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道纪氏一说要到栖霞寺去理佛,明芃也想跟了去,纪氏又不能不允,便把她也带上了,一行七八人一道上了山。

明湘四个住一间净室,屋子倒是打扫的干净,摆着香花点了檀香,丫头们在屋里铺被褥设帐幔,明沅几个便带了人往后山去。

明芃一面走一面道:“我生在金陵也少来看过,后山说雕得百余尊石佛,我还不曾见过呢。”她举目四顾神采飞扬,别个上了山都披了半身披风,只她一个还穿着平常衣裳,也不怕凉风,踩着石道打头走在头一个。

明沅几个头一回来栖霞寺,这儿树木年深日久,掩去大半天光,一呼一吸俱是清泉绿草:“这么个好地方,怪道菩萨都得在山上证道呢。”

后头跟着的丫头一人手里拎是个篮儿,里头装着鲜果,见着石佛就在底下供上鲜果,还有蒸得糖糕,专是拿素油做的。

那小沙弥便道:“这些个供着不是人吃了就是鸟兽吃了,总算是件功德。”他这里话还没说完,那头就来了个和尚,僧衣草草套在身上,趿着僧鞋,踢踢踏踏往这头过来,眼睛也不看人,一时看天一时看树,一时又停下来抬头仰望,顺着他的眼睛,看见树上有一只正在磕果子的松鼠。

他在树下手舞足蹈几下,那松鼠竟扔了一个松果给他,他笑嘻嘻的拾起来,往僧衣上蹭蹭,放到嘴边咬开来就吃。

发等见着石佛前供着东西,眼睛里似没有这一群人,拿了糖糕就啃,明湘明洛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明芃却咯咯一笑,问他:“这位师傅怎么称呼。”连松鼠都肯饶一个松果儿给他,这个和尚倒有趣儿。

走的近了才看出这人十分年轻,说是年轻,看着就跟明湘明洛一般大,他好似听不见明芃说话,只去啃那果子,明芃便把篮子整个儿递过去。

他这才抬了头,双手合什谢过,还是一句话没有,双手拎了篮子就往回走,走到刚才那棵树下,从枣糕上抠了个核桃仁下来,冲树上挥着手儿,那松鼠竟真跳下来拿了。

明湘明洛愕然,面面相觑不知说甚好,连丫头们都齐齐抽了气儿不说话,明芃又是一声笑,立在原地,一路看着那个和尚慢悠悠走到远处,跳进密林里头,还有一只鹿探出脑袋来拱他手上拎的篮子,叫那和尚拍了一下角,口里呼呼哧哧,那鹿便低了脖子。

小沙弥叹一声:“叫他喂的,原来吃草的也会来石佛前啃果子啃糕了。”他又念得一声佛,听见明芃问,小沙弥道:“这原是来挂单的和尚,咱们寺前有韦陀像的,偏他似看不明白,进了门就吃喝,要赶他,他也不走,如今就住在山上的石洞里。”

说着摸摸光:“他大概是个哑巴,自来不曾听见过一句话,给吃给喝一句谢也没有,也不念经。”

听见这和尚是个哑巴,几个小娘子倒都可怜起他来,明洛叹一口气:“早知道该叫他把这一篮子也拿去的。”

明芃却笑:“他倒是自在。”

第254章 什锦拌菜

明芃跟来的时候并不知道纪氏要给纪老太太过冥寿,纪氏同她一说,她倒先红了脸儿,这些个妹妹们多少总要往纪老太太跟前上香跪经的,她又不便进殿去,料想着纪氏是不便明说,总归是出嫁女,再说这三家也隔得多年不曾为着祖母祖父做过冥寿了。

明芃赶紧道恼,纪氏也只笑一笑:“你们一年能出来几回,能散一散也是好的,只你几个妹妹正日子那天都得跪经的,只你一个可不寂寞。”

明芃摇了手:“哪就寂寞了,这一山的桂花红叶,再不会寂寞的。”纪氏话才说完,她已经想着往后山去看才刚泛红的红叶了,五角叶尖才刚泛红,摘一捧来去掉叶肉,倒好做些枫叶签。

