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初道:“是的,雅儿!”

声音越低沉,头也往下低。要去亲近那红唇。

忽然一声“清哑”传来,他一哆嗦,猛抬头。正看见一片树叶晃悠悠落到她头上,忙伸手捡起。捏在手中不舍得扔,一面转过身去,对来人做出笑脸,装作刚才帮清哑捡树叶的样子。

来人是吴氏。

准女婿来了,她总放不下,总想来看看。

看见并肩站在树下的一对人,她情不自禁就笑开了花。

“快要吃晚饭了。我来喊你们。”她道。

“娘!”清哑放开方初,迎了上去。

方初还不曾恢复过来,维持笑容不变。

偷香差点被捉个现行,亏他遇事沉着,才没失态。

可呆呆的也不行,总要说点什么才好。

“这么早就吃饭了?”他问道。

“不早了。郭勤都放学了呢。”吴氏瞅着他笑。

刚才,她看见方初帮清哑捡树叶了——没看见他要偷香——觉得这孩子心细,如今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哪都好!

说着话,几人便出了梅林,往前面来了。

到前面,等摆饭的工夫,方初陪郭守业说话。

郭守业说,郭大全命人回来送信,说晚上要应付客人,不回来吃了;沈寒冰和他在一起,也不过来了,就他们几个吃饭。

方初顿时身心舒泰,不用为沈寒冰悬心了。

因郭守业问起他父亲态度和用心,他正色回道:“郭伯伯,我父亲确难为我出头。这件事我不敢隐瞒,不然就是骗郭家,骗郭妹妹。但是有一点我能保证:将来我定要把我这一房经营得红红火火,不靠方氏一族名声撑脸面,还要为他们增脸面,也让外面所有人不敢小瞧我。唯有这样,郭妹妹嫁了我,才有出头之日,才有脸面。”

郭守业听后道:“这话实在。伯伯爱听。”

一面欣慰地和吴氏对视一眼,觉得这女婿靠得住。

若方初花言巧语说些好听的,他反不喜欢了。

吴氏道:“你能这样想我们就放心了。这也不是做不到,郭家几年前还在绿湾村种地呢,现在不也进城来了!”

方初道:“伯母说的是。”

清哑见他们终于能和睦相处了,高兴不已。

她歪在吴氏怀里,吴氏抱着她,笑着和方初说话;巧儿也跑来,三人挤在一处;郭俭见了,忙跑去郭守业跟前,挤在爷爷怀里靠着。

方初见这情景,只觉得好温馨。

郭守业问道:“你家里准备怎样了?”

方初忙问:“郭伯伯指什么事?”

同时,心里升起不妙的感觉:郭守业绝不是问他织锦签单或者织锦生产的事,恐怕是问亲事。可是他一直求亲不成功,也没准备。不是不重视,而是想着等亲事定了,各样事同郭家商量着来,要看郭家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才好着手置办。

他原想,从定亲到成亲,怎么也要几个月,应该来得及。

谁知清哑昨日在织锦大会上宣布八月十八成亲,他当时就急了。这两天正想要打发人回去清园安排呢,又抽不出人来。主要是这件事不交给贴心的人办他不放心,最好是他亲自回去。

果然,郭守业诧异道:“亲事啊!你都没准备?”

方初忙道:“晚辈是这样想的:这事还得和郭家商议来办。就说那清园,是一定要问问郭妹妹的意思,怎样布局、怎样建造,晚辈不能只顾自己。刚才正想问郭妹妹呢。”

——没问是因为光顾着和清哑甜蜜去了,没来得及问。

第580章 差距

郭守业方明白,觉得他这样考虑也对。

吴氏又道:“他一个人,哪里顾得过来!又要忙买卖,又要忙亲事,方家又不肯帮他。可怜,把他劈成两半也不够用。”

口气既同情又埋怨,觉得方瀚海夫妇太狠心了。

清哑忙坐正了,对方初道:“方伯伯不是说帮了么。”

方初道:“是。我只要把清园弄好就成了。”

清哑道:“我帮你设计布局。”

方初宠溺地笑道:“好!”

