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宓朝着天边望了一会后,回头寻向崔子轩,这一回头。她便看到崔子轩正朝着夕阳走去,漫天红艳艳的残阳照在他雪白的衣裳上,配上他那本来华美得过了份的面孔气度。竟美得让人心中发疼!

这一副画面太美太惊艳,一时之间。不止是姜宓,便连商队里的几个老汉也瞪大了眼。

……

营帐不一会便扎好了,姜宓刚刚坐下,崔子轩便踩着一地夕阳走了过来。他在姜宓身边落坐,端着一盅酒抿了一口后,崔子轩叫来一个护卫首领,说道:“明天我离去后,你们要好生保护好姜姑娘。”

姜宓一怔。

她连忙回头看向崔子轩,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要走?”

崔子轩看向姜宓。

对上她满眼的眷恋,崔子轩唇角轻快地扬起,他点了点头后轻声说道:“我还有一些事要办。你与康王他们先行回蜀,过不了多久我就会过来接你。”

见到姜宓还在看着自己,崔子轩伸手在她脸上轻轻掐了一下,温柔低语道:“乖,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说到这里,崔子轩站了起来。

看到崔子轩入了人群,跟那些人交待着照顾她的话,姜宓有点闷闷不乐地低下头。

崔子轩交待过婢仆护卫们后,又提步走向康王等人。

片刻后,康王目送着崔子轩离去。

他回头见到青月公主脸色青白交加,表情泫然欲泣,康王不由蹙着眉低声说道:“现在你死心了吧?如今连博陵崔氏都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崔子轩为了表示慎重还亲自办理迎娶事宜……阿月,你得学会遗忘那些不可能属于你的人!”

青月公主流着泪没有回话。

……

因颠覆了一路,身子骨早就散了架,用过晚餐后姜宓便寻到自己的营帐倒头睡去。

她睡得太沉,连外面的人是什么时候散的都不知道。第二天随着喧哗声响起醒来后,姜宓还有点没睡醒。

梳洗过后,姜宓上了马车。

不一会功夫,车队启动。

于马车的摇晃中,姜宓突然记起一事,她猛然掀开了车帘。

看着一侧空空如也的官道,姜宓咽有点紧,她向一个骑士问道:“崔公子他……”

不等她说完,那骑士马上回道:“崔公子一大早就离开了。他临走的时候留了一样东西给姑娘。”

姜宓一怔,从另一个骑士手里接过一个布包。

拉上车帘,姜宓打开了布包。

布包里面是一副画。画上,一个白衣似雪的公子站在山峰上回眸一笑,他的左侧是一片桃树林,漫天桃花正飘摇落下。

这画上的白衣公子,正是崔子轩!

姜宓端详了那画卷一会,无意中翻到背面,发现上面还有一句诗,“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谁,谁要嫁他了?

姜宓红着脸恨恨地想道:这人走都走了,居然还要留一副画,还要留这样一句话来取笑她!

羞愤了一会,姜宓忍不住又翻到画卷的正面,她怔怔地看着画上眉目俨然的崔子轩,过了许久许久后,姜宓慢慢的低下头,小心地把自己的脸印在画上人的脸上……

……

与此同时,蜀国。

蜀帝看着前面古木掩映下的寺院,问道:“净明大师可在寺中?”

一个小沙陀立马双手合什,恭敬地说道:“回陛下的话,大师已在寺中等侯多时。”

原来这个净明大师,却是天下有名的高僧。蜀帝早就听说过净明大师法力通天能断贵贱,如今他正为立后一事头痛,听到净明大师到了蜀国,便立马带人前来拜会了。

传说中,这净明大师还是当年净远禅师的师兄呢,也不知这消息是真是假?

一边心下沉吟,蜀帝一边在那小沙陀的带领下进了厢房。

蜀帝一进去,便看到一个白须飘然的老和尚正在那里念经,他侯了一会,等到那老和尚睁开眼,才上前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朕早就听到大师的高名,今日得见荣幸之至。”

老和尚双手合什,回礼道:“不敢,孟施主过奖了。”

蜀帝点了点头,他转过头从一个太监手里接过一个托盆,那托盆里面放了几个小纸条。蜀帝再次朝着老和尚行了一礼,说道:“这里面有朕的几个宠妃的生辰时日,还请大师过一过目,看看她们谁堪为后?”

老和尚走到一侧净过手后,伸手接过。

当着蜀帝的面,老和尚掐算起来。

过了一会,他把那个托盘送还,说道:“这几位施主都有凤命,却非真凤。”

不是真凤?那就不堪为后了!

蜀帝皱起了眉头,说道:“可朕的后宫,也就她们几个像点样啊。难道说,朕现在还不宜立后?”

那老和尚双手合什,却是说道:“老讷二年前曾经来过成都一次,曾见到一个姑娘却是命格不凡。”

蜀帝大奇,他连忙问道:“却不知是哪家姑娘?”

