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包放好,你不应该乱翻的。”

“别生气嘛,我只是想看看这是什么。”方灯嗔道,手却没有停下来。

眼看她就要将文件袋打开,陆宁海更为着急,顾不上正在开车,腾出一只手想将文件袋塞回包里,方灯却比他更快地将文件袋抽走,扭转身子迅速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别胡闹,我让你放回去,你听见没有!”

“紧张什么,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我再说一遍……”

“啊,小心!”

陆宁海听到方灯一声惊呼,才想起去看前方。

车子已经远离市区,环城高速上车并不多,然而天色全黑之前的这一段黄昏正是司机视线最为不佳的时刻,他只看到车前不远处有一只像是流浪狗的动物慢悠悠经过,眼看就要撞上,心里一惊,慌忙地想要闪避过去,无奈车速过快,方向盘猛然打偏,车子失控并急速撞上了一侧的隔离墩,他想补救已然来不及,车上的两人只感到剧烈的一震,然后周遭都陷入了黑色的沉寂。

“滴答,滴答……”

不知过了多久,方灯醒了过来。天旋地转之中,她发现自己倒悬在车厢里,眼睛是睁开了,但所能看到的有限东西都是血红的,模糊不清。她试着动了动手,其中一只居然还能动弹,于是伸手在脸上一抹,手心全是热烫粘稠黏稠的液体,她耳边听到的正是自己头上倒流下的血打在车内的声音。

身上犹如零件被拆散了似的,每一寸都疼痛难忍,但方灯还是吃力地摸索到了安全带的环扣,身前的束缚被松开,她用尽全身气力打开车门爬了出来。

方灯扶着路旁的隔离墩试图站起来,手蹭在水泥上,留下了鲜红的指印。过了十几秒,她才有余力去看刚才逃脱的地方,陆宁海的车已经整个底朝天,大概就是在不久前的碰撞后,车子发生了侧翻,她的一侧主要是撞击带来的伤,而驾驶座那一面却变形得更为严重。

方灯的胳膊有一只软绵绵地无力耷拉在身侧,头和胸口也疼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脚并无大恙。她想起陆宁海应该还在车里,蹒跚上前几步,发现他被卡在驾驶座和方向盘之间,头耷拉着,身体被变形的车体挤压得蜷缩成一团。

他伤得远比她更重。方灯慌乱地看向四周,并没有别的车辆驶过,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求助也无门。她试着徒手将陆宁海那一侧的车门打开,或是将他从车窗中拖出来,然而这根本不可能,驾驶座这边的车体已严重扭曲,陆宁海像是完全丧失了意识,她害怕自己的拉拽会使得他残破的躯体伤得更加严重。

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方灯又感觉到了强烈的眩晕。她头上的豁口不小,血流得止不住一般,恐怕再这样下去她自己也要支撑不住了。就在这时,散落在陆宁海身畔的文件袋和纸张唤起了方灯残存的心智,她记起了那是什么。

方灯回到自己爬出来的那个缺口,探身进去,先将陆宁海伪造的那份鉴定结果拿在手中,然后又去翻那个直接导致了这场灾祸的文件袋,她知道那里面一定有很重要,而且是他不想让她看到的东西。

因为车子侧翻的角度,出事前曾被她拿在手里的文件袋掉落在方向盘附近,被陆宁海的胸口压住了一半,方灯使力将文件袋抽出时,依然陷入昏迷的陆宁海竟然动了动。脸也略微抬起半寸,方灯从他几乎不可辨认的脸上只看到一张嘴,噗噗地冒着血泡,这惨状吓得她也几近昏厥。

她飞快地撤离,靠在路基上,将文件袋夹在下巴和胸口之间,再用完好的那只手抽出文件袋里的东西。果然,那是另一份鉴定报告,被鉴定人同是傅镜殊,鉴定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陆宁海口口声声称自己已经毁掉的那份真实的报告,她猜得没错,这老狐狸果真还留了一手。

