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亩祭田的诱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夏嬷嬷入祖坟的。

当然这是打听好了,夏家族人大部分都过的不怎么好,很多人过年过节的,都靠着祭田的出息过日子。

六爷和七爷第二天就带着曾奎去萧家族里拜见,曾令宸在等消息,半响回来了,七爷曾令安气得不行,“那个夏二太爷简直是不可理喻,我和六哥刚说了夏嬷嬷的事儿,他就摔了茶杯,说要是让夏嬷嬷入祖坟,除非他死了,真是气死人了!这都什么人那。外婆和六哥说了,夏嬷嬷现在是女户,人家根本就不听,还说夏家族里不承认这个人!要我说,直接把平州知府找过来,压着这夏二太爷同意,看他骨头还应不应!”

曾令宸道:“今天你们过去了,相信不久就有人知道消息会过来我们这边的。”

六爷曾令齐说道:“正好可以摸个底细,恐怕也有人打听我们的来路的,还有那些贪财的,说不定想要夏嬷嬷的钱财。”

毕竟夏嬷嬷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身上没有钱是不可能的,说不定还以为他们是私底下瞒着了他们族人,逼着要把钱给吐出来呢。

曾令宸冷笑道:“当初没有一个人接纳夏嬷嬷,现在倒好了,有钱就上来了,要不是夏嬷嬷想要回故里,我哪里理会他们?”

不过再生气也不是解决之道,有时候也该忍一忍,为了夏嬷嬷也该如是。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上门,声称是夏嬷嬷的侄媳妇,曾令宸过来见了,那自称是夏嬷嬷的侄媳妇的人原来竟然是夏二太爷的小儿子媳妇,姓田,见到曾令宸这个模样,直接就呆了呆,说道:“姑娘长得比年画上的仙女都好看呢,果然是京城来的,不是我们小地方能比的。”

知道自己是京城来的这个田氏倒是个能耐的,曾令宸让丫鬟给这田氏上点心,说道:“婶子来有什么事儿?我们是送夏嬷嬷的灵回来的,本来夏嬷嬷都有自己的女户,我们在京城也给找了块好地,但是夏嬷嬷想着家乡的人,为了夏嬷嬷这个遗愿,我们千里迢迢的从京城赶过来,谁知道竟然有人说夏嬷嬷没有资格进祖坟!我怎么不知道夏家的规矩和别人的不同呢。要是实在不成的话,那我们只有打官司了,看看女户的户主是不是能进祖坟!”

那田氏本来就是来打探消息的,也知道夏嬷嬷人已近过世了,现在是被主家恩典给送了回来,听这个姑娘这样说,忙吓了一跳,他们这样的人最怕打官司,一场官司下来,不一定能赢,还要折损许多钱,看这姑娘的穿戴,虽然很素净,但是一看就不是一般的东西,肯定老值钱了,拼钱财他们肯定拼不赢。余氏田氏忙说道:“不瞒姑娘说,我公公那人吧,早年读书读的有些多,对人情世故上有些不太了解,早年我小姑子守了寡,我们几个当嫂子的一片好心,给她重新找个个好人家,让她改嫁过去,谁知道公公就是不同意,说什么好女不侍二夫,弄得最后婚事也不成了,我小姑子如今倒是在外面修行了,说起这个事儿,我婆婆就难受的不行,但是我婆婆是个万事以夫为天的,也不敢说什么。其实呢,公爹这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觉得大姑姑是个下人之身,不配进我们夏家的祖坟。”

“胡说八道!夏嬷嬷是良民!什么下人之身?这在官府都有备案的,不信你们随便去查,本来我们是可以不跟你们商量,就可以把夏嬷嬷埋进去的,毕竟夏嬷嬷的身份够格,但是也是为了对你们夏家的尊重,谁知道我六哥和七哥去了,夏二太爷竟然要泼我两个哥哥茶水,这就是夏家的待客之道?”

