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楼

我那时也没多想,向超子拿了钥匙,答应他当天就过去看看,争取先把杂物收拾了。超子跟我交代完,便匆匆赶着上班去了。

我一个人把剩下的鸭脖子消灭干净,找了个手电筒带在身边,就过去看隅园路的房子。没想到刚出门就碰上了高洁,她是我们台里公认的最强制作,一个片花有时甚至要做上一个月,非常地精益求精,质量没的说,连录音带剪辑都特别认真,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部门领导,单位还给配了车,也算是我的上司。高洁相貌身材都不错,她凭自己能力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也许是怕被别人看作花瓶,因此对谁都是冷若冰霜,从来不苟言笑。

我那单位里还有个邢主任,这个外行只知皮毛任屁不懂,借助他媳妇家的关系才爬到主任位置,也是个出名的老色狼,见着实习的女孩就手把手的揩油。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从车里直接揪了出来,那邢主任色厉胆薄,竟然连屁也没敢放一个,大概也是怕他老婆知道。

从这以后高洁对我另眼相看,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些礼物,时常约我去看电影、打保龄球。是什么意思不说也都知道了,但她落花有意,我是流水无情,可能就是脾气秉性不太合适,毕竟这不是单方面的事,不过也没法挑明了说,只好保持距离能躲就躲。

高洁见我喝得醉熏熏的往外走,就过来问道:“你喝了这么多酒还要到去哪?”

我说:“我得出去一趟,你怎么来了?”

高洁说:“我明天休息,正好下班后过来看看你吃饭了没有。”

我说:“刚吃完,啃了一堆鸭脖子,你吃了吗?”

高洁说:“那些东西不干净,又没营养,以后尽量少吃,你这是去哪,用不用我开车送你?”

我酒意上涌,就说:“隅园路新开的桑拿会所,哦…不对,是隅园路13号,到那收拾房子去。”随即稀里糊涂地上了高洁的车。

隅园路地处旧租借,这一带有很多洋房洋楼,解放前尽是达官显贵和大资本家的宅子。主人非富即贵,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房屋已不知几易其主,又经过了多次翻修重整,大体上却仍保留着幽雅别致安静的昔日风貌。

高洁停车的时候天色已黑,我的酒也醒了多半,找到地方一看,发现这“隅园路13号”是幢三层楼房,解放后基本上没被修葺过,外边墙上爬满了枯死的藤类植物,楼道里的木质地板极度老化,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但内部隔音极好,进了楼道就像与世隔绝了,任凭外边有多大动静也听不到。

我们在楼道里遇见了康老太,她说她是这的老住户了,问明我们的来意,就用手指明了位于走廊左侧的102室。我道了声谢,掏钥匙开门进去,发现内部是一室一厅的结构,没多大面积,里面有些破破烂烂的旧家具,充满了潮腐的霉气。

高洁执意要帮我一同清理房间,但她没什么做家务的经验,就问我如何安排?我说:“今天顶多把这些老掉牙的家具挪动挪动,给里面的破烂全清出来,等明天找人收走,不过这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啊…”

我说到这就去合闸,但那保险丝烧了,奈何手头没有任何工具,再出去买可太麻烦了,就同高洁返回楼道,想到隔壁101室去借。

过道的顶灯光微弱且昏黄,让我有种恍若时光倒流回到从前年代的错觉。到门前敲了敲门,等了一等又敲了两下,但里面没有任何回应。我自言自语道:“这家人可能还没回来,不是值夜班就是去过夜生活了。”

我们刚要转身离开,却听木门“嘎吱吱”一声从里面缓缓打开了。原来房门是从里面反锁上了,内侧还挂着保险链,只开了一条拳头大小的缝隙,我从门缝中看到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女子。她愁眉锁翠,面无脂粉,脸颊犹如凝花,有种淡雅别致不染尘俗的风韵气质。

那女子一声不吭,冷漠的目光将我从头打量到脚。

我莫名感到一阵窒息,急忙定了定神,自称是隔壁房主,过来拜个街坊…

那女子根本不等我把话说完,便“砰”地一声将房门重重关上了。

我吃了个闭门羹,嘴里也没好话了,转头对高洁说:“原来这户是个‘楼凤’,要是我自己过来,她就二话不说立刻开门了。”

