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房一个嫡子是肯定不够的,再过二年,你就是三十岁的人了,子嗣上只会更加艰难。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调理身体,早点给我再生个孙子出来。”颜老太太看着杨氏脸色渐渐灰败下去,最后一锤定音:“传我的话下去,以后家事五儿媳妇主理,三个妯娌分理。”

“是。”彩屏应声下去。

杨氏欲再哭诉,容嬷嬷进来回话了:“老太太,今儿饭摆在那里?”

“还是暖阁吧。”颜老太太道。

莫氏和沈氏忙起来扶着颜老太太往暖阁方向而去。

杨氏跌坐在地,枯如槁木。

33阎王刚去小鬼来缠 颜睡莲二战狠继母

睡莲对着一桌饭菜,肚子确实饿了,可是她却没了胃口。

不是她娇气,而是——这TMD是昨天剩下来的饭菜吧!

按照颜府的规矩,小姐们午饭的份例是三素两荤一汤,除非你有猪八戒的食量、或者有米其林美食家挑剔的胃口,一般而言吃饱吃好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总有例外。

自从继母把翠簪塞到听涛阁里“赔罪”,睡莲伙食就急转而下:三素中,蔬菜永远是不新鲜,或者是摘菜摘出的老、病虫叶子,昨晚一道蒜蓉黑木耳炒鸡蛋,木耳里头的沙子差点磕碎了睡莲的牙!

二荤中,鱼总有一股阴魂不散、依依不舍的腥味,肉不是抄老了就是炖得火候不够:昨日一道粉蒸排骨卖相很好看,就是睡莲嚼酸了腮帮子,才能把那块肉咽下去。

前日那盘芙蓉鲫鱼更是极品!睡莲只吃了一口,漱了三遍口方除去嘴里的苦味——很明显,鲫鱼的鱼胆在处理时弄破了。

那天的饭食是朱砂当值伺候,采菱见睡莲苦得眼泪汪汪的可怜模样,也顾不得在成都老宅里素日的交情了,当着听涛阁众丫鬟的面,狠狠训斥了朱砂一顿,并罚了半月月钱。

朱砂老实,磕头认罚。石绿和朱砂最为交好,见朱砂遭了这无妄之灾,满心里替她打抱不平,将那破了苦胆的芙蓉鲫鱼装进食盒,拉着朱砂找大厨房说理去了。

采菱要阻止,却被睡莲使了个眼神定住了。

待朱砂石绿和几个牙尖嘴利好事的丫鬟婆子出了听涛阁,采菱问:

“小姐,那大厨房是翠簪的老子娘宋妈管着,因为翠簪在咱们院子里伺候卧床的翠帛,宋妈气不过,就故意弄这些糟心的饭菜给咱们添堵,宋妈既然敢这么做,就摆明了不怕咱们找。石绿她们一去,就是撞在枪口上,还不知会受什么排揎呢。”

睡莲被苦胆夺了胃口,正拿着奶油松瓤卷酥安慰受苦的舌头。细嚼慢咽又吃了个玫瑰莲蓉糕,喝了半盅祁门红茶,才说:“石绿性子太急,也该吃了苦头才知进退。而且——。”

睡莲顿了顿,看着采菱道:“论理,她比你进门早,因为你母亲的关系,你一进门伺候就和她一样,都是大丫鬟。现在来了京城,母亲又塞进来翠帛占了一个一等丫鬟的位置,她和朱砂就委屈退到二等丫鬟了。这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采菱急道:“可是我——。”

“你不用解释,我都明白。”睡莲拿帕子沾了沾唇,“一等丫鬟那里是那么好当的?除了会伺候人,模样性格好,遇事有担当,很重要的,就是人缘和后台。你身后有刘妈妈,刘妈妈是祖母房里容嬷嬷在成都时就认下的干闺女;翠帛背后有她老子娘吴嬷嬷,吴嬷嬷又是母亲的亲信。”

“所以啊,如果是你和采菱将芙蓉鲫鱼破胆的事情闹到厨房,顶多是碰几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听宋妈说几句风凉话,最后重新做一份送过来就是了。”

采菱顿首:“那朱砂石绿她们就…。”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石绿有了教训,就会明白了。”睡莲其实还有句话没说——借着大厨房的手,小惩石绿,总比你和石绿暗地里较劲,窝里斗强。

