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和颜老太太这对继母和继子暗中有些不对付,不过他们都是聪明人,做足了表面功夫,一直维持着“母慈子孝”的局面。

特别是现在,五爷见继母一双亲生儿女皆不在人世,觉得她着实可怜。

但五爷听了“顺便”二字,心里有些不痛快,觉得颜老太太多想了,他有些为难的说:“九丫头身子不好,需要在老家调养,还是先接外甥女吧。”

颜老太太说道:“调养了这些年,身子应该大好了罢?”

杨氏脸上有些难看:一直以来,她都是以“养病”为由,拒绝接五房嫡长女颜睡莲来京,连丈夫都被她瞒在鼓里。

莫氏心中暗笑,开始给杨氏找不痛快,她故意迟疑小声道:“我听从成都过来报丧的管事说,九丫头小小年纪就操持着素儿她母亲的丧事,老家族人都夸她懂事呢…。”

说完,莫氏抬头问七夫人柳氏:“七弟妹和九丫头在成都老宅里住了近三年,不知她目前‘病情’如何?”

这是要拿自己做筏对付杨氏吧,柳氏心中冷笑,杨氏和莫氏的明争暗斗,她向来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只是这一回是接睡莲回来的最好机会,她一定要抓住!

柳氏笑了笑,“九丫头早就大好了,身体壮实着呢,连小孩子常有的咳嗽都少有,就是有些贪凉的毛病——每年夏天恨不得住在冰窖里。”

贪凉算什么毛病?!五爷又惊又疑的盯着杨氏,杨氏讪讪的低声道:“前几年大夫说九丫头身子不好——。”

颜老太太喝道:“前几年?那都是老黄历了,难道你这几年都没过问九丫头的身子?”

五爷也责怪道:“她生母不在了,你是她的嫡母,教养继女是你的本分,你怎么能不管不问?”

莫氏心里幸灾乐祸,面上平静无波澜,欣赏着杨氏的慌乱模样。

杨氏目光有些躲闪,但顷刻间又镇定下来,眼圈一红,缓缓跪下:“媳妇这几年主持府里中馈,家里事物繁杂,又忙着搬家一事,所以疏忽了九丫头,请母亲责罚。”

明面上说的是“主持中馈”、“搬家”,其实潜台词是提醒颜老太太母子,为了顾全大局,把莫氏扶正时自己的退让和委屈。

颜老太太和五爷对视一眼,五爷没有说话,颜老太太叹道:“罢了,等九丫头回来,你好好教养她,将功赎罪吧。”

…。

五爷托付姚知府接两表姐妹的信件到了成都,已经是深秋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妈妈一家喜上眉梢,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跟着九小姐去京城谋求脱奴籍了!锦官驿街的宅子里连空气都洋溢着喜气,刘管事将手头的蜀锦铺子交给已经成家的长子刘柱打理,他和刘妈妈,以及次子刘正、幺子刘直和女儿采菱打包行李预备去京城。

成都颜府东篱院,王素儿浑身缟素,和颜睡莲对坐在黄花梨万字不断头罗汉塌上,因睡莲要服九个月的大功孝期,所以穿的是素净无花纹的衣衫,发髻簪着一根东陵玉钗,罗汉塌上褥垫靠枕等都换上了素面料子。

两人说了些行李旅程方面的闲话,颜睡莲见王素儿欲言又止,像是有难言之隐,便屏退伺候的丫鬟婆子,问道:“表姐有事直说就是,妹妹虽拙,也愿意助绵薄之力。”

王素儿垂首,手里的月白绢帕绞得都变形了,嗫嚅道:“只是这件事怕累及妹妹名声…。”

王素儿咬唇,使劲摇了摇头,“不行,不能让你背这个黑锅,我——。”

崔妈妈跪地,打断了王素儿的话,连连磕头道:“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们才会想到这一招,九小姐宅心仁厚,还请您帮帮我们小姐。”

王素儿急道:“妈妈快起来!你又是跪又是哭的,即使逼着妹妹答应了,我也是坚决不依的。”

这又是闹的那出?颜睡莲强忍住心中的不悦,“表姐和妈妈都说半截话,到底是什么事情难成这样?莫非又是那王孙两家起了什么幺蛾子不成?”