很显然,这一建议获得她芳心认可。

两人有情有义的模样落在二老眼中,他们更笑得合不拢嘴。

郭守业想,方瀚海不管儿子,他不能不管女婿。

于是端起架子教训道:“你才起家,别弄得像你们这些世家造园子似的,中看不中用。过日子,就要有个过日子的样子。不管什么造出来,都要合用,不然就别花那个冤枉钱。”

方初心思一转,诚恳请教:如何才能合用。

郭守业就道:“家门口一定要有个菜园子。这方便!甭管下雨下雪,说声想吃,走几步就能摘回来,不费事;你把家里弄得再好看,这些吃喝拉撒不在跟前,就不方便!你们这些人家的园子,好看是好看,一点不合用。我们这园子是老三媳妇陪嫁的,我看不过去,我叫她弄个菜园子出来,省得去街上买菜了。田地又隔的远,摘了送来,时候一长就焉头巴脑的不鲜活。”

方初沉吟点头,觉得这条可以考虑。

清哑忙告诉他道:“有个菜园子在家门口是方便。刚从地里摘的菜,味道都鲜一些;要是放的时间长了。就没那么鲜美。”

这个她体会最深刻了。

方初立即决定,菜园子就放在后院。

郭守业又道:“也喂些牲口。像鸡,一定要喂!”

方初傻眼!

身为世家公子,他只会吃鸡,不知喂鸡。

再说,养鸡弄得满院子鸡粪怎么办?

郭守业一见他神情,便知他不以为然。

他便教导他:“小门子小户还喂鸡呢。大家子连主子带奴才。上上下下少说也有几十口,不喂鸡哪成!那一天一天的剩饭剩菜,小孩子吃东西漏在地上的。不喂鸡不都糟蹋了?糟蹋粮食雷要打头的!你们家每天灶上的潲水都去哪儿了?”

方初疑惑道:“什么潲水?”

清哑为他解惑,道:“就是洗碗水。要喂猪的。”

她原也长在城里,来郭家后才知道这些。

方初虽是古人,但从小锦衣玉食。哪里知道这些!

他为自己“见识”浅薄汗颜,惭愧道:“这个。晚辈以往从未留意过。想必被下人拿去家里了吧?再不然,给穷苦人家挑走了?”

他口气有些不确定,没敢说是不是倒了。

郭守业跌足叹息,掰着手指头为他算账:“这要是喂几头猪。到年底,一头就是好几百斤肉。就算你们有钱,不稀罕那点银子。把猪肉赏分给织工和下人们,他们也欢喜;再不然杀了给坊子的织工添碗荤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忙,逢年过节伙食总要丰盛些,他们才喜欢。我家里就是这样,猪也有,羊也有,鸡鸭也有…”

随着他的述说,方初瞪大了眼睛。

他操作规划方家买卖,涉及大靖各地作坊和商铺;也计算过小到一匹锦的成本和利润,还真没算过这鸡猪的家常账务。

不过,种地出身的郭守业也把这笔账算得有理有据,不容小觑。

方初到底非寻常之辈,迅速做出回应:“郭伯伯说的晚辈都记住了。只是我向来不管那些事——不是嫌利小不管,是顾不过来。回头晚辈叫个人来,专门跟郭伯伯讨教这方面问题,回去再好好安排。”

郭守业这才想起:准女婿从小就被当做少东培养的,管的都是大买卖,从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忙道:“你叫个人来,我跟他说。”

方初暗想,叫圆儿来,那小子机灵,定能哄岳父高兴。

吴氏笑起来,嗔着老爷子道:“他哪知道这个!他从小都是被一堆丫鬟伺候长大的,怕是都没见过鸡——”说着又转向方初——“要说过日子人家,有的畜生是要喂。每日里早上,听见大公鸡叫,爬起来也快;天黑了有狗守在家门口,睡觉都踏实。”

方初回想郭家大院,虽少了精致和富贵,但田园风味浓郁,确实和大户人家的园子感觉不一样。因瞄了一眼清哑,想:清园将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既要造得精致,也要有过日子的乡野风味。将来他们的孩子都要在那里长大,岳父岳母的话也在理。

他便道:“郭伯伯和伯母说的晚辈记住了。回头就这么安排。虽说是过日子的话,也是风雅事。那陶渊明诗里都说,‘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可是流传极广的佳句。”

清哑被他打动,对未来家园十分期待。

郭守业则听得一愣一愣的:和准女婿说盖房子院子,怎么背起诗来了?“十余亩”“草屋”“狗”“鸡”他都听懂了,合起来却不懂了。

方初见岳父岳母接不上话,有些尴尬。

他原是奉承岳父岳母,把他们说的过日子的话和文人的诗作联系起来,鸡零狗碎的事便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就没想到他们听不懂。在他们面前卖弄文辞,这不是嘲笑他们没学问么!

