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忙道:“好,好。那我先去姑太太那里,你们替我照看着阿芷。”见陶氏和林谨容都应了,便与许嬷嬷一同往林玉珍的院子里去。却又多了个心眼,先在外面转了一圈,让人去问罗氏母女是否在里面,听说已经走了,这才进去。

进去才知,陆云回来后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里,任由林玉珍怎么喊,怎么劝,都不出声。林玉珍心疼女儿,怕她想不开,又不敢大张旗鼓地让人开门,满腔怒火都化作了愁绪,一看到周氏,不由得就流泪了:“嫂嫂,你快替我劝劝这冤家。她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就不活了。”

周氏清了清嗓子,上前道:“阿云侄女儿,你听舅母一句劝。天底下最疼子女就是父母了,你母亲就你一个女儿,比你还伤心,你这样关着门不出声,是要让她心碎吗?你要真懂事,就把门打开。”

片刻后,门开了,二人赶紧进去,只见陆云背对着二人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人却是好的。林玉珍这才松了一口气,周氏便柔声安慰了陆云两句,朝林玉珍使眼色,表示有话要同林玉珍说。

林玉珍便让方嬷嬷守着陆云,起身同周氏到了外面。周氏宽慰她许久,见她情绪稳定了,方道:“你三嫂让我问你,她怎么得罪了你,你要那样瞪她?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见林玉珍板着脸不说话,便意味深长地道:“你三嫂是什么脾气,你和我一样清楚。她的高兴不高兴自来都是露在脸上,可不似有些人,表面上好看,背里坏透了。从你和我们说起这事儿到现在也不过两天,家里的人做了些什么,一查就出来了。她若是真做了什么,公婆先就不会饶她。”又顿了顿,叹道:“现在你和你三嫂闹别扭,吴大太太也不理睬你二嫂,叫我夹在中间怎么办?”

林玉珍早前还没感觉,听到她后头那句话,才认真起来:“怎么说?”

周氏叹了口气,道:“可不是?难道你没注意到,吴家两位太太都不理你二嫂了?我在想,可是她早前说了什么冒犯人家的话?或是听错了什么?”

林玉珍皱着眉头道:“不会吧?”却不肯把罗氏先前说的话说来。

周氏见她还护着罗氏,晓得问不出来,便道:“依我说,姻缘这种事,是要看缘分的,三家都是世交,总不能日后就不来往了,面上该忍的还是要忍。好了,你去哄哄孩子,我先回去了。”慢慢儿地去想罢,这次保教罗氏这个搅家精逃无处逃。

第122章:说开

周氏出了院门,迎面就遇到了陆缄,便满脸好心地道:“你可知道今日的事了?”

陆缄点头道:“略略知道一些。”林玉珍要做之前并不曾向他透露过半点,否则哪怕是他先试探一下吴襄的口风也不至于如此。

周氏便道:“你是聪明明理的,好生去宽慰你母亲和妹妹,你三舅母可不是那样的人。”

陆缄不由奇道:“这又和三舅母有什么关系?”

“总是误会。”周氏叹息一声,转身离去。话说一半藏一半才有意思,好容易有了机会,总要让人知道罗氏的丑恶嘴脸才好,可不是谁最奸诈险恶谁就能占上风,永远步步高升的。

陆缄默然立了片刻,快步进了院子。

林谨容轻轻揭开面前的砂锅,用筷子指点着里头的菜肴:“这罗汉菜真不错,你们别看就这么一小砂锅,其实里头放了发菜、冬菇、冬笋、素鸡、鲜蘑、金针、木耳、熟栗、白果、菜花、豆腐、腐竹、萝卜,味道鲜美着呢,听说这斋菜太费时,用料又多,平日里是不做的,难得尝到,既然你们五姑娘不吃,你们就分吃了吧?”

石榴微微笑着,果然摆了几个碗筷,林谨容亲手取了勺子,将菜分在碗里,香味一阵一阵地往面壁躺着一动不动的林五鼻子里飘,让饿了许久的林五犹如百爪挠心。林五烦躁地拉紧身上的被子,发泄似的使劲拍了一下床。

石榴等人的笑容略微停了停,林谨容端起一只碗来,开始吃喝:“晚饭吃得不好,我再添点。你们真不吃?还是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吃?要不,你们端下去吃?”

林五猛地坐起身来,怒气冲冲地看着林谨容:“吵死了。你自己又不是没房,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丫头们有些惊慌地看向林谨容,林谨容便朝她们摆了摆手,示意她们出去,然后自然而然地将碗筷往林五面前一放:“味道不错,趁热尝尝?”