崔妈妈脱口而出,“可不是呢,那王家——。”

“妈妈!”王素儿厉声呵斥,打断了崔妈妈,下了罗汉塌向颜睡莲请辞。

“表姐,我们多年的情分,如今怎么反而生分起来了。”颜睡莲拉着王素儿的手,“有什么事情直说就是,我能办的,会尽力去做,我若不能办,好歹也能帮着出出主意。”

王素儿想了想,顺从的坐回去,眼泪簌簌落下,“前日王家族长的大儿媳亲自来送程仪,她说我这一去,便是在京城常住了,将来的——,嗯,婚事也是外祖母做主,怕是不会来成都了,家里三进的大宅院空着也是可惜,不如——不如卖给自己族人…。”

崔妈妈插话道:“她长子正说着亲事,缺一个像模像样的宅子,真好意思!二百两银子就想把我们三进的大宅子买了去!”

九思巷的三进宅子至少值一千百两,何况里面的房舍建造的极其精致结实,家具摆设还是当年七姑太太从京城水运过来的,整整堆满了一个货船,祖母为了这个唯一的亲生女儿,嫁妆也可堪称十里红妆了。

这样的宅子二千两都还少了,那族长大儿媳妇那里来的灵感,妄想二百两吞了去…。

王素儿哭道:“别说是二百两,就是两万两我也不买的,院子里布局走向,亭台楼阁都是按照父亲画的图纸建造的,那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母亲的哀思。田地铺子我都可以不要,唯有这宅子拼了性命也要保住!”

“我苦命的小姐啊!”

看着王素儿和崔妈妈又抱在一起哭成一锅浆糊,颜睡莲头疼的厉害——你们还是没说到重点,到底是想出了什么法子保住宅子,条件是牺牲我的名声?

好不容易主仆二人止了泪,崔妈妈不顾王素儿反对,抽抽噎噎道:“房子我们坚决不卖,量他们也不敢强买。但一旦小姐去了京城,他们必定会打着帮小姐照看房子的名义赖着住下。房子里住了人,我们小姐又在千里之外,还能赶他们出去?到时候,这房子不知会糟蹋成什么样子哦。”

已经说到这份上,王素儿也不好隐瞒了,“我和奶娘商量着,干脆和妹妹签一个假契约,把房子卖给你,既然房主易主了,王家就没有理由上门打扰,只是——只是这样的话,恐怕有人说妹妹闲话,说你乘人之危…。”

颜睡莲无语了:这不是恐怕,即使契约上的确实是市价,甚至比市价还高,也肯定有人会说她乘人之危,夺了表姐家产!

她在成都处心积虑积累了八年的好名声,可能就毁于此!

亏你们想得出来这种损人利己的主意。

王素儿连忙道:“这个主意太自私了,妹妹别往心里去。”

崔妈妈哭道:“可如今,只有这个法子了。”

“不要说了!”王素儿怒道:“再说我就恼了!此事万万不可!”

崔妈妈哭得快要断肠了,“求九小姐——。”

“唉,这件事根本行不通。”颜睡莲说道:“首先,空卖空买房屋哪有那么简单?房屋买卖契约并不是一张纸就能成事的,需要请中人保人作证,还要到官府备案,牵扯实在太多了,即使我肯豁出名声签约——也没有合适的人肯做中人保人啊!”

