觪白了我一眼,这才向姬舆谢道:“如此,却之不恭。”

姬舆笑道:“太子客气。”

我从没觉得姬舆的形象如此刻一样光辉照人。他的眼睛比星光更明亮,脸如神祗般俊美,身形高大堪比泰山,我感激和满脸崇拜地望着姬舆,他像个英雄一样拯救了我的小悠。

我起身向他深深施礼道:“姮承蒙卿士关照,感激不尽。”

姬舆面色微窘,说:“公女多礼。”

觪又跟他聊了些朝中的趣闻,不知不觉,堂外夜幕渐深。姬舆说今天一日奔劳,该早些休息,不打扰了,起身告辞。觪没有多做挽留,和一起送他出了宾馆。

※※※※※※※※※※※※※※※※※※※※※※※※※※※※※※※※※※※※※※※※※

两人回到堂中,觪看着我,高深莫测地笑:“姮现在可愿与为兄谈谈晋侯之事?”

我知道躲不过,也没想躲,大方地在他身边坐下,把我和燮今天约会的事向他娓娓道来。当然,我吻燮的那一节自动跳过。私自外出约会男子是民间女子才做得出的事,觪要是知道他亲妹妹比民间女子还要开放,今天就不能善了了。

觪听完后,吃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好不容易,他才艰难地感叹道:“燮父为姮,竟做到如此地步!”

我的脸微微泛红,心里甜滋滋的。

觪上下打量我,笑道:“姮打扮起来竟如此出众,方才在门口,为兄险些认不出你,只道是仙娥从天而降。”

我讪讪地笑,说得这么酸,真不知道他是赞我还是损我。

觪又叹道:“燮父虽为一国之君,却无妻室,一时为美色所惑,也是难免……”

果然还是在损我!我嗔怒地上前掐他,却总被他奸笑着躲开。

※※※※※※※※※※※※※※※※※※※※※※※※※※※※※※※※※※※※※※※※※

第二天一早,觪和我进王城向周王和王姒辞行。

王姒拉过我的手,和蔼地说道:“尔等至孝,此去卫国,一路辛苦。见到外祖母,当替汝母床前尽孝,也代吾致意。”

我和觪称诺。

王姒笑笑,对周王怅然道:“季姒姝慧,吾甚喜之,此去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心有不舍。”

周王微笑道:“母亲勿虑,待周道东向修成,杞至王畿通途,到时母亲若想念,将其召来便是,并无难事。”

王姒颔首,又赐下一堆东西后,我和觪告退离开。

下午,姬舆竟亲自来接小悠走。我不舍地摸着它茸茸的脑袋,对它说:“小悠,我要走了,你可会想我?”

小悠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似懂非懂。

我叹口气,又说:“将来我不在身边,要照顾好自己,外面坏人多,不可乱跑,知否?”

它舔舔嘴,低头蹭向前腿。

我继续说:“以后卿士照看你,要听话。不可挑食,不可打斗,要好好的……”

觪在一边苦笑:“姮,它如何听得懂?”

我轻轻地拍拍它的背,站起来,对一边的姬舆说:“今后小悠就拜托卿士了,若遇难处,可即刻知会姮。”

姬舆看看小悠,淡笑,说:“公女安心。”

我点点头,拿出一个包袱,对他说:“此乃医师所配,足以每日换药之用,烦卿士收下。”

姬舆接过,我又说:“小悠未足两月,卿士可使人寻一母羊,每日哺以羊乳……”

我细细地向他交代各注意事项,他的表情很认真,耐心地听我说。

讲完后,我再次向姬舆道谢,他看着我,星眸中若有思绪交杂闪现,却没说什么,颔首回礼,领着小悠告辞。我对小悠说再见,它好像明白了什么,一直看着我,不停回头。

看着一人一鹿的身影消失,我心里有股淡淡的惆怅。来到成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最开心事的就是遇到燮和小悠。现在,小悠和我分别了,燮也已经返国。我望望笼在云层中的天空,燮上午就走了,我因为进宫没去送他,虽然派了寺人衿去告知,却不知道他在不在意?和来时一样,他走的是水路,现在他的船到哪了呢?