林五板着脸撅着嘴不说话。

林谨容把那碗往她身边放了,回身走到桌前坐下,拿了一卷书对着灯看,淡淡地道:“我本不想来讨没趣,但大伯母托了我娘和我照看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总要劝你两句,自个儿的身子自个儿爱惜,你不吃旁人难道就会有损失么?爱吃不吃随你。”然后就不再管她,安静看书。

林五坐了许久,一时觉得委屈,一时又觉得没趣。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方捧住碗小心尝了一口,果然味美,于是矜持地吃完了碗里的东西,肚子里有了存货,身上舒坦了,突然气就顺了。再看坐在灯下看书,神情淡然的林谨容,就觉得那张脸没她往日里觉得的那般可恶。于是下了床,坐在林谨容对面,拿了碗筷挑肥拣瘦地挑着面前的菜肴,道:“素菜做得再好看,吃起来也没味儿……”

林谨容淡淡地道:“看来你是没真饿着。你真该看看街上的叫花,为了半个霉饼子就可以拼命。”

林五将筷子一放:“四姐你怎么这样?我刚觉得你没那么讨厌了,你又来惹我。”

林谨容挑了挑眉:“你别惹我,我就不惹你。你先前就不安好心地说了那些话,这会儿又想说什么?只管说,我等着。”

她的语气不善,林五却没和她争,沉默了片刻,低声道:“我不是冲着你去的。你不明白我的心情。我曾经待一个人很好,全心全意地好,结果她随随便便就背叛了我。”说到这里,她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掩藏的忧伤和失落。

林谨容猜她说的是陆云,并不作任何评价,也没心思去听她倾诉,只淡淡道:“不管你是为了什么,下次别随便扯上我,否则,别怪我惹你。”

林五有些不服气,却还是没有说话。

姐妹二人默默坐着,一个吃饭,一个看书,各不相干。见周氏推门进来,林谨容便收了书,起身道:“大伯母,我先回去了。”

周氏见林五垂着头吃饭,脸上的戾气乖张都不见了,不由惊喜地道:“还是你会照料人,辛苦你了。”

林谨容客气道:“不辛苦,自家姐妹,应该的。”顿了顿,抬头看着周氏微微笑道:“辛苦的是大伯母。平日里掌家照顾一家子的起居饮食,好容易出来散心,还得替我母亲和姑母排解误会。我母亲脾气不好,却是记情的,往后,还要大伯母多多照顾提醒我们。”

周氏的眼里露出一丝笑意来:“这些都是我该做的。你放心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世上有人巧嘴如簧,也有人明察秋毫,不怕。”又道:“我刚才遇到了陆缄,我让他劝你姑母了,这孩子性情沉稳,晓得是非的。”

林谨容一怔,怎么又扯上了陆缄?这事儿又关陆缄什么事?却见周氏笑得隐晦:“你们都大了,再不可像从前那般意气用事,日后你们姐妹要互相护持,抱成一团才好。”

林谨容点点头,转身往外。才进房门就垮了肩膀,拖着脚步坐在窗前托着腮发起了呆。窗外一片寂静,只有木鱼的敲击声不时传来,分明是清心之地,她却觉得无限惆怅迷惘,焦虑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从前懵懂不知,只知日子难过,如今事事都看懂了,却觉得太累——林家不可遏止地在变穷,在破落,一群人没办法挣钱,只知道花钱,为了一点点利益就绞尽脑汁,手段耍尽。有了陶舜钦相帮,三房本可以争得一席之地,偏偏陶氏和林三老爷志趣不投,多年积怨,根本不可能同心协力,所以三房永远都只能成为大房、二房相争的棋子和筹码,永远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要想改变这种总被人左右的处境,除非三房自己硬起来,有人撑门户,可她不是男子,身份地位受限,她不能家里的两个男丁,林亦之和他们不是一条心,林慎之太小,只能等。

可是她等不起了,陆缄同林六的婚事,一日不定下她就一日不得安宁。设计让林六和陆缄发生意外,不得不把亲事定下?这明显不可能,双胞胎从来形影不离,在这寺里丫头婆子更是紧紧跟着,须臾不会离开她们姐妹。就算是有机会,谁又去做传话的人,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不会上当?太冒险,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赔进去还会拖累陶氏和林谨音、林慎之。

林谨容烦躁地起身,猛地推开门,走到陶氏门前敲响了门。

春芽见她脸儿红扑扑的,小小的胸脯还在上下起伏,明显就是有几分激动,不由奇道:“姑娘,您这是怎么了?”

林谨容顾不上答话,直直往里冲,对着坐在灯下看佛经的陶氏愣愣地喊了一声:“娘”

陶氏看佛经正看得有几分所得,听见她这声喊,忙抬起头来,一时瞧见了她的样子,不由也奇怪起来:“你这是怎么了?谁惹你啦?快和我说”

林谨容想到自己马上要说的话,心脏“咚咚”狂跳起来,僵硬着嗓子道:“我有事要和你说。”眼睛看向龚妈妈和春芽,龚妈妈会意,与春芽一同去了隔壁。

林谨容猛地扑到陶氏怀里,跪在地上,紧紧抱住她的腰,抬头看着陶氏,轻声道:“娘,我害怕。”她的脸色褪去了刚才那种因焦虑而产生的潮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苍白,眼里全是掩盖不掉的焦虑和害怕。

陶氏被唬住了,紧紧搂住她的肩背,柔声道:“怎么了,怎么了?娘在呢,快起来慢慢说。”

