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楚流烟故意仰天笑道:“胜将军,你也未免太小看朱元帅了吧。难道在你心中,会有人这么傻,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就是为了遮掩么?何况,朱元帅哪里有什么理由害孙元帅?第一,我们朱元帅为人仁厚宽宏,天下人都知道。当初郭子兴对元帅屡次加害,郭子兴落难之时,元帅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以德报怨,把滁州城和自己的三万精兵都让给了郭子兴。对待郭子兴这样的小人,元帅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待孙元帅这个相谈甚欢的朋友呢?其二,我们元帅与孙元帅无冤无仇,反而孙元帅还答应我们元帅退出和州,如此情深厚意,元帅岂会不知?又怎么会以以一千兵力作保,来扣押孙元帅呢?难道朱元帅会不知道,以一当百,无意螳臂当车,自取其辱?试想,这样的道理,就是三岁小儿都能想得明白,朱元帅又怎么会想不明白,自取灭亡呢?第三,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要是朱元帅和孙元帅的军队之间,起了什么纷争,那么到头来,受益的人,又是谁呢?而胜将军想必比我清楚,那个人与孙将军仇深似海。他先害孙元帅,又借胜将军之手,害朱元帅,然后挑起两军作战,到时候和州、亳州、滁州,都是这人的囊中之物。这人用心歹毒,实在是居心叵测。难道,胜将军想不明白么?”

胜飞镖听楚流烟说完,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楚流烟分析的头头是道,他之前却从来没有想过。朱元璋与孙德崖无冤无仇,而郭子兴与孙德崖仇恨沉重,想关押孙德崖的,自然是非郭子兴莫属了。

楚流烟看胜飞镖的脸色,红了又青,青了又白,笑道:“胜将军,不知道你以为我区区一介小女子说得如何呢?”

“好!算你说得对!不过就算是郭子兴扣押了孙元帅,谁又知道朱元璋是不是同谋呢?”胜飞镖被楚流烟奚落,觉得面子上有些不过去,因而强词夺理说道。

争霸天下 第二十六章 先下手为强

楚流烟仍旧只是笑着,说道:“胜将军的意思,便是仍旧不肯放我朱元帅了?”

胜飞镖有些心虚的看了楚流烟一眼,蛮横道:“本将军向来说一不二,说不放就不放!”

楚流烟仍是不急:“胜将军是要带人去攻打和州城么?”

“那当然!”胜飞镖说道:“郭子兴这个老匹夫,居然敢关押元帅,老子不把他打个屁滚尿流,满地找牙,就不叫胜飞镖!”

楚流烟轻轻抚弄额前的发丝,笑道:“胜将军果然是妙计安天下。”

“算你说句本将军爱听的话!”胜飞镖洋洋得意。旁边有个人小声对他说道:“将军,三国时周郎妙计安天下,损了夫人又折兵。她是在耻笑将军。”

胜飞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整个人都被楚流烟弄的晕头转向的,他嚷道:“我说姑奶奶,你到底有什么话你就说呗,不要在这里一个劲儿的打哑谜好不好?”

楚流烟点点头,说道:“好。胜将军,我想跟你说的就是,你为了救孙元帅,就要去攻打和州城?郭子兴手中也有几万兵马,到时候和州城混战,遭殃的还不是百姓黎民?而你的军队与郭子兴的军队,到时候势必也会各有损失。若是郭子兴一怒之下,杀了孙元帅,那该如何是好?”

胜飞镖听的冷汗涔涔,问道:“楚小姐,那你说有什么良策?我胜飞镖听你的,还不行么?”胜飞镖见楚流烟侃侃而谈,说的都是道理,心中对她,已然有几分佩服。因此,与她说话的时候,就客气了很多。

“好,既然胜将军这么说,我也就不客气了。只不过胜将军要做的这件事,还要多赖我们元帅帮忙才好。胜将军把蓝玉将军和汤和校尉放回去,让他回去带话给郭子兴就说胜将军你要用我们朱元帅,交换你们孙元帅,郭子兴必然肯答应。一来,郭子兴与朱元帅有翁婿之谊;二来,元帅又对他不薄。若是他不肯用孙元帅来换,势必会引起天下群雄耻笑,到时候军心尽失,衰败在即。我想,郭子兴不会不答应的。”

胜飞镖想了好久好久,才回答道:“奶奶的,老子就信你一次。我说小姑奶奶,这事儿若是成不了,我可为你是问。”

“好!”楚流烟立刻点头说道:“我在这里陪着元帅不走就是了。只不过么,你们这么多人把元帅围起来,恐怕不是待客之道吧。”于是,胜飞镖吩咐将士们就地扎营,把朱元璋和楚流烟请到营帐中休息,把汤和和蓝玉放回去传话。

朱元璋与楚流烟在营帐中,他不禁对楚流烟大赞道:“流烟妹子,你果然是女中豪杰,竟然在危急时刻赶回来救了我们三人。你是怎么会知道我们遇险的呢?”

