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笑问:“敢是太太赢了钱,不然这样高兴?”

严氏一面摸牌,一面回道:“赢钱?今儿我们几个都送钱给清哑。数她赢得多。回回赢。”

方瀚海诧异道:“丫头这么会打牌?”

严氏道:“那倒平常,就是手气好的吓人。”

王瑛微笑道:“大嫂怀着身孕,自然福运旺盛。”

秋姨娘也凑趣道:“这说明大奶奶这胎怀的是个时运旺盛的哥儿,将来成就只怕比小伯爷还要高些,还要有出息。”

这话让方瀚海和严氏心情大好,都喜不自禁。

方瀚海甚至站到严氏和秋姨娘身后看牌。

“我瞧瞧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他道。

清哑被众人说的不好意思,也想让严氏赢,无奈手气真的很好,让得太明显也没意思,等结束摊牌时一看就明白了。

所以,她再一次毫无悬念地赢了。

严氏转头、摊手,向方瀚海道:“你瞧,这怎么打?”

秋姨娘也抿嘴笑道:“要不是我们三个人六只眼睛看着,还当大奶奶作弊呢,实在是福运太旺盛了。”

方瀚海哈哈大笑,道:“你就当提前送孙子见面礼就完了。”

说笑间,朝里间望了一望,问:“适哥儿他们呢?”

严氏道:“适哥儿和弟弟们在书房读书写字。”

清哑也道:“无悔和丹青跟巧儿在一起。”

方瀚海便去书房看孙子、指点读书去了。

严氏婆媳玩到中午,吃了饭王瑛才回去。

次日,果然严纪鹏带着儿子儿媳来向清哑赔罪了。

严纪鹏很后悔娶了梅氏这么个儿媳。然再后悔也没用,这都是老妻的主意。他还能跟老妻翻出旧事来争吵?欧阳明玉都作古了。孙子孙女也大了,只好认命,但不能让她再祸害孙子。

他很了解梅氏的脾性,不指望她对清哑赔罪能说圆满。

与其让她乱说一气坏事,不如让她什么也别说,只赔罪。

他直接命令她:“之前的事不必多说,说多了反像狡辩,显得赔罪诚意不足。你只对织女说:你一心为儿子,就糊涂油脂蒙了心…”

当下,梅氏到清哑那,斟了茶赔罪,说道:“表弟妹,昨儿是表嫂不对,请表弟妹担待嫂子嘴上无德吧。”

清哑看了她半响,才接了茶。

也没喝,就放在几上。

梅氏见这样,便知她还未消气。

因打点一番话,要使她消气。

遂捏着帕子哽咽道:“嫂子虽做了糊涂事,也没坏心,都是为了阳哥儿。那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我一心盼望他好,希望他光耀门楣、比他父亲更有出息…我,我要知道这样会害了他,便是把嘴缝上也不会多说一个字…”

她越说越伤心,泪如雨下。

她是真的委屈:她为儿子怎么错了?她的儿子那么优秀,郭巧儿有什么?说是郭家起来了,还不是靠的郭织女。若郭巧儿也有她姑姑那样的能力,也能请一座御制牌坊回来,再让皇上封她为“织女”,那自己便亲自求上门去也甘愿,绝不说二话。

果然,她这番作为打动了清哑。

世上人谁没有私心?

谁不为儿女打算?

第1113章 犟不过郭织女

梅氏希望为儿子找一门好亲事,本不算错,错在不该在人前踩踏郭家和巧儿。她不能违背公公的意思,心中有怨恨,嘴上难免带了出来。这是她为人糊涂的地方。严家人也拿她没法子吧?

清哑虽然接了她的茶,该说的还是要说。

因为清哑也有私心。

她道:“别人也有娘。”

平静的声音,和梅氏的哽咽声形成鲜明对比。

梅氏愕然停止哭泣,看向清哑。

清哑道:“巧儿也有娘。我二嫂很厉害的。”

她看着梅氏,目光明明白白表示:

谁都有娘。

你踩踏巧儿,巧儿的娘、姑姑、奶奶都不会放过你。

你要是后悔这门亲,还来得及退。

郭家不怕退亲,你有胆子退吗?