崔妈妈脸色一暗,王素儿诗书满腹,那里懂这些庶事。

颜睡莲继续道:“你们想想看,我一个女孩儿家,有些私财,但是按照大燕国律法,根本没有资格签房屋契约的——即使我有心要买,也是父亲和继母做主签房契。”

崔妈妈楞在原地,平日里看颜睡莲小小年纪当家作主习惯了,居然忘记她其实是没有资格签房契的。

颜睡莲隐隐有些失望,这些日子自己没少为七姑太太家劳心劳力,但是对方居然会想到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法子来保全自己,这也太…。

但心中再不快,也不能袖手旁观,颜睡莲顿了顿,继续道:“不过——即使我不出面,也有法子即保全房子,也防他人说闲话。”

“什么法子?”王素儿和崔妈妈一同问道。

“转卖为租,房子租约我可以要刘管家出面,以颜府的名义租下宅院,因为租约不用去官府备案,中人和保人也容易请。”颜睡莲扫了一眼王素儿鬓边的白色绢花,“租期就写到表姐的及笄之年。”

王素儿今年十二岁,按制为母亲服三年斩哀,到了十五岁恰好及笄,到时候祖母肯定会为其张罗婚事,这宅子就写在嫁妆单子里,谁也夺不走了。

崔妈妈和王素儿眼睛皆一亮:租到及笄之年,这就是向外界摆明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嫁妆而定下的租约!谁能挑出错处来!

事不宜迟,次日刘管家就办了此事。王家族长大儿媳未能得逞,特上门对王素儿口出怨言,王素儿这些日子好歹也长进了,她强忍住泪水和恨意,客客气气的端茶送客。

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就传开了,都说王家死性不改,窥觊孤女家产。王氏族长狠狠教训了大儿媳妇,方平息此事。

初冬时节,姚知府奉旨回京述职,择了吉日启程去京城,特传消息给颜睡莲和王素儿,表姐妹俩最后一次检查行李,准备登船。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卷“避难蜀地——三个葬礼和一个婚礼”完结了。恰好二十章。

药!药!药!切克闹!遍地打滚要花花!

第二卷“同室抄戈——因是同根生,所以煎的就是你”后天(周五)八点档开锣,敬请关注。

第二卷到了京城颜府,睡莲就要正式PK继母杨氏了,嗯,其实,这才是宅斗的开端。

继女VS继母,且看睡莲如何去趟颜府里的浑水。。。。。。。。

ps:昨天重温蜡笔小新,觉得小新的年龄好奇怪,小新5五岁,小新妈妈怀小葵时,他也5岁;小葵生下来了,小新也5岁;小葵到处爬,而且破坏力比小新还大时,他还5岁。

原来,小新就是皮特.潘啊!!!!!!!永远长不大。

21

21、颜睡莲误砸登徒子,姚二郎巧语化尴尬 ...

承平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六,宜出行、嫁娶;忌入宅、做灶。

官船从成都万里桥码头出发,在重庆磁器口码头休整一夜,清晨起航,途经白帝城,行至雄伟险峻的瞿塘峡,两岸断崖壁立均笼罩在碎碎的细雪之中,时不时能听到两岸猿声清啸。

船体右面第三层最右边的舷窗敞开着,穿着天青色缠枝莲纹暗花绫长袄、下着月白色素缎八幅湘裙,梳双螺髻,插一对珊瑚松绿石珠花的颜睡莲探出身来,她趴在斑驳陆离桐油漆过的窗台上,神色暗淡,目光呆滞,喃喃低语:“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

掐指一算,已经在这个陌生的朝代生活了八年。

她翻阅大量书籍,并对比上一世的知识,开始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

这里也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蒙元朝代更替。上述时代和睡莲上一世了解的历史进程一样,英雄好汉,文人骚客也一个不少。

唯一不同的,就是终结蒙古人统治中原的,不是明太祖朱元璋,而是上一世她从未听过的姬卫阳,这姬卫阳是商户出身,老婆被蒙古贵族当街调戏,还抢回家“暂住”。姬卫阳半夜喝酒壮胆,带着八个好友闯将过去营救妻子,可妻子不堪受辱投井自尽,姬卫阳揭竿而起,造反了。

三十九年后,蒙古人被姬卫阳赶到大漠,成天儿唱你是风儿我是沙去了。昔日卑贱的商人一统中原。他在称帝之前重修了家谱,祖上赫然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燕简公姬载之后!

