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连皇上也赞她织得好呢!

其实,就是在当年拼命织锦时,云娘也一直觉得织锦是一种十分地享受,现在她更加地肯定了这一点。她不再为了挣银子而织,也不是为了攒一台织机而织,而是因为喜欢才织。而越是这样,她织出的锦就越好,心中更是说不出的欢愉。

这一天,云娘正在织锦,丰姨娘走了过来笑道:“四皇子妃来了,正在大奶奶的房里,请六奶奶过去呢。”

原来,这些日子府里每有女眷前来,又或者去别府里作客,大奶奶便都要叫她陪同,正似李嬷嬷先前说的,她身上有了诰封,谁又敢不把她放在眼里呢?

渐渐地,云娘早将与武定侯府关系亲密的十几家勋贵都认得了,又慢慢弄清了各家的姻亲交情,也与几位夫人熟识了。

只是她却从来没有与皇子妃们打过交道。

因为先前听玉瀚提到过皇子们的争斗,云娘对于这些皇子们并没有什么好感,从心里也是不愿意与他们往来的。

但是如今皇子妃到了自家,她却无论如何也要出去行礼见面的。

及到了大奶奶处,见了四皇子妃,原来只是个相貌寻常的中年妇人,但举手投足间却温文有礼。云娘上前行了礼,又坐下说了一会儿话,发现原来四皇子妃不只看着文雅,果真也是个极温和知礼的人,与自己倒说得来。

又想起玉瀚曾对自己说过,四皇子生性淡泊,喜欢读书,从不参与争夺皇位,看来夫唱妇随,四皇子妃也是这样的淡泊明志的人物,心里便不再反感。

四皇子说了一会儿闲话,就笑道:“前两日入宫给父皇请这,听父皇说汤家的六夫人织得一手好锦,十分羡慕,便特来拜访。”

原来也是来看自己织锦的。

云娘自然应了下来,一行女眷便起身向六房走了过来,路过正院的时候,四皇子妃以为到了就要驻足,云娘便笑道:“我现在住前面的芍药苑内。”说着指了指前面,带了大家过去走进织房。

明亮的阳光撒了进来,正照在那锦上。虽然只织了一小段,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织机上的妆花纱美轮美奂,青翠的山、碧绿的水、远处的郭、近处的村,还有河上的人,都在半透明的轻纱之上,仿佛就要从上面飘下来一般。

四皇子妃发出一声惊叹,“原来世上真有如此巧的手!”

第120章 皇庄

云娘得了四皇子妃如此的赞美,心中得意,面上却谦道:“织锦又与绣花不全一样,并不全是靠手工,而是要借着好织机的。”

四皇子妃却是懂得些的,便笑道:“虽然要织机好,但若不是能工巧匠也是不成的。”又道:“我也算见过不少的世面了,六奶奶的锦还是令人耳目一新。”

云娘听她果真发自肺腑十分赞美,倒有些不好意思的,便请大家进房吃茶,拿出些江南风味的点心,又说了些闲话,四皇子妃方才告辞。

大家送了四皇子妃上轿,大奶奶便拉了云娘的手一同向回走,又告诉她,“四皇子妃的娘家却不是我们勋贵人家,而是文官,她父亲曾任过礼部侍郎,现在已经过世了,全家都回了原籍,倒没有什么势力。”

云娘也笑道:“我进了京也听人说四皇子一向不大喜欢出门,只在家中读书,不愧与四皇子妃是一家人。”

“这话说的很是,如今这些皇子们,只四皇子是最省事的,对太子也恭敬。”大奶奶消息要比云娘灵通,又道:“过了年,四皇子与四皇子妃搬到了皇上赏他们的庄子上,说那里有一片沼泽,要按书上写的方法变成良田呢。”

云娘听了也觉得稀奇,“若是那样,江南有许多的沼泽,岂不是都可以变成了良田?”

