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医长给你配的汤药,我知道很苦,可你的伤很重,不能不喝。”阿曼轻道,又喂了一匙。

“我的伤…”

子青茫然地思索着,良久才将之前的记忆连接上,如梦初醒的同时悲恸不已,挣扎着要起身,急问道:“我哥呢?我哥呢?”

“他在另外一头,缔素在照顾他。他还活着!”阿曼忙放下药碗,按住她,“你的伤很重,不能乱动!”

“真的?!”

“真的。”

听他言之凿凿,子青这才未再挣扎,只是方才这番挣扎,左肩上的血迅速濡湿布条,渗了出来。这般疼痛,清醒过来的她也只是皱了皱眉头,环顾四周,问道:“我们在船上?”

“嗯。”

阿曼想接着喂她汤药,子青倦然摇摇头,右手接过他手中的药碗,三口两口径自喝完。

见状,阿曼一笑,将空碗搁到一旁,起身拿了干净的布条过来:“你的伤口刚才又裂开,我给你换药…你放心,这里是后舱,此时又是半夜,不会有人过来。”

换药便须得脱衣,男女有别,毕竟不便,子青怔了怔,道:“我…我可以自己换药。”

“伤在肩背,你如何换药。”阿曼微叹口气,目光中透着恳求,“我来替你换,好么?”

子青低头,这才发觉自己衣物也都已换过干净的,想来也是他。

“你身上的伤不止一处,我…”阿曼仍望着她,明白她心中所思,解释道。

“我明白,”子青打断他,低头闷声道,“你替我换药吧,劳烦。”

83第六章情愫(一)

子青侧靠着舱壁,满身的伤口早已让她疼到麻木,她压根就没有问过阿曼自己伤情如何。

“我看过我哥的腿,怕是保不住。”她低低道。

替她拢上衣裳,阿曼尽可能轻柔地扶她侧躺下,不去触及左肩上的伤。说实话,易烨是死是活,他并不在意;汉军是输是赢,他也不在意;他唯一在意的,只有眼前这个人。只要她还活着,能这样守着她,一切足矣。

“你可看过自己肩的伤?”阿曼叹道,“比他的腿伤更重,谁砍的?”

“折兰王,”子青苦笑,“这刀换了他一条命,算起来还是我欠他多些。”

“老邢说,再深一寸,左手就不能动了,你下半辈子便要成废人。”

子青仍是笑了笑,道:“挨那刀的时候,我就以为整条胳膊都得被卸下来,没想到还能留着。”

“这么拼命做什么,值得么?” 阿曼温柔地伸过手去,将子青面颊上几缕被汗浸湿的发丝掠到她耳后。

“那时候是实在没法子了,我没想那么多。”子青还是记挂着易烨,抬起身子,“我哥的腿,伤了筋络,我得去瞧瞧他。”

“你现在绝对不能动,若是伤口再裂开,我宁可把你打昏过去,不与你说笑。”阿曼强按住她,安慰道,“邢医长的医术不是很好么,有他给你哥诊治,你别担心。”

子青心中却是明明白白,苦笑:“此仗伤者甚众,我哥不过是普通小卒,上头还有校尉、曲长、官长…哪里轮得到邢医长来给他诊治。”

“我来想法子,必让那老头先给你哥诊治。”阿曼轻松笑道。

“当真有法子?”

阿曼笑着点点头:“自然当真,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件事。”

“好,你说。”子青忙问道。

“待你伤愈,便随我一块离开,”昏暗的烛光下,阿曼紧紧盯着子青的脸,“…可好?”

雨声阑珊,点点滴滴,凄凄清清,子青沉默不语。

“你本就不该在军中,况且,此番出征,汉军折损七成以上,你身受重伤,”阿曼劝道,“下一次,谁能料想到下一次又会是什么状况?”

雨声之中隐约所夹杂着几声压抑的低咳,正是行至舱尾想透口气的霍去病背抵着舱壁,隔着薄薄的木板,静静听里间的对话。

“老大死了。”子青没头没脑道。

“不光是他,七千多名汉卒埋在那头,回来领功封赏的人又是何人?”阿曼冷笑道,“霍将军他会记得这七千多名汉卒的名字么?他会记得他们长什么模样么?他会记得他们都受了什么伤,流了多少血么?”

