姐的恩德,只是无功不受禄,奴婢内心惶恐,所以今天一早就过来,请小姐分派活计,奴婢一家人拼了性命也要把活干好。”

“这个嘛——。”颜睡莲故作为难道:“过不了几天就是腊月,铺子田庄都打理好了,就等着忙年。七婶娘去了京城,老宅子里就我一个,早就吩咐下去今天的年要简单的过,所以也没多少活计。”

艳儿忙道:“什么活计都成,奴婢一家子不能等着吃闲饭。”

颜睡莲搅着碗里的赤豆粥,眼里的余光打量着俨然已经成为奶娘一家主心骨的艳儿,十四岁的少女,白净秀丽,因为年纪还小,虽努力遮掩,但还是无法掩饰住眼里的不屑和精光,周妈妈两口子都是糊涂人,这个女儿还算上道——可惜,走的是邪道!

“周妈妈伺候过我母亲,后来又奶了我,你们一家赤胆忠心。即使有人说我偏心——。”颜睡莲语调拖长,故作无意的看了刘妈妈一眼,刘妈妈瑟缩了身体,幽怨的垂头耸肩。

那种被主人猜忌后的无奈和怨恨诠释的恰到好处,刘妈妈的演技高超啊!

见刘妈妈倒霉,周妈妈不由得挺直了胸膛,艳儿的目光停留在刘妈妈身上那一刻,锋利似刀刃。

刘妈妈打了个哆嗦,暗想:这家子人留不得了!

颜睡莲继续说道:“什么偏心不偏心的,如今我大了,是时候报答奶娘的养恩。”

周妈妈叠声道岂敢岂敢,刘妈妈捏紧了拳头,艳儿紧张而又期待的盯着睡莲。

颜睡莲道:“周妈妈来蜀地也有几个年头了,从今儿起,你就协助刘妈妈管着府里送礼的事情。”

话音一落,周妈妈脸上有狂喜之色:送礼油水多,打赏丰厚,还能到处探消息,还能分刘妈妈的权,小姐这是在抬举她呀!

见周妈妈已经跳下挖好的坑,颜睡莲故作深思又想了一会,说道:“至于艳儿,你是个好的,端茶送水太琐碎,我又舍不得你做绣花做衣服这种针线上活,这样,你陪我读书,收拾书房伺候笔墨吧。”

这是好活,可是——,艳儿瓜子脸倏然一红,嗫嚅道:“可是,奴婢不太认得字。”

就是知道你不太认得字,才派你做这个活嘛!颜睡莲心中大笑,面上却不显,话语满满是真诚:“这个不打紧,可以慢慢学,其实识百来个字就可以来书房伺候。”

艳儿问道:“那奴婢去那里识字?”

颜睡莲笑着问刘妈妈:“你女儿采菱是人才,比艳儿才小一岁,却已经开始会作诗了?”

刘妈妈惶恐:“几句酸诗,不能登大雅之堂。”

刘妈妈的女儿采菱是打小当做小姐养的,有奶妈嬷嬷,身边还有两个丫鬟伺候着,五岁开蒙读书,今天十三岁,出落得机灵娇俏。颜睡莲时常传她来东篱院说话谈笑,觉得此女除了有些桀骜不驯外,真真是妙人儿。

“谁说要她登大雅之堂了,教艳儿识字,做个女先生还是可以的罢?”颜睡莲不容刘妈妈反驳,淡淡道:“从今儿起,艳儿就跟着你女儿采菱读书识字,要她好好教习,别藏私。”

刘妈妈泫然欲泣般应声说是,艳儿连忙磕头称谢。

颜睡莲亲自扶艳儿起来,“至于你父亲,他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好,我是不忍心让他奔走办事的。这样吧,他去补账房闲缺,领二等管事的月例银子。”

周妈妈一家磕头拜谢,欢天喜地各自领了差事。

东篱院内,早点已经凉下去了,刘妈妈命小丫头拿下去热了再端上来,颜睡莲摆手说撤了吧,她没有胃口吃。

刘妈妈倒了杯热腾腾的蜂蜜甜枣茶递过去,颜睡莲捧在手心里,那股暖意总也盘旋不到心里去——周妈妈一家的做法太令人心寒了,水痘在这个朝代也是凶险的,体质不好的说不定就去了。

刘妈妈开解道:“九小姐放心,如今他们一家都在奴婢眼皮子底下办事,他们家的小院早就布上了眼线,不是奴婢吹牛,他们说什么梦话奴婢都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