梅氏当然没胆子退,也不可能退。

她并未因清哑的提醒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因这提醒更觉严家倒霉,严暮阳倒霉,才沾上郭巧儿这瘟神。她听人说过郭家婆媳的粗俗,想着巧儿的娘肯定也是个无知蠢妇,深感和这样的人做亲家非常难堪。将来会亲戚时肯定丢死人。天哪,她怎么这么命苦!

心里再憋屈,面上也不敢和清哑犟。

她承认,她犟不过郭织女。

若郭织女一怒之下不肯原谅她、要退亲,她儿子就麻烦了!

她只得强笑道:“等见了亲家,嫂子再跟她赔罪。”

清哑点点头,道:“表嫂有诚意就好。”——还以为她想通了呢。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容易,“话不投机半句多”指的就是思维和观念无法沟通的人。严纪鹏对清哑还算了解,对梅氏也了解,安排的这一出赔罪才圆满收场,没再节外生枝。

梅氏是单独对清哑赔罪的,等吃饭时,严纪鹏才亲自向清哑致歉,主要是自省“治家不严”,才导致此事;又请清哑放心,说他定会给郭家一个交代,不使郭家和巧儿名声受损。

严予宽也诚恳赔罪,说自己“教妻不严”,请清哑包容。

最后,这桩冲突算是暂时揭过去了。

曹静宜妹妹进宫一事,似乎比方初想象的要容易。

这日,曹静宜和曹静惠进京,一个待嫁,一个入宫。

若方初知道曹静惠入宫的内情,恐怕不会高兴。

顺昌帝听人说郭织女上次被刺客追杀时,在冰魄寒香湖的冰面上和刺客周旋时姿态绝美之极,仿若天舞,十分后悔没能一饱眼福。

他记起清哑说过要教敏妃一种特别的舞,大概就是这个了。

皇帝有心请敏妃学了跳给自己看,然敏妃看透了宫中的斗争,不愿放下自尊使用这些手段对君王邀宠。他若是强行命令,又恐失了真。弹琴、跳舞这些,若不能蕴含真情在内,始终只能算是表演,而不能引发人震动和感动。因此,顺昌帝一直遗憾的很。

这次听人说曹静惠善冰舞,他就来了兴致。

等再听说曹静惠受过郭织女指点,便即刻命她进宫。

曹静惠是由睿明郡王送进宫去的。

顺昌帝心情很好,在御书房召见了睿明郡王,赐座,亲自问起他和曹静宜的婚事,还开玩笑说要送他一份贺礼。

睿明郡王也很高兴,觉得送曹静惠进宫太对了,不仅在心上人面前卖了好,还博得了皇兄好感,为自己增添了一份助力。

君臣兄弟说笑一阵风花雪月,顺昌帝忽然问起他打算如何经营从方家手上抢来的奉北,心中可有了章程。

关于这点,睿明郡王早有准备。

他从方家手上夺来奉北的经营权,若不能妥善经营,不但皇兄会怪他,朝廷官员和商贾百姓也会嘲笑他。

故此,他很下了一番功夫。

他特地咨询了精通纺织这一行的商贾,揣摩方初选择奉北的用意,又打算如何经营。他不止询问了一人;甚至,王妃还悄悄地派人询问了谢吟月,总结各方意见,他命人拟了个章程。

这时他胸有成竹地向皇上回禀:依据奉北地形,只有少数地区的耕地适合种粮食和棉花,大部分荒山野地只好发展畜牧业。那就养羊。羊毛是混纺重要的原料。奉北人口稀少,可迁移流民充实。然后建作坊,发展混纺业。将来,奉北将成为奉州最大的混纺中心,可就近为西北军工织造局提供最优质的混纺原料,省了运费,甚至直接供应混纺布。除了增加地方税收外,这环节的商业红利也赚进了皇家小金库。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一副雄心万丈的架势。

然而,顺昌帝的脸色却渐渐沉下来。

睿明郡王发现不对,收敛了得意之色。

他问:“皇上,臣弟这番筹划,可有不妥?”