田氏忙道:“姑娘别生气,我们几个妯娌也觉得公公做的有些过分了,正在商量着让,各自的丈夫去劝一劝公公呢,只是我公公的性子,您也知道,很不好劝呢。”

这就是要好处了呢,看来田氏是来打头阵的,这次如果捞到好处了,那么下次紧跟着就有人过来接着要了,一次比一次更多。她曾令宸可不是吃这个亏的主儿,该给的自然会给,勒索的要的,一文钱也不给。

曾令宸道:“我们也不指望你们能劝得了你公公,你公公那个性子怎么能劝得动,他亲闺女他都能压下来,何况是你们这些当儿媳妇的,还一点儿血缘关系没有呢,只好自己想办法了,毕竟族里不可能你公公一个人说了算吧,早年夏嬷嬷在宫里的时候,也帮助过不少族里人,我就不信大家都是忘恩负义的。”

田氏一听急了,她本来就是过来试探的,从而得到好处,现在见好处没有捞着,说不定要便宜别人了,就说道:“别的族老就是同意了,没有族长点头,那也是不行的。所以还是说服我公公为好!”

“那如果这个族长本身就行为不端呢,族里难道也听他的?”曾令宸说道。

“我公公这些年可是大家都说他行为端正呢。”田氏说道。

“嗯,多谢你过来提醒我,秋韵,把这些点心包起来,让这位婶子带回家给孩子们吃,婶子我考虑好了,自然会派人找你去的。”

那田氏走了,而曾六爷和曾七爷也回来,说道:“其他的族人也都打听了,那些依附着族里的,自然是不敢和族长做对,但是也有几个对族长不满意的,倒是同意夏嬷嬷入祖坟,不过他们也说了,这个事儿非得族长点头才是。”

甭说镇国公府势大,但是强行逼着别的族里的人的族里事儿,也不好弄,如果曾令宸他们几个是夏家族里的人,这事儿就好办的多,直接拿出一部分钱,多给族里做点好事,那肯定是一下子就同意了,关键是他们几个不是姓夏的,所以做事儿就有些受限制。

比如说,他们现在把事情办妥了,就回京城了,那么这些夏家的族人还是得长期生活在这里,到时候人家会翻旧帐的,所以宁可得罪他们,也不会得罪族长他们。

颇有些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意思。

“夏二太爷的儿媳妇也过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帮忙可以,但是必须得给他们好处。我看指望着夏二太爷同意是不可能的了,这一家子行事太差了,把我们当成冤大头了,六哥,七哥,你们打听了夏家族里,还有谁的威望最大,适合当族长的,咱们就支持那一个,到时候夏嬷嬷入祖坟就容易的多了。”

117、事成

“倒是有一个人,是他们三房的大老爷,据说当年正是因为这位大老爷本分偏小,所以才便宜了这夏二太爷,我看现在时候也到了,三房的大老爷为人处世比那夏二太爷要强多了。他的兄弟和儿孙们也不想夏二太爷的子孙们那样贪得无厌。”

那是因为还没有把族长当上,一旦尝到了权利的滋味,慢慢就会腐化的,曾令宸心道。

不过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夏嬷嬷下葬的事儿,是能同意夏嬷嬷入祖坟,那么她就帮着谁。而这夏二太爷正是曾令宸讨厌的伪君子,面上是很正派,其实呢,就是个渣!

“那六哥和七哥你们就找个机会和这位夏大老爷结识结识,要是他没有现在当族长的意思,你们就让他有这个意思,要是他正好有,咱们就帮他一把。”曾令宸说道。

这样的人既然想当族长,自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她也不怕这人出卖他们,毕竟如果这夏二太爷当不成族长了,那就什么也不是了。况且他们手里还能给他利益呢,那一百亩祭田,如果他当了族长,肯定得的就多了,能不帮着把夏嬷嬷的事情给办好了吗?