双阙(完结版) 卷一 送行

章节字数:3185 更新时间:09-04-22 18:48

送行

铅灰色的云厚厚地布满了天空,有些闷热,看来大概会下雨。我站在屋檐下,轻摇团扇,看着寺人衿指挥随从将一件件的行李搬到车上。

舅舅王孙牟今天一大早要去周庙告礼,然后正式领军返卫,我们要在他完礼之前把东西都收拾好。

觪从外面进到院子里,满头大汗,走过来伸手向我要过扇子,猛扇起来。

看着天空,他抱怨道:“今日出行,天色却似将有雨,又濡热难耐!”

我问:“行李都收拾好了?”

觪说:“快了,所剩无几。”

“舅父何时启程?”

觪想想,说:“午时前或可。”

我点头,和他一起到堂上用餐。

饭后,我们正闲聊行程,外面来人禀报,卫伯告庙完毕,使人来接。觪答应,和我起身出发。

※※※※※※※※※※※※※※※※※※※※※※※※※※※※※※※※※※※※※※※※※

街市上已经喧嚣起来,看着路上神态各异的行人和一排排房屋,我觉得有些遗憾。这次来成周,我可谓收获巨大,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好好地出来逛逛,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穿过高耸的城墙,走过护城河上的大吊桥,只见前面的大道上,黑压压地拥着许多人。其中最显眼的是成百上千手执干戈的兵卒,阵列整齐地站在路边;几支同日离城的诸侯仪仗队伍也在其中,车马俨然,旗帜鲜明;还有不少前来送行的公卿贵族,随人车骑将大道堵得水泄不通。

我跟着觪下车,向道旁一处土台上的大庐走去。只见那大庐下,衣冠楚楚地坐着几个贵族,舅舅王孙牟一身行装,正在其中。觪带着我向他行礼,王孙牟温和地还礼,又与在场的其他人见礼。

我发现齐国太子季子和齐乙也在里面,他们看到我,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讶异,只是淡笑回礼。齐央呢?我向他们身后望去,却没看到她。我寻思,那天听她的意思,好像是扮成寺人跟着出来的,想必是怕人见到,以后被认出来就不好了。

想到此处,我心里大呼糟糕。几日前扮作寺人进周庙,注意过我的人不少,现在光面正大地出现,被认出来可怎么办?

四周看看,庐中的人还不多,不过大道上正有不少贵族三三两两地向这边走来。我忙跟觪说想回车上休息,退了出来。

我躲开人多的地方,从车马后面绕回去。

经过一辆服车的时候,突然,一只手伸出来,猛地拽住我的胳膊,把我拉向车后!

我大惊,刚想呼叫,一只手捂住我的嘴:“勿喊,是我!”

定睛一看,却原来是齐央。

只见她仍是一身寺人装束,丹凤眼兴奋地看着我。

我抚抚胸口,舒了一口气,说:“是你。”

她一笑,问:“你今日也将返国?”

我说:“非也,我与阿兄将往卫国探视外祖母。”

“你阿兄?”她眼睛一亮,问我:“就是那日前来接你之人?”

我点头:“然。”

“哦……”齐央脸上出现花痴的表情。忽然,又盯着我,语气不善地问:“那日你为何与晋侯同骑?”

我笑笑,看着她说:“自然要与他同骑,难不成要我与随卒一道徒步?”

齐央脸上阴晴不定:“你那时神态得意非常,莫非当日所言心爱之人,就是晋侯?”

看不出来还挺聪明!我又点头:“然。”

她神色大变,指着我:“你安敢如此?”

我笑道:“何必吃惊,世上又并非只可你姐姐喜欢晋侯。”

她气呼呼的撇过头去,过了一会,转过头来,看着我冷哼道:“你不必妄想,我姐姐齐萤,乃国中第一美人,前来问聘之人数不胜数,!”

原来叫齐萤,我奇道:“那可不正好,既如此,可在求婚者中择优从之。”

齐央瞪我:“她中意的是晋侯!”

我说:“哦?那晋侯如何表示?”

齐央噎住,吞吞吐吐地说:“晋侯……并不知晓。”

虽然知道答案,但听到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我仍然觉得开心,燮到底没有骗我。又问她:“齐萤年几何?”

她说:“十六。”

我微笑道:“如此,汝姊更当另择夫婿。”

齐央问:“为何?”