高洁道:“什么是楼凤?我看你刚才见了美女,瞪得俩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我说:“这楼凤哪都好,但是我还真不愿意跟她凑合,因为这个女人的颧骨比较高,常言道‘男人颧骨高,必定逞英豪;女子颧骨高,杀夫不用刀’。”

高洁忍着笑对我摆了摆手,示意我把声音放低些,别被屋里的人听到了。

我们只好又去找别的住户,可刚一转身,却见康老太就站在背后,她有些吃惊地问道:“你们两个不是到102收拾房子的吗?在101门前来做什么?”

我说明了情况,又问康老太101室里住的女子是什么人,莫不是更年期提前到了?为何有这么坏的脾气?

康老太脸色阴沉:“101一直都是空屋,我在这楼里住了几十年勒,从来没看见这间房中有过人。”

这话让我感到一阵寒意,头皮都有些发麻,心想:“如果101是间空屋,那我从门缝里看到的那个女人是谁?”

康老太告诉我电闸盒子里便有保险丝,并嘱咐我收拾完房间就赶紧离开,千万别进101室,那里面根本没有住人,不管看到了什么,都装作看不见也就是了,总之那东西绝不是人。

 (四)宅变

我听康老太这么说,实是出乎意料之外,正想开口询问,对方却已经转身走了。

幽寂的楼道里灯光昏暗,就只剩下我和高洁两个人,我又看了看101室紧闭的房门,心里都嘀咕楼里是否闹鬼?

这种事越想越是毛骨悚然,我赶紧接好保险丝,快步回到102房间。眼见始终没什么变故发生,心里逐渐安稳下来,便以为是上岁数的人专好谈奇说怪,迷信很深,康老太的话未必可信。

此时还不到晚上7点,我们稍事休息,就开始动手整理房间里的杂物,我还想找个机会,再到隔壁去看个究竟。

高洁劝我别惹事:“既然康老太告诫咱们不要接近101室,我想那自然有她的道理。”

我对高洁说:“隔壁分明住得有人,康老太却硬说那是间空屋,这不是瞪眼说瞎话吗?101室里的女人是谁?为什么不能进去?我看那女子形貌与生人无异,并不像鬼。但隅园路13号毕竟是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楼,这种地方发生过的事情太多了,或许正应了物老为怪之说,真是什么别的东西亦未可知。”

高洁道:“你别疑神疑鬼了,哪有什么东西会作怪?”

我说以前这地方住的可都是有钱人,听闻民国那时候天下大乱,为了防备不测,很多大户穴地挖窖,用来埋藏金银珠宝,那些东西埋在地下年头多了,便会成精作祟,古时候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

据说当年有座大宅,主人作生意亏了本,只好将宅子转卖他人。可不管是谁住到这大宅里,皆会遇到许多反常之事,胆小吓死的都有,大家便认为这是座鬼宅,自此再也没有人敢往里面住了。

直到有个外地来的布商想寻寓所,他素来胆大不惧妖邪,见这老宅价格便宜,就买下来准备让举家老小搬来居住,但他也风闻宅中闹鬼,就孤身一人先住进去,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宅院年久失修,已经墙皮剥落,院子里杂草丛生,堂内梁柱横七竖八,结满了蜘蛛网,到处都是黑沉沉阴森森。

布商收拾出一间卧房,带了柄短刀独居其中,果然每天深夜,都会听到堂屋里有声音发出,但当他推开堂屋的大门进去察看,那里面就立刻变得寂然无声了,一连几日,始终不知怪从何来。

