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俞大人不可能不管陛下的,陛下你说是吧?”洪宝十分得意。

“行了,就知道贫嘴。”沐奕言嘲笑道,“在大殿上是谁吓得都快晕过去了?”

“奴才才不怕呢,奴才只是太气愤了,恨不得冲上去咬那个姓吕的一口。”洪宝呸了一声,又喜滋滋地说,“陛下,俞大人这回可立了大功了,陛下得好好赏赏他。”

袁骥听不下去了,大步走到沐奕言身旁,闷声道:“陛下,卑职觉得俞大人有些过分,既然他是站在陛下一边的,为何不早点告诉陛下,害的陛下为了这些破事劳心伤神。卑职看了都心疼,恨不得把那些人都一刀宰了,文人就是肚子里弯弯绕绕的太多,东想西想的。”

“吕泽豫老奸巨猾,他得用上十二分的小心。”沐奕言的嘴角微抿,想起俞镛之曾经那若有似无的暗示,两个人这算得上是心有灵犀了吧?她毫无条件地信任了俞镛之,这一场豪赌,她算是赢了。

袁骥看起来有些沮丧,半晌才说:“看来卑职毫无用武之地。”

沐奕言这才回过味来,噗嗤一乐:“阿骥,原来你在苦恼这个。你要知道,朕虽然不算是个称职的皇帝,但也想着大齐安好、臣民安好,如果能兵不血刃解决这场宫变,才算得上十全十美。”

“卑职明白。”袁骥应了一声,闷闷不乐地道,“卑职先告退了。”

“阿骥,”沐奕言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叫道,“朕很庆幸,昨晚有你陪在朕身旁,你让朕觉得,朕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这感觉…很好。”

袁骥的背影一僵,脚下一顿,逃一样地走了。

洪宝捂着嘴直乐:“陛下,袁侍卫的耳朵都红了。”

沐奕言抬手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多事!还不快去干活!”

这么多日子以来,沐奕言头一回睡了一个安稳的午觉,一觉醒来,已经将近未正。四周阴暗而寂静,不知怎么,这让沐奕言有种心慌的感觉。

她定了定神,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俞大人稍候片刻,陛下应该就醒了。”

“不必了,这是安神的良药,这些日子陛下瘦了好多。”

“奴才明白了。”

“不用告诉陛下我来过了。”

沐奕言一听,立刻咳嗽了两声:“洪宝,这是谁在外面?”

过了好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看了,洪宝走了进来,利落地打开帘子,屋子里一下子就亮堂了起来。

沐奕言从软榻上坐了起来,看着门口的那袭白衣,一时之间,胸口又酸又甜,许多话涌上心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俞爱卿,你来了。”她憋了半天,这才憋出一句话来。

俞镛之在门口躬身行礼:“臣有些私事路过翰林院,便顺道过来探望陛下。陛下安好,臣就放心了,臣告退。”

“等一等,”沐奕言脱口而出,“既然来了,就进来吧,朕也有话想要问你。”

俞镛之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沐奕言有些纳闷,往前走了两步,忽然失声叫了出来:“你怎么了?脸上怎么青了这么一大块?”

俞镛之只好无奈地走了进来,步履之间有些蹒跚,支吾着道:“撞到门框上了。”

沐奕言又惊又怒:“你走路都不利索了还说撞到门框上了?谁打你了?谁这么大的胆子!”

俞镛之满脸尴尬:“这…陛下勿怪,是臣的父亲打的。”

沐奕言怔住了:“老太傅打你?为什么?”

俞太傅一共有四个儿子,二嫡二庶,俞镛之是最小的嫡子,又是最有出息的,俞太傅向来视为掌中宝,好端端地打他做什么?还打得这么狠?

她走到俞镛之面前,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到了半路却又尴尬地缩了回来,心疼地看着他脸上的乌青:“上药了没?老太傅打你你不会躲啊,或者去搬你母亲做救兵,或者先讨饶了再说,哪有你那么傻,活该被打得那么惨。”

俞镛之默然看着她缩回去的手,半晌才道:“都是我不孝,惹父亲生气了,打了也好,我也不会太负疚。”

沐奕言有心想追问到底是什么事,却又怕俞镛之反感,呐呐地道:“老太傅也太狠心了…你这次立了大功,于情于理,老太傅都应该与有荣焉,怎么还打你!朕要赏你,赏给老太傅看看!”

