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面的珍嫔得宠了一段时间,只是现在得宠的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一个宫女,如今的连美人。而珍嫔是承恩侯府送进宫的族人。”

也就是说承恩侯府把自己这边的珍嫔失宠的原因,归结到是皇后娘娘搞的鬼,在后宫里不好对付皇后娘娘,然后就想到了自己这边,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也让皇后娘娘无光了?

加上夏嬷嬷以前是他们不要的人,所以更是新仇旧恨一起上,就让夏嬷嬷的一个族侄过来闹腾了,如果夏嬷嬷忍气吞声,暗地里接济这位族侄,那么就会变本加厉,让这个族侄接着夏嬷嬷和镇国公府的名头在外面做些荒唐的事儿,等事发后,就一股脑的推到镇国公府和夏嬷嬷的头上,然后夏嬷嬷又是曾九姑娘的教养嬷嬷,接着就不用说了,肯定是会散播谣言,说曾九姑娘的教养有问题了。

小小的一个事儿,牵连到这么多,真的是良苦用心啊。只是这手段未免太下作。

皇上想要宠幸谁,谁能管得着?自己的皇后姨母本身都是坐在皇后的位置上,又没有儿女可以谋划,干什么要用个宫女来给自己固宠?固宠那也是嫔妃们的事儿,身为正宫娘娘,只要不犯打错,用得着这么着吗?皇上人家需要的就是这种家世好,没有儿女威胁到他地位的人当正宫娘娘,这点儿道理,皇后姨母肯定都想的明白,所以她肯定不会用宫女来固宠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皇后娘娘是想着抱养一个孩子来呢。”镇国公说道。

是说让宫女生了孩子,然后从小养起吧,曾令宸道:“除非皇后娘娘不想当正宫娘娘了,否则她干什么要做这样的蠢事?”既然知道自己当上皇后的原因,那还去挑战皇上的权威,这是傻子才会去做的事儿,“皇后娘娘只要不犯大事儿,以后谁当皇上,她都是太后,干什么要做那些有风险的事儿?何况皇上现在的皇子年纪大的都有儿子了,养一个还不知道能不能出生的婴儿,这样的事情除非昏了头才会做出来!”曾令宸正色说道。

镇国公满意的点点头,不愧自己这几年用心教导,看事情很开阔。

“那小九觉得这事儿应该怎么处理?”镇国公问道。

“祖父,我们是完全和承恩侯府撕破脸了吧。”曾令宸问道。

64看好戏儿

“也不完全是,皇上好歹要看文端皇后的面子。”镇国公说道。

也就是说,皇上看在现皇后的面子上,多多少少会顾着些承恩侯府。

“那王家和承恩侯府比起来,谁在皇上的心目中更重一些?”曾令宸问道。

“哈哈,小九果然不愧是我的孙女,好,祖父就按照你的办!”镇国公哈哈大笑,这招狗咬狗倒是不错呢。自己这边就按兵不动,让王家的人和承恩侯府的人自己斗去吧,以前他们两家就不怎么和睦,王家的人想让自己家的姑娘进宫和文端皇后去争去,结果皇上把王家的姑娘给了恭王爷当了侧妃。这个事情让王家很没有面子,怪皇上,他们可不敢,那么就怪文端皇后的娘家承恩侯府了。

镇国公可不是那种瞻前顾后的人,既然已经想了主意,那就会很快去办的,当然,也是知道皇上对王家和承恩侯府都有些看不上眼,或者是有些心烦,才会这样做的。

要想把臣子做好,皇上的心思想法要揣摩清楚,还能不让皇上知道你在揣测他,这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做皇上的人本来都多疑啊,不过他曾凡驰做的事儿一点儿也不损害皇上的利益,说不定还能让皇上心情愉快呢。就让这王家和承恩侯府狗咬狗去吧。

“祖父,还有夏嬷嬷的族侄。”曾令宸说道。

“大事儿都定下来了,这点子小事还操心干什么?让夏嬷嬷的族侄去你六姐夫的大牢里去做一段时间,他就老实了,保证再也不会来打扰你的嬷嬷了。”

这倒也是,承恩侯府和王家都应接不暇了,自然不会关照这个小虾米。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尝到了苦头,再送回去,保证一辈子也不敢上京来了。

大户人家碰到破皮无赖也不是没有的,让京城的衙门随便找个明目都给弄进去了,这事儿完全是用不着京兆尹自己出面的,让府里的管家跟人家衙役打声招呼,这事儿就定了,而夏嬷嬷的族侄的后台也有麻烦在身,肯定就不会有营救的心思,让他在大牢里忆苦思甜,正好。

“还是祖父厉害!”曾令宸不大不小的拍了个马屁,呵呵,人都是喜欢听好听的话,为了让祖父心情愉悦,她说些这样的话又有何妨?