至于说的用情感人,这就是鬼扯,他们和夏家的人都不认识,如果不是因为夏嬷嬷,根本就凑不到一块儿来,谁要说感情,那她还怀疑别人是别有居心呢,利益合作,才是最牢靠和安全的,到时候谁也不欠谁的。

“二伯的族长做的挺好的,我可没有那个意思取而代之。”夏大老爷和曾六爷曾七爷认识后,觉得这两人谈吐不凡,所以相谈甚欢,只是说到这个当族长的事儿,夏大爷就警惕了起来,生怕是夏二太爷派人过来专门试探他的,毕竟夏二太爷一直不放心自己,生怕他把族长之位给抢了去。

曾令齐说道:“你要是怀疑我们是夏二太爷的人,那你就可以放心好了,我们也不是无缘无故和你提这个事儿,实话说,我们是送夏嬷嬷的棺回来的,这个事儿相信你已经听说过了,只是夏二太爷死活不同意,连夏嬷嬷是女户也不同意,这未免太有些不近人情,我们不想和你们夏家弄得太僵,打官司在律法上我们也站得稳,只是夏家的人都是夏嬷嬷的亲人,我们一直把夏嬷嬷当亲人看待,不想她在九泉之下伤心,但凡能平坦的解决,我们也不会想这个方法。

夏嬷嬷当初也出钱帮了不少夏氏族人,可是现在她想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却被拒绝了,让我认为夏家就没有一个有良心的人了。”

夏大老爷听了是又羞愧又生气,他当然知道夏大姑姑回来的事儿,只是他不是族长,这话题他也开不了口,现在被一个外姓人指着鼻子说夏家人忘恩负义,他就是没脾气也有脾气了!

又想着自己那位二伯也太迂腐了,以前还不知道大姑那边有女户的文书,现在有了文书后,竟然也不让入祖坟,这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我自问对的起天地良心,你们放心,回去后,我就去找二伯,劝他老人家答应此事。”

曾令安在一边闲闲的说道:“要是你说的话有用,那么你们族里就没有那么多惨事了吧。真不知道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真让那样一个人当族长,就是你们族人的福气?

虽然说是你的长辈,但是当了族长,那就该一心一意为你们族人打算,可是,我看他倒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一家子打算呢。你也别说我信口开河,我们第一天去找夏二太爷好声好气的说,就差给他磕头了,结果他就是要给我们扔茶水,这倒是不算,事后,竟然暗地里让他小儿子媳妇过来找我们,说要让他答应这个事儿,我们就得出钱,不然就不成!这到底是什么族长?

难道你们族里的人要埋入祖坟,都得给他银子?这祖坟难道是他一个人买的?祖坟可都是祖宗们最开始买好了,然后给族人们过世后有个住所,如今好了,成了他自己谋私利的产业了,也不知道这事儿要是传出去,这夏家族里还有谁看得起!”

“最近我们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寡妇,她倒是要我们帮着给她儿子找亲爹呢,我们也是一片好心,还以为这寡妇的丈夫没有死,后来回来了,如今不认她了呢,这样的忙我们怎么会不帮?只是没想到事情和我们想的不一样,这个寡妇竟然是夏家的二太爷是她儿子的亲爹,还说当年就是夏二太爷自己强迫她,然后她才有了身孕,可是最后这夏二太爷竟然不认账,为了遮丑,下狠心把那寡妇给推到水里了,只是这寡妇命大,没有死成,要不是看在夏二太爷是她儿子亲爹的份上,她肯定直接告上衙门去了。”

这样一来夏家的丑事可就是满平州都知道了,那夏家人可怎么在平州过下去?原来人家不是来求他的,而是手里早就有了法子,只不过是过来告诉自己一声的。

既然他们都有了法子,为什么不直接就把事情捅出来,还过来告诉自己?想到这里,夏大老爷灵光一闪,说道:“还请二位公子高抬贵手,夏家族人定会感激不尽!”这事儿是有回旋的余地的。

曾六爷说道:“我们也不需要感激不感激的,只是希望夏嬷嬷能尽快的下葬安息,这个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吧,况且夏嬷嬷临终前也留下遗言,她手里的积蓄到时候除了她下葬的费用,其他的都买成祭田,留给族人!”

“大姑真的是心太好了!”夏大老爷很是惭愧,因为不想和二伯直接冲突,所以对大姑的事情不闻不问,没想到大姑到了最后,还是想着自己的族人。

“你们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大姑下葬的事儿,一定能成的!”夏大老爷保证。

“只是我二伯年纪大了,怕是受不得那样的刺激,族人也要在这里长期生活,那个事儿能不能不要闹到明面上来?”