“我倒不是很信,四皇子也无非是一时好奇而已。”

到了正房前面,云娘便欲与大奶奶分手,回家织锦,却又被她拉住了,“这些日子事情多,我们妯娌倒没有机会多在一起说话。”

云娘也只好随着,见她神态却比过去亲切许多,说了半晌闲话,又拿出两个玻璃高瓶子,上面木头塞子,又包着金箔,里面装着深红色的水,道:“别人送我四瓶,说是西洋顶尖的好酒,用葡萄做的,喝了对身子再好不过,分给六奶奶一半。”

现在云娘见识也多了,亦能瞧出果真是好东西,便推让道:“我又喝不惯洋酒,大嫂自己留着慢慢喝吧。”

大奶奶便笑,“先前你初进府,并不知秉性,也不敢多来往。眼下方知你果真是最赤诚的好人,正与我脾气相投,我们妯娌岂不是要亲热起来!”又感慨道:“如今我管着家,虽然天天不错眼珠地盯着,也难免有疏漏,也只有六奶奶真心帮我。”

云娘便知自己向丰姨娘透的消息传到了大嫂耳中,却也不肯明说,只笑道:“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府,又有这么多的人,每天又有这么多事,大嫂已是极能干极精明的人了,若是换了我便肯定不成的,只是偶尔出门听了点什么,自然也不敢瞒着。且我不喜管家事,只愿意织锦。”她亦要表明自己并不是想与大嫂争权。

大奶奶听了果真开心,若是六奶奶将府里的那些弊端嚷出去一件两件的,自己面子上便下不来,在侯爷和大爷眼前都要丢人,亏了六奶奶也只悄悄点了丰姨娘,再告诉自己,正给自己留了时间慢慢查处。

原以为定然要分出几项事务交给六奶奶才好,但六奶奶自己便先拒了,更是一喜,此时便笑道:“我还有一事要说,因六房正屋的地龙一直不大好用,你回来时又在冬日,便一时没法修缮,现在天气渐暖,我便派了人彻底翻修一回,再过一两个月你便搬过去住吧。”

当初也正是大奶奶将自己安顿在芍药苑的,眼下又让自己搬回,云娘知她是向自己示好,可她是不愿意搬到正屋的,便微微一笑,“我和玉瀚只两个人,住在芍药苑里却是正好,冬日里十分地暖和,才进了春天,芍药花又要开了,更舍不得搬出来,大嫂便不要麻烦了。”

大奶奶便略皱了皱眉,“可是来了人看,终究觉得不像…”

原来刚刚四皇子妃过来,在六房正屋前停了一下,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大奶奶也一定多想了。

云娘早知大奶奶的为人,她表面上十分地和蔼,总做出格外宽容的模样,其实心里想的只是她自己——不,更确切的是她的名声。

虽然不知这一次汤家复起前她是什么样的,但是眼前云娘看到的她,就是一心想要所有的人都以为她贤良、能干、体恤、温和,堪做武定侯的大奶奶,将来的武定侯夫人的。

切实论起来,她对自己并不好,但也不很坏,前前后后的变化无非是因为自己变了,她便跟着也变了而已,这都是人之常情。

其实云娘从旁去看,大奶奶一心以为自己如今身份高贵、地位稳固,将来前程似锦,十分地志得意满,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且不说武定侯大爷恐怕并不能跟随太子立下从龙之功,就算果真成功,其实于大奶奶又有什么好处呢?

就连丰姨娘都会悄悄在自己面前抱怨,说到大爷实在是太不顾家了,整日住在外头,又有许多的姬妾,可是大奶奶看起来却全不在意,她依旧兴致高昂地应酬亲友,打点着家事,唯恐有一处有一点的纰漏。

自己悄悄提醒些事;四皇子妃只在正房前面略停了一下,她便想了许多,要赶紧弥补,这样的小心,还真让云娘说不出的感受,于是就连她先前对自己的不好,也都埋怨不起来了。

云娘便笑道:“那也与大嫂无关,是我们两个愿意住芍药苑的。”

大奶奶在意的便是这个,现在松了一口气道:“既然你们愿意,那就这样吧,”只要不要把这件事归到当初她安置不当就好了,便又道:“不管怎么样,我也让人把六房的正屋修缮一回,你们以后愿意搬随时可以搬回去。”

“那便都听大嫂的。”

