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二夫人和析秋都出了门,太夫人便看着胡夫人,问道:“可是有什么难处?”

胡夫人端着茶脸上露出难为情的样子,喃喃的道:“…总是给您添麻烦。”

“何必这样客气。”太夫人不介意的摆手道:“可是老二身体…”

胡夫人听着就红了眼角,用帕子擦了眼角回道:“我也是命苦,素真自小身子就不好早早的去了,如今素青也这样,请了大夫瞧了,说是和老大一样…”说着,竟是低声哭了起来。

太夫人听着面露诧异,问道:“请了哪里的大夫,具体如何说的?”

胡夫人就哽咽着回道:“整日里迷迷糊糊的,身上大小青紫的斑块…和素真以前一样。”说着一顿又道:“起初不过是风热,我也没有在意,谁知道…”

太夫人听着也抹了眼泪,叹气道:“都是命苦的!”说着,携了胡夫人的手安慰道:“明儿我便派了人去通州请了张神医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如素真那样。”

胡夫人一听太夫人愿意帮忙,就立刻跪在了地上,哭着道:“谢谢太夫人,妾身真是感激不尽。”

太夫人忙让吴妈妈扶他起来:“我们两家这么多年,你这样做什么!”说着一顿又道:“素真去了我也伤心,素青这孩子知礼守礼,性格又温顺我也喜欢的很,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和素真那样!”

胡夫人就半坐在椅子上,低声哭了起来。

等紫薇送了胡夫人出门,太夫人便长长的叹了口气:“她也是命苦的,一个两个竟都是这样。”

吴妈妈扶着太夫人,劝道:“您也宽宽心…”说着指了指四房的方向:“现在有四夫人在呢,若是知道了也不知道会不会介意。”

太夫人听着目光就闪了闪,叹气道:“这件事也别让老四知道…你去外院打个招呼,等老二回来,你让来到我这里来一趟。”

胡夫人一路出门,路上就问紫薇道:“听说四爷如今搬回来了,还是住在以前的院子吗?”

紫薇就笑着回道:“是,还在以前的院子。”

胡夫人听着目光闪了闪。

析秋回房里后,金大瑞家的正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朱三成家的两个女儿,邹伯昌的一个小孙子候在院子里。

“夫人。”金大瑞家的指着左边的一个穿着桃红斜襟小袄,个子高些的丫头道:“这是朱大家的大女儿,今年十三岁,名唤白枝”又指着旁边的一个穿着草绿色小袄的丫头:“这是绿枝,今年九岁!”

两个姑娘都是瘦瘦黑黑的,大的像朱三成,小的则生的瓜子脸像朱三成的媳妇。

析秋点点头,问白枝道:“十四岁,可定了人家了?”

白枝红着脸垂了头,不敢抬头去看析秋,声音低低的回道:“回夫人的话,没有!”

金大瑞又介绍了自家的两个小子,大的十四岁个个高高的长的很结实名叫一铨,小的九岁一双眼睛又黑又亮很机灵的样子名叫二铨,析秋看着小的便觉得很喜欢,忽然想到了敏哥儿,敏哥儿若是开了馆身边就要跟着小厮,年纪大了玩不到一起去,年纪小了又照顾不了他,八九岁的年纪刚刚好。

她记在心里,晚上便想着去和萧四郎商量。

又看邹伯昌的小孙子,五六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的眼睛一直盯着析秋炕几上的果盘,析秋就笑着让春雁抓了果脯和蜜饯给他,笑着对金大瑞道:“人我都见过了,如何安排我再让人去通知你,你先回去吧。”

金大瑞家的就点头领着孩子们出了门。

名唤白枝的姑娘,就不停的回头偷偷去看析秋,又满眼惊叹的看着房里的摆设。

第二卷 庶大招锋 134 嫡母

“四爷,妾身今天见了几个陪房家里的孩子。”

析秋端了茶给萧四郎,隔着炕几坐在他对面:“几个孩子大的大,小的小…不过金大瑞家有个九岁的儿子,妾身瞧着不错,人也很机灵。”析秋说完,顿了一顿又道:“敏哥儿身边,总不能一直都由丫头们守着,妾身想在他身边添个小厮,您怎么看?”