楚流烟淡淡说道:“元帅过奖了。只是凑巧而已。今天早上,我忽然听人说孙德崖被郭子兴强行扣留了,又知道元帅已经去了城外,我想孙德崖的手下,肯定会以为是元帅你扣留的人,为恐他们对元帅不利,我就匆匆赶出城外,想说服孙德崖的手下。原本,我也是没有把握的,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而已。没有想到,居然成功了。呵呵。”

朱元璋对楚流烟,更加刮目相看。他叹道:“如今虽然逃脱,只不过却不知道郭子兴肯不肯答应放人。”

“放心吧。元帅,我临行之前,只与徐大哥商议过。纵然是郭子兴不答应,徐大哥、常大哥他们也会想法子逼迫他就范的。何况,郭子兴要是不答应,就会弄得军心离散,我想他应该不会兵行险招。”楚流烟安慰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与楚流烟,这边正在讨论。另一边,蓝玉和汤和匆匆进入了滁州城。他们径直去找徐达,而此时,徐达也已经把主要将领召集在一起,商量朱元璋可能遇险的事情。

见到蓝玉和汤和回来,却不见朱元璋和楚流烟,徐达脸色微变,问道:“元帅和流烟呢?”

汤和跺了跺脚,说道:“唉,元帅和流烟妹子都落在他们手里了。要不是流烟妹子聪明应变,也许元帅、蓝将军和我都死在胜飞镖的刀下了。”

徐达微微叹息,说道:“果然如此。流烟估计的并没有错。”

蓝玉拱手说道:“副元帅,胜飞镖让我们带话回来,说是让郭子兴用孙德崖去换取元帅。你看这件事怎怎么样才好?”

“娘老子的,敢用元帅来威胁我们?我老常第一个杀出去,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常遇春愤愤道。

徐达摇摇头,说道:“遇春不可。匹夫之勇,有何用?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元帅和流烟给救出来。”他想了一会儿,问诸将又何意见,诸将议论纷纷,都说郭子兴未必肯放人。

徐达沉思了一会儿,吩咐道:“你们立刻吩咐士兵们去和州城中散播谣言,就说郭子兴是个翻覆小人,出尔反尔,捉拿了孙德崖。胜飞镖就捉走了我们元帅,他想用元帅交换孙德崖,郭子兴不肯,摆明了是要置元帅于死地。当初元帅对待郭子兴,以德报怨,如今郭子兴却恩将仇报,人神共愤。”

徐达的话,让众人吃了一惊。冯国胜问道:“副元帅,如今我们并没有问过郭子兴的意见,郭子兴肯不肯出手救人,还在模棱两可之间,要是就这么散播谣言,恐怕…”

徐达说道:“郭子兴恨不能要元帅的性命,更想要孙德崖的性命。我看他未必肯拿孙德崖来救元帅,我们纵然是与他商议,他多半会推诿。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先散播出谣言,就说郭子兴不肯救人,坏事做尽,我相信他手下的将士们听了,肯定不能依从。那些将士们,昔日都是元帅的部下,他们都知道元帅对郭子兴的恩义,如今郭子兴恩将仇报,他们怎么肯答应?这么一来,迫于压力,郭子兴想不换人都不成了。”

“副元帅好计策。”李善长笑着说道。

于是,诸位将士们都纷纷去吩咐手下人散播谣言去了。

一天,过去,和州城中,谣言已经是满天飞了。而郭子兴,一点动静也没有。

两天,过去,和州城中,将士们都有些军心不稳了。而郭子兴,仍旧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第三天,很快就来临了。

争霸天下 第二十七章 交换人质

第三天一大早,郭子兴果然忍耐不住,前来找徐达质问。郭子兴怒道:“徐达,如今城中无端多了那么多谣言,现在天下人都以为我郭子兴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可是你做的好事么?”他气势汹汹,徐达却处变不惊,笑道:“郭元帅怎么这么说?这只是流言罢了。所谓流言止于智者,若是郭元帅想不让人误会,就用孙德崖去把我们元帅给换回来,不就是了么?”