“行了,只要你们都有出息,祖父我就安心了!”大孙子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就是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拔尖的,这也是镇国公的一个遗憾。所以说,尽管他本人很厉害,也有无奈的事情。就像夏嬷嬷唉皇宫里混得很如意,但是出来了,也是很多不尽如人意一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

要说这上京吧,平时大事小情的也算多,京兆尹冯大人是看情况再打算办案的,只是这次却大发了,竟然有两个外戚之家闹出了事情来。

先是承恩侯府的大公子与别人在酒楼里一言不合打了起来,把对方的腿都给打折了,按说这不算什么大事儿,只要时候赔偿一些损失就行了,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是王家的人,是王家的一个侄孙,说起来也不是王家正经的嫡支,只要双方好好的坐下谈就没有事儿了,京兆尹冯大人也觉得事情不大,就没有当回事儿,但是谁想到王家家主知道这件事后,竟然不依不饶,非要承恩侯府的大公子给他的侄孙赔一条腿来,不然这事儿就不算完。

王家和承恩侯府都不是好惹的,一个是前皇后的娘家,一个是皇上的舅舅家,这事儿闹得,承恩侯府当然不可能给别人赔一条腿来,何况不过是王家的一个族侄,这王家也太嚣张了,不把承恩侯府当一回事儿啊。

于是因为这件事儿,渐渐的王家和承恩侯府就矛盾多了起来,又是承恩侯府在街上的旺铺被不明人士给砸了一通,接着是王家人有人喝花酒出来也被人打的是狗血淋头,上京这一段时间都是听这两家人的八卦,不是今天你倒霉了,就是明天我给你使绊子了,谁都觉得自己是比对方高贵,憋不着这一口气,甚至以前说好的亲事现在也黄了。

而两家闹着闹着还闹到官府上去了,直接要官府的人判对错,这官府的人怎么能判这个事儿呢,这不是两面不讨好吗?最后闹着闹着,皇帝也知道了两家的事儿,这可把皇上给气得要命,直接是一通训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谁要是再闹事,那就严惩,这才把事情给压下来。只是两家面上服气了,但是心里到底是把对方当成是死敌了,以前的矛盾都是暗地里的,现在直接转到明面上了,只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不闹腾罢了。

皇上让两家的人把闹事儿的都自己惩罚,双方也就是做个样子,找了几个替罪羔羊。不过这两家在皇上心里面的印象是更差了。本来皇上还看在先皇后的面子上,对承恩侯府有所怜惜,现在完全也用不着了,那位珍嫔算是真的失宠了,而王家呢,皇帝心中按照一句俗语说的是,狗肉上不得台面,尽给皇帝惹事儿。

夏嬷嬷的族人也被关到牢里很是被吓唬了一番,天天与老鼠做伴,吃的是连猪都不如,本来指望着承恩侯府的人给他解救出去,但是承恩侯府忙着跟王家的人斗气呢,谁还会在乎他这个无足轻重的人?

最后被关了一段时间的人被押解回原籍,再也不敢上京来了,一个小人物只不过是权贵手上的一个棋子,到了危险的时候,这棋子是最先被舍弃的。

他可是再也没有来京里找富贵的意思了,并且打死也不敢到京里去了,至于夏嬷嬷其他的族里人,也没有像这位一样,想要荣华富贵捞偏门的,就是有些有心思的,见这人被差役押送回来,这脸都丢尽了,也把那小心思给熄了,相比较不知道能不能得到的富贵,还是自己的命重要啊,没看到那最先去上京的那人都丢了大半条命了?