林谨容不起来:“大伯母刚去寻了姑母,今日是二伯母捣鬼。想来回去后就能真相大白。”

陶氏道:“我知道啊,你大伯母和我说过了,你二伯母太坏了,有好处就削尖脑袋往前钻,不好了就推人去给她顶着,自己往后缩,简直不择手段,人品太低下,不顾大局,这番老太太再宠她也要罚她……”话未说完,就见林谨容眼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来,不由手忙脚乱地拿了帕子给林谨容擦拭:“怎么了,怎么了?你倒是说呀。”

林谨容吸了吸鼻子,哽咽着道:“若是姑母和二伯母互相生了怨气,会不会六妹和陆缄的事儿又不成了啊?”不等陶氏反应过来,就发狠地道:“这倒霉事儿会不会轮上我?我不要,不要”

陶氏怔了片刻,反倒笑了:“傻丫头,原来你怕这个?”

那句话一说出来,林谨容只觉得全身轻松,索性埋在陶氏怀里尽情流泪,把眼泪鼻涕抹了陶氏一身:“怎么不怕?那就是个龙潭虎穴。看看他们家人的样子,陆缄两个娘,谁都不是好相与的。是傻了或是穷怕了才会看上这门亲事吧?不要我不要你要答应我。”

陶氏又好笑又好气:“我什么时候对这亲事感兴趣了?虽然陆缄不错,可这亲事着实不好。你放心,这事儿各是各的,不单是你姑母说了算,也不会因为这么点事儿就随便改变主意。”

林谨容紧紧缠着她:“谁能说得清楚呢?当初不也都以为是五妹?可转眼间不是又变了?他家是什么啊,凭什么得由着他们挑选我们?也可以让陆云嫁过来嘛。”

“你姑母怎会看得起你这些堂兄弟?”陶氏头疼地道:“你这个孩子,这些胡话都说出来了,都是我惯的。”可见林谨容那难过到了极点的样子,还是不忍心:“好,回去咱们就把你五哥的亲事定了,再给你相看亲事。你别怕,有我在呢,必不要你受委屈。”

林谨容得了这句话,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走,软软地靠在了陶氏的怀里。

第123章:日出

陶氏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和一旁打地铺的龚妈妈说话:“你说囡囡这是怎么了?就算是担忧,也没必要弄得这样惊天动地的。把我吓得半死。哪有那么容易说变就变?”林六这件事不太可能轻易改变,即便没有过明路,但林老太的意思是这样,林老太爷也没说什么,怎可能因为罗氏和林玉珍闹了别扭,就把这亲事轻易又改了?这样林家的女儿未免也太不值钱了。

龚妈妈累了一天,疲惫地迷蒙着眼道:“谁知道呢,老奴记得四姑娘打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陆家表少爷,后来又有暖炉会的事情,姑太太那个脾气……若是谁在姑娘耳边挑唆几句,也由不得她不担忧害怕。”

陶氏叹了口气:“到底年纪还小。回去后你就赶紧安排和平家见个面,相看后若是没什么大碍就把五少爷的亲事定下来。记得再仔细打听着些,有没有合适的人家,咱们一家家的仔细看着。还得挑一下二太太,让他们赶早把这事儿给定了才好。”

龚妈妈应道:“是。须得双管齐下才是。依奴婢看,太太要进士倒是难,若只是要家境殷实,待人宽厚的,那其实不难,可要优中选优,还该往附近打听一下。”

陶氏道:“二老太太一家不是在太明府么?不如写信过去请他们帮忙打听一下。太明府富庶,风气开放,也不错。”她说的这个二老太太,实则是陆老太爷的胞妹,上一代履行林陆两家婚约,嫁给林家二老太爷的。那时林家二老太爷在太明府谋了个差事,举家搬过去,后来林二老爷虽没了,但在那边已经置了家业,日子过得,也就没提搬回来的事,算是在太明府扎了根,节下总有走动。

龚妈妈道:“也好,多问问总是好的。”

几点寒星闪烁在夜空中,蛐蛐儿在石缝土旮旯里快活地叫着,夜风吹过,枫树林发出一阵阵涛声。陆缄独坐在平济寺建来专供客人观景的石台上,抱膝望着夜色中的平济寺。

夜里的平济寺只有几个殿堂燃着长明灯,其余地方都一片黑暗寂静,包括那些住了香客的院落在内。他的手指虚虚点了点自己住的地方,又点了点陆家女眷住的地方,想了想,往左点了点,那是林家女眷住的地方。他的手指停在那里许久,才又收了回来,神色有些怏怏的。

长寿站在不远处使劲打了个喷嚏,劝道:“少爷,咱们回去吧?这秋风凉啊,能透得过骨头缝,吹得人酸溜溜的。”

陆缄低声道:“你分清楚谁是六姑娘,谁是七姑娘了么?”