俞镛之的眼中露出笑意:“多谢陛下,其实,这次最厉害的应该是陛下,居然能如此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引君入瓮。姓吕的拉拢了应家和厉王,那日在宫外设了埋伏,臣还一直担心陛下和那姓吕的直接干上了,血染宫廷,原本他们是乱臣贼子,若是真打了起来,倒还落了口实,两败俱伤坏了大事。”

沐奕言心里欢喜,面上却还佯做矜持地道:“那是自然,那老匹夫还以为能离间你我的关系,自以为聪明,真是好笑。”

“陛下能全心信任臣,臣心里欢喜得很,”俞镛之凝视着她,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柔情。

沐奕言心里一慌,不安地避开了他的目光,期期艾艾地道:“那老匹夫可真够贪得无厌的,大理寺把卷宗都呈上来了,他们吕家…”

她刚说到一半,忽然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一日来若有似无的不安终于被她找到了缘由,她急急地问道:“俞爱卿,那老匹夫为什么最后说大齐要分崩离析?”

俞镛之愣了一下:“是他在胡说八道,陛下不必理睬。”

沐奕言紧紧地盯着他,忽然笑了:“俞爱卿你不要骗朕,你一说谎,左手的手指就会在袖子里捏衣服。”

俞镛之大窘,他的确有这个毛病,不过除了他父母,还没有人发现过。“陛下…臣…”

沐奕言沉声道:“俞爱卿,朕不想被瞒在鼓里,有什么事情,还望爱卿坦诚以告,既然你我君臣同心,不会有跨不过去的门槛。”

俞镛之怔了片刻,终于长叹一声道:“陛下,臣说了,你不要多心…”

沐奕言屏息看着他,潜意识中,她明白,俞镛之接下来的话她可能不会想听到,可是,她却不得不听。

“兵部…遭窃…那连发弩和一些兵器的图纸…丢了。”俞镛之低声道。

“什么!”沐奕言的胸口仿佛被人捶了一拳,失声叫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俞镛之的神情挣扎,半晌才道:“裴兄走的第三天就失窃了,现场十分蹊跷,贼子看起来对兵部十分熟悉。”

沐奕言踉跄了两步,一手扶住了案几,脑中嗡嗡作响:图纸丢了…对兵部十分熟悉…

“还有呢?你还有什么瞒着朕!”沐奕言的声音木然。

俞镛之犹豫了片刻,心一横,直视着沐奕言:“南疆驻守的兵马调防,数万兵马屯在京城通往南疆的必经之处,不知道镇南王在弄什么玄虚。”

沐奕言好像被一盆冰水兜头浇下,从指尖到心脏,一寸寸地凉了下来,她张了张嘴,吐出的声音嘶哑无力:“难道…难道他…”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洪宝喜滋滋地冲了进来:“陛下大喜,陛下,裴大人来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继续求冒泡求撒花求包养!

第41章

缠绵意渐坏,仍未盼归期。

彼时秋风定,南疆暖如春。

故人心不归,花开两相宜。

欢情无期至,望君自珍惜。

沐奕言一下子便病倒了。那四面楚歌的逼宫她镇定自若,那生死攸关的栽赃陷害她淡然处之,可这区区一封短信,把这一阵子所有的忧心辛劳放大了数倍狠狠地砸在了她的身上。

病情来势汹汹,她整个人都昏昏沉沉,潜意识中只是觉得胸口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连喘息都困难。

梦靥中,她的面前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她站在江这边,恐惧地看着前面惊涛拍岸,双腿好像被什么咒语困住了,想逃都逃不了;而裴蔺站在江的对岸,一如既往地冲着她笑,那笑颜如晓风霁月,令人迷醉。

“陛下,我想你…”他的声音仿如春风般吹过耳畔。

沐奕言张了张嘴,她有好多话想和他说,想问问他到底有没有骗她,想问问他为什么写那首诗过来,想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想问问他到底还回不回来…

可是,话到嘴边,却只吐出了一句话:“我…我也想你。”

“陛下,以后我不能照顾你了,你自己多多保重,烦闷的时候出去散散心,不要太为难自己。”裴蔺的声音好像就在耳边絮语。

泪水迷糊了她的眼睛,这场爱恋,就好像一场春雨,悄无声息地浸润了她,可当她全心投入时,却发现它只是一场虚无。

“为什么?”她喃喃地问道。

裴蔺没有回答,泪眼朦胧中,她只能看见一抹红色渐渐飘了过来,甜蜜地倚靠在裴蔺身旁,不到片刻,裴蔺的身影被拽得渐行渐远,看不见了…

她的身子被人重重地推了一把,她挣扎了一下,一下子睁开眼睛,茫然四顾,却发现自己还是躺在那张宽大的龙床上,衾寒枕冷,泪湿衣襟。

田嬷嬷着急地在她身旁比划着,沐奕言一时头晕脑胀,看不清楚她在说些什么,只好勉强牵了牵嘴角,低声道:“嬷嬷,这是什么时候了?”