采菱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睡莲是借宋妈的手,帮自己立威。一直以来,石绿确实有些不服气自己刚来就占了尖儿,有时还撺掇朱砂和自己唱对台戏。

亏朱砂是个老实人,不仅没听石绿的撺掇,反而苦口婆心劝石绿不要惹事,伤了姐妹情分不说,还会给九小姐添乱。

采菱想着,出去叫了个机灵的小丫鬟进来,塞了一把钱给她,要她去大厨房打听打听动静。

不到半个时辰,朱砂搀扶着石绿回来了,石绿哭红了眼睛,衣衫也有几处破损,那几个跟着去的丫鬟婆子发髻有些散乱,看来在大厨房不仅仅是口角,还动了手脚。

受了气的丫鬟婆子撺掇着石绿去睡莲那里哭诉,石绿有些犹豫,朱砂给了几次警告的眼神,石绿最终还是垂首不语。

一个叫做春晓的三等丫头煽风点火道:“石绿姐姐,好歹你也是听涛阁的二等丫鬟,咱们九小姐可是五房的嫡长女!住得是芙蕖苑最好的院子。”

“如今九小姐又养在老太太跟前,那宋妈瞎了眼、聋了耳,居然敢克扣小姐的饭食。你忠心护主,去大厨房闹一场,那宋妈还敢动起手来,宋妈敢打你,就是对咱们小姐不敬!你可千万别吃这个哑巴亏,到底要痛痛快快的闹一场!”

一个姓陈的婆子也说:“春晓丫头说的极是。石绿姑娘啊,你毕竟是跟小姐来燕京的,情分不比旁人。依我看,你干脆顶着伤口到小姐面前哭去,小姐心疼你,必定去大厨房好好找那个歹毒的宋妈算账,为你出头!”

“就是就是!咱们这顿排揎也不能白挨,否则,以后听涛阁的人还能在府里抬起头做人?”几个受了气的丫鬟婆子也纷纷附和道。

石绿眼睛开始活泛起来,跃跃欲试,朱砂拉着她的胳膊,摇了摇头。

门开了,采菱带着添菜进来,采菱见满屋子的人,小脸一板:“都杵在这里干嘛?这里发金子了?闲磕牙也不分是什么时候!庭院没扫,茶炉也是冷的,过年的针线都做完了?跟你们说了多少次,正月不能动针线,务必要提前把正月的针线活做完!”

采菱是一等,背后有刘妈妈和容嬷嬷撑腰,牙尖嘴利、能写会算、伶俐聪明,深得九小姐信任,又舍得花钱笼络人心,所以一来听涛阁便站稳脚跟。

听涛阁各种刺头云集,却还没有人明面上不给采菱面子。

所以采菱话音刚起,众丫鬟婆子便纷纷散了,等到采菱最后一字说完,屋子里闲人就走得干干净净,最后走得那个□晓的三等丫鬟,居然还体贴的给关上了门。

采菱拿出一瓶药酒,递给朱砂:“给石绿擦擦吧,大厨房那些人都是老油条了,惯常下黑手,石绿身上必有有几处青肿。”

都是女孩儿,也不用避讳什么,朱砂替石绿脱了小袄儿,挽起衣袖,见石绿前臂上明显的几个青黑指印,倒吸了一口凉气,“我的娘,这黑手下的!”

石绿眼里酝酿的泪珠儿低落在朱砂的手背上,“腰间,腿上也有好几处极疼,估计这会子也青肿了。”

“这是上好的药酒,你每日涂三次,七日就消了。”采菱坐在石绿旁边,疼惜的看着伤痕,“小姐若是知道你受了这等苦楚,心里必会难过的,可惜她现在刚刚从五夫人手里跳出来,得老太太的庇护过了两天安稳日子,若为了这事去大厨房找宋妈再生事端,恐怕,会被老太太所不喜,觉得小姐爱生事,不安分。”

朱砂也点头说:“采菱说的很对,你细想,咱们八岁进府伺候九小姐,这些年小姐可动过你一个手指头?有什么好吃的,鲜亮的衣服料子,小姐总是会想到咱们。有小姐撑腰,咱们在老宅子里可曾受过委屈?如今刚来燕京,人生地不熟的,小姐自己说句话都要反复斟酌着,咱们更应该小心,体恤小姐的难处才是。”

“可是,已经这样了,小姐她会不会——?”石绿也知道自己莽撞了,心中暗悔。

采菱很是头疼的想了想,“我先替你兜着,给那几个丫鬟婆子下封口令,这七日你就在屋子里坐针线吧,身上的药味要是被小姐闻到了,她必会起疑的。”

朱砂也说:“你就听采菱的吧,小姐已经够苦了,咱们怎么能还给她添乱呢?”