长寿道:“都说六姑娘左耳垂上有颗胭脂痣,可小人今日眼睛都看酸了,也不曾看到那颗胭脂痣,大抵是那痣太小了。又不敢总盯着看,看两眼就得闪开,实在分不清。不过小人觉着两位姑娘,有一个看着要老成些,约莫就是姐姐了。少爷,你们说过话的,隔得那么近你也看不清?你可以直接问呀。”

陆缄瞪了长寿一眼:“我怎能盯着人家姑娘看?你让我问谁?问了做什么?”他本可以问陆云,但他有种感觉,仿佛问了,就会证明什么似的。他特别不喜欢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得知罗氏的品行问题之后,他自然而然就把这种行为和双胞胎几次出现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欺软怕硬,又奸又滑的形象联系起来,不知道双胞胎甜糯的笑容下面,又掩藏着什么样的机心和不堪?

长寿低声嘟囔道:“既然不做什么,那叫我看什么?你都不能看,我就能看了?”

陆缄不说话,眼睛盯着下面虚黑的某处,一动不动。良久,他突然道:“长寿,如果你娶妻,有个人特别讨厌你,但是品行没有问题,还特别能干;有个人不讨厌你,可是她的品行有问题,你会选谁?”

长寿想也不想地道:“谁都不要。品行再好,再能干,可她讨厌我,拿来做甚?就算我肯受气,她也不肯嫁我呀。虽然不讨厌我,可是品行有问题,那娶回去就是个搅家精呀,一辈子就断送在她手里了,娶妻娶贤,怎能要这种妇人?我要娶个又疼我,人又好的好女子。”见陆缄突然沉默了,背脊也显得特别僵硬,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于是同情地看着陆缄安慰道:“咳,少爷,其实林家的姑娘都不错了。”

陆缄冷冷地道:“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你提林家姑娘做什么?”起身一振袍袖走了。

长寿无声地撇了撇嘴,装什么装。谁不知道少爷你一定要和林家姑娘成亲的,不是四,就是五,不然就是六。算了,看在你这么可怜的份上,就不计较了。

“少爷,等等小的……”长寿大步追上去,死皮赖脸地牵住陆缄的袖子,厚着脸道:“您扔下小的一人,这黑灯瞎火的,小的害怕。”却又啰嗦地指点着:“这里有个台阶的,旁边有块石头,您小心点。”

陆缄吩咐道:“明早我要领姑娘上来观景散心,你可别睡过了头。”

长寿拍着胸脯道:“不会。”

天刚蒙蒙亮,双胞胎就敲响了林谨容的房门:“四姐姐,听说早间日出,红光衬着山上的枫叶,特别好看。四哥他们等在外面问我们去不去看,你去么?”

林谨容昨夜得了陶氏的保证,心情松快,便道:“去。”想想又叫荔枝去问林五:“问五姑娘去不去?”

林七张口想说话,林六轻轻拉拉她的袖子,于是姐妹二人都笑嘻嘻地帮着林谨容找披风,静候林五回音,谁知林五竟然就和荔枝一同来了:“要去的,我正想来喊四姐。”见到双胞胎,只是微微侧了脸,装作不曾看到。

林六暗暗纳罕,但还是上前与林五行礼问好,林五淡淡回了她一礼。几人禀过了周氏等人,在外面同林凡之等人汇合后,一同前往石台去看景色。

此时天色尚早,一路清冷之极,可到得石台上,却看到吴襄和吴菱以及吴家几个子弟已经等在了上面,正低声说笑,静候日出。见了她们,就都过来打招呼。林谨容仔细观察吴襄的神色,发现他心无芥蒂,快活自在的样子,便猜杨氏应该没有和他说,于是也不提此事,笑问吴菱:“都在说什么呢?看你们这么高兴。”

吴菱笑道:“正听他们说我二哥在清州骑骆驼撞翻人家帐篷,踩了人家货的事情。”她的兄弟吴四就笑:“你们还没听说他被大荣蛮子拿着刀追砍的事儿……”

吴襄骑骆驼踩了人家货的事她知道,可吴襄被大荣人拿刀追砍的事情她却并未听说,林谨容不由奇道:“怎么回事?”

林五六七也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吴菱更是追着吴襄问:“二哥,怎么都没听你提过,快和我们说说。”

吴襄有些微不好意思,使劲拍了堂弟一巴掌,笑道:“别听他瞎说,是个误会。有个大荣人腰上挂着把刀,我觉得好看,就想和她卖,她就一直扯着我呱呱呱地说,我一句都没听懂,谁知一个蛮子就挥着刀哇哇叫着砍过来……”

“嘶……”虽然知道他没事,但一群女孩子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吴菱追着道:“后来呢,后来呢?”

“我就跑了啊后来才知是个女子。”吴襄无奈地一摊手,笑看着林谨容道:“你不是不知道,我哪里敢惹那些人?”

林谨容回想起他被王立春一眼横过去,吓得怏怏的样子,不由一声笑起来。

忽听林五大声喊道:“云妹妹,这里。”

众人一齐抬头,只见陆缄陪着陆云一道,刚冒了个头,看那样子,明显是发现了他们想退回去,却被林五不怀好意地这一喊,不得不站住了脚步。

此刻除了林家几个女孩子之外,多数人都不知道昨日的事情,林谨容微眯了眼,就看陆云是否撑得住。但她想,陆云是一定能撑得住的。昨日陆云刚遭到那种打击,就能笑着面对杨氏等人,又岂会轻易倒下?

