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懂诗词吗?”

  

  “当今皇上博学,选进宫的主子都有很不错的文才。” 乌拉纳喇氏在旁解释,“怎么,你想写诗词,要在这上面出彩,可是很不容易呢。还要得到皇上的赞赏……”福晋摇了摇头。

  

  “别的人不行,庶福晋一定可以的。” 胤禄忙拍马屁。

  

  “首先,做一个朴素点的灯笼,五个面的。那天繁花似锦,贵气逼人的花灯肯定少不了。简单朴素的灯笼说不定反而突出显眼。”

  

  忙点头,“然后呢?上面要画些什么,写些什么?” 胤禄有点迫不及待,两手一撑桌子,站了起来,身体前倾,把身体的整个重量都移到了桌面上。

  

  佟淑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还好这圆桌是实木的,够重,如果是现在的圆桌面,还不早翻了。“然后,你让人把我写的诗题到灯上,在最上面标上1、2、3、4、5,不然看的人不知道这诗词是打哪儿打头的。最多在灯面的四个角落画一点点小花,小浪的,尽量清新淡雅。要是你运气好,这花灯真的被皇上看中了,你不要任何赏赐,求皇上亲手把这盏花灯送给娘娘,当成是赏赐。”

  

  “你要写哪首诗?”福晋乌拉纳喇氏是真的好奇了。

  

  佟淑兰贴着福晋的耳朵,偷偷嘀咕了一句。然后一转身,“小翠,去帮我把纸和笔哪出来,呵,算了,我还是进书房写,我还要找一本书,你们等我一会儿。”

  

  等淑兰一进书房,十六忙跑近乌拉纳喇氏:“四嫂,刚刚庶福晋跟你说什么?是哪一首诗?”

  

  “她没说,只是给了一点提示。”

  

  “什么提示?”

  

  “保密。”

  

  “这有什么好保密的,等一会儿不就知道了?” 胤禄不解地皱起眉头,“故作神秘。”

  

  没一会儿,淑兰走出书房,将一张纸交给了十六阿哥,“一段一面,一共五段,正好五个面,如果有人问起这诗的名字,就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没有反应,淑兰伸手在十六阿哥的脸和纸之间挥了挥,“怎么了?傻啦?你不是要吸引人么,这首诗足够吸引你皇阿玛的眼球了吧?”

  

  胤禄傻傻抬头,傻傻点头,果然,像这种玩的事情,找四哥的这位庶福晋铁定不会有错的。现在他只担心,这首诗会不会把康熙爷也给难倒了。小十六在心中祈祷,皇阿玛,您的才学在大清可是一等一的,千万不要被您自个儿亲封的博学夫人给比下去啊!

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当日,一大清早,各宫各院的宫女太监都已经进进出出忙碌非常了,御花园、各式回廊上都挂上了色彩缤纷的宫灯、花灯。

  

  乌拉纳喇氏早早地带着弘晖进宫,给德妃娘娘请安。只见穿着大红袄的弘晖,手里抱着有他半个人那么大的汤圆灯笼,摇摇摆摆站不稳,还要后面的嬷嬷扶着的样子,德妃娘娘就笑个不停,直夸可爱。乌拉纳喇氏也是笑脸盈盈地说着是。小弘晖自从得到这个灯笼后,就怎么也不肯松手,还好现在天色也还早,不用点烛火。

  

  聊了一会儿天后,乌拉纳喇氏告辞退出了永和宫来。来到御花园,乌拉纳喇氏吩咐几个嬷嬷们小心伺候着,让弘晖抱着大大的灯笼在御花园里玩,而她自己则带着丫鬟漫步于回廊间,看着各式宫灯、花灯。有的灯上有猜字谜的,有的灯上是元宵节应景的诗句。问了一个正在挂灯笼的小太监,十六阿哥的花灯悬挂处后,乌拉纳喇氏直接略过了其他花灯,经过佟佳氏的提点后,她对十六阿哥的花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充满了期待的。

  

  很显然,在这件事情上,胤禄是真的上了心的,看着这样式简单的花灯,周围一圈都是样式繁杂,绚丽多彩的宫灯,反而反衬了小十六的宫灯。想必是十六阿哥故意让小太监这么做的,他把淑兰的话都记在心里了,可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乌拉纳喇氏又转头看了眼远处在玩耍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温情,自己的弘晖以后也一定会很孝顺的。

  

  当晚上天色渐暗,所有的宫灯、花灯都被点上了烛火,一时间,星星点点,远远望去,煞是好看。只除了小弘晖手中抱着的那个汤圆,没有办法,小阿哥本来就已经不肯放手了,后来进宫的各府的小阿哥、小格格们看到了弘晖怀里的灯笼,也眼馋,要抢,各家嬷嬷、婢女护住自家小主子还来不及,哪还敢再点灯,要是伤到了任何一位小主子一点,她们这些人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给人砍的。

  

  当康熙皇帝被众人簇拥着出现在御花园里时,各府福晋带着小阿哥、小格格们上前请安。而弘晖怀里抱着的汤圆更是显眼。康熙爷看着皇孙可爱的样子,挑了挑眉毛:“这个花灯做得很不错,应景!老四,你准备的呢?”