田嬷嬷的眼圈发红,手微微颤抖着比划:陛下,你都昏迷了一天一夜了,昨天高烧不退,一直说胡话,吓死嬷嬷了。曲太医说,你忧思过重,风寒入骨,要好生将养一阵子。

沐奕言抬起手来,想要宽慰她几句,却发现自己浑身酸软,她呆了片刻,笑着说:“嬷嬷别急,一场小病而已,还能把朕怎么样了。”

田嬷嬷的眼中流露出愤恨的神情:陛下你别瞒我了,是不是那个姓裴的花言巧语骗了你?

沐奕言的眼角一凉,她慌忙抬手擦了擦,这才发现自己满脸的都湿漉漉的,她狼狈地往锦被里缩了缩:“嬷嬷,朕有点累。”

田嬷嬷默默地看着她好一会儿,帮她掖了掖被角,刚想出去,忽然,沐奕言惊跳了起来,四下翻找着,急出了一身汗:“…糟了…不见了…”

在点墨阁的时候,她打开信看了两眼便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的,游魂似的出了点墨阁回了寝宫,一见到田麽麽便一头栽倒在地,那封信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田嬷嬷着急地叫了两声,从她的枕头下面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来,塞进了她的手心里。

沐奕言握着那张薄薄的纸,她明白她应该把这封信撕成碎片,可是,这手好像有千斤重,怎么也提不起来。她已经忘了裴蔺写了什么,只记得纸上那些字意态风流、铁画银钩,的确出自裴蔺之手,那些裴蔺曾经亲手题在风筝上的笔迹,现如今却成了一把把锋利的刀,一刀刀地剐在她的心上。

田嬷嬷哽咽了起来,双手激动地比划着:陛下,你别难过了,好好歇息吧,把身子养好最重要。

沐奕言的嘴角挤出了一丝笑容:“嬷嬷放心,朕心里明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高烧虽然退了,可沐奕言的身子却十分虚弱,咳嗽也接踵而至,一躺下来便好像有猫爪挠得喉咙,咳得惊天动地。

曲太医开了几贴方子,整个寝宫都是浓浓的中药味,闻得她整个人都要吐了。第二天曲太医把脉问诊完毕,十分疑惑地看着她:“陛下可有按时用药?”

沐奕言整个人都仄仄的,口中含了枇杷膏,按照曲太医的吩咐徐徐咽下,有气无力地答道:“有,洪宝盯着呢,朕想倒掉都不行。”

“陛下可有郁结在心?照理说,这两贴药下去…”曲太医有些纳闷。

沐奕言的心被重重捶了一下,突如其来的抽痛让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曲太医叮嘱了几句,亲自去熬药去了。沐奕言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躺了一会儿,终于睡得有些倦了,便让田嬷嬷伺候她穿了便服,挣扎着下了床。

正午已过,日头晒着还有些毒辣,而她披了一件大氅还有些发颤,幸好园子里空气清新,一溜儿的大丽菊含苞欲放,看起来还有些喜人。

沐奕言拒绝了洪宝的搀扶,走两步,歇一步,等她挪出了寝宫,几乎已经汗湿内衫。

天高云淡,偶有一群大雁鸣叫着从空中掠过,想必是开始往温暖的南方迁徙。沐奕言靠在树干上,痴痴地盯着看了片刻,忽然问道:“朕有些饿了。”

这两天沐奕言几乎粒米未进,就在早晨喝了两口稀粥,洪宝一听,又惊又喜:“陛下这是有胃口了?想吃什么奴才这就去御膳房弄?”

