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谨揪出了在宫中作乱的朵嬷嬷,又在钱河县大放异彩,这些景明帝都记在心里了。身为皇子没办法加官进爵,只能从别的方面表示。

皇后一愣。

皇上说赐名,那可不是给孩子起个名字这么简单。

赐名,就意味着给了被赐名者封号,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来说是天大的荣宠。

要知道宫里这么多公主,除了嫡公主福清,还有枉死的十五公主,其他公主至今没有封号,只有等到出阁的时候才会册封。

亲王之女同样如此,要等到女儿出阁时才能请封。

皇后很快就想到了景明帝这么做的原因。

都说父债子偿,同样道理,子女亦会享到父母萌荫。燕王夫妇为皇上解了不少烦忧,偏偏有些事不足对外人道,皇上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补偿。

皇后笑问:“皇上想好了名字?”

“还没想好,容朕想想。”景明帝揪了一会儿胡子,一时竟想不出来,遂对皇后道,“皇后也一起想想。”

帝后二人凑在一起,开始为燕王夫妇才出生的小女儿想起名字来。

正为女儿名字费脑筋的还有姜似和郁谨。

到底年轻,第二日姜似就恢复了不少精神,哄了哄女儿交给乳娘,夫妻二人谈到起名字的事。

“大名先不急,乳名我想好了,就叫阿欢吧。”

姜似眨眨眼:“我怎么记得你当初说若是男孩就叫阿狸,女孩就叫阿娇呢?”

想想丑巴巴的女儿,郁谨心底叹口气。

这么丑,怎么叫阿娇啊…别人听了万一暗暗笑话闺女怎么办?

对姜似,郁谨当然不敢直说,讪笑道:“我忽然觉得阿欢更好,咱们闺女一辈子欢欢喜喜多好。”

姜似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遂点了头:“那就叫阿欢吧,我也觉得阿欢更好。”

“主子,东平伯府来人了。”

“有谁来了?”

阿巧道:“大老爷、大姑奶奶,还有三太太。”

郁谨立刻起身:“我去迎接岳父。”

姜似还在月子里,姜安诚想见女儿是不能的,只见到了裹在襁褓里的外孙女。

姜安诚盯着婴儿看不够,笑呵呵道:“依儿,你瞧瞧,这孩子与你妹妹小时候一模一样…”

姜依围在婴儿身边,笑着附和:“是呀,和四妹生得真像,眉眼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将来定然如四妹一样出挑。”

听着这父女二人滔滔不绝夸赞自家闺女,郁谨困惑了。

到底是别人眼瞎还是他眼瞎?

“王爷,我进去看看王妃。”

姜依与三太太一同进了产房,见姜似安好,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就出来了。

月子里的人自是不能叨扰久了。

回去的路上,姜安诚唏嘘不已:“时间真快,眨眼你四妹都当娘了。”

姜依心知父亲又想起了先母,忙劝慰一番。

到了慈心堂,早就等着的冯老夫人忙问:“怎么样?”

“四妹与孩子都很好,祖母放心吧。”姜依道。

冯老夫人扬起一边眉毛:“王爷呢?”

姜安诚一脸诧异:“生孩子又不用王爷出力,他能有什么不好的?”

冯老夫人狠狠白了儿子一眼:“我是说,似儿生了个女孩儿,王爷就没有不高兴?”

姜安诚冷笑:“似儿累死累活给他生了个俊俏至极的闺女,他能不高兴?母亲莫要闲操心了。”

冯老夫人登时被噎个半死。

姜似睡醒,一睁眼就发现郁谨守在身边,不由笑了:“阿谨,你不去忙正事,要陪着我坐月子不成?”

