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璎皱了皱眉头,心里对这位妯娌就越发的瞧不上了。

只一味的想着让自己的娘家脸上有光,却不想一想,被婆母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会如何的恼火。只怕往后她在这永嘉侯府的日子会越发的不好过起来。

不过这些内宅里的事倒确实没必要跟孟锐和崔子骞说。

又训斥了崔子骞两句,才叫他坐。然后孟璎转过身跟孟锐说起话来。

姐弟两个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多是孟璎问家里父母的情况,孟锐回答。

但是就算回答也回答的很简洁,一副惜字如金的样子。

崔子骞坐在左手边第二张玫瑰椅中,目光偷偷的觑着他。

就看到孟锐坐的身姿笔直,肃着一张脸。

他的这个小舅舅眉眼生的其实是很凌厉的,不过是因为生了一张仰月唇,所以他笑起来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他很好相处。但一旦他如同现在这般不笑,肃着一张脸的时候,身上的气势其实是很冷峻的。

不过也难怪小舅舅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他自己,每次面对着母亲的时候也没法子轻松的起来。因为母亲看到他的时候总是会说教他几句。

还是跟薛元青他们在一起玩儿高兴。

忽然想到薛清宁,崔子骞忍不住又偷偷的觑了孟锐一眼。

薛清宁看着那样娇软的一个小姑娘,小舅舅是肯定不会在她面前露出现在这种样子的吧?不然只怕会将小姑娘给吓哭的。

第52章 理由强大

孟璎跟孟锐又说了几句闲话, 拿起炕桌上的盖碗喝了一口茶水。

才刚放下盖碗, 就听到孟锐略显疏淡的声音在问她:“长姐, 听说贵府每年初八都会办梅花宴,下帖子遍请京中各权贵家的女眷过来赴宴?”

孟锐一个男子,是从来不会关心这些事的, 怎么现在却会主动的问她这个话?

孟璎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

而且现在虽然才腊月底,但因着年后各家都要走亲访友,所以请帖是早就已经发出去了的。就是好让她们安排好时间, 初八那日不至于跟其他重要的事冲突了。

孟锐也点了点头。停顿了一下,忽然又说道:“小弟今日来, 其实是想要跟长姐讨一张这个梅花宴的帖子。不知道长姐肯不肯给?”

他竟然想要梅花宴的帖子?

孟璎笑起来:“你是我的弟弟,若想来这梅花宴, 便只管来,还要什么帖子才能来?说出去简直教人笑话。”

而且,孟锐身为靖国公世子, 若知道他肯来这梅花宴, 老侯爷和老夫人肯定会很高兴。只怕都会遣人出去迎接他的。

崔子骞这时候忽然想到了什么, 默不作声的瞥了孟锐一眼。

难怪刚刚从平江伯府出来,他以为孟锐会回家,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主动提出来要来他家。

当时他还想,小舅舅前两天不是才刚过来看望过他母亲,怎么今儿又要来?现在看来, 却是为了旁的人。

想必是当时崔莹华嘲讽薛清宁的那句话让他不高兴了, 这会儿要给薛清宁挣面子呢。

果然接下来他就听到孟锐在说道:“这个帖子却不是为我自己跟长姐求的, 而是荣昌伯府。我希望长姐能发一张帖子给荣昌伯府,请她们年后初八过来参加梅花宴。”

“荣昌伯府?”

孟璎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荣昌伯府是什么人家。

这也不怪她。荣昌伯府自打从上一辈开始,朝中就没有什么能让人一下就想得出名字的人了。像永嘉侯府,自然也不屑于往下去结交荣昌伯府,所以孟璎甚至都没有见过徐氏等人。

现在忽然听孟锐提到荣昌伯府,她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京城中确实是有这么一家的。只是......

“你跟荣昌伯府很熟悉?”

若不熟悉,怎么会特地过来要她发一张请帖给荣昌伯府,邀请他们过来参加梅花宴?

