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国公夫人住在北院,主屋面阔五间,院子里种满了时令花草,花繁叶茂,竟不觉得是在万物凋敝的冬日。周兰茵等人站在门外,婆子进去禀告之后,才来请她们进去。

明间十分敞阔,一进门就是个鎏金的博山炉,比人还高的云母屏风后面有谈笑的声音。

平国公夫人坐在紫檀木卷草纹的罗汉床上,头顶戴?髻,插有鎏金观音满池娇分心和花头簪。身上穿着雪青色的貂鼠皮袄,浅黄的牡丹纹马面裙,雍容华贵。几个衣着稍显素净的妇人分坐在她两侧,低眉顺目的模样,像是府里的妾室。除此之外,就没有旁人了。

平国公夫人见周兰茵几个进来,对左右言道:“我的客人来了,你们先回去吧。”

那几个妇人起声应是,恭敬地退出去。周兰茵她们上前行礼,平国公夫人命丫鬟去搬绣墩,看到沈如锦,问道:“这位是…?”

周兰茵连忙侧身让沈如锦上前,对平国公夫人介绍道:“夫人,这位就是妾跟您提过的沈如锦,沈雍的女儿。”

平国公夫人的眼睛一亮:“沈雍…她是沈老的孙女?”

“正是。实不相瞒,沈姑娘尽得其父之传,上回夫人的画作妾身就是找她帮忙一起看的。这回夫人邀请妾身过府,妾身想着夫人是爱书画之人,应该想多交几个同道中人,便把她一并带来了。希望夫人别怪妾身自作主张。”周兰茵恭敬地说道。

平国公夫人淡笑:“自然不会,我也一直想认识沈家的人。只是没想到沈姑娘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本事。来人,上茶。”

丫鬟搬了绣墩过来,几人刚坐下,一个婆子快步进来,在平国公夫人耳边说了两句。平国公夫人听完后,招手让若澄过去,说道:“府里的几个姑娘都在花厅那边玩,你跟她们交个朋友吧?我让婆子带你去找她们。”

若澄乖巧地应是。平国公夫人应该是故意支开她,不过她一个小孩子,待在这里也很奇怪,便跟着婆子出去了。素云和碧云看到若澄从屋里出来,连忙跟了上去。

等她们到了花厅,素云和碧云留在外面,婆子只带若澄进去。里面果然有几个打扮精致,年龄与若澄相仿的姑娘正在追逐嬉闹,看到她来了,一窝蜂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她是谁。带若澄来的婆子解释道:“这是晋王府的沈姑娘,从前在宫里住过的。”

那几个姑娘听说她在宫里呆过,顿时有了兴致,拉若澄到旁边坐下。婆子见此情景,就躬身退出去了。

“你在宫里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皇长子殿下?”一个姑娘问道。

朱正熙还没有正式封王,所以都称他为皇长子。

“他长得好看吗?”

“是不是功课特别好?”

这些都是王府的庶女,平日也没机会进宫,所以都没见过朱正熙,对他十分好奇。若澄摇了摇头:“我在宫里的时候,皇上还在封地,皇长子也在封地,所以我没见过他。”

她们听了若澄的话,顿时觉得没趣,一哄而散,自顾自地玩去了。

若澄被她们晾在一旁不管,直到有个丫鬟进来说了句什么,那几个小姐就争先恐后地跑出去,花厅里一下子安静了。

若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素云走进来说道:“姑娘,听说是皇长子到了平国公的府上,所以府里的人都去前面迎接了。”

若澄本就是客人,又是女眷,倒不用去凑这个热闹。她对皇长子没什么兴趣,只是在花厅里干坐着也无趣,就想出去透透气。这平国公府的花园修得十分不错,百步一景,绿映莺啼。她也不敢四处乱跑,就在附近廊下走一走。

碧云道:“真是巧了,怎么我们来平国公府,皇长子也来了?现在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要不还是去北院那边找兰夫人她们吧?”