内宅里,小爷最迟五岁,身边的奶娘就要送出去府去,以免奶娘占着身份又和小爷有着自小奶大的情分在,教歪了小爷。

“我也有此意。”萧四郎点了点头:“这件事你拿决定就行。”

析秋笑着道:“那事情就这么定了,明天我让人将那孩子领进来,四爷也看一看?”萧四郎揉了揉额头,摆手道:“不用,你办事我放心。”

析秋办事一向稳妥,她既然提起这事,想必心里已经思量过了,萧四郎自是放心。

“妾身帮您按按吧。”析秋走过去将手放在他太阳穴边:“四爷是不是有什么事心烦?”

萧四郎拧着眉头渐渐松开,觉得析秋的力道轻重合适,顿时觉得舒服很多,索性动了动身子躺了下来,将头枕在析秋的腿上,嘴角勾出一丝舒坦的笑容,他道:“雷公公明日便赴任,这两日朝中为此时闹的满堂风雨,六位阁老便有三位反对,圣上一力打压,下令让都军府出兵护送雷公公赴任。”

萧四郎淡淡说着,语气中听不出剑拔弩张,但析秋心里却是一提,不过一个通州港而已,朝中便已掀起如此大的风波,若是依着圣上的意思,将来重开大周境内各大港口,那到时候岂不是要朝廷动乱?

她问道:“雷公公任命之事,年前便已有定义,聘书已下为何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提出异议?”

这不合常理,若是要反对,也该当初任命雷公公时反对才是,尤其是几位阁老,当初圣上议定时,六位阁老至少半数通过才能通行,如今却又跳出三位极力反对,是不是太迟了些!

难道是受命于圣上,在朝上唱一出红白脸,好让那些真正反对的人,没有发言的机会?

她想想,又觉得不对,若真是如此一早就该有些苗头,怎么最后的关头才起这事。

萧四郎动了动又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闭着眼睛道:“朝政推选,自不会一帆风顺。”

析秋听着一愣,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四爷的意思是,朝中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散播谣言,而几位阁老才会如此?”

萧四郎睁开眼睛,赞赏的看了眼析秋:“嗯。”他顿了一顿又道:“若只是一个通州港,自是无关紧要,可若是圣上的意思根本就是要重开海禁,他们自然要跳出来阻止。”

析秋明白的点了点头,道:“那四爷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军队开道,护送雷公公?”

若真是这样,那这件事也真的闹僵了。

“韩承的妹妹,年前定了沈季的庶弟!”萧四郎挑着道。

析秋看着她,就笑了起来,打趣道:“那如今韩都督也是皇亲了!”

萧四郎也微微笑了起来…

他们在房里讨论时,二房那边二夫人也正和萧延亦对面而坐,说着话:“侯爷,先生的事四弟定了宋先生,说是正月十六开馆,宋先生为人如何,您可见了?”

萧延亦把玩着手里的一块碧绿翡翠,拿着一柄长长的金刚石磨头,细细的打磨着,闻言点了点头道:“见过,确实如四弟所以,此人作风正派,言谈颇有大家之风!”

他说完,抬头略有诧异的看了眼二夫人,二夫人对鑫哥儿的事一向并不算关心,如今问起来他不由生出一些疑惑。

二夫人见他看来,便笑着道:“毕竟是大事,妾身知道先生的重要性,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鑫哥儿秉性纯良,如刚长苗儿的小树苗,先生怎么教他便怎么长,所以…”所以怕先生教坏了鑫哥儿。

“学堂的事我会关注,你不用担心。”听他说完,萧延亦又重新低头去打磨,手法很细一点一点磨着,二夫人又道:“宋先生的住处,妾身下午已经让人去收拾了,学馆按照娘的意思,就设在了醍醐馆,妾身将房里的玉石八屏玉壶春水的屏风拿了过去,若是先生单独开课,也方便也一些,侯爷您说是不是?”