出来见着明湘便刮她的脸:“可真是的,你也不说一声儿,我跟了来,倒叫婶娘不自在了。”若不寻常庙宇她也不来了,既是栖霞山中,便想看看这儿的清泉苔石红叶黄花。

明湘倒想她跟着出来散散心,眼看一年过去了,明芃嘴上不说,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梅季明的两年之约,明湘日日去她那儿学画,梅氏便是乐见其成的,有个年纪相仿的陪着说话总好过她一个人坐在房中痴想。

连纪氏这里梅氏都来央告了一回,她这辈子也不曾受过苦楚,好容易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却偏偏闹出这么一桩事来,又是自家子侄,连怪娘家人都不成,白陪了个女儿进去,跟泡在黄连汁子里头似的,有苦也说不出来。

梅氏心里明白,梅季明是不会回来了,他若肯回来,当初也就不会走了,那些个说什么山水为家的,哪一个家里不曾娶得妻子才出门,便是诗仙游侠太白,那也是娶了妻的。

等梅氏看见那些个游记就更笃定了,野惯了的人哪里还肯规规矩矩呆在家里举案齐眉,可女儿便认死了这个两年之约,梅氏一面心里把梅季明啐了又啐,一门心思的盼着女儿能赶紧把这事儿抛到脑后去,她这会儿都十七了,再等一年十八,虽是晚些,到底也还能嫁出去。

姐妹间玩笑说要拜师,梅氏立时替明湘往纪氏那儿说项,这原是闺中女儿玩闹的,却正经按着拜师的礼节,明湘真给明芃斟了茶,虽没行拜礼,也算是明芃的学生了。

“能出来走走总是好的,我还想多看看山水,画起来总不如意。”明湘挽了她的手:“这许多石佛总够你看一天了,后头两日我跟明洛都得闲,陪你往山上走。”

明沅却是要跪经的,几个女孩子里头,除了明潼,纪老太太最喜欢她,连明潼知道纪氏要在栖霞寺给纪老太太作冥寿道场,也添了许多香油,还想跟着一道过来,只郑夫人不允。

她也走不脱,郑衍自上了花舫,虽不至这么就叫勾住了,却三不五时的要跟着曹霆去一回,明潼先还不知,等发觉得他身上的银子一进袋就见了底,便觉出不对来。

郑衍身上确没多少能花用的钱钞,开国定下的奉禄,这些年就不曾涨过,他生下来就请封世子,为的也不过是能多一年百来两的银子,就这还是太祖皇帝开过口的,比着别家要加厚过的,再厚也就这点银子,还不够一府人发一回腊八粥的。

可他花钱却从来不知道数,手上有多少便花用出去,还是自个儿当了差,拿着奉禄了,才知道银子难赚,他的私房明潼并不过问,可眼见得他往帐上支了银子,原来吃请也是有的,可隔得几日就要支,她便先留意了起来。

这样花销,不是赌就是嫖了,明潼身子才养好,通房还没抬起来,郑衍却闹了这么一出,她握了拳头,把跟着郑衍出门的两个小厮叫进来问过,这两个原还不肯说,叫明潼一句话吓的吐了出来:“好哇,你们敢挑唆了少爷去赌坊,捆了往太太那儿送去。”

这么一诳,这两个便磕了头招认了,哪里是去赌坊,是迷上了个烟花女子,成了孤老,三不五时要去看一看她,一时要新鲜的石榴,一时又要一只半斤的大螃蟹,还不光是她自个儿一个吃,得请她相好的姐妹们一道,几个妓子把郑衍捧上了天。

不独他一个这么花销,曹霆曹震也是一样,还有蒋家也插了一脚,四个人轮换着来,长久不去,还送绣花帕子过来。

明潼知道了,倒不发脾气了,拿眼儿把这两个看一回:“你们俩也都是跟着少爷打小长大的,竟这样不知轻重,这事儿报到太太那儿,你们能得着什么好?”说着挥手叫这两个出去,小厮见她竟不发落,还自奇怪,哪知道一出门小篆便道,往后少爷再去,只管把行踪报了来。

都已经叫拿捏住了,还能如何,只得听她的,等郑衍到了约定的日子再去时,明潼便当着郑夫人的面叫他往成王府中去送礼:“这个是给阿霁的,大姐夫不日就要回来,这些日子可走动的勤快些。”

