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夫人交待完了,几位小姐相继离座,二奶奶也笑吟吟地走到容华身边,对容华道:“八小姐第一次来侯府吧?”

容华腼腆地笑着点头。

二奶奶道:“西边的园子是新修的,到有几分新鲜的景致,我带你们过去看看。”说着领着二房两位小姐、贾三小姐、容华,让几个婆子丫鬟跟着往园子去了。

戏刚开场,大太太觉得有些头晕,蔡夫人忙叫了丫鬟,“让厨房煮些醒酒汤来,亲家太太喝得急了。”

大太太道:“平日里我很少吃酒,今日不知怎么了,偏偏那花接连两次传到我这里。”

陈夫人也吃了两杯酒,带着酒气,说话也不遮掩起来,“那是好事,说明大太太要有喜事来了。”

陈夫人这话一出,戏台上长长的唱词正好到了结尾,忽然之间周围一阵静谧。

几位夫人都转脸看过来,陈夫人却仍旧毫无察觉,满面红光,“大太太是有福气的人,家里的小姐也是个个漂亮,将来啊…”

詹二夫人看势头不对,连忙上前去给陈夫人添茶,“也不知道夫人喝不喝的惯府里的茶。”

陈夫人却不接话,仍是道:“王家那可是…”

大太太听得陈夫人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心里一冷,站起身来,陈夫人只当大太太要和她亲近,刚要张嘴,詹二夫人不小心将茶杯碰了,水洒了陈夫人一身。

陈夫人一惊,急忙站起来,詹二夫人也在旁边不停地赔不是,“你瞧瞧我,笨手笨脚的,怎么就湿了夫人的衣服。”

蔡夫人也埋怨了詹二夫人几句,又笑着对陈夫人几句耳语,陈夫人尴尬的表情渐渐化开又露出笑容来。

蔡夫人又对詹二夫人道:“快去带陈夫人换衣服去,要是陈夫人不满意我可不依。”

詹二夫人急忙笑道:“我一定不敢马虎。”

詹二夫人领了陈夫人先下去。

大太太心里冷笑一声,好歹都是官宦世家,这陈夫人却这样粗浅,竟然当众说出这样的话来,花言花语还如此轻佻,生像是沾了他家多大的光。

如果没有蔡夫人这层关系,凭着陶家,怎么也不可能上赶着凑成这门亲事。虽然说是对方是尚书府,毕竟是过去做妾的,谁家姑娘不是宁可嫁与小家做正妻,也不嫁大家做妾。

谁人又不知道尚书府纳妾跟买个丫鬟没什么两样。

再说这陈夫人,不过是沾了她姐姐的光,她娘家是没有半分能耐,如今她外甥做了这样的大官,便眼高于顶了,哪来的资本嘲笑她陶家,大太太越想越气,尤其是陈夫人处处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太太扶着额头,露出几分醉意。

第二十五章 应变(下)

蔡夫人忙笑着道:“想必是亲家太太吃不惯府里的酒,让大奶奶陪着去休息一会儿,好在这酒容易醒,过上一会儿,酒气也就散了。”

大太太笑道,“夫人们都在这里,我怎好自个儿去休息。”

蔡夫人又道:“亲家太太这样就是拿我做外人了。”

大太太笑了笑这才告了退。

淑华搀扶着大太太到房里,让大太太躺在自己的贵妃榻上,然后遣散了众丫鬟,又亲手倒了杯茶给大太太。

大太太半眯的眼睛豁然睁开,“我且问你,那贾三小姐到底是怎么回事?”

淑华知道母亲便会问起这件事,“前几天跟着她母亲来府里做客,婆婆就将她留下来看戏。”

大太太目光顿时变得尖锐起来,撑起半个身子,“你是真没感觉到,还是装糊涂?你以为贾家三小姐就是简单地在侯府做客?”