良久,子青才道:“我,不能走。”

阿曼皱眉,按捺下心头的气急,问道:“是为了你哥?他的腿伤我也看过,即使能保住腿,将来行走也多有不便。汉军又岂会要一个瘸子,你哥是不可能再留在军中。或者,你又是为了缔素?”

“不是。”子青缓缓摇了摇头,此战她非但没有帮上缔素,倒反过来是缔素将自己的兵刃给了她,“你以为我不想走么?我想,我恨不能此时此刻就远远离开,再不必持戟操戈,再不必看着同袍在生死搏命…可我不能走!”

阿曼双目痛楚,不解道:“为何?”

“我的命,是七千多人垫出来的,没他们,我活不了。我也记不得他们的名字,记不得他们长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他们受了什么伤,流了多少血,可他们此行未做完的事情,我至少得替他们做完。”子青缓缓道。

“头一遭带兵出征便折损七成以上,你还要跟着这样的将军继续征战?!”阿曼只看见归来的伤兵残将,对霍去病的带兵能力倍加质疑。

“此役是绝地之战,换做他人,只怕是全军覆没。将军他…”子青顿了片刻,才接着又道,“我信他!”

静谧的夜,雨水冰冷沁骨,霍去病背靠在舱壁上,将子青的话听得再分明不过…

面对七千多具汉卒尸体,他尚能强忍住眼泪。

而,此时此刻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下来。

经此惨烈一役,依然有人相信他,愿以命相托。

阿曼良久未语,默默地注视着她。

“对不起,可我哥…”子青生怕他因此而不帮易烨,恳求地望着他。

霍去病双目暗沉,心中忖度,阿曼若拿此事为难子青,此人便不可再留。只是仅仅将他逐出,又或是当做匈奴俘虏绑送长安,他尚须再做裁夺。

“放心吧,天一亮我就去找老邢。”阿曼的手温柔地拂过她的眉眼,“这事我会办妥,你不用操心。你要留下便留下,我总是陪着你的。”

“多谢你。”

子青自是再感激不过。

“等此间事了,你会走么?”阿曼轻声问。

“会!”子青答得毫不犹豫。

“到时候我带你去处极好的地方,可好?”

“好啊。”

似乎子青的应承让他欢喜不尽,阿曼深吸口气,灿烂笑开,将她的手紧紧合在掌中。

外间,任凭雨水打湿衣袍,霍去病只是眉头微颦,一动不动。

待船靠岸,伤情严重的汉卒先安置在就近的医帐中,轻伤者做简单处理后送往别处。

阿曼诸事皆不理会,径直将子青抱入自己所住的医帐之中。

邢医长又替霍去病换过一次药,严厉喝止他骑马的意图,硬是把将军塞入马车之中,看着马车方往长安方向而去。

春雨绵绵密密反反复复地下着。

医营之中,每日都有重伤不治的人被抬出去埋掉,也有人在慢慢转好。随着霍去病回朝的日子越久,众人的猜度也就越多…

他们猜想着长安的模样;猜想着那座雄伟辉煌奢华美丽的庞大宫殿;猜想着那位拥有天下的无上君主生得如何模样。

想得最多的,是这位君王究竟会给缺胳膊少腿的他们多少赏赐!

残破的身体,唯有丰厚可观的赏金,才是他们来日生活的保障。

长安的春雨,细软绵绵,伴着轻柔的柳条拂过人面,丝丝痒痒,不若陇西那般冰冷。

未央宫中,皇后卫子夫,她又是霍去病的姨母,专门在自己宫中整治了一席家宴,连同卫青,卫少儿一并都请了来,为霍去病庆功。

“表兄的伤可好些了?”

卫长公主,卫子夫的长女,关切地问卫少儿,眼珠子还不时往长廊尽处张望着,等待着霍去病的身影。

“多谢娘娘和公主记挂着,已经好多了。”卫少儿回道。

卫子夫先悄悄扯了扯卫长的袖子,示意她举止不可失了女儿家的矜持,才朝卫少儿笑道:“此间并无外人,妹妹莫要拘谨,即是家宴,便要如百姓人家一般不拘礼,才显得热闹亲和。”

卫少儿含笑,唤了声:“姐姐。”

卫子夫笑着应了。

“表兄怎得还不过来?”卫长急道,转头看见母亲的薄责目光,撇嘴道,“是你说可不拘礼的。”