果然陆云只是沉默了片刻,就挥开了陆缄的手,灿烂地笑着朝众人盈盈走来,眼角飘过林谨容和吴襄:“你们在说什么?笑得这样开心?”她的眼睛有些肿,但兜帽披风盖着,天色也不是很明,不仔细看并看不出来。

林六上前一步扶住了她的手臂,小心翼翼地道:“在听吴二哥说他在清州的趣事。”

陆云轻轻把她推开,对着吴襄仰了仰头,露出一个洁白尖俏的下巴,笑道:“吴二哥,是什么呢?”

“快看,太阳出来了真是名不虚传”陆缄不露声色地上前,将陆云挡在了自己的身影里,同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群山苍茫青碧,一轮红日从天边喷薄而出,红光掩映着山上的枫叶,五彩斑斓,美不胜收。众人都丢了刚才的事,看着这美丽的景色齐齐噤了声。陆缄从睫毛缝里看过去,只见林谨容白玉一般的手扶着栏杆,微微抬起下巴,惬意地眯着眼,唇角还带着一丝自然流露出来的笑容。他的心突然一跳,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突然袭上心头,如果日子久了,她知道他是什么人,会不会就不讨厌他了?

第124章:无题

正自沉思间,林谨容突然回头,二人的目光不可避免地相对,陆缄正想对着她笑,却见林谨容面无表情地收回目光,此后再不曾回头。

陆缄垂下眼帘,静默片刻,重新抬眼看着面前的霞光山色。他看得很认真,很入迷,很久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直到双胞胎中的一位轻轻挨过来,低低喊了一声:“阿云……”他方才回头,只见披着银红羽缎披风的女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陆云,关怀之意溢于言表,见他看过来,她朝他羞怯甜糯地一笑,水精鱼儿耳坠在她耳畔轻轻晃动,映得左耳垂上一点朱砂鲜艳欲滴。

终于看清了,这就是林六,陆缄轻轻吸了一口气,快速撇过头,紧紧抓住了面前的栏杆,越发用力地看着满山红叶,看得眼睛发酸也不肯回头。

林六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收回目光关心地看着陆云,陆云温和轻松地一笑。林六见她笑得温和,便探手握住她的手,却被她手心的冰凉濡湿所惊住,刚抬起眼眸去打量陆云的脸色,就被陆云使劲挣脱了手。阴影里的陆云垂眼盯着脚底下的石头,还上翘着的唇角尚来不及收回,脸上却已经充满了戾气。

林六怔了片刻,后退一步,悄悄掏出帕子轻轻擦去了手上来自于陆云的冷汗,可是那种冰凉濡湿的感觉却挥之不去,让人很不舒服。

林五冷眼旁观,讽刺地弯了弯唇角,掉头就走:“时辰差不多了,该下山啦。”有她带头,众人很快就离开了观景石台,分作两群,直接往斋堂去吃早饭。

杨氏等人还没来,斋堂里就坐着林、陆两家的女眷。林谨容才进了斋堂就觉得气氛不对,林玉珍脸罩寒霜,双手捧着一杯茶,不时冷冷地盯一眼坐在她下首的罗氏,罗氏也捧着一杯茶,慢悠悠地喝着,若无其事地四处张望,并不与林玉珍对视,表情镇定自若。

陆二太太宋氏和周氏、陶氏也保持沉默,各自看着面前的桌子,仿佛那桌上有朵花儿似的。听见脚步声,周氏抬起头来,轻轻咳了一声:“都来啦?好看么?”于是众人都收了脸上的表情,抬眼看着女孩子们笑。

“好看。”林谨容等人依次入了座,吴菱奇道:“咦,怎么我娘和大伯母,大嫂她们还没来?”

正说着,杨氏等人就出现在门口,吴二太太笑道:“知道你们贪玩得有一会儿,就多睡了一会,难得不是在家,没人盯着。”她说得好听,但大家都知道,其实是为了尽量多的避开林玉珍,于是都配合地露出一个干巴巴的笑容来。

须臾,众人安静地吃完了早饭,登上轿子回家不提。

入了平洲城,三家互相派人去道别,各回各家。可当轿子再次停下,林谨容下轿之时,才发现林玉珍赫然立在林家的二门处,她竟是没有跟着陆家人回家,而是独自跟着林家人回了娘家,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个时候,罗氏的脸色终于有些不好看起来,直冲冲地下了轿子,看也不看任何人,仰着头迅捷地进了二门。林玉珍一抖帕子,也仰着头跟着她快步进去。双胞胎对视了一眼,匆匆跟了上去。

“三弟妹,我们一起去和老太太请安?”周氏便朝陶氏使眼色,意思是马上就有好戏看了,赶快跟上去看戏。大家一起回来,一起去请安,这是正理,可不是故意跟去看热闹啊。

陶氏的脚步已经跨出去,又被林谨容扯住了。林谨容坚定地朝她摇头,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够众人听见:“娘,你的头发有些乱,我们先回房去梳洗,再去给祖母请安。”