回去后,却没有告诉玉瀚,只悄悄向邓嬷嬷道:“过两日大奶奶要将正屋修缮一番,你过去看看,那边有什么要收拾的东西,一一收起来送到家中的库房,别让玉瀚看到,免得睹物思人,心里难受。”其实本该她过去一回的,但是云娘却不想去,便推给了邓嬷嬷。

邓嬷嬷却道:“那里东西早都搬空了,什么也不剩的,不需再去收拾。”

原来自己虑到睹物思人,早已经有人先虑到了,所以便将东西都收走了。

云娘便也松了一口气,见邓嬷嬷似要再说些什么,却不想听,只道:“既然如此,也就罢了,此事也不必向玉瀚提起。”

没几天,正屋那边用布幔围了起来,云娘没提,玉瀚也似没看到。再过些时候,布幔撤了,一切依旧与先前相同,完全是水过无波。

倒是四皇子妃,那日来过武定侯府后,过了些时日,便下了张帖子给云娘,请云娘去庄子上玩几天。又在贴子上特别注明,如果玉瀚有空也请他过去,四皇子也在,大家饮酒说话。

云娘得了这个贴子,便拿给玉瀚看,“这还是第一个专门邀我的帖子呢,只是我却不知道应不应该去。”毕竟是皇子妃,云娘纵是不大懂朝政的事,也晓得要谨慎。

四皇子妃来过的事情,玉瀚自然知道了,又听云娘细细讲了经过,当时倒没说什么。现在看了帖子便挑眉笑了笑,“有些意思了。”

云娘便问:“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还不好说,等我陪你去了皇庄回来再告诉你。”

云娘便笑,“你陪我去?”

“夫人出门,还是去郊外,我怎么能不陪着?”汤玉瀚笑道:“原来入京前所担心的一应事情,眼下看起来倒都慢慢解开,眼前形势也还好。我原也想带你到外面多看看,如今有这个机会,岂不正好?”

玉瀚因被皇上钦命为羽林卫指挥使,宿卫宫禁,十分信任;自己不意得了皇上的青眼,如今京城里的贵妇都肯给她十分颜面,若不是担心太子身边的大哥出什么事,其实他们现在过得很好了。

云娘听玉瀚如此一说,兴致也来了,“我还没见皇庄是什么样的呢。”

玉瀚却道:“皇庄其实没什么,也无非是大些的庄子而已,只是眼下许多人都等着看四皇子果真把沼泽改成良田了吗?”

云娘先前听大嫂说过一回,现在自然也是好好奇的,与玉瀚商议已定,备了些行李,休沐的时侯一早去了皇庄。

初夏时分,正是京城里最宜人的时节。云娘坐马车里与玉瀚出了城,见人烟已经逐渐稀少,再也忍不住将车帘子掀了起来,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和熙的风而吹过,而大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一直望不到头,心胸便都觉得开阔了。

出城三十多里,才到了皇庄上,早有大太监在路边相迎。进了庄子里又走了半晌,这才到了四皇子和皇子妃住的院子。毕竟是天家,红墙黄瓦,高屋大院,十分的气派。

云娘这时已经放下帘子,听得外面竟然是四皇子亲自出门迎接,又与玉瀚谈笑风生,便悄悄向外看去,原来四皇子瞧着比玉瀚略大几岁,宽额方颐,龙睛凤目,气度不凡。身后带了许多人,形态各异,有穿着绸袍的儒生,也有一身短打扮的农夫,想来都是在沼泽中种田的。

正思忖着,马车又前行了一段停了下来,云娘下来便被几个太监宫女簇拥着进了内院,迎面四皇子妃前来接她,拉了手不叫她行礼,只道:“要我说竟不如免这些虚的,我们在一起好好说话。”

云娘哪里肯,倒底按礼数做足了方才起身,四皇子妃便拉了她的手指着院内的一畦畦青菜笑道:“这些菜是四皇子种的,比汤指挥使在江南种的如何?”