曾六爷说道:“那寡妇我们是借助着,你们自己可以和她商量,她们既然找上门来,也不报案,无非也是想认祖归宗,相信这个事儿对夏大老爷来说,肯定是个简单的事儿了。”

本来还不想给夏二太爷一家子找麻烦的,但是如今这夏二太爷一家子都想算计自己和妹妹,那么就把这个寡妇的事儿丢给夏二太爷,而夏大老爷这边也知道这件事了,对他当上族长更有利一些。

让夏二太爷家里更乱一些岂不是更好?那寡妇说的事儿也是大部分是真的,儿子也确实是夏二太爷的,至于这推她下水的事儿,这个就无法考证了,到时候夏大老爷和夏二太爷达成协议,是当成一个夏家的族人认祖归宗也好,还是别的也好,都和他们无关了,都是他们夏家内部的事儿。

于是在三天之后,夏大老爷带着一众夏家的人,亲自来接夏嬷嬷的棺材回夏家了,夏大老爷还作为孝子尽了全礼,前两天夏家族里已经改朝换代,夏二太爷以自己年老身体不便为由,卸了族长的职位,而夏大老爷顺理成章的成了接任的族长,只是那以后夏二太爷的精气神就不好了,而夏大老爷当了族长,第一个事儿,就是说了夏大姑姑这些年帮助族人的事情,有些受过夏嬷嬷恩惠的人也都站了出来,说要不是夏大姑姑的接济,他们都不知道在哪里了,而好几个族老也都同意了夏嬷嬷埋进祖坟的事情,还有极个别不同意的,听夏大老爷说夏嬷嬷把自己平身的积蓄除了下葬所需费用剩下的都买了祭田交给族里也都转移了话锋,一直同意了。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曾令宸也去看了夏嬷嬷下葬的情形,感觉那棺木落地,整个人突然就沉静下来,她不明白这里的人那种归宿感,但是夏嬷嬷如果地下有灵,现在也是欣慰了吧,这里毕竟都是她的血脉亲人,以后也不孤独寂寞了。

一个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她以后的落叶归根的地方是哪里呢?

办完了夏嬷嬷的事情,夏大老爷和夏家的人也都想留他们多住一段时间,以表达这些年对夏大姑姑的照顾之情,不过曾六爷他们都婉拒了,事情办的差不多了,他们也是时候该出发了,京城里也有他们的亲人。

至于那个寡妇和她儿子的事儿,毕竟是家丑,夏大老爷决定过一段时间,再找个机会把他们领会夏家,当成是别的房里的人,好歹给夏二太爷留个面子,不过这事儿不是曾令宸他们操心的了,毕竟是夏家自己的家务事儿。

其中在这期间,还有人想给夏嬷嬷当过继的儿子,以后好供奉香火,无非就是想接手夏嬷嬷的身后钱,只是在夏大老爷说了把那些钱都买成祭田的话后,打这个主意的人立刻偃旗息鼓了,没有利益的事儿谁会干啊。

真是人情冷暖不过如此。夏大老爷比那夏二太爷好很多,每年族里人都会给已经仙去的人上供奉,所以夏嬷嬷的香火供奉是不缺的,再说夏嬷嬷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这个事儿,人都不在了,更不会这样了。

“九妹妹,咱们该走了!以后有时间了,六哥再带你过来看夏嬷嬷!”曾六爷说道。

曾七爷也道:“是啊,以后我也会过来的,”这次出来他长了不上见识,不是窝在府里所能学到的,就是这么件事儿,也得要仔细处理,不然就是惹了麻烦,想用权势来达到目的,那肯定有人不服气,特别是这些人口众多的族人,所以现在的结果正好,夏嬷嬷给族人留了祭田,族人们当然要维护她,她的坟也定会修的好好的。也会得到妥善的照应。

“走了!六哥,七哥,你们不在平州买些东西给六嫂和七嫂吗?”曾令宸笑道。

“咱们出去是办事的,不用买这些东西的。”两个人一致说道。

就知道他们不会,好在曾令宸给家里人都带了,这两个哥哥啊,真是不解风情那,不知道讨好自己的妻子。唉,不过这个时候的夫妻,相处之道可不就是相敬如宾,只要大体上不错就成了。