那老和尚说道:“那位姑娘姓姜,据说我那师弟也曾替她断过命格。”

姓姜?净远禅师断过命格的?

蜀帝这边还没有说话,后面,那太监忍不住小声说道:“大师莫非指的是遗花公主?”

是了,是了,是遗花公主!

蜀帝一直知道,他亲封的那位假公主运气很好,并且这一点已经被蜀都的诸多权贵亲自验证过。

可是他没有想到,连净明大师都特意提到她!

……直到走出寺院,蜀帝的眉头还是微锁着。

跟在他身后的太监最是了解他的心思,连忙小声说道:“陛下贵为天子,便是亲侄女相中了也可收入后宫,何况还是一个假女儿?”

被他这么一提醒,蜀帝也想明白了,他颌首说道:“你说得不错。那姜氏虽然被朕封了公主,可朕还从来没有在人前说过她是我女儿。”

说到这里,蜀帝命令道:“传朕的旨意,便说遗花公主才德兼备,朕甚爱之,现封其为明妃,择日入宫!”

那太监正要应了,一眼看到旁边侍卫的口型,他迟疑地说道:“陛下,奴婢听人说,那遗花公主现在不在府中。”

“不在府中?那她现在在哪?”

那太监低头说道:“奴婢马上去查。”

“恩,你去查吧。”

“是。”

“遗花公主在蜀都并无亲眷,她以后是要做皇后的人……这样吧,让王城认她做女儿,并记入王氏族谱!”

“是,奴婢这就去办。”

第一百一十章 封妃

车队进入蜀国的那一天,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坐在马车上,姜宓看到城门外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时,直给吓了一跳。事实上被吓倒的不止是他,一侧的康王和青月公主也没有想到迎接他们归来的队伍会是如此庞大。

一时之间,车队里的众人激动起来。康王和青月公主更是得意洋洋顾盼自雄。

望着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姜宓连忙拿起纱帽戴上。

渐渐的,车队越驶越近。

就在车队来到城门前时,城门处爆发了一阵欢呼声。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影,康王和青月公主按捺不住跳下马车冲了过去。

姜宓的马车稍后一点,这时,她也看到了站在人群中,正掂着脚迫不及待地朝这个方向看来的三个妈妈以及范于秀郑纹等人。

虽然才分开几个月,姜宓却恍如隔世,在不知不觉中她红了眼眶,她哽咽着想道:就算哥哥不要我,也还有这么多人在意我的!

蜀人向来热情浪漫,而热情浪漫的人通常会纪律性稍差。此刻也是,有了康王和青月公主带头,车队里的众人纷纷奔向自己的亲友。姜宓略一犹豫,也朝着与三个妈妈挤在一起的范于秀跑去。

转眼间,姜宓便跑到了范于秀面前。

三个妈妈对姜宓最是熟悉,她们第一个认出了她,欣喜地叫道:“姑娘,你终于回来了?”

姜宓笑着点头,转头看向了范于秀。

自姜宓住进道观后,范于秀就只与她见过两次,现在,两人都有大半年没有见过面了。

四目相对。范于秀的脸红了红,她结结巴巴地说道:“阿宓,你,你回来了?”

见到范于秀结结巴巴的,显得很不自在一样,姜宓冲过去抱住了她。

她抱着她,高兴地说道:“于秀。我很高兴你来接我。”住进道观后。她们之间的来往明显减少,姜宓正为彼此的疏远而伤心呢,没有想到自己这次归来。范于秀会主动出来迎接,而且还是与三个妈妈站在一起,明显是冲着她来的。姜宓可真是感动坏了。

这时,郑纹于曼等人也过来了。姜宓放开范于秀,朝着她们笑道:“多谢你们前来接我。”

说到这里。姜宓抬头看向大步朝这边走来的王城,以及王城的女儿王玉和儿子王珲,她感动的再次说道:“我没有想到,你们都会来接我。”

姜宓在这里激动不已。几女却颇有点不自在。她们相互看了一眼后,范于秀迟迟疑疑地说道:“阿宓,那个……”

正在这时。王城走了过来。这两年来,王城深受蜀帝重用。现在已是蜀帝最为倚重的权臣之一。

因为春风得意,王城整个人显得越发威重。他大步走到姜宓面前后,打量了一眼兀自戴着纱帽的姜宓,点头说道:“你这孩子,怎么离开蜀都也不说一声?”

姜宓连忙低头向他行了一礼。

王城伸手把她扶起,上下打量着她,又道:“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感觉到这位老人全心全意的关爱,姜宓的眼圈又红了,她感动得哽咽起来,“王伯伯。”

姜宓的叫声一出,王城却是拉下了脸,只听他不高兴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还叫我伯伯呢?”在姜宓的诧异中,王城慈爱地说道:“你应该叫我父亲,孩子,你愿不愿意做你王伯伯的女儿?”

