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应承了下来。

姜老太太心里实在是高兴。大孙女儿做了太子良媛,现在薛明诚又透露了这么个意思,往后还愁他们永昌伯府不兴旺?

一高兴,心里的话就藏不住。和善的对姜清婉点了点头,笑道:“好孩子,若你能嫁了这卫国公,你就是卫国公夫人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改日等我身子好一些了,我要去城外的云林寺拜菩萨许愿去。若婉姐儿当真嫁了卫国公,我就许愿心给菩萨重塑金身。”

姚氏坐在一旁听了,心里也很高兴。

放眼京城,哪里还有比薛明诚更好的夫婿人选了呢?父母皆已亡故,嫁过去就是国公府的女主人,不用受公婆的气。而且也无兄弟姐妹。薛明诚还是薛太后的侄儿,现在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兵部尚书了,往后说不定就要做丞相呢。

姚氏自然也是盼着姜清婉好的。一时只觉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婆家了。倒是巴不得薛明诚赶紧过来提亲,将这件事定下来的好。

姜老太太和姚氏婆媳两个人面上皆是喜气洋洋的样子,姜清婉却是低着头,面上神情平静。

她知道这辈子有很多事肯定由不得她。不过什么事都由着自己来也不见得好,上辈子她最后就活成了那个样子。

所以,还是顺其自然罢。

姜老太太只以为她这是在害羞。毕竟是未出阁的姑娘家,听到提起她的亲事,总是会害羞的。不过害羞里面肯定也有期待。

想要打趣她两句,但又担心她脸皮薄,所以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转而问起姚氏近来对府里的一应事可上手了。

姜清婉能嫁个好夫婿,姚氏自然也母凭女贵,不能一味的如以往那般的在她面前强势了。

但姚氏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张扬起来,还是极温顺的回答姜老太太的问话。

婆媳两个人正说着话,就见有个小丫鬟进来通报,说是何太太过来了。

何太太,就是何景明的母亲。自打上次在靖宁侯府分别,她确认了何景明想娶姜清婉为妻的心思之后,这些日子时不时的就会过来拜访姜老太太一番。

她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姜老太太心里很明白。不过因着以往姜清婉并没有定下合适的亲事,所以姜老太太还一直拖着。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薛明诚今儿这样诚心的下了帖子来邀请姜清婉明儿去他家,还不够说明他的心意?

就不想再见何太太,想让丫鬟回了她,只说自己睡下了。

但转念一想何家同靖宁侯府的关系,还是叫丫鬟请何夫人进来。

即便崔华兰已经死了,但崔季陵还是手握兵权的大都督,小觑不得。

丫鬟应了一声是,出去请了何夫人进来。

何夫人因着丈夫死了的缘故,平日穿的衣裙都是很素净的。

今儿她穿的就是一件雪青色的褙子,淡蓝色的长裙。想是因着出门拜客的缘故,头上的首饰倒还算华丽。鬓边簪了一支赤金点翠凤首步摇,一只金镶珍珠的华胜,发后压着两朵紫色的绢花。

看到她进来,姜清婉身为晚辈,自然要起身站起来对她行礼。

何夫人是个未语就先笑的人。看到姜清婉对她屈膝行礼,早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又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番,随后笑道:“前几次我来,你都在宫里给二公主陪读,算来也有数月没看到你了。今儿一见,可是出落的越发的水灵了。”

姜清婉从宫里回来的次日就传出了崔华兰薨逝的事,官宦人家但凡有诰命的女眷都要每日入朝随班守制,姜老太太和姚氏日日少在府中,何夫人自然没法子再来拜访姜老太太。今儿还是自崔华兰薨逝之后何夫人第一次过来。

同姜老太太和姚氏行过礼,姜老太太请她坐下,叫丫鬟上茶。

彼此寒暄几句,何夫人就叫跟来的丫鬟将她带来的几只盒子放到几案上。然后对姜老太太笑道:“前两日听得说老太太身子不大好,可巧我家中有两枝百年老山参,还有一些上好的山东阿胶,宁夏枸杞,就想着拿来给老太太补补身子也是好的。”

