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她今日还会不会出来,如果不出来,他要不要进去呢?

郁七皇子摩挲着下巴,认真思索着这个严肃的问题。

就在郁谨琢磨着溜进姜似香闺到底会挨几个耳光时,龙旦回来复命:“主子,打听到了!”

郁谨回神:“说。”

“杀害永昌伯夫人的原来是伯府厨娘,而那个厨娘纯粹是因为误会了永昌伯才杀了永昌伯夫人,永昌伯气怒攻心,也走了…”

“姜姑娘呢?”永昌伯夫妇先后暴毙虽然令人吃惊,但郁谨早已见惯生死,他在乎的只有姜似。

“姜姑娘?这和姜姑娘没关系啊。”龙旦先是一愣,而后才反应过来,“小的打听到姜姑娘在查案中出了不小的力,连顺天府尹都对她赞不绝口,据说回头还要登门道谢。”

登门道谢?

郁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糟老头子的形象,登时放下心来。

回到衙门的甄世成:“…”世人究竟有什么误会,愣是把一个中年美大叔看成糟老头子?

“那她怎么哭了?”郁谨喃喃道。

“主子,姜姑娘家与永昌伯府不是邻居嘛,或许是永昌伯夫妇对她不错,她跟着难过呗。”

郁谨目光再次向东平伯府望去。

他觉得没有这么简单,看来真的有必要问问去。

姜似走进东平伯府,匆匆交代阿蛮:“去跟大老爷说一声,永昌伯过世了。”

阿蛮忍不住问:“姑娘,您去哪儿?”

“我先回海棠居收拾一下。”姜似头也不回,匆匆而去。

一口气跑回海棠居,姜似难看的脸色把阿巧吓了一跳。

“姑娘——”

姜似摆摆手,直接进了屋关上门,把阿巧关在了门外。

阿巧虽然是个沉稳的,可姜似的样子让她实在放心不下,忙把耳朵贴到门口听着里边的动静。

压抑的哭泣声从屋内传来。

姑娘哭了?

阿巧心头一慌,往外探了探头不见阿蛮的影子,越发着慌了。

第176章 深藏

屋内的哭声很轻微,轻微到让人觉得压抑。

阿巧忐忑不安,一会儿在房门口听着里边动静,一会儿来到廊芜下等阿蛮,不知过了多久总算见到阿蛮身影,匆忙迎了上去。

“阿蛮,你怎么没跟着姑娘一起回来!”

“姑娘让我给大老爷传信去了呀。”

阿巧拽着阿蛮手腕把她拉到一角,低声问:“姑娘怎么了?”

“姑娘?”阿蛮一脸骄傲,“姑娘今天好厉害,帮了来查案的大老爷很大的忙——”

阿巧打断阿蛮的话:“我看着姑娘有些不对劲。”

她悄悄往里指了指:“你听,姑娘在哭。”

阿蛮忙把耳朵贴上去,果然听到了低低的哭泣声。

“姑娘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阿蛮一脸懵:“姑娘哭得好伤心…对了,永昌伯没了。”

阿巧还不曾听说,闻言骇了一跳:“什么叫永昌伯没了?”

“就是死了呀。”阿蛮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阿巧听得瞠目结舌,喃喃道:“姑娘是替谢大姑娘难过吧?”

阿蛮点头:“是呀,一日之间没了爹娘,放到谁身上都受不了。我还记得永昌伯夫人挺喜欢咱们姑娘呢,姑娘觉得难过也属正常。”

阿巧略微放下心来。

屋内响起姜似的喊声:“阿巧,帮我打一盆水来。”

“嗳。”阿巧应了一声,冲阿蛮努努嘴。

阿蛮来到门口:“姑娘,婢子传过信了。”

“进来。”

阿蛮推门而入,就见姜似端坐在桌几旁,面上已经看不到泪痕,只是一双眼睛红红的。

“姑娘——”阿蛮小心翼翼喊了一声。

姜似牵了牵嘴角:“没事,就是想着往日永昌伯夫妇待我如同侄女一般,有些难过。”

那些内疚自责终究要与她重生的秘密一样被深深埋在心底,不可能对任何一个人诉说。

“父亲他们过去了么?”