承恩侯府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王家,反而把镇国公府给放在了后头,只是这两家斗法,都很是伤了元气了,境况已经大不如前。

又想着能把皇上的怨气给消了,想办法的想办法,还有那些以前被这两家得罪的,落井下石的落井下石,真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

而镇国公府还是平常过日子,丝毫不见慌乱。

“嬷嬷放心吧,已经把人送回原籍了,以后再也没有这种事儿了。”曾令宸对夏嬷嬷说道。

其实如果是狠心的,把人给丢了性命也不为过,但是这样还不如把人送回去,让这个人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还有歪心思的人,京城不是那么好混的哦,一不小心就是丢了性命。

“多谢九姑娘了!”夏嬷嬷道。多余的话她也不说,以后更尽心照顾九姑娘才是正理。

转眼六姑娘就要嫁人了,京兆尹冯大人反正每天都是有事儿忙,不过娶亲的大好日子,也是有假期的,曾令宸见这位六姐夫三十好几的人了,下巴留着胡子,和另外几个姐夫一比,真的是有些显老啊。

不过六姐姐本来就是当填房的,再老也是另外五个姐夫的妹夫,被人调侃也是理所当然的。

又一个姐妹出嫁了,嫁人了就是另外一个家族的人了。不过镇国公府的人口却没有减少,毕竟还

要给爷们娶媳妇呢。

所以轮到六爷曾令明的时候,他倒是没有像三爷曾令哲那样一听自己的婚事就跑。三个哥哥里面,大哥是最懂事的,也是最有责任感的。三哥呢,以前是有些随意了些,但是现在也变得好很多了。

六哥呢,最为大房最小的嫡子,镇国公世子和李氏都是很疼爱的,他本人也听父母的话,所以让他成亲他也没有什么抗拒的,反正到了年纪了,不都要成亲吗?

只是到底给他找个什么样的人还真是不好找了。按照李氏的想法,自然是找个好一点的,毕竟他以后肯定也要分出去的,这媳妇娘家家世不好,分出去了,到时候也没有什么助力,不过李氏又想着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有本事,以后分出去了也不怕什么,又想找个品行好的,入了自己小儿子的眼的。

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不过这之前要把七姑娘的婚事给定下来,男子晚几年成亲也没有什么,女子要是晚了就成老姑娘了,何况还有胡家的那个事儿隔着,还是赶紧着把七姑娘给嫁出去吧。

三太太小胡氏又接到了自己嫂子的信,她看了信后,就有些头疼,本来上次胡夫人回来,把胡望舒的事情安排妥当,就带着两个女儿又回到自己哥哥的任上了。

三太太的奶娘曲妈妈见三台天愁眉不展的,就问道:“舅太太有事儿让太太去办?”

小胡氏道:“我这个大嫂,真是想把好事儿都占了。”在自己的奶娘面前,小胡氏也没有什么想顾忌的,“这不来信了,嫣然和惠然过来我这边住一段时间,我知道她的意思,想着令明也该成亲了,想让我撮合撮合呢。只是妈妈你也知道,我跟大嫂也暗示过,想让望舒娶七姑娘的事儿,你说我怎么好意思再说把嫣然许配给令明?这不是让人家觉得我胡家的人都是找不到人,都想着进国公府吗?再说,我哪里还有那个脸去和大嫂说去?真是会给我出难题啊。”胡夫人不想要人家的庶女,倒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人家的嫡子,不是小胡氏看不起自己的娘家,人家国公府世子的嫡子配一个知府的嫡女,也是太低了,这满京城那么多的世家女,随便找一个都比嫣然的家世要高呢。

“老奴看太太也不必着急,表姑娘她们愿意来就来,亲戚住在别人家里,这也是常有的事儿,大夫人那边都已经唉给六爷找亲事了,老奴看也能很快的定下,只要定下来了,舅太太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太太只是六爷的婶娘,也做不得主。”

“也只好如此了!”三太太小胡氏叹道。

65参与

“这惠妃娘娘倒是好算计。”李氏冷笑着说道。

曾令宸知道这惠妃娘娘是有皇子的人,现在竟然打着联姻的手段,让她娘家的人过来递信来了,想把他们大房嫡出的姑娘嫁给自己的六哥了。

世家子的婚姻本来就有很多政治原因,只是一旦涉及到争储,就要小心谨慎了。

镇国公那边来人,让镇国公世子,李氏,三爷,六爷还有九姑娘都去梅鹤堂去。

大家都知道镇国公亲自教过九姑娘,所以也不觉得奇怪。

而李氏他们则知道父亲这次把他们叫过去,是为了六爷的婚事了。毕竟现在他的婚事可是已经参合到皇子上面来了。

几个人到了梅鹤堂,屋里只有镇国公曾凡驰和太夫人胡氏。

“都来了,自己找座坐下吧。”镇国公开口道。

丫鬟一个也没有,几个人就自己找了作为,太夫人胡氏自然是把九姑娘叫到身边做了下来。

镇国公见大家都坐下来了,就说道:“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问问你们小六的婚事怎么样了?”