顺昌帝道:“妥,很妥!”

重重的口气,似乎有些咬牙切齿。

睿明郡王迟疑道:“那皇上…”

顺昌帝问:“你这番筹划,需要几年见成效?”

睿明郡王道:“总要两三年。”

顺昌帝再问:“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

睿明郡王变色,终于明白皇上发怒的缘故。

顺昌帝见他这样,知他转过弯来了,冷冷道:“你可明白方初爽快让你的缘故了?若论其他,你或许强过方初。若论经商,十个你捆在一起也赶不上他。你自以为占了大便宜,殊不知在为他人做嫁衣!”

睿明郡王勉强道:“奉北经营好了,臣弟也能赚钱…”

顺昌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由方家来经营奉北,无需朝廷花费任何钱财,只要地方官府配合迁移流民即可。将来不但朝廷坐享税收,还能带动奉州经济民生。现在你揽了这摊子在身上,先要投入一大笔开销不算,将来还不知是个什么情形。你当这纺织行当也像你之前的盐茶生意那么好做?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再者,你的银子又是哪来的?”

不等郡王回话,他高声替郡王回答道:“你的银子还不是皇家和朝廷的!若不是依仗朝廷的专营权,你如何能赚到那些银子?”

虽然睿明郡王忙得热闹的很,在皇帝眼里并不算什么。

他派任何人去经营盐茶和矿藏,都会稳赚不赔。

但真正的经商不是这样的。

第1114章 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顺昌帝当年在方初指引下经营棉纺织,方初反复叮嘱他不可利用皇子身份谋取特权利益,所以他深知经商艰难,钱绝不好赚。商场如战场,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还要非凡的手段和能力。也因为他没有利用皇子身份敛财,所以赢得了父皇和太皇太后的赏识,赢得了靖安大长公主的支持,最后夺得了皇位。

因此,他是不会允许睿明郡王在纺织行当耀武扬威的。

大靖的纺织行业不比盐茶矿藏等由朝廷专营,而是由锦商们自由竞争的,若是睿明郡王打破这个规矩,顺昌帝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

而要睿明郡王正正经经地经营混纺布,非亏死他!

睿明郡王被顺昌帝打击得羞愧无言,怏怏告退。

出了皇宫,他也无心回家,便往曹静宜住处去了。

路上,他吩咐随从道:“留心打探幽篁馆那边动静。”

他一直有派人关注方家,此时更加迫不及待想知道方初的动向,尤其是关于奉州方面的。方初后来选了河东县,会如何经营呢?

随从应声答应,急忙去了。

曹静宜不日就要嫁入郡王府,郡王这时去看她不符合礼法,然他此时一肚子火,急需佳人抚慰,也就顾不得了。

曹静宜十分温柔,见睿明郡王心情不好,也不问缘故,只弹琴给他听,一面吟唱,吟的是《鹊桥仙》。不知为什么,最近这曲子在奉州城特别盛行,与她的心境感情正相映,她便常弹奏吟唱。

一曲毕,睿明郡王心情好了许多,满眼柔情地看着她。

曹静宜羞于与他对视,红着脸儿走到桌前,铺开纸张,画了他和她在月下相互依偎,并题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娟秀的字迹一如她温婉的气质。

画完,双手捧着递给睿明郡王,目光如春水盈盈。

在她眼里,她和他的相逢,值得她倾其所有。

睿明郡王被这大胆的表白震动了,心湖荡漾。

他接过那幅字,一面端详,一面赞好,又低笑道:“宜儿这画的,直透入我心里去了。最近这句词很时兴呢。那日方家三少爷迎娶王姑娘,催妆时画了一幅《鹊桥仙》,也题的这句。”