卫子夫无奈一笑,拉过她手来,道:“急什么,去病在陪你父王说话,咱们等等又何妨。”她转向卫少儿,“妹妹,这次去病立下大功,圣上还说要在长安城里选个离宫里近的地方给他建府邸,比现下他住的起码要大上四、五倍,想来就是在说这事呢。”

“那岂不是和舅父家一般大!”卫长插口惊喜道。

卫少儿面上喜忧参半,道:“去病他这点功绩,如何能与卫青相提并论,这么大的府邸赏给他,只怕又要惹得人说道。”

“不怕!”卫子夫不喜她这般畏畏缩缩的模样,“去病是真有本事,他出征之前,朝堂上不是也议论纷纷,说他靠得是我这个皇后姨母才能领兵。可你瞧瞧,他连破匈奴五大部落,斩折兰、卢侯双王,又缴获了休屠祭天金人,这满朝堂的人,谁还敢再说一个字。”

“姐姐说的是。”

卫少儿忙道,将面上的忧色压入心底。

长廊尽头,有宫女用小碎步急急跑来,立在台阶下禀道:“大将军、骠骑将军在东雀门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卫子夫道。

“诺。”

宫女离去不多时,卫青与霍去病两人身影便出现在长廊之上,缓步走来。远远望去,两人身量相差无几。

待近前来,卫长忙起身要向舅父表兄见礼,霍去病已在阶下先向卫子夫行礼。

卫子夫笑道:“免了免了,快过来让姨母瞧瞧你,听说是伤在左臂是不是?还疼不疼?”

霍去病上前来,待卫青坐定,自己方在下首的案上坐了,含笑答道:“皮外伤,不碍事。”

“没事就好,你在外头打仗,别说你娘,我也是整日悬心,”卫子夫笑瞅一眼卫长,“连这丫头也天天往她父王那里跑,打听前方的战报。”

卫长含羞低下头,又忍不住偷眼去溜霍去病。

“让姨母操心,是去病的不是,去病先向姨母赔罪。”

霍去病自斟了杯酒,朝卫子夫一敬,满饮而下。

“这孩子真是大了…”卫子夫朝卫少儿笑道,“什么赔罪不赔罪的,我还是头遭听他这般说话。”

卫少儿望着自己的儿子,此番回来,他的变化显而易见,话愈发见少,神态举止倒隐隐看出几分卫青的影子。此番他立下奇功,圣上零零散散的赏赐一拨接着一拨,却从不见他有半分喜色。起先她只道是他伤势未愈,故而心情不佳,可直至他伤口痊愈之后,他仍是这番模样。但凡有上门道贺的人,他一概推说尚在养伤,一个都不见。

此时见他饮酒,她忍不住柔声劝道:“你的伤才好,还是少喝点酒。”

“你别老管着他,”卫青自斟着酒,在旁替霍去病说话,“让他喝便是,男人喝酒不算个事。”

霍去病只自笑了笑,并未说话。

“去病表兄,我敬你一杯,贺你此番凯旋归来,为汉廷立下大功!”卫长端了杯酒,娉娉婷婷地立起来,眉梢含羞带笑,朝霍去病道。

“多谢。”

霍去病虽在笑,脸上却不见丝毫喜色,干脆利落地将酒一饮而尽。

卫青深深注视着他,想说什么,碍于其他人,终是未说出来。

卫长见他将酒饮尽,心中欢喜,又好奇问道:“听说我父王赏你府邸,是在何处?”

霍去病怔了下,似乎未料到她会问此事…

卫青替他答道:“府邸的事,去病已经推辞了。”

闻言,卫子夫与卫长皆是奇怪,唯卫少儿暗松了口气,觉得儿子做得对。

“为何不要?”卫长不解。

与此同时,卫子夫问的是:“圣上可有不悦?”

卫青笑道:“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圣上听了这话,岂会不悦。”语气间,对霍去病该举动也甚是赞赏。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卫长将这话反复在心中咀嚼两遍,再望向淡然饮酒的表兄,脑中既有些糊涂又有些茫然,恍恍惚惚间觉得这个自己打小便认得的人,似乎隔了层雾水般遥远。

卫子夫听了这话,方才放下心来,笑道:“去病有此大志向,圣上自然欢喜。”

听到姨母所说“志向”二字,霍去病在心中黯然自嘲,又斟了杯酒饮下,只觉满腹伤郁无可排解,

对霍去病愈发好奇,卫长问道:“我听父王说,表兄在皋兰山下与匈奴人打了一场极漂亮的仗,不仅以少胜多,还斩了匈奴双王。表兄,你与我说说,匈奴人比汉军多了几倍,你是怎么打赢的?”