布商为了解开其中缘故,便在天黑之前躲到堂屋房梁上,准备一窥究竟。当晚月明星稀,借着从破损屋顶处透下的苍白月光,屋内家具画幅黑簇簇的露出些轮廓。

大约到了三更天,就听堂内悉悉挲挲有些动静,他屏气敛声,静卧在梁上向下俯窥,只见有个身高过丈的人从壁中走出,那人宽袍高帽,衣冠都是黄色。

布商这才感到事情不妙,心想凭自己的身板,被那黄衣人捉住多半就当点心吃了,吓得他大气也不敢出上一口,像死人一样趴在梁上,只听那黄衣人开口问道:“细腰,屋子里为何有生人气息?”随即就听角落里有个锯木头般的声音回话:“没看见有外人进来。”那黄衣人闻言不再说话,身形缓缓隐入墙壁消失不见了。

接着又有一个青衣人和一个白衣人,装束都与先前的黄衣人相同,陆续从堂中出现,也都对着墙角问细腰,这屋中为何会有生人气息?布商好奇心起,大着胆子探出脑袋,想看看那细腰的模样,但屋角漆黑一片,什么东西也看不到。

不久之后,月影西移,一切恢复了原状,堂中寂静异常,没有丝毫动静,布商又惊又奇,怀疑自己刚才趴在梁上睡着了,见到听到的都是梦中所历,他满腹疑惑中从房梁间爬下来,忍不住走到墙角,学着那些高冠古袍之人的语气和腔调问道:“细腰?”那墙角果然有人应声,但屋内漆黑,根本看不到是谁。

布商强行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壮着胆子继续问那细腰:“刚才穿黄袍的人是谁,它从何而来?”

细腰答道:“是金子,埋在西屋壁下。”

布商暗自称奇,再次问道:“白衣人和青衣人是谁?”

细腰说:“白衣人是银子,埋在东屋廊下;青衣人是铜钱,埋在井边五步。”

布商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又问细腰:“你是何人?”

细腰如实答道:“是个洗衣棒槌,就在这墙角。”

布商还想再问,却已是天方破晓,有鸡鸣声远远传来,屋子里重新陷入寂静,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布商待到天亮之后,立刻找来家眷和伙计,带上铲子锄头,到宅中各处发掘,果然从西屋壁下刨出五百斤黄澄澄的金子;在东屋廊下挖到五百斤银锭;又于井边五步发现了几个大钱瓮,里面所藏的铜钱不计其数;而那墙角下果然有根古代捣衣服的木棒,头大腰细,形制颇为怪异。

布商将这根木头棒子投入灶中焚化为灰,金银钱物则据为己有,从此陡然暴富,而那老宅里也不再有任何怪事发生了。自古道“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这话诚然不假,可见“物有所归,人各有命”,是那布商命中该当发迹,才镇得住这笔横财。

我亲眼见到隔壁有个白衣女子,康老太却说那是间空屋,难免就想到了这个传说,掐头去尾给高洁简单讲了一遍,又说了我的猜测:“隅园路古楼里没准有旧时埋下的银窖,藏满了金条银圆之物,那东西年久为怪,以至显出异象,而康老太竭力掩盖事实,则是不想让外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高洁认为我是财迷心窍了,就说道:“101室里住的或许是个病人,她是康老太的亲戚,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人家不希望她与外界接触,你别再胡思乱想了,那些民间传说岂能当真?不过这座楼里非常狭窄压抑,我感觉有点害怕,咱们收拾完东西就应该尽快回去了。”

高洁对我虽然很好,但她出于习惯,说出话来总是:“你该怎样怎样,你该如何如何。”我只能拿她当上司或者是个姐姐,感觉可亲可敬,却唯独不可爱。所以我认为我们之间有种距离感,这也是我总想躲着她的原因。

布商好奇心起,大着胆子探出脑袋,想看看那细腰的模样,但屋角漆黑一片,什么东西也看不到。

不久之后,月影西移,一切恢复了原状,堂中寂静异常,没有丝毫动静,布商又惊又奇,怀疑自己刚才趴在梁上睡着了,见到听到的都是梦中所历,他满腹疑惑中从房梁间爬下来,忍不住走到墙角,学着那些高冠古袍之人的语气和腔调问道:“细腰?”那墙角果然有人应声,但屋内漆黑,根本看不到是谁。

布商强行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壮着胆子继续问那细腰:“刚才穿黄袍的人是谁,它从何而来?”

