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听大笑道:“你主陈友谅世代打渔,也不过是个渔夫出身,当了几年文吏,倒比牧猪的好么?我看你也算是条好汉,可惜明珠暗投了,不如归顺了我。”将领冷笑道:“你管我主是不是渔夫,俺只不降你就是了。你不过凭借着女子之功,诓骗了我主,方才大败了我主,要我投降誓所不能。”

朱元璋闻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十分难堪。

徐达在旁说道:“元帅,此人倒是硬汉,就遂了他的心意罢!”

朱元璋踌躇了一下,就依着徐达的意思,喝令推出去斩首示众了。

余下的那些俘虏可就没有此种骨气了,再加上陈友谅刻薄寡恩,心里头对着陈友谅于决战之前只听从楚流烟的意见十分不满。认为此次大败,都是主帅陈友谅误信红衣妖人的话,进兵龙湾,招致大败。

故而,都伏首乞怜,均口称愿意归降。

朱元璋就命人将这些愿意投降的将领暂时押下,妥为安置。随后就命人重整杯盘,再开筵席。

众将极为高兴,狂吃滥饮,朱元璋也随着众将一起喝了不少酒,不过很快的就停被不饮,面有忧色。坐在右手下位的李善长眼尖,发现了朱元璋的异状,心知有异,觉得在大胜之后主帅脸现忧容,于军不利。

所以就站起身来,借着给朱元璋劝酒的机会,对朱元璋耳语了一番。

朱元璋一听,面露喜色,就举杯和诸位将士一起饮酒。

一直饮到灯阑人静,众将才尽欢而去。

朱元璋在送别诸将的时候,暗中示意李善长断后,李善长会意,特意留在了最后头。

朱元璋一见众将离去,就挥退了左右侍从,拉着李善长从新坐下来。

朱元璋忧形于色的开口说道:“李军师既然知道本帅郁郁不乐是为了军中流传的流言说我军应天之战能够击败陈友谅,全仗着楚军师的功劳。将军在酒席上对本帅说有法子,是什么法子。”

“元帅不妨将此事的功劳推到康茂才的身上,就说元帅命康茂才安插耳目到了汉军阵中,掌握了汉军的动向,是以打了这一胜仗。属下派人在军中散布此说,乱以他说,将士们自己会以为此战是元帅的筹划之功劳。”

“军师此话的前半截倒是可信,本帅是安排了康茂才进入了汉军,可是康茂才没能顺利的接近中枢,对于战局无补于事。本帅眼见于此,心知只有楚小姐进入汉阳方能成事,所以才命人假伴汉军士卒,逼反了康茂才,使得康茂才回到营帐。这才打动了原本不愿前去汉阳的楚小姐,主动请缨,亲入汉阳,蛊惑陈友谅,方才成此大功。如今说是康茂才之功,恐怕无人会信。何况康茂才已然对人言及此趟已然是徒劳无功了吗。”

李善长老谋深算的笑了笑说道:“非也,非也。元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倘若应天之战的功劳落到了楚小姐身上,元帅必定为世人耻笑为别无他能,只能因人成事,而且还是女人。这样的名声传扬出去,对于元帅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利。何况这段秘密,眼下还无人知道,只要命令康茂才略略的转换口风,就说策动了汉军里头的一个将领坐内应,不就两全其美了么。”

朱元璋听了之后,沉吟了半晌说道:“军师所言有理,就依着军师所言,多拍心腹,务必办妥此事。”

朱元璋话音未落,听的帐外突然发出了一个声响,似乎有人在帐外偷听。两人一听,大惊失色,急急忙忙的奔出了帐外,可是触目所及,只是苍茫的月色,别无人迹。

李善长转头对着朱元璋说道:“元帅,兴许我等刚才听差了,或许只是夜间的动物之类的东西。”

朱元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但愿如此,这等事情,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李善长立刻应声答道:“元帅放心,定然办的滴水不漏,毫无差池。”