郁谨呵呵笑道:“衙门最近又不用去,能有什么正事?陪着你就是正事。”

女人坐月子真是辛苦,六月的天,门窗皆不能开,他才进来一阵子就汗流浃背,可怜阿似还要熬一个月。

“阿谨,你替我给二哥写一封信吧,告诉他他又多了一个外甥女…”

第572章 赐名

对于远在南疆的兄长,姜似十分惦念。

“也不知二哥在南疆适不适应。南边天气与饮食皆与京城不同…”

郁谨听了就来气,不悦道:“大男人有什么不适应的。该吃吃,该喝喝,要是睡不好不适应,纯粹就是不累。”

想当初他去南边才十二岁,也没见有人心疼他。

当然,别人的心疼他不稀罕,只是那时候阿似对他这个人还没印象,就更别提心疼了。

这么一想,郁谨对姜湛越发暗搓搓嫉妒。

傻人有傻福,说的就是姜湛这样的,像他这般聪明绝顶的人,在没娶媳妇之前就只好自个儿心疼自个儿了。

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某人看一眼妻子,不怀好意道:“南疆女子与京城女子还不同呢,个个热情大胆,说不定姜湛现在都有相好了——”

姜似拎住郁谨耳朵,似笑非笑问:“热情大胆?不知道王爷在南疆遇到多少热情大胆的姑娘呢?”

郁谨暗道一声糟糕,只顾着给姜二挖坑,没想到一不留神把自己给埋了。

“咳咳,阿似,你是知道我的,长得没我好看的我瞧都不瞧一眼——”

“那比你好看的呢?”

郁谨脸色一正:“目前为止,我就觉得你比我好看。”

姜似白他一眼,这才作罢。

郁谨暗道一声好险,从姜似这里离开就去了书房,提笔给姜湛写起信来。

写到最后,竟写了厚厚一叠纸。

郁谨盯着墨迹未干的信纸,摸了摸冒出青茬的下巴,心道:怪了,媳妇都娶到手了,他与姜二那笨蛋还有什么好说的。

南疆的六月,正是草木最繁盛的时候。

姜湛带领一队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回到兵营把路上顺便打到的野鹿收拾好了放在火架上烤。

大块的鹿肉串在木枝上,不停往下滴着油脂,散发出来的香味令将士们不断吞咽着口水。

“将军,烤好了。”一名兵士把一串烤得微焦的鹿肉递给姜湛。

“谢了。”姜湛才接过来,就接连打了三个喷嚏。

谁想我了?

姜湛琢磨了一下,心中一动:该不会是他又要当舅舅了吧?

咬下一块肉吃了,姜湛问身边兵士:“成亲了没?”

兵士立刻激动了:“将军,难道您要给卑职说亲?”

姜湛冷笑:“做什么美梦呢,我还没媳妇呢。”

“哦。”兵士立刻老实了。

姜湛这次找了个看着年纪不小的兵士问。

兵士一脸尴尬:“将军,俺只是长得老成一点,也还没娶媳妇咧。”

姜湛抽了抽嘴角,心道你那叫老成一点吗,长得也太捉急了。

终于有一个兵士看不过去,自告奋勇道:“将军,卑职成亲几年了。”

“有孩子么?”

“有了,一儿一女呢。”提起远在家乡的妻儿,兵士兴奋起来。

“那你说说,女子怀孕到生产需要多久?”

他记着四妹传出喜讯的日子,但闹不清楚要怀多久才能把孩子生下来,打听清楚了好算算是不是到日子了。

兵士登时卡了壳,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迟疑道:“大概要九个月吧…”

“不对,不都说十月怀胎嘛,至少得十个月——”

一群大男人围着快要烤焦的鹿肉,很快争得脸红脖子粗。

姜湛听得头大,用力咬着鹿肉,想想遥远的京城可能又多了一个亲人,眼中溢满了笑。

等到回京,说不定四妹的孩子就能跟他喊舅舅了。

燕王府的小主子出生三日后,就迎来了洗三礼。

洗三为大吉之礼,马虎不得,但无须广邀亲友,只请近亲来贺就可。

女方这边请的是东平伯府与宜宁侯府的女眷,男方就不用说了,主要是王妃与已出阁的公主们。

饶是如此,洗三礼那日,燕王府还是热闹非凡。

午后,产房外厅设了香案,由收生姥姥开始主持仪式。

随着收生姥姥把盆中水撩到阿欢身上,阿欢登时啼哭起来。

众人立刻说起吉祥话,心中却不以为然。

到底只是个女孩儿,哪怕是燕王府第一个孩子,亦没什么值得重视的。

今日这一趟,不过是走个过场。

待收生姥姥念着“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这样的词儿,齐王妃眼底划过笑意。

收生姥姥的唱词都是固定的,她当初亦是听着这话过来的。

多送男,少送女——当时她听了别提多心塞了。

怎么就没有一举得男呢?