给阿霁的都是活物,他便不能快马出城,须得一路慢慢腾腾的骑在马上过去,明蓁那儿又有回礼,还要留他用饭,到回来了也是掌灯时分了,隔得几日便是一回,两回过后,那头送了个绣花枕头来。

小厮得着重赏,总归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儿,小篆说了再不会牵连他们,这东西是送到他们俩个手里的,只有街面上寻了个送东西的,破费些钱钞,直直送到了郑家府里。

规规矩矩拿锦布儿包了,郑夫人怎么知道究竟,又没落款,又没留帖子,一拆开来竟是个绣花枕头,原不过是绣得并蒂莲花的,叫小厮往那包布里塞了两张春宫。

郑夫人还是当着郑辰抖落开的,郑辰还伸头看了一眼,惊叫一声捂着眼睛跑了,这回却真把郑夫人给气着了,先审的就是小厮,只把话往散漫里说,一时说破费得百来两银子了,说那个妓子要花要翠,要吃要喝,石榴宴也办了,螃蟹宴也办了。

听的郑夫人肝疼,郑衍才刚轮值回来,叫她叫到正堂里,好一通的骂,郑衍先还回嘴两声,郑夫人这下更气,为着媳妇也就罢了,为着外头的腌脏女人,她怎么能忍得下,这上头女人最通,鸨儿要钞姐儿要俏,没了银子样样都办不成。

干脆便把郑衍的月银给断了,不许帐房再支钱给他,他没了银子,哪里还敢再去花楼现眼,郑夫人把那枕头烧成灰,通通扔了出去。

他好歹还没跟明潼伸手要钱,除了当值也不再跟曹家兄弟交际,就怕他们又拉着他去吃花酒,这个花酒实是吃不起了。

竹桃儿就是这时候提起来的,明潼眼见得他在家里干转了几天,也不必明说,只暗示几回,郑衍便知道这一个是给他预备的。

若是原来他看也不会看竹桃儿一眼,叫外头的花迷了眼,只等着这些桃花障全叫郑夫人砍光了,倒显出竹桃儿来了。

便是长得不如,总归是个新鲜的,收用过了,正经算是通房丫头,明潼也作势赏下一匹布两根银簪子下去,竹桃儿梳起头发,还只在明潼房里头当差。

有了这桩事,明潼也上不得山了,她这是抢了个先儿,没等着郑夫人想起来,先把两个通房的位子给占住了,她这番回了神,心里正有些不如意,给明潼甩脸子看。

纪舜英沣哥儿官哥儿再加上几个姑娘都跪要蒲团上跟着和尚一道念经,纪氏还亲手给纪老太太件了身衣裳,等一段经念毕了,便烧起路引来,写明了纪老太太的生辰姓名,再写上何上贡奉,连同金包银跟衣裳一道烧化了去。

香一烧到头,纪舜英便接着点了插到香炉里,他跟纪氏两个轮换着来,底下一排跪着,跪得膝盖都麻了,便起来到内室坐着歇一会儿,明沅进去饮茶,明洛也跟着进来,坐下来就叫木兰给她揉腿:“也不知道二姐姐一个人往哪儿去了?”

明沅轻轻一笑:“咱们起来的时候二姐姐也起来了,这样早,怕是得去爬山。”柳芽儿看着木兰给明洛揉腿,赶紧也学起来,给明沅按着腿便问:“姑娘饿不饿,要不要吃些东西?”

明沅摇一摇头:“咱们出去罢,我去换四姐姐进来。”

明芃一个人带着丫头先去了厨房,她们住的净院里,有个小厨房,里头的米面油全是带上山来的,等走时若有节余便留在庙里,她取了新鲜的菇菜做了个什锦伴菜,里头摆了十三样素,不加葱跟芫荽,又叫丫头蒸出乳饼子来,搁在篮子里头,带人往山上去了。”

这时候山间起得一层薄薄雾气,远看隐隐作蓝色,她一路吸着水汽往前去,想去找刚刚开始泛红的枫叶,行到石佛前,合手拜一拜,拎着裙子往石道上去。

半山腰上有一片圆石场,似给刀削去一块,切口平整,自左往右的倾斜,她才坐着拿竹结壶喝了一口水,就听见有人过来,回头一看,却是昨儿那个哑巴和尚。

他还只当没见着人,爬到大石头上伸了脖子看个不住,明芃叫得几声,他都不理睬,碧舸兰舟两个便拦了她:“好姑娘,咱们别理他罢。”