姜宓万万没有想到,王城竟会当众收她为女。

一时之间,姜宓都弄晕了,她傻傻地看着王城。

见她怔忡,王城叹道:“孩子,你不愿意吗?我知道你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可以后不会了,以后,父亲和家族都会护着你。阿宓,你以后也能和别的姑娘家一样,是个有父亲有家的人。”

王城那句“你以后也和别的姑娘家一样,是个有父亲有家的人”的话,深深地击中了姜宓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那一处。

不由的,她哽咽着唤道:“父亲。”

声音一落,姜宓向着王城盈盈拜倒。

也是奇怪,当姜宓这样做时,四下安静了许多。无数人转过头来看着王城认下这个女儿。

王城站在那里,生生受了姜宓一礼后,才上前一步扶起她。然后,他牵着姜宓的手走向王珲,笑道:“他是你兄长王珲,快叫大兄。”

姜宓连忙向王珲行了一礼,唤道:“大兄。”

王珲上前一步扶起了姜宓。

在把姜宓扶起时,王珲脸上的笑容有点勉强,同时,他的目光也有点不受控制地落在姜宓的纱帽上。

说起来也是奇怪,王城认女这么大的事,姜宓一直戴着纱帽行礼,全程却没有半个人有异议。便是现在,王珲也只是有点不受控制地看向她纱帽下的脸。

与王珲相认后,王城又介绍了王玉以及另外几个王氏族人。然后,他拍了拍姜宓的手,示意他们兄妹一起玩耍,自己则转身迎向一侧的康王。

姜宓认了父亲后,一直有点晕乎,她与眼神十分复杂的王氏兄妹聊了几句后,一眼看到范于秀,便跑了过去,快乐地唤道:“阿秀。”

范于秀正在与郑纹说话,听到她的叫唤后转过头来。

就在这时,姜宓的后面,传来了一个女子不解地声音,“姐姐,那位姐姐为什么不取下纱帽啊?”

取下纱帽?姜宓一怔,她这阵子戴纱帽戴惯了,竟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戴着纱帽与人行礼与人说话。

就在姜宓脸上一红,手一伸便准备摘下纱帽时,她听到另外一个女子说道:“那位姐姐可是贵人,贵人的脸是不能让外人轻易看到的。”

姜宓听到这里,不由疑惑地眨了眨眼。

她转头朝那两女看了一眼后,回头望向范于秀等人。

看着看着,姜宓的脸色沉了下来,她咽了一口口水后,轻声说道:“于秀,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范于秀还在用那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她,听到姜宓问起,她朝左右看了一眼后,见到没有人反对的意思,便转向姜宓结结巴巴地回道:“陛下,陛下说,你才德兼备他很喜欢,陛下还让王大人认你为女儿,然后,然后……”

她“然后”了好一阵。

姜宓的脸越发白了,她哑声说道:“然后什么?”

范于秀同情地看着她,轻声说道:“然后择日入宫!”

姜宓听不懂了,她同样结结巴巴地回道:“择,择日入宫,是什么意思?”

郑纹走了过来,她朝着姜宓行了一礼后,说道:“恭喜阿宓,贺喜阿宓,陛下已经明发旨意,说要纳你为妃。”略顿了顿,她继续说道:“陛下对阿宓十分看重,这不,你人还在外面,封号都已经取号了。现在,你是陛下新封的明妃娘娘!”

什么?封妃?嫁给蜀帝?还是什么明妃娘娘?

姜宓脸色刷的一白,她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出几步。

姜宓之前有多欢喜,现在就有多惶恐,她不受控制地想道:我还以为王城大人是真的喜欢我呢,原来是蜀帝下了旨!

转眼她又想道:崔子轩在哪里?不行,我要告诉崔子轩,我要告诉他,崔子轩那么聪明又有权势,他一定能帮我想到办法避免这次事件!

对姜宓来说,她对婚姻的认知,来自花蕊夫人和李武的父亲。也就是说,她从来都觉得,真正的婚姻就应该像母亲那样,拥有一个全心全意爱着宠着的丈夫,过着同甘共苦的日子……在姜宓的潜意识中,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嫁给一个三宫六院的皇帝,哪怕蜀帝当年接她入蜀都就是为了把她送到南唐和亲!

惶恐惊惧之下,姜宓下意识地寻向崔子轩。可她又哪里寻得到?

这时,周围的几个好友也察觉到姜宓神情不对了,范于秀上前一步,正准备握上她的手时,突然的,地面传来了一阵震动!

这震动伴随着喧哗同时传来,众人不由自主的,同时转头顺声望去!

只见官道的远方,竟是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那队伍越驶越近,当众人看清那队伍的旗帜时,好一些人同时叫道:“是南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