118、避暑行宫

“这次你过生都是在外面过的,都没有怎么吃好吧,看这脸瘦的,我孙女受苦了!”太夫人心疼的说道。

曾令宸忙道:“祖母,我一点儿也没有吃亏,六哥和七哥还请我去那边的酒楼吃去了,都是在京城里没有的,我还说,要是可以的话,以后我和祖母还要去吃呢。”

“好好,祖母一定会去的。夏嬷嬷现在已经入土为安了,你可不能再伤心难过了,不然夏嬷嬷在下面也不安心那。”太夫人胡氏劝道。

“祖母,我知道了!”曾令宸点点头,只要心里记着,那就永远活在心间。

“你这家伙,出去也不跟我们打声招呼!”高阳又咋咋呼呼的过来了。

看曾令宸真的变瘦了,就说道:“你可别瘦下去了,不然风都吹走了!要不咱们去打马球散散心?今年那些南蛮子就不过来了,也没有讨人厌的人。”

“还是算了。就像在家里呆着。”

“唉,你们一个二个都没有意思,陶三娘子也不出来,就是诗语也说要在家里呆着,人长大了真没有意思!对了,今年皇上他们要去避暑行宫,你去不去?”高阳问道,“我必须要去了,太后娘娘已经让人给我传话了,不去都不行。一想到要和那些公主们在一起,我就烦的慌。”

“皇后娘娘没有跟你说吗?”高阳问道。

曾令宸点点头,“我也好几个月没有去宫里了。”

本以为这次曾令宸不必去避暑行宫了,只是皇后娘娘听说了曾令宸这几个月都有些烦闷,所以让魏公公亲自来带话,跟着一起去避暑行宫去。

太夫人胡氏说道:“这出去散散心也好,你三嫂也跟着一起去,有她照顾你,我们也放心。”

怀阳县主也是宗室女,自然有跟着去的资格,当然,那些不受宠的皇室宗亲却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

像皇后娘娘,她就可以想带谁去就带谁去,嫔妃们除非是家世特别好的,份位高的才能有这个权利,而少数的就是受宠的低等嫔妃也没有资格要求带亲戚过去。

李氏倒是多曾令宸去避暑行宫不担心,这孩子一直是个有分寸的,且这次还有老三也跟着去呢,曾令哲是禁卫统领,负责保护皇上的,上次的事儿,皇上倒是没有怪罪与他,连职务也没有撤掉,不过这次皇上倒是把恭王世子也带到身边来了。

曾令宸跟着三嫂上了她的县主规制的马车,慢悠悠的跟着大部队朝前挪动。怀阳县主这次能出去,那心情是完全的放得开,把自己的儿子晖哥儿都留在家里,不带晖哥儿的原因是,觉得带了他去,那就玩得不好了,其实呢,怀阳县主在马车上跟曾令宸说道:“每次跟着御驾出去,就有些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什么事儿,晖哥儿不跟着,我还能少担心一些。还是放在家里安全一些。”

曾令宸笑道:“三嫂你偏心啊,你就不担心我?”

怀阳县主揪了一下曾令宸的脸蛋,“你是个鬼精灵,我还担心?恐怕到时候我还要跟着你呢。”

“我觉得这次肯定没事儿,有我三哥在呢,怎么着也能护着三嫂的!”

“唉,有时候真不想你三哥当那个差事,虽然说是天子近臣,但是一旦出了事儿,危险就是最大的,去年出了那个事儿,我整天担心你三哥,生怕他也跟着出了事儿。只是我也知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得了圣宠才是要紧的,可是心里还是担心。男人们给他拘在家里,心里也不舒坦那。”

“唉,我这都是自己乱想的,其实你三哥武艺那么好,肯定不会出事的!”

“对!从小有人就给我们兄妹算过命,说我们都是长命百岁的命格,所以三嫂,你不用担心!”