单独开课,便说明萧延亦将鑫哥儿作为世子在培养,若不是那便还有商量的余地。

二夫人说完,便看着萧延亦,等着他说话。

萧延亦手里的磨头顿了顿,目光落在清透莹亮的翡翠上,渐渐暗了下来。

房间里一时静了下来,只剩下他手下发出轻轻细细的摩擦声。

过了许久,萧延亦也没有开口回话,二夫人的脸色微微一变,转瞬又换了话题笑着道:“还有件事要和侯爷提一提,房里的时间安排,以后月头五日侯爷歇在藤姨娘处,月尾五日侯爷歇在沈姨娘处,这样安排侯爷觉得的可行?”

萧延亦没有意见,随意的点头道:“房里的事你看着办吧。”

二夫人心里便沉了沉,笑站了起来,提了茶壶给萧延亦续了茶:“侯爷这块翡翠是新得的吗?妾身瞧着可真漂亮,色泽清透乃是上上之品啊。”

萧延亦手下不停,随意的回道:“不过普通翡翠,说不上上品。”便没了话!

“怎么会。”二夫人在他身后站定,手便去按揉他的肩膀,轻声细语的道:“侯爷说是要去山东,可定了哪一日去?要去几日?”

“后天。”萧延亦回道:“短则七日,长则半月。”说完停了手看着二夫人问道:“你可是有事?”

二夫人摇了摇头,笑着道:“妾身能有什么事,不过担心侯爷罢了。”说着一顿又道:“娘晚上找侯爷去是为了什么事?”前面胡夫人才走,太夫人便找了萧延亦过去,胡夫人的为人她也知道一二,所以她心中一直惦记着此事。

萧延亦目光动了动回道:“娘让我派人去寻通州张先生,但张先生早几年便已经离世,留了一位传人,不过那位传人行踪不定,若是寻起来怕是要费些功夫。”

二夫人听着一愣,问道:“怎么好好的要去寻他。”通州张先生张神医的名气颇大,她也曾有耳闻。

萧延亦便拧了眉头道:“胡家二小姐身患奇症,求到娘这里来了…”说着一顿又道:“这件事你不要和四弟和四弟妹提。”

二夫人听着点了点头,眉头却挑了起来,感叹这位胡夫人不是省油的灯,恐怕她便是不说这件事四弟那边早晚也会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佟析秋若是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她叹道:“辛苦侯爷了。”说完去拉萧延亦的手:“侯爷累了一天,早些歇了吧。”

萧延亦眉头几不可闻的蹙了蹙,松开二夫人的手,一句“我去凌波馆”的话卡在喉间,他想到太夫人的说话,便缓缓的放了手里的工具,点头道:“也好!”

两人便梳洗后歇下不提。

第二日一早,二夫人送萧延亦出门,沈姨娘以及藤秋娘便前后脚进房里来请安。

二夫人房里正在摆早饭,两位姨娘就各站了一边,一个用手帕包了筷箸夹菜,一个端着茶水立在一旁,二夫人优雅的细嚼慢咽,待她吃完漱了口,移到暖阁里喝茶,才满脸笑容的道:“昨晚我与侯爷也商量了,这往后月头五日歇藤姨娘那里,月尾的五日便是沈姨娘的。”说着一顿,看着两人:“可有意见?”

两位姨娘垂头立在房中静静听着。

藤秋娘倒还好,她的身体早已不能有子嗣,哪一日侍寝与她而言并无妨碍,只要不摊在小日子那几日,无论哪几天她都无所谓。

沈姨娘听着心里冷笑一声,却是袅袅婷婷的蹲身行礼回道:“妾身尊听夫人安排!”