镇国公世子忙起身说道:“儿子和孩子娘正在挑,还没有确定下来。”

镇国公道:“赶紧定下来吧。杜家的就不要应了。”杜家就是惠妃娘娘的娘家,惠妃娘娘生的是二皇子。

“那二皇子那边?”镇国公世子犹豫的说道。

镇国公有些恨铁不成钢,这个大儿子,政治头脑确实不如自己的孙子呢,说不定孙女都不如。

“你们这一房,钱家宫里也就只有个老太妃,怀阳县主更不用说,更是牵扯不到皇子,你自己的小儿子你难道要让他和二皇子捆绑到一起来?咱们镇国公府,本来就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府,犯不着用争储来锦上添花,咱们只要忠于皇上,少不了你的好日子。”皇上为什么宽容自己家,还不是就是因为自己家里都是懂得分寸的,没有在后宫搅合?就是有个皇后娘娘,也是没有皇子的,如今要是真的和杜家结亲了,那皇上那边可就真的以为自己家里有了什么不好的心思了,所以根本就要不得。

镇国公世子听了父亲这样说,忙道:“父亲说的对,是儿子愚钝了。儿子知道了,令明的婚事不能和皇子有所牵扯。”

“这话也不能太绝对了,这京城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不得拐几个弯就有亲戚关系了,但是要是和许多人都有亲戚关系,这倒是没有什么了,现在令宣和令哲的媳妇都是毫不沾边的,现在突然弄了一个这么明显的,你让大家怎么想?二皇子现在可是长,上头的大皇子没有了,他难免没有想法。只是皇上的心意是如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和二皇子有直接的关系。令哲,你说说看。”

三爷曾令哲道:“祖父,孙儿当了这几年皇上的带刀侍卫,也多多少少的了解皇上的脾性,不喜欢结党营私,且不喜欢别人现在就算计他,二皇子虽然是长,但是资质平庸,不见得多得皇上的喜欢,若是皇上真的有立二皇子的打算,那么姨母就不可能是皇后娘娘了,直接让惠妃娘娘当皇后,那么二皇子既是长又是嫡,名正言顺。

能省了多少事儿去?但是皇上却没有这样,而是立了姨母这位没有任何子女的当了皇后,说明皇上对外戚忌讳,现在杜家这样做,皇上怎么可能喜欢?”和镇国公府联姻,那不是让外戚更势大了?这也是皇上不乐意看到的,当然皇上不会亲自出面表达不乐意这两家联姻的意思,但是只要这两家联姻了,那么镇国公府肯定要被忌惮,并且被皇上所不喜。

镇国公点点头,“既然是世家子,这些道理都要懂,祖宗给了我们好的家底,但是也要看我们有没有本事给保下来,多少名门世家就是因为这些事儿而落败下来的?

你是镇国公世子,别的不说,这一点要明白。我知道你不喜欢多想,但是以后遇到事儿了,多问问你身边的人,这些都是你的妻子儿女,他们绝对不会害你。”这个儿子资质虽然一般,但是有个好处,就是能听得进去话去,不会因为自己这几句话,就觉得丢了面子。这样也好啊,起码不会翻太大的错。

镇国公世子有些羞愧,“父亲说的是,儿子现在明白了。以后遇事儿会多想的。”他倒是不觉得自己的儿子比自己聪明自己削了面子,反而觉得儿子有出息,以后自己能少操些心。所以说,心放宽的人也是有福气的。

“小九,跟祖父说说,你六哥应该娶什么样的人?”镇国公语出惊人的问九姑娘,其实也就是镇国公世子有些吃惊,别人倒是很安然的样子,毕竟镇国公带了九姑娘这几年,不问才怪呢,而镇国公世子是觉得父亲问小九这个小丫头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曾令宸道:“当然是好看又贤惠的,最好是六哥喜欢的,“这回答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啊,镇国公世子心道。

“六哥的婚事当然是不能和皇子们有所关联,毕竟我们镇国公府也不靠这个才能保住我们的家业,几个哥哥还有父亲祖父都在呢,多少家业赚不过来?”