“恩,军师亲自操刀,一定可以办的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朱元璋心中也不为刚才的那一声响动着疑了。

其实刚才的那声响动是楚流烟发出来的,楚流烟来找朱元璋是想要对朱元璋报知汉阳城里头的部署,好让朱元璋一鼓作气攻下汉阳。

可是楚流烟来到帐外的时候,忽然听的朱元璋和李善长在讨论事情,楚流烟觉得不好马上进去打搅,就在帐外立了一会。

可是帐内的两个人今日喝了不少酒,忘记了忌讳。以为把左右都赶走了,一定没人听他们的谈话了,所以嗓门不免高了一些,加上朱元璋谈到了康茂才之事情帐外的楚流烟就分外注意了,故而朱元璋和李善长所议之事一字不差的落入了楚流烟的耳朵里头。

听的朱元璋说康茂才的遭遇居然是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圈套,目的是引得自己入汉阳城去见陈友谅,然后唆使陈友谅出兵龙湾,帮着朱元璋破敌制胜。身在帐外的楚流烟听的此事,心中极为惊讶,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被朱元璋当成了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使用。

只为功成,如此不择手段,楚流烟不由觉得阵阵心寒。

楚流烟一怒之下,实在听不下去了,马上拔腿,施展轻功离开了。

楚流烟连夜回到应天城里头的屋中,收拾了一番衣物,细细的思索了一刻,准备给朱元璋留下一封书信,然后就不告而别,离开应天。

待得写完了这封辞别信,天际微微露鱼肚白,天就要亮了,连日奔波,楚流烟有些疲累,就和衣上床睡了一觉,想着醒来之后,马上就打点包袱,离开应天城。

谁知一睡就睡到了晌午时分,待起得床来,梳洗了一番,楚流烟把朱元璋赏赐的物件都封存好,拣点了一些旧日衣物,打成一个小包袱。

随后就将昨夜所写的信笺至于妆镜台前,背上包裹,步出屋外,阖上门扉,飘然而去。

争霸天下 第八十二章 爱民如子

行到街上,只觉应天城里头一派喜气洋洋,欢声大震,似乎有什么好事似的,楚流烟拉过一个路边急急忙忙赶路的老丈询问道:“老丈,应天城里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为何百姓如此喜悦。”

老丈闻言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楚流烟,随口反问道:“看姑娘背着包裹,想必是先来应天的吧。”

楚流烟心中只想知道应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欲纠缠过多,也就笑了笑说道:“老丈好眼力,小女子是今日方才来到贵地,故而不知城中发生了何事。”

老丈就对着楚流烟笑了笑说道:“这就怪不得了,这应天城里头确实是出了一件大喜事。朱大帅在城外的江上把陈友谅杀了个大败而归,烧毁了好多的战船。打胜之后,就在今日,朱大帅就让人把应天的粮仓打开,分给了城中的贫民,如此好事,老朽一则老迈,力不从心,无法耕作了,听闻这等好事,也就赶去了,姑娘不如也去领取一份。听闻朱大帅也会到场,亲手分发粮食,勘断民案。老朽也想赶去一睹威仪式,姑娘不如和老朽一同前往,就算亲眼见见朱大帅也是好的。”

楚流烟一听,很是惊奇。没想到朱元璋居然搞出了这么一个开仓济民的法子,不知道是不是收买人心的举动,便决心随着老丈前去看看。

来到开仓赈灾的地方,只见街上几溜长长的队伍,来领取粮食的人还真不少,不过个个面有喜色。

再往前走了一截,只见前头的路上挤满了人,楚流烟寻着缝隙,进去一看,只见一处屋檐下摆着几张桌子,李善长正指挥着几个人给百姓分发口粮。

“大伙别挤,元帅说过了,都有都有。”

“一人一份,不要拥挤,以免踩踏。”

“小心妇孺,不必心急。”

几个胥吏模样的口中喊着话儿,此起彼伏的好不热闹。

楚流烟转眼盯着另一个方向,只见朱元璋躬自对着几个老人说着话儿,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好像是和人唠着家常。