我耐心地跟她分析:“齐萤所以苦等,不过当年一时心动所致。然情爱者,定需两相情愿,晋侯虽当世大才,品貌出众,却对其无意。此乃无果之恋,何益之有?此其一也;晋侯初继位时,曾誓曰戎狄不定无室家,今晋国边鄙动荡频仍,晋侯践誓,大婚之日遥遥无期。然汝姊年已十六,正当婚嫁之年,当前求婚者虽众,却为其青春正茂。此时不定,再等得两载,年华逝去,求婚者日益稀少,无善可从,晋侯仍不婚,彼时,齐萤将如何自处?此其二也。”

齐央听得表情严肃起来,似乎觉得有理,微微点头。

我见有用,抛出王牌:“其三,晋侯与我已有婚约,就算齐萤等得,也做不得晋侯夫人。”

“你说什么?!”齐央闻言大惊,一脸不可置信,睁大眼睛看着我。

我镇定自如,无畏地迎接她的目光。

齐央瞪了半晌,眼珠转转,忽而嗤笑道:“我知你喜欢晋侯,想除去吾姊,却也不必编出这等诳语。晋侯年已二十,如何会与你这稚龄少女定下婚约?欺我无知吗?”

我不以为然地看她,心想跟她说了这么久话,觪要是发现我不在又该着急,便向她道:“我方才所言句句是实,信不信由你。若无他事,姮就此告辞。”说着,转身向自己的车子走去。

“哎,话未说清,如何就走?”齐央忙地扯住我的袖子。

“别扯袖子!”我停下,回头急道。孰料刚把袖子从她手中抽出,她又抓住我的手。我挣扎了几下,无奈她抓得死死地,怎么也挣不开。

“公女?”正纠缠间,身后一个声音响起。

我回头,愣住,是姬舆。

他正诧异地看着我和齐央拉拉扯扯的手。

我一阵尴尬,齐央赶紧松开,脸色发窘。

两人与姬舆见礼后,齐央红着脸,偷眼看看他,对我说:“汝方才之言,吾且记下,来日相见再叙。今日吾随二兄返国,就此别过。”说着,破天荒地向我端庄一礼。

我有些反应不过来:“哦,如此,他日再会。”也向她回礼。

看着齐央逃也般离去的身影,我松了一口气,感激地对姬舆一笑。若不是他来到,还不知要和齐央闹到什么时候,姬舆又救了我一次。

姬舆却面色无波,只是看我一眼,淡淡地说:“吾与太子送行,望见公女走入这些车仗中,恐公女不知方向走失,故前来查看。”

我笑笑,说:“有劳卿士。”随后,向他一礼。

姬舆向我点了一下头,转身向杞国的车驾走去。

我纳闷地跟在姬舆后面,看着他直挺挺的背影和高昂的脑袋。他又变成了一只孔雀,面无表情,高高在上,似乎这两天那个平易近人的姬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家伙是怎么了?

走到车架前,只见觪已经回来了,正和王孙牟说话。姬舆见到他们,脸上的冷淡竟然褪去,代之以微笑,与他们愉快地攀谈起来。我见状,更是感到疑惑得很,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王孙牟回到他的帅车上,宣布开拔。我们的车驾从人走在他后面,在成千军士的跟随下浩浩荡荡地上路了。

我从车里往外张望,只见周道上车马喧嚣,旌旗猎猎,烟尘滚滚。正想把车帷捂严,突然发现姬舆骑马站在路旁,眼睛似乎正在向这边看。

刚才没跟他道别吧?我掀开帷帐,探出头去,微笑着朝他摆手。

他在马上似乎怔了一下,却什么表示也没有。我僵住,想起这个时代人们从不用摆手来说再见,讪讪收回。不过,我发现姬舆并没有离去,而是一直站在原地,默默地望着这里。

我也奇怪地望着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家伙对我的态度。

队伍越走越远,回头望去,灰白厚重的天空下,成周宏伟的城墙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它的前面却伫立着一个身影,久久地站在那里,直到变成一个黑点也不肯离去……

双阙(完结版) 卷一 商鹄

章节字数:3438 更新时间:09-04-22 18:48

商鹄

队伍走得并不快,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暗,云层越来越低,很快,沥沥地下起了雨。前面并没有传令下来休息,冒雨继续前行。

雨并没有持续多久,傍晚时分,天际模糊可见夕阳橘红的余晖,队伍在一处旅馆前停下。王孙牟下令就地扎营,寺人衿过来搀我下车,和觪他们一起走进旅馆。几名馆人急急迎了出来,行礼问安,领我们进到堂中,安排歇宿。

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是湿漉漉的。士卒随人徒步而行,无遮无挡,自然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兵车和役车上没有车盖,上面的乘者同样浇了一身的水;觪和舅舅以及其它的卿士大夫,虽然有个车盖,却挡不住风雨,也不能幸免。唯独我的车除了车盖还有车帷,所以我仍然好端端的。