这些可都是很贵重的东西了。姜老太太就推辞着:“我只是天冷,感染了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病,将养两日就好了。如何能收何夫人这样贵重的东西?何太太还是拿回去罢。”

“哎哟,老太太,您这还跟我客气上了?”何夫人忙笑道,“咱们两家是什么样的交情,一家人一般,分什么彼此?如何这些东西您就不能收了?将来还有更贵重的东西要送您呢。”

便是姚氏是个不大聪明的,但也听出来何夫人这话里的意思来了。

更贵重的东西?这分明说的就是聘礼了。

姜清婉唇角挂着的微笑僵了一瞬。

虽然说何景明确实很不错,何夫人对她也好,但是嫁给何景明,这样的事她可从来没有想过。

不过这件事她是不担心的。姜老太太肯定不会答应。

有卫国公薛明诚在前,姜老太太如何还看得上何景明呢?

果然,何夫人这番话说完,姜老太太没有接话,只笑着请何夫人喝茶。

何夫人面上笑容微僵。

大家都是聪明人。她都已经挑了这个话头出来,若姜家也有这个意思,自然就会接这个话。但是现在看这位姜老太太的意思,分明就是…

何夫人没再说什么,拿起手边的盖完抿了一口茶水之后,又笑着说起了旁的话。

中间也曾再试探过一两次,但无奈姜老太太总不接话。她便知道,姜家果然没这个意思。

心里还有些纳闷。分明前几次她过来,露出这个口风的时候,姜老太太的态度还很暧,昧,虽然没有说答应,但也没有拒绝的意思,如何今儿看姜老太太的这意思,分明就是拒绝了?

想不通这其中的缘故。面上却还是笑容满面的跟姜老太太,还有姚氏说话。时不时的还会问一些姜清婉在宫中陪读时的所见所闻。

何夫人确实是个很会说话,也很会调动气氛的人。看得出来姜老太太还是很喜欢同她一起说话的。

最后等何夫人起身告辞的时候,姜老太太甚至还笑着跟她说道:“跟你一起说会话我就觉得心里舒畅很多,笑的也较往日多了。往后何夫人若有空闲了,可要常来跟我这个老婆子说会话。”

何夫人自然是笑着应下了。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我也盼着和老太太您多亲近亲近呢。您说,若往后咱们两家成了一家人,两家可不是常来常往的?那可叫好呢。”

姜老太太还是笑着没有接话。只吩咐姚氏好生的送何夫人出门。

姚氏现如今是永昌伯府的当家主母,让她亲自送何夫人出门,这也算是对何夫人很看重了。

何夫人见姜老太太油盐不进,也没有法子了,只得作辞,转身出门。

一路坐马车到了家,何景明刚从翰林院散值回来,身上青色绣鹭鸶的官服还没有换下来。

二十岁的青年,身形颀长,相貌清俊,如何看都是个很出众的人。

何夫人看着他,鼻子微酸。

若他父亲当年不是因着那场病走了,以他身为宁王身边第一谋士的地位,进京后论功行赏,就算不能封个爵位,那在朝中肯定也是独当一面的重臣。何景明也是重臣之子,如何现在心仪上一位姑娘,想要求娶都这般的千难万难。

何景明这时已经在丫鬟的伺候下脱了官服,换上了一身淡青色的直裰。回过头一看何夫人正站在门边,就叫道:“母亲。”

何夫人敛下眼中的哀伤,面上浮上几分笑,走过来,抬手给他抚平了衣襟上的一丝褶皱。

何景明昨儿晚上就知道何夫人今儿要去永昌伯府的事。也知道她今儿过去就是想将亲事明确下来,所以这会儿一件何夫人,他一方面耳尖通红,面上也有一层薄红,但另外一方面,还是有些着急的问道:“母亲,您今儿去永昌伯府,他,他们怎么说呢?”

听得出来他话里的期待。且因着紧张的缘故,身子都有些发颤。

何夫人见了,只觉得自己的鼻头越发的酸了起来。

她这个儿子从来都很乖巧,没有让她操心过。也从来没有开口跟她要求过一件事。独有这次在这件亲事上…

“明儿,”何夫人忍了心酸,面上竭力的泛出一丝笑容来,轻声的说道,“咱们不求娶这位姜姑娘了,好不好?母亲给你找个比姜姑娘更好的姑娘,你看如何?”