“大老爷、三老爷还有三太太一道过去了。”

姜二老爷去上衙了,二太太肖氏要打理府上事务,至于姜湛等人一大早去了学堂,此时还没到下学的时候。

姜似想了想道:“阿蛮,你去给二公子送个信吧,把永昌伯府的事情跟他说说。”

姜湛与谢殷楼是从小的玩伴,虽然长大后性子南辕北辙,关系依然亲近,这种时候自然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阿蛮领命而去。

姜似由阿巧伺候着净面敷脸,重新擦了些脂粉,直到瞧不出异样来,抬脚去了慈心堂。

她放心不下谢青杳,准备陪她住上几日,自然要对冯老夫人说一声。

二太太肖氏正对冯老夫人禀报家事。

自从姜倩与长兴侯世子义绝回了娘家,冯老夫人对肖氏母女越发不满,虽然依然让肖氏管着家,可时不时就要听肖氏汇报一下府中情况,显然对她的管家能力存了质疑。

肖氏心中窝火,却无可奈何。

谁让她女儿摊上这种事呢,眼下除了忍一时之气没有别的办法。

看着吧,倩儿虽然落难了,可她还有两个儿子呢,特别是长子到了秋天就要参加乡试,桂榜高中她就能扬眉吐气了。

肖氏想得明白,只要两个儿子好了,女儿有兄弟撑腰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这死老太婆——呵呵,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总有她能真正当家做主的那一天。

想到这里,肖氏心塞不已。

至少这几年她得好好伺候着这老婆子,老爷可不能因为丧母守孝,不然就大大耽误了前程。

姜似等了一阵子,由阿福带进去。

听她道明来意,冯老夫人撩了撩眼皮:“要去永昌伯府小住?”

“是,青杳一日之间失了父母,我怕她受不住。”

肖氏猜出冯老夫人的心思,出声道:“他们府上出了这么大的事,同族和姻亲很快就会赶到了,到时候自有许多姐妹陪着谢大姑娘。四姑娘,人家府上在治丧,你就别过去添乱了。”

姜似扬眉,似笑非笑看着肖氏:“二婶把朋友落难时的陪伴叫添乱?幸亏当初二姐回府我没敢往她面前凑,不然岂不是给二姐添乱。”

她心情不好,对于肖氏的刻意为难当然毫不留情回击。

肖氏被姜似噎得陡然变了脸色:“四姑娘,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与倩儿是一家人,你去看她,她高兴还来不及。可是谢大姑娘不一样,人家堂姐妹、表姐妹不知道有多少,你过去了还要有人招待,不是添乱是什么?”

提起这个就生气,当初倩儿回府,一个府上的姐妹都躲着不见人,姜俪和姜佩两个小蹄子还是她甩了脸色才识趣过去的,至于姜似和姜俏两个到现在还没去过倩儿那里一步。

那些下人惯会看人下菜碟,倩儿落了难,她当然希望府上这些主子表明对倩儿的友好态度才安心。

对一个府的姐妹这么薄情,对邻居家的姑娘倒是上心,她偏偏不叫这小蹄子如意!

“老夫人,倩儿命不好,四姑娘也是退过亲的,现在外头对咱们府上姑娘已经有很多风言风语。要我说,姑娘们还是安安分分少出门才是。”

肖氏这番话正合冯老夫人心意:“你二婶说的不错,你父亲与三叔他们都去帮忙了,你一个姑娘家就不必过去了。”

姜似垂眸笑笑:“要是永昌伯府来请孙女过去怎么办?咱们若是拒了,外人会觉得人走茶凉。”

冯老夫人最在意名声,一听此话当即道:“若是对方来请,当然要过去。”

眼下永昌伯府只剩下两个小的,忙着伤心且来不及,哪里会记着派人来请四丫头上门?

要她看,四丫头就是心野了,三天两头往外跑,没有一点规矩。

冯老夫人想到这里,对姜似越发不满。

或者说经历了姜倩的事,她对所有孙女都是不满意的。

这些死丫头没一个争气的,一个个只会添堵。

“四姑娘,你且下去吧,我还有事要对老夫人禀报。”肖氏得意扬了扬唇角。

伶牙俐齿又如何?没有亲娘护着,有委屈就得受着!