“那小姐那边就缺个人伺候,还有,每日饭食若还是这样,岂不是你们要承担责任?”石绿不安的绞着手指,“还有,小姐是花为肚肠雪为肌的,如何能天天吃那些恶心人的饭菜?”

添菜安慰说:“石绿姐姐放心,小姐那里还有我们呢,我老子娘是老太太房里的管事妈妈,大厨房宋妈巴结还不急呢。我使钱给大厨房的人,以我娘的名义要几个好菜,装了食盒提到听涛阁来,小姐就能吃到好饭菜了。”

泰正院,杨嬷嬷来报:“已经是四天了,没听见九小姐有什么动静,不过她房里二等丫头石绿闹了一场。宋妈果然是个听话的,这几日每顿饭都‘好好’伺候着。”

杨氏灰败的脸色泛出一抹狠利,“给她饭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到大厨房去闹。”

杨嬷嬷称是,“夫人放心,她女儿翠簪还在听涛阁关着呢,宋妈那里会给九小姐好果子吃。”

自从那日被颜老太太分了权,杨氏虽还是当家主母,但处处受掣肘!

莫氏和柳氏往差事上塞自己人,九夫人沈氏因九爷是庶出,以后分家肯定是要搬出去单过的,所以塞人方面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沈氏在捞钱上是一把好手,磨刀霍霍看准了采买这块大肥肉。

仅仅三天,杨氏就瘦了一圈。在杨氏看来,这些倒霉事的起源,就是眼中钉肉中刺睡莲带来的!

杨氏现在恨睡莲是以前的千倍。

可是她一来畏惧颜老太太再起雷霆之怒,二来被三个妯娌围攻,眼瞅着权力面临着渐渐被蚕食的局面,杨氏不得不集中精力对付莫氏、柳氏和沈氏。

横竖睡莲是自己女儿,还能翻了天不成?

不过尽管如此,杨氏还是不希望睡莲过的“太舒服”,便叮嘱大厨房宋妈在饭食上“好好用心”。

于是这一日,听涛阁桌上摆的是一桌疑似剩饭剩菜的午饭。

“小姐,这——这也太不像话了。”连老实人朱砂都忍住怨道。

睡莲连筷子都没动,下巴一抬,“去,把这些东西全赏给翠簪。”

采菱一乐,招小丫鬟春晓装进食盒给翠簪送过去,还嘱咐说:“既然有小姐赐饭,她自己的份例就不用送了,你们分了吧。还有,这是小姐的一片心意,你们一定要盯着她吃完!莫要辜负了!”

春晓那日凑热闹去闹大厨房,也遭了宋妈黑手,心里直恨着呢,如今又机会报仇了,春晓自是高兴的,她又搓弄了一句:“采菱姐姐,若是翠簪吃不完这三素二荤一汤呢?”

“笨丫头,这顿吃不完吃下顿嘛!下顿吃不完还有下下顿!”采菱冷哼道:“上次你们说鲫鱼胆破了,要宋妈重做,宋妈拿勤俭节约来压你们,想必她亲生女儿是个最懂得勤俭节约。”

“姐姐说的很是,想必翠簪会吃得连姜丝都不剩下,盘子也舔干净呢。”春晓会意,喜滋滋的提着食盒去了。

饭桌上,添饭重新摆饭,这次是她以老子娘的名义从大厨房另要的饭菜,二素一荤一汤,味美干净。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朱砂叹道。

睡莲细细吹着茶树菇炖鸽子汤上的热气,慢悠悠道:“最晚不过后日,就到头了啦。”

34如意卷引来鸳鸯锅,送菜肴众人各有心

这一日,听涛阁三等丫鬟春晓从大厨房提来装着睡莲午饭份例的食盒。

采菱揭开黑漆描金竹胎铜柄三层食盒,饭菜依旧是像是要撒手人寰要死不活的模样,只有一盘炸的金黄的吉祥如意卷还算不错。

春晓上前邀功:“采菱姐姐,这吉祥如意卷是刚出锅的。悠心院的湘月姐姐去大厨房点名中午要这道菜,说七小姐想吃,大厨房的三管事张妈洗了手亲自做的,炸了一大锅。湘月姐姐说吃不了那么多,一盘子足够了,我就开口把另一盘要了来,充当今天的荤菜。”