巧儿大声道:“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一口气把方初刚念的都背了出来。

方初趁机赞道:“巧姐儿真聪明!听一遍就记住了。”

郭守业和吴氏才都笑起来,十分自豪。

郭俭忙也背,就没巧儿记得多,忘了两句。

清哑又教巧儿和郭俭背全部的《归园田居》。

这时,沈寒梅来请,说饭摆好了。

众人便起身去吃饭。

厅内只有郭守业、吴氏、清哑和方初几个人,沈寒梅带着郭勤等小辈去另外屋里吃。原本她是要在这张罗的,因她是年轻新媳妇,方初又是未来姑爷,她便不好来了;蔡氏是大嫂,年纪大些,留下了。

方初一见这情形,忙道:“勤儿就跟我们一起吧。”

郭勤不小了,又是男孩子,该多些人情历练。

********

早上好!谢谢大家支持,早起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581章 错觉

郭守业明白他意思,很高兴道:“勤儿你就留下。”

于是郭勤也留下,就坐在方初身边。

蔡氏见儿子这样受重视,顿时满面荣光。

吴氏觉得方初大家子出身,今儿又是作为准女婿上门,大意不得;她又看不上蔡氏,哪里是会张罗的人,便叫她自去吃饭,自己亲自起身张罗,盯着人准备茶水手巾等用具,生恐有一点疏漏。

清哑坐在郭守业旁边,帮爹倒酒。

斟满了,又给方初斟。

接着是她自己和吴氏,连郭勤都斟了。

“娘,过来坐。”她招呼吴氏。

“你们先吃。”吴氏飞快地扫了方初一眼,笑道。

方初那是人精,忙站起来道:“伯母不必这样客气,当晚辈是子侄一样待就好了。太客气了晚辈心里还不安呢。”

郭守业就道:“你就来吧。一家子要亲亲热热的,摆那些排场是做给外人看的,是不拿他当自家人待。”

方初讪笑着,只好说“是”。

郭守业这话暗示:昨日方家接待清哑虽然隆重,并非看重她,恰恰是因为不肯承认她做方家儿媳,不当她是自家人。

这岳父没学问,所有心机都是从人情历练出来的。

吴氏就来了,和郭守业把清哑夹在中间。

郭守业便对方初举杯,道:“来,就当家里一样。”

方初忙道:“是。郭伯伯请!”

吴氏举杯,一面对郭勤道:“勤儿,你陪你方叔叔。”

郭勤忙道:“嗳!”

举杯站起来,对方初道:“方叔叔请!”

于是大家一齐喝了。

郭勤便劝方初吃菜,又指哪些菜是他小姑弄出来的。是吃了外面什么菜发灵感改进的,如何改进的,说得头头是道;郭守业笑着补充,又道:“你方叔叔什么没吃过。要你卖弄!”

方初道:“不能这么说。早听说郭妹妹善烹饪,我今儿可有口福了。”眼望着她,心里想“将来一辈子都有口福了”。

清哑正为郭守业吴氏斟酒,闻言对他许诺说“下回你来我亲自做给你吃。”一点没有因为爹娘在旁不好意思。

方初道:“好!”