淑华脸上立即露出落寞的表情,“母亲当我是个没心没肺的吗?我岂会看不出来,只是…我一直没有动静,婆婆那边虽然嘴上不说,却…现在又叫二奶奶找了她的妹妹进来,这几日时时刻刻地带在身边。”蔡夫人的意思,明眼人一看便知。

“她只有两个儿子,现如今都成了亲,再惦记别人家的女儿还能是做什么。二奶奶生了儿子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无非就是要腌臜着我。”

大太太知道蔡夫人那样的人,不论好坏都不会说出半分来,做起事却一点不留情面,当年五小姐那件事,蔡夫人平平淡淡说出来,她也是吓了一跳,蔡夫人却像玩笑似的,一点都不在意。

蔡夫人在淑华这件事上,虽然没有过什么表态,可她今天将三小姐叫来看堂会…不光是做给淑华看,更是让她看的。如果她稍有别的心思,蔡夫人就能随时随地让淑华地位不保。

“母亲,”瞅着大太太那样担心,淑华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些深意,“只要稍稍忍一忍,说不定…会有转机。”

大太太似乎听出了些什么,再看看淑华,压低声音,试探着问:“难不成…你有了?”

淑华笑着点点头,“月事迟迟没有来,到底是不是,过几天就应该能知道了。”

大太太合起手来,脸上难掩笑容,“老天保佑,如果你生下个儿子,在赵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淑华道:“所以不管她提了什么要求,现在只能尽量应下来,等我顺利生下孩子,日后也就有了依靠。”

大太太点点头,“这话倒是不错,我并不是舍不得身边的几个丫头,我怕的就是旁人不免在后面指指点点,说你父亲为结交…不惜舍出自己的女儿,但是现在为了你,也只好先走这样一步棋,等到将来那门亲事谈好了,也就无妨了。”

大太太叹口气,“要是姑爷能替你说句话…”

提起赵宣桓,淑华心里顿时黯然。

大太太再也不好说什么,想到刚才的事,又道:“去看看秋荷、冬蕊两个回来没有?”

淑华将自己贴身丫鬟妙彤打发出去。

一会儿功夫妙彤将秋荷领进来,秋荷请了大太太安才道:“刚才府里的丫鬟元霜离那两位夫人近些,两位夫人说了什么,她也就全听了去。”

“两位夫人说,咱家八小姐那气质和样貌看着跟蔡夫人的妹妹有些相像。”

大太太再想及蔡夫人今天看到容华时的表情,心里一颤,“说的是蔡夫人哪位妹妹?”

淑华猛然之间想起来,“我想起来了,是华贵妃的胞妹。”

大太太呼吸一滞,整个人从贵妃榻上坐起来,“你说的是弘化公主?”

蔡夫人的三妹妹被封为弘化公主漂洋过海远嫁番邦小国,嫁过去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圣上也是念及这般才将在深宫一直默默无闻的蔡家二女儿封为嫔,算是补偿了蔡家,要说华贵妃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因为她三妹妹做了这番牺牲。

“听说弘化公主和华贵妃是极好的。毕竟姐妹连心,更何况还是同胞姐妹。”大太太虽然从来没见过蔡氏的几个胞妹,可是也听别人说过,华贵妃和弘化公主这对双生姐妹,虽然长得并不一样,但是一个娇艳瑰丽,一个清新不俗,一个华贵,一个潋滟,是名门望族中出了名的双娇。

“不光是华贵妃,我婆婆每念及弘化公主也要掉眼泪的。”

竟能让蔡夫人动情。

“今天八妹妹这般打扮,我一时之间也看着眼熟,说不上在哪里见过,现在倒提醒了我,婆婆房里有幅弘化公主的画像,我曾看过一次,八妹妹今天的妆扮确实和弘化公主有几分神似了。”研华顿了顿,“那又怎么样,这世间漂亮的女子多了去,眉目间有些相似那也不足为奇。”

大太太看了一眼淑华,“你懂得什么。”宴席间她瞧见蔡夫人的目光好几次落在容华身上。

大太太半天才叹了口气,又道:“容华,是有些大家闺秀的样子。”若是嫁入豪门定会事事周到,嫁人作妾却…真是可惜了。

今天的堂会结束,很快就会传得人人皆知,陶家有个八小姐,长得像当今华贵妃的妹妹弘化公主。

当年的双娇…惹得多少豪门世族子弟觊觎。

只可惜一个禁宫深藏,一个香消玉殒。

大太太休息了一会儿又复回去看戏,蔡夫人急忙拿出戏单要大太太亲自点几出,大太太推辞一下,蔡夫人道:“这堂会本也是为亲家太太才有的,亲家太太如果不点,这戏我们也看不得了。”竟像是比之前更加亲近起来。