“我们在人家府上,还是不要乱走。皇长子叫平国公一声舅舅,上门也不是稀奇事。不过姑娘,平国公夫人怎么让你来这里?”素云问道。

“她想让我跟平国公府的几个小姐交朋友,不过她们显然对皇长子更有兴趣。”若澄苦笑道。

这时,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虎皮猫儿,慢悠悠走到花丛旁边卧下来,翻着肚皮晒太阳。若澄被它的憨态逗笑,走过去握着它的爪子和它玩儿。那猫儿仰头看她,目光慵懒,一副很傲慢的样子。

这只猫挺有脾气,不愧是平国公府养出来的。若澄很喜欢小动物,不过宸妃似乎怕猫和狗,所以她也没有养。

若澄跟它玩了一会儿,它不是很想理人,只想专心晒太阳。若澄也不打扰它,正要走开,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侧头看去,一个锦衣少年停在她面前。少年生得浓眉大眼,面如冠玉,似三月的杏花拂面,绝顶出众的相貌。他看见若澄时明显愣了一下。

“什么人!”素云上前,把若澄护在身后。

少年刚想开口解释,听到身后有人追来了,对她们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匆匆跑到假山后面躲了起来。

几个人追过来,看到若澄,以为她是王府里的小姐,便问道:“姑娘,可有看见一位少年从这里经过?”

素云和碧云一惊,听这人说话的声音,分明就是个太监。若澄摇头道:“没看见。”这京城里面能用太监为奴的,除了亲王便是紫禁城里的贵人了。而且也只有太监才敢跑到平国公府的内院里来。

那人道了声谢,又领着人急匆匆地四处去找了。等他们走远,少年才从假山后面走出来,站到若澄面前:“小丫头,多谢了。只是,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若澄已经猜到他的身份,不欲与他多做纠缠,行了礼要离开。少年健步拦在她面前:“你是这平国公府上的小姐?不说清楚不准走。”

“我只是来府上做客的。”若澄无奈道,正想着怎么脱身,刚才那些人又去而复返,好像发现了少年。

少年哀叹一声,转身又跑了,那群人追他而去。

素云和碧云面面相觑,若澄看到地上留有一串紫色的琉璃珠子,挂着红色流苏坠子,猜测是少年之物。

她俯身捡起来,目光定了定,有段记忆慢慢浮现出来。

几年前的正月,若澄像往常一样,在文华殿外偷偷听讲。因为正月诸藩王都会携长子进京朝贺,有些还在学龄的藩王之子,便会一并到文华殿听讲,所以这几日人满为患。开始上课以后,里面发生了口角,有人被翰林侍讲勒令站到外面。这些翰林侍讲,头顶天恩,也不敢娇纵这群天潢贵胄。毕竟名义上他们是老师,有管教之责。

只是被罚站的那个人恰好与躲在窗台下的若澄打了个照面。

阳光落在那人的眉梢眼角,如朗月清风一般美好。那人趁翰林侍讲不注意,偷偷溜到窗台下面,小声道:“小太监,你躲在这里偷听里面讲课吗?被我抓到了!我肚子饿,你帮我找点吃的,我就不告发你。”

为了不引人注目,若澄穿的是小太监的衣服。

那人眼中有狡黠的笑意。若澄被他发现了,很是惊慌,转身想要逃跑,却被他一把抓着。

文华殿里响起朗朗读书声。若澄怕惊扰到里面的人,只能暂且答应他。

第10章

若澄想着宸妃宫中的人就在不远处,她可以寻个法子脱身。没想到那人又按住她的肩膀说:“不行,一会儿那翰林侍讲发现我不见了,保准找父王告状。你在这儿替我站会儿,露出个帽子就行。我去吃点东西便回来。”

他说话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皇家特有的高贵矜持,反而像是个寻常人家的少年。说完,便开始除衣冠。