“你…好你个徐达,你处心积虑算计我。”郭子兴恶狠狠的说道。眼中只恨不得喷出火来。

“愧不敢当。”徐达淡定的说道:“要是郭元帅不肯,徐某人又怎么会强求呢?一切,皆由元帅做主便了。无论到最后如何,暴动的也不会是我们的军队。”

郭子兴气急,却有些无可奈何。陈夫人千叮万嘱,让他想个法子,威逼徐达收回流言。可是一来徐达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人,二来,流言一旦传出去,又启是那么容易收回的呢?

公孙力士悄声对郭子兴说道:“元帅,以我之见,倒不如把孙德崖放了吧。以后总还又机会找他算账。若不然这城中军队于我们为敌,恐怕就大事不妙了。实在是不应该为了孙德崖一人,而致使三军造反,因小失大。反而不智,唯今之计,只有先将孙德崖给放了,这样字方才不会激起孙德崖手下的那些客军们的兵变,如果孙元帅不把孙德崖放了,一则损失了我方的一个大将朱元璋,二则客军势必会同我们火拼,这样子打个你死我活的,对于我们可以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如早点把这个孙德崖给放了,好歹也是给徐达等人做一个人情,反而能够成全元帅的对于部下的美德。这样子也可以保全朱元璋无事,对于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损伤。就算元帅想要对这个孙德崖下手,日后还有的是机会,不必争于这一时半会的功夫,元帅以为如何。”

郭子兴听了公孙力士的劝诫果然是平静了下来,郭子兴在心里头想,这件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本来不是什么难事,要杀孙德崖或者是留下孙德崖一条狗命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眼下孙德崖已然被自己擒拿住了,起码在他人眼中,孙德崖已然是自己的帐下俘虏。自己的声明和威望在这件事情之后定然可以凌驾与孙德崖之上,只是那这个孙德崖的这条狗命换取自己帐下最为得力的朱元璋,这桩买卖实在是有些划不来。如果朱元璋被孙德崖的部下给杀了,自己以后到哪里再去找一个如此得力的属下呢。

一念及此,郭子兴越来越觉得自己眼下还是少不得朱元璋这么一个得力的助手的。所以郭子兴对于徐达刚才顶撞了自己的事情也就有些想开了。比如徐达这么做也是为了替自己保全一个得力的助手。而且此次如果能够如徐达所请一样,等够将朱元璋弄回来,那么帐下的士卒将士们都会说自己是个仁义的元帅,既然能偶如此轻易的坐拥如此美名,那么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郭子兴就转换了一副笑容对着徐达说道:“徐将军,本元帅并非不近人情之人,何况朱元璋原本就是我的心腹爱将,我怎么可能弃之不顾的。这样子吧,本元帅速速派使者去孙德崖的营寨之中,对孙德崖的部将们开释,就说只要他们能够释放朱元璋,本元帅即刻就把孙德崖毫发未损的给放回去。”

徐达听得郭子兴这么说,顿时上前一步对着郭子兴拜谢道:“元帅既然愿意如此做,那么末将还请元帅即刻就如此行事,免得夜长梦多,迟了恐怕孙德崖手下的部将会对朱元璋做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来,到时候想要挽回可就迟了。”

郭子兴心中已然愿意朱元璋回来了,听得徐达如此说来,也觉得甚是有理。所以便让传令兵立刻唤来了一个使者,对着使者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遍,就挥手让这个使者骑着快马去了孙德崖的营寨里头去了。

使者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回来,徐达急着爬出了营帐,在门口着急的踱着步子,时时遥望着使者的身影。

可是使者还是未能出现,徐达有些发急了,以为孙德崖的营寨之中出来什么变过,使者和朱元璋都陷入了营寨之中。所以徐达就命人拉来一匹马,自己飞身上马,打马就往孙德崖的营寨中跑去,徐达想自己只身闯入对付的营帐之中营救朱元璋出来。

可是马儿跑了一会,迎面就见郭子兴派出去谈判的使者飞鞭跑了回来,直入郭子兴的营帐去了。徐达一看,连忙掉转马头,也跟着使者也跑了回来。

使者一进入帐中,郭子兴一见他进来,上前把住了使者的肩膀便开口问道:“怎么去了如许之久,怎么只是你一人回来,朱元璋呢,他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

