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比我们都自在。”

她自在个屁,可这话耿同学只敢在心里咆哮两声。

“主子,茶。”李德全适时递茶。

康熙接过喝了口茶,举重若轻地说了句:“丫头,朕相信,就算有一天,所有这些你都没有,你依然能够活得很自在。”

“皇阿玛您高看奴婢了。”

康熙用茶碗盖撇着茶水,若有所思地沉吟不语。

屋里的其他人自然更不敢随意打断他的沉思。

良久之后,康熙再次开口,“丫头。”

“奴婢在。”

康熙放下手里的茶碗,冲她招了招手,“到朕跟前来。”

“嗻。”

耿绿琴越走越近,她感觉就越似曾相识,仿佛当年康熙抽风让她答应陪他微服私下江南。

李德全在耿绿琴走近的时候就识趣的往外退,什么话能听什么话不能听他懂。

听完康熙的话耿绿琴用力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

“有什么话想对朕说?”

耿绿琴斩钉截铁地道:“没有。”说了也白搭,她倒宁愿搁肚子里继续腹诽他。

“那就跪安吧。”

“奴婢告退。”.

正文 第 132 章

自打那天听了康熙的话,耿同学便有了心事,没事的时候就忍不住在心里偷偷地琢磨,到底李德全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要给自己的?

最让人纠结的是她现在还不能去问李大总管,她得老实地等人李大总管来找她,也就是所谓的时机成熟。

他母亲的!

老康这个不厚道的腹黑小老头,你说时机不到你丫的提前打什么预防针啊,这让她这闲在雍亲王府当孕妇的人能不有空就琢磨吗?一琢磨她不就纠结了吗?

黑!真黑!

在耿同学时不时地纠结无聊中,康熙大限的日子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地到了。

历史不好的耿绿绿琴是不清楚康熙到底是哪天没的,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某四从凌晨就被急召入宫到现在一直都没回来,她想应该就是今儿了,毕竟最近一直听说老康状况不佳,那些皇子们几乎见天地守望着皇宫。

有时候想想吧,耿绿琴就替康熙觉得悲哀,儿子一堆,偏偏这个时候吧,许多人的眼睛盯得都只是他身后的那张破椅子,悲哀啊!

耿绿琴很想装着若无其事,可她实在淡定不下来,老康要没了,这个像父亲一样存在的人就要永远地走了。

伸手捂住自己的脸,高高地仰起头,耿绿琴对自己说:她不哭,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她不记得自己的爸爸,却在三百年前的大清朝享受到了这份迟来的父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它就是块石头握久了也会变得暖和的,更何况她是有血有肉的人。

“出去,全部出去。”

所有人面面相觑。

“全部给我滚出去。”她的声音变得沙哑干涩。

所有人都默默地退了出来,主子这样的情绪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而他们也明白这个时候主子需要的是一个人清静的空间。

屋里只剩下了耿绿琴一个人,她捂着嘴趴在桌上无声地流泪。

哭,也不能大声哭,她知道历史知道结果,可是她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做不了,更阻止不了历史按照它既定的历史轨迹运行。

哭了不知道多久,耿绿琴慢慢止了泪,枕在自己的右手臂上,歪着头看着窗子上剪影。

好吧,今天哭过了,明天还要笑着活。

耿绿琴慢慢地坐直了身子,用手帕将面上的泪痕拭净,然后轻轻地开口道:“春喜,打盆洗脸水进来。”

“嗻。”春喜应声。

很快春喜就将水端了进来,看到主子明显哭过的双眼,她明智的什么都没问。只要主子不想说的,那无论如何也别想她会说出来。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后来康熙殡天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皇城内外一片戚戚。

接下来的几天已然不能用混乱来形容,好在耿绿琴身怀六甲行动不便也没什么人和事来打扰她。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耿同学已经身在她心心念念避之惟恐不及的紫禁城内,只能望空一声长叹。

到底还是进到了这个华丽的牢笼里,时也?命也?

就算不去看不去听,耿绿琴也知道如今宫里宫外都不会平静,表面就算平静,平静的表象下也是暗潮汹涌。

“主子,您歇会儿吧,已经走了半天了。”

耿绿琴扭头看看说话的人,心里忍不住先叹了口气,嘴上说:“谙达,我发现你比春喜还啰嗦。”她到今天还是对原本该去安乐堂颐养天年的李大总管被分到自己这里耿耿于怀,她是多么地想忘了他手里还有康熙留给自己的东西啊,可惜别人就怕她给忘了,临走还把紧箍咒给她戴上了。

某四虽然如今已经是雍正帝了,可惜先皇的遗命丫也不敢违抗,耿同学打心里鄙视他。

俗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先皇身边的李大总管那是多么闪闪发光的一块牌子啊,然后在她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咣当”一声在她身边落地生根了,她想不招眼都不现实。