这是人们对爱情的最高体悟和表达。

有那痴情的,为了这“一相逢”,把什么都抛弃了。

睿明郡王放下画,拥着曹静宜,柔情缱绻,百般温存,在她耳边道:“我们要天天相会,一生相守。”

这晚,睿明郡王留了下来。

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

曹静宜觉得不妥,催他走,他不走。

他很喜欢曹静宜,并无愧对王妃之感。

他家中有好几个美妾,王妃并不吃醋。

王妃出身大家,贤良大度,不是一般善妒女子能比的。

男人怎么可能只喜欢一个女子呢?若将女子比作花,兰花固然优雅清淡,但牡丹、芙蓉、玫瑰,甚至桃花、杏花都各有其风采,不可能因为喜欢兰花就不能喜欢其他的花了。

所以,睿明郡王才认为方初沽名钓誉,是伪君子。

他认定方初对郭织女的感情是虚假的,除了因为利益不敢纳妾,还有那座牌坊也是拘住他的关键。他甚至猜测:也许方初养了外室。这可是许多男人都在偷偷干的事。他知道朝廷许多官员都养了。

次日,睿明郡王将那幅字带回府,命人装裱起来。

等装裱完送来,王妃先看见了,也明白他昨晚去了哪里。

王妃怔怔地看着那幅字画,骤然被打击到了。

这公然是一对情比金坚的夫妻!

她心中惨笑,自问:“你们‘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我算什么?是了,人们常说正室就是摆设,是娶回来给外人看的。美妾才是常伴心上的人。”

她这时才明白,自己并不是贤良大度的。

之前郡王那些美妾不能令她在意,因为她知道,她们不过是些供郡王消遣的玩意儿,并不在王爷心上;可是眼前这画、这词,还有王爷对待这画的珍重,都表明这个曹静宜入了他的心。

王妃觉得,自己引以为傲的夫妻情深成了笑话。

她对睿明郡王失望之极,感到锥心蚀骨般的疼痛。

“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尚未行侧妃之礼,他就这么跑去与曹静宜相会,这样急不可耐,对发妻毫不尊重,真真薄幸人。

世上男儿多薄幸!

她原以为自己是例外。

结果,她一样遇见薄幸人。

睿明郡王不知王妃幽怨,正在书房听属下回事。

昨日派出去的随从来回:郭清哑二哥二嫂和方家两个管事进京。那两个管事一男一女,是要派去奉州的。男子叫牛二子,原在舒雅行任管事;女子乃是郭织女手下的冬管事,七仙女的老大。

睿明郡王忙问:“什么七仙女?怎么回事?”

随从回道:“七仙女是包括郭织女在内的七位擅长纺织的女子,不仅纺织手艺精湛,且都年轻、容貌也都好…”

睿明郡王道:“这冬管事的底细你都查清了吗?说说。”

随从道:“只问了个大概。她是个寡*妇…”

睿明郡王吃惊道:“竟是寡*妇!”

又问郭大有其人其事,随从一一都回了。

方家,清哑兴奋地和二哥二嫂等人会面,彼此说不完的话。

这次,郭家也要在奉州建立混纺工厂。

郭守业父子商议后,决定派郭大有和阮氏过来。

郭家的根本在江南,郭大全要揽总,不能来;郭大有精通织机改进,阮氏精通纺织,两口子待人接物又都心细谨慎,最合适不过。

再有一个缘故则是为了巧儿的亲事。

若无意外,严暮阳高中后很可能入翰林院;就算有意外,严家也要为他谋求外放为官,到时候就要和巧儿在京城成亲。除非能外放到江南为官,婚事倒可以推迟,等回去再办。

下午,方初和清哑在外书房会见牛二子和冬儿。

方初坐在宽大的书桌后,牛二子站在桌前,正回禀舒雅行最近大事;清哑和冬儿坐在一边椅内,低声私语,叙别后情形。

第1115章 方初的深意

清哑问冬儿:“怎么你来了?我不是叫福儿来吗?”