“来壶小酒,备几个小菜,朕想小酌一番。”沐奕言淡淡地道。

洪宝僵着脖子不肯备酒,非说沐奕言大病未愈,不可碰酒。沐奕言二话不说,把他赶了出去,指派了另两个小太监,找了个树荫,支起了一张小桌,不到片刻,御膳房就把酒菜都送了上来。

身旁伺候的人太啰嗦,沐奕言把他们都赶走了,偌大的庭院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白酒清冽,几乎能映出她的脸来,她苦笑了一声,举起杯来,喃喃自语道:“情字伤人,我今日才算明白了这句话,裴蔺,你好手段。”

她举杯一饮而尽,一股热意顺着喉咙直入心底,烫得她浑身上下都舒畅了起来,她一连喝了两杯,随即便拎起筷子,在碗碟上丁丁冬冬地敲了起来,口中哼着小曲,摇晃着脑袋,看起来一幅怡然自得的模样。

忽然,一双手从她身后伸了出来,按在她斟酒的手上,一个声音响了起来:“陛下,别喝了,饮酒伤身。”

沐奕言的手一抖,一杯酒顿时洒了一半,倒在了手上,那人立刻握住了她的手,一把拽过自己的衣衫下摆盖在她的手上,仔细地擦拭着…

沐奕言只觉得浑身的血往上涌,狼狈地往后一缩,结结巴巴地道:“俞…俞爱卿你怎么来了…”

俞镛之无奈地看着她:“臣已经在外面求见过了,刚才叫了陛下好几声,陛下怎么也不应一声。”

“朕…一定是俞爱卿的声音太轻了。”不知道是不是酒意上涌,沐奕言脸上烧得厉害。

俞镛之的嘴角微微上抿,眼中的笑意一闪既逝:“陛下你先等等,臣去去就来。”

沐奕言茫然看着他匆匆到了正厅,不到片刻,几名小太监鱼贯而出,在桌子旁架了一个小火炉,放了一根凳子,俞镛之则拎了一个精致的紫砂壶,放在沐奕言跟前:“陛下,天干气燥,臣特意带来了些花茶,可以润肺。”

“朕想饮酒,不想喝茶。”沐奕言闷声道。

俞镛之泡茶的手一僵,目光锐利地瞥了过来:“陛下这是要借酒浇愁吗?”

心里的伤疤一下子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扒了出来,沐奕言有些恼了,冷冷地道:“俞爱卿你管得太多了吧?朕难道连喝酒的自由都没了吗?”

俞镛之凝视着她,眼中酸涩一片:“陛下,难道为了区区一个裴蔺,你连自己的身子都不顾了吗?”

沐奕言沉默了片刻道:“俞爱卿,人总有失意的时候,你万事顺遂,尽在掌握,自然体会不到朕的心情,让朕颓废两天就好,死不了。”

俞镛之的脸色变了变,忽然自顾自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一连喝了三杯,他的皮肤白皙,不到片刻便染上了一层粉色。

沐奕言愣住了,忍不住道:“你怎么了?”

“陛下怎么知道臣没有失意的时候?”俞镛之的神情黯然。

沐奕言瞥了一眼他脸上还没褪去的乌青,自以为是地道:“难道你和老太傅还没有和好?老人家嘛,哄一哄就过去了。”

“你让我顺着父亲?”俞镛之的眼中掠过一丝痛楚,“你知道他要我做什么吗?”

“做什么?”沐奕言傻傻地问。

“他选了好几个女子,逼我挑好了马上去下聘,让我下月就成亲。”俞镛之淡淡地说。

沐奕言愣住了,半晌才听到自己的声音干巴巴地响起:“成亲好…成亲是喜事啊啊。”

俞镛之忽然逼近了她,那张俊雅的脸一下子放大在她面前,触手可及:“陛下,你难道不想知道我父亲为何忽然逼我成亲吗?”

沐奕言的心突突一跳,强笑道:“朕怎么会知道,朕觉着有些气促,不如…”

俞镛之恍若未闻,只是忽然握住了沐奕言的手,将它放在了自己的脸上,他轻笑了一声道:“陛下这是想逃吗?这都不象是陛下了,难道此时此刻,陛下不应该伸手摸上一把调戏微臣吗?”

沐奕言个人都僵住了,手下的肌肤温热,俞镛之身上特有的书墨清香萦绕在她鼻翼,她不禁一阵恍惚。

“就连我父亲都听到了,陛下还要装作没听见吗?臣在金銮殿上所说,乃是肺腑之言,”俞镛之的声音缱绻,温柔得仿佛要滴出水来,“臣很失意,不是一般的失意,陛下明明先喜欢的是臣,为什么让裴蔺捷足先登了呢?”