正是心中最痛之处,霍去病原想只说“天幸”二字,话到嘴边之际,眼前似又浮现出熹微晨光下的满地黯淡绛红,他迟疑了片刻,低低道:“是七千多将士拿命换来的。”

“…嗯?”

卫长一时没听清楚,待要再问,却被卫青以目光制止,只得不语,但心中甚为不解。她平日里所见到的人,但凡有些好事,总想着不着痕迹地吹嘘显摆,可表兄为汉廷立此大功,怎得好像一点儿也不欢喜。

84第六章情愫(二)

霍去病酒意微阑,半撑着头,展目望去,堂外细雨霏霏,染得石阶旁的点点青苔愈发碧青。

美婢温酒,家人们笑脸和煦,对他的称赞此起彼伏,和暖的不知名的香气自熏笼中一缕缕透出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祥和,柔软如泥沼一般,让他无知无觉地往下陷落。

不期然,烟雨深处的一株幼树映入眼界,与此同时,脑海中某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那双眼睛清澈见底,带着常人无可企及的倔强。

他的心骤然抽痛。

“表兄,你想听什么曲子?”有人在问他。

“去病、去病…”是卫少儿的声音。

霍去病回过神,抬眼看去,不知何时卫长已坐在琴案后面,正抿着嘴笑他醉态。

“曲子…《无衣》吧。”他随口答道。

卫长愣了下,显然这曲子并不适合此间氛围,转头望向娘亲,卫子夫只朝她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旁侧卫少儿看在眼中,忙道:“去病这孩子,大概还以为自己在军中,咱们家宴可不能听他的。上回我来时曾听公主奏过一曲,虽不知其名,却极是好听,去病,你可想听听?”

娘亲盯着自己,霍去病明白她的意思,直起身朝卫长微微笑道:“想来公主琴艺又有精进,去病自然也想一饱耳福。”

卫长含羞带却地低首一笑,口中只道:“姨母既然喜欢上回那首曲子,那我就再弹奏给姨母听。”

琴音泉水般流淌而下,缠绵清冽,却是诗经中的淇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长低着头,只作专注状,双颊渐渐染上淡淡绯红。

女儿的心事卫子夫如何能不知道,只是刘彻那里始终无声无息,她看不透圣上心思,生怕犯了他的忌讳,也不敢贸然有所表示。她留意着霍去病,后者在琴音中依旧神色如常,并无半分异样。

因得圣上厚爱,霍去病自小在宫中进进出出,宫中乐师长亲教了他五年多的琴,琴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说自他当了羽林郎官,甚少再听见他弹琴,但这曲中之意,他不会听不出来…

卫子夫暗叹口气,女儿这一番心意多半是要落空,自己再不能由着她的性子,该为她将来好好打算才是。

待宴席散了,卫青去病诸人告辞出来。

“去病酒喝得有些上头,我带他去城外溜溜,醒醒酒。”卫青朝卫少儿道。

与卫青在一块儿,卫少儿再无不放心,点点头,瞧还飘着细雨,便伸手替霍去病把斗篷的兜帽带上,叮嘱他道:“仔细别淋着雨。”

霍去病笑应了,先扶她上了马车,方才自上马,与卫青策马往城门行去。卫青生性稳重,又是知百姓疾苦的,在城内只按缰缓行,直至出了城门才叱马疾驰向前。

风挟着雨丝,冰凉扑面,所行的路在霍去病幼年时便行过无数次,再熟悉不过,莫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卫青方才缓下马来,在河边一处柳树林翻身下马。

霍去病跟着下马,将马儿拴好,沉默着缓步走着…孩提时的他不喜在人前发奋用功,倒常常躲在这里练习剑术、箭术等等。虽多年未再来过,但树上仍可寻到他当年的一道道剑劈刀砍,手抚上去,凹凹凸凸,粗糙不平,眼前仿佛看见尚是孩子的自己咬着牙在苦练。

“舅父,你也知道这里?”霍去病回头望向卫青,笑问道。

卫青随手拍了拍树,道:“我怎么能不知道,那时候你一消失就是大半日,你娘就怕你闯祸,若连我都不知道你在何处,我还如何当你的舅父。”

霍去病自嘲一笑:“没想到,我还以为你们都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