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看在眼里,只当不知道。

人要学会扬长避短。

数学一向不是十一娘的长项。要不然,她当年就选择读财会系了。

放着文姨娘这么好的一位会计师不用,自己去拔算盘…她还是绣绣花,喝喝茶好了。

念头闪过,雁容已指挥小丫鬟端了桃子、李子、樱桃和切好的香瓜上来。

桃子是宫里赏下来的水蜜桃,个个都有小拳头大,外面没有这样好的品像。

十一娘让雁容给在东间算帐的文姨娘和琥珀送些去,然后和贞姐儿净了手吃樱桃。

滨菊来了。

十一娘忙招了她过去吃水果。

滨菊梳了圆髻,戴了十一娘赏的珠花和藕荷色杭绸褙子,上前给十一娘和贞姐儿行了礼,坐到了一旁的小杌子上。

“你的东西绣得如何了?”十一娘递了个桃子过去。

滨菊道谢,笑着接了:“才开始绣。是副喜上梅梢,才刚绣了梅花的虬枝。”

“这也很快了。”十一娘笑道。

滨菊笑着点头道:“府里有免费的中饭,我只要早晚各做一顿就行了。”

两人说着闲话。

贞姐儿吃了几块香瓜就去绣花了。

十一娘这才对滨菊道:“我想让你进府帮我教贞姐儿女红。”

“我?”滨菊很是吃惊,“我哪有夫人的手巧。”

“我琐事太多,没办法一心一意地教她。”十一娘道,“想让你指点一下贞姐儿。吃了早饭来,到了下午申正就走,中午我也管一顿饭,绣活你也可以带过来做。这样也不耽搁你家里的事。一个月一两银子。你看怎样?”

“夫人这话问得好奇怪。”滨菊听了笑道,“您有事吩咐我一声就是了。只是没学到夫人一成的手艺,怕把大小姐给耽搁了。”

滨菊毕竟嫁了人,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自己本意是可以帮帮她,又可以解了自己的难处。

十一娘笑道:“你还是回去和大显商量商量…”

只是没等她话音落下,滨菊已笑道:“这有什么好商量。自然一切听夫人的!”反倒让十一娘有些语凝。

滨菊回到家里跟万大显说。

万大显有些担心:“你成不成啊?可别丢了夫人的脸?大小姐可是永平侯府的小姐,不是我们家的喜儿。”

滨菊笑道:“我虽然比不上夫人,可府里想越过我的,除了冬青姐,还没有第二个!”话音一落,表情有些讪讪然。

万大显听着一愣,嘴角微翕,想说什么,又一副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样子。

屋子里安静下来,两个都有些不自在,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两人不约而同地朝对方望过去,异口同声地问对方:“你吃饭了没有?”

话音落下,万大显和滨菊不由相视一笑。

刚才的小小尴尬烟消云散。

滨菊忙道:“我去做饭去!”

“我来烧火。”万大显跟着妻子去了厨房。

第三百一十九章

得了滨菊的准信,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把想请滨菊指导贞姐儿女红的事告诉了太夫人。

“滨菊的女红如何?贞姐儿又学得怎样了?没谁比你更清楚了。”太夫人笑道,“你拿主意就行了。”

滨菊进府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回到屋里,宋妈妈过来回话:“周夫人说,明天想去慈源寺上香。”

十一娘又起身去了太夫人那边。

太夫人听了道:“那你明天多带几个人跟着。”

十一娘应喏,让宋妈妈安排明天出行的事。

谆哥下了学,手里还拿着个青色的小竹笛。

“祖母!母亲!”他行了礼,然后扬着手中的竹笛给太夫人和十一娘看,“赵先生给我做的。”

太夫人随意看了一眼,呵呵笑着:“做得真漂亮!”不想给高兴的谆哥泼冷水。

谆哥听着却很是得意,然后横着笛子吹了几个音:“祖母,好听不好听!”

太夫人连忙点头:“好听,好听!”

谆哥听了更显高兴,道:“赵先生说了,每天学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吹出好听的曲子了。”

“有道理,有道理。”太夫人附合,“我们到时候就等我们的谆哥儿给我们吹好听的曲子了!”

谆哥连连点头:“赵先生说我学的很快。我过两天就能给祖母和母亲吹曲子了。”

一口一个赵先生,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赵先生。

太夫人看在眼里,微微颌首,待谆哥下去换衣裳,她拉了十一娘的手感叹道:“还好有舅爷,要不然,哪能请到这样的先生在家里坐馆。”

正说着,有丫鬟进来禀道:“弓弦胡同的大舅奶奶来了。”

太夫人听了忙道:“快请进来,快请进来!”

十一娘去迎了罗大奶奶进来。

“…来给我们十一姑奶奶送团扇和竹簟的。”

家里的姑娘出嫁,南边的规矩,第一年要送团扇和竹簟。徐家什么都有,罗家也就象征性地送了五把团扇,五张竹簟。

太夫人听了吩咐杜妈妈去接了东西,留罗大奶奶吃饭,又让魏紫请谕哥出来拜见舅母,一派热闹。

罗大奶奶趁机给十一娘报喜讯:“你四嫂诊出了喜脉。”

太夫人听了喜出望外:“这就好,这就好!那也是个百伶百利的人。”老人家对四奶奶的印象很好。

十一娘却想起了地锦…又很快把念头压了下去,问起罗四奶奶的情况。

“都挺好的。”罗大奶奶笑应着,一群人去了东次间。

吃了午饭,太夫人歇了,罗大奶奶去了十一娘处。

贞姐儿已经回了二夫人处,文姨娘和琥珀还在对帐。

罗大奶奶看着一怔。

十一娘看着笑道:“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文姨娘吃了午饭,歇个午觉,下午未正再算也不迟。”又把文姨娘正式引荐给罗大奶奶。

文姨娘本来想把手头一点结尾的算完再说,见十一娘有客,笑着曲膝给罗大奶奶行了礼,退了下去。

罗大奶奶低声问她:“这是怎么一回事?”

“没什么。”十一娘笑道,“让文姨娘来帮着算算帐。”

“你可别糊涂。”罗大奶奶不以为然,“家里的帐目怎么能让她知道。”

“没事!”十一娘道,“这方面是她的长项,找点事她做我也轻松她也喜欢。”不想和罗大奶奶多谈,笑着转移了话题:“五姨娘这些日子怎样?上次去送节礼的时候让宋妈妈去给姨娘问了个安,听说已经出怀了。家里两个有了身孕的,大嫂可就辛苦了!”

“谈不上辛苦!”罗大奶奶笑道,“姨娘那边有六姨娘照顾着,你四嫂那边也有自己的妈妈、丫鬟。”然后道,“这次我来,也是有件事想和你说。”

十一娘见她神色郑重,请罗大奶奶到内室坐下。

“爹的意思,过了夏天就准备回余杭。”她道,“到时候除我和庥哥,其他的人都回余杭去。”

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十一娘还是难掩惊讶:“母亲还卧病在床,姨娘和四嫂又都怀着身子,爹怎么…”

罗大奶奶想了想,坦然道:“以前爹在任上,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可这几年,是进项少出项多。一大家子在燕京这样住着,开销太大了。何况现在爹也想通了,当初柳阁老在内阁的时候,对陈阁老和梁阁老都多有打压,他老人家想入仕,除非陈阁老和梁阁老都致了仕。陈阁老今年还不到五十岁,梁阁老也只比陈阁老大几岁,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决定回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