周氏一笑,也就不再撺掇陶氏,转而与林五一道进了门。

林谨容扶着陶氏慢吞吞地走在后面,转过两个弯,身边没有其他人了,林谨容方轻声道:“娘,她们一个是祖母的亲闺女,一个是祖母的嫡亲外甥女,这事儿就由着祖母去处理吧。如果祖母要找你,自会让人来喊。我猜大伯母虽然叫你去,但她独自一个人也不会去的。”

陶氏道:“我是担心你二伯母又在背后说我坏话。”

林谨容轻轻摇头:“娘,防不住的。就算是你去了,她此时不当着你说,背后也要说。不如以静制动,等她们吵够了,闹够了,有什么又再说。”

陶氏叹了口气:“是。我和吴家沾亲带故的,有些话还是不听为妙,省得我听着憋气。”

回到房里,林谨音闻讯赶来,母女三人捋了一下事情,算着时辰差不多了,方才一起前往安乐堂去请安。半途中,迎面见着周氏领着林五,奚氏抱着孩儿,一家子笑嘻嘻地走过来,边走边说笑。周氏根本不像是才从安乐堂里出来的样子。

林谨容小声道:“我就说大伯母一个人绝不会去安乐堂。”

陶氏抿唇笑笑,上前和周氏打招呼:“大嫂,不知安乐堂那边怎样了?”

周氏半点不自在都没有,抚了抚鬓角,抬眼瞟了一下奚氏怀里的长孙,坦然自若地笑道:“我也不知呢,和你分开后,刚往那边走了几步,就听说这孩子找我哭得厉害,只好赶紧让人去和老太太说了一声,跑去看孙子啦。好容易哄好了孩子,又换洗了一下,竟就到了这个时候。”

“是啊,做了祖母的人,事情自然是要多点的。”陶氏心知肚明的一笑,妯娌二人求同存异,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臂一道往安乐堂里去。

进了安乐堂,被告知林老太身子不舒服,已经躺下了,免了各房各院的请安。周氏沉吟片刻,低声问青梨:“可请了大夫啦?吃药了吗?有没有说晚上想吃什么?”

青梨笑道:“老太太已经吃过药了,吩咐了不必请大夫,晚上也不想吃东西……”

“这样啊,那你们可要好生仔细着伺候好老太太,随时留着火,要吃什么立刻就做了端上去。”表示了关怀孝道之后,周氏才又问:“姑太太呢?这要到饭点了……”

青梨讶异地道:“姑太太早已经走了,大太太不知么?”

“不知道呢。”周氏与陶氏交换了一下眼色,一群人就在安乐堂外面行了个礼,安安静静地离去,各自动用手下的人马打听情况不提。

掌灯时分,龚妈妈回来汇报:“太太,这事儿没法儿打听出详细的来。老太太下了严令,道是谁要往外传半句,就统统打烂了再卖掉。只知道姑太太进门就哭,接着老太太让人去把二太太叫了去,把人都撵了出去,把门关得死死的,在里面折腾了将近半个多时辰,姑太太抹着眼泪先出来走了,又过了近半个时辰,姑太太才扶着墙壁出来,是青梨扶了送回去的,腿脚好像有些不便。”

陶氏就捂着嘴笑:“腿脚不便?是一直在跪吧?活该啊她本来被拒绝就被拒绝了,谁也怪不得她,她偏偏要不安好心地扯出这么多事儿来,依我说,这种两面三刀,到处撒坏的人就该再罚罚她才是。”

打这日起,罗氏整整有半个月的功夫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外就称从凤翅山上吹了凉风,感了风寒,要静养,不见客,大房、三房也就不去打扰她,由着她静养。林老太太则第二日早上就恢复了正常的作息,请安时,双胞胎照旧往老太太跟前凑热闹,卖力的撒娇卖痴,遇着陶氏、周氏等人林七的脸色还有些难看,林六却是做得滴水不漏。

反倒是陶氏和周氏,经过这件事之后关系比从前密切了许多,虽还一个防着一个,平日里却也能经常在一起话话家常做一下针线,甚至还约着一道去相看林亦之的婚事。

这桩婚事却是林三老爷自己挑的。他早前为了孙红鲤的事情和陶氏置气,说过不要陶氏管林亦之的婚事,回来后就果然就自己请托了人到处打听,不知这家使了什么手段,竟就入了他的眼。他定了后让陶氏去相看,陶氏本想晾一晾他,但为了方便早些给林谨容定亲,少不得委屈一下,决定看了若无大碍就定了。

对方乃是平洲城附近一个姓平的富裕小乡绅的女儿,名叫绒儿,家里人口简单,父母双全,本身是小女儿,有个出嫁了的姐姐和两个已经成了亲的哥哥。不识字,女红也一般,可却是嫡女(当然他家也没小妾),容貌周正,言语清楚,年龄和林亦之相当,妆奁虽不能和平洲城中的大户相比,但他家父母也表示,男方去多少还多少,还另外奉上一份不亚于长女的妆奁——四百亩良田,一百亩种满了树木的山田,外加一间铺面,另有全套家私并首饰。