大太太推不得,便点了两出。

与蔡夫人相好的两位夫人,趁机也和大太太搭了话,众人一边看戏一边说笑不提。

二奶奶和众小姐到了后花园,二房两位小姐经常来侯府,对侯府景致早就失去了兴趣,便寻了个地方喝茶下棋。

二奶奶只带了贾三小姐和容华四处转转,三个人过了曲廊,新修葺的花园便在眼底,花园左边修了处人工湖,中间是一处湖心亭,右边用太湖石堆积了假山,上有平台用围栏圈起,围栏边尚有奇花异草残留的痕迹,里面隐见一口古井,山石后面有几间屋子,看起来不大起眼,似是用竹子构建而成。

容华看到此景不禁一怔,好在二奶奶忙着介绍景致,三小姐眺望那院落,并没有人注意到。

容华的心绪慢慢平复,二奶奶的声音才入耳。

二奶奶道:“这两间屋子是按照桓大爷的意思造的,取名叫无为轩,外表虽看起来不起眼,里面却雅致的紧。”

三小姐好奇道:“之前就看到这两间房子,只是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到了侯府不是一天两天了,竟然一直不知道这两间房子的用途。容华微微笑笑,这也太明显了,看来淑华这正妻的位置做得也不舒坦,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

谁又不是如此。

但凡嫁的好的,无不是这般样子,赵宣桓在外为人谦和,声名远播,无论是谁都会将他纳入最佳的夫婿人选,三小姐的这种心事,她又何尝没有过。

大太太那样精明,也挡不住爹爹纳了一个个的妾室,夫妻中的算计和冷淡,说不定有一日也会出现在她身上,小说话本上的夫妻恩爱,她已经畅想过一次,再也不能…再也不会轻易深陷其中。

二奶奶似是没有听出自己妹妹的言外之音,笑着对她说:“里面存放一些书籍字画。”

一听书籍字画,三小姐顿时眼睛亮了,只吵着自己姐姐要去看看,二奶奶拿她没有办法,只得说,“我这妹妹从小不好别的,就喜欢看些书,八小姐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容华笑笑,“我看那边景色不错,想去前面的亭子里坐坐。”

二奶奶自然欢喜,“那好,我让丫鬟婆子陪着你过去。”说着调了两个丫鬟两个婆子跟着容华,她和三小姐径直去了无为轩。

容华坐在湖心亭里,丫鬟捧出鱼食来喂锦鲤。

食儿一撒,湖里的锦鲤争相抢夺,一时之间鱼头鱼尾纵横交错。

她说过,喜欢园子里清幽处建两间寒舍,只放琴棋书画,外面要开辟出一小块空地,种植上各色花卉,中间必是一口古井,从井中打来的水方好调墨洗笔,这两间屋子不要别的名字,“无为”两字正好。

不所作为也无可作为,方才能有闲情雅致。

他真有了这无为轩。

想必赵宣桓修了这么一处,也会常去坐坐,不然三小姐不会这样有兴致,二奶奶也不会借着带她们游玩的幌子与她妹妹方便。

容华正想着,二奶奶带着三小姐退出来,三小姐游兴未尽,非要去前面离垂花门楼不远的假山奇石处看看,要从外宅进内宅必然会经过这里。

容华心念一动,也不反对跟了过去。

几个人正在假山的拱门中穿梭,一阵脚步声传来,容华看到前面的三小姐身形一滞,便听到二奶奶高声道:“大爷回来了。”

容华似是没想到会遇到赵宣桓,忙带着闺门小姐的羞涩慌张地躲在山石后面,算是回避,只是匆忙中手稍稍不经意地一扬,她外面氅衣不小心刮在山石上。

第二十六章 惊心(上)