何景明一怔。好一会儿才低了头,轻声的问道:“姜,姜姑娘她不同意这门亲事?”

面上看着就很失魂落魄,沮丧的样子。

何夫人见了,心中不忍。忙安慰他:“姜姑娘并没有说这样的话。母亲看得出来,姜姑娘对你是很好的。只是,明儿,你要知道,这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姜姑娘的祖母,仿似并不同意这门亲事。”

何景明不解。明明前几次母亲去永昌伯府回来,还说姜老太太并没有反对这门亲事的意思,如何今儿却一反常态的不同意了?

不过也没有细问这件事,满心只有何夫人说的那句,姜姑娘对你是很好的。

其实他自己也能感觉得出来,那次在靖宁侯府见到,姜清婉对他的态度还是很温和的,并没有一些儿疏离他的意思。甚至还会对他微笑…

想到姜清婉清丽的笑容,他便觉得,他是肯定要娶到她的。

猛然间想到一件事,信心大增。抬头来看何夫人,双眼如有星辰坠入一般的发亮。

“母亲,我可以去求义父。若义父能出面去跟永昌伯府提这门亲事,我想他们肯定会答应的。”

崔季陵毕竟是大都督,还是靖宁侯,由他出面来保这个媒,想必这满京城的达官贵人,没有哪一家敢不答应。

何夫人原本还不想就这件事麻烦崔季陵。但现在见何景明坚持要娶姜清婉,想着这孩子难得有这般心仪一位姑娘的时候,她这个做母亲的,如何能不随了他的心呢?

就说道:“我上次听得说,你义父现在长住在城外的云林寺中。若你要去求他这件事,就要去那里了。”

“明日正好休沐。那明日一早我就出发去云林寺中见义父。”

何景明说着,心中渐渐的自信起来。

他一定会求义父出面去永昌伯府提亲的。等到他和姜清婉的亲事定了下来,他们两个成了亲,到时他肯定会重重的答谢义父。

第112章 亲自迎接

次日早起, 姜清婉用心装扮一番,然后带着绿罗和红药去松鹤堂给姜老太太请安。

姜老太太已经起来了,正坐在镜台前的绣墩上让桃枝给她篦发。

看到姜清婉进来,就回过头看她。

前儿刚过了立冬的节气, 昨儿晚上又下了一晚上的雨, 今早起来就觉得湿冷入骨。姜清婉怕冷的人,所以穿了一件粉色缕金撒花缎面的夹褙子。不过还是能看得出来身形婀娜, 纤腰娉婷。

姜老太太见她左鬓簪了一支赤金点翠的三尾偏凤步摇, 右鬓戴了两朵粉色绢花和一支花卉形金饰, 打扮的既端雅大气, 又不失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娇俏, 心里就很满意。

待姚氏带着姜长宁和姜清云过来请安,说了几句话,就叫丫鬟放桌子摆饭。

等用过早膳, 姜老太太又仔细的叮嘱了姜清婉几句,眼见时候也不早了, 正要打发她出门坐马车去卫国公府, 忽然就见桃枝笑吟吟的掀帘子走进来。

她先是面带笑意的看了姜清婉一眼, 随后才对姜老太太笑道:“老太太, 刚刚看门的小厮来传话, 说是薛国公遣了车马和侍卫过来接咱们三姑娘过去呢。现在国公府的车马和侍卫都在大门外面侯着, 伯爷叫奴婢进来说一声, 让三姑娘快些收拾了过去, 莫让薛国公在家中久等了。”

“薛国公竟然遣了车马和侍卫过来接婉姐儿?”

姜老太太先是一惊, 过后就高兴起来。

昨儿先是诚意十足的下帖子,今儿竟然遣了国公府的车马和侍卫来接,足可见这位国公爷心里对姜清婉是如何的看重了。

且这下子旁人肯定都会知道这件事的。往后对他们永昌伯府还不得高看一眼?

