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样说,十一娘反而不好坚持。

她轻轻地抽回了手:“侯爷容我再想一想吧!”转身往内院去。

路上遇到徐嗣谆。

“母亲怎么会在这里?”他满脸的惊喜。

十一娘朝着他笑了笑,见他行走的方向,亲切地问他:“是要去见你父亲吗?”

徐嗣谆点头:“父亲让我这个时候过来。说要和管事们商量春节宴请大掌柜们的事,让我也在一旁听着,跟着学学怎样管理家里的庶务。”

“那你好好用心听才是。”十一娘笑着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家里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些庶务。”

徐嗣谆认真地点头:“父亲也这样说。母亲放心,我会好好跟着白管总学的。”

十一娘笑着“嗯”了一声,和徐嗣谕作别。

抬头却看见了徐嗣谕屋顶的飞檐。

她去了徐嗣谕那里。

“如果我们为你定下二伯母的侄女为妻,你觉得怎样?”

十一娘态度真诚地问他。

徐嗣谕的“腾”地一下涨得通红,嘴角翕翕,半晌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自己这是在为难他。

十一娘站起身来:“你继续温习功课吧?我先走了!”

徐嗣谕应了一声,送十一娘出门,却就在她一只腿踏出院门的时候,身后却传来徐嗣谕带着几份羞赧的声音:“二伯母,待我一向很好…而且二伯母的学问很好…”

这与二夫人待他好不好有什么关系?与二夫人的学问好不好有什么关系?

十一娘在心里腹诽着,脑子里却一片冰雪明白的很好。

徐嗣谕已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回到家里,她梳洗了一番去见太夫人。

谨哥儿和诜哥儿肩并着肩向在太夫人的炕上睡着午觉,太夫人和二夫人则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说话。看见十一娘进来,二夫人有些不自在地朝着十一娘点了点头:“过来了!”

“风尘仆仆的,回去梳洗了一番。”十一娘解释着她的晚到。

二夫人就起身告辞了。

太夫人问十一娘:“出了什么事?我看怡真的神色好像不安似的。是不是项太太又说了什么话?我问她,她什么也不说!”

十一娘就没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对太夫人说了。

太夫人并没有怒意,反而是有些担心地望着她:“你的意思呢?”

十一娘要是还看不出来太夫人的真正意图,也算是白活了两世。

“我听娘的!”

这一次,她的声音听上去比较坚定。

太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轻声道:“那你就和老四商量商量。”

徐令宜紧紧地抱了她:“以后诫哥儿和谨哥儿的婚事,你喜欢谁我们就去谁家提前亲好了?”

庶长子和嫡次子的婚事都不是十一娘定的,他心里有些内疚。

十一娘并不是一个揪着不放的人。

之前她战战兢兢,是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日子是靠人过出来的。

抛开个人的喜好,既然当事人都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她也就没什么好担心了。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嘛!

她见说的徐令宜严肃,不由抿了嘴笑,促狭道:“那好,我要娶顺王的女儿做儿媳妇。”

徐令宜考虑了不到十息的功夫,道:“娶顺王的女儿吗?行啊!”

十一娘知道他是个说到做到的,顺王在皇室地位超脱,哪能说娶就娶的。

她不免有些目瞪口呆。

徐令宜却在她耳边低笑:“只要你不嫌弃他的女儿都是庶出就行!”

十一娘半晌没出声。

第五百八十五章

既然做了决定,十一娘准备和太夫人商量请谁去提亲,不过,在这之前,她先去见了二夫人。

“…高太太的话说的含蓄,项太太又一直没个明确的说法,我怕是误会,所以想请二嫂帮我去讨个准信。要是我们家谕哥儿真有这样的福气和令侄女订下婚约,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她怕项太太易反易覆,需要一个人做保证。

二夫人脸色涨得通红,想到之前项太太的失信,想到昨天席间高太太对十一娘不动声色的巴结奉承,表情显得有些狼狈。

十一娘这是要自己做担保吧!

她颇有些惭愧地站起身来:“我这就回娘家一趟!”

“那就有劳二嫂了!”十一娘也笑着站了起来,“过些日子谕哥儿就要回乐安了。他年纪不小了,如果能早些把婚事定下来,他身边也有个知热知冷的人,我和侯爷也不用为他操心了。”

二夫人点了点头,送十一娘出了韶华院。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我请二嫂回去讨句准信。到时候请黄三奶奶帮着去提亲。您看怎样?”

“你做主就行了!”太夫人并没有多问。

那边项太太送走了二夫人,立刻去了高太太那里。

“…我那小姑,开口就是教训。还说什么让我别像上一次那样,不然我们家老爷的一点名声就算是断送在我手里了。您听听她说的是什么话?我和老爷成亲二十几年,里里外外哪样不是我?”显得有些义愤填膺。

就好像水火不能相容,高太太对项太太涉及二夫人的事就先生出三分不满的情绪早已见怪不怪。三言两语间她就抓住了重点。

“这样说,徐家同意这门亲事了?”

项太太点头:“让我们家姑奶奶来讨个音。”

高太太听着思考了半晌,突然站了起来:“走,我们去见你大哥去。让他想办法请翰林院的金翰林的夫人帮着去徐家提亲──我要是没记错,当初徐家四夫人成亲那会,罗家请的就是金翰林做的保山。她娘家和金翰林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

这样一来,大家岂不都知道这门亲事是他们家主动提出来的?

项太太只觉得脑子“嗡”地一声,压根没有听清楚高太太后面的话。

“提,提,亲?”她目瞪口呆地望着高太太,“我,我们家去提亲?”

高太太不由瞪了项太太一眼:“人家既然不计前嫌,你也应该拿出些姿态才是。要不然,就算是和徐家结了亲,只怕心里也有芥蒂。你总不能把柔讷嫁过去就完事,不管她的日子好过不好过吧?”

项太太听着咬了咬牙:“好,我这就去请金翰林的夫人去徐家提亲。金翰林和我们家老爷私交很好,也不用大哥出面…”

她做出这样丢脸的事,难道还让娘家的大哥也跟着一起低声下气不成!

高太太闻言满意地“嗯”了一声,低声嘱咐她:“话说的委婉些,态度诚恳些,不可为了一时之气误了柔讷的终身…”

项太太连连点头,急急赶回家去,准备了十二色礼盒,第二天去了金翰林家。

金家本和罗家相熟,这门亲事又是两家议好了的,虽然有些奇怪项家的主动,但想到项家和徐家原就是姻亲,也没有在意,满口答应,说好了第二天一起去徐家提亲。

项太太松了口气。

回到家却迎来了满脸激动的贴身妈妈:“夫人,徐家请永昌侯府的三奶奶来提亲了。”

项太太愣在那里。

高太太知道了却叹了口气,有些担心起自己的姑子来。怕她行事落了下乘被人看笑话,请媒人、交换庚贴、下小定都在一旁协助。

十一娘不知道高太太的心思。只觉得和项家的婚事进展的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顺利,不管是聘礼聘金还是放小定点心茶叶,项家都没有提出任何的额外要求,就是最担心的婚期之事,项家也是满口答应──徐令宜怕徐嗣谕分心,想明年秋闱后再成亲,但考虑到项柔讷明年就十九岁了,怕项家不答应,请黄三奶奶去商量,结果项家只说了一句“理应如此”,把徐嗣谕的婚期定在了十月初二。项大人更是派幕僚带离一封信给徐令宜,委婉地表示了上次项太太失约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