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笑道:“我学的是仙绫阁的绝学,讲究写意淡雅。不比宫里的贵人们,讲究雍容华丽。黄三奶奶抬爱了。”她先把黄三奶奶夸奖过份之词推脱,免得有人拿这做文章,然后解释道,“仙绫阁的绝学的确是不外传的。不过,传我这门技艺的是仙绫阁的简师傅,仙绫阁的这套针法原就得于她!只是她早年遇人不淑,生活无着,多亏有仙绫阁的人照料,无以回报,所以把这套针法传于仙绫阁。我跟着她学艺,自然不在这限制之中。不过,因为仙绫阁对简师傅有大恩,我也不便把这套针法传于其他人。”免得有人打这套针法的主意。

大家本来都不以为然,可听她讲到仙绫阁的秘闻,个个都洗耳恭听。就是太夫人,也是第一次听到,眼底不由闪过错愕之色。

“可惜了,可惜了!”黄三奶奶听着婉惜,“要不然,我们合伙开个绫仙阁,只怕要把仙绫阁的生意抢光了。”

十一娘不由笑道:“说起来,这针法还是简师傅自创的,却到了仙绫阁才得以发扬光大。想来那仙绫阁有今天,也不单凭这一套针法而已。”

林大奶奶本坐在一旁不做声的,听黄三奶奶和十一娘说的热闹,忍不住道:“四夫人说的有道理。仙绫阁除了这双面绣,真丝绣线也是极有名的。经久弥新,我还没有见到过比她们店里更好的东西。”

十一娘就笑问道:“林大奶奶是北方人吧?”

林大奶奶不解地点头:“我是北方人!”

“北方的人都喜欢用仙绫阁的真丝绣线,我们杭州府一带的人却喜欢用彩绣坊的真丝绣线。”十一娘笑道,“她家的彩线颜色分的极细,仅白色而言,就有七种…”

她侃侃而谈,从各种绣线优质到颜色运用,完全是一副大行家的样子。到了最后,林夫人竟然道:“…四夫人,我有个不敬之请。”说着,也不待十一娘回答,径直道,“我家慧姐儿,今年十二岁了,请了好几个针线师傅,都不得其法。我明送她到您那里去,您帮着看看。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跟她说说,让她知道些也好。”

情况急转直下,让十一娘惊愕不已。

她不由看了太夫人一眼。

太夫人笑眯眯地望着她,一副你做主的样子。

十一娘却心中一动。

她想到了贞姐儿…

如果有了适龄的玩伴,她也许就不会那么孤单了吧!

自己要万一不行,把简师傅给请来,束修肯定比罗家高!

这是双赢。

十一娘决定教林家这位慧姐儿。但也不能答应的太容易。得不到的常常是好的。

她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我从来没有教过徒弟…何况我的技艺出自仙绫阁…”

林夫人一听更为迫切。

仙绫阁的绣品闻名天下,能学一鳞半瓜,说出去在婆家多有面子!

“四夫人,要不,您写封信去问问简师傅?我们学了难道还会和仙绫阁抢生意不成?再说了,仙绫阁就算是知道了,我们这样的人家,不仅没辱没他,说起来,还是他们占了便宜。”

这位林大奶奶的脑瓜子转得可真快啊!

十一娘咬了咬牙:“那我写封信回去问问!”又苦笑道,“偏偏大奶奶看中了我的绣艺,要只是看中了我院子里的那株西府海棠多好啊!”

黄三奶奶故做不解地道:“看中你的西府海棠有什么好?”

十一娘笑道:“我这就嘱咐人把它送到林大奶奶家里去,也免得这样费事了!”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

林大奶奶更是道:“我院里倒有株玉兰花,您要是不嫌弃,我明天就让人给您送过去。”

黄夫人听了就指着十一娘和林大奶奶对太夫人、林夫人道:“看见没有,都是些败家的。连两棵树都保不住,只有你们还当宝贝似的捧在手里面。”

这下子,大家再也顾不得矜持,个个捧腹大笑。

把进来禀事的小丫鬟笑得一头雾水:“…妈妈说,可以开饭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总是对和自己同阶层的人要容易接受一点。

黄夫人一句“都是些败家的”的,让林大奶奶顿时对十一娘亲近起来。问她平时在家里都有些什么消遣?喜不喜欢听戏?觉得是长生班的庚长生唱得好还是结香社的白惜香唱得好?又有黄三奶奶在一旁凑趣,三个人笑语殷殷,十分亲热。