冬儿是寡*妇,在外做事多有不便。

福儿就不同了,可以和她男人一起来。

冬儿轻声道:“福儿…还是我来好些。”

她往清哑身边凑近些,说了自己来的理由。

清哑点点头,道:“也好。你去了要当心。”

冬儿道:“大奶奶放心。我自己知道。”

她眼中伤痛一闪而逝,清哑却没看见。

原来冬儿自愿离开江南,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要避开郭大全。只因她婆婆常借口来看孙子,到乌油镇找她麻烦;又污蔑她想给郭大全做妾,惹得小方氏和郭家私下传言纷纷。而蔡氏也防备她很厉害,弄得她都不敢去霞照,去了霞照也不敢去郭家工坊。她不愿同人争吵理论,正好方初要调派人手来西北建立工坊,她就自告奋勇来了。她离开后,研发中心交给福儿和虞南梦共同管理。

不知过了多久,方初轻咳一声。

牛二子转身叫冬儿,“冬管事。”

目光示意她过来,大爷有事吩咐。

冬儿忙站起来,走到桌前,和牛二子并肩站在一起。

方初又对清哑微笑,道:“你也来!”

清哑忙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椅内。

方初才转向面前二人,收了笑容,目光锐利,沉声道:“这次叫你们来,是为了在奉州建立‘舒雅纺织’,专营混合纺织。如今各纺织商家云集奉州,各显身手。舒雅纺织也有目标,且与我们其他作坊目标不同。我同你们大奶奶商议确定的舒雅纺织目标就是:

“要确保舒雅纺织在这一行行首的地位!

“无需规模宏大,也不必与人争市场。

“凡是舒雅出产,必要新品、精品,确保品质。

“如此,才能保证舒雅纺织在行内的传承和盛名!”

牛二子和冬儿凛然,一正身形,同声应是。

方初又把目光对准冬儿,道:“纺织这一行用的都是女工,管事若都是男人,处置问题难免不便,容易出事,故而叫冬管事来总理。再者,冬管事手艺精湛,可以监督技术质量,带领她们研发新品。”

说罢,又将目光转向牛二子,道:“然冬管事是女子,商场复杂,外面有些应酬往来也不方便参加,所以才叫二子同来。

“你们必须互相帮扶和配合,不许争权夺利。

“二子年轻,要多听你冬姐意见,不可因她是女子而轻视她,她是你大奶奶一手带出来的,郭家工坊第一人。

“冬管事也莫要小瞧了二子,他脑子活络,很能想些歪点子,遇事多和他商量,常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成果。”

那二人再次肃然答应,又互相对视一眼。

二子先笑道:“大爷放心。冬姐为人行事最让二子敬重,她又和我姐好,二子一定尊敬她,绝不擅自主张,大事一定和她商量。”

冬儿微微一笑,只说了一句话:“请大爷大奶奶放心。”

声音冷静、自信,显示了年长优势,和阅历的不凡。

方初目露赞赏之色,接着道:“舒雅纺织建在河东县。今年奉州商家云集,竞争十分激烈。我原要和你们大奶奶回江南的,又放心不下,担心太远了,有了问题鞭长莫及。谁知大奶奶有喜了。我便改变行程,决定不回去了。等大奶奶产后再回去。差不多要到明年。如此,我们便在京城坐镇。若奉州有任何动向,或者委决不下的疑难事,你们或者传书,或者派人回京禀告。切记:此次事关重大,不容有失!再记住: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无需和别人争夺!”

慎重的口气,表明他的高度关注。

他很少这样慎重其事的。

牛二子对此体会最深,小方氏当年起家,方初空手套白狼,在短短几个月内聚敛一份家业,何等挥洒自如!眼下小方氏家大业大,方初却对一个作坊如此谨慎,说明什么?