其实在盛泽镇时,云娘从没有看到过玉瀚种菜,都是阿虎在忙,于是便觉得眼下这些菜倒底是谁种的也很难说,而且青菜又怎么比呢。

但是云娘也早在京城里学了些场面上的话,“四皇子种的,自然是极好的,”恭维过了,又笑道:“这样新鲜的菜,就是要比在京城买来的好吃。”

“那是自然,味道便不一样,”四皇子妃便笑道:“待回去的时候,我让下人采些给你们带着。”

云娘便笑,“我原也想讨一些,只是并不好开口,如此便谢谢王妃了。”

这时外面便有人传话进来,“四皇子带着汤指挥使去看农田了。”

云娘也不免好奇,“那沼泽地果然改成了良田?”

“果真改了,今年种了上千亩的水稻,现在稻苗已经长这样高了。”四皇子说着又用手比了比,“若是成了,明年还能再改上一千亩。”

云娘也不禁赞叹道:“四皇子果然了不起。”

第121章 笨手

皇庄里的院子是极大的,两人先看了畦里的菜,又四处转了转,竟走了半晌,方才进房坐下喝了杯茶,又说了会儿话,四皇子妃便带着云娘又进了一间屋子,“你瞧瞧这台织机可好?”

云娘吃了一惊,原来四皇子妃给她看的是一台崭新的妆花织机!

果真是天家,就算是看起来非常低调的四皇子府上,也有如此的权势,十几天内便弄来一台妆花织机!毕竟妆花织机只有江陵府才有,算起来从那边昼夜行船运过来就要这许多时间。

云娘看了一回,赞道:“果然是极好的。”心里却不禁想,四皇子妃是要做什么,难道她也要学织妆花纱吗?

没想到竟然还真是如此,四皇子妃笑着向她道:“我见了汤夫人织锦便十分地羡慕,于是吩咐人买了一台一样的织机,还请汤夫人教我呢。”说着又给云娘看了摆在一旁大堆大堆的丝线。

不是织锦的熟手,是不可能直接学会织妆花纱的,云娘却不好这样对四皇子妃说,便显出了些踌躇。

四皇子妃看在眼里,笑问:“听说会织妆花纱的人极少,一向不外传的,是吗?”

“不是为此,”云娘先前在盛泽镇时一向严守织妆花纱的方法,但那时她是为了生计,现在情况不同,自然早已经没有当时的顾虑了,“王妃要学,我自然倾囊相授,”却又吞吞吐吐地道:“妆花纱并不好织,总要有几年织锦的功底才行。”其实还要更难,如果不是心灵手巧,就算是织了几十年的锦,也学不会织妆花纱。

但四皇子妃却不以为然,她一向自诩聪明,想那织锦不过微末之技,要学还不容易,便笑道:“我虽然没有织过锦,但现在学起来也不晚,我就不信,拼上半年一年的时候,竟然连一块妆花纱也织不成?”言下十分自信。

云娘便再无可劝说,又想四皇子妃是读书人的女儿,又能被选为皇子妃,自然是比寻常的女子要强的。于是将丝线装在织机上,一面织一面向四皇子妃讲,“这是最简单的,待织熟了便可以再加上花样了。”见四皇子妃频频点头,便站起来让她坐在织机前。

结果,云娘也不敢相信,原来四皇子妃的手竟然十分地笨拙,比娘家的大嫂还笨,她拿着梭子就如拿着一根木头一般,根本用不好,一会儿将线绷断了,一会将线打了结,再一会又不知怎么用梭子扎到了手,血流到纱上,将那纱全弄废了,只得全部重新换过。

最关键的问题是,自家的大嫂虽然笨,可她自己承认,但是四皇子妃虽然很笨,但是她却以为自己十分聪明,一定要学,而且还十分坚持,怎么也不肯放弃。

于是,云娘和四皇子妃一个教一个学,过了一两个时辰,但最终还是没有一点进展,四皇子妃根本没能织出一点点的纱,倒是白白浪费了许多丝。

要知道她们现在还是只用一种颜色的丝线,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妆花纱呢,若是加上了几种或者十几种颜色的丝线,甚至还有与丝线质地不一样的金丝和银丝,那时才是真正的难处。只是云娘哪里敢说呢。

