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姣说得口干舌燥,就在这时,小男孩子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举着一小碗水,怯生生地说道:“喝、喝水。”

杨小姣的心被软化了,弯腰捏捏小男孩的脸蛋。

王玉花一脸自责:“瞧我,光顾着和你说话,连水都没倒一碗。”

杨小姣连说没关系,她喝完水,李金便让王氏带小姣回家去。

王氏迟疑了一下,就去拿钥匙。

杨小姣看看天色,还不到中午,再想想他家的情况,连忙说道:“不用回了,在这里挺好,我又不是外人,你们不用跟我客气。”

夫妻俩坚持要带她回家。这时正好有人来买烧饼。夫妻两人忙去招待客人,暂时放下这事。

烧饼出锅,夫妻两人又招待小姣吃烧饼。杨小姣推却不过,便拿起一个烧饼尝了尝。这烧饼做得味道不怎么样。面有些酸和硬,烤得火候过了,有些糊。怪不得生意一般。她站在这里一个时辰也没几个人来。要知道这里可不比桃花镇,来往的客流这么多。

王氏也看出了点什么来了,便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们老两口以前都不做这个,我儿媳妇卖这个,后来…家里出了点事,我们没办法就接过这个摊子。”

小男孩一听到娘亲,神色更加呆滞,断断续续地道:“娘亲,跑。爹也不回…”

王氏大声制止他,随即又不好意思地冲杨小姣笑笑。

杨小姣也没多问,她去洗了洗手,撸起袖子上去帮忙。

“我家也是卖烧饼的,我来帮你们一会儿。”两人先是推辞,后来见杨小姣坚持,又听说她家也卖这个,便同意了。

王氏赶紧将身上的花围裙脱下,系到杨小姣身上,“你这身衣裳可不便宜,可别弄脏了。”杨小姣也觉得穿这身衣裳卖烧饼有些不合时宜,不过,她事先又不知道会遇到这种情况。

杨小姣熟练地活面揉面,她看看案板还有些葱和碎肉,便切了一些,做了一种葱花饼和肉饼。

面还是那种面,但卖相却好了许多,外面烤得焦黄酥脆。烧饼摆出来后,就有人陆陆续续地来买。

葱花饼两文一个,肉馅的四文一个,比桃花镇刚好贵了一倍。

第一锅很快就卖完了,接着是第二锅,后来杨小姣做一锅就卖一锅。到晌午时,半盆面都用完了。

夫妻俩先是惊讶再就是狂喜,最后看面都没了,更是一脸不可思议。

“我们往常都要卖到天黑的,小姣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杨小姣笑笑,谦虚了一下。说她从小就跟她爹一起做烧饼。

李金又张罗着要回家,杨小姣说道:“李叔,你回去弄些面来吧,拿到这里活。咱们再卖一下午。”夫妻俩想了想,便依言而行。

面拿来后,杨小姣一边活面一边跟他们说了做烧饼的一些小窍门,面的软硬,火的大小控制等等。

两人一脸不好意思地道:“这哪好意思,你把吃饭的本领教给我们,你自家怎么办?”

杨小姣笑道:“我们离这么远,不干事的。再说这也不是什么看家本领。多揣摩就能领会的。”

新活的一盆面很快也卖完了。收摊时,夫妻俩脸上的愁苦一扫而光,满面喜色,对杨小姣愈发亲切热情。他们一定要让她去家里吃饭。

杨小姣看了看天色,王氏忙打消她的顾虑:“你不用担心,家里有住的地方,我家侄女在胡家做工,晚上就住我家,你们挤一挤不碍事的。”

杨小姣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李金和王氏推着东西,杨小姣牵着小男孩的手,四个人一路说着话往家走。

这顿晚饭吃得很简单,但也很温馨。李家夫妻俩对她极为热情周到。晚饭后,杨小姣也见到了王氏的侄女,名叫王双儿,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圆圆脸,面色有些发黄,十分爱笑,一笑起来就露出一对可爱的笑涡。两人倒是颇为投缘。杨小姣大她几个月,王双儿便叫她小姣姐姐。

吃过晚饭时,杨小姣便双儿来到她的房间,一看不由得失望,她的房间是一个小小的隔断间,里面只有一张窄窄的木板床。

就在这时,杨小姣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王玉花出去开门,然后又叫杨小姣出去,原来竟是杨大爷找来了。