明芃一挥手,她爬不上石头,却也学着他的样子,踮脚站起来望着什么,密林里到处都是鸟鸣声,这时候正是热闹的时候,明洛赶紧叫丫头撑开油纸伞,果不多时,群鸟出林,留下密密一地的绿蓝之物。

可他站的那块石头却干净得很,连伞上都落得几滴了,偏他无事,还只仰了脖子,明芃眼见得他动也不动,也不觉得无趣,拾了片大叶子,就在叶子上用笔勾画了个人影出来,一个光头的和尚站在大石头上抬头看。

隔得会儿等一众鸟都飞走了,他也顺着从石头上滑下来,明芃把大叶子伸到他眼前,他伸手就来拉明芃的手,碧舸唬得一跳,惊叫起来,却见他不过拿了笔去,又在旁边添上一棵树,树上画了个小小的鸟窝,上面点两个墨点儿。

明芃跳起来欢叫一声:“里头有鸟蛋!”

她话音刚落,忽的一声细细的啾鸣声,在万籁俱寂的林间十分悦耳醒目,明芃跟那和尚俱都顿住了,往树上一看,先是一只破了壳伸出黄嘴来,跟着另一只也出壳了,啾啾啾连着三四声,一共四只小鸟,闭着眼睛张开嘴,嚷嚷个不停。

和尚咧开嘴,无声的笑起来了。

第255章 冷泉面

统共作了三天的水陆道场,纪氏都在跪经捻香,明沅几个自然陪在左右,便是纪氏叫她们到山上舒散一回,她们也不能应。

“好容易出来一回,圆满日过了,也用不着这许多人,你们轮换着到外头转一圈,看看红叶石佛也好。”纪氏是实打实的在跪经,蒲团再软和,久跪还是觉着膝盖肿痛,六角给她揉个不住,夜里拿热巾子敷膝盖,明沅几个知道了,自然得往前去,叫她多歇一歇。

明洛原是想到后山转一转去的,这么着也去不成了,索性谁也不去,两个跪经,一个便照顾着纪氏,看她要茶还是要水。

沣哥儿官哥儿两个倒是只跪足了一日,余下的时候或是去看放生池里的锦鲤,或是去看莲池里的荷花,那儿是莲池大师证道的地方,他养的那只绿毛龟,在他证道后便不知所踪,他的舍利供在舍利塔前,莲池里刻得一只石龟,仰头望着舍利塔。

也算是寺中一景,沣哥儿官哥儿两个每日早中晚过来上三回香,余下的时候便在寺里闲逛,纪氏拘得他们不许他们上山去,沣哥儿便带着画夹到放生亭去画莲池里的绿毛龟,年深日久,石龟背上生出厚厚一层青苔,看着便真是只绿毛龟了。

寺在山中倒有许多野物,黄白猫儿穿行殿间,有僧人看着还会舍一口吃的,以至这些猫儿全不怕人,白日里便懒洋洋的卧在石上亭中,赶也赶不走。

沣哥儿住得这些日子,倒数出十来只花色不同的狸花,那些猫儿们也识得他了,知道他带的糕点比寺里的馒头好吃,放生亭外围得一圈儿,就等着他来抛撒吃的。

枝上雀儿吱喳不住,这些个猫儿不往放生池里的捞鱼,却会爬树扑树上的鸟儿,沣哥儿看了几,回来就告诉明沅:“姐姐,怪道说猫儿是小老虎,可真是厉害的。”

明沅一门心思在为纪老太太抄经,纪氏提不动笔了,这活计便落到她的身上,几个姑娘里头,她的字是最好看的,为着她能静下心来练,抄得几日那经书便记在心里,一气呵成半个字儿也不错。

除了明沅在抄,纪舜英也在抄经,纪老太太在世的末几年,对纪舜英也是有情谊的,安排他在锡州的吃住,给他银子,开解他定亲一事,还替他定下了明沅,这一桩桩纪舜英都记在心里,白日里跪经,夜里便抄经,抄得几篇便在她灵前烧去,受的这份恩惠也算是还报了她。