若澄一把捂住眼睛,不敢看。过了一会儿,带着体温的帽子和外衣飞了过来,她下意识地伸手接住。

“愣着干什么?快穿上。”他催促道。

若澄只能听命,但那帽子太大,她要用双手扶着才不至于盖住她半个脑袋。那人又把外衣披在她身上:“弱不禁风的小东西…暂且委屈你一下。我马上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然后他抱着手臂,打着哆嗦走了。

若澄当然不会乖乖地等他回来,趁这个机会溜之大吉。从那之后直到正月结束都没敢再去文华殿。

这串珠子,他当时也佩挂着,因为颜色特别,所以她认了出来。

“姑娘,刚刚那位不会是…?”素云走到若澄身边小声问道。

若澄点了点头,肯定了素云的猜测。她小时候跟现在差别还挺大的,所以他应该没认出来。不过她幼年时曾经坑过这位皇长子的事,不提也罢。

为防他想起旧事,回来找她算账,若澄把珠子放在路上现眼的位置,带着素云和碧云快速走了。

平国公夫人新进得了一幅字帖,藏不住宝,急于找人分享。那幅马远的山水图被周兰茵鉴为赝品以后,她回琉璃厂与那个卖画的店家理论,此后不太相信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

她正要叫婆子去将字帖取来,听说皇长子到了府上,连忙去前面迎。

屋里只剩下周兰茵和沈如锦。沈如锦安静地喝茶等待,她的衣着打扮,跟周围华丽考究的摆设格格不入,但她不卑不亢的态度,也让人生不起轻视之心。

周兰茵百无聊奈,反倒费脑子琢磨起来。她与平国公夫人交往,一来是那点虚荣心作祟,二来是想要她手上的铺子。她跟沈如锦认识也完全是桩巧合,那时候她在琉璃厂附近寻找接近平国公的机会,偶然看见沈如锦帮一个买了假画的夫人讨回公道。

她利用沈如锦,成功获得了平国公夫人的信任,原本想事成之后用些钱财打发。没想到沈如锦知道了内/幕,要她帮忙引荐平国公夫人,否则就去揭发她弄虚作假的丑事。周兰茵没办法,此趟只能带沈如锦一起来了。

沈如锦不要金银财帛,也想接近平国公夫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沈家自恃清高,应该不会觊觎铺子,染指生意上的事。那便是有什么事想求于平国公夫人?

周兰茵想不明白。

过了会儿,平国公夫人没回来,倒是她身边的婆子带着几分歉意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请几位过府做客,本因好好招待。但府上忽然有些急事,夫人无法抽身,交代老身送几位出府。”

周兰茵没想到今日来此,正事一件都还没提,就要回去了,心中不快,但也只能说道:“既然夫人有事,我们就不叨扰了。”

她们从明间出来,早前被支走的若澄已经在院子里等着。她们在路上随便问了下人,自有人把她们带回来。

正门那里如今都是皇长子的仪仗,为避免冲撞,她们改走侧门。婆子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让丫鬟拿了很多礼物,给她们一并带回去。

到了门外,周兰茵与沈如锦分道扬镳。她心情不好,不想再载沈如锦一程,自己先上马车了。沈如锦也没在意,倒是拉着若澄的手说道:“你别怪父亲当初没有收养你,这些年,我们过得也不容易。等什么时候有空,回沈家来一趟吧?父亲他想见见你。”

若澄不知她说的是客套话,还是当真如此,暂且先点了头。

沈如锦笑了笑,也没有多说,带着她的丫鬟走了。这附近有出租车马的地方,她只要身上带着银子,回去应该不是难事。若澄看她走远了,刚要抬脚上马车,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喧哗,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

平国公府的人送她们出来以后,原本正要关门,一个穿着素底直身,直身上打着几处补丁的男人,快走到门边,一手按住了门。

门内的小厮探头说道:“怎么又是你?如今府上有贵客,我们没工夫搭理你,快走!”