此话一出,举世哗然。但是在太祖爷铁腕之下,舆论被迫从“肯定不是”转变到“或许是”最后“肯定是”,无论家谱是真是假,好歹人家都姓“姬”嘛不是…。

唱完“认主归宗”这场正名大戏,姬卫阳登基称帝,国号自然延续了“祖宗”——大燕。

大燕国开国时定都南京,传到第三代承平帝时,宣布将都城往北迁到元朝时叫做大都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北京,改名为“燕京”。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长江两岸高山峡谷,隐约可见险峻的栈道盘旋而上,从船上看过去,栈道上行驶的车轮子几乎和断崖平行,好像随时都能跌进江水里。

看着栈道上车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样子,颜睡莲也未免有了兔死狐悲之感——自打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如同在栈道前行的车辆,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也无路可退:

她是被颜府遗忘、被继母刻意打压的九小姐,在成都老宅的八年时,仗着几分心机和五房嫡长女的身份,后来还有七婶娘柳氏的扶助,总算能挟制住那些居心叵测、蠢蠢欲动家奴,日子过得还凑合。

可是到了燕京,偌大的颜府,主子加上仆人家奴数目不下五百,当家主母又是自己的继母,何况继母这八年来没少“惦记”自己呢!

至于祖母颜老太太和父亲五爷嘛,别开玩笑了,如果不是表姐王素儿,他们还会记得接自己回燕京?

还有生母的“宿敌”莫姨娘,哦,不对,自己现在应该叫她莫婶娘了,此人不是个好相与的,难保见了自己,会起“斩草除根”的想法。

此外,还有父亲的三个小妾,听七婶娘说过,她们个个都是厉害角色…。

所以颜睡莲在成都祖宅还能凑合的当小主子,偶尔耍耍威风,满足一下虚荣心。一旦到了燕京颜府,就得学着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都得在脑子里转上好几回。

否则——,睡莲打量着自己十岁差一个月多的小身板,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问题呢。祖父颜老太爷勤勉耕耘得了九子七女,最后只有三子二女活到嫁娶的年龄,存活率百分之三十一!

官船行至瞿塘峡处的夔门时,下起了小雪,颜睡莲顶着刺骨江风打开窗户,死死的盯着夔门瞧。

想起上一世跟着公司旅行团去长江三峡旅游,游轮途径夔门时,导游小哥说这夔门景色就印在老版五元人民币上,自己还傻兮兮的举着人民币合影留恋,那张照片一直存在手机里没删,如今这夔门的模样,和记忆中分毫不差…。

一个人若总是回忆,这说明她的现在过得没有过去好。

房地产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小主管颜水莲VS被遗忘的九小姐颜睡莲。她当然愿意选择前者,可是她没得选。

再也回不去了,唉,睡莲越想越郁闷,细雪借着江风,纷纷冲过去亲吻她的面颊,凉飕飕的。

有些冷了,睡莲取过鎏银百花掐丝珐琅手炉暖着手,岂料她冻的久了,手有些发木,一时捧不稳,那手炉径直砸了下去!

两声闷响过后,有男子大吼:“哇呀!是谁拿香炉砸我!”