镇国公世子真的是吃惊了,这是自己小女儿说出来的话?唉,果然是父亲教的好呢。只是这样女儿未免太辛苦了,镇国公世子有些心疼。

六爷曾令明的婚事的大体方向就这样定下来了,太夫人胡氏在只有他们老两口的时候,说道:“这样的事儿,你让小九过来听干什么?她才多大?”

镇国公道:“什么事儿都要从小做起来,让她过来,也是让她知道,如果她长大了,自己的婚事不能自主,也不要心存埋怨,毕竟我们是为整个家族着想的,相比较起来,自己的事儿反而微不足道了。咱们这样的人家,说不得以后小九的婚事我们自己都做不得主,让她多懂一些,以后也不至于心里更疼。遇到困难了,不能自怨自艾,要在逆境中把日子过好了。”如今令明的婚事都有这么多的迫不得已,那么以后小九的婚事是不是也一样?提前给她经历这些,以后才能把心胸放开。多参与这样的事儿,才能成熟起来。

都是一片爱孙的心意,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镇国公是通过让孙女多学些本事,然后才能自己独立自主,而太夫人胡氏则是在物质和精神上宠爱自己的孙女,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是对九姑娘的喜爱。

镇国公教几个孙子的时候,也是一样,让他们多参与,经历的事儿多了,都会自己拿主意了,所以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他以前教儿子的时候,大儿子资质一般,三儿子呢,又是被自己的母亲宠的厉害,现在也不成气候,那时候也不好和母亲争执,如今教起孙子孙女来,那可是别人谁也不敢说什么的,现在有了成效,他很欣慰。

相信经过这一回,以后大儿子他们那一房说什么大事儿的时候,也肯定会问问小孙女的意见,一个女人不能只局限于在内宅算计,外面的事儿也得有个心里有谱,世家女要想被人重视,怎么保住自己家的荣华富贵,那才是要紧的。只有在大事儿上,人家拿你当回事儿,你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即使以后没有丈夫的宠爱,也绝对不敢对你如何,小情小爱也是在有足够的家财的前提下才能有的。试想一个穷光蛋,谁还有心思想别的?

大房的人回到自己院子里,又就六爷的婚事讨论了一番,这次大家都是把九姑娘留着的,可不敢小看了这小丫头了,不过几个人也没有把为什么镇国公把九丫头也叫过去的目的说出去,大家都以为是太夫人想九姑娘了,所以才叫过去玩的。都很有默契的不想张扬。

“父亲比我好多了,以前我们兄弟几个父亲也是下了力气教的,只是到底是不尽如人意,夫人,为夫谢谢你了,给我生了这几个出色的孩子。”几个嫡子和嫡女都让父亲很满意。

李氏忙说道:“看世子爷说的,那几个孩子还不是您的孩子?怎么就谢起我来了?没有世子爷,哪里有他们?”

镇国公世子听这话,很是高兴的笑了,夫人这话没有错,虽然自己不怎么样,但是备不住自己生的孩子好啊,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不过赵姨娘却心里不忿,因为这大房的三爷和六爷都叫过去了,就是那九姑娘也叫过去了,单单剩下四爷曾令齐没有叫过去,这不是明显的差别对待吗?

她不好跟四爷曾令齐说,只是对四奶奶裴氏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在夫人面前伺候的,弄得现在你和四爷在夫人他们面前是可有可无的,现在竟然撇下你们,都去了国公爷那里去了。”

四奶奶裴氏淡淡的看了一眼赵姨娘,这赵姨娘是四爷的生母,平时她都礼貌待人,没想到反而纵的她脾气越来越大了。当庶子媳妇本来就不容易,这边上还有个自认为是生母的姨娘想要当二道婆婆。

“姨娘,让母亲他们去的是祖父身边的心腹,这我有什么办法?姨娘如果有办法,告诉我一声?”裴氏说道。

“我要是有办法还用的着你?四爷这个媳妇去的,还真是错了!”赵姨娘说道。

没想到裴氏这话一说出口,四奶奶就泪流满面了,哭着说道:“我也是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抬过来的,怎么到了姨娘这里就成了娶错了?我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被一个姨娘说成这样?我还不如回娘家去了,姨娘自己给四爷娶个好儿媳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