杨老头看看小姣,长舒口气道:“你大娘见你久久不回,就有些担心。你人生地不熟的,生怕你出了事,刚好她记得地址,我就试着找来了。”

杨小姣既感动又自责,连忙向杨老头道歉:“是我不对,临走时也没说清楚。”

李金夫妻俩也颇为自责,说自己没想周全。

杨老头坐了一会儿,便起身要走,他看向小姣:“你是住这儿,还是跟我回去,我赶了驴车来的。”

杨小姣想想那张木板床,决定还是跟杨大爷回去。

第二天,从医馆回来后,杨小姣又去了北市。

夫妻俩看到她来自是高兴,两人搓着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杨小姣便问他们有什么事。

王氏斟酌着说道:“小姣啊,我昨晚和你伯商量了一下,就想问你愿不愿意在我们这儿烙烧饼。当然,我们也知道你呆不长,没事的,你能来几天算几天,工钱嘛…”

杨小姣忙道:“不用提工钱了,我有空就来帮你们的忙。”

李金连连摇手,正色道:“你若不要工钱,我们也不好意思让你白干。只是俺们的生意你也知道,所以也开不了多少…”

杨小姣稍想了想,便道:“那这样吧,我先帮你们干着,等我临走时,你们看着给我拿点盘缠就行。”到时可以根据生意好坏给来工钱,这样更公平。而她除了看病外,也有大把时间,既挣了零花钱,又怕了李家的忙,一举两得的事。

夫妻俩对视一眼,也对小姣的这个提议十分满意。

从这日起,杨小姣就开始在李氏烧饼摊帮忙。

她越熟悉这里,就越觉得惊喜。这儿的客流太大了。在桃花镇时,除非逢集时客人才会多些,平常就那么一些镇上的熟客。任你翻出什么花样,也没多大用处。但在这里不同。杨小姣被激发出了野心和干劲。

李家烧饼从这日起开始花样翻新,不但有葱花饼、萝卜丝饼,白菜饼、鸡蛋饼、肉饼、野菜饼等等,还有各种果浆味的。饼一锅锅的出来,客人一波一波的来。从早到晚,三个人忙得团团转。王氏收钱收到手软。

没过两天,杨小姣观察到客人总是问能在哪儿喝水,还有人总抱怨逛得太累,没地方歇脚。她便说服李金烧了几桶开水,用最便宜的茶叶泡了,摆在摊子前,上面写着免费喝茶,反正也费不了什么钱。另外又设了几个凳子供行人歇脚。那些人逛累了,渴了,便坐下来歇歇脚,喝口水,当然了,他们不好意思白喝白歇,往往临走时都会买几个烧饼带走,这也使得李家的烧饼生意更加红火。

随着白日越来越长,洛城的夜市也开了。三个人一商量,便决定扩大摊位,白天卖烧饼,晚上卖面条和馄饨。因为人手不够用,王双儿也不去胡家帮工了,也来摊子上帮忙。

王双儿手脚勤快,又很灵活。什么东西一教就会,是杨小姣的得力助手。

杨小姣每日早出晚归,过得忙碌而充实。她有好几日没看见周玉音了。倒是有时会碰见周季明。

这天,杨小姣正在摊前忙碌,云凤章带着斗笠又出现了。

“一碗馄饨。”他温声说道。

杨小姣假装没认出他,不过,盛馄饨时多给了几个。

他吃完馄饨也不走,静静地看着杨小姣忙碌。

王双儿被他看得发毛,便悄悄对小姣说道:“小姣姐姐,那个人怎么那么像坏人,他该不会盯上你了吧。”

杨小姣笑着安抚她:“不会的。放心吧。”

以后的每晚,云凤章都会来摊子上吃面或是吃馄饨。等到收摊时,他便跟着杨小姣一起走回杨家。

两人迎着春风,踏着月色,不快不慢地走回去,到了老杨家,他也不上去,只是站在街角看着她进门。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他没提答复的事,杨小姣也暂时不去想。

他们谁也没想到,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第三十六章 风起

事情的起因是这的:有一天晚上,云凤章跟往常一样来摊子吃馄饨。吃完了,他还故意去多加一碗汤,趁这个功夫,他悄声问道:“过几天咱们一起去花会吧?牡丹花开得极好。”杨小姣早就惦记着这事了。李金夫妻也让她去看看,毕竟来洛城一趟,不看花会等于白来似的。

可是跟他一起出行…杨小姣不由得想起上次被围攻的事了。

云凤章笑了笑,说道:“没事的,我有办法让人认不出我。”

“好。”杨小姣爽快地答应了。

云凤章心满意足地回到坐位,慢条斯理地喝着汤,每喝两口就看一眼杨小姣。

突然,一个像公鸭一样难听的声音尖锐地响了起来:“嘎,这不是云凤章吗?你竟然在这里吃馄饨?”