这个时候,一个仆役模样的人突然冲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跪下来说道:“元帅,你要为草民做主呀。”

朱元璋身后的几个侍卫见一个人冲了过来,连忙拔出刀来,指着跪在地上的人说道:“你是何人,居然胆敢冲撞了元帅。”

那人吓得直哆嗦,连连叩头说道:“元帅,小人不是有意冒犯,只是小人在地主家当长工,干了三年,家主就是不给工钱,眼下快交年关了,小人家里连锅都揭不开了,更不要提购置年货了。小人家中尚有老母需要奉养,小人就上门讨取了几次,家主屡屡借故拖延,后来讨得烦了,就命凶仆将小人打了一段,丢出了门外。小人心中气苦,无法着想,听闻元帅在此听勘民案,小人就跑过来了,误犯了元帅,那是小人的不是。小人给元帅叩头认错。”

朱元璋伸手拦住了侍卫,虎着脸说道:“此人并非歹人,不得吓唬百姓。”

侍卫连连称是,收起腰刀,退了下去。

朱元璋转过脸来,说道:“你说的可是可是实情,此事村中的里正可以作证。当日我被打出门外,真是里正将我背回家中。”

“那么你去将里正和你家主人都叫来,本帅为你做主。”

那人踌躇了一番说道:“元帅,里正小人能够叫的来,可是家主家中仆役凶劣,一个不好,小人的腿可能都要被他们打断了。”

“如此。”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问道:“你家主的宅子离着可远。”

那人慌忙答道:“不远,脚程快的话,只要半个时辰就够了。”

朱元璋正色说道:“如此,本帅就随你一起去一趟。帮你把工钱讨回来。”

一听朱元璋此话,那人连连磕头称谢,围观之人也称颂不已。

一些好事之人拥着朱元璋和告状之人离去了。楚流烟看着朱元璋的背影,不觉暗自点头,心中想到如果让朱元璋做了皇帝,也算是个爱民如子的仁厚之君,百姓说不定能够过上好日子。

正这般想着,身后忽然想起了一个声音:“流烟妹子,你怎么在此处。元帅让我等寻你,已然找了好久了,老常我都快把兵营掘地三尺了。”

楚流烟一回头,只见常遇春真笑着盯着自己。

“掘地三尺,常大哥,你不会用成语就不要学着乱用,难道我被人埋到地下了么。”楚流烟对着装作生气的样子对着常遇春呵斥道。

常遇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老常我没文化,说话难免不注意,流烟妹子不必生气。对了,妹子,你背着个包袱,难道是要出远门么。”

楚流烟闻言,心中一动,说道:“我在军中住的闷了,不可以出去走走么。”

“可以,可以,流烟妹子想去哪里都可以,不过元帅说还没有给你庆过功。”

应天城内,朱元璋将自己要称公的意思透露给了李善长,刘伯温,两人很是赞成,就下去联络了各军将士,联合上了几道劝进表。

朱元璋指着岸上的表章对着众将说道:“本帅不过是区区一介匹夫,眼见胡元乱世,宇内纷攘,四方有蜂虿之忧,百姓被蛇蝎之祸。兵连祸结,生民涂炭,不得已才揭竿而起,有何德何能居得此位。诸公所呈之表彰,不妥,不妥。”

李善长抗身说道:“我主不必过谦,此乃将士之所公议。非我主不可居之,若是他人居之,我等也是不服。”

刘伯温也出班劝谏道:“元帅托天地之威,尽殄祸害之东吴,是为苍生之福。而今苍生无主,群臣拥戴,此诚其时也。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元帅不可不慎。”

朱元璋刚才的谦让,不过是有意为之,心中早已豪气干云。是以听闻李善长而后刘伯温的劝谏之后正容道:“朱元璋出身微末,起于濠梁,提三尺剑以聚英豪,统万众心而救困苦。诸公所请,自当允命,望诸公戮力同心,襄助元璋扫尽中原丑类,肃清华夏跳梁。一扫宇内之妖氛,拯救黎民于水火。”