姜似笑笑,屈膝告辞。

姜似才走不一会儿,丫鬟便进来禀报:“老夫人,永昌伯府的内管事求见。”

第177章 肖氏的心思

姜似还没走回海棠居就又被请了回去。

永昌伯府的内管事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多谢老夫人了,我们世子担心大姑娘,不得不麻烦四姑娘过去一趟。您放心,我们定会照顾好四姑娘的。”

冯老夫人笑笑:“远亲不如近邻,应该的。”

她说完看向姜似,叮嘱道:“到了那里好好陪着谢大姑娘,莫要给人家添麻烦。”

姜似应了,随永昌伯府的管事婆子离去。

肖氏脸色讪讪,忍不住道:“永昌伯世子到底年轻,只想着四姑娘与谢大姑娘交好,别的方面就考虑不到了。”

冯老夫人瞥了肖氏一眼,意味深长道:“年轻有什么不好?谁不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何况永昌伯世子这么年轻,用不了多久就成一府之主了。”

肖氏听了心头一跳。

老夫人这是什么意思?

永昌伯世子会袭爵不假,可这与东平伯府有什么关系?

“没了长辈扶持,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即便成了一府之主,恐怕永昌伯府也不复以往的风光。”

冯老夫人笑了:“暂时的艰难算不得什么,再怎么样这爵位是谁都夺不走的,等将来娶上一位贤妇,还愁不能把伯府打理得妥妥帖帖?”

她本来不愿意姜似往外头跑,但既然是永昌伯世子派人来请,瞬间就改了主意。

永昌伯世子与四丫头是一起长大的,永昌伯夫妇若是在,或许会嫌弃四丫头退过亲,但年轻人往往不在乎这些,要是四丫头命好,嫁过去就是伯夫人了。

肖氏一听冯老夫人提到“贤妇”两个字,陡然明白了。

老夫人是想撮合姜似与永昌伯世子?

一想到这,强烈的不甘从肖氏心底升起。

姜似要是真的嫁给永昌伯世子,回头就是伯夫人,哪怕三年后过门依然还不满二十岁。

谁家女儿嫁到勋贵之家这么年轻就能成为主母,若真如此,姜似也太好命了!

肖氏满心不甘离开慈心堂,沉着脸往雅馨苑走,心思还放在冯老夫人的话上。

“母亲。”

肖氏回神,看到两个庶女立在不远处向她行礼,目光从她们面上一一扫过。

五姑娘姜俪今年十四岁,六姑娘姜佩十三岁,两个女孩都是花朵一般的年纪,再过上三年,正是花开正好的时候。

肖氏一颗心顿时活了起来。

倩儿是嫁过人的,以后寻个小官二嫁不算难事,但想嫁给伯爷就是痴人说梦了,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但两个庶女未尝没有机会。

永昌伯世子上面没有父母管着,倘若对一个姑娘动了心,执意要娶,根本没人可以拦着。

她很清楚,对年轻男子来说可没那么看重女子的出身,就比如安国公府那位三公子不是舍了姜似娶了个民女么。

呵呵,这还是府中长辈都在呢。

肖氏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视线来回在两个庶女面上扫量着。

姜俪是个老实的,好拿捏,但她这样的性子恐怕不讨男人喜欢,至于姜佩——

肖氏目光在姜佩脸上停得久些。

少女生着一张瓜子脸,细细的眉毛下是一双含情杏眼,腰肢纤细柔软,如一截妖娆柔嫩的柳枝。

说起来,府中几位姑娘都是美丽的,只是姜似生得太好,才把其他姐妹衬得不显眼罢了。

肖氏心中有了人选,对姜佩道:“你随我来。”

姜佩被肖氏看得胆战心惊,心中一直琢磨着哪里碍了嫡母的眼,听她这么一说,只得老老实实跟上去。

姜俪看着姜佩亦步亦趋跟在肖氏身后进了屋,不觉蹙眉。

自从二姐回府,嫡母对她与六妹完全熟视无睹,今日怎么会把六妹单独叫走?

姜俪直觉有事,最终只得轻轻叹口气,默默走了。

进了屋,肖氏一指雕花绣墩:“坐。”

姜佩屁股挨着一小半绣墩坐下,神色乖巧等着肖氏开口。

“我记得你小时候与永昌伯世子时常一起玩吧?”