而且,四皇子妃实在是固执,尽管手上已经添好几道伤痕,可她还在不停地练。

直到外面四皇子他们早已经回来,开了酒席,宴饮之声传了进来,四皇子妃方才醒悟过来,非常消沉,“我看着你织锦的时候,十分地轻松从容,仿佛在做一件好玩开心的事情一般,但没想到自己竟然怎么练也不成。”

云娘与京中的贵女们往来也不少了,深知她们向来在外人面前皆和善可亲,笑语如花的,就连武定侯府的大嫂,本是一家人,也几乎没有露出过多少情绪,眼下四皇子妃果然是失态了。

在盛泽镇上,一个女子如果不会织锦,便会被人嘲笑,甚至很难嫁出去。可是四皇子妃便完全不一样了。云娘并不明白她为何一定要学了织锦,便劝道:“王妃是贵人,何苦一定要学织锦呢?不过微末之技罢了,又不是像我先前,全指望着织锦谋生。”

四皇子妃抿了抿唇,十分地无奈,“可是,我想在皇上寿辰时献上一幅万里江山图,好让父皇开心。”

原来那一日皇上说天家的女眷没有一个会纺织的,四皇子妃知道了便记在心里,因此才去拜访自己,又要学习织锦。

但是云娘却知道,她就算学会了织锦,也不可能织出万里江山图的。自己织锦这么多年,又见了许多织工,只要看上几眼,便能知道他们的手艺如何,四皇子妃是肯定不成的。

不过,云娘对四皇子妃的印象非常好,便又用心帮她想办法,“要么我替王妃织好了,只说是王妃亲手织的?”

四皇子妃摇头,“那样还不如不织了的好。”说着强打精神请云娘用午饭,“一大早便出门,想是已经饿了吧。”说着传了饭。

云娘是饿了,因皇庄在城外几十里,她和玉瀚一大早便起来,赶着开城门时出来,现在过了这么久,岂能不饿,只是哪里好这样说,只道:“还不饿呢,王妃也不用急,我们再想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四皇子妃举着缠了布条的手,“其实我也知道自己不成了,但总还是不甘心,又练了许久,现在也只得认命。”

其实学不会织锦真不算什么,想孝敬皇上也可以用别的方法,但是四皇子妃的神情看起来却非常在意。云娘灵光一动,“不若王妃不织妆花纱,却只织平常的素绸。”

四皇子妃便叹道:“平常的绸又有什么意思?”

“其实不然,”云娘见屋内只几个宫女,便将自己的衣襟拉起,露出一角淡黄色的内衣道:“我们江南人家,自己最常穿的是便是素绸,也不只为的是便宜,更是因为格外舒适。”说着将素绸的好处一一讲给四皇子妃听。

“王妃想着,尽管妆花纱富丽堂皇,摆在外面十分地引人注目,但其实素绸却是另一种意思,一点也不张扬,却十分地体贴,只有穿在身上的人知道。”又把自己为铺子里专门定素绸的道理讲给四皇子听,只是不说要织纹饰,她断定四皇子妃织不出来。

这几句话却立即打动了四皇子妃的心,只见她的眼睛亮了起来,拉了云娘的衣襟看了看,然后又紧紧地握了云娘的手道:“我见了你便觉得亲切可爱,说过话就更加明白你其实是个聪明女子,如今你的主意正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还请你帮我好好筹划,如何织出最好的素绸来?”

云娘自然是想好了的,便款款地道:“素绸虽是好织的,但要织好也需下功夫,但我见王妃果然是有这个韧劲儿的,只需苦练即可。”

“至于所用的丝,都要从江南选了最好的,再细细地拈丝并丝,做得精细些,只是不染色,如此织出来,冷眼看着只平常,但越是细瞧,越觉得光泽天成,细腻无比。”

四皇子妃十分地喜悦,信服地道:“那我便都听你的。”说着拉了云娘,“到了庄子上,便一直烦你教我,如今我们也该去用膳了。”