“请将我的名帖转交给平国公,就说我是总兵李青山举荐的。若他日我得到重用,必会记得你的恩德,结草衔环以报。”男子的手里拿着一份名帖,郑重其事地递了过去。

那小厮却如同听了笑话:“我跟你老实说了吧,每日都有上百人说是受了各位大人的举荐,来投靠平国公府。我们国公爷根本看不过来,我收下你这名帖,最后也是当柴烧了。书生,听我一句劝,以后别再来了,那名帖根本没用。”说完,毫不犹豫地关上了门。

那人怔忡片刻,落寞地转过身来,看着手中的名帖,无力地滑坐在了地上。

有过路的人好心问道:“喂,你没事吧?”

“多谢关心,我只是饿得头昏了。”男人坐了下,又勉励站起来,仿佛自言自语道,“十年寒窗,榜上无名。全部积蓄,却换来废纸一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安能言鸿鹄之志?可悲可叹。”

若澄听他谈吐不俗,大概是怀才不遇,投报无门,心中有几分同情。她从荷包里取出一锭碎银,交给素云,然后在她耳边说了几句。素云点头,拿手帕将银子匆匆包了,追上那个男人:“书生留步!”

男人回过头,脸上有些脏污,嘴唇干裂,一双眼睛却深邃得如同大海一样,仿佛能把人吸进去。素云的心没来由地漏跳了一拍,上前把手帕塞进男人手里:“书生,你的东西掉了。”

男人摸到帕里的银子,眼中闪过一丝愠怒和狼狈,刚要说话,素云抢先道:“我家姑娘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别轻易对命运低头。”说完,她行了个礼,就回到若澄身边去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的诗,叫人在逆境中不要放弃希望。男人转过身,只看到一个背影上了马车,好像还是个孩子。这是哪家的姑娘,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心性?他已是弱冠之年,却还看不透。

马车和仆从很快离开了。男人呆站片刻,握紧那帕子,坚定地往前走去。

***

平国公徐邝在前堂来回踱步,下人不断跑回来说,没找到皇长子殿下。徐邝挥袖道:“再去找!”

平国公夫人在旁,小声问道:“好端端的,人怎么会不见了?”

“我看他就是想借着我的名目出宫来玩。”徐邝气道,“方才我在书房与他说话,他借口要去出恭,一转眼就没了人影。这要是出事,我如何向宁妃和皇上交代?”

平国公夫人安慰道:“国公爷安心,殿下总归还在府里,不会丢的。”

徐邝在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下来,面色凝重,又对平国公夫人说道:“我听说,你与晋王府的妾室往来?你堂堂一府主母,也不嫌掉了身价。”

“妾身偶然在琉璃厂碰见的,见她颇有几分才华才结交。国公爷放心,我们是以画会友,绝不谈及别的事。”平国公夫人连忙回道。

徐邝板着脸斥道:“糊涂!原本你要跟哪家的妇人来往,我是不会管的。可你知道皇上对那位晋王殿下有多忌惮?锦衣卫都盯着晋王府。若是我们府上与他们来往的消息传到宫中,难免招惹闲言碎语。到时可就说不清楚了。”

平国公夫人一惊,连忙道:“是妾身考虑不周,往后不会了。”

徐邝点了点头:“你且坐下,我还有些话跟你讲。”

平国公夫人连忙坐下,洗耳恭听的模样。

“今儿个我进宫,听皇上的意思,正月过后准备给皇长子选妃。你也知道我们府上没有嫡女,庶出的几个丫头,身份都不够。而苏皇后那边竭力推荐首辅苏濂的孙女,我想着这桩姻缘倒也不错。毕竟苏家在朝堂上举足轻重,将来能帮得上皇长子。总比温家的来得好。”

昭妃年轻貌美,和曾经的宸妃一样都是寒门出身。不同的是,宸妃的母家没什么有能耐的人,昭妃却有个会打仗的兄长,现在是京军三大营的总兵,往后还不知会不会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平国公夫人听了连连点头:“论家门,苏家不比我们差。苏大人是首辅,吏部尚书,还是东阁大学士,他家的孙女不会差的。”

