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从小四姐就处处让着她,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让她先吃,她喜欢什么只要开口,就毫不犹豫地送给她…绞着指头,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五夫人看着微微点头,干脆加了把柴。

“我们家新进门的大少奶奶,你看到了吧?”

七娘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提到徐嗣勤的媳妇,微微一愣,道:“听说是江南大家出身。相貌、人品、性情都很出众!”

五夫人点头,笑着问她:“你觉得呢?”

七娘想了想,道:“虽然第一次见面,可见她接人待客,的确不错。想来传闻也有几分可信。”

五夫人点头,把三夫人和方氏之间的事一五一十地全说给了七娘听:“…你想想,就我们家大少奶奶这样的人,都不得不做低服小的。”然后又说起自己来,“小时候的事记不清楚了,七、八岁的时候的事还记得。因为天气热,睡不着,丫鬟轮流打扇。正中午,有一个竟然睡着了。我给热醒了。父亲就把那丫鬟拉到外院去,扒了裤子打了二十大板。那丫鬟回屋就上吊自尽了。”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小姑娘家,被脱了裤子打板子…受了这样的羞辱,除了死,还能怎样。

七娘从小也是父母手中的掌珠,可也没有因为丫鬟打扇不尽心把人热醒了就要人命的事!

七娘吃惊地望着五夫人。

五夫人却若有所指地道:“父亲这样疼爱我。我嫁到徐家来,你可曾看见我摆过县主的谱?”

七娘不由摇头。

五夫人又问:“你可曾看见我甩脸给太夫人身边的丫鬟们看?”

七娘又摇了摇头。

“你可曾看见我走在五爷的前面?”

“没有!”七娘隐隐有些明白五夫人的意思,她呐呐地道,“五爷对你温柔体贴,处处看你的眼色行事;丫鬟们对你尊敬有加,不敢怠慢;太夫人更是待你如女儿一样亲昵…”她说着,想到她和朱安平刚成亲那会,自己一个小小的不悦意,朱安平都要猜半天,可现在…

七娘两眼有些发直,怔忡在了那里。

五夫人知道她心里正如翻江倒海似的,也不打扰,静静地陪着她坐着。

到了上菜的时候还不见五夫人和七娘,十一娘和四娘都有些着急起来。

五夫人是个识大体的,如果没有什么事,决不会无故无缘地缺席。

十一娘联想到这些日子发生的事,觉得在这种场合,五夫人和七娘多半是迫不及待地找地方说体己话去了。

她不敢让丫鬟去找,四娘则不好惊动旁人,两姊妹一前一后,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小院。

一旁服侍的丫鬟不敢做声,十一娘和四娘把五夫人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十一娘觉得有五夫人从中这样劝一劝,七娘又是个聪明的人,说不定从此以后能改改脾气,留了秋雨在小院外守着:“五夫人和七姨出来,你单独给她们安排一桌席面。”然后轻手轻脚地出了小院。

四娘胀红着脸追了过去。

“十一妹…”她又羞又愧,“我也是没有办法了…”

十一娘之前也觉得四娘行为有些浮躁,现在看来,倒是自己没有想清楚。

可事已至此,多说无用。

“四姐不用放在心上。好在这件事能圆满的解决了。”她催促道,“四姐快去坐席吧?您可是今天的有司。而且我家五弟妹为人沉稳,七姐跟着她,不会有什么事的四姐只管放心好了。”

四娘听着眼神一暗。

只有以后找机会想办法修复关系了。

她不再多言,默默地跟在十一娘的身后去了花厅。就见五娘正和甘夫人说笑道:“…开春就要下场了。相公闭门苦读三年,想来应该能金榜提名。”

甘夫人就笑道:“那我就提前恭喜钱太太了。明年三月,可别忘了请我们喝喜酒。”

“一定,一定。”五娘脸红红的,笑得眉飞色舞。

有人拉四娘的衣袖。

四娘回首,是十二娘。

“四姐,五姐喝了酒,您拦拦五姐吧!”她有些担心。

四娘点头,不动声色地走到了五娘身边:“说什么,这样高兴!”又道,“我们姊妹好些日子没见了,鑫哥儿还好吧?”