杨小姣一看就认出了这人是那天街上被“掷石盈车”的张美辰。

张美辰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云凤章故意粗着嗓子说:“你认错人了。”但张美辰不依不挠,趁他不注意伸手掀开了他的斗笠。

这时,嘈杂喧闹的夜市猛然安静了下来。

李金和王玉花夫妻俩也呆住了。

王双儿更是愣在原地不动。

人群哗啦一下全围了上来,把李氏烧饼摊挤得水泄不通。

张美辰咋舌:“竟然真是你。”

随即他的利眼迅速扫过摊子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这时张美辰身边的人有人惊讶叫道:“我认得那个穿绿衣服的姑娘,她就是那天跟云凤章一起下车的那个!”

张美辰的目光刷地一下转移到杨小姣脸上,盯着她看了片刻,嘿嘿怪笑两声。

然后,他凑到云凤章面前,贱贱地笑道:“原来你的眼光这么差,这样的姑娘本公子可瞧不上,我府上的丫头都比她——”

云凤章方才还是云淡风轻,听张美辰这么一说,立即勃然大怒,一拳挥过去,把张美辰打得趔趄了几步。

众人顿时傻眼,这么俊美的公子竟然在闹市公然打人。

张美辰也傻眼了,他捂着脸,张大嘴巴瞪着云凤章。

他们以前也有过数次冲突,但云凤章从来都不拿正眼瞧他。

他身后的家丁侍卫哗啦一下涌了上来,这时,忠伯和云齐也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面无惧色地挡在云凤章面前。双方静静地对峙着,气氛十分紧张,一触即发。

其他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周围的小商贩们就有些慌了,生怕自己的摊子遭殃。李金夫妻俩更是一脸紧张,毕竟事情是在他们摊子上发生的。

杨小姣硬挤出来,对云凤章说道:“这里是闹市,不要闹得太厉害,会误伤旁人的。”

云凤章看了看小姣,又看了看周围,紧抿着嘴,拱拱手,对张美辰十分勉强地挤出一句:“抱歉,刚才手滑。”

众人低声窃笑。

杨小姣对张美辰道:“你嘴滑,他手滑,我看就此扯平了吧。你们做为洛城的两大俊美公子,是多少少女的梦中人。怎能做出当街打架这样有辱斯文的事来?”

众人哄然大笑。连张美辰身边的人也不禁跟着笑了。

张美辰眨巴着眼睛,惊诧地看着杨小姣,随即开怀大笑:“哈哈,想不到你还挺有眼光的。冲你这份眼光,我收回方才的话,你比我的丫头强多了。既然如此,我就原谅他了。”云凤章又要发怒,杨小姣急忙拉拉她的袖子。

云凤章侧脸看着杨小姣,只好按捺住怒气,硬邦邦地说道:“你记住了,她比你家所有的人都强。”

张美辰也不生气,只是贱兮兮地瞅着云凤章笑。

看热闹的人颇有些不过瘾,但旁边的小摊贩们却暗暗松了一口气,同时又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杨小姣。

杨小姣惊诧的同时又不觉松了一口气。

张美辰不但没走,反而大模大样地坐下来吃了两碗馄饨。

其他人也纷纷点了馄饨或是面条。

杨小姣他们又重新忙碌起来。

围观的人还没散去,但场面平静许多。

这一场风波意外发生,意外消弭。

但杨小姣却是一夜成名。

毕竟那晚的事那么多亲眼目睹。

从第二天起,便很多人来围观她,好奇地打量、猜测她。就连王姨和王双儿也是如此。两人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天天带斗笠来吃馄饨的人竟然是云凤章,杨小姣竟然和他认识,而且交情不浅。

面对三人的疑问,杨小姣只好临时编了个借口:“其实我跟他只是认识。我家境况很不好,他为人慷慨大度,救济我们镇上的孤寡老人,我家也在其中,就那么认识了。后来来洛城,在路又碰见他,大家就一路同行,好歹有个照应。”