以前她可是从来没有给荣昌伯府发过梅花宴的请帖的。

孟锐忽然想起了薛清宁了。

很精致秀气的一个小姑娘,脸颊捏起来肉呼呼的。明明看起来是个很娇软的人,其实脾气却不小。跟他生气的时候会用眼睛瞪他。

不过她生气的样子看上去也是很可爱的,一点儿都不吓人。

面上的神情不由的柔和了下来。

“嗯。”他声音里面带了点儿笑意,“我认了荣昌伯府的一位小姑娘为义妹。”

“噗——”

崔子骞才拿起盖碗喝了一口茶水,猛然间听到孟锐说的这句话,只吓的一口茶水全都喷了出来。

无论私下间孟锐如何的认薛清宁为义妹,他如何的唤薛清宁为小姨,但说白了那都不算什么,都是小辈之间胡闹的事,可现在孟锐竟然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崔子骞转过头,一脸震惊的看着孟锐。

他这是要将这件事告知长辈,然后公之于众吗?

孟璎同样也很震惊,看着孟锐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等到反应过来,她才问道:“义妹?你为什么要认个义妹?而且还是荣昌伯府的小姑娘。”

孟锐是靖国公世子,身份何等的尊贵,他的义妹,身份那同样是很尊贵的。

而且他若想认义妹,有的是权贵人家上赶着,但为什么偏偏是个已经没落了的荣昌伯府的小姑娘?

要知道,做了孟锐的义妹,那就相当于跟靖国公府攀上关系了,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

“没有为什么,”

孟锐的声音依然带着浅淡的笑意,“因为我喜欢那位小姑娘。”

可怜崔子骞才刚刚将洒到衣襟上的水掸掉,这会儿听到这句话又被震惊到了。一时不慎,就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大声的咳嗽了起来。

他的这个小舅舅,说话可真是直白啊。

忽然就忍不住开始想,不知道小舅舅以后娶了亲,日常跟小舅妈说话的时候会不会也这样的直白?

孟璎也同样被孟锐的这句话给震惊到了。

不过这个理由,她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反驳的话。

顿了顿,就问道:“这件事,父亲和母亲知不知道?”

“他们暂且还不知道。不过我打算现在回去就跟他们提这件事。”

孟锐起身站了起来,又对孟璎行了个礼,“至于给荣昌伯府的这份请帖,还请长姐不要忘了。”

孟璎不晓得该说什么。

她虽然和孟锐是一母所生,但孟锐出生的时候她都已经出嫁了,所以虽然是姐弟,但两个人其实并不亲近。

更何况孟锐十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远赴边关,前些时候才刚回来。

印象中还是个很调皮,不听管教的孩子,忽然就长成了一个身材挺拔,气质冷肃的少年,跟他说话的时候孟璎甚至都不敢随意,要斟酌一下才敢开口。

因为这可不但是她的弟弟,也是靖国公世子。将来靖国公府肯定会是他担着的,她还要指望着他,她的儿女们也都指望他能帮扶一把。

而孟锐今天特地过来就是为了跟她讨要一张给荣昌伯府的请帖......

孟璎想了想,也只得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待会就会叫人写一张请帖给荣昌伯府送过去。”

孟锐谢过了她,跟她作辞。孟璎叫崔子骞送他出去。

一等出了院门,崔子骞就叫住了孟锐。

“小舅舅,”对孟锐竖了竖大拇指,崔子骞一脸的赞叹,“您说话可真是太直接了。”

这要是他,是绝对不敢跟孟璎这么说话的。因为下场很可能是被孟璎罚抄书,或是跪祠堂。

“直接说有什么不好?难道一定要吞吞吐吐,委委婉婉的说才行?”

孟锐伸手拍了下他的肩膀,笑着说道,“看在你是我外甥的份上,小舅舅今儿教你一手。往后呢,你若想要什么了,又或是想做什么了,只管跟刚刚我那样直接说。若是长姐要打你,放心,有我呢。我给你兜着。”

孟锐虽然跟孟璎不亲近,但是他跟崔子骞却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彼此又对脾性,所以在他面前说话做事就极为的随意。

崔子骞心想可拉倒吧。等我娘真要打我了,您又不在我身边,怎么给我兜着?

再说,他觉得自己也确实没有孟锐的这种魄力,所以他在长辈面前还是老老实实的吧。

*

“胡闹!”

对于孟锐认了薛清宁为义妹的事孟璎不敢说什么,但孟夫人听了,却是立刻就斥责起来。

“你怎么能随便的认义妹?”

孟夫人刚过五十六岁的生辰。穿一件檀色织金缎面的貂鼠皮袄,额头上戴了棕金色镶碧玉的抹额,发髻上簪了一支水色很好的翡翠簪子。

上了年纪的人多少总是会有点儿富态的。孟夫人一辈子又都是养尊处优的,所以肤色很白皙,也有光泽,看起来比实际的年龄要小一些。

孟锐在自己母亲面前没有在长姐面前那样的客套疏离,要随意得多。

“我为什么就不能认义妹?”