采菱留了心:吉祥如意卷是用整张的鸡蛋皮裹了火腿丝和烫熟的胡萝卜丝、豆芽菜、香菇调味,在油锅里炸成金黄,切成菱形装盘。 并不是什么稀罕昂贵的吃食,九小姐倒是挺爱吃这道菜的。

这也太巧了,九小姐爱吃的东西恰好碰到七小姐怡莲派一等丫鬟湘月去大厨房要,而三管事张妈恰好炸了两盘,恰好又被春晓撞见,春晓一张口,湘月就给了这个人情…。

其中必定有问题!采菱单取了那盘吉祥如意卷,叮嘱春晓:“小姐的份例扔给翠簪吃的事情千万要保密,要是我听到半点风声,仔细你的皮!”

言罢,塞了一把钱给春晓:“今儿做的好,这钱你拿去顽罢。”

春晓捧了钱,乐滋滋道:“采菱姐姐放心,我嘴紧着呢,今天巴巴抢这道吉祥如意卷,大厨房的人肯定还以为小姐还在吃份例呢。”

“行了,忙你的罢。”采菱端着吉祥如意卷进去。

春晓将剩下的饭菜换了个普通的红漆食盒,提着去后罩房逼翠簪吃了。

采菱将吉祥如意卷端到东暖阁,细细说了来历,睡莲夹了一块尝了尝,鲜香味美,火腿和蔬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加上酥脆的蛋皮,咽下去之后,还觉得满口留香。

睡莲又吃了一块,突然问:“七姐姐房里的丫鬟来瞧过翠帛?”

添饭点头,“归月是悠心院二等丫鬟,她还带了些好药材给翠帛。”

睡莲缓缓点头:“七姐姐有心了,今天的湘月去大厨房要吉祥如意卷并非巧合。”

添菜是个心直口快的,她说:“七小姐素日是个寡言少语的,从不得罪什么人,也不像四小姐那样——。”

添饭的眼睛狠狠夹了一下妹妹添菜,添菜立刻闭嘴。

添菜最后一句话往好里说是左右逢源,往歹里说就是四处巴结人。

相处十来天,自己又一直处于风头浪尖之上,睡莲对同住芙蕖苑的三个姐姐有了一定了解:

三姐姐品莲外表孤高,内心小算盘却打得顺溜。如若不然,那日睡莲和众仆去给杨氏请安,品莲就不会挑灯起来,弹一首《胡笳十八拍》“送行”了。

七姐姐怡莲谨慎小心,不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但是明哲保身的同时,又有那么一点点侠骨柔肠的意思,比如送药给翠簪,借着湘月的手送自己一盘吉祥如意卷。

至于四姐姐青莲,可能是受生母颜姨娘低眉顺眼的影响,对面颜府诸多股势力,青莲谁都想讨好,谁都不想得罪,可正因为如此,她置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谁都不把她当自己人。

自罚站事件以来,青莲从未拜访过、或者“偶遇”过自己,只是当继母杨氏被祖母罚站分权之后,差遣丫鬟送了一包云南红茶到听涛阁,见风使舵那个快呀!

“这吉祥如意卷味道还不错,你们分了吧。”睡莲停了筷子。

采菱说:“小姐就是爱吃这个,您自个享用罢。”

睡莲笑道:“不明不白的恩惠,还是少受些才好。”

暖阁伺候的采菱、添饭、添菜将剩下的吉祥如意卷分而食之。

因采菱知道朱砂也爱吃,就将自己那份给朱砂送去。朱砂端到和石绿同住的屋子里,两人一起吃了。

中午头的时候,睡莲吃的仍旧是添饭以她老子娘辛槐家的名义,在大厨房要的饭菜。

谁知刚起了筷子,添菜来报:“小姐,莫夫人遣了周新家的提了食盒来,说是莫夫人给小姐添菜。”

噗!添菜说添菜!站在后面布菜的采菱笑了,睡莲也是一乐,说:“进来吧。”