姜佩愣了愣。

永昌伯府的大姑娘与姜似年纪相仿,时常凑在一起玩,于是永昌伯世子没少与她们一道玩耍。她那时瞧着眼馋,往跟前凑了好几次,可是人家并不搭理她。

姜佩拿不准肖氏的意思,低下头露出羞涩的神情。

“再过个三四年你也到出阁的时候了,这期间母亲会给你留意着合适的,你自个儿也要争气,知道么?”

“女儿知道了。”

“好了,你下去吧。”

姜佩越发一头雾水,一脚跨出房门口忽然反应过来:嫡母这是让她与永昌伯世子亲近?

想到这里,姜佩一颗心狂跳起来。

她可是听说了,永昌伯夫妇全都过世了,永昌伯世子很快就会袭爵——抛去这个不谈,永昌伯世子的人品样貌她是极满意的。

姜佩想到嫡母竟然支持她去亲近永昌伯世子,一颗心就飞了起来。

万万没想到这种好事会落到她头上!

有了嫡母的支持,只要她有本事让永昌伯世子动心,那她就能成为风光无限的伯夫人,到时候别说姜似,就是在她面前从来高高在上的嫡姐姜倩都会一辈子被她踩在脚下。

姜佩越想越激动,对着肖氏屈膝行礼:“多谢母亲!”

肖氏微微弯唇:“去吧。”

这丫头是个机灵的,接下来她就拭目以待了。若是成功了算是他们这房的一大助力,若是失败了,不过一个庶女而已,弃了便是。

姜似随着管事婆子向永昌伯府走去,谢殷楼竟走出大门迎过来。

这时的谢殷楼已经换上一身麻衣,反而更显清俊挺拔。他的哀伤控制得很好,只有眼角微微泛红。

“姜四妹,多谢你能过来,青杳就拜托你了。”

姜似垂眸对谢殷楼略略屈膝:“谢大哥放心,你自去忙就是,我会照顾好青杳的。”

谢青杳是姑娘家,父母过世并不需要她亲自操持什么,一切重担都会压在谢殷楼身上。

姜似看他神色,知道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进去吧。”谢殷楼侧身,走在姜似身边。

眼睁睁看着金童玉女般的二人并肩走进永昌伯府,郁谨从树后露出半边身子,鼻子都要气歪了。

第178章 一条大河

永昌伯府大门前的红灯笼已经换上了写有“奠”字的白灯笼,可郁谨的脸色比摇摇晃晃的白灯笼还要难看。

他巴巴在这等了半天,就等来这个?

一拳捶在树干上,大树狠狠震了几下,掉下不少落叶。

“主子,您的手出血了!”

郁谨拿出手帕毫不在意擦了擦手背,目光紧紧不离永昌伯府大门口。

龙旦暗暗翻了个白眼。

主子简直是个醋坛子,人家永昌伯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永昌伯世子再混账都不可能这时候动什么男女之情啊,姜姑娘安全着呢。

他完全低估了自家主子。

郁谨怎么会是个醋坛子呢,他是一条醋河!

龙旦能想明白的道理他怎么会不明白,只是一想到姜似站在别的男子身边,他就心塞。

“龙旦。”

“小的在。”

“刚刚跟在姜姑娘身后的丫鬟是不是拎着个小包袱?”

“是。”

郁谨眼睛眯起来:“他们两府离着这么近,她的丫鬟拎包袱干什么?”

龙旦想了想,灵光一闪:“姜姑娘是要住下吧!”

两府相邻,只有住下才可能带些随身之物。

郁谨脸色更难看了,转身便走。

“主子,您去哪儿?”龙旦赶紧追上。

“去找二牛。”

关键时刻,二牛比侍卫好用。

二牛已经回到了雀子胡同的民宅里,正美滋滋吃着一盆肉骨头。

冷影寡言少语,平日里面无表情,对二牛却格外温和:“别急,吃了还有。”

话音落,伸出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毫不客气把盛肉骨头的盆移走了。

移走了!

二牛茫然抬头,胡须上还沾着肉汁。

郁谨拍拍二牛的背:“别吃了,有正事。”

二牛往地上一趴,生无可恋扫着尾巴。

吃了一半的肉骨头被拿走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反正它什么都不想听。

“二牛——”郁谨语带警告。

二牛斜睨了主人一眼,依然面瘫脸。

克扣一只狗的口粮,主人你良心不会痛吗?

“先去做事,回来让龙旦给你买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