“我好着呢!”五娘目光有些迷离,显然喝得有点多,“相公用心读书,儿子长得又壮又结实。四姐,我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那就好!”四娘说着,搀她到了罗氏姊妹坐的那一席,“我们姊妹难得在一起,坐下来说说话儿。”

正说着,林大奶奶那桌有人说了句什么话,传来一阵哄堂大笑,把大家的目光吸引过去。

四娘松了口气。

就听见五娘喃喃地道:“四姐,明明看着赚钱的生意,你说,我为什么就偏偏亏了呢?”

四娘不由皱眉。

五娘已自顾自地酌满了酒,一饮而尽。

过了冬至,马上就是新年了。

蒋云飞班师回朝,升了兵部尚书。

燕京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十一娘重新接手了府里的事务,忙着清点庄子上送来的年货,置办过年的东西。徐嗣谆过来问安的时候偶尔提起,也只是笑着听听。

就在这个时候,福建总兵李忠的夫人突然来访。

第五百三十四章

李夫人通常无事不登三宝殿。

十一娘想到徐令宜进宫去了,让小丫鬟请李夫人到花厅坐了,叫了回事处的赵管事来:“福建李总兵家里可出了什么事?”

赵管事恭敬地道:“听说李总兵把平民当成倭寇围剿,然后往兵部报军功,被蒋大人发现了。皇上震怒,前日子已着钦差悄悄南下,将李总兵押解回京。算日子,钦差应该已到了福建。”

李总兵的胆子也太大了些。

十一娘不由皱眉。

看样子,只怕李霁的前途堪忧。

心里有了底,她去花厅见了李夫人。

李夫人提也没有提李总兵的事。只说快过年了,知道十一娘从小在福建长大,所以带了些福建的特产过来。然后问起徐嗣谕的婚事来:“…人品出众,又有您这样的婆婆,我看这上门说媒的人把门槛都要踏破了!”

李家一直强调自己家里不允许纳妾,做母亲的自然愿意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里去,做婆婆的却未必愿意娶了这样的媳妇进门。所以李家的长子在李霁成亲前就很快挑了门家事殷实人家的姑娘做媳妇,李家大小姐左挑右选的,到现在还没有说亲。

十一娘想到这些,又想到刚才赵总事的话,立刻起了戒心,先就把她的话给堵了:“是有很多人说亲。而且都是平日来往密切的好友,所以也不急,想从中慢慢地挑一下。”

李夫人笑着点头:“也是。二少爷毕竟是侯爷的长子,马虎不得。”说着,笑道,“说起来我和夫人也是熟相,我的性子夫人也应该知道,喜欢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不能知道你们家二少爷的婚定下来了没有?”

“还没有。”这种事是瞒不了的,十一娘承认了,却道,“主要是有三家人选,要等侯爷仔细看看了才能决定。”

李夫人听了就倾了身子笑望着她:“既然还没有决定,我毛遂自荐──您看,我的长女如何?”

果然打着联姻的主意!

十一娘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笑道:“李小姐相貌出众,性格活泼,如果能和我们家谕哥儿说话,还有什么话说。不过,你也知道,我们家里的这些事都是由侯爷决定的。李夫人说的话,我得和侯爷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这是大事,自然得和侯爷好生商量。”李夫人知道这件事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呵呵笑了两句,说了句“那我就等夫人的消息了”的话,然后起身告辞了。

待徐令宜从宫里回来,带了两筐柑橘回来,又掏了个匣子给十娘:“皇后娘娘赏的。”

十一娘打开匣子,里面五枚沉木香的簪子,其中四枚是竹节的,一枚雕了莲花。

她让竺香把柑橘平均给各房,把莲花簪子送到贞姐儿那里,其余四枚由徐嗣谕四兄弟分了。然后把李夫人的来意告诉了徐令宜。

“不行!”徐令宜想也没想,立刻道,“当了总兵就想着当侍郎,当了侍郎就想着当尚书…有这样的亲戚,我们这辈子别想安宁了,说不定最终还要受他们的拖累。”

“妾身何况不明白。”十一娘笑着帮徐令宜换了衣裳,“只是跟侯爷说一声,让侯爷心里也有个数。”

徐令宜听了沉吟道:“李家大小姐,比谕哥儿大吧?”

十一娘点头:“大个两、三岁。”

“那就跟李夫人说,我们给谕哥儿算过命,说谕哥儿不能娶比自己大的姑娘做媳妇。”徐令宜道,“把这件事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