细腰答道:“是金子,埋在西屋壁下。”

布商暗自称奇,再次问道:“白衣人和青衣人是谁?”

细腰说:“白衣人是银子,埋在东屋廊下;青衣人是铜钱,埋在井边五步。”

布商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又问细腰:“你是何人?”

细腰如实答道:“是个洗衣棒槌,就在这墙角。”

布商还想再问,却已是天方破晓,有鸡鸣声远远传来,屋子里重新陷入寂静,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布商待到天亮之后,立刻找来家眷和伙计,带上铲子锄头,到宅中各处发掘,果然从西屋壁下刨出五百斤黄澄澄的金子;在东屋廊下挖到五百斤银锭;又于井边五步发现了几个大钱瓮,里面所藏的铜钱不计其数;而那墙角下果然有根古代捣衣服的木棒,头大腰细,形制颇为怪异。

布商将这根木头棒子投入灶中焚化为灰,金银钱物则据为己有,从此陡然暴富,而那老宅里也不再有任何怪事发生了。自古道“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这话诚然不假,可见“物有所归,人各有命”,是那布商命中该当发迹,才镇得住这笔横财。

我亲眼见到隔壁有个白衣女子,康老太却说那是间空屋,难免就想到了这个传说,掐头去尾给高洁简单讲了一遍,又说了我的猜测:“隅园路古楼里没准有旧时埋下的银窖,藏满了金条银圆之物,那东西年久为怪,以至显出异象,而康老太竭力掩盖事实,则是不想让外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高洁认为我是财迷心窍了,就说道:“101室里住的或许是个病人,她是康老太的亲戚,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人家不希望她与外界接触,你别再胡思乱想了,那些民间传说岂能当真?不过这座楼里非常狭窄压抑,我感觉有点害怕,咱们收拾完东西就应该尽快回去了。”

高洁对我虽然很好,但她出于习惯,说出话来总是:“你该怎样怎样,你该如何如何。”我只能拿她当上司或者是个姐姐,感觉可亲可敬,却唯独不可爱。所以我认为我们之间有种距离感,这也是我总想躲着她的原因。

 此时经她这么一说,我只得表示认同,于是把房间里的杂物分门别类打好包,腾空了那些旧家具,眼瞅着就快整理完了,我无意间踩到一处地板上,感觉声音发空,拭去尘土,发现那块地板边缘有道细痕,好像可以挪动,若不仔细察看很难发觉。

我们看这房间里好像存在地下室,不免有些好奇,想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便将地板抠开,下边顿时现出一个漆黑阴森的大洞,用手电筒照不到底,有木质阶梯通下去,这地下室比想象的还深很多。

高洁跟着我探身往下看,不料有阵阴风袭来,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握在手里的手机拿捏不稳,竟然掉落下去,顺着木阶滚到地下室底部。高洁在单位任事繁忙,电话短信没黑没白的整天不断,她担心手机摔坏了耽误正事,当即就要摸着黑下去寻找。

我这才想起自己的手机关着,并且忘在住处没带过来,否则此时打个电话,要是高洁的手机没摔坏,一听铃声便知道掉在什么地方了,这时我却只好跟她一起去找。谁知那木阶古老腐朽,承受不住两个人的重量,我们刚下到一半,木板突然断裂,好在地下室底部平整,又是随着朽木摔落,才没有伤到哪里,可仍是摔得不轻,满头满脸是土。另外木制台阶塌落,再想从原路返回却不容易,除非上面有人接应,但这楼里非常隔音,喊破了嗓子恐怕也不会有人听到,手电筒也不知落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暗骂一声倒霉。今天真是脚心长痦子——点儿太低了,从裤兜里摸出打火机,借着微弱的火光向四周照了照,看到地下室狭长深邃,人在其中,两端都看不到尽头。

我和高洁都知道这座古楼最初只住一家人,后来才改为多户居住的公寓。以前的大宅中为了防备变故,多设有秘道暗室,因此地下室贯通相连并不奇怪。

那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只燃烧了片刻就烫手了,我只好先将它灭掉,牵了高洁的手摸索着向前而行,想探明这地下室还有没有别的出口。

黑暗中,高洁似乎撞到了什么物事,叫道:“等一下,这里有些东西。”

我问她:“是手机吗?”