“扫尽中原丑类,肃清华夏跳梁。一扫宇内之妖氛,拯救万民于水火。”

殿下众将同声称颂,声震寰宇。

---------------------------

汉阳城内,陈友谅不甘于被朱元璋大败了一场,决心要和朱元璋战阵再分高低。

陈友谅自起兵以来,从未尝过如此败绩。是以陈友谅站在汉阳城头,怔怔地望着江面上飘浮不绝的汉军尸首一直顺流飘过,心中悲痛万分。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极目所见,无非道路流离、悲泣唿号的无告之民,再有就是三三两两的溃兵伤兵流离道路,形同难民一般,哀痛嚎叫,悲声遍野,无限凄凉,这种惨目伤心的景象,真令人泪下如雨。

陈友谅心中极为哀痛。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铁甲雄兵居然彻彻底底的输掉了,说起来真是痛苦不堪的耻辱。

秋风袭体,凄凉满状,不胜悲凉之感。

遥望应天城中,火光烛光犹若长蛇,想来是朱元璋升殿庆贺大败汉军之事,下令应天上下庆贺三天,金吾不禁。朱元璋应该正与臣下一起喝酒饮宴,而楚流烟眼下可能正随同朱元璋一起庆贺大捷吧。陈友谅一念及此,不禁心如刀割一般疼痛。

陈友谅想到伤心处,立于城头的他拔出佩剑,猛的一个噼砍,将城墙上的一个石头垛子砍去了半边,好像切豆腐一般。

“朱元璋,我陈友谅对天发誓,日后定然要你尝受本王此次在应天之战所受的屈辱。剑断此石为证。”陈友谅在心中默默念诵着。

“汉王,夜凉风大,你该回去安歇了。”一个奴仆好意相劝道。

陈友谅不住摇头道:“劲敌当前,如何能够安睡,你好大的狗胆,左右将这个奴才给我拉下去痛打三百军棍。”

仆从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汉王为何发这么大的火。只觉得汉王自从应天一战败亡回来之后,脸色好像失去了笑容。整日阴惨惨的,见了怪怕人的。

如今一看汉王铁青的脸色,都不敢违命,就拖着刚才出言劝告汉王回去安歇的奴仆,一溜烟的跑远了。

争霸天下 第八十三章 劝降

过了几天,汉阳宫中传出了一道汉王的意旨,说应天战败,兵士的兵器盔甲紧缺,特宣召民间的铁匠进宫,筑造武器。

其实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手法,其实是陈友谅痛定思痛,在宫中闷头思索了几天,总结经验教训,悟到了上次战败,主要是的教训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军,而是冒失的让人从龙湾进军,结果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被朱元璋所设的伏兵打的大败,甚至殃及池鱼,连战舰都被人焚毁了不少。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舰队的优势,不过鉴于上次驾船之兵勇被乱箭射死之后,船就没法开动的这个弊端,陈友谅决心要征求解决的办法,所以下令征求铁匠。

汉阳城内的铁匠之中还真有能手,陈友谅将自己的意图和铁匠一说。

几个铁匠合计了一下,就给陈友谅画出了几张草图,随后就进呈给陈友谅定夺。

陈友谅接过一看,其中一张草图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只见草图之上,画着一只战船,和一般战船不同的是,这船居然是三层的,最下面的一层专为划桨之用。上面两层画着兵马将士。

陈友谅拍案叫绝,立刻命人将进呈此图的铁匠找来,重重的赏赐了一番,随后便名他统领其他的铁匠,在最快的时间里头,给他造出一只样船来。

铁匠得令,就同着其他的铁匠日夜赶工,终于在半个月的时间内造出了一艘艨艟巨舰。

陈友谅得报,很是兴奋,骑着马儿带着军队,从军营直奔龟山脚下的江边而来。

来到江边,陈友谅抬眼一看,大喜过望。只见众铁匠群策群力,制造出了一种极为可怕的战船,战船高达数丈,吃水颇深。上下有三层,每层皆可以骑马来往,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