他身子斜倚在临窗木榻的靠背上,一条长腿半屈了起来,姿态看起来很随意的样子,“我又没有个弟弟妹妹,忽然碰到一个我喜欢的小姑娘,认了她做义妹有什么不好?至少有个人叫我哥。”

孟夫人气的说不出话来。

他难道真的不明白他认个义妹代表着什么?

都说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往后两家很可能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认义妹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何况孟锐是这样的一个身份,自然不比得民间小门小户的人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怕旁人都会在背后解读出无数的意思来。

“就因为你喜欢人家,所以就要认她做义妹?这世上好的小姑娘多了去了,怎么你偏生就看中她了?”

孟锐闻言,歪头想了一想。然后笑道:“我觉得这世上再没有小姑娘能比得上她了。而且她叫我三哥的时候,母亲,你不知道,”

屈起的那条长腿放下来,孟锐侧身看着孟夫人,一脸兴致勃勃的说着:“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特别是她叫我三哥的时候,啧,声音又软又糯,听得我一颗心好像都要化了。就觉得好像她要什么我都是愿意给的,只要她肯多叫我几声三哥就行。”

孟夫人却又不明白了:“为什么她叫你是三哥?”

“因为她还有两位兄长,年纪都要比我大。”

孟锐回答的很随意。且答完之后就伸手去拿了盖碗要喝茶。

所以感情人家小姑娘自己是有亲哥的,还有两个,就算认了他做义兄,也不过叫他一声三哥而已?!

但就这一声三哥,就已经让她这个傻儿子高兴成这个样子了?!

孟夫人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他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儿,她才说道:“你就傻吧你!也不想想,人家不过是看中你的身份才会认你这个义兄,难道你还以为人家是真心实意的叫你一声三哥?这件事我就只当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话,以后不要再提。”

还特地的叮嘱他:“你不要告诉你父亲这件事。他是个暴脾气,知道了这件事,指不定就会拿马鞭子抽你。”

孟明达行伍出生,做事豪爽直接。他教育自己的儿子不喜欢说什么文绉绉的酸话,而是直接拿马鞭子抽的。孟锐小的时候就被他这样的教育过两次,打的大腿和臀上一片青紫,从上往下连块好皮都没有。

但孟锐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性子极其犟的,无论孟明达再如何的用马鞭子抽他,但凡他认为是对的事,哪怕被打的鲜血淋淋他也咬紧了牙不松口,连叫都不叫一声。

这一次也是。他是铁了心要认薛清宁为义妹的,所以即便孟夫人如此劝阻,他也依然不放弃。

“这绝不会。我认她为义妹的时候她压根都不知道我的身份,甚至一开始她是很不愿意认我做义兄的,是我连哄带逼,过了好些时候她才终于肯松口叫我一声三哥。”

想起这个过程,孟锐还觉得挺好玩的。

特别是想到薛清宁在郊外马场门口第一次开口叫他三哥的场景,他唇角忍不住高高的往上扬起。

他实在是很喜欢听薛清宁叫他三哥,所以这个义妹他是认定了。

第53章 光明磊落

但是孟夫人依然不同意。

“你要认义妹可不是件小事, 教旁人知道了, 不晓得背后又要闹出多少事来。”

他们家地位高, 权势大,想要攀附的人有很多,借他们家的名头生事的人也有很多, 是肯定要约束的,若不然只怕会连累到他们家。

不过转念一想,家里确实就数孟锐最小, 他也没有个弟弟妹妹。以往他小的时候就曾经委委屈屈的问过她,为什么子骞有妹妹叫他哥哥, 他却没有?他也很想有个妹妹能跟在他身后叫他哥哥。

看来这孩子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很孤单的。

孟夫人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便说道:“你若是真的喜欢那位小姑娘, 往后你对她好一些就是了。又或者私底下你让她叫你三哥就行,别让其他人知道。”

反正他们靖国公府是不会承认孟锐的这个义妹的。便是往后有旁人问起,她也只会说这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话来推脱。

但是孟锐却不同意。

原本他也没有一定要将这件事公开, 但是先前他在平江伯府听到崔莹华用那样高高在上的态度和语气对薛清宁说话, 却是忍不住的就开始愤怒起来。

虽然他自己不方便出面, 但还是立逼着崔子骞出去。还叫他一定要当着崔莹华和陆琦玉的面对薛清宁行礼,唤她小姨。

那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了, 要让京城中所有的人都知道薛清宁是他的义妹,往后再没有人敢用这样轻蔑嘲讽的态度和语气跟薛清宁说话。

所以对于孟夫人的这个提议,孟锐是肯定不能答应的。

他起身坐正了身子, 面上再没有了刚刚的漫不经心, 而是一脸正色。说出来的话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我既认了她做义妹, 那就要堂堂皇皇的,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怎么能偷偷摸摸的?不然别人会如何看她,心中又会如何想她?”

