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不能让三爷和三嫂带着怨气出去。”十一娘接过小丫鬟的铜盆放在了徐令宜的脚下,帮他脱了靴,“还有两个孩子。以后我们谆哥还要人帮衬呢!”

徐令宜没做声,任十一娘帮他烫脚。

那边太夫人也在问杜妈妈:“可查出来了?”

“查出来了。”杜妈妈道,“五爷唱戏,就是跟着这个柳惠芳学的。虽然没有拜师,但五爷开了海口,每年给这个柳惠芳二百两银子的养老钱。后来五爷成亲,虽然和这个姓柳的没有了来往,但还是每年差人送二百两银子过去。姓柳的拿了这二百两银子喝酒嫖妓,到也没找五爷。今年雪大,燕京的米价翻了几番,他说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才来请五爷赏点银子,还厚颜无耻地说,就当是从明年的银子里扣。”

太夫人气得发抖:“我怎么生了这样一个逆子!”

杜妈妈忙劝道:“五爷这不是知道错了吗?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渐渐断了来往。”又道,“我听说五爷刚去找侯爷了,想来是为这件事。有侯爷出面,您就别担心了。”

太夫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五爷回到屋里。五夫人已经歇下,他在五夫人屋里梳洗后,趿着鞋跑进内室,钻进了五夫人的被子里。

五夫人被惊醒,吓了一跳:“爷这是怎么了?妾身怀着身孕,服侍不了…”

五爷没有做声,伸手摸着妻子凸起的肚子。

“怎么了?”五夫人柔声道,“要不,让晓梅到妾身屋里来服侍…”

“我又不是天天想着那事。”五爷嘟呶道,“不用了!”

五夫人笑:“妾身不是怕爷心里不舒服吗?”

五爷没有做声。

五夫人知道他的性子,叫值夜的丫鬟吹了灯,窸窸窣窣地躺下,偎在了丈夫的怀里,正朦朦胧胧地想睡,突然听到丈夫幽幽地道:“丹阳,只有你对我最好…别的人,不是想我的钱,就是想借我四哥的势…丹阳,只有你,对我最好…”

黑暗中,五夫人大大的松了口气。

总算这个浪荡子还有些良心,知道谁对他好!

还是太妃说的对。

男人都是孩子,就看女人怎么调教…

她噙着微笑进入了梦乡。

柳惠芳的插曲虽然让各房都烦忧了一下,却没有影响徐府正常的生活。

徐令宜进宫去见了一次皇后,于腊月十八上书提出辞官。皇上没准,但允许他在家修养一段时间,太医院的太医们三五成群地往永平侯府跑,药方子开了一大堆,却没谁敢说能治好徐令宜的病。十一娘服侍在一旁。有太医进来要回避,拿了太医的方子要差人去抓医,不时还有五军都督府的、兵部的、阀阅世家的旧友前来探病,忙得团团转。好在很快就到了万寿节,大家都要进宫贺寿,徐府这才安宁下来。

因为不是整生,所以只在万寿节那天辍了朝,京中四品以上官员和内命妇进宫恭贺。

皇后娘娘的精神明显的好了很多,和长公主等人说着话。看见十一娘,让女官请她过去。

“天气冷,你要多穿点才是。”

十一娘一怔,望着周围和自己穿得一模一样的命妇们立刻明白过来──皇后这是在对她表示关心。

她恭敬地曲膝行礼,和以前见皇后娘娘表现的没有二样:“多谢娘娘垂问。”

皇后娘娘看了她一会,点了点头,和身边的长公主说起话来。

十一娘恭顺地立在一旁听着大家说话。

万寿宴开席后循规蹈矩地随大家入席,看杂耍的时候在太夫人身边服侍,一举一动没有半点越僭的地方。

皇后娘娘看看微微点头,私下对黄姑姑道:“原来觉得她出身低,年纪小,委屈了侯爷。现在看来到是我们心胸狭隘了。”

黄姑姑笑道:“娘娘也没有看错。只能没想到侯爷竟然有这样的福气,娶了个解语花回来。”

两人正说着,有内侍高声道:“皇上驾到!”

皇后娘娘整了整衣襟迎了上去。

没等她拜下,皇上已将她携起。遣了身边服侍的,和皇后娘娘到东稍间说话。

“小四的事你可知道了?”