沐奕言回过神来,猛地抽出了手来,结结巴巴地道:“俞…俞爱卿…你一定是醉了,朕是男的,你不是说断袖有违伦常,你万万不可能喜欢一个男子的,你糊涂了,快回去吧,朕就不怪你唐突了…”

俞镛之凝视着她,眼神复杂:“是,臣的确喜欢女子,臣也觉得臣是不是疯了,若说断袖就是喜欢男子,可为什么臣看到别的男子都半点不会心动,凌兄把臣带去青山楼,可那里的男子美则美矣,臣见了却连碰都不想碰。”

“臣每日看到陛下,心中都百般挣扎,陛下若是个女子…臣是疯了,居然会有这种大逆不道的念头,陛下,陛下,臣满脑子都是你,臣真后悔…”

俞镛之的声音忽然停住了,四周静寂一片,沐奕言微仰起脸,睫毛微颤,双唇微翕,困惑地看着他,可能是在病中的缘故,她的呼吸轻浅急促,神情茫然,俞镛之的脑中“嗡”的一声,一股冲动袭来,俯下脸来,颤抖着将双唇印在了那片嫣红上。

仿佛花瓣掠过指尖,柔软细腻,芳香扑鼻,俞镛之在上面贪恋地摩挲了片刻,骤然之间,沐奕言惊醒过来,伸手一推,却手脚发软,一下子撞在了桌子上,哐啷一声,酒盅都翻了。

“俞爱卿你真的醉了…”她哑声道,“朕就不计较你的无礼了,朕要休息了,你告退吧…”

俞镛之沉默了片刻,嘴角渐渐浮起了一阵浅笑:“陛下,你心里有臣。”

“胡说!”沐奕言气急败坏地道,“朕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算陛下心里没臣了也没关系。或者,就像你说的那样,老天爷自会有它的安排,陛下,这么多日子臣已经想明白了,臣喜欢你,不管你是男是女,只是因为是你,你现在放不下裴蔺,臣愿意等你,等你重新喜欢上臣的一天。”俞镛之的声音低柔,眼神缱绻,就好像那日在悦思书院中,那个满心满眼都是俞镛之的沐奕言。

沐奕言无法招架,只是站起来,紧走了两步,恼怒地叫道:“人呢,都到哪里去了,快给朕把东西收拾一下,散了散了,朕不喝酒了!”

洪宝在殿门外急促地应了一声,叫了起来:“陛下,兵部有紧急军情禀告!”

沐奕言立刻停住了脚步,狐疑地朝着俞镛之看去,俞镛之也吃了一惊,什么军情,居然紧急到兵部直接到寝宫求见?

“宣!”沐奕言沉声道。

过了一会儿,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兵部尚书于之成几乎是扑过来跪到了沐奕言的跟前:“陛下,邠国举四十万大军进犯齐国边境,邠国成明帝御驾亲政,北桓郡、梧州告急!”

作者有话要说:小裴同志真的背叛陛下了吗?陛下接受俞大人了吗?邠国为何忽然进犯?惊堂木一拍,且听下回分解!

第42章

邠国位于齐国的北边,国土比齐国小了近三分之一,但是民风彪悍,擅长骑射,是一头雄踞于北方的饿狼。

景太宗在位时,曾和邠国打了一仗,彼时邠国还未成气候,两国胶着了两年,各有损伤,最后是沐恒衍的曾祖在若阴山下大败邠国,一战成名。

齐国虽然大胜,但也伤了元气,两国后来罢兵议和,以若阴山、罗谷江上游为界。

后来几年,邠国一直陷于皇室纷争中,齐国沐天尧在位期间,邠国逐渐收回了几个藩王的权利,最后牢牢地把大权掌握在天子的手中,国力由积弱渐渐强盛。然而,齐国却重蹈了邠国的覆辙,几个皇子争位,把好好的一个富足的国家弄得七零八落,以至于沐天尧气死,国力渐微。

此时正是齐国最弱的时候,新政推行了几个月,成效尚不明显;镇南王意向不明;吕家虽然逼宫未成,可沐奕言还未能立威…邠国就好像安插了眼线在这齐国的京城,挑选了这个最恰当的时机,进犯齐国,准确地朝着正在强国路上的齐国捅了致命的一刀。

然而,若是避无可避,这也成了一个契机,应敬仁此次大伤元气,又加上年老力弱,正好趁此机会收归一部分兵权;如果此次大齐能够力拒邠国于国门之外,沐奕言毫无疑问将立威朝堂,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撼动分毫。

沐奕言再也没有时间悲春伤秋,军情紧急,边关连送了三封急件到兵部,沐奕言亲封沐恒衍为定北大将军,拿走了应敬仁手中一半虎符,调集了十万中原军援驰西北军,即日便出发。

朝中重臣对定北大将军的人选毫无异议,问题的症结卡在了沐奕言要不要御驾亲征上,以俞镛之为首的文臣,极力反对御驾亲征,而以沐恒衍为首的武将,却大力赞成沐奕言亲临边关,鼓舞士气。

“邠国皇帝亲征,我大齐岂能被他落了威风?”