里头纪氏才是最动情的一个,纪老太太打小把她养在跟前,别个能少跪,她起身歇得一会儿,就支撑着叫卷碧扶了她过去,老太太教的道理那许多,到如今她也只明白一半儿,还有一半儿也不知道能不能参悟。

明沅一面点香化纸,一面心里头感叹,老太太一辈子撑起半个纪家,可到身后事,还真叫她说着了,不是亲生的不会上她的坟,怪道她年纪越大,越是睁只眼儿闭只眼的过活了。

“作得百岁便去投胎转世,倒是我能尽的力的。”老太太去时都八十多了,纪氏这话说得着,她执着香求老太太保佑明潼,把那香插进香炉,扶着丫头的手跪下来,到得正午,连素斋都咽不进去,只往净室里躺着歇晌。

明沅看着饭菜怎么端进去的又怎么端了出来,知道纪氏这是累得很了,便吩咐灶上的再做了旁的来,这炒面筋炒双菇都带着油,光看一眼就叫人腻味了,殿里头又是香又火的,倒似夏日一般,还不如做了冷泉面来。

山里就有好泉水,请沙弥担了来,把烫热的面浸在泉水里头,再盛到冰上,拌了秋油酱汁,盛开十来碗酱松菌醋笋脯,再有酱菜心苦菜根蒲公英龙须菜,还有个皮蛋拌豆腐,做得清爽爽一桌子全素送上来。

纪氏正是吃不下睡不着,卷碧拿锤子给她捶腿,她人靠在榻上,点得安神香,肚里是饿的,只喉咙口似堵了一块,甚都咽不进去。

这时候送得冷泉面来,她倒笑一笑:“必是六丫头想着的。”竟坐起来吃得一口,醋笋嚼得一口就是满嘴的酸味儿,这下开了胃口,把小菜吃得大半,面也吃了半碗,拭了嘴角:“英哥儿几个可送了去?”

官哥儿沣哥儿吃了几天素早就坏了胃口,便是素菜做的再精致也还是素的,纪舜英是又热又累,再吃香菇面筋豆腐,勉强吃得几筷子,又撤了下去,明沅的冷泉面一送来,滑溜溜的下了肚,沣哥儿吃了一碗又要一碗,盘子里的冰还没化呢,他就吃尽了。

这银丝面儿拿热水煮了再过凉面,面条倒真跟细银丝一般,一口就滑进嘴里,沾得酱汁儿又是拿虾子熬的,不知不觉碗就见了底儿,吃饱了倒在床上,不一时就睡过去了。

明沅几个午睡,却没见着明芃的人影儿,明湘原是想去寻她的,可她自个连步子都迈不开了,问得一声知道是去山里作画了,也不再问,屋里点上香,不一会俱都睡了过去。

明芃却在看鸟儿,破壳出来的鸟儿还不会飞,翅膀上的毛秃秃的,只知道成天吱吱喳喳吵着要吃的,明芃便是把脚踮得再高,也只能看见它们从窝里伸出来的黄嘴儿。

可她却总上山看一回,自上回跟那和尚打过交道,他倒好似能听明芃说话了,只不会说,明芃知道他真是个哑巴,很为着他叹息一回。

可他却很会画画,明芃见着他拿了白布来,还想着他是要给鸟儿窝里垫东西,比划着告诉他那树这样粗这样高,爬不上去。

哪知道他把白布铺在石头上,拿剪齐的毛刷子画起画来了,明芃大惊,她正学郑笔,和尚勾了两笔便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一支支从皮管子里挤出来,挤的只余一丁点儿了,他就用剩下的一点儿,画一窝鸟儿。

明芃把那张叶子画送给了他,他便把这块巴掌大的布送给了明芃,还乐呵呵的拿手指头在地上划了两个字儿“拾得”。

明芃念得一回,抬头笑看了他:“这是小师傅的法号?”