这种设计极为科学,就算是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保持方向,进退可把无虞。更为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裹着,一般火箭的箭矢无法穿透。

陈友谅大喜之下,就命随身来的部队上船去演习了一番,果然进退如意,攻伐自如。

极为满意之下,陈友谅就命人照着样式造出了好多艘这般样式的船。

船造好之后,陈友谅就整顿军队,顺流而下,来到应天城外索战。

朱元璋点起水军出战,结果朱元璋的水军将士遇到这种箭射不入的怪船,无不大吃其亏。有没法找到对方的摇桨的兵勇,先行杀死,所以只能任由陈友谅的船队在水军阵内任意驰骋,水军屡遭败绩。

交战了好几次,朱元璋只好看着陈友谅带着船队将自己的水军冲的七零八落,杀个痛快,随后耀武扬威的离去。

朱元璋看在眼中,心里头都要冒出火来。

可是依然是拿着陈友谅的这种奇怪的战船毫无办法。

最后只好高挂免战牌,任由汉军叫骂,只是不肯出战。

陈友谅见朱元璋龟缩在城中,一时也无可奈何,不过水军数度大胜,也算是出了上次应天之战的那口恶气了。

战事吃紧,楚流烟和刘伯温合计了一下,眼下不如暂时和陈友谅保持僵持的局面,另外图谋别处。

两人将目光都盯上了镇守洪都的陈友谅的部将赵庆泰,就是腾王阁序所说的那个洪都新府,豫章故郡的那个洪都。

将这个意图上报给朱元璋之后,朱元璋也表示同意。

刘伯温计略深远,就命人提着金子到汉阳城里头贿赂权势,制造赵庆泰要谋反的假消息。

陈友谅本来是不信的,可是跟他说的人多了,不免也对赵庆泰起了一些疑心,所以在给赵庆泰日常的公事行文上挑出了许多毛病,想要好好敲打敲打此人。

可是赵庆泰却不吃这一套,很快的就和陈友谅闹翻了脸。

陈友谅就派了一个监军来盯着赵庆泰,名为监军,其实就是陈友谅宫中的一个太监,赵庆泰见陈友谅居然派了一个太监压在自己头上,对于陈友谅就愈加不满了。

监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本来是太监出身,可是凭借着陈友谅给他的权势,整日在军中作威作福,居然对着赵庆泰指手画脚的,动辄呵斥。

赵庆泰愈发感到陈友谅是针对他来着,很可能下一步就要将自己的兵权给剥夺了。

所以等到楚流烟和徐达奉命去洪都说服他之时,赵庆泰心知自己得罪了陈友谅,倘若不顺着朱元璋递过来的杆子往上爬的话,很快就要被陈友谅打翻在地,踏上一脚,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算是想要叛变都由不得自己了。不如趁现在还有资本的时候早早归降了朱元璋。

待得楚流烟和徐达和赵庆泰晤面,分主宾落坐之后,徐达率先伸手对着赵庆泰说道:“赵将军,如今你是明珠暗投,不如及早回头,跟随明主。”

赵庆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是身不由己。陈友谅毕竟是末将的恩主,若是末将就这么反叛了陈友谅,恐怕会惹得世人的嘲笑。”

楚流烟笑了笑说道:“赵将军若是为了这点小恩小义,而罔顾了天下的大恩大义,那才会惹得世人耻笑的。”

赵庆泰一抱拳问道:“这位姑娘是何人,又何出此言。”

徐达回道:“这个姑娘不是旁人,是元帅帐下的军师楚流烟。”

赵庆泰面色徒然一变道:“那真是如雷贯耳,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红衣妖人。”

说道这里,赵庆泰觉得自己有些失言,连忙打住了不往下说。

楚流烟莞尔一笑道“赵将军不必讳言,我确系是元主所称的那个红衣妖人。”