这样的亲事陶氏早前是看不上的,但此一时彼一时,陶氏默默在心中计算了一遍,觉着面上还过得去,至于内瓤子,反正是林三老爷选的,也怪不得她。便象征性地问了周氏的意思,周氏自然说不错。回去后陶氏就挑了空和林老太太说起了这门亲,林老太太听完,淡淡地道:“既然你和老三都觉得好,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去和你公爹说说,他说可以,就可以了。”

可到了林老太爷那里,林老太爷却有些嫌弃,思量许久,终是同意了。

第125章:看透

消息传到林谨容耳里时,已是掌灯时分。

荔枝忍不住感叹:“千挑万选,竟就选了这样一门亲事。”当真是除了是嫡女和父母双全以外,要什么没什么,根本不能和孙红鲤相提并论。

“只能说各有缘分。”林谨容其实也疑惑。早前她不是不知此事,却不知道平家是这样的情形。她也弄不明白林三老爷是怎么想的,这平绒儿完全不符合林三老爷那又要出身门第,又要妆奁丰厚,还要人品很好的三好条件。只能怀疑这人是黄姨娘自己设法打听了,通过林三老爷弄的,又或者,其实他们私底下瞒了陶氏一些事。

没等林谨容想明白,黄姨娘就来了,照例来送她的桂花丸子。

黄姨娘虽敷了粉,却掩饰不去眉宇间的憔悴。桂嬷嬷和荔枝等人上前恭喜她,也不见她有多欢喜,笑得极为勉强。林谨容暗暗称奇,心道黄姨娘这样儿也不见得就满意这桩婚事,难不成是林三老爷一个人促成的?于是就有几分好奇:“姨娘大喜。太太说不日就要插钗了。”

黄姨娘十分勉强地牵着唇角笑了笑,小心翼翼地道:“奴是想求姑娘帮忙。早前奴曾和姑娘说过,想替老爷和太太分忧,姑娘垂怜,还帮奴换了一回钱,挣了点钱,现下正是用到那钱的时候了。还请姑娘好人做到底,帮奴把这钱在太太面前过了明路罢。”

林家少爷姑娘婚嫁皆有定例,姑娘的妆奁双倍于少爷的,嫡出的又比庶出的高了近一倍。林亦之是庶子,公中顶破天也不会超过一千贯钱,且这钱并不会全数拿来做聘财,还要应付四时八节的礼品以及婚宴支出,为了婚事办得好看,主母们一般都会让婚宴占大头,真正落到聘财上的其实不多,日后光靠着平氏那几百亩地和一间铺子过活,林亦之能过上什么好日子?少不得要靠人贴补。

凭心而论,林谨容赞同黄姨娘的做法,却不愿替黄姨娘去做这个说客。她和林谨音当初合计的是,由黄姨娘求林三老爷出面,当做是林三老爷给林亦之的贴补,将来也好让林三老爷同样贴补林慎之一份。如今黄姨娘却要她来出面,那不得把陶氏给气个半死?于是笑道:“我是盼着五哥好的,但替姨娘去说这事儿却是不妥,姨娘不如去求父亲,让父亲出面,说是他贴补的,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么?”

她不提林三老爷还好,一提林三老爷,黄姨娘的眼泪就控制不住地往下淌,将帕子捂住了脸,半天才缓过气来,却不肯提林三老爷半句不是,只道:“奴更愿意请托姑娘。姑娘不肯说,奴也体谅您的难处,奴自个儿去寻太太说,太太若是生气要罚奴,奴都认。”

林谨容不由冷笑:“姨娘这是威胁我?天还没黑尽,姨娘就睡着了?你且去说,闹翻天也不会有人说太太半句不是,还会问姨娘的钱从哪里来的。姨娘想必会说,是老爷给的,那么老爷怎会给姨娘那么多钱呢?姨娘是立了什么大功呀?我又记得,前些日子姨娘还在喊穷呢。”

“不是,姑娘您误会了”黄姨娘抽泣着低声道:“姑娘是天上的云,奴是您脚底的泥,奴又怎敢威胁您?借奴十个胆子奴也不敢的。奴不过是走投无路,又知姑娘心软明理,才不得不如此而已。姑娘,您此番若是放奴一马,奴一辈子都记您的情。”

走投无路?黄姨娘这话是否暗示着什么?宁愿在她这里软硬兼施也不愿意求林三老爷,这说明了什么?虽然黄姨娘在尽力装可怜,但她也能看出是真伤心。林谨容沉默许久,权衡再三,方道:“姨娘想要我什么时候和太太说?”