现如今耿同学那是非常非常地想低调,自打入宫除了定时给皇后去请安,那正可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绝对地保持低调。

可即使这样,她也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假想敌。

是呀,没办法,弘历弘昼皇子的身份摆在那里,而某四的子嗣那么单薄,弘时那孩子跟她又挺近乎,人李氏早就瞧她不太顺眼,估摸着现在就更厌恶了。而年糕同学现如今家里正受重用,又还有一个福慧…

耿绿琴在李德全的搀扶下到一边的软榻上坐下,继续想心事。

头痛啊,明明她是一丁点旁的心思没有的,可是害人之心无可有,这防人之心就绝对不能没有的。尤其是皇宫这么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那就更可怕了。

这个压抑的充满了阴谋诡计与陷阱的地方,耿绿琴一刻也不想多呆,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她叹气,不过,如今怎么地也得等生完了孩子再说了。

耿绿琴一边想心事,一边吃着春喜端来的燕窝粥,嘴里味淡得她都想扔碗,说实话,她对这些所谓的昂贵补品实在是没什么钟爱,不过,上面吩咐了,下面的人做好了端来了,她不吃又浪费,那就吃呗。

“皇上驾到。”

正吃着呢,冷不丁地听到小喜子在外面通报,耿绿琴急忙放下碗,就要往起站。

“别动,坐着吧。”

耿同学向来是很识时务的,尤其吧她也挺不想挺个大肚子给某四行礼于是很听话地不动了,只是口头上表达对皇帝的敬意与礼数,“奴婢失礼了,皇上勿怪。”

“听太医说日子也就在左近,你要当心。”话声微顿,然后对着旁边伺候的人说,“你们也上心些。”

“嗻。”

雍正直接就在耿绿琴的身边坐下,然后特自然地伸手摸摸她的肚子,猛地感觉肚皮一跳,不由笑道:“这孩子倒是个皮性子。”

耿绿琴说:“是呀。”

“太医今儿来过吗?”

“来过了,只说让主子多注意安胎。”李德全赶紧答话。

“皇上要吃碗燕窝吗?”耿绿琴瞥了眼旁边小桌上的瓷罐,特贤惠体贴地说。

雍正点头,“正好有些饿了。”

“春喜。”耿绿琴赶紧叫人,心说:可算是有人帮着分担了。

春喜利落地盛了一碗呈上,心里对主子这种逃避进补的行为十分地鄙视。

雍正那碗燕窝粥没吃完,耿同学就出状况了,突如其来的阵痛让她疼得直冒冷汗,真正是坐立不宁,春喜过来扶她被她手攥得发紫。

“传太医。”

然后接下来永宁宫里便是一片兵荒马乱。

而这一胎比起前三胎来都折腾耿绿琴,把几个太医吓得脸色都不对。

常在宫里行走,自然是十分清楚这位耿主子的地位,尤其皇上亲自在这里坐镇,那股无形的压力让他们频频擦冷汗。

一直折腾了大半个时辰后,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永宁宫的上宫。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娘娘生了位小阿哥。”

雍正伸手接过嬷嬷手里的孩子,看着那个闭着眼睛哭个不停的小小人脸上的神情柔和极了,这个孩子他终于看到他出生了,弘历弘昼和锦秀三个他一个都没赶上,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雍正的目光往里屋一瞟,底下的奴才马上就伶俐地回答,“娘娘平安,现在只是累极睡过去了。”

“好生照看你们主子,出了岔子小心你们的脑袋。”

“嗻。”

等到耿同学一觉睡醒已经是后半夜了,春喜把一直温着的粥端来,服侍着主子吃了。

“主子,皇上在这里呆到很晚才走的,一直不舍得放下小阿哥呢。”春喜很小声地汇报情况。

耿绿琴看看躺在自己身边的小婴儿,笑了,“皱巴巴的有什么好看的。”

春喜说:“主子还说,几位小主子也就这个小阿哥是皇上看着出生的。”

耿绿琴顿时觉得是有那么一点对不起某四同学,理亏得没吭声。

第二天,宫里各处都派人送来的礼物。

而第二天,某四抽空也过来了一趟,告诉某琴这孩子不会上玉碟。

对于某四这言而有信的品性耿同学十分满意,却不会因为这个而放弃逃离皇宫的打算,这里太压抑了。

如今某四虽然即位,但所有的人都尚未正式下诏受封,她们这些原雍亲王府的内眷们具体也还没个明确的高低位置。

对于品阶,耿绿琴是不在意的,反正皇后以及未来的太后都不会是她,她也庆幸不是自己。

出了月子,她继续窝在自己宫里,哪儿都不去,闲话不听,闲话不说,安静本分得让身边的人都差点以为自己主子转性了。

然后,有一天,耿绿琴去给太后请安的时候被留下了。

太后的气色不太好,据说是因为某四跟十四两兄弟近来闹得不大愉快,她这个当娘的自然就有些为难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怎么看,也不管史书怎么记怎么写,耿绿琴看到的事实绝对不是那样的,她觉得德妃仿佛苍老了不少。

伤神伤心最伤人啊!