赵庆泰很是诧异的问道:“闻人言,祸害元人江山社稷的就是楚姑娘,可是楚姑娘为何又会投身到朱元璋的帐下。”

楚流烟笑道:“承天之福,我这一介女流倒是暴得大名,尽人皆知。不过祸国殃民之类的谣传不过是元庭鞑子捏造之词罢了,不必说它也罢。今我主雄才伟略,世所罕匹,是为一代圣明之主。四方贤能之士,咸不归服,我虽不才,如何能甘居人后。以我目之,方今天下虽是群雄并起,豆剖河山,寇盗横生,瓜分郡邑,而能成大事者,唯我主朱元璋一人而已。我主素闻将军威名,此次我主令我和徐达将军前来,就是希望赵将军能够弃暗投明,襄助我主开辟万世不易之功业,将元朝的鞑子们赶出中原,再造山河,同享富贵。”

赵庆泰拍案而起道:“楚姑娘之言,深获我心,奈何如今陈友谅对我已然起了猜忌之心,派了一个监军来到军中,分明是有意监察我的举动。细想末将曾为陈友谅亲冒锋镝,攻城陷阵,屡立战功,可是陈友谅居然听信人言,疑心我要反叛。末将心中真是殊为寒心。既然朱元璋如此贤能大度,我就归顺于他,反了陈友谅那厮。”

徐达一听,面露喜色,却暗自激他一激道:“得将军一偌,不啻千金。如今将军军中有陈友谅所派的监军,恐有不便。请将军速速召集家眷,妥为安排,随同我等去应天去见我主。”

赵庆泰却拔刀斫案道:“慢,既然要投靠朱元帅,岂能不建尺寸之功,待我去杀了那个阉狗,举城反了,一同归降。楚小姐,徐将军,请在帐中宽坐,末将去去就来。”

楚流烟赶忙板上钉钉般的抱拳说道:“如此甚妙,有劳将军了,我等就在此坐候佳音,望将军速去速回。”

说完,赵庆泰提着刀就跑出了帐外,徐达和楚流烟等了半刻钟,只见赵庆泰提着一个包裹模样的东西,领着几员偏将匆匆闯入了帐中。

赵庆泰将手中的包裹往地上一掼,只见一个人头血淋淋的从包裹中滚了出来,头颅张着双眼,一副死不瞑目的模样,甚是骇人。

赵庆泰指着人头大笑道:“陈友谅派来的阉狗已然让我一刀杀了,人头在此。”随后又指着身边的几个将领说道:“这几个都是我的心腹爱将,我已然将归顺朱元璋的事情跟他们说了,他们也都同意随我一同归降。”

争霸天下 第八十四章 小明王

楚流烟不由的赞道:“赵将军快人快事,倒是与军中的常遇春将军一般无二。”

赵庆泰说道:“常遇春将军威名远著,倒是闻名已久,可惜的是素未谋面,这下子倒是可以见上一见了。”说罢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陈友谅听的赵庆泰在洪都带着全城将士一同叛降了朱元璋,自然是怒不可遏,可是眼下正在攻击安丰的小明王韩林儿,战事正在紧急的当口,无法分兵他顾,所以也就暂时搁置一边。陈友谅想着先扫荡了韩林儿,在回师攻下洪都。

急欲结束战事班师回去,自然攻击的势头猛烈了很多。

韩林儿原本以为陈友谅必然会回师去攻洪都的,到时候安丰的压力自然会小了很多。可是实际的情形却大出他的意料之外,陈友谅非但没有会师的迹象,反而加紧了攻击的力度。安丰已然是岌岌可危,旦暮且下的模样了。

情急之下,韩林儿乘着夜间陈友谅放松攻击的当口,悄悄的将几名机灵的将士缒下城去。这几个怀着揣着韩林儿的亲手所写的求助书信兵丁,乘着夜色,偷偷的摸出了汉军的包围圈,消失在夜色沧溟之中。