睡莲探身一瞧,二楼长廊处一个约二十多岁、身材高大的男子正揉着后颈仰首望过来,他头戴镶黑曜石金冠,身穿半旧的石青色宝相花缂丝锦袍,外罩着乌云豹大氅,想来是疼极了,眉眼蹙到一起,面部扭曲,辨不出丑俊来。

糟糕!怎么偏偏砸的是他?睡莲心道不好,此人是姚知府的亲戚,名扬成都的浪荡子,有“平生不识许承曜,妄称纨绔也枉然。”的名头。

睡莲谄谄道:“许——三叔,对不起,这手炉是我没捧稳,您没事吧。”

她本想叫许公子,而后改口叫他三叔套近乎,毕竟自己还在他亲戚的船上,哪能不低头呢。

这许承曜是第四代永定侯许承昆的三弟,姚知府的母亲是第三代老永定侯的表妹。所以论起辈分,他与姚知府是平辈。姚知府叫他“贤弟”,子女叫他“三叔”,睡莲和姚知府的幺女姚知芳是手帕交,经常被接到姚知府家里玩耍,姚夫人开玩笑称她是干闺女,因此睡莲有时也跟着叫三叔。

听闻此人打小就异常顽劣,整个永定侯府被他闹得鸡犬不宁,二十岁行冠礼之后,哥哥永定侯找了关系把他送到京卫指挥司当了个小军官。

可这许承曜桀骜不驯,各种恶习非但不见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喝酒聚众斗殴,顶撞上司,传闻还说他在军营携妓取乐,玩忽守职几乎酿成大祸!

永定侯四处请托好不容易把这个弟弟囫囵个从军营里捞出来,送到千里之外的成都避祸,姚知府接到这个烫手山芋,转手就送到了武侯祠卧龙书院,说是帮助“贤弟”修身养性,读书明理。

浪子回头只是传说,在卧龙书院三年,许承曜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只是成都青楼楚馆里多了位常客。

书院里有位富商子弟在见他旷课去学川剧变脸绝技,扮成优伶博成都闻香楼花魁雪魄姑娘一笑,顿时感叹道:“平生不识许承曜,妄称纨绔也枉然。”

此话一夜之间传遍锦官城,许承曜成为成都纨绔界的领军人物,名声大震。

来蜀地三年,许承曜从未回永平侯府,这次跟着姚知府回燕京,对外宣称是要赶明年的二月开始的的童子试。毕竟在卧龙书院学了三年,该去考场试试手,说不定能得个秀才的功名。

但据睡莲听到姚知府家仆的私下议论,说是其实是这位许三爷耗干了银钱,闻香楼的老鸨逼着讨花账,最后还是雪魄姑娘“仁义”,自己掏出私房钱替许三爷结账。临行前,雪魄姑娘折了枝干枯的杨柳送别,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许三爷发誓“到了燕京就筹银钱,待开春江水解了冻,就回成都为雪魄姑娘赎身”(以上,诗词部分是睡莲自动脑补,赎身对话部分由家仆猜测)。

此刻,许承曜右手揉着被砸的后颈,左手握着寄托相思的杨柳枝,见总是一副小大人模样的颜睡莲今日却是一副又惊又愧的表情,顿时玩心大起。

他捡起犹自在楠木地板上滚动的鎏银百花掐丝珐琅手炉,夸张叫道:“小肥莲,你既砸了我,这手炉瞧着还凑合,就先当汤药费赔给我罢!哎呀,好像还不太够,这样吧,你头上那对珊瑚松绿石珠花一并扔下来,我换成银子请大夫去。”

这个无赖!睡莲气急,入秋之后自己明明瘦了不少好吧!

那个鎏银百花掐丝珐琅手炉,这是去年七婶娘柳氏临走时留给她的,手炉并没镶嵌什么贵重的宝石,可是它是宫廷内造、在柳氏还是皇宫尚仪局尚宫时,先皇后赐给她的!

若就这样被许成曜讹走了,她如何向柳氏交代。可毕竟她砸人在先,该怎么把手炉要回来又不得罪他呢?