  

  胤禛忙领着皇阿玛来到自己让人做的宫灯前站定,康熙爷瞄了一眼,没什么新意的宫灯,老套,他忍不住又看了小弘晖手里的汤圆,比较了一下,不由感叹:“老四,无趣啊。看看连小弘晖想出来的点子都比你好上千百倍。”

  

  “请皇阿玛治罪。” 胤禛夫妇下跪请罪。一旁的小弘晖抱着汤圆,眨巴着大眼,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

  

  康熙帝摆了摆手,让他们起来,“你的这个太没有新意,不过小弘晖的那个汤圆灯笼做得不错,我不罚也就不赏了。“

  

  “谢皇阿玛。”

  

  众人继续前行,陪着皇上看灯。老三宫灯上的题诗不错,老七的花灯,画功可以。老八的宫灯总算是有了一点新意。全部是用琉璃做的,下面还缀着一串串的玻璃珠子。如果淑兰同学在场的话,肯定会感叹,这不就是电视里,现代豪门大户客厅里最常用的悬顶灯么。

  

  九阿哥的花灯以小巧见长,有点像现在的壁灯,三块直立的琉璃片,三面对着烛火,琉璃片上的图案也是单色,很简单的线条,不是平时常见的鸟语花香图。整体给人一种简约、大方的感觉。康熙爷见了很是喜欢,频频点头,“这个壁灯不错,来人赏。”

  

  胤禟忙出列,跪倒谢恩。

  

  十二的画功有进步,康熙爷一眼就认出了灯纱上的图是十二阿哥的亲笔。十三么,皇上不由自主又看了身后的胤禛一眼,摇头,十三和老四粘得太近,也变得越来越无趣了!看看这两盏宫灯,除了花鸟的图案,造型不同外,其他都一模一样,说不定是老四偷懒,让人直接做了两个,把其中一个给了十三。

  

  无言地走过十三进奉的花灯,康熙皇帝再往后一看,一眼看中了不远处一盏素色的宫灯。他直接略过其他的灯,加快了几步,等看清了灯纱上的字,康熙爷就是一愣,双眼发亮。李德全,很机灵的,忙上前,轻托宫灯,慢慢转着,让皇上能仔细阅读上面的字。

  

  “这是谁的灯?”看完的康熙皇帝,一个转身。

  

  十六阿哥胤禄匆匆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单膝跪倒:“皇阿玛,是儿臣的。”虽然在佟庶福晋那里说得轻松,当真的面对皇阿玛的时候,小十六的心还是忐忑不安的。

  

  康熙围着胤禄转了一圈,转得十六背后的汗都出来了,转得本来热闹的人群一下子寂静一片。

  

  “好学问,我都不知道,十六的学问都赶上皇阿玛了。”

  

  “儿臣惶恐,不敢欺瞒皇阿玛,这首诗,是儿臣从别处抄来的。”

  

  “哦……抄来的。”康熙爷点了点头。

  

  “皇上息怒,十六阿哥也是出于对密妃娘娘的一片孝心。就臣妾所知,这首诗出自《诗经》,十六阿哥是希望皇上能够亲手将他的这盏宫灯送给密妃娘娘。” 乌拉纳喇氏出列,双膝跪倒,替十六阿哥解释。君心难测,还是尽早解释清楚比较好。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四贝勒府的嫡福晋是出了名的好人,不过她那么清楚十六的宫灯上的诗词的内容,再想到十六阿哥和四阿哥府里某位博学夫人交情很深,看来这首诗是出自这位夫人之手了,那皇上吃惊,大家也就不奇怪了。经过这么前后一连贯,气氛有了些松动。只不过,是什么诗词居然能让当今皇上都吃惊?大家的好奇心也吊了起来。

  

  康熙眼睛一扫,在场大多数人的表情他尽收眼底,:“起来吧。李德全,回头让人把灯上的诗词拓印一份,然后把灯送到密妃那里,吩咐下去,明晚传膳密妃处。”

  

  “喳。”

  

  “谢皇阿玛。” 胤禄一抱拳,站了起来。然后,又谢过了四嫂。

  

  “你们也来瞧瞧吧,谁能猜出诗名,朕另有赏赐。刚刚乌拉纳喇氏可是有提点,是出自《诗经》。”

  

  “喳。”几位阿哥上前,看了第一眼,十阿哥胤誐率先退了出来,到旁边看热闹去,不用看了,这次没他的戏,这佟庶福晋不知道又从哪里抄来这种妖蛾子的诗,皇阿玛正好借机用来考大家的学问。

  

  太子本来是想要小太监把诗词抄录一份,不过三贝勒摇了摇头,这洋文自己抄可是比小太监快多了,还是他来抄吧。

  

  Guan! Guan! Cry the fish hawks

  on sandbars in the river:

  a mild-mannered good girl,

  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an.

  

  A ragged fringe is the floating-heart,

  left and right we trail it:

  that mild-mannered good 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