“邠国向来民风彪悍,野蛮之乡以武为尊,我大齐自然不可同它相提并论。”

“臣忧心阵容上落了下风,被邠国耻笑。”

“陛下手无缚鸡之力,若是有个万一,谁能担当得起?”

两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两边领头的人都各有那么一点私心,却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最后吵不出个结果来,只能把决定权给了沐奕言。

这种可以名正言顺出宫的大好机会,沐奕言怎么会放过?更何况,保家卫国,血染沙场,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

康盛二年,景武帝沐奕言御驾亲征,任厉王沐恒衍为征西大将军,统领西北、中原三十万大军,对站邠国铁军,俞镛之为大军总指调,筹措粮草军需,杨钊代领五万禁军护卫京畿,俞太傅、凌卫剑这一老一少的重臣坐镇京城,由此,邠、齐两国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沐奕言坐在马车里被颠了七八天了,一开始的新鲜劲过了以后,行军的枯燥和辛苦便接踵而来,她所在的马车宽大舒适,座位上垫着厚厚的软垫,八匹高头大马拉着,却也挡不住急行军的颠簸之苦。

从车门往外看去,官道一眼望不到边,两旁有时是繁华小镇,有时是崇山峻岭,更多的时候是荒野乡村。军情紧急,除了两队先锋已经星夜赶往边关,大部队也是一路急行,有时候免不了要餐风露宿。

田嬷嬷和洪宝自然贴身跟随着,袁骥领着数十个御前侍卫贴身护卫,杨钊更是调拨了八百左骁营的精兵强将,把沐奕言的车队围得水泄不通。

饶是如此,俞镛之还是不放心,千叮万嘱,要不是他担负着筹措粮草军需的重任,一时半会还脱不开身,只怕他就要跟着沐奕言一起去边关了。

临行前,俞镛之把收缴的话本都还给她了,所有换过的封面被他仔细地换回了原样,里面夹杂着几本他亲手挑选的新话本,扉页上都落了款,那一手字迹遒健秀雅,字如其人。

沐奕言挑了好几本随身带着,行军路上无聊时就拿出来看,其中有一本《江湖群英录》,情节天马行空,跌宕起伏,构架气势磅礴,文笔优美生动,简直就是话本中的精品,除了略文言了一点,和后世的金庸武侠小说几乎不分伯仲,给沐奕言枯燥的行军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唯一可惜的是这本《江湖群英录》只有第一册,沐奕言看完的时候简直百爪挠心,真想飞回京城质问俞镛之一下,为什么不把另外几册都一起买了来?

她靠在车里的软榻上,随手翻看着书,翻着翻着忽然出起神来,俞镛之临行前那殷殷的期盼渐渐地浮上心头。

“陛下,战场凶险,你万万不可贪玩,坐镇后方就好。”

“不可轻易离开大营,更不可独自一人外出。”

“臣筹措军需完毕,立刻会赶来边关。”

“这是静云大师亲自为陛下开光的玉佛,陛下一定要随身佩戴,保佑你逢凶化吉。”

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在脖子上摸了摸,俞镛之亲手戴上的玉佛仿佛还带着他的余温,让人心中暖烘烘的。

“陛下,厉王殿下求见。”车外洪宝叫了一声。

沐奕言不由得抚了抚额,自从大军开拔之后,沐恒衍军纪鲜明,调度有方,令人钦佩,只是他好像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每天必定要到沐奕言跟前坐上片刻,军情说不到几句就没了,剩下的时候就是大眼瞪小眼。

沐奕言感激他在金銮殿上的拔刀相助,可是对这个冷酷寡言的厉王,她实在亲热不起来,从前气不过,还能胡搅蛮缠调戏一番,可现在在同一阵营,她总不能再这么没脸没皮吧?

她认命地叹了一口气,没精打采地应了一声:“快快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