容华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她旁边的贾家三小姐倒是热心,连忙伸出手帮她扯衣服。

贾三小姐帮忙解开容华刮在山石上的衣服,迟了一步躲避,顿时和赵宣桓撞了个正着,于是便红着脸,冲赵宣桓福了福身,叫了一声,“问桓大爷安。”她只见赵宣桓生得玉树临风,温润俊朗,心跳不由地加快,紧张地握紧了手,忘记了此时此刻手里正攥着容华的衣角。

赵宣桓的目光似是在贾三小姐身上稍作逗留,然后便落在她手上。

贾三小姐整个人慌得微微发抖,半天听得赵宣桓淡淡地回了她一声便离开了。

容华从山石后面出来,看了眼面色娇羞的贾三小姐,贾三小姐手里的那片衣角也不知道赵宣桓是否看见了。

二奶奶回过头数落妹妹,“你啊,偏到这里来玩,好在碰到了自家人,若是有外人看不羞死你。”

贾三小姐犹自攥着容华的衣角,二奶奶使个眼色,贾三小姐才发觉,忙讪讪地松开容华的衣服,冲容华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容来。

赵宣桓离开,贾三小姐一颗心就不在了这里,对园子里的其他景致也失去了兴趣。

过了一会儿,二奶奶寻了个借口,“出来半天了,小姐们也都累了,那边戏也差不多了,我们就回去吧!”说着带着贾三小姐、容华重新带回到戏楼。

戏楼里重头戏果然已经唱完,众人都是闲逸舒缓的表情。赵宣桓请了安就离开了,贾三小姐看不到赵宣桓的身影,不免面露失望。

蔡夫人叫了二奶奶过去,“你回来的正好,去取些醒神的香膏来给亲家太太带回去,亲家太太刚才用过,正说好呢!”

二奶奶笑道:“我那里正好还有两盒,这就打发人去给大太太取来。”说着打发两个丫鬟去取了。

淑华看众人都有倦意,笑着说:“夫人们看了半天戏也倦了,不如去花厅休息休息,等一会儿吃了晚宴,还要请各位夫人看花灯呢。”

众人皆笑。

蔡夫人道:“今天谁也不准早走一步,府里才四处寻人做了批的花灯,说什么也要让各位夫人帮着赏鉴一下。”

主人这样说,客人自然也答应。

蔡夫人又看二房的两个小姐没跟着一起回来,又问道:“那两个丫头哪里去了?我们一会儿散了,她们岂不是不知道?”

不等二奶奶说话,贾三小姐就抢在前头说:“两位姐姐去梨花院那边下棋去了,我去叫两位姐姐。”

二奶奶脸色有些不好看,没想到妹妹竟然这般急切,知道桓大爷回来了,就迫不及待地去…,刚才她嘱咐的那些话,都算是白说了。

蔡夫人笑着夸贾三小姐,话中似有深意,“这孩子就是乖巧,那你就去一趟吧,仔细着点这园子你还不太熟,别走错了路。”

有丫鬟婆子跟着,又怎么会走错路?蔡夫人的特指谁又能不明白。

贾三小姐正要走,一旁的大太太也笑着道:“让容华陪着你一起去,两姐妹也做个伴。”

容华看向大太太,微微颌首。

贾三小姐亲切地拉起容华笑道:“有了妹妹陪我,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贾三小姐带着贴身丫鬟,容华带着木槿,身后还跟着侯府的丫鬟婆子。

这一行人也有不少,不知道贾三小姐要怎么将这些人都支走。

刚走到半路,贾三小姐果然有了状况,她贴身的丫鬟盼儿忽然道:“小姐,你的耳坠子怎么少了一只?”

贾三小姐用手一摸,左边的耳朵上空空如也,那对赤金镶碧玺的耳坠果然少了一只,贾三小姐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忙低下头来找。

盼儿道:“这耳坠子丢了可不得了,那可是太夫人给小姐的,刚才还在耳朵上,一定是掉到了哪里。”

众丫鬟婆子一听贾三小姐丢了东西,也都急忙低头帮着找,只是这一路来都找过了,也没见到耳坠子的影子。

“说不定刚才小姐和二奶奶去园子里的时候丢在别处了。”

贾三小姐手摸着自己耳垂,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看了眼旁边的容华,“妹妹也帮我想想,在园子里的时候,我的耳坠子还在不在?”