馆人将我领到一间房内,照吩咐送来热水。我打发寺人衿去把湿衣服换掉,自己跳进桶里洗澡。沐浴后,我回到堂上,众人早已更衣完毕,正在座上闲谈。我向他们行礼,坐到觪身旁一起用膳。

晚上和觪聊天,他问我第一次来成周,觉得开不开心。我说当然开心,因为遇到了燮。觪笑着说,就知道我会这么答,他这次来也很开心,因为他认识了子熙。

子熙?我问:“子熙是何人?”

觪奇怪地看我,说:“姮不知道?便是卿士舆,字子熙。”

“哦,”我点点头:“不想他一十六少年,竟已有字。”

觪笑道:“他已冠礼,怎会无字。”

看样子,他们已经熟到以字相称了?我笑着问觪:“那卿士舆也称阿兄彀父了?”

他得意地说:“自然如此。”

真是难得,除了父亲和母亲,我还没听过有人叫过觪的字,大家从来都只叫他太子。

按周人的习俗,男子冠而字,女子笄而字。像舅舅,名牟,字伯懋父;燮名韦,字燮父;姬舆字子熙。周公东征后,推行周人的宗法制度,成丁礼取字的方式也被各国接纳,觪的字就是彀父。加个“父”或“子”,是表示已具有成年人的权力和义务,同样的,女子的字后面也会加个“母”或“女”字。我将来及笄取字,大概全称就叫“季姒某母”或“季姒某女”了。听起来怪怪的,但必须习惯,因为嫁了人以后,这就是我的正式称呼。

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觪可以和姬舆成为好朋友,便好奇地问他。

觪看着我说:“子熙其人虽年少气盛,却是品性纯良之人,忠直事王,诚恳待友,姮或不解,多与之接触,便可察觉。”

我苦笑,这不是我想不想和他接触的问题。今天我的表现算友好了吧?可他一副冷面神的尊容,令人接近不得,想对他改变印象真的很难啊。

※※※※※※※※※※※※※※※※※※※※※※※※※※※※※※※※※※※※※※※※※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我就被寺人衿叫醒,说该出发了。

我抱着抱枕,在摇摇晃晃的车里打瞌睡,心想舅舅真不愧是个带兵的,居然这么早就赶路,觪从不会这样。

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前面隐约传来隆隆的流水声,越来越近,又走了一段路,车子渐渐停了下来。我挑开车帘,那水声突然大起来,在耳边低低地轰鸣。往外望去,顿时惊呆。

惊涛拍岸,浊浪滔天,一条大河横亘眼前。黄水怒吼,汹涌澎湃,撞出一个个巨大的漩涡,翻起细细的白浪,奔腾东去。薄雾轻拢,水天相接,看不到对岸,那宽广的河面似乎无边无际。

看这气势,只能有一个答案。觪走过来,我问他:“这是黄河?”

觪失笑:“黄河?姮笑其水浊乎?”

我这才想起,黄河在这个时代只是叫“河”,“黄”字是后来才加上去的。我走近前去,举目瞭望。不禁感叹,后世那条疲惫淤堵的黄河与眼前的黄河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它,桀骜不驯犹如猛兽,周身焕发着强大的力量,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令人敬畏。看着它,会感到它深不可测,说不出的神秘,就连我也怀疑这其中必定有传说中河伯的存在。

岸上靠着十几艘大船,一些兵卒忙忙碌碌地往上面搬运物品,而其余的则在军吏的指挥下,有序地上船。

我发现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的样子很奇怪。周人一般都是将头发束在头顶,不削发。而他们则不然,有的在头顶束发,打一根辫子垂下;有的在脑侧编一长辨,在头上盘成一圈;有的头顶短发绞齐上冲,戴一额箍,脑后长发垂肩;有的削发至颈,头顶另编一髻,插上簪子……发式多样,不一而足。我问觪:“那些士卒是何人?为何打扮如此怪异?”

觪看看他们,对我说:“是殷人。”

我光然大悟。王孙牟所率的殷八师基本上是由商朝遗民组成的,这次回成周告庙,带领的是其中一小部分,全都有军功在身。商朝灭国四十载,商人虽然已经归顺,但看来不少人仍然继续遵照祖先的生活方式。

商朝,另一个神话和传说中的时代,它的后人就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