午饭的一应菜肴皆是皇庄里的产出,羊肉、鸡肉、鱼肉,并各种的菜蔬,虽无山珍海味,但却整治得极为精细,味道绝佳。云娘因饿了,吃得犹其香甜。

饭后四皇子妃将云娘说的一一吩咐下去,令人重新去江南置办织机和蚕丝。然后方将四皇子府上的几个妾室,并她亲生的两个女儿及庶出的三个儿子都传来见了面,说笑一番又携云娘在皇庄内游玩。

这一片皇庄占地极大,不只有数千亩的良田、大片的沼泽,还包括了一座山、一条河,她们坐在车内,车前垂了轻纱,又自在又赏心悦目。

一路闲聊,两人倒更加投契,云娘固然惊奇四皇子妃身为贵女,竟颇懂民间之事,为人又谦和亲切,而四皇子妃也没有想到汤夫人竟然识文断字,颇有见识,倒是比上一次在武定侯府里还要相得,至晚要分别时,两人皆有意犹未尽之感,执手不舍分离。

云娘便道:“待王妃的织机到了,便再传我过来。”

四皇子妃便笑道:“自然要请汤夫人来指导,那时再像今日一般说话。”又叹,“我虽然有许多手帕之交,但是这么多年,竟然与你最聊得来,若是能留你们在庄子上多住几就好了!”

四皇子虽然从不参与夺嫡之争,但是他毕竟也是皇子,眼下的形势,玉瀚做为羽林卫指挥使,是不好与之多来往的,而两家的女眷便也是如此了。云娘也不禁叹道:“先前我在江南,倒也能与闺中密友时常走动,又在酒楼里一处吃酒,现在到了京城,却有这许多的限制。”

四皇子妃也道:“当年的闺中密友,多少人羡慕我嫁入天家的,只是她们看到我的荣华富贵,却看不到为难之处。我倒想像你说的江南寻常人家的女子一样,随意到酒楼里吃酒玩耍呢。”

云娘自到了京城,也慢慢看懂了许多事:在寻常人家妇人眼中,京城贵女们过的日子自然是好,但是身临其境却才知道她们表面光鲜,其实也各有许多的难处;而站在贵女们的位置上,自然觉得皇子妃们的日子又要高出一筹,岂不知皇子妃又有她的愁事,竟然要羡慕寻常的人家了。

四皇子妃虽然并没有说起,但是云娘却能感觉出她文雅的风度中夹着的一缕轻愁。也许是因为眼下的形势不明,也许是因为皇上一向对出身不显的四皇子很冷淡,也许是因为她的娘家已经没落,又或者因为她只生了两个女儿,却没有儿子,而四皇子的妾室们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

但是这样的话自然不可能问得出来,云娘也只得道:“王妃是贵人,只需好好保重,自然会吉人天像的。”

四皇子妃便笑了,“你不必对我说这些套话的,我自能想得开。”

果然,只从学织锦一事上看,就能看出四皇子妃的韧性,她虽然是个娇生惯养的贵女,可骨子里却有不输于云娘的坚强,这大约也是她们能说到一处的原因吧。

云娘想通这一层,便笑道:“那我便说一句大实话,当年我最难的时候,我就想,我会织锦,一日最少也能得两三百文的工钱,总能养得活自己,于是便什么也不怕了。王妃想想,您总要比我那时要强得多吧。”

四皇子妃便笑得有如阳光一般灿烂,“你说的果真对,我再怎么也是受过册封的皇子正妃,更不会自轻自贱。”

第122章 踏花

云娘登车离去,没一会儿,玉瀚也上了车,笑问她,“皇庄里怎么样,你们玩得可好?”

“自然很好,”云娘便将自己与四皇子妃在一起的事情一一讲了一回,又攀住他的手臂道:“如今我明白你说的有意思是什么了。”

“你知道了?”