二夫人细看了两人一眼,便端了茶:“即是没有,那便下去吧。”

两人便行了礼,垂着脸慢慢的退了出来。

沈姨娘一回去,便撕着手里的帕子,拧了眉头道:“真是好手段,明知道我小日子在月中,却将我安排在月尾,哼哼,她自秉贵为郡主,不屑喂汤喂药想在太夫人和侯爷面前摆出高高在上大度主母的样子,私底下不还是用这样的手段!”

她身边跟来的周妈妈便叹气的安慰道:“姨娘,若真是这样,不如等到了月尾我们和侯爷提一提,把您的日子换到月头去?”

换到月头?沈姨娘冷笑着道:“便是换到月头又如何,她还会想别的法子,不如就这样也落个清静。”

周妈妈是半道才买了来随着沈姨娘的,这些内宅里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便疑惑的问道:“姨娘生的子嗣,不也是夫人的子嗣,夫人何必如此呢!”

“你不懂!”沈姨娘眯着眼睛道:“前头那位二夫人可是留了位嫡子,而她嫁进来两年多,肚子又一直不争气,如今那位小爷年纪越发大了,原说活不长现在瞧着身子也健康的很,还听说过了正月十六就要开馆启蒙了,她心里定是着急的很,若是这个时候我再先她一步怀孕生了儿子,往后她若是生了嫡子,岂不是显得更不金贵了。”

索性的是,藤姨娘不能再育子嗣,如此一来,她的机会便又多了几成。

周妈妈听着满脸的惊愕。

这边萧延亦出了正院,在外院里碰到领着一个面生孩子进门的刘管事,两人边走边说着话:“四夫人将你交给我,这几日你就跟着我,待人接物的事儿也不需要你全学会,但府里的规矩你要切记住才是。”

萧延庭听着,停了脚步问道:“怎么回事?”

刘管事行了礼,回道:“回侯爷的话,这孩子是四夫人的陪房,说是让小人带两日,等过些日子就送到敏爷身边去做贴身的小厮。”

萧延亦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看了眼那孩子。

刘管事在外院里负责训导新进门的小厮规矩,所以察言观色最是犀利,他见萧延亦这样便敛了眉眼又细细的道:“四夫人陪房里有两三位,一起送进来教着说是学了规矩总不是坏事,就让小人先教着。”

萧延亦听着没有什么反应,点了点头道:“你去忙吧。”刘管事行了礼,就带着那孩子进了侧房。

待晚上胡总管进书房禀报事务,萧延亦便仿佛不经意的提到:“采买那边几位管事年纪都大了,是时候添些跑腿的小厮,学了几年到时候用起来也不至于慌手慌脚的。”

胡总管听着一愣,没有明白萧延亦怎么突然提到这件事。

萧延亦便起身往外走,停了停脚步又道:“刘管事手里有几位不错!”便大步出了门。

胡总管听着更是愣住!

那边新进来的不是年纪太小,就是留有他用,侯爷也是知道的,怎么会突然这样说?

大夫人房里,唐妈妈站在桌前研墨,大夫人手握羊毫一行行正楷小子写的娟秀清逸,唐妈妈看着大夫人清冷的样子,道:“侯爷和四爷给几位小爷定了先生,正月十六便要开馆了,夫人是不是要送些东西去作贺礼?”

大夫人没有答话,待一纸的字写满她才停了笔,拿了桌上的帕子擦了手,回道:“我知道了。”顿了顿又道:“回头挑几块徽州墨和宣纸各送一些过去。”

唐妈妈点头应是,大夫人问道:“先生的事,是老四定的?”

“是!听说是四爷托人寻的,侯爷见过也觉得人不错,便定了开馆的日子。”唐妈妈说着一顿又道:“二夫人派人打扫了学馆和收拾了先生住的院子,听说先生的束脩也是从她房里出的。”

大夫人听着眉梢一挑,看向唐妈妈,唐妈妈便垂了眉眼道:“四夫人那边什么也没有做。”大夫人对两个孩子一直喜欢的紧,可毕竟不是亲生的,也不是嫡母,若真是有事,她也只能在一旁提一提罢了!