“我跟宁妃娘娘也是这个意思,可昭妃那边也推荐了个人选。她如今很是得宠,温嘉又拉拢了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吏和武将,势力日渐增大。此次出征,皇上没用昭妃的兄长,本就欠了她一份人情,我担心皇长子的事…所以才把他带回府来,与他陈述利弊,共商对策,可他…哎!”徐邝摇了摇头,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口气。

平国公夫人道:“这也不能怪他。原本皇上在封地时,他虽是长子,却过得无忧无虑,没什么束缚。皇上登基之后,他一下被关在紫禁城里,这几年想必是闷坏了。他还小,慢慢来吧。”

“还小?晋王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上过两次战场了!”徐邝怒道。

“您消消气。晋王自小受的是什么教育?皇长子怎么能跟他比呢?”平国公夫人话声刚落,就见一个仆役从外面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跪在地上,气喘如牛:“国公爷,不好了!刘公公在后院找到了殿下的琉璃珠子,后院的墙角处还搭着一座梯子。有一个府里的小厮被打昏了,身上没有穿外衣。梯子底下丢着半只绣金线的靴子,刘公公说是皇长子之物…殿下,殿下可能翻墙出府去了!”

徐邝听了,只觉眼前一黑,拍桌而起,大声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所有府兵都给我叫上,找不到殿下,我们全都得人头落地!”

第11章

天色骤然暗了下来,忽然飘起小雪。雪并不大,但李怀恩还是让丫鬟小厮把那几盆常青藤小心搬到廊下。有小厮冒雪跑来,低声禀报了几句。

李怀恩走进主屋,听到西次间里有风声,猜测王爷没有关窗户,在门外偷偷觑了一眼。

朱翊深坐在暖炕上,桌案摆着棋盘,他凝视着棋局一动不动。

窗子果然开着,那细如盐粒的雪花飘进来,落在窗台上,马上就化了。李怀恩小跑进去关窗,发现朱翊深的肩头已经湿了一片,连忙拿袖子擦:“王爷,下雪了,您没发现吗?”

朱翊深如梦初醒,将棋盘推开:“下雪了?”

李怀恩说道:“是啊,下了有一会儿了。刚得到消息,李青山那些人,利用自己与平国公的关系,向名落孙山,不愿回乡的试子们售卖举荐的名帖,一份名帖从几十两到上百两不等。平国公好像也知道,但默许了此事。”

李青山这帮人居然能想到这种方式敛财,也的确是废了番心思。举荐有取用,也有不取用。那些人花钱买了名帖,却得不到回应,只觉得是自己才疏学浅,没被平国公看上,也不会怪到李青山头上。而且就算被都察院发现了,他们大抵也能找到推托的法子。

朱翊深做皇帝时,最讨厌这些贪官污吏,恨不得处之而后快。但杀的贪官越多,却越觉得与朝臣和百姓离心。后来他病中细想,大概便是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做晋王时小心翼翼,想着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便可随心所欲。可直到站在那个天下至尊的位置,才发现有很多事,背在肩上便成了责任,再也卸不掉。一念之间,便是关系到许多人的生死,半点也马虎不得。

做皇帝真的太累了。

朱翊深从暖炕上下来,站在火盆前烤了烤手,问道:“她,她们都回来了?”

李怀恩反应了一下,才知道他问的是周兰茵和沈若澄,然后说道:“还没有,我派个人去门房那里守着。这雪不算大,平国公府不远,应该没事的。”李怀恩也不知道主子关心的到底是兰夫人还是沈姑娘,权且先让他安心。

“李怀恩,你去准备些东西。”朱翊深吩咐道。

等若澄她们回府时,雪大抵已经停了,只不过路上化雪的地方湿漉漉的。周兰茵自己回西院,脸色不好看。若澄她们也回东院,路上看到李怀恩指挥几个人搬香案和果品纸钱那些,到花园的角落里去。

若澄跟李怀恩很熟悉了,老远就认出来,问素云和碧云:“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好像要烧纸钱?”宸妃的忌日分明已经过了,这是要烧给谁?