66大房的婚事

让一个姨娘给爷们娶儿媳妇,这不是笑话吗?赵姨娘觉得这个儿媳妇真是看错了,以前的听话都是装的,不由的恼羞成怒,“你以为威胁着要回娘家我就怕了吗?好不好的,四爷都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他不听我的还听你的?你要回就回,我们镇国公府还不缺儿媳妇呢。”

裴氏听了哭的更狠了。

“姨娘,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时候我们镇国公府随便就赶儿媳妇回娘家了?”

赵姨娘听见四爷过来说了这句话,就更不舒服了,“四爷,你这个儿媳妇还和我顶嘴,我不过说她几句,难道不应该?”四爷是自己生的,怎么着也得站在自己这边。

可惜赵姨娘忘了,她不过是个姨娘即使四爷曾令齐是她生的,也不会叫她娘。何况刚才赵姨娘那样对待四奶奶。

“姨娘!四奶奶是我的妻子,是这府上的主子,姨娘只是姨娘!”

四爷的这句话让赵姨娘心都凉了,四爷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不过是个奴才,姨娘也是奴才,而他的妻子是主子,一个奴才跟主子这样吆五喝六的,那就是不敬。这是赵姨娘的亲生儿子说出来的话,真是比刀子割肉还要疼!

赵姨娘突然就没有了再吵下去的*了,只是说道:“成,我是姨娘,那以后我再也不管你的事儿了,任凭你被别人撇到一边去,我也不管了!”

赵姨娘伤心的走了,裴氏忙道:“都是因为我,四爷和姨娘成了这样。”

四爷曾令齐说道:“也该让她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了,这样也好,以后就不会乱出主意,到时候把自己赔进去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今天让你受委屈了。”

有个拖后腿的姨娘也挺无奈的,“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要四爷能理解我就好。我看姨娘这样,要不我给她陪个不是吧。”

“算了,这也不是你的错,就这样吧。”

裴氏暗地里高兴,终于把这赵姨娘给治了一回了,她是看到四爷要过来的,所以在被赵姨娘说了那么一通后,也没有怎么想要让赵姨娘好看,只要哭就好了,果然后面的结果很好呢。

从嫁过来之后,她就知道庶子媳妇不好当,也不敢抢风头,好在自己的婆婆也不是刻薄的,只要不过分,她都是可以容忍的,面上都是一碗水端平的,这倒是让她松了一口气只是这边正经的婆婆还没有说什么呢,这个赵姨娘倒是摆起婆婆的款了,真是不知所谓,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只要你还是姨娘一天,就不是自己的婆婆呢,到死都是一样。

她可以看在四爷的面子上对你有几分恭敬,但是你也要看清自己的身份,别得寸进尺才好呢。

打量着自己好性呢,一不如意就把自己叫过去骂一通,不给你点厉害的悄悄,你真以为自己是那头的婆婆呢?这事儿自己完全占理儿,说出去也是你这个姨娘愈距了。看你以后还怎么嚣张?

四奶奶这边的热闹,李氏也听了一嗓子,不过她也不会去管,这事儿搀和了也没有什么好的,既然人家都已经解决了,她就不说什么了。赵姨娘也是该教训教训了,裴氏再是四爷的妻子,那也是这府里的奶奶呢,你一个姨娘老是觉得是四奶奶的婆婆,这心态本来就不对,既然以前就想着当姨娘,那现在也是种的前因的后果了。

哪一个当姨娘的还想让自己生的爷们的儿媳也敬你如婆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李氏要操心的事儿很多,给七姑娘找人家,给六爷定亲事。哪里还会管这些小事儿?