周新家的是个圆脸凤眼的青年媳妇子,穿着秋香色大袄、青布马面裙,外罩暗红菊纹比甲,干净利索的发髻上插着镶着米珠的红木弯月牙梳。

周新家的福了一福,说:“我们夫人说天气冷,给九小姐添一碗鸽子山药汤驱寒。”

小丫头打开粗使婆子提的红漆牡丹纹单层食盒,端了一个厚棉套子裹住的黑陶罐出来。

采菱取了长柄铜勺从黑陶罐里舀出汤水,因保温得当,热腾腾的汤水配合鲜嫩的鸽子肉、炖得糯糯的山药块,闻一闻就令人食指大开。

“请转告夫人,说我很喜欢,多谢莫婶娘关心。”睡莲朝添饭使了个眼色。

周新家的告退,添饭亲自送出去,塞了个上等的红封。

暖阁这边,睡莲收起了笑容,碰都没碰山药鸽子汤一下,说:“这汤补身子最好,你分成两半,一半给翠帛,另一半给石绿送去。”

莫氏的东西,无论好坏,还是不要碰为妙…。睡莲正想着,添饭有些诧异进来报:“九夫人也派人送菜。”

送菜的是九夫人沈氏房里的大管事沈嬷嬷,曾经是沈氏的奶娘兼教养嬷嬷,沈氏嫁到颜府后,她就成了九房的总管事。

地位相当于杨氏房里的杨嬷嬷、柳氏房里的张嬷嬷。所以睡莲不敢怠慢,亲自迎进来,送出去,临走时塞了一只景泰蓝镶红珊瑚手镯,说:“小小礼物,给沈嬷嬷孙女儿戴着顽吧。”

红封是打发管事娘子的,对于这种地位高的管事嬷嬷,要格外费些银子。

沈氏送的是龙井虾仁,一看就知道是小灶上单做的,可睡莲毫无胃口——这种别有居心的菜肴,单是看看就觉得心情沉重了。

前几日,以睡莲为引子;王素儿为催化剂;柳氏、莫氏、沈氏三人齐唱戏,促使颜老太太严惩了五夫人杨氏,还分了管家大权。

这两人打发人送菜,肯定是已经知道大厨房宋妈在睡莲饮食里捣鬼,便故意差遣身边的脸的管事,大张旗鼓给睡莲添菜!

其实就是借着睡莲的油头,打杨氏的脸罢了!

睡莲倒尽胃口,在餐桌上数着饭粒儿,添饭又来报:“小姐,七夫人房里的张嬷嬷来了,抬了个紫铜火锅。”

火锅!睡莲精神一振,说:“把这些东西都撤了,给小丫鬟吃罢,我今天就吃火锅!”

睡莲在门口迎着,拉着张嬷嬷的手,激动道:“嬷嬷,您怎么知道我馋这个了?”

张嬷嬷笑道:“在成都的时候,每到冬天,你三天不吃火锅就念叨,你不敢在你七婶娘面前说,却只找我老婆子耳边磨,我老婆子耳朵都起茧子了,每每随了你的意。”

紫铜火锅下方炭火很足,鸳鸯锅里,清汤鲜香,红汤麻辣醇厚。

切成薄纸的羊肉片肉红脂白、翠绿菠菜、白嫩豆腐、金黄腐竹、蓬松的鸡丝…等配菜摆得圆桌满满当当!

睡莲拉张嬷嬷上桌,“来来来,一个人涮火锅怪没意思的,嬷嬷陪我一起吃。”

张嬷嬷将睡莲按在凳上,“我还有事,如今你七婶娘也管了府里的事,自是不会像以前那么清闲了,我得跟着帮忙去。”

睡莲知道不能强留了,心里失落的紧。

张嬷嬷见她无精打采的模样,有些心疼,便对采菱她们说:“你们这些小蹄子,平日里个个都机灵得沾了毛就成猴儿爬树了,如今看小主子闷了,你们不得想着法子逗主子开心?!”