满眼都是欢喜。

郭守业和吴氏也满脸欢笑。

方初终明白清哑昨日在方家为何那般表现。

她坐在二老中间。不声不响帮他们斟酒、搛菜。不声不响和郭守业碰杯,父女对饮,郭守业一脸都是幸福。看得方初都嫉妒死了。

不过,清哑和吴氏只喝了三杯。

三杯过后,便叫人收走了酒杯,就吃饭了。

吴氏怜爱闺女。不住帮清哑搛菜。

帮清哑搛了,又帮方初搛。一副慈母心肠。

倒是对郭勤,她道:“勤娃子,你是大人了,凡事都要有个样子。自己要吃什么别缩手缩脚的,自己就搛。也别光顾自己,也让你方叔叔吃。你方叔叔大家公子。你要跟他多学些礼数。”

郭勤忙道:“嗳,奶奶。我记得了。”

清哑端着碗,很安静地吃着,眼睛却不时看向方初,见他和家人相处愉快,并无拘谨或者应付不耐,心里喜欢,吃的比往常都香。

方初一面和郭守业夫妇说话,一面不时也看一眼清哑。

她笑眯眯的模样落在他眼中,成了最好的下酒菜。

这样和她一桌坐着吃饭,被当做新女婿的感觉很新奇。

以前他去谢家的感觉,跟这完全不一样。

他暗自想:庄户人家,人情味道的确浓些。

他觉得郭守业两口子对他是真心疼爱,与他前几次来郭家表现截然不同。也许是爱屋及乌,他们疼爱清哑,所以连带地认可了他。

他也摸到些窍门,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

饭罢,他站起离席,道:“吃太饱了,我得站站。”

果然,这话引得郭守业和吴氏一齐笑起来,十分高兴。

吴氏急忙吩咐丫鬟上茶,又叫人收拾残席。

郭勤道:“方叔叔,你多走两圈,肚子就下去了。”

吴氏听了拍了他一巴掌,嗔道:“你以为都跟你一样!”

清哑走过来,关切地问:“要不出去走走吧。”

方初很想去,但他看了郭守业一眼,道:“不用。我还有事同郭伯伯商议。”

按说吃了饭,天也不早了,他该告辞的。

可是,他舍不得离开清哑。

不走,总要找个理由吧。

他便重新提起之前的话题,和郭守业商议亲事筹办,以及清园的改造建设。

涉及闺女的终身大事,郭守业立即重视起来。

清哑也关注地看着他,要参与商议。

连吴氏也把事情交代给杨安平家的,也走来听他们说。

方初见吸引了他们,很满意。

他一面让郭勤去取纸笔来,好画图纸解说的,一面先和郭守业商议筹办婚事,问他有何特别要求。

清哑道:“这先不急。看你爹那怎么弄。”

郭守业才想起,清哑已经把此事压给方瀚海了。

他忙道:“就是。你先别管,看那边都弄些什么东西,你再看情形安排。别重了样,白费银子事小,东西还没处搁。”

方初一想也是,因道:“正该如此。”

郭守业又道:“不是我说,你到底是他亲儿子,又为方家累死累活做了这些年,他为你置办些家当都是应该的。要是他置办得还像样,你就不要在另外费事了,也省些银子。你那坊子才开张,哪处不要用钱!将来要花费的地方多着呢。横竖我们也不为难你。总要为将来留些余地,不能光图亲事好看、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精明算计的本性流露无疑,这次是帮女婿算计方瀚海。

方初看着未来岳父,不知该说什么。

他有种错觉:他是郭家儿子,不是方家儿子。

一时郭勤拿了纸笔来,铺在当中圆桌上。

方初便去桌边坐下,将清园的图样画了出来。

清哑、郭守业夫妇都围过来看。

方初对着图讲解给他们听,特别是清哑:“这山上都是竹林。这山半环绕过来,围着一个湖。湖心有座岛,岛上目前就建了烟雨阁。烟雨阁另一边就是景江支流,我们那叫小景河…”

********

下午有加更。

第582章 筹备

弄明白清园的地形,大家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这岛大不大?要是不大就别造院墙了,反正外边都是水。”

“不造院墙好,敞亮!”

“外面可以不要院墙,里面内宅没院墙不成。”

“对。根据地形盖几个独立的院子。”

“到山上怎么去?”

“划船过去。”

“不如在这地方建一座石拱桥,又好看又方便。”

“好!我正有此意。也不造石拱桥,那个太寻常了。我有次去到一个地方,看见一座廊桥,全是木头搭建成的,他们把这结构叫‘鹊架’,意思就像喜鹊搭窝,极有特色。回头我就请他们来造一座。”

“好,就照你说的。这水边上建一圈水上游廊。”

“此意甚好!夏日凉快。”

“把菜地就搁在这,浇水方便。”

“菜地我想等房子盖好了,就在后院开出一片地种菜,养鸡养猪也都放在后面。”

“鸡搁那不成。鸡要祸害菜秧子。还是搁前面。”

“那不好!回头弄得满地鸡粪,小孩子踩了怎办?”