使者刚才飞奔的回来,还没有喘匀气,所以就对着郭子兴断断续续的回答道:“回禀,禀郭元帅,小人去,去了对方的营帐中,对着他们说了元帅愿意释放孙德崖的话,那些将领也同意了释放朱元璋。开头谈的还好,不过后来他们听说元帅要他们先释放朱元璋,就不高兴了,都是元帅无故之下扣押了他们的主帅,就算是要放人,也应该元帅先放人才能表示诚意,否则的话,如此方能示之以诚信。所以对付要求元帅先放人,不过经过小人的折冲樽俎,对方的将领同意可以先放回朱元璋,不过要找一个人来替换朱元璋回营帐了,而且指名要我方的著名的将领。非要等到元帅将孙德崖给释放回去之后方才可以放了这个将领。”

“什么,这些人也太能算计了吧,一个换一个,那和没换有什么区别。”郭子兴有些愤怒的说道。

“元帅,我愿意去把朱元璋换回来。”徐达从门外冲入房中对着郭子兴说道。

“你,这怎么可以。”郭子兴不无意外的说道。

“元帅,既然他们提出了条件,那么我们就先把朱元璋给换回来好了。”徐达沉稳的说道。

“好,既然你主动请缨,那么你就跟着使者再去一趟。只要朱元璋回到了营帐中,我马上就把孙德崖释放了,让你也赶紧回来。”

徐达对着郭子仪一点头,就随着使者出去了,两人出帐外,翻身上马,直趋对方营帐中。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回来了。

郭子兴遵守诺言将孙德崖也放了。不久徐达也骑马回来了。

经历过这件事后,郭子兴越想越气,他这一辈子最恨的人就是孙德崖,最想杀的人也是孙德崖,可是千算万全,让他失算的是,在最后的关头,眼见他能杀了孙德崖出这口气的时候,却为了救出朱元璋,不得不放了孙德崖。本来可以除去孙德崖和朱元璋这两个眼中钉,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郭子兴的心中,别提有多么窝火了。

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生气,怎么样都忍不下这口气。思前想后,他越想越不甘心。最后火气上涌,整个人就气病了。郭子兴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就这么呆在和州城走不了了。朱元璋特意请了名医为他看病。

没有想到,这么一来,不但是滁州,就是和州也成了郭子兴的地盘。而朱元璋,什么也没有了。这件事,成了朱元璋的心病。而朱元璋手下的将领,更是很不服气。

可是过了不到一个月,郭子兴忽然病死了。这件事,在和州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经过大夫诊断后,说郭子兴是肝火太旺,病毒侵体而死。其实,只有朱元璋、楚流烟、徐达等人知道,郭子兴是服用了有毒的药死去的。

而这毒药,是朱元璋派人偷偷下在那名医开的药中的。要打天下,必定会有所牺牲的。而首先的障碍,就是要扫清郭子兴。如今,郭子兴已除去,郭天叙和陈夫人不足为惧,朱元璋就理所当然的接收了军队,重新拥有了和州城和精兵。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朱元璋对郭子兴,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而郭子兴,却处处要害朱元璋。如今死在朱元璋手中,也算是罪有应得。

争霸天下 第二十八章 集庆,就在眼前!

朱元璋迫切的感受到了和州之小,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不可能会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就算自己开拓疆域,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况且自己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干这些无聊的小事,他有更大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发展,但是想要发展一方势力,必须有很好的倚仗和一处福地,在这期间,他想过很多历史典故和地域,重重重挑选之后,终于将目光看向了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要说朱元璋这样选择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没有理由的事情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服的,但是古往今来,总是有很多没有理由的事情却办成了,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是因为领导人很厉害,也不是因为天时人和地理的原因,只是因为百姓的心中信服了,百姓心中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的拥护并且为之奋斗,而百姓信服的,无非就是一些神鬼之说。

早年陈设起兵,便是用的这等方法,在那鱼肚子中填上纸条,叫别人先看到他,然后在再旁处做些典故出来,便让人的心中自己产生疑虑,胡思乱想,找不出理由之后便将这件事情定为神鬼牛蛇所作,并不是人力可以办到的,肯定是有什么神仙之类的想要干什么事情了,那么只有配合才能有好的下场。

所以这个时候百姓的心中便有了一种信念,这个信念是人力如何闪动也起不来的,有些时候我们不相信这些东西,但是有些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实在是匪夷所思的,太祖斩白蛇之说就是如此,将一个平凡的人类带上一顶不平凡的帽子,那么他就披上了神圣的盔甲,就不是一个人了,是神的代言人,神使无所不能的,唿风唤雨,移山倒海,是百姓心中的信仰。

那么一个人一旦和这些东西挂钩之后,百姓自然而言的就对他有些信心,有些崇拜,因为他们被神宠幸,自己没有,自己就一定要信服他,到时候肯定也会被神宠幸的!