碧云摇头表示不知。素云在旁边想了想,猛然间记起一件事,但没说出来,只道:“王爷的事我们还是不要管了。”

若澄本来想着与李怀恩熟稔,顺口问一句,也没有真存着要弄明白的心思。

送若澄回去以后,素云单独到后花园找到李怀恩。香案已经摆好,上面放着三盆供果,一个香炉。几个丫鬟跪在案前烧纸钱,还有一些纸扎的小人。素云问道:“王爷叫你烧给小公主的?”

李怀恩双手拢在袖中,脸上映照着火光:“可不是?在皇陵也每年都烧呢。你又不是不知道,王爷有多疼这个妹妹。她夭折的时候,刚会叫哥哥。你还记得刚开始时王爷不怎么喜欢沈姑娘?大概觉得她占了小公主的位置吧。”

素云点了点头:“小公主夭折时,娘娘也哭昏了好几次。那时北边战事吃紧,娘娘为了不让先皇分心,强忍伤痛,硬是扛了过来。后来收养姑娘,心情才逐渐平复。她没让我们把小公主的事情告诉姑娘,大概是怕她多想。所以我一直都不敢说。”

“都过去那么久的事情了,说也无益。”李怀恩看了看左右,执着素云的手腕,拉到廊下无人的地方,“素云,咱们俩都认识那么多年,我偷偷跟你说件事,不说我憋得慌。但你可别把我给卖了。”

素云忍不住笑道:“那你别说了,继续憋着吧。”

“嘶,你怎么变坏了?”李怀恩瞪她一眼,压低声音,“王爷最近真的有点怪怪的。我怀疑是上回在皇陵修屋顶的时候,从上面摔下来,磕到了脑袋,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素云听到朱翊深从屋顶摔下来,不禁捂住嘴:“怎么会从屋顶摔下来?有没有大碍?”

“把右手摔伤了。我们住的那个地方,破破烂烂的。有次刮大风下大雨,把屋顶掀翻了,根本没法住。看守我们的人不肯帮忙,本来应该我去的,但是我怕高,哆嗦了一阵,没敢上去…我跟王爷这么多年了,总觉得最懂他。可近来我发现,他不像是那个我打小伺候的主子了。你说邪乎不邪乎?”

素云那日在东院见到朱翊深,虽只是匆匆一瞥,也觉得与从前大不一样了。眉梢眼角俱是让人震慑的威势和冷厉,哪里像是个十八岁的人?但仔细想想,这几年的确发生了太多的变故。王爷从父慈母爱的天之骄子,一夕间变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皇上继位以后,立刻将他发配往皇陵。皇陵的日子清苦,跟王府怎么能比?

人遭逢大变,性情自然会不同。虽然素云也说不清这变化是好还是坏。

“后来呢?王爷的手请大夫看过了吗?”素云又问道。

李怀恩摸着后脑勺道:“那时雨实在太大,王爷摔昏过去,附近也没有大夫。等大夫来了后,王爷把我支出去,也没听清他们在里面到底说了什么。不过我平日里观察,似乎也没什么大碍。”

素云这才松了口气,再问一事:“你可知道,皇上会不会把王爷派出去就藩?”这不仅关系到王爷的前程,也关系到她们的将来。在这皇城根下,什么事情都好办,出去了可就难说了。

李怀恩也不清楚。毕竟按照祖制,封王出京就藩是惯例。以前先皇在的时候心疼王爷,王爷才能留在京中。现在这个皇上,可巴不得把王爷支得远远的。他说道:“现在还不好说,且走且看吧。”

素云也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她出来久了,准备回去。李怀恩叫住她:“等会儿。王爷给姑娘挑了几本书,你带回去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