肯定会在背后对薛清宁指指点点的。说她妄想攀附上靖国公府,才要认孟锐为义兄,但是可惜靖国公府却不承认这件事。

“可是......”

孟夫人还想说反对的话,但是孟锐却抬起手来往下压了压。

这是一个制止的手势。

孟锐现年虽然才十六岁,但在边关军中数年,也曾带骑兵夤夜追敌,也曾孤身深入敌阵,战袍染过血,银枪杀过人,冷面寒枪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一旦沉下脸色冷肃起来,就是孟夫人,也被震慑的下意识的住了口,不敢再说接下来的话。

就听到孟锐朗声的在说道:“我幼时父亲就教导过我,大丈夫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也要堂堂正正的,光明磊落的。现在我既然认了宁宁为义妹,自然就该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让她堂堂皇皇的站在众人面前,怎能因为其他的任何事让她在背后被人指点?若娘你一定不肯同意这件事,儿子也没有其他法子了,只能给您跪下相求。直等您同意了,我才起来。”

说着,竟然真的起身要给她跪下。

孟夫人傻眼了。

孟锐虽然跟她亲近,但这孩子其实性子倔强,也高傲的很,自小就不曾求过她一件事。但是现在,为了要认个义妹,竟然宁愿给她跪下相求。

这个薛清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他这儿子莫不是喝了她给的**汤?不然怎会这般。

但是她也肯定不会让孟锐给她跪下的。

当下又是气,又是急,指着孟锐的手指都在发抖。

孟锐毫不退缩的跟她对视着。甚至还说道:“母亲一日不答应这件事,我便跪一日,两日不答应,我便跪两日。若一直不答应,我便一直跪下去。母亲知道的,我这个人向来是说到就会做到。”

孟夫人当然知道他是说到就会做到的人,但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她这个儿子会为了一个小姑娘跟她这样的顶撞上。

对视了一会儿,孟夫人败下阵来。

她挥了挥手:“罢了。年后元宵我们家里会挂灯,也会叫戏班子过来唱戏,待会儿我叫人写一张帖子送去荣昌伯府,请他们全家过来赏灯听戏罢。”

这就算是对孟锐认薛清宁为义妹的事过了明路了。

孟锐刚刚肃着的脸色放松下来。身子往后一仰,重又斜倚在靠背上,看着又是刚刚那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顿了顿,又转过头来笑着问道:“父亲那里,我去说?”

“待会儿我自会去说的。”

孟夫人瞪了他一眼,面上满是无奈。

这父子两个,一个脾气暴,一个性子倔,凑到一块儿,但凡两句话不合,只怕做老子的就会去拿马鞭子,偏生做儿子的又不会躲,直挺挺的站在原地等着挨打。

她可就生养了孟锐这一个儿子,还是四十岁上才生的,看的如同自己的眼珠子一样贵重,哪里舍得他被打?说不得,这件事肯定得她去跟孟明达说。

孟锐便笑了:“我就知道母亲你对我最好了。谢谢母亲,往后儿子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

一看就知道他也没想真的自己去跟他父亲说这件事,等着她自己应承呢。

孟夫人发现自己对他实在是没有法子了。

但是这个儿子哄起人来一张嘴确实很甜。饶是孟夫人心里还有气,但也被他这句话给哄的笑了起来。

“好什么好?往后但凡你少气我点,那就是孝顺我了。”

母子两个又说了会儿闲话,孟锐便起身要去前书房。

虽然他在边关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他在调兵遣将上的极高天分,但是孟明达想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盼着他文武双全,所以回京之后特地请了当世的饱学大儒教他兵法文理这些。便是练武射箭这些也没有拉下,隔着几日便要练习一次。所以孟锐每日都是很忙的,有时候甚至连陪孟夫人用饭都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