黄姨娘忙道:“姑娘看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罢。我统共有五百两银子在手里,但只想专留给五少爷做聘财,面子上的那些花销就不想动用了。只要太太答应,这钱就是太太赏给五少爷的。”

“容我斟酌一下。”林谨容没想到她在关键时刻还真撒得开手,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她这是不得不撒开手。试想,倘若黄姨娘此时不把这钱拿出来过了明路,而是留着将来林亦之成亲后再悄悄补贴林亦之,无非就能借着平氏的嫁妆说事儿,可那相当于把钱送给平氏掌着,若平氏好说话,那还好,若平氏不好相与,家宅就要不安。所以,这个时候撒手是最明智的,看着吃了小亏,从长远看来却是占了便宜。

黄姨娘见她应了,心里压着那块石头算是搬去了一半,遂起身告辞离去。出了门回到房里,又是一顿好哭。

林谨容默坐片刻,起身去寻林谨音。婚期即将临近,林谨音正在灯下检视自己绣的嫁妆,看到高兴处,唇角控制不住的往上扬,见妹妹突然来了,不由就有些害羞,假装镇定地命枇杷将东西收起来,问道:“你怎么来了?”

林谨容打趣她:“怕姐姐熬夜做针线活儿伤了眼睛,特意来看看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大件的我做不了,可什么送人的小手帕啊,袜子啊,鞋啊之类的倒是可以帮你做点。”

林谨音啐了一口:“闲扯什么?早上荔枝不是才拿过来一叠手帕么?说,有什么事?”

林谨容也就不再闲扯,将黄姨娘的事儿说了:“看她的样子并不满意这桩亲事,那种难过失望不是装出来的,我在想,这中间有什么事是我们都不知道的?”

林谨音沉吟道:“这亲事的确是差了点,根本比不上之前娘看的那几家,但好在也不是太出格,勉强过得去。但你说得对,这中间必有原因,可惜爹爹不说,龚妈妈查问过,他身边的长随也不知因由……罢了,木已成舟,不必多问,时候到了自然水落石出。那事儿就答应她吧,由我来说。我要出门,母亲心疼我,必不会驳我,你在一旁劝一劝,也就平稳过去了。”

“我就是这个意思。不然还真怕母亲忍不住,又是好一场闹腾。她倒是真把母亲的性子摸透了,知道母亲不屑于吞了她的钱。”林谨容轻叹一声,将头靠在林谨音的肩膀上,低声道:“我真是舍不得姐姐……”

林谨音低声道:“我也舍不得你们,往后母亲和弟弟都要交给你来照顾了。你得记着,多劝劝母亲,让她想开点,把那脾气压压。大伯母、二伯母虽然时有可恶之处,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凡事多看好处,不要斤斤计较。大伯母的滑,二伯母的诈,我都希望你能学着点,对付什么人就用什么样的法子……嗳,我是在教你学坏呢,哪儿有我这样的姐姐啊?”林谨音说着眼角湿润了。

林谨容微微一笑,抱住林谨音的胳膊,小声道:“知道姐姐是疼我,你放心吧,我会看好母亲和七弟的。”

林谨音擦了擦眼角的泪,转而打趣林谨容:“和你说个事儿,今日听见母亲和龚妈妈商量往太明府那边的二叔祖父家里送礼,又写了信,你可知道是要做什么?”

林谨容道:“不知呢,姐姐和我说。”

林谨音就捏着她的鼻子笑:“傻丫头,是请二叔祖母帮你打听合适的人家。母亲说了,第一要紧的是人品敦厚。”

林谨容不由得微微一笑。

过得几日,陶氏安排人去给平绒儿插钗,林谨音便劝陶氏,马上就要入冬,要她多保重身体,趁着陶氏伤感,便提了此事。陶氏果然大怒:“她一个贱婢出身的姨娘,竟然存了这许多银钱?把我当成什么了?”抓起手边的茶杯正要砸下去,就被林谨容抱住了手。

林谨音也拥上去,姐妹二人紧紧将陶氏按了坐下,你一言我一语,慢慢相劝:“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母亲再闹也改变不了什么,固然能让她丢一回脸,但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了她。面子都是做给人看的,有这点钱贴补着,婚事能办得更像样点,也没人能挑母亲的不是。母亲不妨算算,公中所出那点钱够什么?现成的不用,难道母亲要自己拿钱出来贴补吗?”

陶氏想起上次林老太爷通过仆妇传递的话来,气慢慢的顺服了,咬着牙道:“我成全她”

过不得几日,平家写了草贴来,上面所列的嫁妆中,当头写的就是一对古铜鼎,一对古铜彝,陶氏看过,沉思许久,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之处,不由放声大笑,近二十年的积怨一扫而空,顿觉意兴阑珊:“嘴里说得那般好听,可为了区区玩物就做了一门亲。”

龚妈妈一本正经地道:“太太,您这话可不对,这古铜彝和古铜鼎若是拿出去典卖,也要值不少钱。这份妆奁其实也不算薄了。除去门第,又是嫡女,身家清白,妆奁丰厚,老爷看这门亲事其实看得不错,老太爷也没挑出理来。”

陶氏冷笑道:“正是呢。这样的东西,我置什么气?他怎么不去死?”

龚妈妈正色道:“太太,您还该小心了。这平家,若是平日里休想成这亲事,此番能成不过是因为投了老爷的心头好。想来不是省事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