“那样一大份的产业,是没有人不想的。四皇子不过是以退为进,四皇子妃更是一心帮助丈夫成大事。”

“说的并没错,”玉瀚便笑,手指着皇庄方向,“那一位,我也曾看走了眼。”却又道:“不过,若是想登上大宝,还差很多。”

原来四皇子之所以不受皇上重视,是因为他生母身份低微,只是一个寻常宫女,生了皇子也不过勉强升了嫔,又在皇宫里默默无闻地过了十几年就死去了,偏巧他一落草,正值皇后临终之时,又有人说他的命格正与皇后相克,皇上便愀然不快。就连为四皇子选妃的时候,皇也也随意选了一家,因此四皇子妃的娘家比起其他皇子便也差得远了。

所以呢,“如今,四皇子的名声虽然还不错,可是他宫内既无母妃,宫外又无妻族,甚至还没有嫡子,这都是他的短处。无论勋贵还是文臣,都没有支持他的力量。”

可是,云娘却道:“不过,你却觉得他能成大事的吧。”

汤玉瀚便笑着捏她的脸,“偏你还能猜到!”

云娘便十分认真地道:“那我应该怎么办?”

“也不必过于刻意,只平常就好。”汤玉瀚道:“毕竟,我们是皇上的臣子,只忠心于皇上。”

云娘明白了,半晌方意识道:“如今我也参与到皇子夺嫡之中了。”

汤玉瀚便看着她,“害怕吗?”

“不怕。”云娘想想便笑道:“我也觉得奇怪,虽然身在这样的大事中,怎么竟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

汤玉瀚便笑了,“我也没有想到你会与四皇子妃相处甚为融洽,她还肯听你出谋划策。”

“其实就是织锦的小事。”

“可是,这些小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不再是小事了,而是了不起的大事。”说着却又给云娘讲起了一些有趣的野史故事,将云娘逗得笑个不停。

过了许久,云娘方才想了起来,坐起来掀了帘子的一角向外看,“走了半晌了,我们怎么还没进城?”

汤玉便笑,“我们今晚不回城,我带你去骑马。”

“你明日一早还要进宫呢!”

“但是今晚我们可以留在城外啊!”

“那明日你一大早就要起身了。”云娘似在埋怨,但其实心里却突然开心起来,她其实也特别喜欢与玉瀚任性自在地放纵一回。

汤玉瀚自然看出她的喜悦,便也笑了,“我们家在城外的庄子有一处专门养马,再过一会儿便到了。”

“恐怕到了的时候天色就要黑下来了。”

“夜里骑马也很好玩的。”

当他们到了武定侯府的庄子上时,天色其实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玉瀚早遣人前来吩咐,这时马匹已经备好,云娘便被玉瀚抱在怀里坐到了一匹高高大的黑马上。

就在她还没能仔细看看身下的马时,玉瀚便已经一抖马缰,他们便如腾云驾雾般地跑了出去,刚刚坐的马车、庄子上的管事,还有房屋树木,所有的一切都飞快地倒退着越来越远了,云娘忍不住“啊!啊!”不停地惊叫起来。

可是她很快就感觉到纵马疾驰的快乐,比起下午坐在马车上在庄子里游逛,骑在马上完全是不同的,风在耳边吹过,田野里的气息扑面而来,马缰一提,便纵过一道沟壑,穿过小溪时溅起一片片水花,而她的心,早飘了起来。

纵然云娘是文静的性子,可是她现在也忍不住在玉瀚的怀里高声喊道:“骑马真好!”

玉瀚也喊了回来,“我就知道你会喜欢的!”

不知道跑出去多远,他们到了一处山脚下,周围一片漆黑,地上并无人家灯火,只见满天繁星闪烁,略显出些山形树影,又有不知什么小虫一声声地鸣叫,更衬得此处静谧无声。

“我还是第一次到这样的野地里来呢,”云娘虽然长于农家,但是也没有去过这样的荒野,她本该感觉害怕,但是因为正依着玉瀚的胸膛半丝也没想起来,眼下只觉得稀奇,四处看着,又笑道:“地上似乎开遍了野花,还真应了你那句‘踏花归来马蹄香’呢。”

“踏花却不是这般踏的,”汤玉瀚此时已经松开马缰,由着马儿在草地上漫步,却将云娘摆弄过来,自己立在马蹬上胡来,“我来告诉你。”

云娘实在被他吓住了,“还在马上,你竟有这般的歹意,赶紧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