所以,朱元璋马上就想到了这一点,要想攻打天下,没有一定的神话背景是行不通的,但是自己现在一穷二白,实在是找不出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但是只要自己得到了集庆,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

因为集庆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都城,充满了王者之气,仿佛在这里扎根的王朝酒一定会成为全天下的统治者,这无形之中给了别人一种信念,似乎以前某某王朝就是从这里兴起的,并且成功了,这次会不会重演当初的一幕,虽然自己没有搞什么鬼,但是百姓还是会想到这一点,此去集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什么理由不去呢,况且集庆向来就是战争时候的要地,两方交战,谁要是占领的集庆,便等于是拿下了胜利的天平,集庆就是这么一处好地方。

紫金山雄伟壮阔,纵横南北,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能阻挡外来的军队,而且还是丰富的矿藏地,丛中可以取出无数的财富,是所有帝王都梦寐以求的,打仗靠的是什么?

就是靠的钱和民众的心,现在自己一方是顺应民意的,但是再财力方面还是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只要合理的开发了紫金山上的矿藏,那么发家致富便不是梦想了,紫金山好似一条巨龙一般,能给集庆带来无比的财富和王者之气,那耸立的巨石,似乎是在警告所有对这片土地有所窥视的人,不要冒着险来侵犯这里,如果不听从劝告,那么便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南京龙盘虎踞,便是这般的缘由,凶险的紫金山,庇护着集庆,现在这里还没有很大的势力,当真是一处好的去所!

不仅如此,集庆面前,还有一条蜿蜒的长江,那滚滚的江水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帝王的故事,江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能给激情带来充足的生活用水,而且不用担心兵种的单一性,既可以训练陆兵,也可以训练水兵,他日有站的话,必将一鸣惊人!

皇帝选房子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朱元璋看好的,就是集庆的风水,他感觉在这个地方有发展,实在风水好得爆棚,在明朝之前,已经有六朝定都于此,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么?六个朝代的帝王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集庆,特别是到了元朝的时候,这个地方更加改名为集庆路,当时尽管地势很先要,尽管出入有些不方便,但是也不能阻挡他的富足!

再看集庆的周围,这里不仅地势险要,适合作战,他的周围更是注明的粮食产区,年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茅,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粮草,没有了粮草便会不战而败,还有一个更好的有利条件,那便是在这粮仓边上,还有一条运河,在那个从背景到南京都要几个月的时代,运河实在是太便利了!

朱元璋手下有这么一号人物,这人是谁呢?这人乃冯国胜,乃是冯国胜。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手下的。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平日里和冯国胜(冯胜)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也是甚合的来,谈吐都甚喝冯国胜(冯胜)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的心意,冯国胜(冯胜)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很多事情都很放心的交给他去做。

这冯国胜对就朱元璋说:"这集庆虽然不是兵家战略重地,但是却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地方,要知道这个地方如果主公能够占领下来,将会很有多好处。

这块地方不光是粮食产区,还是商业中心,运河围绕,可以控制水路。

虽然这里不设防御,但是敌人都知道这里易攻不易守,主公只需将大军度过长江,占领集庆,然后高铸围墙,多修公事,拿这里做军事要地来发展,想必好处多多。"

朱元璋想了好久,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眼下自己这般人却是没有船,无船无何谈的过江,根本就是天方夜潭,不可能完全的任务。

他看了看自己的军队,多带人马不是骑兵就是步兵,就是没有水军,当然了,谁在陆地征战随身带着水师的,这也不能怪他。

但是如今要过江,他怎能不急。

这时候江面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朱元璋伸头一看,竟然是一叶小舟。

这人迎着朱元璋的大军而来,没有丝毫的畏惧,朱元璋大惊。

来人名叫俞通海,明史上说他是水军头目,其实这人就是沿江打劫的海盗,经常干的就是类似水浒传上“到得江心,且问你要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的那路勾当。但是这家伙来做什么呢?