陆宁海的脸又转动了一下,像是在看着方灯,嘴徒劳地张合着,像是濒死的鱼。方灯看出来了,他仿佛想对她说什么,嘴巴里除了血水,却吐不出一个完整的字眼,只依稀听到“……救……救……”

只可惜她根本救不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这份多出来的鉴定报告让她脑子里一片空白。方灯再度抹了一把遮挡视线的血迹,她强打起来的精神也在一点点地消耗,这样下去她会死吗,她不知道。这时的方灯只清楚一件事,没有人是善茬,哪怕是看上去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陆宁海,他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留下后路,更留下了挟制方灯和傅镜殊的证据,如果她不把手头上这个心腹大患处理干净,即使她死了,此前她和傅七所吃过的苦,所作的努力也变得毫无意义。

她再度搜寻陆宁海的公文包,既然他有了防备的心眼,那么保留的必然不止另一份鉴定报告。陆宁海依然卡在车子里,方灯不敢也不想去看他,却感觉他的眼睛在死死盯着她。每做一个动作她都要停下来喘息几秒,就在她以为自己没办法再继续的时候,她的手在公文包最内侧摸到了两个玻璃小试管。就是这个了,他藏得还真好!

方灯当着陆宁海的面砸碎了血样,用力抛进高速路旁的丛林里,再手口并用地将那份真实的鉴定结果撕碎,找不到可以丢弃的地方,索性塞进嘴里,合着血一块咽了下去。

她做完这一切才觉得透支了自己,精疲力尽到跌坐在马路上再也无力爬起,只能伏在隔离墩上,费力地呼吸,最后渐渐地失去了知觉。

第十八章睁眼闭眼间

方灯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她前额被缝了八针,伴有轻微的脑震荡,有两根肋骨断裂,险些伤及内脏,左手也骨折了……尽管她这一回伤得不轻,但总算是大难不死,捡回了一条小命。陆宁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在ICU里待了半个月,最后医生还是回天无术,宣告不治。

傅镜殊离开国内的那天,方灯去参加了陆宁海的葬礼。她其实不恨陆宁海,甚至因为他的死而在心中添了几分阴霾,他毕竟是想过要给她一个“家”的人,不管是出于何种不可见人的目的,但他并没有真正伤害到她,反而枉送了性命。

陆宁海并不是瓜荫洲的常客,方灯记得她第一次见他,傅维忍死了;第二次,他为她和傅七提供法律帮助,方学农一命呜呼;第三次,他带去傅维信的死讯,给了傅七一次命运的转机;最后一次,他会想到一念之差会将自己送至死神手中吗?

然而,在内心深处方灯也不想否认,当得知陆宁海死去的那一霎,她也有种解脱了的释然。

方灯越来越觉得她和傅七都在走一条凶险无比的小路,这一路上只有他俩,他们披荆斩棘,身旁的障碍逐个倒下,脚下越来越平坦,但这条路却越走越黑,再也找不到回头的方向。

她为每一次的绝处逢生而感激上苍,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恐惧。

方灯并没能清醒地与傅七诀别,昏迷在病床上时,她似乎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额头贴在她的手背,有着熟悉的冰凉触觉。迷迷糊糊中,她有过短暂的苏醒,她对着在混沌中一刻也没离开过她脑海的那张面孔,吃力地说:“你放心!”

别人也许听不懂她说什么,但他一定会懂。傅七只是将手掩在方灯的嘴角,示意她不要费神说话。他还告诉她,自己会提前三天赶赴上海转机,那里有郑太太的新代理人等着他。

离开的时候,傅七没有说再见,他只是附在半昏半醒的方灯耳边,低声说了句:“你也放心。”

方灯听见他开门的声音,嘴角动了动,什么也没说出来,也不必说,想再看一眼他的背影,却睁不开眼睛,只有一行眼泪沿着面颊悄然流淌,濡湿了白色的枕套。

葬礼上,一个中年人站在灵堂前沉痛地宣读着悼文,到场的亲友中有人发出了低沉的呜咽。方灯见过这个发言的人,他叫老张,是陆宁海的同事。她坐在殡仪厅的最角落,听陆宁海的同事总结他的一生。在他们嘴里,他是那么善良、成功,而且正直,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一生无愧于心,这样的人英年早逝怎能不教人扼腕。方灯也和其他人一样默默垂首,虽然,他们所说的这个陆宁海她并不认识。

陆宁海的遗孀不过三十出头,依然年轻而美丽,她在老张不远处哀哀地哭着,只是她的心里是否真有如此伤悲呢?