说明舒雅纺织的重要性,将成为小方氏核心。

大爷让他来建立这摊子,可见对他的看重。

牛二子和冬儿一齐答应,冬儿也隐隐激动。

然后,方初仿佛随口问冬儿:“你家小宝也来了。若你放心,就让他留在京城,跟适哥儿一起读书——我们为适哥儿兄弟几个请了老师。若你怕他小,不放心,你便带去奉州。你看呢?”

冬儿目露惊喜,急道:“那就请大爷和大奶奶费心了。”

方初笑道:“这也没什么费心的。又不是单为他请的老师。”

又道:“虽说我们会派人伺候照顾他。你还是要留个贴心的人在旁照顾,知道他脾气习惯,可以照顾的更稳妥。”

冬儿道:“这个当然。我留两个人给他。”

清哑也对冬儿道:“你放心,我会照看他的。我先觉得这样不行,孩子离了亲娘不好。后来他说,你在奉州事忙,未必有工夫照料他;还有教育问题,小宝到了上学读书的年纪,找一个好的老师很重要,再说小孩子在一块读书也活泼些。我就想问问你的意思。”

冬儿感激道:“大奶奶太费心了。别人想跟着小伯爷一起读书还求不来呢,我还能不舍得?都说慈母多败儿。我正要叫他早些学会独立。”

清哑听了,放心地笑了。

虽然让母子分离很残忍,但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知道取舍。她前世,那些父母家长想方设法也要将孩子送去好学校,买房的时候都要考虑入学因素,或者让他们住校。

冬儿心中却另有一番思量。

清哑是真心为她着想的,纯粹从孤儿寡母的角度为她考虑。

方初这样安排却很有深意。若她今日不留下小宝,只怕方初不会全心信任她,就要另外采取措施节制她;相反,她将小宝留在京城跟着适哥儿一起读书,对小宝的成长有好处,也令方初放心。

她并不怨恨方初无情,也能理解他。

因为她家只剩她和儿子两人,清哑又将她的卖身契还给她了,若她在外做出对方家不利的行为,方家要防范她很费手脚。

第1116章 在奉州怀上的

此事定下,冬儿又将带来的人名单奉上。

这是方初传信给圆儿,让他从清园挑选的,有小子有丫头。

方初挑了二十个小子,交由黑风管理,随牛二子一道去奉州。又挑了八个丫头交给冬儿。这些丫头都是和紫竹一批训练的,方初让她们跟在冬儿身边保护她,因为冬儿掌管方家技术,身份重要。

冬儿见了更加谨慎、感激。

清哑又对她道:“你先回去休息。明天带你去慈善中心看展览。”

冬儿忙答应,和牛二子退下,各自回去准备。

当晚,冬儿免不了对儿子小宝仔细叮嘱、谆谆教导。

小宝虽然舍不得娘亲,但小孩子心性,想着娘不在跟前,少了人管他,且能和方无适等人一块读书,便很开心;又听说奉州离京城并不远,娘会找机会回来看他,更无牵挂了。

次日,清哑命巧儿带二嫂和冬儿去慈善中心看展示。

第三日,牛二子、冬儿、黑风一行便去了奉州河东县。

郭大有也先派了管事前去,自己要晚一步才出发。

睿明郡王很快得到消息,即命关注方家在河东的动静。

二月十五日会试结束后,无数人都在等待会试结果。

蔡大人和龚大人等问了严暮阳考的内容,都认为他高中是一定的,就看能否中会元了。于是,他依然不能放松,依然要准备三月初的殿试。方利也是一样不敢懈怠,也要继续用功。

二月十八日,王家有位太爷做七十大寿,是王瑛祖父的弟弟。方家很给新妇脸面,不但方制和王瑛去了,因清哑坐稳了胎,严氏怕她闷,也让她跟方初一起去王家贺寿,特地叮嘱王瑛照顾嫂子。

王瑛很高兴,说一定照顾好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