“丫头。”已经成为太后的德妃依旧跟康熙一样习惯地叫着某琴丫头。

“皇额娘。”

太后叹了口气,只是看着远处不说话了。

这个时候耿绿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干陪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太后再次开口道:“先帝的灵柩要送去遵化了。”

这个她倒是不太清楚的,耿绿琴只是听着还是没说话。

“他们兄弟的事哀家管不了,也不能管,可是哀家看着难受。”

“皇额娘不要太过伤神,不会有事的,皇上跟十四爷毕竟是亲兄弟。”十四虽然被某四派去守景陵,但好歹也算是给老康守墓,那也算尽孝,而且远离了京城的这些是是非非,谁又能说某四这不是对兄弟的一种保护呢?

“丫头,”太后伸手抓住某琴的一只手,用力握了握,“哀家累了。”

“奴婢告退,皇额娘要多注意休息。”这应该就是变相的逐客令了吧,可是能不能先把她的手放开,她其实也很想闪的了。

“到时候,你陪哀家坐一辆车吧。”

“…”耿绿琴突然有丝不祥的感觉。

第 133 章

天空很蓝,自由很好!

可是——耿绿琴看看一身平民装束的太后老人家,心里长叹。

虽说虱子多了不怕痒,可是,到底它还是会痒么。她是想离开皇宫没错,但她也绝对不想带上雍正的老娘啊,这都什么事啊。

有太后这尊大佛在,出走容易是容易了,可是后遗症估计也很大。

所以,耿同学现在虽然自由了,头却灰常疼。

从太后跟她说了那话后,大部队护送康熙的灵柩去遵化一出宫,耿绿琴就很不安,随着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康熙顺利下葬,眼瞅着就要平安无事返回京城了,然后她担心了半天的雷终究还是砸了下来——回京途中太后出走了,带着她。

其实耿绿琴一点儿不反对老太后离家出走,前提是别拽着她呀,拐走雍正的老妈这个罪名说实话那有点儿大啊。

而且吧,望着京城的方向耿绿琴有些闷闷不乐,她的小儿子还在紫禁城呢,不上玉碟就应该五湖四湖可劲儿地去蹦达,现在留在了京城算个毛事啊?

“丫头。”

耿绿琴收回心神,应声道:“娘,什么事啊?”

太后眼神复杂地看着京城的方向,道:“接下来咱们去哪儿?”

她就知道,耿绿琴在心里叹气,嘴上还得回话,“咱们往济南走吧。”趵突泉不错,可以去看看,反正出来了,没准哪天就被逮回去了,能逍遥且逍遥吧。

一行人于是便直奔济南而去。

随行的这些人,有春喜、图蒙海、小孟子还有一个曾经的总管大太监李德全同志以及一位太后的心腹嬷嬷,再来就是太后、耿同学和锦秀这三位主子了。

人数不算多,可也不能算少,反正对耿同学来说实在不是理想中的队伍人选,就算带了古尔泰和扎克伊也比带个老太后强啊…

太后是晚了大部队一步回京的,但太后失踪的消息却以最快的速度最绝密的形式回报到京。

接到消息的雍正帝脸色阴沉,对于自己那个已经是累犯的女人气都不知道该怎么气了。再加上这次太后也跟着,他也想象得出某琴多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太相信她就算要跑也绝对是要自己一个人跑的。

太后失踪的消息全面封锁,到五月的时候没办法直接宣称暴病而亡,也有了后世猝死之说。

已经跑到山东荷泽看荷花的太后听到这个消息时,平静的笑了,她知道自己这就算真的自由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耿同学却感慨万千,娘的,后世那母子失和、雍正轼母的谣传就是由历史这样不负责任地产生的。

然后有一天,太后对耿同学说:“丫头,我这里也都安置好了,你回京吧。”

皇家典型的过河拆桥啊!

耿同学无力极了,只能笑笑,“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没错,现在太后所在的地方就富庶的扬州,风景如画环境优雅的一处寻常院落。

“娘,我把图蒙海留下吧。”怎么说也是太后呀,这安全总得有点保证才行。

太后摆了摆手,“不必,好不容易离了那个大笼子,我就想过点平静的日子。”

“那我把春喜留下。”这些年下来春喜已经很有眼色很伶俐了,有她在,她也离开也放心。