其实曾令宸也是担心的,但是如果就因为担心,什么都不敢做,那么家族早就末落下来了,曾家的嫡支长房有着延续家族荣耀的责任,他们背后可不是只有他们一个小家,是上上下下全族的人,像三哥这样的人,如果一直不入仕的话,那就是做个富贵闲人,但是一旦入了仕,也不会退

缩了。

半路车驾停了下来,这是到了午饭的时候,因为都知道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赶到那避暑行宫,所以每家的下人都准备食物很充分,都是些小巧的点心,马车上还有热水,都是用棉花套子包好的器皿里装着的,没一会儿,皇后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就笑着过来,给怀阳县主和曾令宸行礼,说是皇后娘娘那边有请。

怀阳县主和曾令宸忙跟着这小太监过去,见那边已经有一个临时的帐篷,里面一应俱全,不由的心里佩服,果然是皇家气度,这才多长时间那,就能搭好一个这么好的帐篷,里面都是热气腾腾的饭菜,皇上和皇后正坐在上首,还没有开动呢。两个人忙给皇上和皇后行礼,皇上说道:“免礼!赐座!既然来了,就跟着一起吃一点吧,曾家丫头,听说你最近一段时间都吃不好,你姨母担心的不行,这次可是要多吃一些,不要让长辈们跟着操心。”

曾令宸能说不多吃吗?简直是这皇权不可违抗啊。

虽然说是一起吃,但是她们怎么敢和皇上皇后坐在一起,让几个宫女给抬了一个小桌子,从上面的哦桌子上,赏下一些菜来。皇后娘娘知道曾令宸喜欢吃的几个菜,所以曾令宸倒是没有觉得吃不下去,反正多吃就是了,皇上再威严,这该吃饭的时候也得吃饭不是?所以很快曾令宸就坦然了,一举一动都是很有世家女的气度。怀阳县主也一样,皇上看了,心里点头,这镇国公府倒是教养不错,很多人都自夸自己家的姑娘是如何举止不凡,如何有大家风范,但是一赏赐她们吃饭,就战战兢兢的,害怕的不得了。

他有时候有兴趣了,去下面的嫔妃里用饭,赶上有嫔妃的亲戚过来了,有些小辈,他会随口说一声,就留下一起用膳,结果看着她们吃饭,都跟难以下咽一样,弄得自己也没有了吃饭的兴致了,大家都怕他,他应该很高兴,但是如果用膳的时候,也这个样子,就让他觉得一点儿食欲也没有了。

怀阳跟着自己的姑母长平长公主,是从小就是皇室宗亲,这样倒是没有什么觉得惊讶的。这曾家的小姑娘年纪不大,果然是教的好啊。镇国公那老头子儿子不行,这孙子孙女个个都出色呢。

皇后娘娘见曾令宸吃的香,心里也高兴,对皇上说道:“这孩子的教养嬷嬷开春过世了,她就伤心的不行,臣妾这才带她出来散散心。”

“嗯,那到时候就让这丫头跟你住在一起吧。”皇上说道。

皇后说道:“臣妾那里人多,还是让她跟着怀阳住吧,反正那行宫里的房舍也颇多,找一个好一点的地方也是一样的。”

每天要去给她请安的人那么多,跟着自己住在一起,那还怎么玩耍?没的让这些事儿拘着她了。

皇上对皇后娘娘的话只要不是朝堂上的都是听之任之的,毕竟不过是小事,一切都随着她的意思,所以就点头,“就按照梓潼说的办。”

吃完饭,撤了桌子,又上了那些上供的水果,都是这个季节京城所没有的,果然当皇帝就是好啊,吃的都是头一份。

皇后见两人都爱吃,所以让人送她们回马车的时候,都让人装了食盒,给送了过去。

而那消息灵通的,也知道皇上皇后请镇国公府的怀阳县主和九姑娘一起用膳的,羡慕嫉妒的有之,只是都在心里藏着罢了。

曾令宸倒是不怕这些人的嫉妒,皇后娘娘是自己的姨母,难道她还要阻止她对自己的好?凭什么要故意让爱护着你的人把心意给遮挡着?姨母自己没有孩子,如果见到自己,她能开心,那就是被别人嫉妒又如何?