拾得听不明白她在说些甚,却还是点了头,于是明芃也拿指头在地上划拉:“这是我的名字。”她才写得一个字儿,碧舸兰舟两个便赶紧拉她,明芃想着也觉得不妥,只写得一个芃字,接过拾得给的画布,把食篮儿留给他,拿了个馒头,一路掰开来往林子里头扔。

掉在地上的屑儿便叫雀鸟儿吃了去,大块的有松鼠有小鹿,栖霞寺这一块儿无人杀生,又是香火鼎盛,时常有人舍米舍面舍油过来,和尚们也会喂食,倒比旁的地方活着自在的多。

明芃一路折得花草下山,手上染得红红绿绿的草汁,连裙子都给染上了,兴冲冲回屋翻出一套颜料来,把画布颜料包起来,刷子倒并没有备下,又上山找拾得。

拾得早已经走了,她便把包袱放到大石边,来回这一趟已是出得一层薄汗,拿了绢子擦过汗,还叹一口气儿:“他画的这样好,若能教我就好了。”

“姑娘又说玩笑话了,这可怎么使得的。”碧舸说得这句扶着明芃起来,一面给兰舟使眼色,一面扶她下山去,连着三日都跟着哑巴和尚在一处,若是叫人瞧见了可怎么得了。

再不讲规矩也断没有跟个和尚学画的道理,明芃也知道这事再不能够,叹一口气,倒有些遗憾了,这么好的手笔,也不知他从何处学了来的。

可惜拾得认识的字有限,花树鸟云都会写,吃喝睡也能通,长句他便不会了,明芃才还遗憾,忽的又想起来:“教他识字的人必能通他的话。”拾得是会比划的,只别个看不懂。

碧舸一个头两个大,就怕她真想着去结交了和尚,她是姑娘,可她们回去了不得脱一层皮儿,赶紧道:“他是来挂单的和尚,住持好心这才留了他下来,还往哪儿寻他的师傅去?”

兰舟也道:“姑娘赶紧歇歇罢,今儿法事便做完了,明儿就要下山的。”下山回去了,她再念叨什么和尚也是无用了,下回便来进香,这和尚也该走了,哪有挂单就长住的。

哪知道纪氏作完了道场,便身子不适起来,上山下山这许多路,颠簸不得,她便想先把几个孩子送回去,明沅几个哪里能肯,再多捐些银米面油,又多住了几日。

这下明湘明洛几个倒能往外头转一转了,明沅跟她们轮换着侍疾,寺里僧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有会医的僧人把脉看过,抓了药吃,纪氏吃了药便睡,几个女孩儿倒能看一看山间红叶了。

纪舜英还搂了些莲蓬来,叫厨房里剥出莲心,做了个鲜莲子汤,叫青松寻了柳芽儿,单给了她一手帕的刚剥的莲子,送给明沅当零嘴儿吃。

柳芽儿送进来的时候,叫明芃瞧见了,几个人问得是纪舜英叫送来的,俱都哧笑一回,明沅同他这几日日日相对,偏一句话都说不得,这会儿见他送了莲子来,抿了嘴儿一笑,拿着分给明芃吃,她便道:“这个莲心不要去,叫厨房熬糖稀来,拿这个裹了,外头脆里边糯,又是外甜内苦,滋味不比别个。”

丫头果然熬了糖稀来,拿小铫子熬了一小锅,一颗颗莲子滚得糖稀就摆上板子上晾干,成了糖莲子,等那糖干了,装了袋儿带在身上吃。

明沅给纪舜英送得一小包去,余下的明芃拿了些装在身上,想着要给拾得吃,她给拾得的那包布跟颜料叫拾得一早就捡了去,自得了这个,他再没出来过,明芃以己推人,怕他是画得痴了,再循着山路去找他,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了。

那一包糖莲子,叫她放在食篮里头,跟面饼摆在一处,还有些糖烧饼核桃枣子糕点,一并放在大石头底下,第二日再去,那篮子叫踢翻了,里头的东西吃的一点儿不剩,地上全是残渣,一看就是夜出动物吃的,吱喳喳围了许多麻雀在吃饼屑。

明芃寻了个小沙弥,给了他一大块糖糕,让他拎着篮子上山给拾得送吃的,那小沙弥果真去了,回来还篮子的时候便结结巴巴的,明芃问他,他张着嘴巴说不出来,半晌才道:“石洞里头,有菩萨!”