睡莲顿时觉得头疼,好像手炉砸在自己头上似的。

场面正僵持着,姚大人的次子姚知义捧着一个葫芦状甜白瓷瓶的过来了,姚二郎约十六七岁,身着靛蓝色素面湖杭夹袄,头戴皂色逍遥巾,身姿如松。

他的相貌谈不上多么俊秀,但贵在有读书人的儒雅之气,形式说话又不酸腐,所以在睡莲看来颇为养眼。

姚知义仰首道:“睡莲妹妹,这风雪愈发大了,赶紧关上窗户,被冻着了。”言罢,还朝颜睡莲使了个眼色。

颜睡莲会意,乖巧的道了声“是”,合上了窗户,心想着姚家二郎年纪不大,办事还是妥当的,他和许成曜是卧龙书院的同窗,应该能帮她把手炉要回来。

薛成曜靠在栏杆处咬牙道:“好个二郎,坏我大事,若不是你,肥莲头上那对珠花早就到手了。”

颜知义笑道:“三叔,说起来睡莲也是快满十岁的大姑娘了,那能还叫她小时的外号呢,您就别唬她玩了。她孤身一人在外头,若是哭了鼻子,还没个亲人去哄。”

许成曜连连摇头道:“哭鼻子?二小子,你又不是没见着肥莲整治孙家的手段,这女孩人小鬼大,莫要被她天真纯善的表象欺骗了。”

颜二郎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是那孙家多行不义在先,最后墙倒众人推而已,睡莲一个女孩儿家,那里能去整治一个家族。”

末了,颜二郎晃了晃手中的甜白瓷瓶:“这是上好的跌打药酒,三叔,那手炉忒重,刚才那一砸,您脖子肯定吃痛,颈脖处的经脉甚多,若不能及时用药酒揉开淤血,恐怕明天抬头都难了,再说了,您还要准备明年的童子试,这颈痛可是个大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想必各位看官也发觉了,18X此文架空明朝,明朝在朱棣夺位后宣布将都城南京迁到北京,此举有利于国防,震慑瘦死骆驼比马大,一心想“反攻中原”的蒙古人。迁都此举还带动了京杭大运河的疏通,发展漕运,粮食等物直接水运入北京。

颜睡莲坐的官船路线就是从成都万里桥码头出发,入长江,然后从杭州入大运河,直接入京。

PS:夔门那段,是兰舟亲历,那年三峡游,瓦举着五元钞票,摆了个奇傻无比的“二”姿势,在夔门照相了,嘿嘿。感觉钞票的景色比实景美。

路人甲:你其实是喜欢钞票吧!

PS:京卫指挥司,类似禁军,负责京都防御。

五城兵马司(即颜九爷所在的单位),类似现代公安局+城管局,主要负责京城治安,但是下水道疏通,街道清洁等杂事也归五城兵马司管。

22

22、借东风家奴攀高枝,做针线素儿忧前程 ...

待颜二郎劝解的声音渐渐消失在窗外,颜睡莲估摸着那手炉应该安全了,果然,过了半刻钟,刘妈妈捧着手炉挑起门帘子进来了。

她穿着靛青色短袄,青灰色马面裙,外罩秋香色比甲,油光水滑的圆髻上斜插一柄青白玉镶米珠的插梳。

“九小姐,这是姚家二少爷托奴婢捎上来的,说许三爷的颈伤看来不碍事,请您放心。”

睡莲接过鎏银百花掐丝珐琅手炉细看,除了炉身边缘的鎏银处有些挫痕外,其他部分完好无损,顿时松了口气。

刘妈妈瞧她心情尚可,便瞅着她的脸色,陪着小心笑道:“小姐午觉醒了,奴婢那个不懂事的女儿还不过来伺候,真真的该打,奴婢这就教训她去。”

手炉比方才暖和了许多,定是刚刚换了新炭的,伺候颜家好几代人的家生仆就是不一样。

既如此,给个台阶下就是了。

睡莲笑了笑,“采菱有些晕船,我让她歇着,横竖我在这船舱只是看看书,也不需她伺候。”