七姑娘的婚事挑来挑去终于定下来了,是内阁大学士田大人家的三子,这个田大人呢,外面的人都说他惧内,原因不过是这田大人没有纳妾,田家是典型的书香之家,子弟们从小就开始念书,然后到了年纪就去科考。

因为田大人没有纳妾,所以这第三子也是嫡子,田夫人听说镇国公长房的四姑娘要说亲,也派人说项了的,李氏在多方比较下,觉得这个田家还真不错,虽然田大人惧内了一些,不过听说田夫人前面的两个儿媳妇都过的不错,一个说不错,那还有不确定性,但是两个都不错,就说明田夫人不是那种刻薄对待儿媳妇的人。

齐姨娘见七姑娘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这心里的事儿总算是放下了。看着七姑娘还是沉默的样子,就说道:“夫人说的这个田学士家,真的很不错,他们家有规矩,男子若是年方四十而无子,就才可以纳妾,姑娘嫁过去了,只要好好的伺奉公婆和相公,生下了儿子,这一生就圆满了。”对夫人给七姑娘说的这个亲事,很是满意。

虽然她也是姨娘,但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嫁人了,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姨娘跟女儿争相公。

七姑娘淡淡的说道:“姨娘放心,我心不大,知道该怎么做。”可不是吗?规规矩矩的做自己的庶女,不强求,什么事儿都不瞒着嫡母,也从来不想自己不该想的事儿,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要,把嫡母当亲娘看待,如今也算是有了回报了。这婚事真的很不错。

她也不想自己的丈夫身边有很多女人,那样还要应付这些女人,累得慌。

只要自己守规矩,该给自己的嫁妆也不会少了,何苦要和二姐姐一样,不认命,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过的怎么样。

胡望舒知道七姑娘定亲了,也跑到小胡氏这边,小胡氏到:“望舒,姑母知道你是懂事的孩子,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吧,如果再有风吹草动的,那就是害了大家了,好好的读书,好男儿志在四方,别因为这点子事儿,就消沉下去,等你到了年纪,就知道这不过是极其小的一件事儿了。”

幸亏没有发生什么丑事,不然她在这镇国公府也难立足,她还就怕这个侄儿一时冲动,做出什么难堪的事儿。

“别想什么事儿,不然我这个姑母就做不下去了。为了大家好,这事儿就一辈子埋在心里好了,最好是彻底的忘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胡望舒说道:“姑母,我不是想弄出什么事儿来,只是觉得自己很没有用,什么都做不得主。”

“胡说,我侄儿怎么会没有用?别想那么多,就是你母亲那边,也别怨她,你是她的儿子,她做的每件事儿都是为你着想的,绝对不会害了你,如果你都不理解她,那她心里可怎么过的下去?以后好好的孝顺你娘。”她也是当娘的人,如果自己儿子因为一个女子而对自己心存埋怨,那她肯定会很痛苦的,尽管对胡夫人的做法有些不敢苟同,但是在侄儿面前却是好言相劝。

不过心底对胡夫人到底是有些埋怨的,她和胡夫人是没有血缘的,埋怨也说的过去,你看不起七姑娘,觉得人家是庶出的了,但是现在看看,人家还不是和大学士家结亲了,也是嫡子,虽然不是嫡长,但是大学士的品级可比知府要高很多。就说七丫头虽然是庶出,但是人家是大哥的女儿,照样吃香,叫你不听,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

“小九,帮哥哥一个忙呗?”六爷曾令明跑到曾令宸这边,笑嘻嘻的说道。

曾令宸看着六哥,“说吧,是什么忙?”

“呵呵,”曾令明还有些不好意思,“那个,娘到时候要去严太师家,你想办法跟着去一趟。”

“呵呵,六哥,你是想让我帮你看看未来的六嫂吧。”曾令宸笑道。

严太师家唯一的一个嫡孙女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了,两家都有意向。严太师虽然说是太师,但是却并不在朝为官,只不过这太师的身份还在,影响力也很大。只是严太师从来不掺合那些夺嫡的事儿,可以说和镇国公很是投契。聪明人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边也是想着六爷曾令明有这样的一个岳家,以后也可以顺顺当当的,至于严太师家,当然也是看中了镇国公府的某些方面,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氏正打算上门去提亲呢,毕竟男方主动些,对女方也好。

“六哥啊,我看了好,要是你觉得不好那可怎么办呢?”曾令宸笑着说道。

“你看着好,那就一定是好的,哥相信你的眼光啊。小九,就帮帮哥这一次呗,哥好歹有个大概的印象,不然糊里糊涂的,你看看大嫂,大哥小时候也见过,就是三嫂咱们也都遇到过,我总不能落后是不是?”

严太师深居浅出,他家的孙女还真是没有怎么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