楚流烟和徐达刚刚回来,将此行如何劝服洪都守将赵庆泰归顺的事体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重重的奖赏徐达和陈友谅。随后就告知两人说陈友谅见应天索战不出,久攻不下,已然丢下了应天,转攻韩林儿去了,许楚二人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可是两天之后,楚流烟却被朱元璋派去的兵勇请到了大帐中议事。

等楚流烟来到朱元璋的帅帐之中,发现徐达,刘伯温和李善长已然来了,正在传观一份书信。三人一面传观一面窃窃私语,似乎在争辩着什么似的。

朱元璋一见楚流烟进来,连忙站起来对着楚流烟说道:“楚军师,韩林儿被陈友谅攻击,派人送了一份书信来我军中求助,求我出兵去救。本国公尚未委绝,想要听听诸位的意思。”

楚流烟从徐达手中接过信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本王被陈友谅所攻,情势危殆,旦暮且下,泣血吁请吴国公速速分兵来救,俾后若有所望,无不应命。”信笺的末尾处,郑重的衿盖着一个印玺的章子,确是小明王的玺印。

楚流烟刚刚看完,听的李善长对着朱元璋一揖,开口说道:“小明王此信情辞恳切,且加盖了玉玺之印,料来断然不会作伪。吴国公不妨分兵一支,救出小明王,自可仿效当年曹操就天子而后至于徐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令天下起义之师俯首听命。”

徐达也赞同的附和说道:“李军师之计,徐达也是极为赞成,分兵去救小明王,还可成吴国公仁义之名,如此良机,不可错失。请吴国公速速派兵。”

朱元璋演义之类的说书听的多了,闻得李善长和徐达之计,觉得甚合自己的意思,正想着拍板定了下来,不妨刘伯温站出来说道:“不可,如今的情势,非三国之时可比,汉室虽弱,可是毕竟是天子正统,文武百官无不听命,此乃曹操之计可行之根本。而今观之,小明王韩林儿威望不孚,众将并不听命,倘若救他出来,反而不好,陈友谅必然迁怒于我军,回师伐我。愚以为一动不如一静,不如勒兵不动,静观其变。”

楚流烟听了刘伯温所言,也向朱元璋进言道:“刘伯温所言甚是,倘若真的将小明王救到了应天城中,反而不好安置。前回恭迎郭子仪之失,殷鉴不远,吴国公不得不慎。”

“楚军师此言差矣,小小的一个小明王,如果到了应天城中,有何不好安置的,吴国公只要在应天府中拿出一处别院,让韩林儿栖身不就行了么,到时候还可以借口保护小明王的安全,派兵保护,不就可以将韩林儿软禁起来了么,谅他一个小明王,也搞出不出什么名堂来,到时候不都什么都要听吴国公的。”

刘伯温一见李善长向楚流烟发难,连忙护着楚流烟说道:“李军师,楚小姐的意思并非是说如何将小明王安置在应天城中,楚小姐的意思是小明王来了,误国公是否要尊奉小明王,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要尊奉小明王韩林儿为首脑,那么自然要将军权交了出去,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李善长一听笑了笑道:“为何要将军权交割给韩林儿,只要名义上奉他为主脑不久行了。”

楚流烟笑着说道:“此话说来容易,小明王手中可是有重兵在手的,不比那汉室暗弱,并无他法,只得攀附曹操。若是韩林儿不安于傀儡之位,是否要将韩林儿杀掉,再行和韩林儿的部下打斗一场,如此鹤蚌相争,无非是让陈友谅那个渔牙子得利。”

“这倒是不尽然,我等也不比杀了韩林儿。以吴国公的雄才伟略,牵制一个韩林儿有何难得,到时候必然是将小明王韩林儿玩弄在股掌之间。”

“若是不杀了小明王韩林儿,韩林儿起意吞并我等有该如何是好。到时候可不像如今一样可以遥为牵制,不受其害。”刘伯温插嘴说道。

李善长听完又和刘伯温楚流烟争辩了起来。徐达倒是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在一旁,细细思量到底如何取舍为妥。