只见他来到朱元璋面前,在江面上看着朱元璋问到:“公可是朱元璋?”

“正是,不知壮士有何见解?”朱元璋认为这人既然不怕危险来找自己,必然是有事。

眼下自己大军不能过江,如果那人要和自己谈条件则肯定是要谈过江,朱元璋就认为这人有船。

“你可是有船?”朱元璋问到。

“正是,我们兄弟在此一直是靠水吃水,但是最近这日子却是越来越难过,如果元帅能够收留我们,并且能够保管我们的利益,兄弟们就决定跟随元帅,助元帅攻打集庆,为元帅增加一臂之力。”

朱元璋却没有表现的很急迫,只是淡淡的说到:“你怎知我一定要攻打那里,可笑。”

"元帅,咱明人不说暗话,如今天下战火四起,英雄辈出,我等水师日后必定会被作为眼中钉肉中刺被消灭掉,但是我等也不是愚昧之徒,也知道良禽则木而栖。

虽然兄弟们说难听点以前都是水盗,但是成大事者就不应该拘泥于小结,我等如今确实能帮助元帅成大事,日后元帅发达了我等也算是功臣,自然能够安享富贵,谁愿意没事好吃好喝还去做强盗土匪啊,您说是不是?"

看着朱元璋依旧没有动作,他接着说到:“大帅何必如此,我知道大帅在想什么,只要大帅收留,我等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使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惜。”

“你等有多少船?”朱元璋淡淡的问到,虽然脸上没有表情,其实心中早就波涛汹涌。

“能够把这长江连接起来,大帅。”

朱元璋知道差不多了,人家如此又诚意自己老是这么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难免不会伤了人心,这家伙虽然是水匪出生,但是这世界上多少君王开始的时候不是土匪出生呢?就连自己也不过草寇而已。

心念及此,朱元璋跨前一步:“兄弟切莫怪罪,只是朱某为了大军,行事必须得小心才是,兄弟能够如此圣明大意,实在是难得。你既然懂得此中玄机,又选了我,想来我不会让你失望才是,放心,只要朱某有一口吃的,日后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兄弟们和你的。”

“那我就代兄弟们多谢大帅了。”俞通海转身驾驶小船离开:“不必担心,只需给我三日,我便会带着船只前来,请大帅在此耐心等待。”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下却只能是相信对方。

不出几日,果然俞通海在周围召集着这长江上下的船只上千艘,来到朱元璋这里,朱元璋大喜,俞上岸带头向朱元璋下跪,朱元璋急忙上前把他扶起:“兄弟不必多礼,你真是太及时了,有了如此多的船只,我事可成矣。”

朱元璋派人把这些小渔船改造成战船,其实也就是加固而已,很快这些小船就被加固完毕。

而之前俞等所有的几艘用来打劫的比较大的船只则被用来装物资和朱元璋等官员乘坐。

朱元璋带着上千条船只,把大军运过江面,根本就是出忽人家衣料,大军势如破竹,直接把采石攻破,然后又挥师进攻太平,经过半天战斗,又把太平攻下。

草草的补给之后,朱元璋带着大军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集庆。

但是朱元璋知道,自己的船都是些小渔船,很难形成多强大的攻击能力,这些小船最多上面坐一些弓手或弩手,也形成不了多少攻击力。

朱元璋在船上遥望远处的城市,有些叹息。

他如今虽然有了水师,但是却也成了制约他军事作战方案的主要因素。

小船可以突袭,却不能强袭,小船速度快,但是经不起大浪。

小船很多时间是作为突击,把人带到对方的岸边来用的,这对朱元璋来说绝对是个制约,人家的大船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并且装载着火炮,自己的小船根本不是对手,只能化整为零用奇招来制服敌人。

其实从古至今小船在战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好比孔明的草船借箭,但是人家好歹也有大船,只是要物资而已。而如今朱元璋没有正式在战船,一切都得靠这些小船,难免有些为难。

看着船发呆的朱元璋,如今却是一筹莫展,他必须想个好些的办法让这些小船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如何才能取胜,这是他朱元璋心中目前唯一所想的。

一群恶狼,面对着一片的绵羊,绵羊有胜算么?

朱元璋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深深的捆饶着他,他知道,时间不多,要打,必须快,尽快,一定得快,不然吃亏的就是自己。

正当他站在船头的时候,却不知道,集庆,就在眼前!