她现在有时候很自责,那时候无论如何也该劝着大爷纳房妾室才是,如今大夫人也不至于这样冷清。

大夫人没有说话,端着茶看着唐妈妈将桌上的东西收拾利落,目光又落在院外透着新芽的树枝上,想到了萧延炙的样子…

等到了正月十五这一日,大家聚在太夫人房里吃过饭,便移到暖阁里喝茶,几个孩子规规矩矩的坐在杌子上,太夫人笑着问萧延亦道:“你这一趟山东才回府,路上还算顺利吧?”

萧延亦脸上还留着赶路的疲惫,回太夫人的话道:“还算顺利,不过一路回来见了许多灾民,所幸这些日子未曾下雪,天气也不似年前那也冷!”

太夫人叹了口气,道:“谁说不是呢,每一年都要冻死许多人,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说着,面露哀色。

二夫人看着太夫人脸色不对,就笑着道:“这是怎么了,今儿可是上元节,我们一家人该说些高兴的话才是。”

太夫人就点头笑道:“承宁说的对,这些事不提也罢!”说完,便问二夫人道:“宋先生那边可送了席面过去?”

宋先生正月十二便进了府,家眷并为带进府,依旧留在了常州。

二夫人点头应是:“下午便差了人送去,宋先生才到府里,家眷又不在,儿媳便让宋总管提了酒去陪陪宋先生,晚上再去城隍庙去看灯,以免他出门在外思乡落寞。”

“还是承宁想的细致。”太夫人笑着点头,又转头看着三个孩子:“等喝了茶便各自早些去歇着,养养精神,明儿可就要开馆了。”

三个人脸上既有期待又有担忧,听太夫人说着就各自点头应是:“祖母,孙儿知道了。”

太夫人满脸笑容,宠爱的看着三个孩子,笑眯眯的指着吴妈妈道:“把我准备的东西拿出来。”

吴妈妈笑着进去里间,托了托盘出来,盘子上呈着三样东西,太夫人笑着道:“转眼你们都要启蒙开馆了,祖母便送你们每人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和先生好好学,我们家虽不需科举文考可也要好好做了学文,将来待人接物,处事立身也有助益,可明白!”

三个孩子虽然听的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点头应是。

太夫人就从托盘拿了一只紫玉镌刻的四方笔筒,上面雕刻翠鸟踏枝,晨露沾沾的图画,翠鸟的展开的翅膀上落着红黄的颜色,色彩艳丽,鸟儿的羽毛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一看便不是凡品。

二夫人掩袖而笑道:“娘这里的东西,个个包含着一个厚厚的故事,都是价值不菲呢。”

太夫人就笑呵呵的道:“放心,这些好东西到最后可不还是落在你们口袋里!”

二夫人就咯咯笑了起来:“那是我们的福气呢。”

太夫人就笑着转头对鑫哥儿道:“你母亲送了一方端砚。”一顿又道:“祖母便送鑫哥儿一只笔筒,希望我们鑫哥儿能一生平安,四方通达。”

鑫哥儿一见笔筒便顿时眼睛一亮,满脸笑的接过来,拿在手里上下翻着看,笑眯眯的回太夫人道:“谢谢祖母!”

萧延亦看着鑫哥儿沉不住气的样子,就蹙了蹙眉头。

太夫人又拿了一方笔洗出来给敏哥儿:“希望敏哥儿的字,能越写越好!”

“谢谢祖母!”敏哥儿看着白瓷落着青竹的笔洗,清清爽爽很和他的心意,他笑着道:“敏哥儿谨遵祖母教诲!”