“对,不容易搞卫生。”

清哑到底是城里长大的,刚来时对乡村生活感到挺新鲜,后来还是觉得不习惯,几年下来才适应了,但方初一提到小孩子踩鸡粪这种可能性,她便马上联想到卫生问题,赞同他的主张了。

方初便满含深意地看着她。

她便想:刚才说什么来着?

对,他说“小孩子”!

她便脸红了,躲开他目光。

方初心中微漾,觉得这时光真美妙。

当然。若是没有旁人在就更好了。

吴氏用胳膊肘捣了捣郭守业,使眼色叫他别再说“鸡猪”之类的话。方初是大家子少爷,要他跟他们一样生活不可能。清哑虽是他们闺女,也是捧在手心养大的,怎么能跟他们一样呢!

郭守业会意,便不啰嗦了,只看他们俩如何规划。

当下方初指点。清哑勾勒。重新绘制一张清园图出来,又在各处标注:这里建房屋院落,那里造凉亭。水边搭回廊,水上架廊桥,山上盖雅苑。园中仍然以竹林为主,因为要供应竹丝画编制。其他果木花草为点缀…一一都安置妥当。

等图画出大概来。两人相视而笑。

便是郭守业等人在旁,也不能使他们稍减一分幸福和喜悦。

方初离开郭家时。虽然很不舍,但这不舍之后被强烈的期待占据,令心情充实、雀跃,不至于剩下空虚。

他回去后。一连几天都紧张忙碌:既要巩固应酬老主顾,还要交结拉拢新主顾,和他们签单、吃酒;晚上回来和圆儿牛二子商议。选拔贴心得力管事,先回清园安排请匠人、准备材料等;还要抽空去方家找方瀚海。父子商议婚事筹办。

严氏次日便回湖州府,隔两天便装了一大船货物返回。

因为全是贵重珍藏,所以特地请了镖局护送。

祖籍那边,方瀚漫也接到二弟的手书,也忙碌起来。

方氏族人对此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这不是逼咱们吗?”

“对!我们宁可付银子还了这人情,好过被逼。”

“方家要被人笑话死了!”

“二老爷怎么能忍下这口气?”

方瀚漫喝道:“怎么说话的呢?你要付银子,人家还不卖你呢,你又能如何?再说织女此举虽是逼,但占据了‘理’字。欠了这么大人情,人家又没要你们赴汤蹈火,只请你去吃酒恭贺。这都不能做到,岂止是薄情寡义能形容的!还不如姓曾的呢。”

一少年道:“她要不是嫁方初,我们当然不会说二话。”

方瀚漫重重道:“是一初要娶她!”

众人便都不吱声了。

大家都觉得,方初是被郭清哑迷昏了头。

一族老问:“大嫂(即方老太太)也不管这事?”

方瀚漫道:“老太太要不点头,二弟怎会来信让我准备!”

吵嚷嚷的,最后还是都按吩咐的各自准备去了。

这也充分显示了方老太太和方瀚海母子在族中的威信,显示了方氏一族内部尚无大矛盾冲突,根基稳固。

这些事方初虽也能料到,却不会管,自有父亲料理。

他忙里偷闲,要抽空去见清哑。

清哑这几天也在忙。

她还在乡下时,便着手准备开伊人坊分铺。为此,特地写信给严纪鹏,请他让出严家三旺街的一处铺面,又将左右隔壁的铺面也都盘下来了,扩大改造,作为伊人坊在霞照的分铺。

涉及严未央的事,严纪鹏立即办得妥妥的。

如今,这分铺改造扩建差不多完成,清哑和严未央约定下午去瞧瞧,若有不合意的地方趁早改进,因为已经定了七月七日开张。

方初知道这事,中午他在醉仙楼宴请一干商贾后,找了个由头早早告辞,要去伊人坊分铺会佳人。

今日,沈家也在醉仙楼宴请客人。

沈寒冰出来碰见方初,问他去哪。

方初镇定道:“去方家。”

沈寒冰目光锐利地盯着他,道:“去方家,这么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