皇后娘娘点头,坦然地道:“他前两天进宫跟我说了。我也觉得好。正准备万寿节过后和皇上说说这些。”

皇上微怔。

皇后娘娘叹道:“你也是知道他性格的。纵是有什么事,也是打落了牙齿和血吞的。早些年他和元娘闹成那样,子嗣单薄。二哥早逝,二嫂纵有文姬之才,碍着孀居的身份,家里的事也帮不上什么忙。三哥是个老实的,偏偏三嫂个性强。这几年一直闹着分家,吵得家宅不宁。五弟我不说您也知道,”语气一滞。“在外面养戏班包戏子…这家里全赖小四撑着。他是当着您的面要强,我听四弟妹说,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给他烫膝盖,有时候只嫌不热,皮都烫坏了。”说着,落下泪来,“说起来,他也是阀阅之后,堂堂从二品的大员。别说像他这样的,就是不如他的,哪个不是锦衣玉食,香车美人,他可是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你好歹让他歇几天。”

皇上见皇后娘娘哭起来,忙安慰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些年辛苦他了。”

“他和皇上既是君臣,更是郎舅。”皇后娘娘掏出帕子抹着眼泪,“他帮您,您帮他,本是应该。可我想着,那天小四来跟我说的话也有道理。之前是形势所逼,不得已为之。如今您是万民之父,贵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苗疆暂定,西北无事。皇上要做文治武功的千古名君,接下来是就是文臣们的事了。他读书少,除了打仗,其他也不会。皇上的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做个谨守本份的臣子,给那些自认为拥立有功的臣子们做个榜样还是做得到的。”

皇后娘娘这话还真说到他的心坎上去了。

他想做千古名君,就要和文臣打好交道。偏偏那些拥立他上位的都是些武将,最怕他们仗着旧功阻挠他变新…

皇上听着很是激动:“总不能让他就这样辞了官…”

“皇上糊涂了。”皇后嗔怪道,“有你一日,就有他一日。端着你这金饭碗,还怕他没饭吃。要不然,就凭他那本事,能二十七岁就做到太子少师?小四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您就让他辞官吧?趁着现在功成名就,免得哪天一不小心露出马脚来,好不容易挣下的名声就全完了。他丢了面子。也是打了您的脸。”

皇上一扫之前的忧心忡忡,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万寿节过了二天,皇上赏了很多的补药给徐令宜,皇后则赏了一件玄狐皮的袍子,一对玄狐皮的护膝。那雷公公更是笑道:“皇后娘娘说,以后侯爷不用上早朝,可还是要注意早上寒风正峭。”

这分明就是来给徐令宜报信。

十一娘听着大大地松了口气,收了袍子,笑着对徐令宜道:“过年的时候穿。”一副精打细算的样子。

徐令宜听着失笑,起身去了半月泮。

这段时间徐嗣勤几兄弟都在太夫人身边打转,十一娘让贞姐儿过去了。家里清清静静的,她坐在炕上做针线,有小丫鬟来禀:“弓弦胡同那边大奶奶身边的杭妈妈来了。”

这个时候?

她很是意外,请了杭妈妈进来。

杭妈妈穿着紫红色漳绒袄,头上戴了朵大红绢花,很是喜庆的样子。满脸是笑地行礼:“昨天大老爷带着四少爷并新进门的四少奶奶,十二小姐和五姨娘、三姨娘回了京。大奶奶特意差我来给十一姑奶奶报个信,想请十一姑奶奶明天回去吃个饭…”

话音刚落,十一娘已“哎呀”一声:“五姨娘跟着来了?”

“是啊!”杭妈妈笑容可掬,“家里也没有什么人了,总不能把五姨娘一个人留在余杭。大老爷说,五姨娘就算是一心礼佛,在家里设个佛堂就是了。把五姨娘给劝了过来。”

十一娘已经有两年没有见到五姨娘了…

说思念,好像没有特意想过她。说不思念,总觉得余杭有什么让她牵挂。

她有些发愣。

杭妈妈已笑道:“还请了三爷和三少奶奶;四姑爷和四姑奶奶;五姑爷和五姑奶奶;十姑爷和十姑奶奶。”

看样子是家庭聚会了!

十一娘深深吸了口气,回过神来:“你去回了大奶奶,我明天一早就过去。”

杭妈妈脸上闪过一丝意外。

十一姑奶奶可是上有婆婆,下有丈夫的人。要回娘家,竟然说也不说一声,就这样应了自己。看样子,这位十一姑奶奶也是颇有手段的人,嫁过来不过三、四个月就已站稳了脚跟…

念头闪过,她已笑着应“是”。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杭妈妈起身告辞。十一娘打了赏,让绿云送她出门。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地呆坐了片刻,然后让琥珀去喊了冬青、滨菊和竺香过来,把大老爷从余杭回来的事告诉了他们。

几个人听了都露出笑容来,特别是竺香,脸庞都明亮起来:“五姨娘也来了吗?还走不走?夫人明天去见五姨娘得穿得漂亮些才是,五姨娘看着也安心了。”十分高兴的样子。

十一娘看着心里五味俱全。

也许最惦记五姨娘的不是自己,而是竺香…

“对,对,对。”滨菊连声应是,拉了竺香去给十一娘挑衣裳。

琥珀却面露犹豫:“要不要跟侯爷说一声…四姑爷是个爱走亲戚的。五姑爷那个人,最会做人,肯定会去…万一侯爷有事,我们也好早做打算…”

言下之意是怕徐令宜不去。到时候同样是出嫁的姑娘,别人都成双成对的,只有自己孤孤单单让人误会被夫家嫌弃没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