三人将信将疑,若只是认识,云凤章为何每晚都来?还用那种目光看着她?可是若是说有别的什么,看着又不像。杨小姣纵然容貌全部恢复,也只是比一般的姑娘好看些而已。

面对别人的猜测和疑惑,杨小姣只是付之一笑,什么也没有多说。

杨小姣也用这个借口应付那些围观好奇的人。

有的人就信了,还感动地说她就知道云凤章不但外貌美,心也美。这么善良这么大度。

还有些怀春少女拿着东西,来托杨小姣帮她们送去。

总而言之,李家烧饼摊前的人几乎没断过。他们来看人,顺便也买些东西。很快,他们四个人都忙不过来了。王姨又雇了三个妇人来帮忙。

半个月过后,李金夫妻俩一商量便先给杨小姣开了二千文的工钱。

但从那天以后,云凤章很少再来,因为他即便戴着斗笠也能被人认出来。

但他每晚都会在巷口等着小姣一起回去。

这天,杨小姣来上工时,王玉花几次欲言又止,像是有什么话要说。

杨小姣笑道:“王姨,你有话就说吧。”

王玉花笑笑,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不拿你当外人,有话就直说了。小姣啊,你是个好姑娘好孩子,你家的情况我也了解了。你要当心些谨慎些。——当然,我不是说那个云公子是个坏人。可我就怕他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尝个新鲜。到时若有变故,男人抽身容易,但女方就耽搁了。”

“嗯。”杨小姣心不在焉地答了一句。

王玉花看了看杨小姣,又道:“你记得这条街上卖馒头的老周家的疯女儿吧。”

“远远看到过。”那姑娘生得眉清目秀的,就是有些疯疯癫癫。

“那你知道她是怎么疯的吗?”杨小姣摇头。

“她啊,说来也是冤孽。几年前,云府要招一个做面食的师傅,老周就去了。后来他家闺女去云府找她爹,结果就撞见了云凤章,从那以后就得了相思病。她潜进府里跟着他,偷他用过的东西,后来被人发现了,人家云公子也没怎么着她,就是给了一笔钱把老周给辞了。老周回来继续干他的老本行。可他家闺女从那以后就疯了。一会儿说云凤章看上她了,一会儿要说去当她的妾。她的未婚夫一气之下也退婚了,好好的女孩就这么毁了。你连怨都怨不着。毕竟,人家也没对你怎么样。”

杨小姣竟不知还有这等事。一时间,她心中是五味杂陈。

隔天,她路过周家时,正好看见周家的疯姑娘坐在门口傻笑,心情愈发沉重复杂。

这天,王玉花不知怎地又偶然提起了另一桩事,突然说道道:“小姣,你听说昭华公子的事吗?”

杨小姣心口一跳,忙摇头说:“听说过一点。”

王玉花感慨道:“我年轻那会也特别痴迷他,打听着关于他的一切。”王玉花笑着,脸上竟浮现出一丝少女的羞涩。

“当年的第一公子,完全不输于云凤章。最难得的是他对他妻子何氏也是情深意重,只是他们家家道中落,何氏也被情敌给算计死了,昭华公子伤心内疚之下也染病去世了,连唯一的女儿也下落不明…,”

杨小姣握着铲子的手一抖,险些烫到手。

王玉花见她心神不宁,就以为自己的话太重了,连忙说道:“好了好了,我什么也不说了。你今天早些回去吧。”

“嗯。”杨小姣木木地点了点头,慢慢离开北市。

因为她回得比往常早,云凤章还没来。杨小姣心神恍惚地回到老杨家。一进门,白氏就跟她说谢府送来一张请帖,她拿过来一看,是谢静雅邀请她进府赏花。杨小姣没心情去,随手将请帖丢了。

次日清晨,杨小姣照例去医馆针灸。

她出来时,无意间撞了一个人,杨小姣连忙道歉。对方是个衣着华丽的中年妇人,那妇人没跟她计较,只是矜持地点点头。就在两人擦身而过时,那妇人突然回头叫住杨小姣。

杨小姣停住脚步看着妇人,见这人生得雍容大气,年轻时肯定是个少有的美人。只是神情太过严肃,目光太过冷厉,大大破坏了原本的美丽。

“你叫什么名字?家乡何处?”妇人居高临下地问道。

杨小姣心中略为不爽,随口敷衍道:“张美玉,洛城人。”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那道目光一直在盯着她,直到她消失到拐角处。

这件小事,杨小姣并没怎么放在心上。

一年一次的牡丹花会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