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赵五娘声泪俱下:“…不幸家乡遭荒旱,粮米欠收少吃穿。头一年不分昼夜织布纺线…”

身后唐家奶奶和乔夫人窃窃私语。

声音或高或低,却正好能让她听到只言片语:“…也不好好歇着。这几年都是三夫人帮着掌家…非要在亲眷故交面前出这风头,也不想想三夫人的立场…”

十一娘不由打量元娘。

元娘歪在银红色七彩团晕迎枕上。双眼微闭,好像睡着了。

又侧脸去看大太太。

眉头微蹙,脸色紧绷。显然是听到了两人对话。

十一娘在心里暗暗叹一口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元娘这样,的确容易给人气量狭窄的感觉。不过,这不是自己能说的话,不如老老实实站在这里听戏。

心念一转,她把注意力放在了戏台上。

蓝色缎面的百纳衣半掩粉面,妙目转动,戚婉悲切。赵五娘腔调高亢:“那东邻西舍都全然借遍,卖了纺车又卖了衣衫…”

“十一妹,”身前的人突然唤她,声音微弱却柔韧,“你在家时,住哪里?”

十一娘微怔,片刻才回过神来──元娘在跟她说话。

“回大姐。”她恭敬地道,“我住绿筠楼。”

“绿筠楼啊?”元娘已睁开了眼睛。她望着戏台,目光平静而清明,“在什么地方?在娇园的什么地方?”

“在后花园。”十一娘尽量清晰明了地向她说明,“从芝芸馆的后面门出向东有卷棚,出了卷棚向北有回廊,下了回廊,是片黄杨树林,绿筠楼就修在那树林西边。”

“西边!”元娘回忆道,“我记得那里有个暖阁的。怎么?把暖阁拆了重新起了绿筠楼吗?”

“没拆!”十一娘笑道,“就在那暖阁前面不远。”

元娘点头。

戏台上一幕喝完,锣敲突然静了下来。

她并没有查觉到,依旧和十一娘闲聊:“我小的时候常在那暖阁里看书,现在那暖阁做什么用了?”

满屋的人都听到她的声音。

十一娘压低了声音:“冬天下了雪。母亲会让人点了地火,我们姊妹都会在那里做针线。又明亮,又暖和。”

元娘笑起来,转头对一旁坐着的几位夫人道:“我精神不济,就陪大家听这半折。算是我的心意。”

丫鬟们轻手轻脚地给众人换茶。

大家纷纷道:“正当如此,你快去歇着吧!”

元娘笑道:“听说晚上还要放烟火,我等会也看看热闹。”

太夫人和大太太都露出犹豫之色。但太夫人毕竟是婆婆,有些话不好说。大太太则直接些,问道:“你身子骨能撑得住吗?”

元娘望了五夫人:“正如丹阳所说,我总关在家里,没有病也得闷出个病来,何况是有病,正当多动动。”

五夫人笑吟吟地连连点头。

大太太还要说什么,元娘已笑道:“娘放心,我就在隔壁院子里歇着,能行就出来陪陪大家,要是不行,我就在院子里看看…到时候大家别怪我失礼。”

众人纷纷应“好”。

太夫人就叫了刚才去给甘家小姐和十娘开库拿风筝的杜妈妈:“你带几个人去打扫打扫,然后留在身边服侍。四夫人要茶要水的,也有个使唤的人。”

“多谢娘好意。”元娘委婉地拒绝,“我身边有文姨娘、陶妈妈。您身边也不能缺了人。”说着,顿了顿,看着十一娘。“妹妹也过去陪我说说话吧。”又望了太夫人,“我有什么事,再叫杜妈妈也不迟。”

“也好!”大太太帮元娘掖了掖身上搭着的薄被,“十一娘向来沉稳,有她在你身边,我也放心了!”

太夫人见了,不好再多说,点了头。

五夫人送元娘过去,出了厢房门就被元娘劝了回去:“…满屋子的人,我来就是添麻烦。又想来看这热闹。弟妹帮我在娘面前尽孝就是。”

那边锣鼓已经起了个音。

五夫人看着把元娘团团围住的十一娘、文姨娘、陶妈妈及大小丫鬟媳妇,笑着点了点头。送到穿堂门口就折了回去。

进了穿堂,元娘示意放了肩舆:“让十一娘扶我走走。你们就在这里歇了吧。”

“那怎么能行?”陶妈妈立刻反对。

元娘摆手,面露毅色。

大家都噤了声。

文姨娘则笑道:“要不,我去帮您把屋子收拾收拾吧?那边一向没什么人住,虽说天天打扫,浮尘却是少不了的…”

“不用。”元娘笑道,“我只是找个地方和十一妹说说话。”

她再一次的拒绝,让大家都留在了穿堂。

十一娘半架着元娘出了穿堂,慢慢进了小院。

那太石湖高过屋檐,挡住了进门的视线,迎面是婆娑摇拽的绿竹,身后热闹的锣敲声隐隐传过来,让小院的环境更显静谧。

“我以前天天吃药,人肥得跟猪似的。”她自嘲地呵呵笑,声音却很冰冷,“现在连你都扶得动我了!”

元娘比十一娘高了半个头。

“以前是虚胖吧!”十一娘声音温婉,“停了药,自然就瘦下来了。”

元娘就停下脚步看了十一娘一眼:“你还挺会安慰人的!”她眉角挑了挑,有股凌厉之气。

十一娘微微地笑了笑。

却在心中暗暗思忖,她没有生病的时候,恐怕是个很锐利的人吧!

她神色自若,自有落落大方的从容。

元娘见了眼底不由掠过一丝惊讶,然后嘴角微翘,低头朝前走。

长期生病卧房的人总会生出几分别人不能理解的怪脾气,不管元娘为何惊讶,只要真诚以待,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十一娘笑着架了元娘,绕过太湖石朝正屋去。

第四十七章

十一娘扶着元娘慢慢朝着正屋走。

路上,十一娘感到元娘的身子越来越沉,不由慢了脚步,柔声道:“要不要歇歇。”

元娘侧脸笑望着她,眉角轻挑,嘴角却一撇,表情很怪异:“别做声!”

十一娘有些奇怪,但还是顺从她的话,不声不响地架着她上了正屋的台阶。

正屋门扇虚掩,东、西两边的窗棂半开,好像在敞开透气似的。

她一手扶了元娘,一手去推门。

指尖刚触到门上,突然听到一声男子的怒喝:“谁在门外?”

十一娘心中一惊,手一颤,就拍在了门上,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屋里有女子低低的惊呼声传来。

有人!

这是闪入十一娘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

而且是一男一女!

这是闪入十一娘脑海里的第二个念头。

她愕然,继而心里隐隐升起股不妙的感觉。

一直有气无力地靠在她肩头的元娘此刻却站直了身子,大声道:“谁?谁在里面?”说着,动作敏捷地扶了门框,抬脚就走了进去。

十一娘看着元娘步履踉跄,犹豫片刻,急步赶上前扶了元娘,就看见一个男子龙行虎步地从西厢房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