况且,她就是不去,照样有人羡慕嫉妒,所以根本就不必费心遮掩,她又不是温室里的娇花,还怕人给自己使绊子不成?从现实上来说,对于那些被上位者宠着的人,别人更是忌惮害怕一些,因为相比较那些嫉妒的人,那些讨好的人更多,且无形中就给这受宠的人一种地位的隐隐提高。

想惹这样的人,那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看看有没有那个胆子承担后果。

世上胆小的人还是多数的。真正那些胆大有心狠的人,他迟早会找个机会给你一下子的,既然这样,她干什么还怕姨母对自己的宠爱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得亏姨母没有让我跟着她一起住,不然我真的什么都玩不成了。”天天应付那些来请安的人就花去很多时间了。曾令宸说道。

“也就是最开始两天,皇后娘娘那边要请安的人多,毕竟这次带了很多亲眷过来。皇后娘娘到了后面肯定要免了他们的每日请安的。“怀阳县主笑道。

“嘿嘿,我这不是想跟三嫂你住在一块儿吗?再说,皇上还有过去呢,我在那里像什么话?皇上和姨母说些家长里短的话,我也插不上话啊。”

“就你嘴会说,不过我还就爱听。”怀阳县主笑道,这个小姑子可是跟自己的女儿一样,能不疼着吗?

119、太后

避暑行宫的温度比京城要低,特别是老树很多,郁郁葱葱的,一般大家都是早上赶早去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请安,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行分撇,而太后娘娘年纪大了,喜欢清静,第二天就不让人过来了。

不过要说大家现在最感兴趣的事儿,就是太后娘娘信佛,所以很多人都准备了自己手抄的佛经,希望太后娘娘能看上,入了太后娘娘的眼了,那就是以后的前程少不了。

虽然太后不是皇上的亲娘,但是皇上对太后娘娘很孝顺,而太后娘娘也不是那种喜欢给自己家族要官要权的人,两人相处这么多年,是很平和的。

曾令宸觉得太后娘娘这样才是明智的做法呢,既然儿子不是自己生的,干什么要做给养子添麻烦的事儿?那不是加速自己家族的灭亡吗?

有些太后就非要把皇帝握的紧紧的,不仅把自己娘家的兄弟都封了高官,还要往皇上的后宫里塞娘家族里的姑娘,说不定以后还要娘家姑娘生的皇子继承皇位,那不是不把皇上当皇上看吗?皇上这种生物,一向是他掌控别人,一旦别人想掌控他了,除非他的本事不大,否则绝对是要报仇的。

所以现如今的后宫里,没有太后娘家的姑娘,太后只要好好的,且明事理,那么太后的娘家就好好的哦,就是太后过世了,皇上看在太后这样的份上,难道还会亏待了太后的娘家?

就是有些人贪心不足,非要以后长长久久的继续权势下去,却不想,那样反而是害了自己。

曾令宸和三嫂也去见了太后,太后是个慈祥的老人,还赏了她们姑嫂两个一人一串佛珠,太后说万事皆随缘,一切不强求。

对于各位贵女送来的佛经,也都让人供奉在佛像前,等以后让人在寺庙里发给那些穷苦的人。

长平长公主和太后是一杯的姑嫂了,平时也就是她过来和太后娘娘说说话。而文乐长公主则是太后的名义上的女儿。这天文乐长公主又过来太后这边,几个人说着说着,就说起了俞墨的亲事。

长平长公主有些觉得文乐长公主把自己的孩子看得太好,觉得别人的姑娘都是有瑕疵的,这样下去真是谁给她当儿媳妇都是不如意的。

“母后和姑姑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还是没有经过多少事儿,不如母后替我做主吧。”文乐长公主说道。

太后笑道:“你就墨儿一个孩子,这个哀家要是也做主了,对你们当父母的就不公平了,孩子是你养大的,还是你和驸马看好了为好,毕竟以后也是和你们一起生活。哀家就不乱点鸳鸯谱了。”