方灯和陆宁海的遗孀也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市里的警局,她出院后最后一次配合警方的调查,车祸是场悲剧,有人因此而死去,但它也仅仅是个意外。那个女人在看到丈夫临终前收养的“小女孩”时,脸上果然流露出极其的惊讶与……憎恶。她焦急地询问在场的警察,这个所谓的养女是否有继承她丈夫遗产的权利,当方灯明确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之后,那个悲痛的妻子很快就放过,并且无视了“养女”的存在。

陆宁海的遗像高悬在灵堂正中央,仿佛无声地凝视着方灯,那张端正忠厚的脸在方灯眼里像是活着一般,一时满是压抑的占有欲,一时却满脸是血地用眼神哀求她救救自己。她再也坐不下去了,悄然起身离开了殡仪厅。

对殡仪馆方灯并不陌生,上一次她就是在这里领回了方学农的骨灰,虽然她的死鬼父亲没资格举行像样的追悼会,也压根没有人为他哭泣送行,但是人烧成了灰,不都是一样的吗?

殡仪馆面积不小,除了生人聚集得比较多的殡仪厅一带,还有片开阔的小树林,就在火化炉和员工宿舍之间。方灯不急着回到瓜荫洲的孤儿院,心中又堵得慌,打算到那里透透气。另外,她上次来过,记得在小树林的一端有个洗手间,在那里她应该不会和陆家悲痛的亲友打上照面了吧。

小树林的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不错,蜿蜒的卵石小径盘旋在成荫的绿树间,不时可以听到鸟儿婉转的低唱,竟然还有褪了色的木头长椅偶然点缀在树下,空气也很是清新。只可惜因为它存在的特殊位置,方灯两次来都感觉到这里的异常冷清。不知道保留这个小树林的人的初衷是什么,或许在见惯了生死的殡仪馆员工看来,死亡和惬意的清净本来就是一回事。

傅七现在会在哪里?他上飞机了吗?几个小时的飞行后,异国他乡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际遇?方灯想着自己的心事,漫无目的地在林子里转了一圈,发现敢于在这里瞎逛的人还不止她一个,几十米开外的灌木林里就有个穿着蓝色格子衬衣的人,在周围的几条小路上绕来绕去。

那人仿佛也发现了方灯,停下来看了她好一会儿。方灯一度以为他有话要说,可是对方却始终没有出声,又继续在那一带徘徊。换了个胆小的家伙,说不定还以为那是光天化日下的一个游魂,可方灯并不怕他,也没心思多管闲事。灵堂里带出来的郁气已在葱郁的林间小路上消散了不少,她该回去了。

方灯去了趟洗手间,等她从里面出来,再度经过灌木丛一带,发现那个怪人还在那里兜圈子,而且看起来,他的脚步比刚才更匆忙,全不像是在散步,脸上似乎也有烦恼之色。这该不会是个精神病人吧,方灯心里纳闷,又多看了两眼。他再度望向她,那是很年轻的一张脸孔,年纪应该和她差不多,头发短短的,看起来很干净,也并不难看。方灯的脚步慢了下来,她忽然想起这张脸自己应该是见过的。

她心念一动,三下两下拐到了那人的附近,停在十几步开外,疑惑地问:“喂,你在那里干什么?”

对方见她主动走了过来,眼里似有几分欣喜闪过,脸上却看不出端倪,他瞄了方灯一眼,反问道:“你又在这里干什么?”

“我?我散步呐,千万别说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