“去添碗筷来,陪你们主子涮火锅,一起说笑解闷。”张嬷嬷吩咐道。

添饭犹豫道:“我们身份卑微,如何能与小姐同桌吃饭。”

张嬷嬷摇头道:“你们啊,主子是要放在心坎上尊敬的,不是这些假模假式的形式,你是个好的,就是不知从哪里沾染了些酸腐之气。”

添饭讪讪不语。

睡莲解围道:“嬷嬷,她们是我的丫头,自是在我这里沾了酸腐,从今儿起,我就改了,嘿嘿。”

张嬷嬷笑了,右手食指在睡莲额间轻轻一点,“你啊,就是个最护短的主,不说了,我还要忙去。”

睡莲亲热的挽着张嬷嬷出门,张嬷嬷低声说:“添饭添菜是个得用的,但暂时不要把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们。”

“我省得了。”睡莲给了张嬷嬷一个微笑。

她明白张嬷嬷刚才只是在试探添饭添菜两姐妹,最后说自己“护短”,明面上是在抱怨,实际上是暗示添饭添菜这个小主子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

颜府到处都是算计,若不能降服住身边的人,恐怕自己难以为继。

听涛阁暖阁里,睡莲坐在主位,采菱、朱砂、添饭添菜两姐妹围坐,一起涮着火锅说笑,气氛热烈,彼此慢慢消去了那份生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餐桌上的菜蔬,极少是“自来熟”,刚开始都生,需要时间和温度慢慢“熟”起来。

采菱和朱砂都长在成都,吃惯了辣,菜肴都在红汤里涮;添饭添菜长在南京,对着红汤不敢下手,所以只敢在清汤里涮。

两方吃着吃着开始对对方的食物好奇,交换一下,添饭添菜辣得舌头都伸直了,采菱朱砂笑着说寡淡没味儿,但是最后又忍不住把菜蔬放到对方锅子里涮。

当然,对于睡莲来说,鸳鸯火锅就是诗里说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是清汤还是红汤,睡莲都来者不拒。

这是自打来京城颜府,睡莲吃的最舒心的一顿饭,各色菜肴和肠胃抵死缠绵,难舍难分。

午饭后,睡莲摸着圆圆的肚皮,懒洋洋躺在炕上,她决定:以后谁要是不让她好好吃饭、吃好饭,她就咬死谁!

35容嬷嬷发飙大厨房,颜睡莲二胜狠继母

昨夜大雪扯絮般纷飞着,将燕京城妆裹的一片素白,好像整个城市都沉睡在一团软绵绵的棉花堆里,静谧而平和。

不过,这一切只是表象,京城这个全国最大的名利场,永远都是暗流涌动。

颜府芙蕖苑听涛阁自打小主人睡莲入住以来,就没有平静过一天。

清晨,睡莲被一块热腾腾的、带着薄荷香的手巾从梦境唤醒。睡莲抓起手巾在脸上揉搓几下,很不情愿的睁开朦胧睡眼:添饭添菜这对姐妹花正有些不安的瞅着自己,今天是她们第一次在早上单独当值,叫睡莲起床。

因睡莲养在颜老太太跟前了,每日晨昏定省的对象也就从嫡母杨氏变成了祖母小吴氏。颜老太太年纪大了,睡得早,起的也早。早上请安时间比杨氏那里还要早上二刻。

所以睡莲算是永远告别了在成都老宅时的懒散时代,每天第一件工作就是——早起。

这是去松鹤堂请安的第六天,前五天睡莲的起居模式是这样的:

早起去松鹤堂请安,和素儿一起陪颜老太太用早餐,闲话几句,睡莲告退,回听涛阁练字学针线——因祖母在第一天看了她和王素儿的字和针线,说这两件是女儿家的脸面,马虎不得,需要勤加练习。以后每隔五天,睡莲和素儿都要把字和针线给她过目,以便督促教习。

睡莲晚上不用去松鹤堂请安,因为颜老太太“怜惜”她年幼,天气又冷,没得在路上冻坏了。

其实睡莲明白,自己和素儿名义上都养在颜老太太跟前,可自己不过是“陪太子读书”,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祖母真正在意的是亲外孙女王素儿,她看自己的目光,和看王素儿的目光是全然不同的。

睡莲若是留在松鹤堂巴巴的凑过去,说不定会惹得祖母厌烦。所以睡莲很听话的晨起去松鹤堂请安、告退回去练字,绝对不和王素儿争宠。

而且每隔一天,睡莲下午会去泰正院给杨氏请安。虽然自己养在祖母跟前了,也要尽些孝道,免得被人诟病。

杨氏再也不敢将她晾在外面喝西北风,每每客客气气的请她进去,叫丫鬟端一杯不凉不热的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