第256章 桂花酱

拾得这两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就在他住的山洞里头拿明芃送给他的颜料画观音,只画得半身,观音身下的海水浪花还不曾画出来,颜料却用完了,可只这半身像,已是叫上去送饭的小沙弥惊掉了食篮。

小沙弥哪里见过郑笔,他得了糖糕拎着篮子踩着石阶上山去,到得洞口还喊了一声,石洞里有漏光的一线天,洞里拿并不黑暗,小沙弥才见着拾得睡在石头上,一抬头见着石壁上将出未出的净瓶观音。

他立时扔了篮子跪下念得佛号,拜得三拜,见着观音只有半身,再一细看,原是石头上画出来的,这番技艺他是见所未见,软着膝盖好些时候,才颤悠悠立起来,伸手去推拾得。

连看拾得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口里唤一句师傅,拾得耳朵听不见,叫他一推推醒了,闻见食篮里头新蒸的乳饼香,坐起来就吃,小沙弥想同他说话,可他是个哑巴,再望一眼那白衣观音像,到外头摘得一片大叶,盛了山泉水给他喝。

拾得也不在意,就着山泉把一篮子乳饼吃尽了,他吃得肚子鼓涨起来,人还往石头上一仰,不一时就睡了过去,小沙弥围着他转了半日他都不醒,只好收拾了篮子下山去,心里还想着那观音。

明芃一听就怔住了:“石洞里真画了观音半身像?”

小沙弥已是说不出话来了,只会点头,明芃眼儿一转便道:“这样的事,你该告诉了方丈去,若果画的得好,怎么能留菩萨在石壁上,该画到院里来。”

小沙弥原就不甚机灵,这会儿听了明芃的倒聪明起来了,可不是一桩好事,他本来就在寺里白吃白喝,赶也赶不走,若有这个本事,在方丈跟前显一显也是好的。

他冲明芃双手一合,转身就往院外跑,一路飞奔到方丈的房,把拾得在山洞里头画得观音禀报给他。

方丈带人上山去看,天光一线照石壁上,观音面上带笑,指尖执柳,净瓶下倾,画到碧波万顷,却是没了颜料,单看半身,已经是叫人双手合什,方丈念得一声“南无观世音。”跟着的徒弟俱都阖念一声。

再想不到这么一个挂单的哑巴和尚,竟还有这番技艺,能在栖霞寺当方丈,也不光修佛法,立时想着把拾得留下来,郑笔难寻,有价无市,送上门来的菩萨怎么好放手,正能画得壁画供世人瞻仰供奉。

立时扫得净室,带了拾得下山,让小沙弥领他洗澡擦身,换上干净僧袍僧鞋,他却不肯把原来那件扔了,到人脱下他的衣裳,才见着衣带子里头刺的字“六榕寺拾得”。

这才知道他的来历法号,专调去跟着他的小沙弥便把法号告诉方丈,方丈修书一封,送去穗州六榕寺,说要留他下来画一幅观音像。

不光写信回去,有那富户香客来拜佛,便告诉他们山上还有这画得一半儿的观音,身出南海还未驾云,立时就有人摸出钱钞来,说给观音捐衣贴金。

未过两日,连龙女金童都有人捐了,接着便有人道一样是画,作甚不画庄严真身,五百菩萨天尊侍奉左右,那数儿翻得几倍出去,香火功德源源不断。

明芃一句话,免得拾得再受风雨之苦,她正想去看一看石壁里头那幅观音,那头纪氏却说要下山去了,急急叫了个小沙弥,把身上带的一本郑笔画册给他,让他给拾得送过去。

今时不同往日,这些个辈份的小沙弥如今都要唤他一声拾得小师傅,双手接过去奉给了拾得,拾得一看就知道是明芃给他的,翻过一回还只扔到一边儿,只躺在青砖上,看着四壁皆空的大殿阖眼儿睡觉。

沙弥见他一笔都不动,催他他又听不懂,骂他他还冲你笑,想着方丈的吩咐,急的剁脚,可夜里依旧给他添茶倒水,日日把那庄严真身的画卷的铺在他眼前,可他只扫过一眼,等第二日来,这东西给他垫在身下。

少有人迹的山间,明芃还能跟拾得说一会子话,或是对坐,或是看山看云看鸟,可他在寺中明芃便不得见了,纪氏一缓过来便说要收拾东西下山,她画册也给了颜料也给了,知道方丈求他画五百菩萨,抿嘴儿一乐,真要画起来,三年五载也不定能成,总还有再上山的时候。