高洁说:“不是手机,这是个…木头柜子。”

我等打火机稍微冷却,再次点燃了照过去,发现高洁身前有个古朴的檀木柜子,大概是存放在地下室里的家具,那木柜雕花嵌银,做工颇为精细。

我拽开拉门,就看那檀木柜子里放着一个油布包,里面是个皮制记事本,虽然不是旧时古籍,但看起来年头也不短了,我见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免有些失望,又急着离开此地,便顺手扔在一旁。

哪知记事本那里夹着几页剪下来的旧报纸,被我一扔就散落出来,高洁说:“这是别人家的东西,你别到处乱扔。”说着她捡起来凑到亮处观看,发现泛黄的报纸上有张黑白照片,其中的人脸有些模糊,可冷眼一瞧却觉得有几分眼熟,好像是在哪见过。

高洁有些吃惊地对我说:“这是住在101室里的女子?”

我接过来看了看,的确像是同一个人,奇道:“报纸上的字还是竖排版,可不是近年刊印的…”我又往照片旁的文字扫了一眼,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气:“民国23年!”

我们粗略一看,本子里的新闻剪辑,全部来自当年不同的报纸,记录着同一则内容离奇的新闻,事情发生在民国23年。

(五)深山幸存者

咱们国家现在采用的是西元计年法,西元就是公元,以耶稣诞生为元年。我历史学得不是很好,要问我民国23年具体是哪一年,我一时半会儿还真算不清楚,但对于年代还有些直观的认知,晓得这些报纸上刊载的旧闻,发生在七十多年以前。其内容大同小异,无需细读,只看标题也能知道个大概:是说民国23年一架飞往龙华机场的客机,在飞行途中遇难,坠毁于山区,全机乘客仅有一人幸存,而且此人是个年轻女子,她在深山里失踪了很多天之后,竟奇迹般的得以生还。

我感到有股寒意涌上心来,该事件幸存者的照片,与我之前在101室看到的女子完全一样,我几乎可以肯定她们俩是同一个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数十年前旧报纸上的照片已经模糊泛黄,怎能拿来于现实中的人物比较?其实照片里幸存者的脸部,只是与我在隔壁见到的女子轮廓相近,具体特征无从对比,但那同样冷漠的眼神,即使在照片里也能显露出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绝望,我相信这一点是不会看错的。

高洁也有相同的感受——几十年前深山坠机事件的幸存者,就是刚才出现在101室的女子。

这个女子坠机未死,已经算命大了,至于怎么能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活着走出来,更教人难以想象。而且时隔数十年之久,她即使活到现在,该有多大岁数了?可她的形貌与这张老照片上的影像比起来,看不出有任何显著变化,不是亡魂又是什么?

此时打火机又烧得烫手了,我们心里越想越是发毛,也不敢再摸黑往前走了,就将柜子推到地下室入口处,正待攀上去返回102室,却听身后传来“嘎吱吱、嘎吱吱”的木板开合声。

高洁听到声音,低声在我耳边说道:“是那个有鬼的房间!”

虽然这地下室里漆黑一团,但我还能辨别发出响动的方位,也知道是101室的地板盖子被揭开了,只听踏在地板上的声音渐渐逼近,好像有什么东西要过来了。

我心里也有些发慌了,忙对高洁说:“快走!”随即将她扶上柜子,我紧接着也爬了上去。忽觉腿上一紧,好像被一只手紧紧抓住了。我借着地下室入口透过的微弱灯光回头去看,就见有张苍白冷漠的脸孔从黑暗中浮现出来,果然是那空屋里的亡魂。

我周身寒毛倒竖,猛然想起“算卦的”说我过不去今天了。一霎时骇异难言,但也是情急拼命,感觉手中抠到一块脱落的楼梯木板,就拽下来对准那女人的脸狠戳过去。木材前端尖锐,戳在那女子的脸上竟然贯脑而出,脑浆鲜血溅了我一身。

那女子身体向后仰倒,“咕咚”一声摔在地上,我也被吓懵了,在高洁的协助下,攀住楼梯爬出了地下室,返身合上地板,心里“扑通扑通”跳成了一团。

当时我的脸色大概难看到了极点,也将高洁吓得不轻,她焦急地问道:“你要不要紧?伤到哪里没有?”