齐王妃不由去看姜似。

生产不过三日,眼前的女子没有丝毫臃肿,只比未有孕前多了些丰盈,而这份丰盈却让她看起来更加明艳。

齐王妃心中酸涩不已。

这世上总有些人得天独厚,让人嫉妒不来。

望着姜似平静含笑的眉眼,齐王妃暗想:生了个女儿,燕王妃就毫不在意?

呵呵,定然是强作欢颜罢了。

“王妃,宫里来人了。”一名丫鬟匆匆跑进来道。

厅里众人登时静了一下,不由面面相觑。

洗三礼宫里怎么会来人?

皇室子弟家里添人口,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报宗人府录入玉牒是规矩,至于宫里有没有奖赏,就看添丁的是哪家了。倘若是不受重视的宗室子弟,顶多是循着惯例送些补品过来。

洗三礼上特意派人过来,这可少有,仔细想想就几个王府生下世子时宫里专门来了人…

众人猜测着,终于等到内侍赶过来。

一见前来的内侍竟然是潘海的徒弟乐公公,众人更觉出几分不寻常。

乐公公是潘海的徒弟,潘海可是皇上身边最得力的人,宫里来的内侍居然是皇上派来的,而不是皇后,亦或太后——

众人越发好奇内侍来意,直到小乐子拿出明黄圣旨,眼神猛地一缩。

怎么会有圣旨?

小乐子看众人一眼,小心翼翼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妃性资敏慧、端庄贤淑,今闻燕王妃诞下嫡长女,必肖其母之风姿…燕王嫡长女深得朕心,特封为和姝郡主。钦此。”

厅内没有风,也没有声音,场面一阵古怪的寂静。

第573章 震惊

众人齐齐看向姜似,又看看乳娘抱着的小婴儿。

燕王妃端庄贤淑?

皇上是怎么说出这种违心话的?

至于这小女婴有没有其母风姿就更搞笑了,皇上还没见过这屁大的小娃娃呢!

出生三日就被赐名封为郡主,这赶上嫡公主的待遇了。

别说齐王妃,就是其他王妃乃是出阁的公主们,脸上笑意都有些发僵。

皇上如此惊人之举,是要人嫉妒得发狂吗?

见气氛古怪,小乐子轻咳一声:“燕王妃,替小郡主谢恩吧。”

姜似双手捧过圣旨,郑重谢恩。

“王妃起来吧,咱家回去复命了。”小乐子笑眯眯说着,飞快瞄了阿欢几眼。

也不知这小婴儿有何特别,竟让皇上现在就册封,别说是这些贵人们,就连他都惊了。

“劳烦公公了。”姜似给阿巧使了个眼色。

阿巧立刻奉上赏封,并送小乐子出去。

“咳咳,小郡主才出生就得了皇上喜欢,真是恭喜王妃了。”一位出阁的公主咳嗽一声,打破了古怪的气氛。

仿佛被仙人施了定身术的众人这才醒过神来,收拾起复杂心情,纷纷向姜似道喜。

直到这些人回到各自府中,心情依然复杂难言。

东平伯府的慈心堂中,冯老夫人听了三太太郭氏的话竟直接站了起来:“什么,皇上竟然封了王妃的女儿为郡主?”

郭氏低眉顺目道:“儿媳当时就在厅里,亲眼瞧着王妃接旨的。”

亲眼瞧着姜似接了旨,那定然是不假了。

冯老夫人缓缓坐了回去,眼神茫然。

是她老了,看不懂这个世道了?

姜似那丫头不是个好性子,嫁到王府去她虽觉得脸上光彩,可一直悬着心,总怕这丫头因为臭脾气不知道哪日惹下祸来。

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嫁到皇室中又不一样,一旦犯事了,娘家哪有不受连累的。

晋王妃就是摆在眼前的例子。

晋王一家去守皇陵不久,晋王妃的父亲就被降了职,拖家带口离开繁花似锦的京城去地方上做官了。

可姜似怎么就处处出乎她的意料呢?