知道他打六榕寺来,倒不奇怪了,穗州本来会洋画的就多,他这一手不是郑笔却是正经的西洋画了,虽有人评品郑笔与洋画之不同处,可实则却是一样的,只郑笔用的金是真金沙,拿金子揉出来的颜色,又非一般洋画可比。

下山便只有明芃一个是精神的,俱都累的靠在车上一言不发,明湘见明芃面带笑意,知道定是画成了好画,才问得一句,明芃笑着眨眨眼儿:“等再上栖霞,你就知道了。”

马车摇摇晃晃回了城,一个个都累得要不起精神来,回屋便下了,夜里也只吃些清淡的粥菜,这五六日的素一吃,人比夏日里都还清减,明沅靠在榻上,采苓端了茶上来:“叫姐姐们都去歇罢,我来便是,柳芽儿也赶紧躺一躺去,这哪里是礼佛。”

把后半句咽下去,扶着明沅吃了茶,连一团雪都跳上榻,团起个大圆球,拿猫脸去蹭明沅的手,采苓看着便笑:“姑娘在时它倒不想着,姑娘去得几日,见天儿的在屋子里头绕圈子,一个个屋子的找呢。”

除开一团雪,还有煤块,它在笼子里头跳上跳下,屋子里头静悄悄一点声儿也无,它就歪着脑袋直往窗子里看,柳芽儿不在,便把喂食的活托给了采苓,它便趁着采苓开笼子想逃出去,脚链栓着,怎么飞得出去,扑两下翅膀又老实起来,只不时就扯着嗓子叫一声明沅的名字。

见着明沅回来,吱吱喳喳吵个不住,扑的笼子都晃起来,还说了一句新学的话:“柳芽喂煤块。”这是明沅说的,说的多了叫它记住了。

明沅伸手挠挠一团雪的下巴,抱了它到膝盖上:“这些天可收着姨娘送来的东西了?”按着日子算也该到了,她的生日过了就是沣哥儿的生日,苏姨娘年年都要做一身衣裳来的。

“前两日到的,给姑娘办了一箱子的东西呢,这回她倒不敢使坏了,太太没回来不好分派,也先叫我过去看了一眼的。”采苓说的是琼珠,她往庄上待了几月还又回来了,纪氏这回却只拿她当个寻常婆子使:“姑娘可不知道,她还送了两个绣花垫子来,那手工,原来可只在太太身上看见过。”

采苓很有些扬眉吐气,这回琼珠可不敢拿鼻孔看人了,她再回来,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倒比头脑回还更憔悴些,还抱了女儿过来,就放在娘家,有知道的说了两句,她那个当庄头的丈夫,在庄子上又养了一个。

琼珠这样厉害,可回去的时候那边已经生了一个儿子,她养的女儿哪里还有站脚的地方,若再失了纪氏的欢心,她跟她的女儿那是什么指望也没了。

明沅听了倒叹一口气,看了送来的一对儿绣垫,绣的是开口石榴,全是打籽绣,是下了大功夫的,她看着便道:“总不能白饶了她的东西,叫采菽预备着回送一份儿,也不必是她的,给她女儿的也成。”

采苓且笑且叹:“知道姑娘必要这样说的,甚事儿都只念着别个好,我早送过去了,一套小衣裳一对小银镯子。”说着又道:“采茵姐姐的喜封儿我也包了去了,折枝牡丹的大红缎子,一对儿金身的雕花簪子,姐姐们包的红包做的活计,俱都打包送去了,采茵姐姐回了喜酒喜饼来他。”

明沅这回笑起来:“喜糖喜饼存着,夜里分给她们吃去。”正说着厨房里端得汤来,明沅吃了几口,盖着被子沉沉睡过去。

一觉就睡到午后,院子里静悄悄的没声儿,一团雪趴在窗户上甩尾巴,煤块吱吱几声没人理它,却安心的梳起毛来,把脑袋藏到翅膀下面也跟着睡着了。

院里人都歇了,明芃却还没歇,把那幅麻雀图拿出来,学着拾得的样子,也画起来,梅氏来看她,她便道:“娘,栖霞寺好灵验,咱们下回也去那儿拜佛罢。”

梅氏见她桌上铺着画布,知道她必是爱那儿的山水,点着她的鼻子:“是真拜佛还是假拜佛?若你喜欢,山上也在园子可住的,只这会儿天凉下来,若是夏日里说,早就住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