我惊魂未定,觉得自己脸上热乎乎的,用手一抹发现都是鲜血,心里十分后怕,喘着粗气对高洁说道:“我把那女鬼杀了…”可这话说得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且不论世上有没有鬼,其物毕竟是魂魄所化,不应具备形体实质,怎么可能有血有肉?

我隐隐感到事情不妙,也许101空屋里的女子与空难事件的幸存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只是容貌气质非常接近,多半属于有血缘关系的直系后代,很可能我是将活人当成了鬼,结果将她误杀了。自古“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必定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

高洁是关心则乱,她也有彷徨无措:“人命关天,这可怎么办?”我说:“大不了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一命填一命也就是了。”但真去自首也得先搞清楚了,地下室里的女人到底是谁?她为什么会跟几十年前坠机事件的幸存者一模一样?为什么康老太咬定那个房间空置多年,里面根本没有人居住?总之要先找康老太问个明白,然后再做道理。

我心里又是疑惑又是恐慌,一刻也不想在这房间里多呆了,带着高洁到走廊另一端,叩开了康老太的房门。

不等我出言发问,康老太看到我脸上的血迹,就好像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她面色惨然,不住口地念着:“佛祖慈悲,佛祖慈悲…”

我和高洁见状愈发觉得蹊跷,满肚子疑团想问,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康老太将我们拽进房里,说出了这座古楼里发生过的往事:此楼始建于1869年,处在隅园路租借区的上风头,临近“跑人场”,与跑马、跑狗鼎足并称“三跑”,乃是最繁华处所在,因此位置极佳。民国年间有个叫陆维贤的士绅,买下了隅园路13号。他才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已然是证交行业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了。

所谓“证交”,是以股票和公债作为投机的筹码进行交易的行为。在这个投机市场中活动的人物,发财的心理虽然相同,手段却各有巧妙,好比群鱼争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最普遍的现象,赚钱多少就看你本事大小了。但在大风大浪中,还有一种特别大的鱼,张开血盆大口,把大鱼小鱼虾米一同往下吞,这就是与政府特权阶层挂钩的超级机构,陆维贤便是这个机构中的精英。他出身名门望族,又做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所以钱多得很,可谓春风得意。

当时陆维贤的妻子林青,长得十分貌美。但有懂眼的人断她是克夫之相。陆维贤并不迷信,从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不过在迁入隅园路13号之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一次林青探亲回来,乘坐的飞机途中失事,坠毁于“门岭”附近。那一带都是山地密林,碍于条件所限,根本无法救援,都以为林氏必死无疑了。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她居然活着从深山里走了出来,随后被山民发现获救。作为坠机事件的唯一幸存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大报纸期刊争相报道。

林青讲述坠机经历时说:他们共有五人幸免于难。在渺无人烟的深山野岭中走了很多天,靠吃野果充饥,饮山泉解渴。可怜其余四个人,有的被野兽拖走了,有的掉到山崖下摔死了,最后活着走出来的,仅有林青一人。

陆维贤认为妻子能够死里逃生,实属万幸,自此对她呵护备至,唯恐再次失去爱妻。可他逐渐感觉到从坠机事件中生还的妻子有些反常,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可要说具体是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又难以说清楚。

(六)肉身菩萨

陆维贤倍加留意,终于发现了妻子行为诡异,从来不吃不喝,不是一顿两顿或是三天两天,而是一直不吃任何东西,每次吃饭都假意遮掩,把食物偷偷倒掉。陆维贤大惑不解,甚至怀疑出现在家中的妻子,是那深山里什么怪物变的,真正的妻子早就死掉了。为求个水落石出的结果,他就开始着手调查,收集了很多当时的报纸新闻,并在暗中窥觑妻子的一举一动,最后将事情挑明,当面逼着林青吃东西。