皇上夸四丫头端庄贤淑——冯老夫人一边想一边摇头。

比冯老夫人还想不通的是齐王妃。

这个时候齐王还没得到消息,正在书房里与幕僚议事,忽然就有侍从来禀报:“王爷,王妃回来了,请您过去一趟。”

齐王下意识皱眉。

李氏素来懂事,鲜少会在他有正事时打扰,既然叫他过去那定然有事。

想到齐王妃是从燕王府回来,齐王便明白又与燕王有关了。

近来但凡与老七有关的事总令他心赌,也不知这次又有什么事。

齐王匆匆赶了过去,一眼就瞧见了齐王妃复杂的表情。

“怎么了?”

齐王妃示意伺候的人退下,抿了抿唇道:“王爷可知今日燕王府洗三礼上发生了什么事?”

“你说就是,我哪里会知道。”齐王皱眉。

没好事,定然没好事。

齐王妃神色越发复杂,缓缓道:“父皇封燕王嫡长女为和姝郡主。”

齐王整个人都愣住了。

和姝郡主?

抹了一把脸,齐王狠狠道:“父皇是糊涂了么?”

在世人眼中沉稳有礼的齐王,何曾有这般失态的时候。

齐王妃脸色微变,低声道:“王爷慎言。”

再怎么觉得皇上老糊涂,也不能说出来啊。

“王爷,您说父皇究竟怎么想的?哪有给一个出生才三日的小娃娃册封的道理…”

齐王揉了揉太阳穴,冷静下来,冷笑道:“看来父皇记着老七在钱河县立下的功劳呢。”

提到郁谨在钱河县立下的大功,以及如今在民间的好名声,齐王妃没了话说,甚至暗想:倘若那一趟去钱河县的是王爷,恐怕不会如燕王表现那般好。

齐王恢复了冷静,反而觉得是好事:“这样也好,反正是个女儿,封了就封了,再尊贵再特殊依然只是一位郡主。总比父皇一直把老七这份功劳记在心里,给他找补到别处强。”

“王爷说得是。”

齐王睇了齐王妃一眼,叹道:“你也莫要盯着这个了,调养好身体,早早给我生下一个嫡子比什么都重要。”

齐王妃浑身一颤,轻轻点了点头,内心却一片苦涩。

她这次小产虽然恢复了精神,可月事越发不顺当了,想要有孕恐非短时间能调养好。

想着这些,齐王妃心中一叹,强笑道:“王爷,我给您挑了两个乖巧伶俐的丫鬟,您要不看一看,挑一个今晚伺候您?”

齐王对齐王妃挑的通房完全没有兴趣,淡淡道:“以往挑的那些女子无一例外都生的女孩儿。王妃莫要拘泥了,或许可以挑两个姿容出众的试试。”

这个李氏,塞给他的通房全是些庸脂俗粉,生不出儿子也就罢了,生的女儿个个肖母,没有一个出挑的,想想十几年后的光景就心塞。

说来说去不过是假贤良罢了,舍不得给他添两个美貌如花的通房。

齐王想着这些,对齐王妃的不满又深了一层,面上自然半点不露。

齐王妃拢在衣袖中的手用力捏紧,面上带着浅笑:“我知道了。”

“那我就去书房了,王妃先歇着吧。”

回到书房,齐王对幕僚提及燕王嫡长女被册封的事。

幕僚捋着胡子道:“王爷莫要在意这些。燕王是第七子,什么事都得排在王爷后边。王爷目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尽快让那位重新掉下来…”

齐王默默点了点头。

幕僚说得不错,太子才是最大的绊脚石,只要占着那个位子一日,别人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好在对付别人还要想法设法找把柄,而太子那个蠢货简直浑身长满了把柄,让人一时都不知道先从哪个下手。

且一步步来吧。

六月里,又有一桩事。

郁谨的生辰在六月,而他今年满了二十岁,到了加冠的时候。男子加冠,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了。

皇子加冠要在太庙举行,整个过程繁杂庄重,不必细表。

六月眨眼就过去,燕王府迎来了和姝郡主的满月礼。

与洗三只请近亲女眷不同,满月礼则会大宴宾客。

这一次,连太子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