虽然都说这御赐的婚姻是无上的荣光,但是御赐的婚事不幸的也多,她不是到那个必要,不这样做。

如果两家都同意,那么不伤害皇上的利益,她可以下懿旨赐婚,也是给两家脸面。如果只听一方的意见,然后直接下了懿旨,那么说不定就成就了一对怨偶了,这样的事可是有违天和的。

太后过了大半辈子了,这点儿还是很看得开。

文乐长公主不过是那么一说,也不是真的要太后赐婚,毕竟她是娶儿媳妇,如果是赐婚,这以后儿媳妇就不好管了,不过,如果是公主,那她也不介意了,只是一想到那几个年龄合适的侄女儿,性子都不怎么好,公主嘛,天之娇女,不管受宠不受宠,骨子里都有股傲气,况且,不受宠的,以后对自己家也没有什么帮助,受宠的脾气又大,真是还找不到即受宠又脾气温和的侄女儿了。

罢了,以后再说吧,反正自己的儿子是男子,晚点儿成亲也不为过,而且就是公主,那么在自己这个长公主面前,也不能摆皇家公主的谱,她还是她们的长辈呢。

“这个文乐,以后也不知道到底谁才能入得了她的眼了!”长平长公主直摇头,倒是俞墨这孩子性格很好。

不过嫁过去要当儿媳妇,有个这么严厉的婆婆,谁都受不了,虽然家里人口简单,只是事情也不会如意。

她本来觉得自己孙女的小姑子和俞墨挺般配的,两人站在一起,金童玉女一样,但是想到文乐的性子,还是算了吧。别把人家好好的一个孩子给弄得以后被管头管脚的,那样不是害人家吗?文乐就是最好的人也能挑出毛病来,人家娇生惯养的女儿,不是送过去给她挑剔的。

太后道:“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那么艰难的得的,算了随她去吧,只要不出大错就成。”

依他们平时的看法,文乐长公主应该找个千依百顺的儿媳妇才成,并且得事事为俞墨为先,还得有能力,能处理好内院事物,还得对丈夫的前途有帮助,还得在交际圈里和众人都能交好,八面玲珑,当然,最要紧的是能旺夫旺子,还得长的好看,孝顺公婆,宽容大度,在婆家有困难的时候,囊无私的帮助婆家。

依他们看那,这种姑娘找起来很困难那。

“对了,这次看见睿儿这孩子也来了,上次她娘还跟我诉苦,说是要给睿儿定亲,不然以后出事了就晚了。”对于恭王妃孙氏,长平长公主是有些看不起的,身为王妃,连管家都管不好,还被那些侧室拿捏,虽然说你出身不高,但是嫁人了,你就是堂堂正正的亲王王妃,也该拿出自己正室的范儿来,该整治的整治,也给自己的儿子以后少些顽疾才是呢。

太后是知道上次秦睿是为什么受伤的,对秦睿也渐渐的喜欢起来,以前觉得这孩子不怎么起眼,虽然是嫡子,可是因为有个不中用的母亲,说白了就是拖后腿,可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用自己的性命救了皇上,对太后来说,她现在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皇上不是他的亲儿,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了,养子也成了亲子了。

皇上这些年有些不能对外人说的话,也只对自己这个养母说,上次有人过来告黑状,说秦睿武艺不佳,不适合当皇上近卫。想是通过自己担心皇上,把秦睿给撤下去吧。

这些人还真是无孔不入,不过,最后那个说嘴的嫔妃就犯了错给贬下去了,那恭王府的几个侧妃还真是神通广大呢,在后宫都有这么多人帮着,难怪能那么嚣张。

“你这是又听别人胡言乱语了吧,哀家也知道,有人在传,说是睿儿这次受伤,伤了根本了,以后不可能有子嗣!这样的手段,也就是恭王府那几个人传出来的,无非就是不想让睿儿顺顺当当的当那个世子,也打消那些想和恭王府联姻的世家。毕竟如果睿儿没有一个有力的岳家,那以后他们就更好对付了。简直是无稽之谈,哀家这次倒是非要给睿儿找个好姑娘配给他了!”太后说道,就凭睿儿救了皇上一命,她就是动用太后的权利又如何?

当然,她也会注意,最好是两家都同意,那样才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