容华想了想才道:“姐姐问起这个,我还真的没注意,不过我才来的时候,姐姐的耳坠子是在的。”

有婆子问道:“要不然找人去回了二奶奶,让二奶奶再派些人来,好好在园子里找一找?”

贾三小姐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不妥,“要是平时也就罢了,如今贵客都在前面,这事一闹不是坏了大家的兴致?我看不如这样,你们分头去园子里帮我找,找到就不用说了,找不到那也得等到贵客走了再说。”说完又问容华,“妹妹觉得呢?”

问她意思,不过就是走走过场罢了,容华点点头,“姐姐说的对,只是要找就要快些,这府里如今有戏班子在,人多眼杂说不定会被谁捡去了,钱财是小,那坠子总是长者所赐轻易丢不得的。”

贾三小姐道:“妹妹真能体谅我的心。”便转过头分配众婆子丫鬟,去她们走过的地方细细地找。

一时之间人走了个干净。

贾三小姐道:“好妹妹,我带着盼儿去前面找,顺便去梨花院找两位姐姐,妹妹对府里的环境不熟悉不如在这边等消息。”

容华道:“姐姐也要小心,如果找不到就早点回来,禀了大人才是。”

贾三小姐笑着匆匆离开了,剩下容华带着木槿站在原地。

“贾三小姐必然是去无为居的。”

木槿不明就里,奇道:“小姐怎么知道?”

容华微微一笑,因为贾三小姐知道无为居是赵宣桓最可能去的地方。

“小姐,那我们?”

容华并不说话,只是带着木槿慢慢向前走去。

风一吹,容华身上的氅衣像天空中一朵极淡的云。

赵宣桓将这身衣服交给她的时候,他的笑容温润,告诉她,“我想到了办法。”

她以为他不过是在宽慰她,不过就是件衣服而已,穿上它便能让蔡夫人同意这门亲事?那时虽是半信半疑,她的心却像是那时湖里的月圆圆满满的。

她却忘了,月亮是会变的,更遑论影子。

人心变幻莫测,没想到这身衣服倒是不负重托,在义承侯府小小地掀起了波澜,如果当年她没有死,说不定他们真的有机会在一起…

又或者…

根本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结局。

这辈子毕竟是错过了。

不是,他们连来生都已经错过。

容华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垂花门不远的假山前,刚想要转头跟木槿说话,忽然发现身后的木槿不知道去了哪里,正在诧异,手腕一紧整个人被拽进了重岩叠嶂中。

容华还没抬起头,那清澈熟悉的声音已经入耳,“我还以为是看错了,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容华哪里经过这样的变故,忍不住惊呼,好不容易抬起头来,看清面前的人顿时诧异地喊了一声,“大姐夫?”

听到容华惊讶的声音,赵宣桓恍然醒悟,再仔细地看拉着的人,手顿时像被灼了一下,猛然间将容华放开。

面前的人,仰着小巧的下颌,嘴唇抿起显得更加的婉约清秀,青丝随风飞扬,眼睛似璞玉般明亮,漆黑剔透,里面闪动的神采藏着些出尘的孤傲,尤其是似与生俱来般的从容…再穿着这身衣裙,让他有种魂牵梦萦般的熟悉。

明明不是她,他却怎么也分不清…

他似乎在努力的吐纳呼吸,“外面有宴席,我喝了些酒,失礼了。”醇厚的音调却怎么也带着些潮湿。这句话过后,他便缄默不语,只是瞧着她。

赵宣桓的呼吸轻轻吹在她脸上,果然带着淡淡的酒香。

容华微微缩起肩膀,手指轻轻蜷起来。

外面风吹过竹叶沙沙声,所有的一切已经和这里没有关系了,静谧中带着一份让人难以忽略的情绪。

“吓到你了吧?”赵宣桓似是发现了什么,慢慢弯下身,在地上找来找,捡起一只步摇,迟疑了一下,抬起头看了一眼容华,不知为什么清澈的目光又朦胧起来,他用锦袍擦去了步摇上面的尘土,捏起来。

容华向后缩了一下头,赵宣桓仍是固执地将步摇重新插在容华头上。

“你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