林青见实在隐瞒不过,只好吐露了实情,坠机时确实有五个人幸存下来,但那深山里没有野果和山泉,走出许久都看不到人踪兽迹,这几个人饿得眼珠子都绿了,眼瞅着要被活活饿死,却意外发现了一座藏在山崖峭壁间的古庙,那庙里供了个神龛,也不知是哪朝哪代所留的古迹,有具古尸盘腿坐在里面。

那古尸面容肌肤栩栩如生,肌肤红润,似是吹弹可破,最奇怪的是尸身上散发着一种异香。

几个幸存者里有位比较有见识的人,他告之其余四人,这是得了道的“肉身菩萨”,其元神已化,空留躯壳在此。相传当年唐僧是金蝉长老下凡,吃他一块肉,既能长生不死,咱们有幸见到这尊坐化的“肉身菩萨”,也是旷世难逢的机缘。

其余几人听他这意思,竟是要吃这古尸的肉了,真是“天黑没有人心黑,山险怎及世道险”?他们当中有的人信教,宁死不肯为之;有的人则认为饿死事小,吃死尸的肉未免太恐怖了,连上千年前的古尸都吃,那还是人吗?也有的人受到启发,古尸是不能吃,肉身菩萨也吃不得,这等惨同佛面刮金的事,做了必遭报应,但眼前不是就有活人可以宰了吃吗?

结果彼此间发生了争执,完全是以性命相搏,林青劝阻不住,混乱中不知被什么人推倒,头部撞在岩壁上,就此失去了知觉,醒来后发现那四个人都已不见踪影,也许全从峭壁上滚落深涧摔死了。她求生心切,也因为饿得狠了,除了自己和岩石泥土,看见什么都想吃,忍不住就用碎石片从古尸身上割下肉塞进嘴里…

从那开始林青就再也不思饮食,一看见食物就感到恶心,独自在深山里徘徊了很多天,才终于获救返家。她乞求陆维贤替自己保守这个秘密,此时她也追悔莫及,后悔不该吃那“肉身菩萨”,恐怕迟早要遭天谴,但与夫君情深似海,实在不忍分离,哪怕多聚一天也是好的。

陆维贤儿女情长,暂时原谅了妻子,可晚上一想到躺在自己身边的女子曾吃过死人肉,不免越想越是恶心,更感到十分可怕,试想天底下哪有人常年不吃不喝还能生存?这事好说不好听,一旦被外人知道了就会身败名裂,他狠下心来,找把刀摸黑割掉了妻子的人头,正准备荒园埋尸,不料又有颗完全一样的头颅,从那死尸腔子里长了出来。

陆维贤发现面前的妻子眼神里透出一股邪气,如果说刚从深山里逃出来的时候林青还是个人,现在却不知究竟变成什么东西了,吓得他胆都寒了,趁着妻子还未起身,挣扎着往外就跑,所幸被家中的仆妇康老太所救。

康老太吃着一口长斋,曾在乡下替人扎鬼驱邪,略有些民间方术,识破林氏变成了“尸蛊”。什么叫“尸蛊”?“蛊”是养在器皿里的邪祟之物,“尸蛊”顾名思义,就是人死后可以行动,不是魂魄未散,而是由于尸身里有别的东西。

康老太匆忙将诵读多年的“南无妙法莲花心经”取出,烧成灰撒在房间周围,才暂时把这女尸困在房中。香灰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好又到庙里请来一串由高僧开过光的念珠,一粒粒钉在楼中,把那行尸镇在了墙壁夹层里,也和死人一样积年累月不动,身上积尘甚厚,但没发生腐烂,仅有头发和指甲还继续生长。

陆维贤当时受惊过度,没过多少天就疯了,最后掉进江里做了死漂。人们不知其中详情,只是见陆维贤落得这等下场,都道隅园路13号古楼邪得厉害,居者难得安宁,谁住进去谁倒霉,因此几易其主,始终没人敢长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