“这如何使得,小姐宽厚,是我们这些下人的福气,我们更要尽心伺候才是。”刘妈妈拿着青花冰纹茶壶泡了一壶祁门红茶,兑了两大勺枇杷蜂蜜进去,最后用厚实的夹棉茶套保暖,搁在柳木方桌上,有些歉意道:“这船上没法子弄新鲜的牛乳,委屈小姐了。”

伺候了这些年,刘妈妈知道九小姐午睡醒来后习惯喝上一壶兑了蜂蜜和牛乳的怪味红茶。

“这样就算很好了,船上一切从简,何况我们是客人,更要低调小心才是,别惹得主人家厌烦。”睡莲轻抿一口红茶,醇厚的茶香带着蜂蜜的甜香从舌尖一直传到胃部,整个身子顿时舒畅起来。

刘妈妈垂首敛目,回道:“小姐放心,奴婢省得,这就把话传给下人们去。”

颜睡莲回京,随行的除了刘妈妈一家四口,四个小厮,还有从小伺候她的朱砂、石绿两个丫鬟。

刘妈妈挑起帘子出门,脚迈出半步又瑟缩回来,踌躇着问道:“王家表小姐那边伺候的人要不要…?”

“不用,素儿表姐是个明理的,她对家仆的叮嘱不会比我少。”睡莲摆摆手道:“你们只管少说多听,手脚勤快,船上若是有要搭把手的地方,你们能做的,就帮忙去做,辛苦这一月,等平安到了燕京,祖母定有重赏。”

“是。”刘妈妈似乎无意的提道:“昨日晚上在重庆瓷器口码头停船歇息,表小姐身边的崔妈妈找奴婢闲话,问了些咱们颜府的事情,奴婢推笑说,奴婢一家只在成都祖宅看守房屋和祖陵,燕京颜府的事情一概不知。末了,崔妈妈还硬要送奴婢一支八分重的金耳挖簪,老奴那里能要她的东西?连连的推谢了。”

——潜台词,不是我想多嘴管表小姐家的闲事,只是这崔妈妈不靠谱,我怕她惹事,牵连到我们颜家。

难怪刘妈妈要问刚才那番话,原来还有这么一出。这崔妈妈行事有些孟浪了,她想要了解即将要常住的颜府是没错,可是不能用这种直白的方式去问人家的家仆,甚至还用耳挖簪这种小玩意引诱。

睡莲抿着茶水,缓缓道:“崔妈妈若是再提起,你把话绕开便是。表姐若有事要问,她自会来找我。”

“是。”刘妈妈应声退下了。

睡莲一边品着下午茶,一边想着待会怎么和表姐王素儿闲聊时暗示崔妈妈有这么一出,需要她敲打敲打呢,话有百种说法,那一句最委婉最能达到目的,表姐这个人向来多心,别弄误会了…。

官船底层仆人房间。

刘妈妈传了睡莲的话,最后来到和女儿同住的舱间,采菱正倚在床头嗑瓜子,见母亲回来,连忙拖着鞋,双手捧着雕红漆海棠花六格食盒递过去,“娘,有你最喜欢的腌杨梅,还有——。”

啪!

没等女儿说完,刘妈妈夺过食盒狠狠的跺在桌上,气急之下,脱口而出的是蜀地方言:“砍脑壳地瓜娃子(你这个傻子)!楼上扯拐都不晓得(楼上出了差错都不知道)!”

采菱一撇嘴,“咋子嘛(怎么了)!歪(凶)成这样!”

“说过多少次了,出了门就要讲官话,别叫人耻笑,说咱们不懂规矩。”刘妈妈简单把方才手炉风波说了,最后道:“虽说是小姐让你歇息的,可是主子越是宽厚,做奴才的越是要守着自己的本分。朱砂石绿在船舱里赶针线活,她身边只有你一个丫鬟伺候,你稍歇一会就要上去,怎么能小姐午睡起来了还不过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