双方针锋相对,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猛听的朱元璋将桌案一拍,喊了一嗓子道:“诸位不必争辩了,我意已决,分兵飞驰救援安丰,将小明王救回来。”

楚流烟见朱元璋一意孤行,心中只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兵去救韩林儿,还想进言,尚未开口,刘伯温在她身后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袖口,似乎是示意她不必多说。

楚流烟回头一看,只见刘伯温对她眨了眨眼睛,悄悄的说道:“吴国公心意已绝,多说无益,不妨稍后再行建言,眼下不是时机。”

楚流烟抬眼一望朱元璋,果然是一副意气风发,智珠在握的模样,心知朱元璋眼下是听不进去自己的反对之辞了。

朱元璋命徐达和常遇春为先锋,朱元璋亲率大军殿后,兵发安丰。

常遇春性子急躁,听得朱元璋下令,自行回营点起人马,率先就进兵了。

徐达见势无奈,只好带着部署,追在常遇春的后头。

虽然发兵及时,可是等着常遇春一马担心的杀到安丰的时候,发现安丰已然让陈友谅的部将攻进了城内,常遇春遥望安丰城内,火光烛光犹若长蛇,刁斗声叮哨不绝于耳。借着月关西看了看城外掘沟树栅,水陆连营守御。常遇春不觉叹口气道:“俺还是赶得有些晚了,安丰城已然被人占了。”

此时从远处和一群汉军兵卒激战的将领,望见这面的旗帜,就打马冲出重围,跑到常遇春跟前喊道:“可是吴国公的援军。”

常遇春一见来将身上受创多处,血染红了大半个征袍,连忙回道:“正是,你是何人手下的部将,小明王如今身在何处。”

常遇春一面说着,一面操起一柄大刀,将一个欲从背后奔袭扑杀那员受伤将领的汉军将领斩于马上。常遇春身后的骑兵见主将动手,就扬刀打马,一拥而上,将围追堵截而来的汉军兵卒冲个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争霸天下 第八十五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

那员部将回头一望,已然知道常遇春救了自己一命,连忙滚鞍下马拜谢道:“末将是刘福通将军手下,城破之时,末将保护着小明王杀出重围。在城中不幸被陈友谅的部将吕珍赶上,小明王亦被乱军冲散在城中,小将奋起神勇,于汉军重围之中夺路而逃,侥幸杀出了一条血路,迁延半日,直至杀到此处,方才有幸得会将军于此。”

常遇春一听小明王被乱军冲散在安丰城内,就让几名部下将受伤的将领护送到殿后的大军中疗伤,就命人冲入安丰,力图营救小明王韩林儿。

陈友谅的汉军刚刚攻下安丰,城中也是尚未肃清,汉军正在城中极力追杀小明王。而守城门的汉军筋疲力尽之际正想要好好休整一番,没想到迎头就来了常遇春所率的虎狼之师,猝不及防之下就被常遇春突破了防御。

常遇春一马当先,带着一批将领边打边杀,很快的进到了城中。只听得城北方位打斗之声颇为激烈,心想小明王定然是被困在了城北,连忙追过去一看。

果然发现一个汉军的将领正领着一批人追杀一个带着皇帝冠冕的人,被追杀之人的左右扈从左支右档,情形极为危殆。

常遇春兜头大喝一声道:“常遇春奉吴国公之后命前来营救小明王,识趣的赶紧躲开,想死的就来受你常爷爷一刀。”声若雷震,轰鸣不觉,汉军兵将大惊失色,忙朝常遇春这边望来。

不望还好,一望只见一个威猛的将领拍马扬刀,气势凌人的杀来,宛如天神下界一般。

追杀小明王韩林儿的汉军将士无不失心落魄,做鸟兽散了。

只有敌军将领,强提胆气,拍马迎战。只一个回合,就被常遇春用刀背拍落了马下。

常遇春的随从一拥而上,将那个将领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