太夫人又拿了一块和田白玉雕着仙猴托桃图样的笔架给晟哥儿…三个孩子抱着各自得的东西,嬉笑着凑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

析秋静静瞧着,也是满脸的笑意。

大夫人也淡淡的开了口,让唐妈妈将自己准备的惠州墨和宣纸拿过来各送了三个孩子,二夫人则补了敏哥儿和晟哥儿各人一块镇纸。

便只剩下析秋和萧延亦还有萧四郎没有,萧延亦和萧四郎自是没有准备,二夫人便拿眼去看析秋。

她想到萧延亦在四处找张医女的事,看着析秋的目光就含着一丝复杂。

析秋露出一丝羞涩,笑着道:“看娘和大嫂,二嫂送的,我的倒有些拿不出手了。”太夫人笑着道:“一份心意,哪里有什么贵重不贵重的。”

春柳便拿了包袱进来,析秋便打开包袱,拿出她前几日做成的三个单肩的小书包,鑫哥儿的是绛红色,包面上绣着一只小小的卷毛小狗,欢快的跑在田园山间,天圆地方风景秀丽…

吴妈妈看着啧啧叹了,拿在手里道:“还是四夫人的心思巧,这画面绣的和真的一般无二。”

太夫人暗暗点头,眼里露出满意之色。

敏哥儿的则是雅青色,上面绣的是一只哈士奇,追着团团的白云,风吹着长长的毛很有童趣动感,晟哥儿是靛蓝色,上面是一只胖胖圆圆憨憨的小猪在青草丛里打滚儿,很有童趣。

鑫哥儿和敏哥儿皆是属狗,晟哥儿则是属猪。

鑫哥儿和晟哥儿赶忙扔了手里的东西跑过来抱着书包,迫不及待的背在身上,笑弯了眼睛喜欢不得了,鑫哥儿更是跑到析秋面前,小脸红扑扑的撒着娇,蹭着析秋:“谢谢四婶婶。”

一副很亲昵的样子,和上面的小狗颇有几分神似。

满屋子的人跟着笑了起来,就连萧四郎眼底也含了一丝笑意。

二夫人看着目光就闪了闪。

敏哥儿落在后面,抱着书包脸上的表情就有些怪异,二夫人就笑着去问敏哥儿:“敏哥儿还不谢谢母亲,难道不喜欢?”

大家都看向唯一没有表情的敏哥儿。

敏哥儿看了眼析秋,又看向二夫人,垂着眉眼沉吟了片刻回道:“没有,敏哥儿很喜欢。”又看向析秋:“谢谢母亲!”

析秋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看着敏哥儿的样子越发觉得可爱,这孩子很早熟,看到这种童趣很浓的物事,便不如鑫哥儿和晟哥儿那样反应直接,反而有些抵触别人将他当做孩子来看!

大家又围着说了会儿话。

第二日一早上,太夫人左叮咛右嘱咐,让吴妈妈亲自送着几个孩子去了外院。

析秋坐在房里陪太夫人说话,太夫人便满脸焦急的不停让紫薇去外院看看:“去瞧瞧,三个人没闹起来吧?也不知能不能坐的住!”

紫薇就求救的去看析秋,太夫人这一个时辰都让她去看了四次了。

析秋就笑着道:“娘,紫薇不是说了宋先生正带着三个人在做风筝嘛,有的玩他们又怎么会闹呢。”她说着一顿又道:“况且,再过半个时辰就该回来吃饭了,等他们回来,您再仔细问问。”

“也是!”太夫人听着笑道:“等他们回来再仔细问了。”

析秋看太夫人的样子,就掩袖轻笑起来:“娘,有件事想和您商量。”

太夫人听着眉头一挑,点头道:“嗯。什么事?”

析秋就将二铨的事和太夫人说了一遍:“让刘管事教了十来天,我也仔细瞧了,那孩子话不多,但做事却还很稳妥学东西也快,我想将他放在敏哥儿身边,年纪差的不多,他既能陪着玩儿,也能照顾他,您觉得行不行?”