争霸天下 第二十九章 攻打集庆

元朝朝廷。

金殿上。

那金黄的房屋,用着红色的圆形大柱。上面雕刻着几欲飞翔的天龙。那黄灿灿的金身在耀武扬威,却没有把这情绪带到现在高坐在上堂的皇帝脸上。

两排的大臣们大多是愁云惨雾,都面露难色的看着眼前正揉着自己太阳穴的皇帝。担心一个不小心,自己脑袋上面得乌纱帽就和自己分开了。

沉重。在大殿的上空中盘绕不散。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单手支其自己的头,黑色的发丝安静的垂在身侧。丝丝缠绕,如同千分万缕分不开的烦恼。

站立在两旁的大臣之中,只有位居第一位的两个人。看起来刚正不阿!其中的一个,就是大将军--安利。他几乎掌管了所有的军权,此时的他,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另外一个就是丞相--文章。他也是百官之首。他的发丝已经被渲染成了雪白色,面容已经不堪岁月的折磨而略显老迈。以花甲之年依然辅佐着还略显稚嫩的皇帝。

此时,他走上前来。用着沧桑的声音说道:“禀告皇上!集庆已经被朱元璋开始正面攻击,请示陛下!是攻是守?”

皇上张开了嘴巴,还没有说什么。大将军安利就不顾群臣之礼大声的吼道:“当然是守!区区小儿!怎能惹起本将军大驾?”

“可是集庆也是皇土!”

“那又如何?现在诸多叛军!难道本帅还要一一讨伐不成?”

“够了!”居坐高位的皇上一怒!一掌打到了扶手上。瞬间,那十指不沾阳春露的手心,红透了半边天!

两边的臣子瞬间的站在了中间,齐齐的跪了下来。摆明的两边不帮,两边也不得罪。

高坐的皇帝,只见他眉头微皱,额际划过一滴晶莹的汗珠。一旁的太监总管兼心腹小春子,眼尖的看到自家主子疼的直冒汗!那个心疼啊!!他压了压情绪。走到了皇帝的面前不着痕迹的挡住了皇帝面带痛苦的脸面,弯腰,尖着声音缓声说道:“皇上!您还好吗?”

皇帝压了压手中传来的苏苏麻麻的感觉。沉着声音说道:“以大将军之意,退朝!”

“恭送吾王!”

散朝时,安利趾高气昂的看了文章一眼。然后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离开了。

文章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

此时,已经是公元1355年。

在集庆的八月已经在皇帝的漠不关心下。战火开始越演越烈。

1355年,朱元璋带领自己的大部队开始了讨伐集庆,而集庆却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强力的支援,朱元璋在八月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讨伐战争,但是无奈对方船多而且先进,朱元璋一直没讨到什么好处。

同年,正十五年,也还是公元1355年的九月,朱元璋不死心,在前面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之后,朱元璋把自己所有的部队都派到了江上,准备和集庆正面对战。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下皇帝和朝廷根本不来管这块地方,这里一直没有增兵也没有很好的将领,如果自己不尽快把它攻下来,万一被人抢了先,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朱元璋让所有的小船都一子排开,几艘大船上面已经安装了几门简易的火炮,他看着自己手下的几千艘小船,虽然船小,但是贵在船多而且速度快,敌人不过百来艘战船而已,自己必定能够一举击破。

而这个时候,对面的阵营中也是严阵以待,朱元璋摆下如此大的阵势,很难不让人不紧张。

战斗很快就开始了,朱元璋的小船非常的犀利,和上一个月的战斗不一样,这次的数量比上次增加了好几倍,敌人的火炮根本来不及轰,而且小船面积太小,根本很难轰中。

不过虽然如果,但是火炮巨大的威力经常能够把边上的船给轰翻,而且加之长江水急,小船的作用被削减了一些。

本来以为能够顺利突围的朱元璋,却发现当他的小船接近对方之后,迎接自己的小船的却是漫天的箭雨,在没有多少遮蔽的小船保护下,无数的士兵纷纷身亡,很多船还被火油和火箭击中,顿时惨叫声一片,火光几乎把整片江面给映红。

朱元璋的大船也在火炮的对抗中因为寡不敌众而被击沉了好多艘,这让朱元璋更加懊恼。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再一次退兵,这一次战斗又以失败告终。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朱元璋终于又一次重新整顿水师,再一次准备强行攻打集庆。