就喜气洋洋的催促姜清婉快些出发。

姜清婉心中也是震惊的。不明白薛明诚为何忽然就对她这般起来?明明先时在宫里,薛明诚同她也没有见过几次,话也没有说过多少。

但面对着姜老太太的催促,也只得无奈起身,带着绿罗和红药往外走。

大门外果然停了一辆马车。便是那日她在宫门外看到的,薛明诚平日坐的马车。今儿竟然打发来接她来了。

马车后面也跟了六名侍卫,看到她都对她躬身行礼,态度极恭敬。

这阵仗实在是有些大了,连路过的人都停下脚来观望。

姜清婉只得加快脚步,由绿罗扶着坐上马车。

马车里面很宽敞。中间放了一张四四方方的花梨木小几。上面还放了一套精致的梅子青色茶具和一只黑漆描金葵花形攒盒。

红药坐下来后,忍不住心中好奇,就伸手拎了拎茶壶,发现里面竟然装满了茶水。揭开攒盒的盒盖一瞧,就见里面的九个小格子里放了各样糕点和蜜饯。

那些糕点皆是花样奇巧精致的,蜜饯也都是珍品,一看就知道准备这些的人是如何的用心。

“姑娘。”红药忍不住的笑着说道,“这些茶水,糕点和蜜饯,肯定是薛国公特地为您准备的。您要不要喝茶?奴婢给您倒一杯?”

姜清婉不想喝,只叫红药:“你放着罢。”

说完,她就阖上双目。

对薛明诚忽然这般的主动行为,她心里颇有些烦躁。但偏偏有姜老太太等人在,她拒绝不了。

而且现在薛明诚这般的大张旗鼓,永昌伯府上下是肯定都以为他是要娶她的。即便她想了法子让薛明诚知难而退,往后她在永昌伯府里还如何待下去?姜老太太和姜天佑会如何待她?

且只怕今儿薛明诚做的做一出,明儿京城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了…

想到这里,姜清婉只想叹气。

她现在很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马车里面的凳子上都垫了很软和的锦绣坐垫,车把式赶车也很平稳,所以一路上姜清婉都没有感觉到一丝颠簸。

等马车停了下来,就听到有侍卫在外面隔着车帘子说道:“姜姑娘,国公府到了。请您下车。”

照例是绿罗和红药先下马车,稍后再掀帘子扶她下马车。

不过等两个人下了马车,好一会儿都没有看到她们两个人过来掀帘子。

姜清婉正要开口叫她们,忽然就见有只手搭在了蓝色的杭绸帘子上。

那是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手指修长匀称,指端莹润白净。

虽然这只手生的很秀气,但一望就知是男人的手,绝非是绿罗或者红药的。

姜清婉心中微凛。迟疑了一下,这才抬头望过去。

彼时车帘子正好被掀开,外面淡金色的日光流水一样的斜了进来。

姜清婉的目光就这样触不及防的撞进了一双含笑的眼里。

外面金色的日光如同悉数落在他眼中身上一般,让此刻的薛明诚看起来温雅如玉,风姿无双。

“姜姑娘,”薛明诚唇角含笑,对她微微点头,声音清澈通透,“请下车。”

说着,就对她伸出了右手。

竟是要她握着他的手下车的意思。

姜清婉刚刚确实有一瞬间的恍神,不过很快的就清醒过来。

“国公爷。”她对薛明诚点了点头,端坐未动。然后客套疏离的说道,“不敢有劳国公爷。请您叫我的丫鬟过来。”

薛明诚见她坚持,也没有强求她。而是笑了一笑,转身让绿罗和红药近前。

她心中对他到底还是疏远的。不过没有关系,他相信在他的主动和努力下,他们两个人肯定会越走越近的。

第113章 忐忑相处

姜清婉扶着绿罗的手下了马车, 便见旁侧卫国公府的两扇大门和旁边的角门都开了。

需知一般情况下,家人进出都走的是两侧的角门,如现在这般大门和角门齐开,那肯定是有贵宾来才会如此。

而且很显然, 刚刚薛明诚一直在大门外等候着。不然不可能她坐的马车才到, 薛明诚就能过来掀开马车帘子。

想通这一层,姜清婉就越发的沉默了。

想不明白薛明诚为何忽然就这样的看重她。明明她先前对他的态度一直都是客套疏离的。

薛明诚负手站在马车旁等她。见她走下马车, 这才伸手, 面带微笑的对她做了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