敏哥儿虽在她身边,可析秋毕竟是嫡母,况且,析秋能为敏哥儿想的这么细,太夫人又怎么会不高兴,遂笑着点头道:“这件事你拿主意就行。”

析秋就笑着点头:“那下午便让人领进来给娘瞧瞧。”

太夫人听着就点了点头。

又到了中午,三个孩子背着书包,由丫头奶娘护送着跟着跑了回来,鑫哥儿一进门太夫人就立刻抱着起来,拍着后背顺着气:“我的小祖宗你可不能这样跑,怎么不让奶娘抱着。”

鑫哥儿跑的小脸红的发紫,呼呼喘着气偎在太夫人怀里,就笑着道:“祖母,宋先生说我们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太夫人听着脸色一变,鑫哥儿不过才三岁多,身体的情况一早便告诉他了,这位宋先生才进门竟就说这样的话!

析秋却是眼睛一亮,觉得这位宋先生不似别的先生一板一眼的教学,反倒很开放,她看了太夫人一眼,就问鑫哥儿道:“鑫哥儿这么听宋先生的话,那宋先生上午还说了什么,你可记得?”析秋说完,就低头将敏哥儿身上的小书包摘下来,又让奶娘帮着晟哥儿去洗脏兮兮的小手。

鑫哥儿就点着头道:“宋先生还说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又道:“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太夫人听着眼睛一亮,看向析秋,析秋也是高兴的点头问道:“那鑫哥儿可知道这两句的意思?”

鑫哥儿就很认真的点了点头道:“第一句是说要孝顺父母长辈。第二句则是说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来…”鑫哥儿说着停住,抓耳挠腮的想着后面的话,这时候敏哥儿就绷着小脸接着道:“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鑫哥儿点头抢白道。

析秋就笑着蹲下摸着敏哥儿的头,笑着道:“敏哥儿真聪明。”又看着鑫哥儿:“鑫哥儿也很聪明,我们要用知识判断是非曲直,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以善良仁义的心做事情,是不是?”

鑫哥儿点头不迭!

敏哥儿就有些诧异的看了眼析秋,随即又垂下脸去。

太夫人脸上的冷意渐渐变暖,鑫哥儿平日里背诵这些句子,一整日里也背诵不出半句,如今宋先生随便说了几句,他便记住了,看来这位宋先生到真有些法子。

刚刚对宋先生的不满也消散了一些。

她正想着,晟哥儿洗了手从里面匆匆跑了出来,生怕旁人忘了他,献宝似的道:“先生还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太夫人再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中午在太夫人这边吃了饭,待敏哥儿几人歇了午觉,析秋便回了房里吩咐春柳道:“下午将二铨领来,我带去给太夫人看看。”

春柳应是,随即压着声音回道:“夫人,一铨让人带了话进来,说是初八的时候胡总管去侧房里看了一遍,问了里面各人的情况,当时他没有多在意,这几天发现胡总管每日都去,还常常和他说话,今天更是提出让刘管事带着他学着打算盘,他心里觉得奇怪,就带话来问问您,是不是和胡总管打过招呼特意关照…”春柳说着拧了眉头也满脸的诧异:“奴婢听着也觉得奇怪,您看这事是不是四爷的意思?”

析秋听着一愣,问道:“胡总管特意关照刘管事教一铨打算盘?”

春柳点点头:“是的,很是关注。”

析秋便拧了眉头,若是萧四郎有意要用一铨,一定会和她提起此事,既然他没有提想必是没有想到这点,那么会是谁和胡总管说过此事?

她暗暗奇怪。

“让一铨放机灵些,既然胡总管露出这意思,便让他仔细去学!”析秋缓缓说着,等晚上萧四郎回来,她便试探的问道:“二铨我今儿下午领去给娘看过了,娘见着也说孩子机灵,放在敏哥儿身边不错。”

萧四郎满脸淡然的点点头,毫不奇怪。

析秋就歪着头越发的奇怪胡总管突然而来的举动!

又过了几日,一早上敏哥儿来给析秋请安,两人刚刚吃了早饭,析秋就发现敏哥儿满脸的焦急的要去学堂,析秋很少看敏哥儿露出急切的样子,便问道:“这两日先生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