首先朱元璋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小船确实不利于和那些正规的大船作战,战斗虽然小船可以偶尔起点奇兵的作用,能够对敌人造成一些困扰,但是如果打起战斗来比较拖,那么小船的劣势就非常明显,很明显,小船装不了很多东西,并且携带不了多少物资,持久战明显是非常吃亏。

而且长江水急,并且浪头大,风也大,小船容易受其影响,根本不成大患。

而小船之上放置易燃的物品借风助火势去烧人家,在实战中也是收效甚微,很难发挥作用,自己如果一直这样做,只是等于在消耗自己的船和钱而已。

朱元璋这一年以来因为上一次的失败,一直在想办法弥补,他已经把自己很多东西都变卖而出钱造船,确实造了十来艘比较不做的大船,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战中去。

不过这样一来他的远程火力就有所增强,虽然还不能和敌人对抗,但是起码在局部上也能和敌人相持一下,而不会和之前那样敌人开炮我看着的尴尬情景一次次的出现。

而那些小船,朱元璋更是异想天开,他把所有的小船都在船头和船尾栓上铁链,相互连接,不过很容易拆开。

连接的目的是什么呢?所有的小船都几艘几艘跟在了大船后面用铁链栓住,这样一来链条相隔两三米的距离,在远处看来却不会这么巨大。

然后在小船上统一遮上巨大的油布,厚厚的油布显然不会被一般的箭支射穿。

敌人的大炮的话如果要攻击过来,这些油布也可以让小船上的人都一样保命的东西,至少不被炸死的话遮头上自己潜在水里留点空间就能唿吸,所以布上有很多小孔。

虽然这么做很容易遭遇敌人的火攻,但是经过实验,朱元璋发现其实火攻不一定真的有效果。而那些小船一旦在大船边上,可以先冒出头去试探,链条可以让敌人看到朱元璋这边声势浩大,而小船一旦进入了近距离战斗就可以发挥速度优势,链条不会让小船被炮弹渐起的波浪和长江本来的急流冲翻或者冲散,阵形也能保持的相对比较完整。

而这些主意都是楚流烟出的,她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上一次由于过于小看集庆的防御公事,让朱元璋吃了大亏,这次他派细作前去打探,终于发现上一次的战斗胜利让那边的将领十分得意,只是修缮了一下原来的基础设施,所有的防御工事并没有实质上的任何增加,质量上也没有任何提升,所有的战船也就是那么几艘,基本没有添置,最多只是维修。

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义军,而集庆相对的来说一直处的比较安逸,很明显那里的将领的日子过的十分惬意。

集庆一定要攻,攻不下我朱元璋哪里都不去!

朱元璋这么对自己下了决心,他决心一攻到底,完全把赌注押在了上面。

分析了众多局势和形式之后,加上上一次自己得意吃亏输战,这使得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就是骄兵必败的道理。

要攻敌,必须先示敌以弱,不然敌人就不会放松警惕。

朱元璋知道这一点之后,点了一些水性比较熟的人手,安插在了几艘新造的船上。

但是这几艘船只有一副空架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其中一艘有着一门火炮,并且也只带了两枚炮弹。

朱元璋手下的人都看不懂朱元璋要做什么,朱元璋却知道,成大事者,有些牺牲那是必须的。

争霸天下 第三十章 以后的路还很长

此此朱元璋一共造了十二艘船,又买了六艘,加上之前自己有的两艘,一共是一十八艘,但是如今他却把三艘新造的船拿了出来,后面拖着几艘装着些稻草的小船挂着铁链条一路开了过去。

等接近到了一定程度,这集庆的守卫才懒洋洋的发现竟然有船在大白天就公然开了过来。

三艘大船的旗杆上大大的三个朱字,很明显,去年前来战斗的朱元璋又一次前来进犯了,这让士兵很是着急,一边手忙脚乱的开始分兵布置,一边派人去通报这里的将领。

很快一切就准备到位了,看到朱元璋三艘乃是新船,敌人不敢懈怠,全体船只顿时派了出去,大大小小战船无数。

朱元璋的三艘船后面还拖着很多小船,去年人家是见识过的,这些小船虽然残破,但是杀伤力还是有一些的,因此所有的大炮都开始齐射。

“哈哈哈哈!你看,有水手跳船了,真是胆小啊!那个朱元璋还真是不要脸,就拿这么几艘破船来打我们,还是出钱新造的,还不如把这些钱都送给老子,白白糟蹋了这么多。”那个将军说到。

周围的士兵也是一阵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