走在前面的太夫人趁机回头看了一眼,放心地和黄夫人讨论山东人嫁姑娘和燕京有什么不同来。

吃饭的地方是个小小的花厅,摆了五、六张桌子,只有东边一路坐了两个妇人。一个五十来岁,穿了件沉香色十样锦妆花遍地金通袖袄,乌黑的头发梳了个圆髻,只戴着赤金观音分心,表情很是冷峻。一位四十来岁,穿了宝蓝色牡丹穿花遍地金通袖袄,梳了个牡丹头,戴了赤金衔珠凤钗,红宝石戒指,笑容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另有个穿着大红刻丝金枝绿叶百花综裙妇人陪在两人身边。她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相貌很普通,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倨傲,给人一种不是很好相处的感觉。

林大奶奶立刻低声道:“看见那个穿大红刻丝综裙的没有,唐家的三少奶奶杨氏。”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

她吃惊的不是在这里遇到了建宁侯的女儿,而是林大奶奶语气里竟然有提醒的意思在里面。

两人好像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长谈…有时候,缘份真是件奇怪的东西!

感叹中,三人已望了过来。其中那个四旬妇人立刻笑着离席迎了过来:“大家可来迟了!”

唐夫人等人纷纷和那妇人打招呼:“李夫人!”

太夫人就朝十一娘招手:“来,见见山西总兵李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忙上前给李夫人行礼。

李夫人一面还礼,一面道:“这可折煞我了。想当初,我们家老爷还是侯爷给救回来的…”

“这又不是大殿论功行赏。”太夫人笑着打断了李夫人的话,“李夫人也太客气了些!”

说话间,那五旬妇人和唐家三少奶奶杨氏走了过来。

“早就听说侯爷娶了个贤良淑德的,没想到还是个美人!”那五旬妇人笑着上下打量她,“我们侯爷是个有福气的!”

十一娘听着不由冒汗。

在嫁给徐令宜之前,她只是余杭乡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而已,什么时候有贤良淑德的美名,这位夫人的帽子也太高了些!

太夫人听了却只是呵呵地笑,然后对十一娘道:“这位是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梁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曲膝给梁夫人行礼。

梁夫人忙携了她的手:“侯爷和我们家老爷兄弟相称,夫人不必多礼。”

“哎呀!”一旁站在的杨氏突然掩嘴而笑,“可怜我妹夫多了个小婶娘。”

十一娘听着一头雾水。

太夫人就笑道:“唐家三少奶奶的二妹妹,是梁夫人的三儿媳妇。”

十一娘恍然大悟。

那梁夫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悦,笑着打哈哈:“我这不是怕给见面礼吗?”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倒把杨氏的突兀给掩了过去。

唐家四奶奶有条不紊地安排大家入桌。

太夫人、郑太君、黄夫人、林夫人坐了一席,梁夫人、李夫人、甘夫人、乔夫人坐了一桌,林大奶奶、黄三奶奶、十一娘坐了一席,就有司客的妈妈请了唐小姐的几位舅妈、姑妈,大家见了礼,唐夫人陪着几位舅妈坐了一桌,几位姑妈又坐了一桌,五桌满了,十一娘这边倒空出一个位置来。唐家四奶奶就笑着对杨氏道:“你也陪着坐了吧!”

杨氏笑笑,正要入席,有小丫鬟跑进来:“长公主府的周夫人来了!”

唐家四奶奶一听,忙迎了出去。杨氏见了,也跟了过去。

黄三奶奶就向十一娘解释道:“附马爷姓周。长公主年事已高,人情客往,都是儿媳周夫人出面。她镇南侯王饶的嫡长女。”

十一娘灵光一闪。低声道:“是不是福建布政使王大人的亲戚?”

黄三奶奶微怔:“镇南王家的确出了一个做福建布政使的旁支兄弟。原来你们认识?”

那就对了。

给十娘说亲的那位。

那位王夫人和十娘的姑姐姜夫人十分要好…

她知道这些人家盘根错节,但是复杂到这种程度,她还是不由暗暗庆幸──如果不是太夫人改变主意决定带她出来,想自己摸清楚这些关系,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事。

十一娘摇头:“我认识布政使王大人的夫人!”

林大奶奶听着奇怪,正欲问个详细,唐家四奶奶和杨氏已一左一右地拥着位穿着大红刻丝蝴蝶葡萄褙子的三旬妇人走了进来。

郑太君、太夫人几位年长的坐着没动,甘夫人、李夫人几位年轻的站起来和周夫人打招呼。

周夫人十分活络,曲膝行礼问安,每人都不重样──问郑太君她的身体,问太夫人丹阳怎样了,问林夫人五小姐林明远什么时候嫁,问梁夫人已经先割了小麦什么时候割大麦,又打趣甘夫人怎么不和亲家坐在一起,是不是不好意思…她一个人就让气氛骤然热闹了三分。十一娘看着不由暗暗佩服。又听着这周夫人话里有话,不由低声地问林大奶奶:“甘夫人和谁是亲家?”

林大奶奶笑道:“兰亭和梁大人家的长公子订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